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能变流器有源前端模块化交错并联环流抑制
1
作者 张国澎 华森 +3 位作者 刘渤 郑征 陶海军 李常志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8-86,共9页
针对交、直流侧分别并联的储能变流器有源前端模块化交错并联带来的零序环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差拍算法的改进环流抑制策略。首先,分析并联模块交错调制对环流的影响,给出系统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交错并联系统环流等... 针对交、直流侧分别并联的储能变流器有源前端模块化交错并联带来的零序环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差拍算法的改进环流抑制策略。首先,分析并联模块交错调制对环流的影响,给出系统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交错并联系统环流等效电路。然后,设计了环流控制器,环流控制通过计算每个模块的环流大小,得出各个模块的零矢量调节参数。其次,对相应模块控制过程中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的零矢量进行调节来抑制环流。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环流抑制和均流控制,并将系统效率提高了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变流器有源前端 多模块并联 交错调制 无差拍算法 环流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储能型FACTS装置的PSASP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步涵 马智泉 +4 位作者 谢光龙 曾杰 李小平 毛承雄 程时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36,共6页
利用储能技术可以有效缓解、抑制电力系统的功率不平衡问题,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水平。首先研究了结合储能设备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并联储能型柔性交流输电(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s,FACTS)装置的潮流和暂态数学模型;然后在电力系统... 利用储能技术可以有效缓解、抑制电力系统的功率不平衡问题,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水平。首先研究了结合储能设备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并联储能型柔性交流输电(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s,FACTS)装置的潮流和暂态数学模型;然后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中基于注入功率法建立了潮流的用户自定义模型,暂态建模则采用节点注入电流法;最后在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7节点实验系统中加入并联储能型FACTS装置,进行潮流和暂态稳定计算。结果表明,潮流计算的收敛性良好,自定义模型通过调节无功功率较好地控制了母线电压。暂态稳定计算中并联储能型FACTS装置较好地抑制了发电机的功角摆动,有效提高了电力系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储能型facts装置 潮流计算 暂态稳定计算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储能型FACTS元件对连锁故障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晶晶 王政余 +2 位作者 丁明 何剑 易俊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0-96,共7页
随着电网建设的发展,电网的元件数量与日俱增,结构也日益复杂,这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与控制是一种挑战。大电网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得供电可靠性在得到一定保障的同时也会出现将局部故障迅速传播到区域电网甚至是全国电网从而引发连锁故... 随着电网建设的发展,电网的元件数量与日俱增,结构也日益复杂,这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与控制是一种挑战。大电网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得供电可靠性在得到一定保障的同时也会出现将局部故障迅速传播到区域电网甚至是全国电网从而引发连锁故障的情况。研究了并联储能型FACTS元件在连锁故障发生时所能起到的作用,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中采用节点注入电流法建立其暂态的用户自定义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并联储能型FACTS元件能够起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切机切负荷等控制量,抑制连锁故障持续发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储能型facts元件 暂态稳定计算 连锁故障 PSASP 负荷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并联储能型FACTS抑制特高压互联电网功率振荡 被引量:11
4
作者 谢光龙 马智泉 +3 位作者 张步涵 李小平 曾杰 毛承雄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7-243,共7页
大电网互联容易造成电力系统低频振荡,随着我国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区域间低频振荡限制了互联系统间的输电能力,并危及到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因此针对互联系统的弱阻尼问题,首先比较了目前抑制低频振荡的常规措施,而特高压交流线路... 大电网互联容易造成电力系统低频振荡,随着我国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区域间低频振荡限制了互联系统间的输电能力,并危及到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因此针对互联系统的弱阻尼问题,首先比较了目前抑制低频振荡的常规措施,而特高压交流线路上出现的约0.13 Hz的超低频振荡现象利用有限的电力系统稳定器(PSS)难以抑制,故采用并联储能型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装置进行抑制。通过分析并联储能型FACTS装置抑制低频振荡的机理,根据相角补偿原理设计了并联储能型FACTS装置的附加阻尼控制器,并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环境下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含附加阻尼控制器的并联储能型FACTS装置能有效抑制特高压交流线路的功率振荡,可以增强互联系统阻尼比,能够提高华中电网和华北电网联网的稳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储能型facts装置 特高压交流 区域互联振荡 相角补偿原理 附加阻尼控制器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虚拟同步发电机的构网型并联储能逆变器控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薇 徐佳红 +3 位作者 张亚丽 李松 邱亚 仇坤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84,共8页
针对构网型变换器预同步过程时电力系统频率电压稳定性低导致变换器并网失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的构网型变换器预同步控制策略。首先,采用无锁相环(PLL)控制策略,通过相位偏差的反馈控制对网侧电压的相位和... 针对构网型变换器预同步过程时电力系统频率电压稳定性低导致变换器并网失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的构网型变换器预同步控制策略。首先,采用无锁相环(PLL)控制策略,通过相位偏差的反馈控制对网侧电压的相位和幅值进行快速同步追踪,可避免因PLL精度较低和响应速度慢而引起的电力系统稳定性降低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在有功频率支路模块的角频率输出端引入LADRC,这可以有效解决预同步控制过程中变换器输出电压频率存在过冲的问题,从而确保构网型变换器预同步控制顺利进行最终实现成功并网。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中搭建基于改进LADRC的构网型变换器预同步控制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抑制系统频率震荡,并能够加速系统预同步进程,确保构网型变换器安全运行最终实现成功并网,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换器 预同步控制 自抗扰控制 无锁相环控制 有功频率支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微电网交错并联变换器的改进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1
6
作者 熊志杰 张大伟 +2 位作者 席骊瑭 王彦沣 周哲民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6-284,共9页
针对混合储能微电网在负载突变、扰动加入等多种复杂工况下引起的用电端降压接口的电压质量降低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以改进线性自抗扰为主要控制器,以BP神经网络为辅助参数优化算法的闭环控制策略。首先,根据六路交错并联变换器的电... 针对混合储能微电网在负载突变、扰动加入等多种复杂工况下引起的用电端降压接口的电压质量降低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以改进线性自抗扰为主要控制器,以BP神经网络为辅助参数优化算法的闭环控制策略。首先,根据六路交错并联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建立时域下的数学模型,并对系统总扰动进行重构,将总扰动分解为模型未知扰动和外界扰动,分别利用观测器进行估计,形成了改进线性自抗扰控制,提高系统的扰动观测能力和观测精度;其次,为使系统获得控制参数的实时优化能力,引入BP神经网络,对控制器参数进行实时整定;最后,搭建了混合微电网六路交错并联变换器的数字仿真模型和半实物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并与PI,LADRC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所提控制策略不仅具备优异的输出电压质量,而且使系统获得了更好的稳定性与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储能微电网 电压质量下降 改进线性自抗扰控制 模糊控制 六路交错并联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VSG并联组网系统的有功振荡特性分析及其改进策略 被引量:4
7
作者 石荣亮 兰才华 +3 位作者 张群英 周其锋 黄冀 王斌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57,共7页
储能虚拟同步机(VSG)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的转子运动方程,使得储能变换器具备一定的惯量支撑能力,但不可避免地引入有功动态振荡等问题,特别是在储能VSG并联组网系统(ESVPNS)中该问题更为突出。为此提出一种抑制ESVPNS有功动态振荡的有... 储能虚拟同步机(VSG)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的转子运动方程,使得储能变换器具备一定的惯量支撑能力,但不可避免地引入有功动态振荡等问题,特别是在储能VSG并联组网系统(ESVPNS)中该问题更为突出。为此提出一种抑制ESVPNS有功动态振荡的有功前馈补偿改进控制策略,利用包含虚拟惯量与一次调频参数的一阶低通滤波环节构造有功前馈项,通过调节前馈参数提升ESVPNS抑制有功动态振荡的能力,在既不依赖通信又无需微分运算的前提下,不影响ESVPNS有功的稳态均分效果。建立包含有功前馈环节的ESVPNS小信号数学模型,并详细给出前馈参数的设计过程。MATLAB/Simulink仿真对比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虚拟同步机 有功动态振荡 并联组网系统 有功前馈 小信号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x)Se_(y)/Co_(3)S_(4)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储能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婕 范金成 +4 位作者 黄婷 张勤国 谭子聪 王志豪 崔柯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962,共12页
因硫族化合物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电容性能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研究制备了Co_(x)Se_(y)/Co_(3)S_(4)纳米复合材料并系统地探究了其电化学性能。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Co_(x)Se_(y)/Co_(3)S_(4)纳米复合材料在1 mA·cm^(... 因硫族化合物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电容性能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研究制备了Co_(x)Se_(y)/Co_(3)S_(4)纳米复合材料并系统地探究了其电化学性能。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Co_(x)Se_(y)/Co_(3)S_(4)纳米复合材料在1 mA·cm^(-2)的电流密度下,面积比电容可达到7 161.4 mF·cm^(-2);组装的Co_(x)Se_(y)/Co_(3)S_(4)/NF//AC(NF为泡沫镍,AC为活性炭)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在2.5 mA·cm^(-2)的电流密度下,面积比电容为1 989.1 mF·cm^(-2);组装的Co_(x)Se_(y)/Co_(3)S_(4)/NF//AC固态电解质超级电容器,在15 mA·cm^(-2)的电流密度下,面积比电容为1 746.2 mF·cm^(-2);而且串联器件表现出了典型的电压放大特征,并联器件表现出典型的电容放大的特征。总之,研究不仅展现了Co_(x)Se_(y)/Co_(3)S_(4)纳米复合材料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应用潜力,也为构筑新型电化学储能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x)Se_(y)/Co_(3)S_(4)纳米复合材料 电化学储能 超级电容器 串联 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约束分布式储能逆变并联均衡控制
9
作者 王佳兴 李佳静 +3 位作者 谷志锋 乔宇 郝东墉 霍宇飞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41,58,共8页
为解决分布式储能逆变并联系统功率分配受储能系统实时状态影响的问题,通过建立逆变并联下垂系数与储能系统剩余电量、系统端电压、放电时长、额定容量之间的函数表达,并结合剩余电量无迹卡尔曼滤波估计算法和虚拟电感下垂控制算法,提... 为解决分布式储能逆变并联系统功率分配受储能系统实时状态影响的问题,通过建立逆变并联下垂系数与储能系统剩余电量、系统端电压、放电时长、额定容量之间的函数表达,并结合剩余电量无迹卡尔曼滤波估计算法和虚拟电感下垂控制算法,提出一种新的多参数约束分布式储能逆变并联均衡控制策略。在多种工况下样机测试和仿真实验表明,新算法能够提高储能系统功率分配均衡度性,通过对同容量不同SOC初值、不同容量以及突增负载等工况进行分析验证,在突增负载工况下电流控制精度较为明显提升约0.6%,且无畸变。在剩余电量、端电压、额定容量等存在偏差的状况下,并联功率均能够自动完成动态调节,实现SOC的均衡控制。最后通过等比例实物验证,结果实现均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储能 无迹卡尔曼滤波 储能逆变并联 虚拟电感 多参数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混合储能系统及其能量管理策略 被引量:23
10
作者 苏浩 张建成 +3 位作者 冯冬涵 王宁 宋兆鑫 赵霁晴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7-133,140,共8页
针对孤岛直流微网功率缺额补偿和多类型储能介质、多组储能单元间的功率分配问题,设计了一种"储能单元-混合储能模块-混合储能系统"的模块化系统集成架构,并提出相应的全局优化与局部分配相结合的双层能量管理策略。上层优化... 针对孤岛直流微网功率缺额补偿和多类型储能介质、多组储能单元间的功率分配问题,设计了一种"储能单元-混合储能模块-混合储能系统"的模块化系统集成架构,并提出相应的全局优化与局部分配相结合的双层能量管理策略。上层优化根据直流母线电压越限情况,快速计算微网的功率缺额;进而考虑各储能模块的最大可支持功率和剩余容量,借助"能者多劳"的原则,寻求运行经济性最佳的模块间功率分配方案。下层分配根据各模块内储能单元的荷电状态分区组合,动态决策储能单元的运行优先级,将上层结果在各单元间进一步细分。算例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在保证直流微网稳定运行的同时,兼顾储能系统的运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储能系统 多储能单元并联 模块化 能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柔性功率调节器运行特性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杨浩 文劲宇 +2 位作者 李刚 程时杰 潘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4,共6页
多功能柔性功率调节器是一种用于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新型FACTS装置,可同时双向大范围快速调节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该文建立了柔性功率调节器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相应的励磁控制策略。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和控制策略,以即将研制的柔性功率... 多功能柔性功率调节器是一种用于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新型FACTS装置,可同时双向大范围快速调节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该文建立了柔性功率调节器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相应的励磁控制策略。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和控制策略,以即将研制的柔性功率调节器实验室样机为对象,在MATLAB/SIMULINK环境建立了该柔性功率调节器的仿真系统,并进行了详细的全时域数字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柔性功率调节器具有很好的功率调节特性和良好的动态响应能力,为实现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柔性功率调节器 facts 同步调相机 飞轮储能 交流励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MW级储能电站用PCS多机并联稳定性分析及其控制策略综述 被引量:41
12
作者 李建林 徐少华 惠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4034-4046,共13页
针对我国已建成的多个千万千瓦级的新能源发电基地,为提升电网对大规模可再生发电能源的接纳能力,对电池储能的功率等级要求已达数十MW甚至达百MW以上,因此需要多台储能变流器(power converter system,PCS)的并联运行。该文对PCS并联系... 针对我国已建成的多个千万千瓦级的新能源发电基地,为提升电网对大规模可再生发电能源的接纳能力,对电池储能的功率等级要求已达数十MW甚至达百MW以上,因此需要多台储能变流器(power converter system,PCS)的并联运行。该文对PCS并联系统在并网及离网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其控制策略进行文献调研,从并联系统的失稳特性入手,分别介绍了PCS并联系统在并网及离网模式下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并进一步介绍了并网模式下并联系统的阻尼控制策略及离网模式下的环流抑制策略,最后得出相应结论,为百MW级储能电站的工程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MW级储能系统 储能变流器 并联运行 失稳机理 谐振 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节能调度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及其并行计算 被引量:40
13
作者 唐勇俊 刘东 +1 位作者 阮前途 陆融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2-97,共6页
研究了多负荷水平下计及节能调度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DG)优化配置问题,建立了2层规划数学模型,上层优化以DG并网运行价值最大为目标,确定DG与储能电池的位置和容量;下层优化模拟配置储能装置的配电网最优节能调度,确定DG的运行出力。采... 研究了多负荷水平下计及节能调度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DG)优化配置问题,建立了2层规划数学模型,上层优化以DG并网运行价值最大为目标,确定DG与储能电池的位置和容量;下层优化模拟配置储能装置的配电网最优节能调度,确定DG的运行出力。采用蚁群算法结合线性规划的混合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实现了主从模式与对等模式相混合的并行算法。算例表明,该模型可显著提高DG接入容量和实际发电量,使DG并网运行价值最大化;并行算法可有效提高算法的计算速度和搜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并行算法 2层规划 蚁群算法 储能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主从自均流并联并网电池储能系统 被引量:14
14
作者 赵彪 于庆广 +1 位作者 王立雯 肖宜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08-112,117,共6页
提出了一种无主从自均流的并联并网电池储能系统,并将系统中的变流器设计为双向可拓展变流结构,使其成为一四象限运行的储能系统,并且不对电网造成谐波污染,具有较高的功率因数。在此基础上,将系统的工作状态设计为蓄电池并网充电、蓄... 提出了一种无主从自均流的并联并网电池储能系统,并将系统中的变流器设计为双向可拓展变流结构,使其成为一四象限运行的储能系统,并且不对电网造成谐波污染,具有较高的功率因数。在此基础上,将系统的工作状态设计为蓄电池并网充电、蓄电池并网放电及应急电源3种模式,控制单元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控制各变流器的运行状态,不仅可以实现传统电池储能系统的基本功能,还能够在电网故障时作为应急电源独立使用。同时,给出了系统的控制管理策略,以达到系统稳态和暂态运行的控制目标。最后,基于电磁暂态仿真验证了该系统及其控制管理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电池 储能系统 并联 并网 双向变流器 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型储能系统孤网运行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28
15
作者 彭思敏 窦真兰 +1 位作者 凌志斌 蔡旭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8-134,共7页
储能系统为含波动性可再生能源、负荷扰动大的孤网系统实现系统稳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多个子储能系统的并联可提高储能系统的容量,即并联型储能系统。分析了并联型储能系统工作原理,根据电池系统工作特性并结合传统下垂控制,... 储能系统为含波动性可再生能源、负荷扰动大的孤网系统实现系统稳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多个子储能系统的并联可提高储能系统的容量,即并联型储能系统。分析了并联型储能系统工作原理,根据电池系统工作特性并结合传统下垂控制,提出了基于电池荷电状态的负荷分配控制策略,即外环功率协调控制。同时,考虑到下垂控制存在固有静态误差、中低压电网线路阻抗不完全为纯感性等因素,提出了含线性补偿环的电压幅值-频率控制策略,即内环电压控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带载情况下,该系统不仅能维持系统电压幅值和频率稳定、且能有效地分配负荷功率,进而提高电池均衡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型储能系统 负荷分配 电压幅值及频率控制 荷电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轮阵列储能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唐西胜 刘文军 +1 位作者 周龙 齐智平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3年第3期208-221,共14页
飞轮储能系统将能量储存在高速旋转的飞轮转子中,具有高功率密度、无环境污染、使用寿命长、运行温度范围广、充放电次数无限制等优点,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将多台模块化的飞轮储能单元并联起来组成飞轮阵列储能系统,是获得大容量、高... 飞轮储能系统将能量储存在高速旋转的飞轮转子中,具有高功率密度、无环境污染、使用寿命长、运行温度范围广、充放电次数无限制等优点,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将多台模块化的飞轮储能单元并联起来组成飞轮阵列储能系统,是获得大容量、高功率储能的解决方案。文章首先论述了飞轮阵列储能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然后详细给出了飞轮阵列储能系统的设计方法、并联拓扑结构与控制策略。随着飞轮储能单元并联技术的逐渐成熟,飞轮阵列储能系统应用领域将逐步扩展到电力系统调频、间歇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等领域,并将在提高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接纳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轮阵列储能系统 飞轮储能单元 并联运行 充放电控制 永磁同步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收敛的梯次电池成组技术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圆圆 霍炜 +3 位作者 朱智富 张翼 陈冲 李水根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9-175,共7页
为了解决梯次电池在风光储电、家庭储电、移动储电等储能领域实际应用中,电池一致性管理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多模块并联输入串联输出(MPISO)的电池成组拓扑结构。其中,36只单体电池并联组成电池模块;DCDC为一种新型开关电源,... 为了解决梯次电池在风光储电、家庭储电、移动储电等储能领域实际应用中,电池一致性管理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多模块并联输入串联输出(MPISO)的电池成组拓扑结构。其中,36只单体电池并联组成电池模块;DCDC为一种新型开关电源,可实现双向升降压;电池模块和DCDC组成电源模块;串联电源模块输出端,组成高压系统。基于此拓扑设计一种梯次电池储能系统,并对其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储能系统可在各种情况下快速收敛各电源模块荷电状态(SOC);各电源模块可在线退出系统,且退出并不会对母线电压造成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次电池 并联 开关电源 一致性 收敛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并联Boost-Buck电路的光伏发电系统电压稳定控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和贝 张建成 钟云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0-103,共4页
针对目前光伏发电系统电压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以超级电容器作为储能元件,设计了双并联双向Boost-Buck电路以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当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压低于额定值时,超级电容器储能单元释放能量传输给直流母线以提高直流母... 针对目前光伏发电系统电压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以超级电容器作为储能元件,设计了双并联双向Boost-Buck电路以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当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压低于额定值时,超级电容器储能单元释放能量传输给直流母线以提高直流母线电压;当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压高于额定值时,将直流母线多余的电能向超级电容器端传输。建立了Boost-Buck电路的状态空间方程,对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压的不同运行状态,设计了双并联双向Boost-Buck电路的PI闭环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当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压不稳定时,通过控制能量在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与光伏发电系统直流母线之间的相互传递,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储能 光伏发电 电压稳定性 双并联Boost-Buck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储一体化并联系统优化控制设计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温春雪 戴惟 +3 位作者 李建林 王鹏 周京华 周喜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0-159,共10页
光储一体化并联系统由于具有高度电力电子化的特点,当母线电压波动时,大量电力电子装置使系统抗扰动能力减弱。该文首先采用一种考虑母线电压变化率的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减小系统的电压波动,增强系统运行稳定性;然后建立含有下垂控制... 光储一体化并联系统由于具有高度电力电子化的特点,当母线电压波动时,大量电力电子装置使系统抗扰动能力减弱。该文首先采用一种考虑母线电压变化率的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减小系统的电压波动,增强系统运行稳定性;然后建立含有下垂控制的光储一体化并联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下垂系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到自适应下垂系数的优化控制取值范围,提升系统的电压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证明该文所采用的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不但可减小下垂控制所带来的电压偏差,还可缩短电压突变之后的恢复时间,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储一体化 并联 自适应下垂控制 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姿控储能两用飞轮能量转换系统PI协同控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房建成 王志强 刘刚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07-1912,共6页
针对磁悬浮姿控储能两用飞轮能量转换系统负载变化引起的输出电压波动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并联DC-DC Buck变换器拓扑结构的PI协同控制方法,该方法的电感电流内环采用协同控制器,其电流参考值来源于电压控制器输出均值。输出电压外环采用P... 针对磁悬浮姿控储能两用飞轮能量转换系统负载变化引起的输出电压波动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并联DC-DC Buck变换器拓扑结构的PI协同控制方法,该方法的电感电流内环采用协同控制器,其电流参考值来源于电压控制器输出均值。输出电压外环采用PI控制器,克服了基本协同控制方法对负载变化适应性和鲁棒性差的不足。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在负载突变和大范围变化的情况下,系统输出电压稳定、纹波小、鲁棒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姿控储能两用飞轮 能量转换 并联DC—DC BUCK变换器 PI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