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3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动随机载荷下波纹夹芯板的非平稳响应特性分析
1
作者 李博 邵东 +1 位作者 曹渊 梁伟阁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8-198,共11页
为研究波纹夹芯板在移动随机载荷作用下引起的非平稳振动问题,建立了一个通用的动力学解析模型。利用简化一阶剪切变形理论和Hamilton原理推导得到了单个胞元的控制微分方程,基于回传射线矩阵法和虚拟激励法,引入了递推技术有效的模拟... 为研究波纹夹芯板在移动随机载荷作用下引起的非平稳振动问题,建立了一个通用的动力学解析模型。利用简化一阶剪切变形理论和Hamilton原理推导得到了单个胞元的控制微分方程,基于回传射线矩阵法和虚拟激励法,引入了递推技术有效的模拟了整个结构在移动随机载荷作用下的全域响应。通过将负载的连续移动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提出了针对于移动随机载荷的统一加载机制,并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验证了计算模型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波纹夹芯板的厚度和倾角可以有效拓宽结构的Bragg带隙;低速移动随机载荷在作用时间内会引起更多的振动行为。研究结果为波纹夹芯板在复杂载荷条件下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为航空航天和海洋工程等领域中相关装备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夹芯 模态阻尼 回传射线矩阵法 移动随机载荷 非平稳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μ综合控制的磁悬浮双转子拍振响应研究
2
作者 王念先 周泽鼎 +3 位作者 刘明政 蔡勇军 邓江洪 卢本才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198,共7页
双转子系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平衡量,当两个转子的转速比较接近时,系统的不平衡响应呈现出拍振现象,会降低转子运行性能。针对磁悬浮双转子系统存在不平衡量时的振动问题,本文设计μ综合控制器对系统进行控制。首先基于磁悬浮双转子有... 双转子系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平衡量,当两个转子的转速比较接近时,系统的不平衡响应呈现出拍振现象,会降低转子运行性能。针对磁悬浮双转子系统存在不平衡量时的振动问题,本文设计μ综合控制器对系统进行控制。首先基于磁悬浮双转子有限元模型,推导其控制模型,并采用模态截断法对原有高阶状态空间进行降阶处理,得到低阶控制模型,再通过D-K迭代法得到μ综合控制器。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在内、外两个转子转速较为接近时,磁悬浮双转子系统与传统机械双转子系统一样存在拍振现象;与PID控制相比,μ综合控制下的磁悬浮双转子系统的拍振响应幅值和拍振强度得到更有效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双转子系统 Μ综合控制 拍振 不平衡响应 模态截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风力机叶片快速建模及损伤模拟方法研究
3
作者 刘纲 杜昊天 +1 位作者 顾水涛 黎华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9,共14页
在复合材料叶片的损伤检测中,准确、快速地获得叶片损伤前后动力特性变化规律至关重要。为此,结合复合材料均匀化思想、扩展Bredt-Batho剪切流理论与损伤刚度退化理论,在有限元框架体系下提出了高效的复合材料叶片损伤模拟数值计算方法... 在复合材料叶片的损伤检测中,准确、快速地获得叶片损伤前后动力特性变化规律至关重要。为此,结合复合材料均匀化思想、扩展Bredt-Batho剪切流理论与损伤刚度退化理论,在有限元框架体系下提出了高效的复合材料叶片损伤模拟数值计算方法,并基于Python语言完成相应有限元程序开发。在此基础上,以复合夹芯悬臂梁作为研究对象,与ANSYS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复合材料均匀化方法的合理性。同时,应用于模拟计算不同程度和位置损伤工况下NREL 5MW风机叶片的模态。结果表明,提出的数值计算方法很好地模拟了叶片前缘开裂损伤;叶片频率随着损伤程度加深逐渐减小;前缘裂纹对叶片挥舞方向的影响更大;在相同损伤程度下叶片前缘裂纹越靠近根部频率下降越多;叶根处的前缘裂纹对叶片摆振方向影响较大,叶尖处的前缘裂纹对叶片挥舞方向影响较大;叶片前缘裂纹对固有频率影响极小,以挥舞方向位移模态计算平均曲率模态损伤因子作为损伤识别指标能有效识别叶片前缘开裂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叶片 复合材料 有限单元法 损伤模拟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子空间法的振动台试验模态参数识别——以超高层建筑缩尺模型为例
4
作者 张国伟 李建赢 +2 位作者 张宏 秦昌安 杨昕雨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25,共9页
白噪声激励是振动台试验获取模态参数常用的识别方法,但其长时间激励可能对主频较低(如缩尺超高层)的模型造成轻微损伤,间接影响后续地震波工况抗震性能的计算。针对这一问题,该文在振动台试验的地震波工况中,基于随机子空间法识别了模... 白噪声激励是振动台试验获取模态参数常用的识别方法,但其长时间激励可能对主频较低(如缩尺超高层)的模型造成轻微损伤,间接影响后续地震波工况抗震性能的计算。针对这一问题,该文在振动台试验的地震波工况中,基于随机子空间法识别了模型的模态参数,并与对应震级后的白噪声工况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现象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7度小震、中震及大震的地震波工况下,随机子空间法能够稳定、有效识别缩尺超高层建筑结构模型的模态参数,为同类模型振动台试验的模态参数识别研究提供了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参数识别 随机子空间法 超高层缩尺模型 相似关系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模态推覆法的高层建筑地震动有限元模拟分析
5
作者 钱芳芳 孙文彬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2-850,共9页
由于地震动的随机性,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也变得复杂多样。不同楼层、不同方向的结构构件可能会受到不同的地震力作用,导致结构产生复杂的内力和变形。为更加准确地评估高层住宅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性能,以某实际工程为例,利... 由于地震动的随机性,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也变得复杂多样。不同楼层、不同方向的结构构件可能会受到不同的地震力作用,导致结构产生复杂的内力和变形。为更加准确地评估高层住宅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性能,以某实际工程为例,利用组合模态推覆法进行地震响应的有限元模拟分析。运用ABAQUS软件建立高层住宅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选取El-Centro、Northridge、Taft、Kobe地震波及人工地震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利用组合模态推覆法模拟和评价高层建筑结构的非线性行为;根据结构动力学平衡理论获取静态荷载作用下的结构位移和基底剪力,计算动态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延性系数、抵抗水平力。结果表明,通过静力弹塑性分析得到的高层住宅建筑层间最大位移为56.2 mm,多发生在结构中部和上部;基底剪力最大值为10540 kN。通过动力弹塑性分析得到该建筑的残余变形多发生在结构中部和上部。通过滞回性能分析可知,随着荷载和循环次数的增加,底部楼层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刚度退化;中部楼层结构变形逐渐增大,但抵抗变形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减弱;上部楼层结构刚度发生明显退化,影响了整体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模态推覆法 静力弹塑性 动力弹塑性 钢筋混凝土框架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联Ⅱ型惯容耗能减震结构响应及减震性能研究
6
作者 李创第 柴一格 +2 位作者 樊新宇 王瑞勃 葛新广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8-222,共15页
针对多自由度混联Ⅱ型惯容对结构减震效果和可靠度的影响较为复杂的问题,运用功率谱二次分解法对该耗能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复模态法将重构后的运动方程进行解耦,获得了结构位移及速度、结构层间位移及速度、层间剪力、层间... 针对多自由度混联Ⅱ型惯容对结构减震效果和可靠度的影响较为复杂的问题,运用功率谱二次分解法对该耗能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复模态法将重构后的运动方程进行解耦,获得了结构位移及速度、结构层间位移及速度、层间剪力、层间位移角和惯容力等响应的频域统一解表达式.运用功率谱二次分解法,获得了上述响应量的功率谱及谱矩的解析解.以一栋16层的实际结构为例,验证了功率谱及谱矩的正确性.最后,基于位移标准差和谱矩解析解探究了惯容系统参数对减震效果的影响,并对动力可靠度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布置混联Ⅱ型惯容耗能结构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及可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联Ⅱ型惯容系统 随机地震响应 复模态法 0~2阶谱矩 Clough-Penzien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大型桁架结构模型试验与动力相似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清歌 骆海涛 +2 位作者 何凤霞 李玉新 李延斌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0,共8页
静力学和模态测试是空间桁架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空间桁架结构尺寸较大,进行全尺寸原型试验受到试验场地和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因此,空间大型桁架结构缩比模型试验不仅可以降低试验成本和风险,而且可以对空间桁架结构的静力... 静力学和模态测试是空间桁架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空间桁架结构尺寸较大,进行全尺寸原型试验受到试验场地和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因此,空间大型桁架结构缩比模型试验不仅可以降低试验成本和风险,而且可以对空间桁架结构的静力学和振动特性分析提供新的手段。以空间大型桁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相似理论,运用方程分析法和量纲分析法推导了空间桁架原型和1/3缩比模型之间的静力学相似关系和模态响应的相似关系。最后,对原型桁架和1/3缩比模型桁架进行静力学和模态仿真分析,并进行了模态试验,验证模态相似关系的正确性。结果表明,通过相似理论与模型试验预测大型结构体原型的静力学和振动特性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桁架 缩比模型试验 模态 相似关系 量纲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解技术的IZOA-Transformer-BiGRU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被引量:2
8
作者 蒲晓云 杨靖 +1 位作者 杨兴 宁媛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8,共10页
准确的风电功率预测对于保障电网平稳运行和提升风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风电功率数据的非平稳性和间歇性等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数据分解技术的IZOA-Transformer-BiGRU组合预测模型,以提升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准确的风电功率预测对于保障电网平稳运行和提升风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风电功率数据的非平稳性和间歇性等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数据分解技术的IZOA-Transformer-BiGRU组合预测模型,以提升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首先,采用能量差值法确定变分模态分解(VMD)的子模态数,将具有较强随机波动性的原始风电功率分解为一系列相对平稳的子序列,从而更加充分地提取时序特征。其次,构建Transformer-BiGRU模型,引入多头注意力机制并行处理多个特征之间的交互关系,并利用BiGRU捕捉时序序列间的前后依赖性,从而提升预测性能。为了进一步优化模型性能,采用融合Singer混沌映射、透镜折射反向学习和单纯形法策略的改进斑马优化算法(IZOA),对Transformer-BiGRU模型的隐藏层神经元数、初始学习率、正则化系数和多头注意力头数四个关键超参数进行优化。最后,通过IZOA-Transformer-BiGRU对分解后的各子序列进行预测,经过叠加重构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单一BiGRU模型相比,所提模型的决定系数提升了5.10%,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以及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降低了56.17%、54.58%、54.55%,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功率预测 变分模态分解 TRANSFORMER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 能量差值法 斑马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构网变换器并网系统的同步视角交互稳定机理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宗皓翔 张琛 +2 位作者 鲍颜红 吴峰 蔡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4,共14页
针对跟网型与构网型并网变换器系统的小扰动同步失稳问题,提出一种兼顾机理分析直观性和多机判稳准确性的同步视角频域建模与分析方法.建立考虑跟网型、构网型变换器和传输网络的节点导纳矩阵,基于频域模态法评估系统的失稳特性,在振荡... 针对跟网型与构网型并网变换器系统的小扰动同步失稳问题,提出一种兼顾机理分析直观性和多机判稳准确性的同步视角频域建模与分析方法.建立考虑跟网型、构网型变换器和传输网络的节点导纳矩阵,基于频域模态法评估系统的失稳特性,在振荡源处划分同步前向和反馈通路,形成计及各变换器和传输网络动态的同步视角稳定分析模型.最后,基于典型两机异构系统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解决由反馈通路聚合引起的判稳失效问题,直观揭示跟网、构网异构同步动态的交互失稳机理和多参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稳定 并网变换器 跟网型控制 构网型控制 频域模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轮机转子系统工程等效约化建模与缩比试验验证
10
作者 赵润超 焦映厚 +4 位作者 李治彤 徐业银 于广滨 郭宏伟 刘荣强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共7页
燃气轮机装在工业发电、航空航海等国防装备领域有重要应用,转子系统作为燃气轮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其结构直接影响整机的性能、可靠性和寿命,使用燃机轴系工程等效模型能够加快动力学求解进程。基于应变能等效理论提出了燃气轮机转子系... 燃气轮机装在工业发电、航空航海等国防装备领域有重要应用,转子系统作为燃气轮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其结构直接影响整机的性能、可靠性和寿命,使用燃机轴系工程等效模型能够加快动力学求解进程。基于应变能等效理论提出了燃气轮机转子系统工程等效约化建模方法,并结合相似设计理论得到了动力学特性原型机相似的缩比转子模型,计算了轴系的模态特性并开展了动力学升速试验,验证了工程等效约化建模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工程等效约化模型与原型机前三阶固有频率偏差小于3.71%,前两阶临界转速偏差小于3.8%,预测结果准确。所提出的轴系工程等效约化建模方法在新型燃气轮机结构动力设计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转子动力学 等效约化建模方法 模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应力的车体底架横梁焊缝疲劳寿命分析
11
作者 李凯 阳光武 +2 位作者 肖守讷 杨冰 朱涛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113,共7页
为了对某动车组车体底架横梁焊缝疲劳寿命进行分析,采用ANSYS软件对车体有限元模型进行主自由度缩减,并通过模态分析验证模型缩减后满足精度要求,再用缩减模型在SIMPACK软件中生成柔性体,建立刚柔耦合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模态应力... 为了对某动车组车体底架横梁焊缝疲劳寿命进行分析,采用ANSYS软件对车体有限元模型进行主自由度缩减,并通过模态分析验证模型缩减后满足精度要求,再用缩减模型在SIMPACK软件中生成柔性体,建立刚柔耦合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模态应力恢复法仿真获得车辆空调机吊挂处横梁与地板之间焊缝的动应力-时间历程。分析焊缝动应力功率谱密度发现,关注位置的焊缝动应力响应可能与车体的1阶菱形、1阶横弯及刚体模态有关。对比分析台架试验与仿真结果发现:二者的疲劳寿命计算结果均满足车辆行驶1500万km要求,且仿真疲劳寿命偏于保守,可通过该仿真方法对关注位置的疲劳损伤及安全程度进行有效的评估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应力恢复法 疲劳寿命 台架试验 刚柔耦合 动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肿瘤早期诊断的延迟PET图像重建:多模态PET/CT核矩阵约束延迟成像算法
12
作者 宋志超 张建平 +4 位作者 张其阳 方玺 谢良 宋少莉 胡战利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9-127,共9页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延迟成像在肿瘤异质性分析和治疗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临床应用受限于分辨率低、噪声高和定量不准确等问题。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解剖信息,但在肿瘤评估中缺乏功能信息,难以区分良恶性病变...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延迟成像在肿瘤异质性分析和治疗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临床应用受限于分辨率低、噪声高和定量不准确等问题。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解剖信息,但在肿瘤评估中缺乏功能信息,难以区分良恶性病变和评估代谢活动。虽然动态PET/CT融合能提升图像质量,但多次CT扫描会增加患者累积辐射暴露,不利于长期随访。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超分增强PET/CT多模态核矩阵约束算法(SR-PET/CT-KMC)。该算法基于Stable Diffusion对初始扫描PET图像进行超分增强,并将其与初始扫描CT图像的解剖先验信息相结合,建立了多模态PET/CT核矩阵约束的期望最大化(EM)迭代框架。Stable Diffusion用于提升初始扫描PET的分辨率,而多模态PET/CT先验信息则用于抑制噪声和伪影。通过利用初始扫描CT的结构信息,降低了延迟成像中CT扫描的需求,从而减少了患者累积辐射暴露。实验结果表明,SR-PET/CT-KMC与PET-KEM相比,PSNR提高了6.23%,SSIM提高了9.64%,NRMSE降低了33.3%,MSE降低了13.92%;与CT-KEM相比,PSNR提高了4.05%,SSIM提高了1.11%,NRMSE降低了33.3%,MSE降低了8.11%。这些结果表明,SR-PET/CT-KMC在提升延迟扫描PET图像分辨率和定量准确性方面具有优势,为肿瘤代谢追踪提供了一种新的成像范式,提高了延迟PET成像的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成像 超分辨率PET 多模态核矩阵 生物医学 核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椭圆振动切削装置应用研究综述
13
作者 刘志鹏 付秀丽 +3 位作者 蒋振峰 梁新宇 潘延安 潘永智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5,共9页
超声椭圆振动切削(ultrasonic elliptical vibration cutting,UEVC)技术可以获得低表面粗糙度和不同形状的织构,为了满足不同加工需求已经设计并制造了多种类型的UEVC装置。按照激励方式不同对UEVC装置进行分类分析,归纳了谐振型与非谐... 超声椭圆振动切削(ultrasonic elliptical vibration cutting,UEVC)技术可以获得低表面粗糙度和不同形状的织构,为了满足不同加工需求已经设计并制造了多种类型的UEVC装置。按照激励方式不同对UEVC装置进行分类分析,归纳了谐振型与非谐振型UEVC装置椭圆轨迹产生原理,明确各类UEVC装置适用领域,并对UEVC装置进行总结和展望,为后续装置设计与优化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椭圆振动切削装置 变幅杆 精密加工 模态转化 激励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改进多重同步挤压变换的结构响应重构
14
作者 窦文 殷红 彭珍瑞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8,51,共8页
针对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结构响应重构方法需设置较多带通滤波器参数,且对噪声鲁棒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改进多重同步挤压变换的结构响应重构方法。首先根据瑞利熵自适应选择改进多重同步挤压变换的窗口长度和迭代次数,使用最... 针对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结构响应重构方法需设置较多带通滤波器参数,且对噪声鲁棒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改进多重同步挤压变换的结构响应重构方法。首先根据瑞利熵自适应选择改进多重同步挤压变换的窗口长度和迭代次数,使用最优窗口长度和迭代次数进行时频分析,其次引入Crazy Climber算法提高脊线提取的准确度,通过脊线重建振动响应的各个分量信号。最后使用模态转换矩阵计算未知响应处的响应分量,并根据模态叠加法进行结构响应重构。通过对悬臂梁的数值算例和简支梁的试验验证,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重构的响应时程曲线与真实响应时程曲线吻合良好,与传统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结构响应重构方法相比,无须预设参数,且具有较强的噪声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自适应改进多重同步挤压变换 Crazy Climber算法 模态转换矩阵 模态叠加法 响应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细观模型的黏弹性复合材料层合板阻尼预测
15
作者 朱遂安 张鸿 +1 位作者 李湘萍 刘兵飞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80,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宏细观模型求解复合材料层合板模态阻尼的有限元方法。该方法以层合板的模态分析结果作为边界条件输入基体为黏弹性的单向纤维RVE模型,计算了具有频率依赖性与应变依赖性的各向损耗因子,并结合应变能法在宏观模型中引入... 提出了一种基于宏细观模型求解复合材料层合板模态阻尼的有限元方法。该方法以层合板的模态分析结果作为边界条件输入基体为黏弹性的单向纤维RVE模型,计算了具有频率依赖性与应变依赖性的各向损耗因子,并结合应变能法在宏观模型中引入符合实际分布的阻尼,借助有限元软件中复频率分析步求解层合板的模态阻尼。与已有的阻尼预测方法相比,本方法的计算结果变化趋势更接近实验数据,且只需定义细观组分的材料属性即可实现任意体积分数、任意铺层的复合材料阻尼预测,具有更加广泛的适用性,为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各类复合材料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细观模型 模态阻尼 有限元分析 应变能法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简谐基础激励作用的结构频响拓扑优化
16
作者 周大为 张盛 +2 位作者 陈飙松 李云鹏 周昳鸣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6-352,共7页
研究了在简谐基础激励作用下的频响拓扑优化问题。首先,推导了结构在简谐基础激励作用下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其次,在人工变密度法的框架下基于伴随法推导了结构指定位置的频响振幅的灵敏度列式,并应用RAMP模型以抑制局部模态问题。在结构... 研究了在简谐基础激励作用下的频响拓扑优化问题。首先,推导了结构在简谐基础激励作用下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其次,在人工变密度法的框架下基于伴随法推导了结构指定位置的频响振幅的灵敏度列式,并应用RAMP模型以抑制局部模态问题。在结构响应分析和灵敏度计算环节使用广义模态截断扩增法(GMTAM)以兼顾计算成本与精度。通过典型数值算例验证了本文灵敏度列式的正确性,并进一步考虑一致与非一致两类基础激励情况下的拓扑优化问题,对拓扑优化模型进行了讨论,优化结果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谐基础激励 拓扑优化 频响振幅 灵敏度分析 广义模态截断扩增法(GMT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点冲击荷载下快速贝叶斯FFT模态参数识别
17
作者 李宾宾 刘亚飞 +1 位作者 王佩祥 郭善知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共9页
冲击振动测试因其使用方便、成本低,且单次冲击能同时激发多阶模态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模态分析中。为实现冲击振动测试中模态参数识别的高效求解和不确定性分析,提出一种快速贝叶斯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模态参... 冲击振动测试因其使用方便、成本低,且单次冲击能同时激发多阶模态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模态分析中。为实现冲击振动测试中模态参数识别的高效求解和不确定性分析,提出一种快速贝叶斯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该研究从频域结构振动方程入手,构建似然函数,基于拉普拉斯逼近算法以高斯概率分布形式近似求解模态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首先,求得各模态参数的梯度并利用坐标下降法最小化负对数似然函数(negative log likelihood function,NLLF),此时得到的模态参数值即为后验均值;然后,基于矩阵代数手段,求得NLLF在后验均值处的二阶导数矩阵,其逆矩阵给出模态参数的后验协方差矩阵;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室测试数据验证该算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以及相对于基于环境激振测试和自由振动测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振动测试 贝叶斯方法 试验模态分析 模态参数识别 不确定性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升式船舶受迫振动响应分析
18
作者 谷家扬 李飞 刘乐乐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共5页
基于有限元法对自升式船舶进行受迫振动响应分析,建立某自升式船舶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整船模态及固有频率与激振频率进行分析,并在加载激励载荷后用模态叠加的有限元方法进行全船振动响应求解。研究该自升式船舶结构振动性能是否满足强... 基于有限元法对自升式船舶进行受迫振动响应分析,建立某自升式船舶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整船模态及固有频率与激振频率进行分析,并在加载激励载荷后用模态叠加的有限元方法进行全船振动响应求解。研究该自升式船舶结构振动性能是否满足强度要求,全船固有频率储备系数及所关心区域的振动响应峰值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分析了响应峰值不在激励频率附近的原因,为振动预测及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升式船舶 有限元方法 固有特性 受迫振动 模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FGM-CM-BERT模型多模态情感分析方法
19
作者 李仁正 高冠东 +1 位作者 宋胜尊 肖珂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203,共12页
针对语音文本多模态情感分析方法中泛化能力弱和特征融合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FGM-CM-BERT模型,改进快速梯度法(FGM)以对抗训练提升模型泛化能力,并采用多头注意力机制提取融合多模态特征,以提升算法准确度.首先,根据多模态数... 针对语音文本多模态情感分析方法中泛化能力弱和特征融合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FGM-CM-BERT模型,改进快速梯度法(FGM)以对抗训练提升模型泛化能力,并采用多头注意力机制提取融合多模态特征,以提升算法准确度.首先,根据多模态数据特征,通过一种基于输入数据特征的自适应参数调整策略来改进FGM权重函数,在embedding层增加自适应扰动提升模型泛化能力;其次,在跨模态交互层提出利用多头自注意力机制,通过将文本查询和音频键值对交叉融合,在特征融合效率与模型复杂度之间达到了较好的平衡;最后,实验采用CMU-MOSI和CMU-MOSEI数据集,对比了常用的15个基线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七类情绪评分分类及二元情绪分类的准确率较基线模型均有所提升,分别达到了48.2%和87.5%,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情感分析 快速梯度法 多头注意力机制 对抗训练 自适应扰动 跨模态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IDW法的铣削机器人模态参数预测
20
作者 段玉斌 赵一阳 +2 位作者 刘金玉 曹家彬 闫维新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5,180,共8页
铣削加工工业机器人模态参数识别是分析其加工时振动现象的基础,模态参数与机器人的姿态高度相关,因此存在加工过程中其随时间改变的现象。传统的有限元法以及试验模态分析法难以快速准确地预测铣削机器人加工空间内所有姿态下的模态参... 铣削加工工业机器人模态参数识别是分析其加工时振动现象的基础,模态参数与机器人的姿态高度相关,因此存在加工过程中其随时间改变的现象。传统的有限元法以及试验模态分析法难以快速准确地预测铣削机器人加工空间内所有姿态下的模态参数,对此文章提出一种改进的距离反比加权(IDW)频响曲线预测法,实现机器人任意姿态下的频响曲线预测,并采用正交多项式曲线拟合法准确辨识机器人的模态参数。首先对铣削加工系统进行有限元模态仿真,在此基础上确定传感器布放位置;采用力锤冲击试验得到加工平面内有限位姿点的频响曲线,之后利用改进IDW法对部分位姿点的频响曲线进行预测;最后利用正交多项式曲线拟合法基于预测频响曲线实现模态参数的辨识并与实测模态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改进IDW法可有效提高频响曲线的预测精度;2)基于预测频响曲线的模态参数识别结果与基于实测频响曲线的参数识别结果接近,低阶固有频率的预测误差在8%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削机器人 频响函数预测 模态参数辨识 改进距离反比加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