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新权力观的多维结构与实证检验
1
作者 赵旭宏 赵书松 罗文豪 《管理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22,共17页
个体间权力观念差异正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新的矛盾点。传统权力观难以充分解释并应对管理实践中产生的权力冲突现象,新权力逐渐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旨在通过构建新权力观的概念结构、开发测量量表并检验其影响机... 个体间权力观念差异正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新的矛盾点。传统权力观难以充分解释并应对管理实践中产生的权力冲突现象,新权力逐渐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旨在通过构建新权力观的概念结构、开发测量量表并检验其影响机制推动新权力理论的创新发展。本文首先基于扎根理论深入探讨个体权力观念,对比分析个体旧权力观与新权力观的内容差异,其次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初步检验新权力观的六个维度结构效度,开发出包括20个题项的新权力观测量量表,最后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考察新权力观对员工建言行为、创新行为和担责行为的影响,证实建言效能感、创新效能感和责任感知分别在三条路径中的中介作用。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从理论上清晰界定了个体新权力观的概念结构并开发测量工具,揭示具有新权力观的员工“敢说、敢做、敢担责”的行为特征与机制,有助于在新时代组织管理背景下进一步深化个体权力观念变迁及其影响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权力观 扎根理论 建言行为 创新行为 担责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价值创造问题研究
2
作者 冉奎 李芳菲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42,共10页
作为当代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最大特点是它可以自主地生成全新的东西,具有了类似人类的“创造性、能动性”的能力特点,这不仅和人的劳动过程十分相似,而且似乎在直观上消解了人... 作为当代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最大特点是它可以自主地生成全新的东西,具有了类似人类的“创造性、能动性”的能力特点,这不仅和人的劳动过程十分相似,而且似乎在直观上消解了人的不可替代性。由此引发思考: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创造价值吗?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否已经不再适用?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等相关理论解释一个典型案例,以小见大,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本质,进而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创造价值以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失效与否。研究表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本质上是人脑的延伸,是依旧处于“物的范围”的高级技术,可以进行价值转移,但是无法创造价值,所谓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失效也只是技术幻象和理论误读。人类劳动依旧“在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也并没有“失灵”,依然是需要我们坚持和发展的科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价值创造 劳动价值论 活劳动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阶理论视角下准公共性生态产品法律属性认定研究
3
作者 吉彦霖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因准公共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兼具维护公共利益的行政主导和自由协商的市场自治意义,在其法律属性讨论中,学术界陷入“公私对立”的思维定式,未能提供恰当的解释路径,因此有必要对准公共性生态产品的法律属性进行分析。在“公私协作... 因准公共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兼具维护公共利益的行政主导和自由协商的市场自治意义,在其法律属性讨论中,学术界陷入“公私对立”的思维定式,未能提供恰当的解释路径,因此有必要对准公共性生态产品的法律属性进行分析。在“公私协作”视野下将双阶理论作为立论依据,将准公共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划定为“行政合同+民事合同”双段模式,依据不同阶段确定其法律属性。同时引入新行政法进行制度优化,以促进准公共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融贯,回应其现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公共性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双阶理论 新行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劳动”的当代诠释与理论反思 被引量:12
4
作者 岳奎 刘鸣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共10页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形成与发展的源泉,关系着世界历史的连续性和人类文明的演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推动人的劳动发展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其基本原理...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形成与发展的源泉,关系着世界历史的连续性和人类文明的演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推动人的劳动发展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其基本原理依然具有普遍适用性和较强的阐释力,对奠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理论基础、澄清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源泉问题、筑牢新质生产力的劳动正义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化劳动资料在劳动场景中的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劳动效率、促进了人的劳动发展,为实现劳动解放创造了现实可能。同时,这一变革也导致了资本增值逻辑的整体强化,进而引发一系列劳动悖论,如生产智能化和劳动权利丧失的悖论、劳动解放和劳动剥削加重的悖论等,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因此,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应通过树立人与技术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以实现劳动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新质生产力 劳动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价值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玉倩 黎明 苏晨晨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9-46,共8页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绿色生产力的体现,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则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可或缺的途径。旨在通过价值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三重维度,深刻剖析新质生产力如何内在地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达成。在价值逻辑层面,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绿色生产力的体现,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则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可或缺的途径。旨在通过价值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三重维度,深刻剖析新质生产力如何内在地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达成。在价值逻辑层面,新质生产力通过加速经济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型,驱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创新性应用,进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展现了其在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核心价值导向。在理论逻辑层面,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体现在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转型、产权界定的清晰化、供需关系的协调优化及消费模式的多样化,这些理论要素共同构成了支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框架。在实践逻辑层面,新质生产力的贡献体现在多个方面:通过顶层设计的强化,深化了生态产品体制的改革;依托数字档案管理,实现了生态产品产权的精准界定;网络监测技术的运用,完善了生态产品价值的核算体系;信息平台的搭建,促进了生态产品的多元化交易;数字思维的融入,加速了人才队伍建设与体系的完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两山”理论 产业结构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氢能产业发展的演化博弈研究
6
作者 吴蝶 胡斌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6,共7页
氢能产业在新材料技术研发、新业态模式创造、新能源形式拓展方面具有全面引领能力,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本文首先指出氢能产业的战略价值,分析了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其次,基于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了政府、学研机构与企业间的策... 氢能产业在新材料技术研发、新业态模式创造、新能源形式拓展方面具有全面引领能力,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本文首先指出氢能产业的战略价值,分析了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其次,基于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了政府、学研机构与企业间的策略博弈,构建了演化博弈收益矩阵。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氢能产业发展的可行路径,以领军型龙头企业为“核心”,以众多专精特新企业为“壳”,打造“核壳型”氢能产业生态。本文研究可以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战略价值 能源新体系 演化博弈论 应用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福利变化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丁琳琳 吴群 李永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3-169,共7页
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从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居住环境、社会保障及社会机会等方面构建失地农民福利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基于农地价值理论视角,将失地农民可获得的福利划分为经济福利、社会福利和生态福利3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利用... 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从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居住环境、社会保障及社会机会等方面构建失地农民福利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基于农地价值理论视角,将失地农民可获得的福利划分为经济福利、社会福利和生态福利3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利用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及宿迁市540户农户调查数据对征地前后农民福利水平进行测度,以探索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土地征收对失地农民福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实行了"土地换社保"征地补偿方式,苏州市和南通市目前处于城镇化发展改革阶段,且前者在"人的城镇化"方面更为成熟;宿迁市采取一次性货币补偿方式,仍处于传统城镇化发展阶段。(2)苏州市和南通市失地农民福利水平呈上升趋势,总模糊指数分别从0.444、0.369上升到0.529、0.385;宿迁市样本农户福利水平则有所下降。(3)除苏州市外,南通市和宿迁市样本农户的经济福利均出现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36.1%、34.5%;三个地区失地农民社会福利均有所提升,且苏州市和南通市农户福利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宿迁市;生态福利方面,除南通市外,苏州市和宿迁市均出现下降。(4)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下,失地农民的福利水平明显受损,城镇化改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福利受损,尤其是社会福利得到较大提升。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真正实现"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同步发展,在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的同时,政府还需通过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培训、提供一定就业安置等途径实现征地补偿方式多元化,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环境保护等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失地农民 福利变化 农地价值理论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价值创造情境中科技新创企业的资源编排与成长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国红 黄昊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4-894,共11页
以资源编排为视角,运用扎根分析深入探究科技新创企业在协同价值创造中实现成长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资源编排是协同价值创造与企业成长关系中的重要中介,并存在分别基于资源构建、资源转化、资源协调子过程的3种关系结构与作用路径... 以资源编排为视角,运用扎根分析深入探究科技新创企业在协同价值创造中实现成长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资源编排是协同价值创造与企业成长关系中的重要中介,并存在分别基于资源构建、资源转化、资源协调子过程的3种关系结构与作用路径;(2)科技新创企业成长过程伴随着协同价值创造与资源编排的共演化,并在业务的筹备初创阶段、调试匹配阶段、稳定增长阶段表现出各有侧重的形式与作用关系;(3)科技新创企业成长需要以资源编排为基础,资源构建、资源转化与资源协调所激发出的传递效应、组合效应与匹配效应构成了束集效应的内涵,并成为驱动企业成长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新创企业 资源编排 协同价值创造 扎根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无价值论与积极一般预防 被引量:49
9
作者 周光权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8,共11页
犯罪是和刑罚相对应的概念,合理的违法性论必定与能够充分发挥其效果的刑罚论相联系;离开对刑罚相关问题的认识,不可能清晰地揭示犯罪的本质。特殊预防和由费尔巴哈所首倡的消极一般预防都存在明显缺陷。积极一般预防论的主旨是通过指... 犯罪是和刑罚相对应的概念,合理的违法性论必定与能够充分发挥其效果的刑罚论相联系;离开对刑罚相关问题的认识,不可能清晰地揭示犯罪的本质。特殊预防和由费尔巴哈所首倡的消极一般预防都存在明显缺陷。积极一般预防论的主旨是通过指导公众的行为,确立公众对于规范的认同、尊重进而预防犯罪。行为无价值二元论认为犯罪的本质是违反行为规范进而造成法益侵害,刑法的目的就是维护社会基本行为准则的存在并最终保护法益,相应地,对刑罚的目的就不应当定位于通过威慑来阻止现实或者潜在的犯罪人和社会一般人今后不犯罪,而是要凸显规范的意义,引导公众按照行为规范行事,因而主张积极的、规范的一般预防,使犯罪论和刑罚论浑然一体、前后照应。肯定积极的一般预防论有助于准确认定中止犯、过失犯;同时,不会造成重刑化,不会无端限制个人行动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无价值论 结果无价值论 刑罚目的 积极的一般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C中基于信任水平和技术价值的投资对象选择博弈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伟 杨贝贝 刘严严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70,共5页
在企业创业投资中,创投企业与新创企业间的信任水平对影响创投企业选择投资对象有重要影响。基于信任水平对创投双方行为和收益的影响,本文从创投企业视角出发,界定信任水平概念,构建基于信任水平和新企业技术价值的投资对象选择动态分... 在企业创业投资中,创投企业与新创企业间的信任水平对影响创投企业选择投资对象有重要影响。基于信任水平对创投双方行为和收益的影响,本文从创投企业视角出发,界定信任水平概念,构建基于信任水平和新企业技术价值的投资对象选择动态分析模型,研究信任水平和技术价值对投资对象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创投企业与新创企业信任水平较低,其投资决策依赖于新创企业技术价值;而当创投市场中存在一部分新创企业与创投企业信任水平较高时,其投资决策依赖于技术价值和信任水平的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业投资 新创企业 信任水平 技术价值 博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富国 赵天睿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3-136,共4页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阐述了商品价值的规律,并成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处理好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保障等问题,才能使群众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对我国新型城...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阐述了商品价值的规律,并成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处理好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保障等问题,才能使群众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就业、创业及社会保障等问题进行系统的论述,明确了公平就业是稳定的基础,鼓励创业是创新发展的动力,健全社会保障是共享发展成果的内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新型城镇化 报酬 保障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论:设计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立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61,共3页
面对中国现代设计百年冲突和难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以"价值论"为中心,寻求其根本的解决之道。中国现代设计成功转型的基础和前提,取决于中国设计价值观的重新确立与否。
关键词 设计转型 价值论 新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行为无价值论的困境与出路——兼与周光权教授商榷 被引量:4
13
作者 贾健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124,共15页
新行为无价值论无法形成与结果无价值论的有效争点。行为在判断违法性方面较之于结果的独特性或优越性难以体现;单纯通过刑罚来维护规范,有失正当。判断不法需要考量主观要素的观点,无法起到威慑行为人进一步偏离规范进而产生保护法益... 新行为无价值论无法形成与结果无价值论的有效争点。行为在判断违法性方面较之于结果的独特性或优越性难以体现;单纯通过刑罚来维护规范,有失正当。判断不法需要考量主观要素的观点,无法起到威慑行为人进一步偏离规范进而产生保护法益的效果。行为规范违反说之价值判断所依据的基准与社会观念、社会行为准则等脱离不开干系。将罗克信意义上的客观归责理论当作建构法益侵害导向说的实质工具,意图抗衡结果无价值论的做法,存在问题。新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差别,不在于在判断违法性问题上的事前或者事后的立场。新规范违反说的理论"基因"决定了其难以彻底"告别"伦理规范。刑法需借助多学科的知识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工具,重新直面伦理规范二元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行为无价值论 争点 理论基因 明确伦理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信仰与理论思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思考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星 曹岩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49,115,共9页
艺术学理论学科正式升门已有十年,一直在不断争议之中努力坚持和捍卫自己的学科地位,试图更好地实现在艺术门类之中带动、促进艺术一大门类之全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新文科建设的召唤给予了艺术学理论学科拓展和坚实确立自身地位的极大... 艺术学理论学科正式升门已有十年,一直在不断争议之中努力坚持和捍卫自己的学科地位,试图更好地实现在艺术门类之中带动、促进艺术一大门类之全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新文科建设的召唤给予了艺术学理论学科拓展和坚实确立自身地位的极大动力。当前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艺术学理论必须高瞻远瞩,并且坚守自己的学科领域、继而强化自身在艺术学学科中最核心的学术价值,这其实也是艺术审美精神价值的倡导。尤其是对审美信仰的强化,在面对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中,已经变得尤为必要、刻不容缓。重新总结并且构筑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学理论学科自身所具有的构架、方略,以及对于艺术学学科自身对外濡染、对内接受两者之间所必须的理论解说和逻辑的设置,是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中重要的时代命题。这一问题的妥善处理和学术体系完善壮大,最终将会使艺术学理论学科扎实地站立于整个艺术学学科之中,这当然也包括了技能技巧领域,并由此建立起艺术学各门类学科建设发展之间稳妥而富有张力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新文科建设 艺术审美精神 核心价值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媒介产消者“自由劳动”的本质及其历史意义——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嫚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55,共10页
信息社会带来了一些迷思,有人认为互联网用户不求物质回报而参与到互联网平台的行为,直接为资本家创造了价值;工人阶级转化为"大众",新媒介产消者的自由劳动不断充实"共有之物",从而自然而然从内部瓦解了资本主义... 信息社会带来了一些迷思,有人认为互联网用户不求物质回报而参与到互联网平台的行为,直接为资本家创造了价值;工人阶级转化为"大众",新媒介产消者的自由劳动不断充实"共有之物",从而自然而然从内部瓦解了资本主义的基础,实现对资本主义的颠覆。然而,关于新媒介产消者自由劳动的这一派观点无视有偿劳动与无偿劳动在资本再生中的关联,以及自由劳动并不天然具备生产性这一事实,并将资本主义再生产简单化,低估了新媒体平台作为斗争场域的积极意义。要了解新媒介产消者自由劳动在当代资本主义再生产中具有何种功能与作用,还需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寻找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 产消者 自由劳动 劳动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光联合微电网系统电源优化配置 被引量:4
16
作者 卢锦玲 程晓悦 +1 位作者 徐超 张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30-1036,共7页
考虑微电网中新能源发电出力相关性及不同负荷功率间的相关性,基于Copula理论分别建立新能源发电联合出力、不同负荷总功率概率分布模型,利用历史模拟法得到微电网运行规划中的风险价值,实现对微电网的风险评估。以考虑投资成本、低碳... 考虑微电网中新能源发电出力相关性及不同负荷功率间的相关性,基于Copula理论分别建立新能源发电联合出力、不同负荷总功率概率分布模型,利用历史模拟法得到微电网运行规划中的风险价值,实现对微电网的风险评估。以考虑投资成本、低碳费用、并网运行电能交易等综合经济成本为目标,构建微电网电源优化配置模型。采用改进入侵杂草优化算法求解最优方案。结果表明改进入侵杂草优化算法收敛速度快,寻优能力强。最后,采用算例分析微电网各单元相关性,阐明结合相关性建立的优化配置模型的优越性,验证模型和算法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电源优化配置 新能源发电 COPULA理论 风险价值 改进入侵杂草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理念:“质疑、检验、公认”,凸显中医理论科学内涵——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中篇Ⅰ) 被引量:7
17
作者 乔明琦 王文燕 +2 位作者 孙英霞 杨焕新 魏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47-959,共13页
为阐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新理念的内涵及其作用意义,本文从最基本概念理念入手,厘清其起源及源流演变,揭示理念、科学理念、中医学理念、现代中医基础新理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并尝试给出应有的定义;概括出科学理念的三大作用。以... 为阐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新理念的内涵及其作用意义,本文从最基本概念理念入手,厘清其起源及源流演变,揭示理念、科学理念、中医学理念、现代中医基础新理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并尝试给出应有的定义;概括出科学理念的三大作用。以此为据,阐明新理念是科学理念的核心精神贯穿"理性质疑,科学检验,研究与结论取得公认"的三点一线环环相扣的科学理念;具有"改变中医理论,引导中医创新研究,提升中医学人思想"的三大作用。以本研究所提出的阴阳指代机体生理与病理及防治效应假说,实证分析"医哲分开"阴阳转向到医学的可行途径;展示新理念引导,方显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念 科学理念 中医学理念 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新理念 质疑 检验 公认 科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修辞学理论的基本立场——以佩雷尔曼的“普泛听众”概念为中心 被引量:15
18
作者 雷磊 《政法论丛》 CSSCI 2013年第2期12-19,共8页
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理论对法律论证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其核心概念,即作为言说者之主观思维构造的"普泛听众",具有一种固有而不可化解的内在紧张关系。因为它所指涉的理性概念取决于言说者所内化了的社会、语言和文化视角下... 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理论对法律论证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其核心概念,即作为言说者之主观思维构造的"普泛听众",具有一种固有而不可化解的内在紧张关系。因为它所指涉的理性概念取决于言说者所内化了的社会、语言和文化视角下的世界观要素以及所涉及的生活领域内的特殊知识兴趣。一方面,"普泛听众"的概念暗含了法律论证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因此位于各种版本的明证和非理性立场之间;另一方面,它坚持的是一种实用主义导向的真理共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修辞学 普泛听众 价值认知主义 真理共识论 论辩技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批评和替代模式 被引量:10
19
作者 曹堂哲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3-27,共5页
新公共管理 (newpublicmanagement)是 70年代以来的“行政改革”浪潮中的重要实践和理论。由理论基础、核心价值与思想、操作规则与手段三个层次构成。学者们围绕这三个层次 ,对其进行了广泛的批评。 90年代以来的治理 (governance) ,... 新公共管理 (newpublicmanagement)是 70年代以来的“行政改革”浪潮中的重要实践和理论。由理论基础、核心价值与思想、操作规则与手段三个层次构成。学者们围绕这三个层次 ,对其进行了广泛的批评。 90年代以来的治理 (governance) ,对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核心价值与思想、操作规则与手段三个层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 理论基础 核心价值 操作规则 管理模式 替代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儒学新开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邵龙宝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55,共9页
儒学的新开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绕过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的底色和个性特质。儒学传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元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因"。儒学的新开展必定... 儒学的新开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绕过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的底色和个性特质。儒学传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元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因"。儒学的新开展必定要广泛吸取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优长,在综合创新中不能离开主导性的解释系统;必须正视一个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问题——儒学自身是精华与糟粕的统一体。儒学的新展开需要突破自己、超越自己,让"个我"真正在当代站立起来;应当进一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信息社会向世界传播"和谐"理念、声音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学新开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