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准三维电磁场模型的电机电磁振动磁-固双向耦合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晨期 祝长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22-1934,I0026,共14页
提出一种基于准三维电磁场模型的电机电磁振动磁-固双向耦合分析方法,能够考虑转子轴向偏心和端部效应的影响。首先,建立电机的磁-固双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耦合计算过程中的各类激励力;其次,提出一种准三维电磁场模型,将转子轴向偏心... 提出一种基于准三维电磁场模型的电机电磁振动磁-固双向耦合分析方法,能够考虑转子轴向偏心和端部效应的影响。首先,建立电机的磁-固双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耦合计算过程中的各类激励力;其次,提出一种准三维电磁场模型,将转子轴向偏心问题轴向分段简化,并用修正函数来考虑端部效应的影响;然后,提出一种结构场与电磁场的初始网格划分和网格节点标记方法,实现了不同物理场在双向耦合计算中的数据快速、精确传递,并通过循环迭代计算的方式实现了基于准三维模型的磁-固双向耦合计算;最后,利用所提出的电机磁-固双向耦合电磁振动分析方法对一台MW级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振动特性进行定量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所提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 电磁振动 磁-固双向耦合 准三维模型 转子轴向偏心 端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资约束、ESG表现与调节效应——基于党组织参与治理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庆瑞 秦梦柯 李晓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193,312,313,共14页
ESG是贯彻落实“双碳”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投资机构日益倾向于将ESG表现纳入投资决策体系,企业ESG表现如何影响融资约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命题。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ESG表现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ESG是贯彻落实“双碳”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投资机构日益倾向于将ESG表现纳入投资决策体系,企业ESG表现如何影响融资约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命题。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ESG表现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ESG表现有助于缓解融资约束,环境表现和公司治理是缓解融资约束主要驱动力。党组织“交叉任职”能够强化ESG表现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而党组织“双向进入”影响不显著。异质性分析中,ESG表现对融资约束影响具有竞争公平性,即不存在“产权歧视”,并有助于缓解融资的“规模歧视”;但市场竞争程度越高越会削弱ESG表现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将研究问题拓展到ESG表现对融资约束的价值判断上发现,ESG表现有利于改善融资效率,激励企业“脱虚向实”。研究为深入理解ESG表现影响融资约束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改善ESG表现并以此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约束 ESG表现 党组织参与治理 交叉任职 双向进入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FDI对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6
3
作者 郭婷 毛毅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20,共9页
为考察OFDI影响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程度和机理,本文基于中国2003~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创新效率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OFDI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探讨空间影响效应的差异性。研究结果发现,OFDI的快速增长是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 为考察OFDI影响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程度和机理,本文基于中国2003~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创新效率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OFDI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探讨空间影响效应的差异性。研究结果发现,OFDI的快速增长是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且OFDI的增长不仅促进本地区创新效率的提高(直接效应),也引发邻近地区创新效率的上升(间接效应),而后一种效应往往被忽视。就地理区位而言,OFDI对创新效率影响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在东部最强;就空间距离而言,OFDI对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随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效率 对外直接投资 直接效应 间接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力资本门槛模型的服务业OFDI生产率效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薇 彭丽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4-128,共5页
文章利用2005—2015年我国服务业13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将资源环境约束纳入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算框架,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指数评估服务业TFP真实水平,借助广义矩估计实证检验我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行... 文章利用2005—2015年我国服务业13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将资源环境约束纳入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算框架,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指数评估服务业TFP真实水平,借助广义矩估计实证检验我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行业自身TFP的影响;与此同时,构建人力资本综合指数,检验人力资本影响服务业OFDI生产率效应的门槛特征。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服务业总体OFDI并未对行业TFP的增长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同时,当人力资本水平低于第一个门槛值或跨过第二个门槛值时,服务业OFDI抑制行业TFP的增长,当人力资本水平处于两个门槛值之间时,服务业OFDI显著促进行业TFP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 生产率效应 人力资本 面板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6
5
作者 朱文涛 吕成锐 顾乃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3-73,共11页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的当下,科学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及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SBM方向距离函数及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ML指数)测算了2003—2015年中国29个省份绿色全要...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的当下,科学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及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SBM方向距离函数及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ML指数)测算了2003—2015年中国29个省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及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能够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②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能够通过促进本地区技术能力对绿色全要素生产提升产生积极作用;③总体上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同时也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机制,显著提高周边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④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省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对东部、中部省份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于西部省份和欠发达地区,溢出效应并不明显。中国应进一步加大对外直接投资,鼓励企业投资海外高科技产业,特别是扩大对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同时,加快吸收和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绿色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和管理经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提高本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最终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技术能力 空间杜宾模型 溢出效应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太平洋海洋叶绿素对SST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基于ROMS的海洋物理-生态模式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雯哲 张荣华 +3 位作者 高川 田丰 于洋 王宏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8-1379,共12页
关于热带太平洋海洋叶绿素对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年平均场和年际变率的影响,学术界存在着广泛的争议,模拟结果表现出明显的模式依赖性;且对于季节变化上叶绿素如何影响SST的关注较少。为深入研究热带太平洋叶绿素... 关于热带太平洋海洋叶绿素对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年平均场和年际变率的影响,学术界存在着广泛的争议,模拟结果表现出明显的模式依赖性;且对于季节变化上叶绿素如何影响SST的关注较少。为深入研究热带太平洋叶绿素的气候效应,本文基于区域海洋模式系统(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 ROMS)构建了海洋物理-生态耦合模式;通过在敏感性试验中设置不同的叶绿素浓度分布,分析了叶绿素对热带太平洋SST的年平均和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会导致热带太平洋大部分区域SST升高,但赤道东太平洋区域SST降低。其中,前者由叶绿素的直接加热效应所引起:叶绿素的存在使得海洋表层吸收的短波辐射明显增多,更多的热量被保留在了混合层中,引起SST的升高;后者由动力冷却效应占主导:叶绿素使得混合层中吸收更多的短波辐射,导致穿透到混合层以下的短波辐射明显减少,所引起的热量垂向重新分配使得海水的层结增强、混合层变浅、上层海流辐散增强,进一步在赤道南北两侧产生异常向西的纬向流、赤道东太平洋的上升流增强,使得SST下降。但是这种冷却效应并未贯穿于全年,叶绿素对赤道东太平洋SST变化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季节依赖性:在1~4月期间表现为SST增暖(即直接加热效应占主导作用);此后加热效应减弱,垂向冷平流的作用愈发强劲,间接动力冷却效应占主导。综合来看,叶绿素会使赤道东太平洋SST降低约0.5℃,并加强其季节变率。本文得到了叶绿素影响赤道东太平洋SST的两种不同的结果(变冷和变暖),这一发现为理解不同模式中叶绿素冷却或加热效应主导作用的差异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改进模式、合理表征叶绿素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太平洋 叶绿素效应 季节依赖性 直接加热 间接冷却 海洋物理-生态耦合模式 区域海洋模式系统(RO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推广的直接网络效应分析——基于多智能体的建模与仿真
7
作者 徐孝民 马倩茹 汪文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50,共10页
将直接网络效应分为从众效应、权威效应及羊群效应,并基于以上效应构建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影响的理论机制和模型。在NetLogo仿真平台上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初始绿色消费者数量、每位绿色消费者的影响程度及社交半径长度均能有效促进直... 将直接网络效应分为从众效应、权威效应及羊群效应,并基于以上效应构建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影响的理论机制和模型。在NetLogo仿真平台上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初始绿色消费者数量、每位绿色消费者的影响程度及社交半径长度均能有效促进直接网络效应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且三者产生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增长模式,分别为边际效应递减型增长、两段式增长和S形曲线增长。此外,随着生活圈规模的增大,初始绿色消费者数量的促进作用保持稳定,每位绿色消费者的影响程度促进效果逐渐减弱,社交半径的促进效果逐渐增强,但其增长率也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网络效应 新能源汽车 Netlogo仿真 多智能体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整流/逆变不同控制回路动态交互作用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薇 郭春义 杨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1-243,I0019,共14页
为了研究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和逆变侧各换流器控制系统间的交互作用,文中首先建立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并推导得到系统的多输入多输出传递函数模型。然后针对不同的研究目标,根据单通道分析设计理论建立等效单... 为了研究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和逆变侧各换流器控制系统间的交互作用,文中首先建立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并推导得到系统的多输入多输出传递函数模型。然后针对不同的研究目标,根据单通道分析设计理论建立等效单输入单输出反馈控制模型;在此基础上,分离出不同控制回路的耦合控制通道,定量评估系统强度、逆变侧交流联络线与控制参数等对控制回路间交互作用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当整流侧或逆变侧交流系统强度降低时,两侧控制回路间交互作用增强;当交流联络线长度缩短时,逆变侧电网换相换流器(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LCC)和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ultilevel modular converter,MMC)控制回路间的动态交互增强,各控制环节参数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最后,在PSCAD/EMTDC上搭建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的电磁暂态详细仿真模型,验证所建立单输入单输出反馈控制模型及上述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 多变量反馈控制理论 交互作用 单输入单输出反馈控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场动态分析中风速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65
9
作者 曹娜 赵海翔 +1 位作者 任普春 戴慧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68-72,共5页
考虑风电场内机组间尾流效应的风速模型能较准确地描述风速扰动下风电场输出功率的波动,使研究结果更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该文分析了风力机背面风速的计算方法,提出应用风电场及场内风电机组通常可得到的数据,根据在某风向上游风力机... 考虑风电场内机组间尾流效应的风速模型能较准确地描述风速扰动下风电场输出功率的波动,使研究结果更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该文分析了风力机背面风速的计算方法,提出应用风电场及场内风电机组通常可得到的数据,根据在某风向上游风力机对下游风力机的遮挡及遮挡面积的不同,建立考虑机组尾流效应的风速模型,此方法适合于由任何台数风电机组组成的大型风电场风速建模。将输出风速与电力系统分析程序,DIgSILENT/PowerFactory相连,形成了以风速为基础的风电场与电力系统相互影响研究的计算程序,分析了尾流效应对风电场输出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模型 尾流效应 背面风速 风向 尾流系数 遮挡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渗透率各向异性对钻孔瓦斯抽采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范超军 李胜 +3 位作者 兰天伟 杨振华 罗明坤 陶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2-137,共6页
为揭示渗透率各向异性对钻孔瓦斯抽采的影响,假设煤层是一种孔隙-裂隙结构的弹性连续介质,构建各向异性渗透率方程;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理论,建立考虑气-水两相流的煤层流固耦合模型,结合试验测得的煤层不同方向上的渗透率,模拟确定煤层瓦... 为揭示渗透率各向异性对钻孔瓦斯抽采的影响,假设煤层是一种孔隙-裂隙结构的弹性连续介质,构建各向异性渗透率方程;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理论,建立考虑气-水两相流的煤层流固耦合模型,结合试验测得的煤层不同方向上的渗透率,模拟确定煤层瓦斯抽采的合理钻孔间距和钻孔布置方向。结果表明:由于渗透率各向异性,在钻孔附近形成椭圆形的压降区域,该区域向煤层边界扩展,逐渐变为鼓形;在模拟工况下,抽采120天内达标的合理钻孔间距应为2.346~2.598 m;钻孔与最大渗透率方向的夹角越大,瓦斯抽采量越大,钻孔布置方向与煤层最大渗透率方向应保持较大夹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煤层渗透率 各向异性 流固耦合模型 有效半径 钻孔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网络影响农户技术采用的路径研究——以民勤节水灌溉为例 被引量:28
11
作者 王格玲 陆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3-91,共9页
研究证实社会网络是农户技术采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机制复杂,那么社会网络是通过哪些路径影响农户技术采用的呢?基于此,本文以甘肃民勤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为例,采用农户调查数据,利用KHB模型分解社会网络对农户技术采... 研究证实社会网络是农户技术采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机制复杂,那么社会网络是通过哪些路径影响农户技术采用的呢?基于此,本文以甘肃民勤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为例,采用农户调查数据,利用KHB模型分解社会网络对农户技术采用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发现:社会网络通过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种路径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产生影响,其中直接影响处于主导地位;社会网络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间接影响可通过五条路径实现,其中收入结构与收入水平反向影响农户技术采用,信贷约束、种植结构和技术认知正向影响农户技术采用,并且信贷约束影响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技术采用 直接效应 间接效应 KHB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入境旅游发展的空间计量建模与影响因素效应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吴良平 胡健敏 张健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27,共14页
空间计量模型在旅游研究中已得到有效应用,解决了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但还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文章以中国省域入境旅游发展为着眼点,增设扩散转移矩阵为模型因变量滞后的空间权重矩阵,以反映入境旅游在中国省域之间的客流人... 空间计量模型在旅游研究中已得到有效应用,解决了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但还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文章以中国省域入境旅游发展为着眼点,增设扩散转移矩阵为模型因变量滞后的空间权重矩阵,以反映入境旅游在中国省域之间的客流人数扩散转移实际情况,同时从最为全面的广义嵌套空间模型入手,引入旅游研究空间计量模型系统,并以区域入境旅游发展影响因素为模型自变量,构建了入境旅游发展的最优空间计量模型,最后对模型显著自变量的直接效应、溢出效应、总效应进行评估分析,给出区域入境旅游发展建议。结果显示:模型自变量出现显著消极效应的影响因素几乎为酒店供应,加强旅游资源建设和经济水平发展始终是入境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开放程度已对东部省域的影响较为微弱,对中部和西部省域则起到很好的积极效应,同时交通设施在中部省域呈现出非常强劲的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 扩散转移矩阵 空间计量模型 直接效应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经济效益和完全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宏 银路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39-344,共6页
国民经济各部门不仅有直接经济效益,还有间接经济效益和完全经济效益。本文对后两种效益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它们的计算模型,并利用投入产出表给出了它们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经济效益 直接 间接 投入产出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分析--基于我国地级市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被引量:47
14
作者 王鹤 周少君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2,共20页
为考察城镇化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程度及空间相关特征,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2年间的地级市样本数据,建立房地产价格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测度城镇化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探讨空间效应的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1)近十年,快速城镇化是推... 为考察城镇化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程度及空间相关特征,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2年间的地级市样本数据,建立房地产价格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测度城镇化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探讨空间效应的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1)近十年,快速城镇化是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影响力度与房屋供给、房地产开发投资相近。(2)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但会导致当地房地产价格的上涨(直接效应),也会导致相关地区房地产价格的上涨(间接效应),但这种效应往往被忽视。(3)就空间距离而言,城镇化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随着空间相关距离的增大而减弱;就地理区位而言,城镇化的直接效应在东北地区最强,城镇化的间接效应在东部地区最强;就城市规模而言,城镇化的直接效应在小城市更大,城镇化的间接效应在大城市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 城镇化 直接效应 间接效应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流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光明 马磊 潘宇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6-113,共8页
本文利用2006~2015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物流产业集聚对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物流产业集聚、物流劳动生产率、外商直接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地方政府投资等影响因... 本文利用2006~2015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物流产业集聚对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物流产业集聚、物流劳动生产率、外商直接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地方政府投资等影响因素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方向与显著性均存在差异性。从总效应来看,物流产业集聚与地方财政支出均显著为正,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源泉。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为负,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产业集聚 制造业劳动生产率 空间杜宾模型 直接效应 间接效应 财政支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与碳排放: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 被引量:94
16
作者 卢娜 王为东 +2 位作者 王淼 张财经 陆华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0-39,共10页
相较于一般水平的低碳技术创新,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能够更好地满足低碳转型要求,避免路径锁定。本文在界定并量化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利用2004—2013年中国30个省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检验突破性低碳... 相较于一般水平的低碳技术创新,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能够更好地满足低碳转型要求,避免路径锁定。本文在界定并量化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利用2004—2013年中国30个省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检验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①中国的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活动尚不活跃,主要集中在东部少数几个经济发达省份,总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集聚性,且其空间相关性主要由地理位置和经济关联予以体现;碳排放则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空间集聚以及对邻近地区的警示效应,且其空间相关性主要由地理位置和地理距离予以体现。②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均呈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邻近地区碳排放的作用不显著,说明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的碳减排作用仍局限于本地。另外,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长期作用未增强,说明中国现有技术与生产体系还不能容纳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阻碍了其作用的完整发挥。③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地和邻近地区碳排放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均显著为正,表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还未实现脱钩;本地对外开放程度加强不仅显著增加了本地碳排放,还会激化邻近地区招商引资竞争致使其碳排放增加。因此,政府应更加聚焦于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的科技、产业、金融与财税等系统性政策支持,同时通过构建区域间行政与市场的协调机制,促使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得以发挥,进而推动低碳转型与经济绿色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 碳排放 直接影响 空间溢出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导向标志影响的行人疏散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宋冰雪 吴宗之 谢振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33,共7页
量化行人对导向标志的认知作用,不仅有助于分析疏散过程中导向标志对行人疏散的影响,也对人员密集场所安全设施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分析行人对导向标志认知过程的基础上,确定了行人对导向标志认知过程的影响因素,并将这些因... 量化行人对导向标志的认知作用,不仅有助于分析疏散过程中导向标志对行人疏散的影响,也对人员密集场所安全设施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分析行人对导向标志认知过程的基础上,确定了行人对导向标志认知过程的影响因素,并将这些因素引入人员密集场所行人疏散过程建模中,利用元胞自动机提出基于导向标志可见域的行人疏散模型。通过Matlab编程对模型进行实现,并以商场超市作为模拟场景算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导向标志的设置有助于减少行人总体疏散时间、个体疏散时间和行人平均疏散距离,提升整体疏散性能。导向标志的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对于疏散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员疏散 建模 导向标志 人员密集场所 认知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权重矩阵的我国能源效率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四军 李丹玉 廖芳芳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1-139,共9页
本文根据经济活动的空间相关性,测算我国各省的能源效率值,建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并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析影响我国省际能源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和溢出效应,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溢出效应... 本文根据经济活动的空间相关性,测算我国各省的能源效率值,建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并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析影响我国省际能源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和溢出效应,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溢出效应存在差异性。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对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影响,要素禀赋对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效率 空间相关性 溢出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直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大跨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凡 李帅 +1 位作者 颜晓伟 王景全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63-172,184,共11页
为研究近断层脉冲效应和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对大跨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以苏通大桥斜拉桥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化的集总参数模型表征地基土的动力特性,建立了考虑SSI效应的结构动力数值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破裂前方效应脉冲... 为研究近断层脉冲效应和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对大跨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以苏通大桥斜拉桥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化的集总参数模型表征地基土的动力特性,建立了考虑SSI效应的结构动力数值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破裂前方效应脉冲、滑冲效应脉冲和无脉冲三组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响应。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塔底固结模型,SSI效应降低了斜拉桥自振频率,并改变了高阶振型的产生次序;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SSI效应可增大主塔位移响应,对其内力有削弱作用,并可降低纵桥向激励时主梁的位移和内力响应,但横桥向激励时,脉冲效应地震动作用下SSI效应明显增大了主梁的响应;脉冲效应地震动引起斜拉桥地震响应明显高于无脉冲地震动,滑冲效应主要影响纵桥向激励时主塔响应以及纵桥向(或横桥向)激励下主梁响应,破裂前方效应对横桥向激励下主塔响应影响更加显著。研究成果可为大跨斜拉桥在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的抗震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破裂前方效应 滑冲效应 系统化集总参数模型 土-结构相互作用 大跨斜拉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地区碳气溶胶的时空特征及其直接气候效应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文彦 沈新勇 +1 位作者 王勇 黄明策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8-457,共10页
利用耦合了陆面和化学过程的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0,对2000—2008年亚洲地区碳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直接气候效应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碳气溶胶在冬夏两季主要分布于印度半岛和我国中东部地区,其中印度半岛东北部和四川盆地地... 利用耦合了陆面和化学过程的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0,对2000—2008年亚洲地区碳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直接气候效应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碳气溶胶在冬夏两季主要分布于印度半岛和我国中东部地区,其中印度半岛东北部和四川盆地地区为主要的大值区。夏季随着亚洲季风的爆发和雨季的到来,碳气溶胶的含量和分布范围较冬季有明显的减弱和北移。冬季碳气溶胶对整个亚洲地区的地表主要起冷却作用,而夏季在我国的四川盆地、华北和华南等地则出现了升温现象,这种局部升温现象与黑碳的"半直接效应"密切相关。碳气溶胶对降水影响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不一致性,对南亚夏季风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东亚和南亚地区对碳气溶胶的气候响应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夏季南亚地区低层降温、中高层增温,而东亚地区的增温却主要集中在低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碳气溶胶 直接气候效应 云水含量 夏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