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代科举与元代文学发展 被引量:7
1
作者 任红敏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6-151,共6页
元初重经济、义理而斥词章的学术取向和人才倾向,科举长期废而不行。士子文人失去传统的上进之路,对元代文人的思想和生活状况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些文人因此而疏离了政治和权力,淡出了治国和明道,唤醒了独立人格意识,以纯文人的心态和眼... 元初重经济、义理而斥词章的学术取向和人才倾向,科举长期废而不行。士子文人失去传统的上进之路,对元代文人的思想和生活状况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些文人因此而疏离了政治和权力,淡出了治国和明道,唤醒了独立人格意识,以纯文人的心态和眼光读书和创作;元代中期,自元仁宗恢复科举制度后,吸引了各族文人士子参加科举考试,从而兴起了一个全面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潮。元代科举吸引各族士子文人参加,是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依然有着无法言说的吸引力,尽显大国气象和盛世之感,促成了元代盛世的时代精神和"平、易、雅、正"盛世文风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文人 科举 文学发展 盛世文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越系青铜短剑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朱华东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49,共5页
吴越系短剑在吴越系青铜剑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数量在吴越青铜剑发展早期阶段占据主体地位。其研究对探索吴越地区青铜剑的起源及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对比可知,吴越系短剑对岭南地区战国短剑形制产生了较大影响,两... 吴越系短剑在吴越系青铜剑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数量在吴越青铜剑发展早期阶段占据主体地位。其研究对探索吴越地区青铜剑的起源及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对比可知,吴越系短剑对岭南地区战国短剑形制产生了较大影响,两地存在较为广泛的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系短剑 类型 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徐中玉文艺理论的研究风格和首创性成就 被引量:2
3
作者 周锡山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0,共10页
年已一〇四岁的徐中玉一生治文艺理论研究,其六十余载的学术生涯与新中国同步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学术风格: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古代和现代相结合,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在文艺理论研究中获得多个首创性的成就:首创古代文论资料的全面收集和分... 年已一〇四岁的徐中玉一生治文艺理论研究,其六十余载的学术生涯与新中国同步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学术风格: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古代和现代相结合,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在文艺理论研究中获得多个首创性的成就:首创古代文论资料的全面收集和分类汇编的研究方法,在古代文论领域发表一系列首创性的重要学术观点,提倡跨学科的文艺理论研究,主张将古今中外的理论资源相结合以建立现代文艺理论体系,还首创在继承古代文论的基础上发展新的理论学说的方法。作为一代学术宗师,他不仅提供了示范性的研究成果,更向学术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为后学的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徐中玉在文艺理论领域所作出的杰出成就,是新中国成立后70年的历史中具有标志性的杰出理论成果,对21世纪中国的文艺理论研究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玉 文艺理论 研究风格 首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言小说到话本——以《杨思温燕山逢故人》为例看中国小说文体的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6-138,共3页
通过对话本和本事的分析比较,我们可知话本基于本事而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如通过改变故事时间、地点和人物,增加环境描写、重视心理描写等。正是这种再创造使本事(文言小说)和话本小说在文体上有了根本的区别。
关键词 本事 话本 文体转变 文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辨体发生的文化哲学渊源 被引量:2
5
作者 任竞泽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71-74,共4页
作为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基本理论范畴,辨体的发生无论从思维方式或概念的发展演变,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哲学的土壤之中。辨体的思维方式和思辨特点最直观、最直接地体现在"辨"字本身上。辨同异、辨源流正变、高下优劣... 作为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基本理论范畴,辨体的发生无论从思维方式或概念的发展演变,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哲学的土壤之中。辨体的思维方式和思辨特点最直观、最直接地体现在"辨"字本身上。辨同异、辨源流正变、高下优劣、是非邪正、尊卑雅俗等,是辨体的主要功能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学 辨体 发生学 文化学术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辞的文体学意义──兼论楚辞与几种主要的中国古代韵文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建勋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16,共7页
在中国古代文体演变史的研究中,长期存在着两种片面的观点,那就是一元单向论和寻章索句法。其实任何新文体的产生,都是此前所有相关文学要素共同整合、长期交融的结果。楚辞作为一种纯文学的经典体式,具有抒情文学的典范性、句式的... 在中国古代文体演变史的研究中,长期存在着两种片面的观点,那就是一元单向论和寻章索句法。其实任何新文体的产生,都是此前所有相关文学要素共同整合、长期交融的结果。楚辞作为一种纯文学的经典体式,具有抒情文学的典范性、句式的独特性和灵活性、表现手法的丰富性,因而能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不断扩大它的张力,向各体文学尤其是韵文辐射它多方面的影响。同时,本文还对楚辞与赋、七言诗、乐府诗、词等几种主要韵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演变 楚辞 中国古代韵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词曲同源”与“正变异流”的内涵及其悖论
7
作者 王静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51,80,共5页
本文以"词曲同源"与词曲风格"正变异流"此二命题何以互为悖论为切入点,分别探讨此二命题的实际内涵,及二者互为悖论的原因:一方面,词曲"同源"在于这两种文体同为音乐文学,但同时它们在音乐文学领域中又各... 本文以"词曲同源"与词曲风格"正变异流"此二命题何以互为悖论为切入点,分别探讨此二命题的实际内涵,及二者互为悖论的原因:一方面,词曲"同源"在于这两种文体同为音乐文学,但同时它们在音乐文学领域中又各自"别是一家";另一方面,词的正变内涵是从内在内容到外在语言风格全方位的"以诗为词",而曲的正变内涵只是外在语言风格上的"以词绳曲",二者涉及的层面并不一致,其本质实为二者在文体功能上"诗本位"与"乐本位"的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曲同源 正变异流 诗本位 乐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穷而后工”说的拓展与“诗福”说的产生 被引量:2
8
作者 蔡德龙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8-135,共8页
传统诗学命题"诗穷而后工"说在清代获得了新的发展。在文体上,由于清代词学尊体和通俗文学繁荣,文体地位较低者多被比附于"诗","穷而后工"说由诗而统摄到词、戏曲、小说甚至外国文学作品,成为涵盖众多文... 传统诗学命题"诗穷而后工"说在清代获得了新的发展。在文体上,由于清代词学尊体和通俗文学繁荣,文体地位较低者多被比附于"诗","穷而后工"说由诗而统摄到词、戏曲、小说甚至外国文学作品,成为涵盖众多文体具有普遍意义的文论命题;在性别视角上,由于清代女性文学的兴盛,基于女性创作特点而提炼出的"诗福"说问世,这是与"诗穷而后工"相对立的一个命题。"诗穷而后工"说在清代实现了理论的越界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穷而后工 文体 女性文学批评 诗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记的文体源流
9
作者 李小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99,共9页
园记是记体散文中一个次文类,伴随着园林的发展,起源于魏晋时期。中唐时期出现“园记”之名,由此创体;宋代出现大量园记作品,因文立体;明清时期园记创作更加繁荣。园记正体以园林纪事为主,描写园林景观兼有体道究理的议论。园记在流变... 园记是记体散文中一个次文类,伴随着园林的发展,起源于魏晋时期。中唐时期出现“园记”之名,由此创体;宋代出现大量园记作品,因文立体;明清时期园记创作更加繁荣。园记正体以园林纪事为主,描写园林景观兼有体道究理的议论。园记在流变过程中既尊体又有破体。园记破体方式表现为借园林题名议论说理;以赋体之法铺陈园林景观;用骈体为园林状物写景。园记别体形式有托物寓意;篇末系以诗歌,韵散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记 文体源流 记体散文 园林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