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能力对基础教育供给模式的影响研究——基于清代以来基础教育发展史实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德才 姜语秋 王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208,共10页
国家能力建设被认为是导致经济发展差异的关键因素。在教育公共品供给领域,国家能力同样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以国家能力为分析框架分析清代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公共品供给模式的变迁过程可以发现,在国家能力薄弱的传统中国,作为公共品的... 国家能力建设被认为是导致经济发展差异的关键因素。在教育公共品供给领域,国家能力同样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以国家能力为分析框架分析清代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公共品供给模式的变迁过程可以发现,在国家能力薄弱的传统中国,作为公共品的基础教育长期由民间自发供给;近代时期的晚清与民国政府,都试图通过强化国家能力来增加基础教育的政府供给,但始终未能打破基础教育民间自发供给的路径依赖。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能力与经济发展取得了动态平衡,最终实现了基础教育的政府全面自觉供给,为中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保障,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教育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能力 基础教育供给 民间自发 政府自觉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关联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戈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5,共9页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命题的深化探索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内涵。两者在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存在深刻关联。理论层面,国家治理现代化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伴随国家...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命题的深化探索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内涵。两者在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存在深刻关联。理论层面,国家治理现代化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伴随国家治理理论的完善而走向成熟;历史层面,国家治理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条鲜明线索,两者之间存在同频共振的紧密关系;实践层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接续发展要求通过国家治理现代化来固本赋能。对两者内在逻辑关联的探究有助于更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算法治化与地方政府回应性——基于中国地级市民生需求的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谷成 徐慧聪 史心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5,共14页
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为提高政府回应性提供了必要保障。本文基于预算法治化视角,以经修订并于2015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新《预算... 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为提高政府回应性提供了必要保障。本文基于预算法治化视角,以经修订并于2015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新《预算法》”)实施为切入点,基于2012—2020年地级市样本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新《预算法》实施对地方政府回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新《预算法》实施提高了地方政府对民生需求的回应性。机制分析表明,预算执行约束和审计监督力度是新《预算法》实施影响地方政府回应性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财政分权程度高的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新《预算法》实施对地方政府回应性表现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新《预算法》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地方政府对民生需求的回应质量。此外,以GDP为主的晋升考核机制显著弱化了新《预算法》实施对地方政府回应性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不仅揭示了新《预算法》实施的效果,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也从现代国家治理的视角,深化了提高地方政府回应性的财政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治理 新《预算法》 政府回应性 民生财政 预算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制度、机制与能力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大才 王国峰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1,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实现人民福祉的基础,也体现着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基层治理的现实情境与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差距,推进中国式基层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实现人民福祉的基础,也体现着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基层治理的现实情境与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差距,推进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需要从制度、机制和能力三个维度加以考量。制度是现代国家运行和发展的规则和秩序基础,推进中国式基层治理制度现代化需要完善基础型制度、拓展框架型制度和强化规则型制度。制度的有效运转需要机制勾连衔接,即以机制激活、连接、协同和维持各项制度的运行。推进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需要优化程序机制、健全激励机制、深化协商机制。健全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需要基层组织和治理主体拥有强大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即提升多重面向的响应能力、服务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参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基层治理 现代化 制度 机制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章研究的发展脉络与时代使命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叶中 熊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共11页
在党建学主导和法学、政治学等学科参与下,党章研究经40余年之积淀,已形成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并确立起相应的知识框架和研究风格。但在繁荣的研究景象背后,党章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侧重将党章置于党的建设领域,相对忽视... 在党建学主导和法学、政治学等学科参与下,党章研究经40余年之积淀,已形成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并确立起相应的知识框架和研究风格。但在繁荣的研究景象背后,党章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侧重将党章置于党的建设领域,相对忽视党章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过多从党建学、法学、政治学等学科的议题偏好出发,相对欠缺立足党章本体建构党章自主知识体系的能力。而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迈上新征程、党内法规学开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入社会科学领域,党章研究更是面临实践与学术回应性的双重挑战,其内在不足日益凸显。为应对有关挑战,新时代的党章研究应以党内法规学的形成为契机,确立“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的、以党内法规学为方法”的研究宗旨,在探索基于党内法规学视角的党章理论的同时,有效关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就需要党章研究进一步树立面向党和国家政治运行的问题意识,构建涵盖党、党章、党和国家治理三个维度的分析结构,形成贯穿党章生成与作用场域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章研究 党章 中国共产党 党和国家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 党内法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城市空间治理的理论基础与路径分析
6
作者 李志刚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6-35,共10页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与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超大城市作为人口、资源与功能高度集聚的区域,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压力、多方治理主体下的协同治理、社会公平与空间正义、存量空间优化与品质提升等方面,正面临着...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与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超大城市作为人口、资源与功能高度集聚的区域,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压力、多方治理主体下的协同治理、社会公平与空间正义、存量空间优化与品质提升等方面,正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当前,我国超大城市空间治理具有战略引领、多尺度协同、技术赋能、渐进式改革、社会协同与底线思维的特征。为实现中国超大城市可持续、高质量治理,在理论层面,应从理论创新、实践升华和政策支持三个维度协同推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超大城市空间治理理论体系,推动形成具有解释力的理论范式,增强中国在城市治理领域的话语权;在实践层面,应不断推进面向宜居、智慧、韧性综合发展的治理创新,提升空间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空间治理 国家治理现代化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能力、现代国家建设与农村基层治理财力支撑体制变迁
7
作者 张启春 王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3,共11页
农村基层治理的财力支撑体制,不仅是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根本性问题”之一,也是影响国家战略意图的执行力和基层社会自我治理效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层治理财力支撑体制呈现出阶段性变迁的差异化特征,这一差异... 农村基层治理的财力支撑体制,不仅是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根本性问题”之一,也是影响国家战略意图的执行力和基层社会自我治理效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层治理财力支撑体制呈现出阶段性变迁的差异化特征,这一差异化特征映射于农村基层“财”与“政”的悖论之中。伴随国家财政能力的阶梯式跃升与国家建设目标的渐进式迭代,农村基层治理的财力支撑体制经历了从“自给自足”逐步迈向“国家财政保障”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不仅遵循了“能力跃升—目标迭代—体制转换”的驱动路径,揭示出国家财政能力、国家建设目标与农村基层治理财力支撑体制的内在互动机制,更彰显出中国现代国家建设具有“立足本国国情、探索独特路径”的鲜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财政能力 现代国家建设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社会长期稳定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2
8
作者 戴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6,共13页
后发国家政治发展的经验显示,现代化往往会带来不稳定。相形之下,中国式现代化却成功地缔造出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明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社会长期稳定的成因要综合政党、国家和社会三重逻辑。立足于此,本研究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韧... 后发国家政治发展的经验显示,现代化往往会带来不稳定。相形之下,中国式现代化却成功地缔造出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明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社会长期稳定的成因要综合政党、国家和社会三重逻辑。立足于此,本研究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韧性治理、与时俱进的国家能力和社会行动者促进治理现代化三个层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社会长期稳定的形成机理进行多棱阐释。通过系统梳理其中的学术脉络,可以丰富学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经验认知和理论思索,同时,也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稳定 韧性治理 国家能力 社会行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测度框架与测度体系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维群 严少东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9,共11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比较国际上国家治理理论及测度研究,从国家治理能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比较国际上国家治理理论及测度研究,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理论内涵分析入手,梳理中国特色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包含的理论维度、内容特征、目标及主体,提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测度的底层理论逻辑。以此为基础,构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测度的理论框架,并给出相应层次的测度体系及逻辑关系,拓展了各领域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监测实践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测度 理论逻辑 测度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共建、行动共治、利益共享: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共同体构建研究
10
作者 张殿祥 胡庆山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4,共9页
构建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共同体,既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亦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更是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在... 构建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共同体,既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亦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更是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在厘清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共同体概念的基础上,搭建“主体-行动-利益”分析框架,深入探究了构建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共同体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共同体包括主体维度“人人有责”,行动维度“人人尽责”,利益维度“人人享有”;构建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共同体面临共同体成员主体失位、行动失序与利益失衡的现实困境。据此,提出推动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共同体构建的实践路径:以主体共建为基础,确保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人人有责”;以行动共治为核心,确保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人人尽责”;以利益共享为保障,确保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人人享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体育服务 体育治理 治理共同体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民健身 城市社区 新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历史转型的国家功能及其治理现代化演变
11
作者 杨述明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3,共10页
作为最为重要的政治组织,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制度形态随着社会转型而演变。国家自产生之时起,它的内在职能就为社会需求所决定,从而体现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马克思称之为“国家职能二重性”。政治职能是根本属... 作为最为重要的政治组织,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制度形态随着社会转型而演变。国家自产生之时起,它的内在职能就为社会需求所决定,从而体现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马克思称之为“国家职能二重性”。政治职能是根本属性,社会职能为基本属性,国家治理实践就依此逻辑而展开。国家治理功能内嵌于社会运行过程,随着社会历史形态转型而演变,国家治理现代化趋势亦是现时代社会转型之必然。当人类处于农业社会背景下,国家及其治理形态为古典国家,具体体现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当人类社会演变为工业社会,国家及其治理形态转型为现代国家,具体体现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目前人类社会正在走向智能社会,国家及其治理形态必然会以一种新型国家形态而与社会转型相适应,这也是我们致力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探索的理论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职能二重性 社会形态历史转型 国家治理现代化 智能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视角下的边疆治理理论与实践
12
作者 张新刚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0-82,共13页
近代以来,“边疆”(frontier)的概念与观念随着现代国家和帝国的政治实践而不断演变,获得从边界线到边境,以及文明边缘等含义。现代世界中的边疆治理,需融合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原则与传统帝国的治理实践。全球范围内,边疆的形态具有多样... 近代以来,“边疆”(frontier)的概念与观念随着现代国家和帝国的政治实践而不断演变,获得从边界线到边境,以及文明边缘等含义。现代世界中的边疆治理,需融合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原则与传统帝国的治理实践。全球范围内,边疆的形态具有多样性,作为边境意义的边疆要在国际秩序下构建跨境治理机制。法国科西嘉岛、加勒比海海洋疆域的治理以及美墨边境陆疆治理的实践,为现代政治秩序中的边疆治理提供了参照。未来的边疆治理,应将包容性治理理念、协同性机制构建与全球性思维有机融合,筑牢国家统一、安全与发展的坚实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 边境 治理 现代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的叙事:治理的范式转向与人民性话语
13
作者 徐亚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6,178,共11页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中国改革的空前成就,诸多海外历史社会学学者试图运用“找回国家”范式阐释中国改革所具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治理优势,但这种认知无法诠释中国独有的治理语境、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的治理前提以及守...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中国改革的空前成就,诸多海外历史社会学学者试图运用“找回国家”范式阐释中国改革所具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治理优势,但这种认知无法诠释中国独有的治理语境、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的治理前提以及守护人民的治理宗旨。数十年来,改革以解放发展生产力为任务得以推进,通过创新发展得以实现全面深化,并以实现全面小康为里程碑体现出党对改革初心的坚守,使治理完成了面向本土的范式转向。放眼未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确立成熟的治理话语,增进群众福祉以永葆话语的人民性属性、引领技术变革以丰富话语的时代内涵、战胜风险挑战以提升话语的实践效能,建构起面向全球、扎根本土的改革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治理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人民性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14
作者 常轶军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2,共8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政治的中国版本,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的转型。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置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审视,可以发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契合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指归,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意涵,两者同频...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政治的中国版本,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的转型。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置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审视,可以发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契合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指归,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意涵,两者同频共振。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赋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兼顾民主和法治、协调多方关切、维护治理秩序等汇聚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多元合力。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彰显中国民主话语、拓展整合治理资源、促进国家治理一体贯通等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过程人民民主 民主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 十五五”时期国有企业改革深化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15
作者 陈涛 杨桾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51,共13页
“十四五”时期,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在质量和效益、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公司治理、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混合所有制改革、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为“十五五”时期国有企业改革深化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 “十四五”时期,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在质量和效益、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公司治理、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混合所有制改革、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为“十五五”时期国有企业改革深化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展望“十五五”时期,国有企业改革深化与高质量发展仍面临来自国际、国内、企业自身等各个层面的复杂形势和发展阻力,需要进行综合研判和系统谋划,在此基础上探索可行的发展路径:顺应全球经济发展大势,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以扩大内需和提振消费为抓手,探索新的增长模式;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以数智化思维和理念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五” 国有企业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 现代企业制度 公司治理 新质生产力 全球产业链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治理中技术依赖的伦理风险与规制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海建 郝宇青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11,共9页
数字治理是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以创造更大公共价值的一种新型治理形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然要求。在数字治理进程中,政府与数字技术的关系由技术辅助逐渐演化为技术主导,这在社会治理决策、行为和系统建... 数字治理是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以创造更大公共价值的一种新型治理形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然要求。在数字治理进程中,政府与数字技术的关系由技术辅助逐渐演化为技术主导,这在社会治理决策、行为和系统建设中产生了技术依赖现象,即智能决策替代治理主体决策、技术行为替代治理主体行为和平台建设替代结构流程优化。技术依赖带来的伦理风险包括政府公权力系统被侵蚀、治理过程的伦理原则与程序的失效以及治理结果责任归属不清等问题。这些伦理风险既阻碍了数字治理对公共价值的创造,也不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实践中,应从数据信息、治理决策、治理系统等数字治理流程中的3个关键变量着手,厘清数字技术嵌入社会治理的边界,探索优化数字治理的实施路径,具体包括控制社会治理数据信息的准入和流出以推进治理公平、优化人类决策与算法决策的合理分工以彰显公共价值、推动数字权力与政府权力的共建以明确治理责任归属等。通过规制技术依赖带来的伦理风险,推动数字治理创造更多公共价值,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数字治理 技术依赖 公共价值创造 责任归属 公权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治理新趋势:以系统化改革破解基层治理的难题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向春玲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1,共11页
随着我国走向现代化发展新阶段,基层治理也面临着现代化的转型。在此过程中,要突破基层治理在认知性、结构性和功能性方面的困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为此,基层治理改革要加强党政统筹的顶层设计,通过优化治理系统结构... 随着我国走向现代化发展新阶段,基层治理也面临着现代化的转型。在此过程中,要突破基层治理在认知性、结构性和功能性方面的困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为此,基层治理改革要加强党政统筹的顶层设计,通过优化治理系统结构、明确系统主体职责和推进数字化治理等改革措施,实现由“要素管理”向“系统治理”转变,以求增强基层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从而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治理困境 要素管理 系统治理 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数据认证的法治意蕴 被引量:2
18
作者 豆星星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8,共11页
环境治理中的国家认证可以简称为环境数据认证,其作为数字时代环境信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味着具有环境治理权力的部门对关涉环境治理的人(自然人、法人)、物(自然物、人造物)、行(环境违法行为、环境保护行为)的“身份”确认,其间... 环境治理中的国家认证可以简称为环境数据认证,其作为数字时代环境信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味着具有环境治理权力的部门对关涉环境治理的人(自然人、法人)、物(自然物、人造物)、行(环境违法行为、环境保护行为)的“身份”确认,其间既包括一定的分类、规则、标准和规范体系,也包括明确认证信息的基本功能、用途和意义,确定基本环境事实同具体环境治理行为之间的关系。而环境数据认证之于环境治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供信息制度保障、降低环境治理法律成本以及促进环境治理评估合理化等方面。具体至法律制度构建,环境数据认证的完善路径主要包括明确环境数据认证权力的范围与界限、建立认证数据的开放与共享机制以及完善行政相对人的法律救济程序与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证 环境治理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数据 环境信息公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治理与国家发展的进路 被引量:1
19
作者 申剑敏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7,共9页
国家的持续改革和发展,对于推进现代化进程是一个根本性举措,这已成为20世纪的共识,意味着国家在现代化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被重新认识。近代西方国家更多地是充当资本扩张和阶级统治的工具,这样的国家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眼里是不可改... 国家的持续改革和发展,对于推进现代化进程是一个根本性举措,这已成为20世纪的共识,意味着国家在现代化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被重新认识。近代西方国家更多地是充当资本扩张和阶级统治的工具,这样的国家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眼里是不可改良的。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上的国家都纷纷试图强化其治理功能,虽然有的成功,有的不那么成功,但都体现出国家发展的意愿。以治理为中心的国家发展,逐渐取代了以制度模仿为主的国家建设,成为一种新的历史趋势。从中国国家发展的实践来看,治理呈现出四个基本维度,包括以政党为引领、以社会为基底、以创新为动力和以全球为前瞻,这代表了中国之治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发展 国家治理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发展型国家转型的政治经济逻辑及其镜鉴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振华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9,共14页
东亚发展型国家的形成与维系依赖一套独有的政治经济制度,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发展导向的政商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进入转型时刻,以新自由主义为要义的经济改革和以民主化为核心的政治改革动摇了这种政商关系存续的基础,东亚的现代... 东亚发展型国家的形成与维系依赖一套独有的政治经济制度,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发展导向的政商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进入转型时刻,以新自由主义为要义的经济改革和以民主化为核心的政治改革动摇了这种政商关系存续的基础,东亚的现代化迈入下半程,金融改革成为重要议题。发展型国家及其转型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后发国家而言,具有重要启示与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型国家 政商关系 东亚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