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0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氮肥适宜用量研究
1
作者 包红静 邢月华 +2 位作者 刘艳 蔡广兴 李波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4期7-8,74,共3页
[目的]明确葡萄适宜的氮肥用量,实现葡萄提质增效。[方法]设6个氮肥用量处理,对葡萄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施用氮肥可提高葡萄产量和效益,东阳台村和榆树房村2个试验点比不施氮处理分别平均增产11.6%和22.5%,增收16792元/h... [目的]明确葡萄适宜的氮肥用量,实现葡萄提质增效。[方法]设6个氮肥用量处理,对葡萄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施用氮肥可提高葡萄产量和效益,东阳台村和榆树房村2个试验点比不施氮处理分别平均增产11.6%和22.5%,增收16792元/hm^(2)和12009元/hm^(2)。增施氮肥可降低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可滴定酸含量。根据葡萄氮肥的效应方程,东阳台村和榆树房村适宜施氮量分别为310.9 kg/hm^(2)和309.8 kg/hm^(2)。[结论]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葡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氮肥 产量 品质 适量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氮肥偏生产力”推荐氮肥用量
2
作者 米国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2-1439,共8页
合理确定氮肥用量对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至关重要。目前氮肥总施用量推荐方法包括氮肥效应函数法、斯坦福公式、测土配方施肥、养分综合管理和计算机决策系统(如养分专家系统)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普遍要求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养分测... 合理确定氮肥用量对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至关重要。目前氮肥总施用量推荐方法包括氮肥效应函数法、斯坦福公式、测土配方施肥、养分综合管理和计算机决策系统(如养分专家系统)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普遍要求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养分测试技术条件。本研究提出一种简便的、基于“最优氮肥偏生产力”的氮肥总量推荐方法。该方法基于区域多点氮肥梯度试验,构建氮肥效应曲线,并据此确定最高产量及相应的最佳氮肥用量,最后计算出最优氮肥偏生产力(即:最优氮肥偏生产力=作物最高产量/最佳氮肥施用量)。在实际应用时,用户根据田块的预期目标产量,利用“氮肥推荐量=目标产量/最优氮肥偏生产力”公式,即可获得相应的氮肥推荐用量。该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评估土壤供氮能力、氮肥利用率等难以估计的参数,亦可避免土壤取样、测试及推荐指标建立等环节中产生的各种误差,方便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户使用。以玉米为例,本研究论证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中应考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氮肥偏生产力 氮肥推荐 氮肥效应曲线 氮素生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大豆生长季土壤有效氮供给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丁世杰 黄绍敏 +5 位作者 张水清 郭斗斗 宋晓 张珂珂 岳克 郭腾飞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1-403,共13页
为探究施肥模式对潮土区大豆生长季土壤有效氮供给的影响,本研究基于33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选取4种处理:不施肥(CK)、施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化肥+秸秆还田(SNPK)与氮磷钾化肥+有机肥(MNPK),测定分析大豆生长季内土壤铵态氮(NH_(4)^(... 为探究施肥模式对潮土区大豆生长季土壤有效氮供给的影响,本研究基于33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选取4种处理:不施肥(CK)、施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化肥+秸秆还田(SNPK)与氮磷钾化肥+有机肥(MNPK),测定分析大豆生长季内土壤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微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变化动态,以及参与土壤氮素转化的有机氮矿化酶活性、氨化作用强度与硝化潜势。结果表明,化肥与秸秆或有机肥配施可提高土壤全氮、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这对土壤脲酶、酰胺酶、蛋白酶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及氨化作用强度和硝化潜势的提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土壤NH_(4)^(+)-N含量与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酰胺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NO_(3)^(-)-N含量与氨化作用强度、硝化潜势呈极显著正相关。SNPK、MNPK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均高于NPK、CK处理。潮土可溶性有机氮含量与大豆地上部氮素吸收呈极显著正相关,并最终影响大豆生长;成熟期SNPK、MNPK处理下的大豆地上部生物量均高于CK、NPK处理。综上所述,化肥与秸秆或有机肥配施可通过提高全氮、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正向调控土壤氮素转化微生物作用强度与酶活性,提高土壤有效氮供给能力,促进大豆生长。本试验结果可为潮土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模式 有效氮 有机氮矿化酶 氨化作用强度 硝化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中游流域秸秆还田和优化施肥对稻麦轮作模式氮磷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陆文龙 夏颖 +9 位作者 黄敏 范先鹏 唐拥军 浦克军 吴茂前 倪承凡 谢媛圆 刘岚 谭勇 严昶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0-348,共9页
为探讨稻麦轮作秸秆还田和优化施肥对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本研究于2014—2022年在湖北汉江流域开展了连续8年的野外径流小区监测试验。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设置秸秆离田+常规施肥对照(CK)、秸秆还田+常规施肥(KF)、秸秆还田配合优化施... 为探讨稻麦轮作秸秆还田和优化施肥对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本研究于2014—2022年在湖北汉江流域开展了连续8年的野外径流小区监测试验。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设置秸秆离田+常规施肥对照(CK)、秸秆还田+常规施肥(KF)、秸秆还田配合优化施肥(BMP)3个处理,研究了秸秆还田配合优化施肥措施对地表径流和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汉江流域稻麦轮作模式氮磷流失风险期为6—9月,地表径流年均总氮(TN)流失量为4.28 kg·hm^(-2),其表观流失率为0.86%;地表径流年均总磷(TP)流失量为0.22kg·hm^(-2),其表观流失率为0.05%。秸秆还田和优化施肥均能降低氮磷流失量,与CK处理相比,KF处理的TN流失量降低8.9%,TP流失量显著下降18.2%(P<0.05),BMP处理的TN、TP流失量均显著降低27.3%(P<0.05)。降雨量是影响氮磷流失的关键因素,在施肥与暴雨的耦合期(6—7月),减量施肥起到了主要作用。大暴雨主要集中在6—8月,这段时间内,47.6%的降雨量贡献了34.0%的TN流失量和85.9%的TP流失量。在施肥与暴雨的耦合期(6—7月)内,相比于常规处理,单独使用秸秆覆盖使TN流失量增加了4.3%,但TP流失量降低了14.3%。当秸秆覆盖与优化施肥结合使用时,TN和TP流失量分别减少了19.1%和24.4%。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和优化施肥在氮磷流失风险期和施肥与暴雨耦合期(6—7月)可以有效减少稻麦轮作模式地表径流氮磷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稻麦轮作 氮磷流失 秸秆还田 优化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基肥料施用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乔月 胡诚 +3 位作者 郭卫红 邓超然 刘东海 张智 《天津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50-55,共6页
为了促进长江中下游中低产稻田产能提升,在湖北省当阳市开展生物炭基肥料大田试验,设置习惯施肥(T1)、生物炭基肥料+氮肥一次性施用(T2)、生物炭基肥料+氮肥分次施用(T3)、生物炭基肥料总养分是习惯施肥的90%+氮肥分次施用(T4)、生物炭... 为了促进长江中下游中低产稻田产能提升,在湖北省当阳市开展生物炭基肥料大田试验,设置习惯施肥(T1)、生物炭基肥料+氮肥一次性施用(T2)、生物炭基肥料+氮肥分次施用(T3)、生物炭基肥料总养分是习惯施肥的90%+氮肥分次施用(T4)、生物炭基肥料总养分是习惯施肥的80%+氮肥分次施用(T5)和不施肥对照(CK)6个处理,研究了生物炭基肥料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处理比较,T2、T3处理均提高了水稻产量(5.15%~10.71%)、氮素吸收量(9.86%~19.73%)、氮肥农学利用率(20.63%~42.83%)、氮肥表观利用率(31.25%~39.81%)、磷素吸收量(7.98%~33.52%)、磷肥农学利用率(20.63%~42.86%)和磷肥表观利用率(19.16%~80.49%);与T1处理比较,T4处理提高了氮素吸收量(5.86%)、氮肥农学利用率(40.47%)、氮肥表观利用率(24.24%)、磷肥农学利用率(10.47%)、磷肥表观利用率(12.83%),T5处理降低了水稻产量(5.10%)、氮素吸收量(2.76%)和磷素吸收量(2.14%),提高了氮肥表观利用率(21.82%)和磷肥表观利用率(18.52%)。综上,在等养分条件下,T3处理(生物炭基肥料+氮肥分次施用)显著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产量;在生物炭基肥料减施10%条件下,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但显著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基肥料 水稻产量 减量施肥 氮素吸收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用量对露地辣椒产量、品质及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文倩 王婷 +3 位作者 刘中良 陈震 韩珑 徐加利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130,共8页
为筛选出辣椒实际生产中最适钾肥用量,以三樱椒为试验材料,在同等氮肥、磷肥施用量的基础上,设CK〔0 kg·(667 m^(2))^(-1)〕、T1〔11.83 kg·(667 m^(2))^(-1)〕、T2〔14.37 kg·(667 m^(2))^(-1)〕、T3〔16.90 kg·(6... 为筛选出辣椒实际生产中最适钾肥用量,以三樱椒为试验材料,在同等氮肥、磷肥施用量的基础上,设CK〔0 kg·(667 m^(2))^(-1)〕、T1〔11.83 kg·(667 m^(2))^(-1)〕、T2〔14.37 kg·(667 m^(2))^(-1)〕、T3〔16.90 kg·(667 m^(2))^(-1)〕、T4〔19.44 kg·(667 m^(2))^(-1)〕、T5〔21.97 kg·(667 m^(2))^(-1)〕6个施钾肥水平,研究钾肥施用量对露天栽培辣椒产量、品质、氮代谢、根系形态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钾肥施用量能够促进辣椒生长发育,改善品质,提高叶片氮代谢酶活性。施用不同量的钾肥均可显著提高辣椒产量,增产率15.92%~33.44%。其中T2处理下辣椒可溶性糖、总酚、辣椒素、粗纤维含量最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最高,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最大,钾肥农学效率和钾肥贡献率也最高。综合考虑,本研究条件下三樱椒露地生产的最佳施钾量为14.37 kg·(667 m^(2))^(-1),在此施肥量下,产量达到最高,且品质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钾肥用量 产量 品质 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油轮作还田秸秆配施氮肥腐解及碳氮释放特征
7
作者 刘雅璐 舒俊华 +5 位作者 胡诚 刘东海 乔艳 肖卓熙 张智 伍玉鹏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5-203,共9页
南方稻油轮作区还田秸秆量大,在土壤中存在与作物争氮的问题,通过配施氮肥调节还田秸秆碳氮比,是优化秸秆还田条件下养分综合管理的重要支撑。采用田间尼龙网袋法,将秸秆与尿素混合调节目标碳氮比至35、25和15,研究配施氮肥对还田秸秆... 南方稻油轮作区还田秸秆量大,在土壤中存在与作物争氮的问题,通过配施氮肥调节还田秸秆碳氮比,是优化秸秆还田条件下养分综合管理的重要支撑。采用田间尼龙网袋法,将秸秆与尿素混合调节目标碳氮比至35、25和15,研究配施氮肥对还田秸秆腐解及碳、氮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近1年的腐解周期中,油菜和水稻秸秆均表现为先快速腐解,随后分别在第30 d和第45 d进入慢速腐解期,不同处理间秸秆腐解规律一致。油菜秸秆累积腐解率以3个配施氮肥处理(52.81%~56.13%)显著高于对照处理(47.84%),水稻秸秆则以配施氮肥25 kg/hm^(2)时累积腐解率(82.9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秸秆碳、氮释放结果显示,油菜和水稻秸秆碳以及水稻秸秆氮均表现为逐渐释放的特征,而油菜秸秆氮则整体表现为释放-吸附的动态特征;油菜秸秆碳和氮均是以配施氮肥40 kg/hm^(2)时累积释放率最高,分别为72.29%和18.26%,而水稻秸秆碳和氮则均是以配施氮肥25 kg/hm^(2)时累积释放率最高,分别为86.35%和71.05%。综上所述,油菜和水稻秸秆配施氮肥最佳用量分别为40和25 kg/hm^(2),即油菜和水稻还田秸秆目标碳氮比分别调至25和35时,有利于秸秆腐解和碳、氮释放,以避免与作物竞争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碳氮比 腐解速率 配施氮肥 养分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炭对关键生育期调亏下冬小麦氮肥利用效率及产量影响研究
8
作者 康燕 庞桂斌 +5 位作者 沈扬 蔡晨阳 黄乾 王昕 董文旭 徐征和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43,51,共8页
为探究关键生育期调亏灌溉下施炭量对冬小麦氮肥利用及产量的影响,在田间设置3个水分处理:全生育期充分灌溉[W1,70%~80%田间持水量(θ_(f))]、拔节期重度调亏灌溉(W2,50%~60%θ_(f))和灌浆期重度调亏灌溉(W3,50%~60%θ_(f)),3种施炭量:... 为探究关键生育期调亏灌溉下施炭量对冬小麦氮肥利用及产量的影响,在田间设置3个水分处理:全生育期充分灌溉[W1,70%~80%田间持水量(θ_(f))]、拔节期重度调亏灌溉(W2,50%~60%θ_(f))和灌浆期重度调亏灌溉(W3,50%~60%θ_(f)),3种施炭量:不施炭(C1)、低炭(C2,15 t/hm^(2))和高炭(C3,30 t/hm^(2)),研究了土壤含水率(SWC)、土壤氮素分布、氮素淋失、氮肥去向及冬小麦产量。结果表明:拔节期或灌浆期调亏下施加生物炭能增加0~40 cm土层的SWC、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降低硝态氮和铵态氮淋失量,且高炭下生物炭的持水固氮效果更好。与充分灌溉处理相比,灌浆期调亏处理小麦各器官氮肥吸收比例(N_(dfs))、氮肥利用率和产量整体略高,而拔节期调亏处理较低。与W3C1处理相比,W3C3处理下氮肥利用率、氮肥残留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89%、7.86%、10.05%和9.22%,氮肥损失率降低16.05%。W3C3处理下氮肥利用率和产量最高,分别为34.16%和6220.1 kg/hm^(2),损失率最低为20.58%。综上,灌浆期调亏配施高炭处理(50%~60%θ_(f)、30 t/hm^(2))可获得较高的氮肥利用率和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亏灌溉 生物炭 冬小麦 氮素淋失 氮肥利用率 调亏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氮肥用量减轻旱地和稻田油菜冻害胁迫的效应
9
作者 刘陈 廖世鹏 +6 位作者 廖盼 陆志峰 任涛 李小坤 陈爱武 王昆昆 鲁剑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7-696,共10页
【目的】低温冻害是冬油菜生产中常见的限制因子。探究不同种植模式下冬油菜对氮肥用量及冻害响应的差异,以期为油菜氮肥合理施用以及冻害胁迫缓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玉米−油菜和水稻−油菜轮作田间试验始于2012年,两种轮作模式下分... 【目的】低温冻害是冬油菜生产中常见的限制因子。探究不同种植模式下冬油菜对氮肥用量及冻害响应的差异,以期为油菜氮肥合理施用以及冻害胁迫缓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玉米−油菜和水稻−油菜轮作田间试验始于2012年,两种轮作模式下分别设置4个油菜氮用量:N 0、75、150、225 kg/hm^(2)。调查了2022/2023、2023/2024年油菜生长季的气候条件及油菜在越冬期和薹期的生长状况,并在收获期对油菜的生物量、油菜籽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进行分析。【结果】2023/2024年油菜越冬期冻害发生程度和时长均大于2022/2023年,属于冻害严重年份。与2022/2023年相比,2023/2024年油菜越冬期和薹期冻害导致稻田和旱地油菜的单株角果数分别平均下降36.5%和33.7%,生物量分别下降54.9%和50.4%,产量分别下降49.2%和44.2%,旱地油菜受冻害影响大于稻田油菜。不论冻害是否严重,增施氮肥均显著增加了油菜单株角果数,提高了生物量及收获指数,旱地油菜氮肥增产效果更大。与2022/2023年相比,2023/2024年冻害胁迫下施氮旱地和稻田油菜产量分别平均下降49.8%和45.1%,单株角果数分别下降37.0%和34.5%,且随着施氮量的提高,油菜减产幅度减小,当施氮量达到225 kg/hm^(2)时,旱地和稻田油菜产量及相关农艺指标均达到最高值。【结论】越冬期和薹期冻害均显著降低旱地和稻田油菜单株角果数和产量,且旱地油菜受冻害影响大于稻田油菜。增施适量氮肥可有效增加油菜单株角果数,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进而提高油菜产量及收获指数。相比于稻田油菜,旱地油菜氮肥的减灾增产效果更大。本试验条件下,旱地和稻田油菜不论是否受到冻害胁迫,其产量均在施氮量为N 225 kg/hm^(2)时达到最高。因此,推荐将N 225 kg/hm^(2)作为当地的适宜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害 氮肥用量 旱地油菜 稻田油菜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农牧系统氮素损失风险优化调控
10
作者 杨颂祺 张楠楠 +5 位作者 樊相文 柏兆海 王选 董杰 杨晶 马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0-360,共11页
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农牧系统发展迅速。与此同时,该系统逐渐成为我国氮素环境损失的主要来源,但是区域间由氮素损失造成的环境风险特征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农牧系统的分区精准优化调控对我国农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农牧系统发展迅速。与此同时,该系统逐渐成为我国氮素环境损失的主要来源,但是区域间由氮素损失造成的环境风险特征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农牧系统的分区精准优化调控对我国农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农牧系统氮素损失进行了分区分步优化调控。本文分区优化主要根据不同地区损失风险特征选择匹配的减排技术,分步优化则为3个步骤层层叠加(种养一体化→技术消减→空间转移优化)。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更为精准地调控农牧系统氮素损失风险,并最大限度实现农牧系统氮素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结果发现,京津冀地区农牧系统通过分区分步优化调控,可大幅降低系统氮素环境损失风险。对于氨挥发风险来说,第一步种养一体化可使京津冀地区中高风险区行政区面积(下同)占比降低30.81%,第二步优化后中高风险区行政区面积占比共降低55.81%,第三步优化后中高风险区行政区面积占比共降低55.94%~58.42%,三步优化后最终使得京津冀地区低风险及以下区县行政区面积占比提高至87.89%~90.37%;对于硝酸盐损失风险来说,第一步优化后中高风险区行政区面积占比增加7.99%,第二步优化后中高风险区行政区面积占比共降低22.20%,第三步优化后中高风险区行政区面积占比共降低22.19%~26.54%,最终使得京津冀地区低风险及以下区县行政区面积占比提高到79.50%~83.85%。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分区分步精准调控,京津冀地区农牧系统氮素管理水平可以在最小化经济投入的情况下得到大幅提升,其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对未来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损失 有机肥还田 种养一体化 技术优化 空间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区燕麦-箭筈豌豆混播草地的生产力及氮磷利用率
11
作者 苏乐乐 王曌敏 +3 位作者 刘勇 朱军 仝宗永 秦燕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94-1805,共12页
肥料利用率是反映养分投入、产出和平衡关系的动态参数,也是衡量区域尺度上肥料施用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研究以高寒区燕麦(Av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1꞉1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施肥处理,分别为单施氮肥(N)、单施磷... 肥料利用率是反映养分投入、产出和平衡关系的动态参数,也是衡量区域尺度上肥料施用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研究以高寒区燕麦(Av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1꞉1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施肥处理,分别为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氮磷肥配施(NP)和不施肥(CK),测定分析混播草地植物干草产量、形态特征及氮磷含量和积累量,探讨不同氮磷添加处理对草地生产力和化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混播草地中,N和NP处理促进燕麦生长发育,NP处理下燕麦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分蘖数和叶面积均最高,分别较CK提高了169.9%、20.1%、32.5%和57.2%;与CK相比,N和NP处理下箭筈豌豆生物量显著降低了70.1%和26.6%(P<0.05),分枝数显著增加了31.1%和51.1%,N处理下箭筈豌豆相对生长速率显著降低了26.3%。2)施氮肥处理(N、NP)下混播草地燕麦、箭筈豌豆氮含量大于不施氮处理(CK、P),施磷肥处理(P、NP)下混播草地植物磷含量大于不施磷处理(CK、N)。3种施肥处理均显著增加燕麦氮、磷积累量;N处理降低箭筈豌豆氮、磷积累量,P处理增加箭筈豌豆氮、磷积累量。3)氮磷配施提高混播草地植物的养分利用率,其中,氮磷肥配施处理下偏生产力、农学利用率、表观利用率分别比单施氮肥和单施磷肥处理提高了63.5%、204.5%、133.7%和17.2%、59.1%、40.4%。因此,氮磷肥配施可以达到增加混播草地牧草产量、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双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草地 生物量 氮积累量 磷积累量 化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和钾素积累及因冻害减产程度的影响
12
作者 崔鑫 谷贺贺 +5 位作者 宋毅 张哲 刘诗诗 陆志峰 任涛 鲁剑巍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9-1642,共14页
冬油菜越冬期与蕾薹期遭遇低温冻害是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不利因素,增施钾肥是提高冬油菜抗逆性、减少油菜遭遇低温冻害所带来产量损失的有效措施。为明确不同钾肥用量对冻害后油菜产量损失程度的影响,本研究利用2022/2023和2023/2024年... 冬油菜越冬期与蕾薹期遭遇低温冻害是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不利因素,增施钾肥是提高冬油菜抗逆性、减少油菜遭遇低温冻害所带来产量损失的有效措施。为明确不同钾肥用量对冻害后油菜产量损失程度的影响,本研究利用2022/2023和2023/2024年在湖北省两地开展钾肥定位田间试验,对比了2023/2024年极端低温天气下钾肥用量(0、60、120、180、240 kg hm^(-2))对冻害后油菜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地上部钾养分含量及分配、钾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明确了低温冻害下油菜适宜的钾肥用量。结果表明,与2022/2023年度相比,2023/2024年的极端低温天气造成武汉和武穴试验点相同处理下的油菜分别减产13.4%~24.1%和35.7%~51.7%,地上部总生物量的降幅分别为32.3%~42.5%和23.9%~38.9%,产量降低分别主要表现在单株角果数(35.5%~56.0%)和千粒重(28.1%~31.6%)的降低。施钾缓解了冻害后油菜产量的降低程度,且在钾肥用量为180 kg hm^(-2)时油菜的减产程度最低。冻害后油菜籽粒钾含量及分配比例增加,地上部钾积累量显著降低,但钾素吸收利用率和钾肥偏生产力降低,施钾提高了油菜籽钾含量的增加幅度,减缓了地上部钾吸收量的降低,促进了非籽粒部分钾养分向籽粒的转移。线性加平台模型的拟合表明,冻害后武汉和武穴试验点的适宜钾肥用量分别为163.1 kg hm^(-2)和147.9 kg hm^(-2),相比2022/2023年适宜施钾量平均增加35.2 kg hm^(-2)。综上所述,在遇到低温冻害天气时,适当追施钾肥有助于改善油菜生长,缓解由于低温冻害对油菜造成的产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用量 油菜产量 养分吸收 冻害程度 适宜钾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提升稻茬小麦抗渍能力的生理和农学效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佳博 贺大海 +5 位作者 梁振宇 祝婷婷 雷芳 杨洪坤 黄秀兰 樊高琼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8-525,共18页
【目的】四川平原地区小麦−水稻轮作模式下,小麦苗期易受渍害导致减产。我们从生理和农学效应两个方面研究了叶面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对小麦幼苗抗渍能力的影响,为减轻麦田渍害提供途径。【方法】在成都市大邑县元兴乡开展田间试... 【目的】四川平原地区小麦−水稻轮作模式下,小麦苗期易受渍害导致减产。我们从生理和农学效应两个方面研究了叶面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对小麦幼苗抗渍能力的影响,为减轻麦田渍害提供途径。【方法】在成都市大邑县元兴乡开展田间试验,供试材料为多穗型小麦品种蜀麦1963(SM1963)与大穗型品种蜀麦133(SM133)。稻茬小麦播种后30天内土壤相对含水量在90%以上,达到产生渍害的条件。在小麦三叶期,设置单独喷施S-诱抗素(S-ABA)、多效唑·甲哌鎓(PM)、氨基酸水溶肥(AF)、腐植酸水溶肥(HF)以及S-ABA和PM配合AF(S+P+A)或者HF(S+P+H)处理,以喷施清水(CK)作为对照。调查分析了麦苗生长速率、叶面积指数、茎蘖生长动态、结实特性、产量等农学性状。拔节期取叶片和分蘖节样品,分析碳氮代谢物积累量、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结果】6个喷施处理相比,S+P+H提升抗渍效果与稳产的效应最佳。与CK相比,S+P+H处理显著提升了两个穗型小麦拔节前群体生长速率与叶片净同化率,增加了叶面积指数与叶绿素含量,叶片与分蘖节蔗糖含量提升了38.8%~70.3%,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16.7%~24.2%,叶片脯氨酸含量提升了48.0%~71.5%,叶片与分蘖节MDA含量较CK降低了28.0%~51.2%,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较CK分别增加41.3%、47.6%、89.9%、38.7%以上,提升了碳氮代谢与抗氧化能力;SM1963、SM133小麦单株分蘖力较CK分别增加28.2%、58.3%,有效分蘖发生速率显著增加,主茎穗粒数、分蘖穗重与穗粒数显著提升,分蘖产量贡献率分别提升了6.1%、8.8%,最终产量分别提升26.3%、13.2%。单独喷施HF也有助于苗期叶片生长与光合,SM1963、SM133小麦分蘖产量贡献率分别提升12.2%、5.6%,实际产量分别提升15.4%与16.5%。多穗型蜀麦1963喷施S-ABA增产13.3%,大穗型蜀麦133喷施AF增产10%。【结论】三叶期喷施一种或者配合喷施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可从不同途径不同程度地缓解渍害对麦苗生长的不利影响,从生理角度看,可以促进小麦叶片生长和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和分蘖节中糖氮代谢物的积累,增强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损伤,保护分蘖发生并增强第一分蘖的可塑性,从农学角度看,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可提升茎蘖群体数量,促进群体生长速率,提高成穗质量,最终提高产量。相较大穗型蜀麦133,多穗型蜀麦1963喷施组合试剂后叶片、分蘖节糖代谢物含量及叶片SOD、APX活性提升更多,其氮代谢物含量、MDA含量更低,成穗的分蘖多。总体而言,喷施腐植酸叶面肥的效果大于喷施氨基酸叶面肥,S-诱抗素和多效唑·甲哌鎓与腐植酸叶面肥的组合效应也大于与氨基酸叶面肥的组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渍害 小麦品种 生长调节剂 叶面肥 茎蘖动态 群体生长速率 结实性状 抗氧化活性 碳同化 氮代谢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缓控释氮肥对甘薯生长、氮素吸收及利用的影响
14
作者 许泽康 石琨 +4 位作者 欧阳宇珺 吴建燕 马洪波 张小贝 汪吉东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8-694,共7页
甘薯田间施氮通常采用一次性基施氮肥后不再追施氮肥,因此研发和遴选符合甘薯不同生育期氮素需求的缓控释氮肥对甘薯增产、氮肥减施很重要。本研究以苏薯16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在等量氮、磷、钾投入下,分析不同缓控释氮肥(草酰胺... 甘薯田间施氮通常采用一次性基施氮肥后不再追施氮肥,因此研发和遴选符合甘薯不同生育期氮素需求的缓控释氮肥对甘薯增产、氮肥减施很重要。本研究以苏薯16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在等量氮、磷、钾投入下,分析不同缓控释氮肥(草酰胺、硫包衣尿素、脲甲醛、尿素结合硝化抑制剂)对甘薯不同生育期(苗期、封垄期、膨大期和收获期)生长和氮含量、氮利用效率及土壤矿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硫包衣尿素和草酰胺控释氮肥分别提高甘薯的块根生物量96.79%和103.59%,且显著高于脲甲醛和尿素结合硝化抑制剂处理(P<0.05)。在膨大期和收获期,硫包衣尿素处理的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有利于提高块根的生物量。(2)硫包衣尿素和草酰胺在甘薯苗期和封垄期氮素释放量较少,在甘薯膨大期和收获期释放量较多,铵态氮和硝态氮之和是脲甲醛和尿素结合硝化抑制剂的1.24~1.60倍,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17~1.80倍。因此,硫包衣尿素和草酰胺较为符合甘薯生产上的一次性氮肥投入。本研究结果可为甘薯的养分管理和氮肥减施增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氮肥 甘薯 光合速率 矿质氮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配施优化根系构型阻控氮流失
15
作者 徐烨红 巴雯雯 +2 位作者 陆超 罗佳 马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64-1976,共13页
有机无机配施是优化养分管理、阻控氮素流失的有效途径,目前大多数研究聚焦菜地氮素流失与蔬菜地上部生长的关系,而关于地下部根系形态对有机无机配施的响应及其影响菜地氮流失的机制尚不清楚。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选择不同用量氮肥与具... 有机无机配施是优化养分管理、阻控氮素流失的有效途径,目前大多数研究聚焦菜地氮素流失与蔬菜地上部生长的关系,而关于地下部根系形态对有机无机配施的响应及其影响菜地氮流失的机制尚不清楚。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选择不同用量氮肥与具有不同矿化能力的菇渣有机肥(SM)和羊粪有机肥(MC),以及旨在促进高纤维素有机肥矿化的纤维素酶(E)配合施用,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研究其对露地蔬菜产量、根系形态和径流氮流失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常规用量氮肥(N450)、常规用量氮肥配施有机肥(N450+SM、N450+MC)、氮肥减量30%(N315)、氮肥减量30%配施有机肥(N315+SM、N315+SM+E)。结果表明,与N450处理相比,N315处理并未显著影响甘蓝产量,而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显著提高甘蓝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增幅分别为14.2%~39.1%和26.8%~64.5%。与N450处理相比,N315、N315+SM和N315+SM+E处理显著降低径流可溶性总氮和硝态氮流失量,降幅分别为26.9%~44.3%和32.4%~47.5%;N315+SM和N315+SM+E处理的径流铵态氮流失量显著降低11.7%~13.6%。N315处理较N450处理甘蓝根尖数降低11.0%;而N315+SM和N315+SM+E处理甘蓝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尖数和细根总量均显著高于N315处理,增幅分别为24.5%~33.2%、16.0%~24.5%、26.0%~33.7%和26.5%~34.1%,且其总根长、根尖数、细根总量和细根占比均优于N450+SM和N450+MC处理。甘蓝氮素吸收量与其总根体积、总根表面积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径流可溶性总氮和硝态氮流失量与甘蓝的总根长、细根总量和细根占比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根系构型的优化对于径流氮素的削减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氮肥减量30%与菇渣有机肥、纤维素酶联合施用,优化蔬菜根系形态并增加蔬菜氮素吸收量,是实现露地蔬菜增产与径流氮减排协同的推荐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菜地 氮肥用量 有机肥种类 根系构型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和氮肥运筹对富麦666产量及其籽粒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张善磊 潘明泉 +5 位作者 王卫军 崔小平 田胜营 赖上坤 刘晓飞 赖尚科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6期6-11,共6页
以酿食兼用小麦富麦666为试验材料,设置了N_(1)~N_(4)(施氮量分别为150、225、300、375 kg/hm^(2))4个施氮量水平和T_(1)~T_(3)(基肥∶拔节肥∶穗肥的比例分别为10∶0∶0、7∶3∶0、6∶2∶2)3个氮肥运筹方式的二因素裂区试验,并以N0处理... 以酿食兼用小麦富麦666为试验材料,设置了N_(1)~N_(4)(施氮量分别为150、225、300、375 kg/hm^(2))4个施氮量水平和T_(1)~T_(3)(基肥∶拔节肥∶穗肥的比例分别为10∶0∶0、7∶3∶0、6∶2∶2)3个氮肥运筹方式的二因素裂区试验,并以N0处理(不施氮肥)作为对照,探究不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对富麦666农艺和产量性状及其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和增加基肥占比有利于提高富麦666的冬前茎蘖数、最高茎蘖数和有效穗数,而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富麦666的穗长、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下降;增加施氮量和拔节肥、穗肥占比可以提高富麦666的籽粒硬度指数、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但施氮量的增加对籽粒容重无显著影响。综上,当施氮量为225 kg/hm^(2)且基肥∶拔节肥∶穗肥为7∶3∶0(N_(2)T_(2)处理)时,富麦666的产量增幅最大,同时籽粒硬度指数较低,籽粒容重、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较适宜制曲品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氮量 氮肥运筹 产量 籽粒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不同有机肥对植烟土壤活性氮库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17
作者 杨云辉 杨院馨 +2 位作者 吴佳涛 熊于斌 汤利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6-175,共10页
【目的】揭示连续化肥减量条件下,配施不同有机肥影响烤烟氮素利用与植烟土壤活性氮素供应的长期效应。【方法】基于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CK)、当地常规推荐施肥(100%化肥,CF-1)、化肥减量20%(CF-2)、化肥减量20%配施有机肥(OF)和... 【目的】揭示连续化肥减量条件下,配施不同有机肥影响烤烟氮素利用与植烟土壤活性氮素供应的长期效应。【方法】基于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CK)、当地常规推荐施肥(100%化肥,CF-1)、化肥减量20%(CF-2)、化肥减量20%配施有机肥(OF)和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有机肥(BOF)5个处理,分析比较植烟土壤活性氮库组分含量、土壤氮库活度、烤烟氮素累积、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表观损失量和烤烟产质量,探讨连续化肥减量条件下,配施不同有机肥对植烟土壤活性氮库和烤烟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相较于CF-1处理,OF和BOF处理的单株叶面积分别显著提高37.09%和122.73%,中上等烟比例分别显著提高25.58%和54.41%,烟叶产量稳定性分别显著提高47.92%和83.94%,土壤可溶性总氮分别显著提高52.11%和104.60%,土壤铵态氮分别显著提高31.93%和48.26%,土壤硝态氮分别显著提高48.09%和118.63%。相较于CF-1处理,BOF处理的烤烟产量显著提高46.20%,产量可持续性显著提高74.07%,土壤氮库活度指数显著提高105.23%,烤烟吸氮量显著提高57.40%,氮肥表观利用率显著提高36.18%,氮肥表观损失量显著减少38.31%。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氮库活度指数与烤烟氮肥表观利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氮肥表观损失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随机森林和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分析表明: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通过增加土壤活性氮库中硝态氮和可溶性总氮含量,提高土壤氮库活度,促进烤烟氮素吸收,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进而提高烤烟产量和品质,是烟叶高效优质可持续生产、烟田氮素优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化肥减量 有机肥 氮肥表观利用率 土壤活性氮库 氮素表观去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氮肥不同施用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的影响
18
作者 张旭婷 张海龙 +6 位作者 张佳倩 刘亚楠 张德健 付增娟 薛春雷 张赛楠 孙峰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7,共9页
[目的]为研究叶面氮肥不同施用处理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影响的科学问题。[方法]以利禾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处理(CK)、常规根部施肥处理(CF)、叶面减氮20%处理(LF1)、叶面常规施氮处理(LF2)、叶面增氮20%处理(LF3),采用随机... [目的]为研究叶面氮肥不同施用处理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影响的科学问题。[方法]以利禾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处理(CK)、常规根部施肥处理(CF)、叶面减氮20%处理(LF1)、叶面常规施氮处理(LF2)、叶面增氮20%处理(LF3),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进行研究。[结果]2021年LF1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最高,较CK和CF高出23.04%和1.47%,2022年同样以LF1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分别较LF2和LF3高出2.19%和9.91%。干物质分配拔节期时以叶为主,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以茎为主,抽雄吐丝期后,穗、籽粒干物质分配占比逐渐增高,在成熟期达到最大。[结论]叶面氮肥不同施用处理的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CK,其中LF1处理的籽粒干物质积累分配占比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氮肥 施用量 玉米 干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硅配施对双季稻田间稻飞虱发生与水稻产量的影响
19
作者 程周琦 刘玉午 +2 位作者 卓乐 邱林 易镇邪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2-101,共10页
为绿色防控稻田稻飞虱发生,保障双季稻可持续生产,在湖南省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富农合作社开展早、晚稻大田试验,以湘早籼45号(早稻)和泰优553(晚稻)为材料,早晚稻分别设计4个施氮水平[早稻N0(0 kg/hm^(2))、N1(120 kg/hm^(2))、N2(150 k... 为绿色防控稻田稻飞虱发生,保障双季稻可持续生产,在湖南省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富农合作社开展早、晚稻大田试验,以湘早籼45号(早稻)和泰优553(晚稻)为材料,早晚稻分别设计4个施氮水平[早稻N0(0 kg/hm^(2))、N1(120 kg/hm^(2))、N2(150 kg/hm^(2))、N3(180 kg/hm^(2));晚稻N0(0 kg/hm^(2))、N1(150 kg/hm^(2))、N2(180 kg/hm^(2))、N3(210 kg/hm^(2))]和2个施硅水平[S0(0 kg/hm^(2))、S1(150 kg/hm^(2))],在机插条件下探究不同施氮量下配施硅肥对双季稻田稻飞虱发生情况与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田间稻飞虱发生和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田间稻飞虱数量显著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均得到显著提升;施硅对田间稻飞虱发生影响显著,使田间稻飞虱数量显著降低,早稻虫口减退率最高可达56.81%,晚稻虫口减退率最高可达71.59%,施硅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均有所提升,但差异不显著,早稻增产幅度为2.32%~11.57%,晚稻增产幅度为2.83%~9.83%;施氮量与施硅的互作效应对田间稻飞虱发生情况和水稻产量影响显著,早、晚稻均以N3S1、N3S0和N2S1产量较高,且三者间无显著差异,但N2S1处理稻飞虱发生数量显著低于N3S1和N3S0处理。综合考虑水稻产量与稻飞虱防控效果,衡阳县早稻以施氮150 kg/hm^(2)配施硅肥150 kg/hm^(2)为宜,晚稻以施氮180 kg/hm^(2)配施硅肥150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施氮量 硅肥 稻飞虱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肥对甬优1540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20
作者 王学锋 麻理亚 +5 位作者 胡泽凡 黄益面 李晓 叶挺云 叶雪珠 陈德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328-1332,共5页
化肥的不合理施用是我国农业环境领域的主要问题之一,探索适用于区域化的化肥减量技术和减量比例、提高肥料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晚稻品种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不施氮(N0)、不施磷(P0)、不施钾(K0... 化肥的不合理施用是我国农业环境领域的主要问题之一,探索适用于区域化的化肥减量技术和减量比例、提高肥料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晚稻品种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不施氮(N0)、不施磷(P0)、不施钾(K0)和优化施肥(NPK)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及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K和N0处理之间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P0、K0和NPK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CK和N0;与CK相比,P0、K0和NPK处理水稻产量分别增加了25.1%、22.2%和24.7%,秸秆生物量分别增加了27.9%、31.4%和25.0%,籽粒中氮含量分别增加了35.8%、33.7%和37.4%,秸秆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02.4%、60.7%和79.3%;水稻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44.9%、8.9%和25.2%。本研究表明,在当前的试验条件下,氮是影响水稻产量的决定因子,而磷和钾的增产效果并不显著,今后可侧重保障氮肥供应,降低磷肥和钾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量 肥料利用率 优化施肥 水稻产量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