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增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丹丹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全面部署。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构建高水平社会...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全面部署。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战略支点。然而,在加快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要素流动受阻、现代流通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内在约束。未来,要克服难点、疏通堵点、聚焦关键重点,扎实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在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健全流通体制机制,推动要素自由流动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从而为更充分发挥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可持续释放中国的市场红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内生动力和坚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 全国统一大市场 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 流通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与国内大循环——规模、结构与网络演化
2
作者 王家庭 姜铭烽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44,共17页
基于我国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中的中间品和最终品省际流动数据,以全国范围内共计11个国家级城市群为样本,通过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省际循环的影响,并探究了这种影响的经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 基于我国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中的中间品和最终品省际流动数据,以全国范围内共计11个国家级城市群为样本,通过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省际循环的影响,并探究了这种影响的经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促进了中间品和最终品的省际流动;(2)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促进中间品和最终品省际流动的一个经济机制是降低省份间市场分割水平,另一个经济机制是缩小省份间市场制度差异;(3)国家级城市群规划有利于增加民间消费品循环和三大产业消费品循环,但对政府消费品循环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省际中间品和最终品流动网络的演化没有显著影响。因此,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需要进一步落实国家级城市群发展规划,加速推进区域统一市场构建,并充分释放民间生产与消费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国内大循环 城市群 统一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双循环联动与共同富裕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江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0,共11页
文章以2012—2022年为考察区间,选取我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就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展开研究。基准回归结果发现,新质生产力可显著推动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显示,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具有城市... 文章以2012—2022年为考察区间,选取我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就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展开研究。基准回归结果发现,新质生产力可显著推动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显示,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具有城市规模异质性和分时段异质性;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国内循环、国际循环以及双循环联动在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之间发挥中介效应;门槛效应结果证实,随着数字金融水平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持续扩大。研究结论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新质生产力“助推器”作用,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新质生产力 双循环联动 数字金融 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大循环何以推动地区技术创新?
4
作者 李美玲 张立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0,共18页
国内大循环以国内需求为基本立足点,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激发区域创新活力、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07—2021年中国省际贸易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区域间贸易对地区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以及作用路径。研究结... 国内大循环以国内需求为基本立足点,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激发区域创新活力、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07—2021年中国省际贸易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区域间贸易对地区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以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区域间贸易促使地区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且这一效应表现出贸易活动、贸易结构、创新成果和地理区位的异质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间贸易通过影响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实现中间品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和激发本土市场需求,进而推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提升。进一步,在“双循环”背景下,推进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和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够增强区域间贸易的核心技术创新效应。因此,各地区应大力发展区域间贸易,畅通技术创新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推动市场一体化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中国科技强国建设具有深远且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大循环 区域间贸易 技术创新 市场一体化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现代粮食流通体系发展现状与趋势
5
作者 关佳晨 李腾飞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219,共8页
现代流通体系是国民经济运行发展的基础,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这对于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增强抗风险能力、降低经济运行成本、落实全面节约行动具有重要意义。粮食流通体系涵盖粮食收购、储... 现代流通体系是国民经济运行发展的基础,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这对于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增强抗风险能力、降低经济运行成本、落实全面节约行动具有重要意义。粮食流通体系涵盖粮食收购、储备、加工与消费,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粮食流通体系呈现四大发展趋势,一是粮食收购优质化,“优粮优价”特征更加明显、粮食收购主体更加多元、收购方式更加多样;二是粮食储备科学化,粮食储备体系持续健全、粮食储备布局日益优化;三是粮食物流现代化,粮食物流信息化程度明显提升、仓储物流设施绿色化积极培育;四是粮食产业链高级化,进入从能量提供型向营养健康型转变的关键时期。结合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新特征和新要求,构建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从优化储备布局和结构、加强流通数字技术应用、打造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积极融入双循环格局四个方面,提出推动我国粮食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粮食流通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如何赋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基于关键特征的实证分析
6
作者 淦凌霞 赵婷茹 朱炎亮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160,共15页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为高水平制度开放的“试验田”,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发挥的制度创新效应是政策制定者和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基于供给侧和需求端关系分析框架,以及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程中的一些关键特征,利用2009—201...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为高水平制度开放的“试验田”,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发挥的制度创新效应是政策制定者和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基于供给侧和需求端关系分析框架,以及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程中的一些关键特征,利用2009—2019年中国177个城市数据,测算城市双循环发展指数,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赋能效应。结果显示:第一,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全球资源等方式,有效推动了国内国际市场的联通,强化了城市在双循环体系中的竞争力;第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赋能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这为在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借鉴。由此可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能够畅通国内大循环,优化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关系,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双重差分法 关键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磊 王震 李连友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61,共13页
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将人口老龄化问题转化为发展机遇的关键之举。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强化生产与供给格局,为提升“双循环”需求链和... 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将人口老龄化问题转化为发展机遇的关键之举。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强化生产与供给格局,为提升“双循环”需求链和供应链水平提供动力,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调整流通与分配格局,塑造银发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为产业链和价值链跃升提供契机。发展银发经济与构建“双循环”格局二者协同耦合,相互促进,本质是以消费牵引及产业适老化升级畅通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促进生产要素高效配置,激发银发产业发展活力,释放银发消费巨大潜力。反观现实层面,银发消费能力意愿人群差异大,消费权益保障机制不完善,需求潜力转型释放不充分;产业事业发展定位不清晰,要素资源创新融合不深入,产品服务供需适配性不强,产业链供应链缺乏竞争优势等供需困境,成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攻破的关窍。为此,政策层面应注重从需求端与供给侧同步发力,强化银发经济发展的人口、环境、产业与政策基础支撑:需求侧以提升银发消费能力和改善银发消费环境为目标,促进银发消费预期向现实消费转变;供给侧以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为重点,助推银发经济转型升级与对外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 银发经济 银发消费 银发产业 老年人口红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通数字化赋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机理与效应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郝爱民 任禛 冉净斐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53,共14页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本文聚焦流通数字化发展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影响,实证检验流通数字化赋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传导机制和异质特征。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全国统一大...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本文聚焦流通数字化发展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影响,实证检验流通数字化赋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传导机制和异质特征。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且该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流通数字化发展能够通过加快创新要素流动、扩大企业规模、释放消费潜力等途径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基础设施水平、城镇化率和人口集聚程度较高地区,流通数字化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与统一大市场之间存在基于基础设施、城镇化率和人口集聚水平的门槛效应。本文研究结论为我国进一步加快流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破除区域间要素流动壁垒、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数字化 统一大市场 创新要素流动 规模经济效应 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路径 被引量:7
9
作者 丁任重 赵炫焯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1,158,共10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期,我国高质量发展呈现新特征、新状态,客观上要求新的发展思路与之契合。新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一是需要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对新时...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期,我国高质量发展呈现新特征、新状态,客观上要求新的发展思路与之契合。新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一是需要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对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劲推动力;二是重点推进“双循环”发展,进一步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同时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三是扎实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我国的“并联式”现代化发展路径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串联式”发展模式,在现代化建设上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思路,而“并联式”发展模式也意味着发展的压力大、任务重,需要重点谋划;四是协调推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正确理解经济增长的质与量的关系,在强调质量发展的同时追求适度合理的增长速度;五是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把握“生命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六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发展能够提升国家解决安全隐患和风险的能力,在新时期,应着重强调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格局 经济“双循环” 生命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内大循环的测度、解构及内生动力研究:基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视角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振华 代瑞婕 白冰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3,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准确测度、分解并动态描述我国国内大循环及区域间和产业间循环的水平、结构及时空演变趋势,找到畅通国内大循环发展的内生动力有重要意义。运用价值链循环分解方法对中国国内大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准确测度、分解并动态描述我国国内大循环及区域间和产业间循环的水平、结构及时空演变趋势,找到畅通国内大循环发展的内生动力有重要意义。运用价值链循环分解方法对中国国内大循环水平进行测度,并从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视角揭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研究发现:中国各产业增加值主要依赖于国内循环,国内区域间循环占比远高于国内产业间循环占比,省外循环水平也略高于省内循环;国内大循环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和地域差异,水平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经济带;我国国内大循环发展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国内大循环在各区域(省份)的差异逐渐增加;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可有效抑制各省份的国内循环水平差异,提升整体的国内大循环水平,作用路径体现在通过消除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4个环节的堵点提升区域间循环水平。研究结论有利于从定量的角度深入理解国内大循环的现状与趋势,对于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大循环 新发展格局 价值链循环分解 投入产出表 全国统一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贸易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构建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野青 倪一宁 黄涵宁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152,I0004,共10页
基于数字贸易视角,探讨数字贸易的理论内涵和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分析数字贸易如何通过赋能市场一体化建设,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在理论分析的框架中,使用数据展开检验,研究发现数字贸易显著推动了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对于消费规模更大、... 基于数字贸易视角,探讨数字贸易的理论内涵和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分析数字贸易如何通过赋能市场一体化建设,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在理论分析的框架中,使用数据展开检验,研究发现数字贸易显著推动了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对于消费规模更大、营商环境更开放、创新水平更高和长三角区域的城市,数字贸易推动市场一体化的作用更强;同时,数字贸易通过降低信息成本、促进市场竞争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从理论与实证层面探讨数字贸易对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厘清市场一体化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内在联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贸易 国内市场一体化 全国统一大市场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吸引境外医疗消费回流协同治理框架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义龙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5-250,299,共7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吸引境外医疗消费回流是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健康中国”战略和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当前我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医疗消费具有产业和事业的双重属性,涉及政府...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吸引境外医疗消费回流是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健康中国”战略和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当前我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医疗消费具有产业和事业的双重属性,涉及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医疗机构、旅游企业、中介机构等多方主体。因此,吸引境外医疗消费回流需要统筹政府政策顶层设计、行业市场环境优化、企业市场战略调整等方面构建协同治理框架,通过政府激励、行业聚力、企业齐心,多方协同共同推动我国医疗消费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优良的医疗消费服务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境外医疗消费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外医疗消费 消费回流 协同治理框架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业循环的演变特征与动力机制
13
作者 李善同 蒋雪梅 何子龙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共11页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基于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利用增加值分解的方法测度了1987-2017年中国不同产业的循环结构和演变...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基于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利用增加值分解的方法测度了1987-2017年中国不同产业的循环结构和演变趋势,并揭示了产业经济循环结构变化的影响及其背后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第一,1987-2017年中国一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大多数产业的国内循环占比超过50%,尤其是农业、建筑业和公共服务业。第二,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基础设施的完善,省际循环占比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中间品制造业趋势表现更加显著。第三,国外循环的支撑产业正逐渐从纺织业、服装皮革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升级也正在成为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新动能。第四,交互循环占比提升,表明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互联互通性正在加强。深入分析中国产业循环结构的演变,能够为新发展格局下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全国统一大市场 投入产出分析 产业循环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市场规模与制造业出口复杂度——基于国内国际市场协同的视角
14
作者 安岗 王佳 邸文慧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1,共10页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出口产品的复杂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本土市场规模影响出口复杂度的理论模型,采用147个国家(地区)205种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土市场规模对制造...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出口产品的复杂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本土市场规模影响出口复杂度的理论模型,采用147个国家(地区)205种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土市场规模对制造业出口复杂度呈显著促进效应,且这种作用在数字基础设施高水平国家、非毗邻大国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渠道检验显示,本土市场规模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进而影响出口复杂度。此外,基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协同的视角,发现发展中国家进口依存度与本土市场规模具有协同效应,能够促进出口复杂度的提高,其出口依存度则存在负向作用,而发达国家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出口复杂度 技术创新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土地发展权配置的需求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双清 姜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土地发展权配置兼顾政治秩序、经济效率、社会公平、生态效益与文化价值,是在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过程中,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权益的一种政府调控和市场优化的混合型政策工具。土地发展权配置与新发展格局具有价值目标趋同、制度内容耦... 土地发展权配置兼顾政治秩序、经济效率、社会公平、生态效益与文化价值,是在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过程中,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权益的一种政府调控和市场优化的混合型政策工具。土地发展权配置与新发展格局具有价值目标趋同、制度内容耦合、推进手段相似等内在关联特征。在新发展格局下,土地发展权配置呈现多重需求逻辑,包括“权益+机会+规则”的公平逻辑、“空间+结构+规模”的效率逻辑、“经济+政治+社会”的秩序逻辑和“生态+文化”的可持续逻辑。在新时期,为有效运用土地发展权政策工具,助力新发展格局构建,需要优化以权利立法、规划导向为核心的顶层设计,细化土地发展权配置原则、转移范围和二维尺度的操作细则,强化收益分配、财政金融、技术支撑、监管奖惩等配套机制,以全面激发城乡区域经济循环发展动力,推进国家土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国内大循环 土地发展权配置 需求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机制、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37
16
作者 任波 黄海燕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3,共12页
数字经济通过数据要素赋能、布局体育“新基建”、创新体育数字化治理、推动体育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等,促进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当前,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存在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水平较低、数字基础设施建... 数字经济通过数据要素赋能、布局体育“新基建”、创新体育数字化治理、推动体育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等,促进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当前,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存在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水平较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数字技术人才不足、数字治理体系不完善、跨境数据流动政策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推进体育“新基建”,厚植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的发展动能;培育体育数据要素市场,扩大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的要素供给;加强体育数字化人才培养,筑牢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的人才支撑;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体育共治格局,夯实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的基础保障;加快发展体育数字贸易,打通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的外部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数字技术 数据要素 大市场 体育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小花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9,共8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数字经济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通过搭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态互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发展以及数字金融等数字经济指标均是制造业高质...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数字经济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通过搭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态互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发展以及数字金融等数字经济指标均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Granger原因,“双循环”指标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Granger原因;数字金融水平以及数字产业化指数均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影响,其中数字金融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而数字基础设施在短期内会有负向影响,但在长期仍呈现正向趋势;“双循环”、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短期波动偏离均衡时,会以0.0931、1.7088、2.4447和1.1521的修正力度将其调整到均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数字经济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来自287个地级市的证据 被引量:3
18
作者 俞彤晖 石晨琪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92,共7页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当下,如何借力数字经济推动现代流通体系高标准建设,更好服务于国内大循环,成为新时期亟待探索的重要议题。本文采用2004-2021年287个城市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直接与间接赋能效应。实证结果...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当下,如何借力数字经济推动现代流通体系高标准建设,更好服务于国内大循环,成为新时期亟待探索的重要议题。本文采用2004-2021年287个城市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直接与间接赋能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水平,这一积极作用主要通过促进降本增效、激发包容创新、引导职能强化、加速质量提升等内在逻辑实现。数字经济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条件约束,具体而言,中部地区的赋能效应最强,东部和西部相对较弱,东北部最弱;同时,非中心城市的赋能效应强于中心城市。数字经济能基于营造创新发展空间、激发流通创业活力、强化金融支持力度等机制赋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因此,须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动数字技术与流通体系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推进数字经济赋能现代流通体系,努力营造良好赋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现代流通体系 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农村可持续发展路向 被引量:2
19
作者 滕明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5-93,共9页
农村蕴含有巨大的消费能力,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激发农村消费活力是确保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路径。产业升级、乡土中国、农村生态和教育公平是当前农村参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研究发现,当前农村发展存在着产业... 农村蕴含有巨大的消费能力,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激发农村消费活力是确保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路径。产业升级、乡土中国、农村生态和教育公平是当前农村参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研究发现,当前农村发展存在着产业落后与经济滞缓下的经济阻滞;消费不足与金融匮乏下的市场阻滞;资源流失与环境破坏下的生态阻滞;教育匮乏与人口流失下的治理阻滞。要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促进农村活力激发与农民消费能力持续提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的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应该从产业、生活、生态、治理的多维路向进行优化,助力城乡一体化与乡村治理新格局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格局 国内大循环 农村需求 农村发展 活力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视域下新发展格局构建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芳菡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0,共7页
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变化,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在当前的世界市场中面临着三重困境:逆全球化潮流甚嚣尘上、资本霸权危害日益严重、多项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为应对这三重困境,在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指导下,我国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 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变化,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在当前的世界市场中面临着三重困境:逆全球化潮流甚嚣尘上、资本霸权危害日益严重、多项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为应对这三重困境,在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指导下,我国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布局。这一重大战略布局要求我们,注重发挥世界市场的运行机制作为有力支撑,重视利用世界市场推动的国际分工体系这一关键要点,时刻注意世界市场的“双刃剑”作用这一影响因素。新时代新征程科学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对世界市场困境,应从三个方面着力:推动供给侧和需求侧动态平衡,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努力打造合作共赢的世界市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 新发展格局 国内国际双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