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中期赈济手段的转型——以嘉靖三年席书赈粥为中心的探讨
1
作者 王晨岩 卜风贤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144,共10页
明年嘉靖初年,江北地区灾荒严重,时任南京兵部侍郎的席书受命前往灾区负责赈灾事宜。在嘉靖帝和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席书通过广泛实施赈粥、蠲免灾区赋税、分等级对灾民赈济等措施,恢复了灾区的社会生产与生活,稳定了社会秩序。从灾... 明年嘉靖初年,江北地区灾荒严重,时任南京兵部侍郎的席书受命前往灾区负责赈灾事宜。在嘉靖帝和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席书通过广泛实施赈粥、蠲免灾区赋税、分等级对灾民赈济等措施,恢复了灾区的社会生产与生活,稳定了社会秩序。从灾荒救治角度来看,在明朝中后期赈济能力不断衰落的情况下,明廷对赈粥方式的采纳与推广,反映了其在荒政建设过程中的灵活性与实用性;另一方面,朝臣对席书赈粥行为的攻击虽属于政治倾轧,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救荒制度在转型过程中的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期 席书 赈灾 荒政转型 赈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中后期的政治与私修史书 被引量:2
2
作者 曹姗姗 张秋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9-84,共6页
明代中后期政治弊端日益显露,官修史书衰落,私修史书自觉承担起史学资治的责任,逐渐兴盛起来。面对政治压力,私修史书谨小慎言,却又希望反抗权势。史权与君权的矛盾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而加深,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也刺激私修史书的发展。... 明代中后期政治弊端日益显露,官修史书衰落,私修史书自觉承担起史学资治的责任,逐渐兴盛起来。面对政治压力,私修史书谨小慎言,却又希望反抗权势。史权与君权的矛盾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而加深,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也刺激私修史书的发展。总之,明中后期的政治因素对私修史书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后期 私修史书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与符号之间——试论两宋对冯道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晓莹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冯道是著名的政坛"不倒翁",五代文官的标志性人物。他从最初备享尊崇,到后世饱受诟詈,其间转折正发生在宋代。北宋初期,冯道享有盛誉。中后期开始受到批判,但仍有褒扬。南宋期间,冯道被全面否定,蜕变成一个"奸Z无耻"... 冯道是著名的政坛"不倒翁",五代文官的标志性人物。他从最初备享尊崇,到后世饱受诟詈,其间转折正发生在宋代。北宋初期,冯道享有盛誉。中后期开始受到批判,但仍有褒扬。南宋期间,冯道被全面否定,蜕变成一个"奸Z无耻"的意识形态符号,并影响及后世。这些不同的评价,体现出两宋不同的社会政治特点与文化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道 北宋初期 北宋中后期 南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中后期的田赋加派述评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三寿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2期80-83,共4页
明中期以后,财政逐渐陷于入不敷出,并日趋加深。封建政权以加派田赋来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解决日益膨胀的军饷和营造费等,明王朝的统治也随之走向衰亡。
关键词 明代中后期 财政入不敷出 加派田赋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元璋后期诗作对明朝诗坛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邹祖尧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2-169,288,共8页
朱元璋的诗歌创作可以登基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诗作,粗豪霸气,威风凛凛,直有干云之势;后期诗作,雍容雅致,功利实用,几无风格可言。在朱元璋看来,大明诗歌应该成为与大明开国气象相契合的粉饰太平的工具。为达到这一目的,... 朱元璋的诗歌创作可以登基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诗作,粗豪霸气,威风凛凛,直有干云之势;后期诗作,雍容雅致,功利实用,几无风格可言。在朱元璋看来,大明诗歌应该成为与大明开国气象相契合的粉饰太平的工具。为达到这一目的,朱元璋身体力行、垂范作则,大量雍雅、实用之作在朱元璋的后期诗作中接踵涌现。这些诗作,不仅直接左右和控制了明初及明朝前期诗坛,也影响乃至笼罩了整个明朝诗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诗歌 后期诗作 明朝诗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中后期戏曲演出查禁个案考述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维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82,共5页
明代中后期是戏曲艺术发展的繁盛时期,也是戏曲文化管理较为严厉的历史时期之一。在考察明代中后期的戏曲艺术演出史时,发现明代中后期的执政者虽然没有颁布戏曲艺术的查禁法令,但一些朝廷重臣及地方官对于戏曲演出的管理依然严格。文... 明代中后期是戏曲艺术发展的繁盛时期,也是戏曲文化管理较为严厉的历史时期之一。在考察明代中后期的戏曲艺术演出史时,发现明代中后期的执政者虽然没有颁布戏曲艺术的查禁法令,但一些朝廷重臣及地方官对于戏曲演出的管理依然严格。文章考辨戏曲演出史料,发现魏校、甘士价、刘宗周等曾经查禁戏曲演出,对于戏曲文化的发展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戏曲查禁 明中后期 魏校 甘士价 刘宗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中后期唱论在吴越的崛起
7
作者 陈俊玲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4,共7页
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论述唱论之所以在明中后期崛起的社会、思想、文化、声腔、改革群体等的重要因素,阐述唱论在吴越地区的发展情况及重要唱论著作的主体内容。
关键词 明中后期 唱论 吴越 崛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东阳评价
8
作者 尹选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李东阳是明朝中期内阁首辅,既是诗人,更是政治人物,但政治上颇具争议。其虽也有一些作为,但没有砥柱中流的本领,不是救时的宰相,只能依附强力人物,与时浮沉。虽其品德清廉,守住了为人、为官的底线,不是助纣为虐的奸臣,更没有主动害人、... 李东阳是明朝中期内阁首辅,既是诗人,更是政治人物,但政治上颇具争议。其虽也有一些作为,但没有砥柱中流的本领,不是救时的宰相,只能依附强力人物,与时浮沉。虽其品德清廉,守住了为人、为官的底线,不是助纣为虐的奸臣,更没有主动害人、乱政,虽与刘瑾等同流却没有合污,但其对正德年间朝纲紊乱却要负有主要责任。因此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内阁首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阳 明朝中期 作用 争议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明代文人剧的内容特点和表现手法
9
作者 徐子方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5,126,共8页
明代文人剧以徐渭、汪道昆、孟称舜为代表,分别形成了变 形夸张、含蓄蕴藉和恢复元人传统三种表现风格,其在揭露传统“圣 贤”、封建等级、科举制度和不法僧侣,以及突出村姑、婢妾爱情等方面 的题材和审美开掘,都显示了一代艺术在... 明代文人剧以徐渭、汪道昆、孟称舜为代表,分别形成了变 形夸张、含蓄蕴藉和恢复元人传统三种表现风格,其在揭露传统“圣 贤”、封建等级、科举制度和不法僧侣,以及突出村姑、婢妾爱情等方面 的题材和审美开掘,都显示了一代艺术在面临困境时的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中后期 文人剧 内容特点 表现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前中期延绥镇长城沿线屯垦的兴衰
10
作者 舒时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0期10739-10745,10748,共8页
通过研究明朝前、中期延绥镇长城沿线屯垦,得出其发展的时间特征:洪武时期缓慢恢复—永乐至宣德时期部分地段初步垦殖—正统至成化初期缓慢发展—成化中至弘治中兴盛—正德至隆庆中荒废;空间特征是:屯垦的北界由腹里州县—界石—"... 通过研究明朝前、中期延绥镇长城沿线屯垦,得出其发展的时间特征:洪武时期缓慢恢复—永乐至宣德时期部分地段初步垦殖—正统至成化初期缓慢发展—成化中至弘治中兴盛—正德至隆庆中荒废;空间特征是:屯垦的北界由腹里州县—界石—"二边"长城—"大边"长城逐步北移。影响明朝前、中期延绥镇长城沿线屯垦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地理条件和战争破坏,其中前者是根本原因,后者是重要影响因素。明代延绥镇长城沿线屯垦对毛乌素沙地南侵的影响不大,自然原因可能是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前中期 延绥镇 屯垦 时空分布 沙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