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7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宽叶雀稗对放养河田鸡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理化性状的影响
1
作者 高承芳 李振武 应朝阳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0,共8页
针对传统林下放牧养殖河田鸡对土壤、植被破坏等问题,本文采用常规理化性状测定方法结合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林下种植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 H.)当年对0~20 cm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细菌群落组成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针对传统林下放牧养殖河田鸡对土壤、植被破坏等问题,本文采用常规理化性状测定方法结合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林下种植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 H.)当年对0~20 cm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细菌群落组成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种植宽叶雀稗后对林地放牧河田鸡后的土壤改良效果。结果显示,林地种植宽叶雀稗一季后,土壤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2.4%、57.8%、63.9%、47.1%、25.8%和23.7%,土壤铅含量比对照组降低50.66%,土壤细菌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富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Chao1指数平均比对照组高59.2%,Shannon指数平均高10.7%,达极显著水平(P<0.01)。林下种植宽叶雀稗降低了土壤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的含量,增加了酸杆菌门含量,并以酸杆菌门为优势菌群,而对照组中放线菌门为优势菌群。林下种植宽叶雀稗当年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重金属铅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增加土壤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对传统养殖河田鸡林地土壤生态具有很好的改良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种草 宽叶雀稗 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桥梁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鲍学英 薛春燕 +1 位作者 李子龙 吕向茹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4-1232,共9页
为实现铁路桥梁减碳目标,降低桥梁物化阶段碳排放量,建立铁路桥梁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模型。首先,明确碳排放计算时空边界,采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铁路桥梁物化阶段碳排放量,识别其碳排... 为实现铁路桥梁减碳目标,降低桥梁物化阶段碳排放量,建立铁路桥梁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模型。首先,明确碳排放计算时空边界,采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铁路桥梁物化阶段碳排放量,识别其碳排放影响因素,明确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对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采用滑动窗口序贯向前选择法降维,确定关键影响因素;最后,针对关键因素采取相关碳减排措施以有效控制铁路桥梁的碳排放。研究结果表明:该铁路桥梁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在桥梁建设总碳排放中占比最大,为84%;关键影响因素为材料种类、桥梁工程量、桥梁类型、原材料需求量、材料生产工艺、运输方式;针对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利用可再生材料、选择符合低碳标准的桥梁类型等主要的碳减排措施,以实现铁路桥梁工程的低碳发展目标。研究成果可为铁路桥梁建设碳减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物化阶段 碳排放计算模型 影响因素 随机森林算法 碳减排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木径向持续测量装置的研制及试验
3
作者 王杰 方陆明 +3 位作者 孙渊敬 李尚阳 赵科杰 孙林豪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19-1525,共7页
树木胸径是树木生长模型建立中最基本的因子,树木生长过程持续精准测量一直是森林资源监测的难点。基于传感器、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等技术,研制了一款可实时、持续、精准获取树木胸径生长量的测量装置,适用于树木胸径50 mm~380 mm范围... 树木胸径是树木生长模型建立中最基本的因子,树木生长过程持续精准测量一直是森林资源监测的难点。基于传感器、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等技术,研制了一款可实时、持续、精准获取树木胸径生长量的测量装置,适用于树木胸径50 mm~380 mm范围内的测量,测量精度可达0.001 mm,误差在0.1%以内。采用一天24次的自动测量(整点采样),实现了树木胸径实时远程测量与数据的无线传输。通过对浙江省庆元县百山祖冷杉胸径生长量持续一年的测量,初步揭示了试验地区该树木胸径一年内的变化规律以及生长期与休眠期;初步反映温度变化对树木胸径生长特殊影响与极端情况下树木胸径出现收缩和停止生长的可能性。为相应树木生长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监测 胸径生长量测量装置 持续测量 胸径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林区巡护车双天线GNSS/INS组合姿态测量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猛猛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2期19-22,共4页
林区作业环境复杂,为实现对林区作业车辆行驶姿态的实时监测,设计了一套基于双天线GNSS/INS融合技术的车辆姿态测量系统,利用Kalman滤波算法有效地解决了林区复杂环境卫星信号持续性差、数据处理滞后等问题,通过智能林区巡护小车的林区... 林区作业环境复杂,为实现对林区作业车辆行驶姿态的实时监测,设计了一套基于双天线GNSS/INS融合技术的车辆姿态测量系统,利用Kalman滤波算法有效地解决了林区复杂环境卫星信号持续性差、数据处理滞后等问题,通过智能林区巡护小车的林区道路车载试验,得到了车速、车身俯仰角、车身侧倾角、侧向加速度等车辆实时动态参数,各动态参数能正确反映车辆的实时运行状况,表明该系统在林地作业车辆上应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区作业 姿态测量 KALMAN滤波 侧向加速度 车辆主动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要义、技术突破与关键举措
5
作者 陈幸良 窦亚权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71,共13页
遵循“战略要义-技术突破-关键举措”逻辑主线,以“林下经济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做什么-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如何做”为分析框架,剖析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诠释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 遵循“战略要义-技术突破-关键举措”逻辑主线,以“林下经济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做什么-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如何做”为分析框架,剖析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诠释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区转型升级、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森林“四库”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等国家战略之间的关系。基于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价值和本质要求,明确未来应在林下种质资源保育与新种质创制、林下资源生态高效经营、林下产品精深加工利用等关键领域,突破林下食用菌保育促繁技术、濒危珍稀林源药材保育技术、重点种质资源挖掘利用技术、林菌仿野生栽培和抚育技术、林源药材多元生态种植技术、“森林+”全生命周期经营技术、活性成分绿色分离技术、大健康产品加工利用技术等重点方向。从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需求出发,以技术突破为基础,提出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以科技创新培育林下经济新质生产力,以制度激励会聚林下经济发展新要素,以产业融合激发林下经济发展新动能,以部门协调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新合力,以示范样板带动林下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经济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国有林区改革 大食物观 森林“四库” 乡村全面振兴 技术突破 关键举措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川西地区森林碳储量对森林管理措施和干扰的长期响应 被引量:6
6
作者 邓诗宇 张明芳 +6 位作者 侯怡萍 余恩旭 李强 刘子佩 胡嘉毅 田洲 徐亚莉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226,共17页
评估气候变化下森林管理措施对森林碳储量的长期影响对我国碳中和目标达成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森林碳储量评价方法对气候变化、火灾等干扰以及森林经营管理措施等多重影响下森林生态系统长期演替过程刻画不足,难以有效揭示多种作用因素... 评估气候变化下森林管理措施对森林碳储量的长期影响对我国碳中和目标达成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森林碳储量评价方法对气候变化、火灾等干扰以及森林经营管理措施等多重影响下森林生态系统长期演替过程刻画不足,难以有效揭示多种作用因素对区域森林碳汇能力的长期综合影响。针对上述问题,以气候变化敏感区川西高山、亚高山地区为例,在探讨传统碳储量评价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构建了考虑森林干扰的自然恢复和森林干扰⁃森林经营管理措施组合的人工恢复方案,结合森林景观生态模型LANDIS PRO和森林生态系统碳⁃水动态模型PnET⁃II模拟、预测了未来气候情景下(2020—2070年)自然恢复和不同人工恢复方案下区域森林地上碳储量及碳密度的时空动态,并通过对比筛选出提升固碳能力的最佳森林管理措施。结果表明,川西地区森林林龄趋于年轻化(平均林龄40a),具有巨大碳汇提升潜力。2020—2070年,自然恢复情景下研究区森林地上碳储量将由2020年的466.99Tg增加至2070年的780.96Tg,提高了67.23%。其中,以云杉、冷杉为主的成熟、过熟常绿针叶林是川西地区碳储量的主要贡献来源。但是自然恢复情景下川西地区森林平均碳密度在21世纪中后期停滞增长,甚至下降。而人工恢复情景下,碳密度变化趋势则有所不同。在多种森林干扰与经营管理措施组合方案中,当森林火灾干扰比例为0.01/10a和森林管理措施面积比例为0.02/10a时,川西地区森林地上碳储量提升最大且碳密度呈持续增加趋势。该情景下,2070年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分别将达到807.76Tg和33.33Mg/hm2,较2020年分别增加了72.97%和12.21%。2070年人工恢复情景下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较于自然恢复情景下分别高3.4%和8.5%。由此可见,通过人工恢复措施优化将有助于突破川西地区森林固碳能力的自然恢复瓶颈,提升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对未来气候的适应能力,促进未来气候下区域森林碳储量的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森林地上碳储量 森林恢复 森林管理措施 森林干扰 LandIS PR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重置成本法的森林生态补偿价值计量分析
7
作者 余波 李莲洋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3期47-51,共5页
生态补偿价值计量是精准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的基础。本文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森林生态补偿标准测算问题,采用环境重置成本法结合定性分析与量化评价,选取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空气、土壤保育等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指... 生态补偿价值计量是精准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的基础。本文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森林生态补偿标准测算问题,采用环境重置成本法结合定性分析与量化评价,选取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空气、土壤保育等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指标构建评估模型,核算2022年该区域森林生态功能价值。结果表明,2022年研究区森林生态功能总价值为17600万元,其中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空气、土壤保育功能价值分别为6447.01、9235.55、169.59和1770.32万元。森林生态补偿以各县森林平均增长面积及覆盖率增速为依据,ML县的森林平均增长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高,因此可以根据分配权重获得一定的生态补偿资金;J市和MH县的森林平均增长面积为负,但其森林覆盖率较高,应根据其森林质量、结构等因素的变化提供灵活的补偿。综上,该核算结果符合区域林业生态建设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基于此,提出制定合理生态补偿标准、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加强政策宣传等对策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和优化该地生态补偿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重置成本法 森林生态补偿 价值计量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2年温宿县草畜平衡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熊凤琴 张建立 +2 位作者 郭靖 李立军 张仁平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7-259,共13页
准确评估草畜平衡状况是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科学管理畜牧业的生产和活动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随机森林构建多因素草地产草量模型,分析了2000-2022年温宿县季节性牧场产草量和理论载畜量的时空变化并探讨了该县的... 准确评估草畜平衡状况是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科学管理畜牧业的生产和活动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随机森林构建多因素草地产草量模型,分析了2000-2022年温宿县季节性牧场产草量和理论载畜量的时空变化并探讨了该县的草畜平衡状况。研究发现:1)产草量反演模型的精度为决定系数(R^(2))为0.46,均方根误差(RMSE)为389.94 kg·hm^(-2),平均绝对误差(MAE)为297.89 kg·hm^(2)。单位面积产草量呈现由中部和西南部向两端递减的分布特征,理论载畜力则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夏季牧场的单位面积产草量、理论载畜量和载畜力均最高,四季牧场的总产草量最高。2)2000年全县产草量和理论载畜量达到最高,为52.217万t和36.18万SU,23年间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实际载畜量则与之相反,2022年最高,为127.79万SU。3)总体而言,草畜平衡指数23年的平均值为195.27%,存在严重超载现象。本研究旨在为温宿县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草量 随机森林 草地生态系统 季节牧场 载畜量 草畜平衡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生态安全格局和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山水林田坝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腾雯 程俊豪 +2 位作者 熊航 刘允瑄 谢苗苗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0-1225,共16页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当前我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理念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以应对多样化挑战,实现“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与生命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当前我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理念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以应对多样化挑战,实现“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与生命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生态安全格局是整合生态要素和优化空间配置的有效工具。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皇甫川入黄小流域为研究区,提出了NbS指导下的“风险-格局-路径”生态修复框架。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诊断流域“社会-生态”系统问题,构建源地-廊道-节点式生态安全格局,依据NbS八大准则设计“修复措施-生态效益-人类福祉”的NbS生态修复路径。建立“要素-问题-准则-策略”逻辑关系,实现NbS修复路径的全要素空间落位。结果表明:(1)皇甫川入黄小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异显著,干流周围及流域南部风险高,高与较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与较低风险区分别占全区面积的21.43%、25.56%、53.01%。(2)流域内共识别18个生态源地、153条生态廊道和86个生态节点,生态源地与廊道分布较均匀,生态节点在流域西北部分布较少。(3)设计流域“川道改造+坡沟共治+矿山重塑”三位一体的山水林田坝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策略,布局3大类10小类共计80个修复工程。(4)修复策略NbS自评估总分值86.04%,与NbS准则高度匹配。在NbS理念指导下,利用生态安全格局进行山水林田坝草要素生态过程耦合、空间布局协同,为流域维护生态安全、治理系统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S 山水林田湖草沙 生态修复 生态安全格局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处理对林下鸭茅草产量与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刘晓宇 毛培春 +3 位作者 郑明利 田小霞 郭玉霞 孟林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02-1611,共10页
为探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林下鸭茅(Dactylis glomerata)产量与营养品质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选择2种林地郁闭度(C_(1)=0.3和C_(2)=0.6)的林下鸭茅草地,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水分处理,分别为150 m^(3)·hm^(-2)(W_(1))、3... 为探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林下鸭茅(Dactylis glomerata)产量与营养品质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选择2种林地郁闭度(C_(1)=0.3和C_(2)=0.6)的林下鸭茅草地,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水分处理,分别为150 m^(3)·hm^(-2)(W_(1))、300 m^(3)·hm^(-2)(W_(2))和450 m^(3)·hm^(-2)(W_(3)),副区为施氮肥处理,分别为0 kg·hm^(-2)(F_(1))、30 kg·hm^(-2)(F_(2))、60 kg·hm^(-2)(F_(3))、90 kg·hm^(-2)(F_(4))和120 kg·hm^(-2)(F_(5))。结果表明:0.3和0.6林地郁闭度下,灌水量450 m^(3)·hm^(-2)和施氮肥量90 kg·hm^(-2)(W_(3)F_(4))耦合处理鸭茅全年鲜草和干草产量均为最高,其中全年干草产量分别较W_(1)F_(1)提高50.55%和112.44%(P<0.05);第一茬和第二茬干草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ing value,RFV)均较高,其中RFV值为88.17~121.47。而且W_(3)F_(4)处理下0~20 cm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较W_(1)F_(1)均有显著提高(P<0.05)。综上W_(3)F_(4)耦合处理可提升林下鸭茅草产量和营养品质,对改善0~20 cm土壤理化特性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复合 鸭茅 水氮耦合 草产量 营养品质 土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处理对林下菊苣生产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刘晓宇 毛培春 +5 位作者 丁建莉 郑明利 武凤霞 田小霞 郭玉霞 孟林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32-2342,共11页
林下优质饲草丰产栽培是构建环境友好型林草禽复合生态种养模式的重要技术环节。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枫树(Acer palmatum)林下建植菊苣(Cichorium intybus)草地并设置2个氮磷钾复合肥梯度[270 kg·hm^(−2)(F_(1))和240 kg... 林下优质饲草丰产栽培是构建环境友好型林草禽复合生态种养模式的重要技术环节。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枫树(Acer palmatum)林下建植菊苣(Cichorium intybus)草地并设置2个氮磷钾复合肥梯度[270 kg·hm^(−2)(F_(1))和240 kg·hm^(−2)(F_(2))]配施2种农林废弃物发酵沤制的液体堆肥茶7 L·m^(−2)[香菇菌渣+鸡粪发酵液体堆肥茶(Y_(1))和香菇菌渣+鸡粪+农林枯枝落叶堆肥茶(Y_(2))],共6种不同施肥处理(F_(1)Y_(1)、F_(1)Y_(2)、F_(2)Y_(1)、F_(2)Y_(2)、Y_(1)、Y_(2)),以不施肥(CK_(1))和单施氮磷钾复合肥300 kg·hm^(−2)(CK_(2))为对照,探究复合肥与液体堆肥茶配施对林下菊苣草产量和营养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_(1)、Y_(1)和Y_(2)处理相比,CK_(2)处理下菊苣全年鲜草产量分别显著提高66.00%、60.71%和68.90%(P<0.05),全年干草产量分别显著提高61.20%、49.36%和57.71%(P<0.05),而CK_(2)与F_(1)Y_(1)处理间各茬次和全年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配比组合施肥处理对林下第1茬和第2茬菊苣草的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影响趋势较为一致,CK_(2)处理下第1茬和第2茬菊苣草相对饲喂价值(RFV)分别较CK_(1)显著提高53.90%和52.68%(P<0.05),CK_(2)和F_(1)Y_(1)处理下第2茬草RFV值较CK_(1)显著提高57.93%和55.70%(P<0.05)。CK_(2)和F_(1)Y_(1)处理与其他施肥处理相比,均可有效提高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磷和全钾含量。CK_(2)与F_(1)Y_(1)处理较其他施肥处理可获得更高的菊苣草产量和RFV值,其中单施2种液体堆肥茶Y_(1)和Y_(2)处理间比较,香菇菌渣+鸡粪发酵的液体堆肥茶对菊苣草产量和营养品质及土壤营养成分的提升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复合 菊苣 施肥 草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吉县清水河径流输沙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谢宇 魏天兴 +1 位作者 张晓明 缪今典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6,共8页
为探究多种措施综合影响下清水河径流输沙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收集1950年以来的降水、径流、输沙及水土保持数据,应用突变检验、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相关公式法明确径流输沙突变点,计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贡献率与水土保持措施的... 为探究多种措施综合影响下清水河径流输沙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收集1950年以来的降水、径流、输沙及水土保持数据,应用突变检验、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相关公式法明确径流输沙突变点,计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贡献率与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结果表明,清水河径流量、输沙量显著持续减少,输沙变化对于梯田、淤地坝面积的增长更为灵敏,而径流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五大措施综合变化;退耕还林之前的人类活动对径流和输沙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86.71%和81.60%,退耕还林实施后的贡献率分别达到98.68%和96.33%,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效益值为76.59%,减沙效益值为99.79%,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河流输沙作用远高于对径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输沙 退耕还林 水土保持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键特征的制冷剂泄漏故障软测量研究
13
作者 凌敏彬 杨钰婷 +2 位作者 韩华 徐玲 崔晓钰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针对制冷剂泄漏难以直接测量的问题,建立基于数据挖掘和关键特征的制冷剂泄漏故障软测量研究。通过随机森林重要性排序和距离相关系数对制冷剂泄漏故障的表征特征进行筛选,建立支持向量回归(SVR)软测量模型对泄漏进行定量测量。经一台... 针对制冷剂泄漏难以直接测量的问题,建立基于数据挖掘和关键特征的制冷剂泄漏故障软测量研究。通过随机森林重要性排序和距离相关系数对制冷剂泄漏故障的表征特征进行筛选,建立支持向量回归(SVR)软测量模型对泄漏进行定量测量。经一台额定制冷量为1440 kW、充注量为330 kg螺杆式冷水机组泄漏实验验证,基于3个表征特征建立的SVR软测量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844 kg和0.734 kg,软测量性能较其它3个特征子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剂泄漏 特征选择 软测量 随机森林 支持向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安县野生林草种质资源调查分析
14
作者 范畅 郭欢欢 +2 位作者 崔胜佳 刘兴菊 梁海永 《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59-63,共5页
本次调查研究综合运用资料查阅、线路调查、标准地调查等方法,对怀安县的林草种质资源进行了详细排查,利用工具测量并记录植物名称、种类、数量、来源、分布方式等基本信息[4],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全面掌握怀安县现有林草种质资源... 本次调查研究综合运用资料查阅、线路调查、标准地调查等方法,对怀安县的林草种质资源进行了详细排查,利用工具测量并记录植物名称、种类、数量、来源、分布方式等基本信息[4],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全面掌握怀安县现有林草种质资源现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怀安县共有植物87科357属681种,其中草本植物519种,灌木85种,乔木62种,藤本15种。主要野生植被类型为草本,主要分布在菊科、禾本科、豆科、唇形科、苋科等;灌木主要分布在蔷薇科、豆科、榆科、木樨科等;乔木主要分布在杨柳科、松科等;藤本主要分布在毛茛科、夹竹桃科、葡萄科等。共有古树名木5种,全部为乔木树种,分别为文冠果、油松、白杄、旱柳、小叶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种质资源 调查分析 怀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煤仓分层和软测量的入炉煤实时监测
15
作者 陈亚平 王焕明 +6 位作者 孙胡彬 魏勇 王灵敏 赵敏 周晓亮 徐明祥 赵虹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197,213,共9页
为了实现入炉煤的实时监测,在燃料唯一特征码全过程跟踪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煤仓分层模型,初步粗略地监测到煤种分层情况,并根据水分质量分数软测量结果和煤仓分层模型进行水分质量分数的匹配,将成功匹配的历史数据作为入炉煤煤种的真实... 为了实现入炉煤的实时监测,在燃料唯一特征码全过程跟踪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煤仓分层模型,初步粗略地监测到煤种分层情况,并根据水分质量分数软测量结果和煤仓分层模型进行水分质量分数的匹配,将成功匹配的历史数据作为入炉煤煤种的真实值,将磨煤机电流、出力等运行参数作为特征输入,建立了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入炉煤预测模型,结合模型预测结果和水分质量分数软测量结果对煤仓分层模型错误部分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分类模型评估指标的测试结果为0.880,满足工程需求;所提出的将机理分析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燃煤信息监测模型实现了入炉煤的全时段识别,为锅炉燃烧优化及智能锅炉的建设打下基础,同时实现了燃料特征码全过程跟踪的闭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炉煤监测 煤仓分层 磨煤机 软测量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草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成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4期52-53,77,共3页
我国国土资源辽阔,林草资源覆盖度相对较高,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科学的开发利用方式,导致林草系统遭受严重破坏,林草资源的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对林草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国国土资源辽阔,林草资源覆盖度相对较高,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科学的开发利用方式,导致林草系统遭受严重破坏,林草资源的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对林草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提出,国家高度重视林草资源的针对性保护和科学利用,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将林草资源的利用和针对性的资源保护有效结合,更好地协调了林草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了合理开发、利用林草资源,推动了林草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完善。该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林草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技术,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资源 保护利用 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孤立森林的水电机组异常噪声分析方法
17
作者 莫凡 何葵东 +3 位作者 赵训新 王思嘉 徐雄 温和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8,共7页
传统振动诊断技术在水轮机故障检测上具有速度慢、测频范围低等弊端。事实上,水轮发电机组运行产生振动信号时,也会激发噪声信号。当系统故障时,噪声信号的特性也会发生变化,由此可以推导机组的运行状态信息发生相应变化。通过对水电站... 传统振动诊断技术在水轮机故障检测上具有速度慢、测频范围低等弊端。事实上,水轮发电机组运行产生振动信号时,也会激发噪声信号。当系统故障时,噪声信号的特性也会发生变化,由此可以推导机组的运行状态信息发生相应变化。通过对水电站异常噪声信号特征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孤立森林的水电机组金属扫膛异常噪声检测方法。该方法提取水电机组噪声信号的高维时频特征后,结合机组状态分析,确定算法最小路径,最后构建孤立森林(iForest)分类模型对机组噪声信号进行检测。通过对湖南某水电站灯泡贯流式机组检测实验表明,采用该方法的金属扫膛异常噪声检测准确率为97.45%。整体性能优于基于天牛须算法的支持向量机模型(BAS-SVM)与同类型的异常检测算法(KNN、ABOD和OC-SVM)模型,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机组 异常检测 噪声测量 孤立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长制背景下林草资源网格化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蜀平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142-144,共3页
林长制是我国特有的林业管理制度,旨在通过指定责任人(林长)来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该制度的实施不仅反映了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还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需求的增加,传统的林草资源管理方式已不... 林长制是我国特有的林业管理制度,旨在通过指定责任人(林长)来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该制度的实施不仅反映了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还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需求的增加,传统的林草资源管理方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优化林草资源网格化管理模式成为提高管理效率和保护效果的重要策略。该文详细探讨了在林长制背景下,如何通过构建科学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管理水平、优化实时反馈机制以及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等策略,有效提升林草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确保生态保护任务的顺利实施,从而促进林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长制背景 林草资源 网格化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1
19
作者 殷瑞敏 王占岐 +1 位作者 高云霄 柴季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研究目的:阐述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要求、特征与逻辑,为构建新时期全要素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新方案提供路径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新质生产力发展在技术、生... 研究目的:阐述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要求、特征与逻辑,为构建新时期全要素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新方案提供路径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新质生产力发展在技术、生产要素、产业发展、管理机制的深刻性变革中与全要素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关联性与动态性、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之间密切关联。(2)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之间遵循科技创新、要素保障、统一管理、环境供给的四大逻辑。(3)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全要素系统保护治理的总体目标和关键环节,需从强化动力机制、优化要素组合、深化交互机制、提高配置效率等治理路径多管齐下。研究结论:新质生产力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必然经历双向互促的动态演进过程,应持续发挥新质生产力对生命共同体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引导作用,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管理 系统观 新质生产力 山水林田湖草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对黄河水安全的综合影响评估
20
作者 畅利毛 郑和祥 侯洪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89,共10页
为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的协调发展,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亟需构建黄河水安全的综合影响评估体系。以黄河鄂尔多斯段为研究对象,基于专家咨询法、频度统计法和理论分析法,结合加权平均方法,选取气候干旱程度... 为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的协调发展,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亟需构建黄河水安全的综合影响评估体系。以黄河鄂尔多斯段为研究对象,基于专家咨询法、频度统计法和理论分析法,结合加权平均方法,选取气候干旱程度、沙尘暴发生频率、淤地坝拦沙效果、水土保持率、土地盐碱化程度和水沙协调度等24个指标因子,构建涵盖库布齐沙漠、十大孔兑、黄河南岸林田湖草和黄河干流4个准则层的黄河水安全综合影响评价体系。结果表明,黄河南岸林田湖草系统的防风固沙效能显著,黄河干流水质状况总体健康。此外,沙漠植被覆盖度、水土保持率、凌汛水生态治理效果及防洪体系标准满足程度指标综合评价较好,其余指标因子则表现较差。该评价体系为黄河水安全恢复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鄂尔多斯段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全面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水安全 综合影响评估体系 山水林田湖草沙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