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BE理念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流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潍坊科技学院土壤肥料学课程为例
1
作者 肖万里 杨文霞 +3 位作者 王欣英 张敬敏 徐友信 曹文超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9期139-142,共4页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肩负着为地方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要紧扣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该文以潍坊科技学院土壤肥料学课程为例,基于OBE理念,针对目前课程思政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肩负着为地方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要紧扣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该文以潍坊科技学院土壤肥料学课程为例,基于OBE理念,针对目前课程思政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团队、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持续改进措施,以期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涉农专业土壤肥料学及其他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 一流课程 课程思政 土壤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综合院校“农+”食品营养与健康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的思考和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小俊 魏东 +1 位作者 黄谦 栗慧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人民群众对营养与安全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现代食物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为高等学校食品营养与健康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复合型食品营养与健康人才需求的紧迫性、“农+”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食品营养与健康复合... 人民群众对营养与安全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现代食物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为高等学校食品营养与健康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复合型食品营养与健康人才需求的紧迫性、“农+”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食品营养与健康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的现实意义进行阐释,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实践实训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农+”学科交叉融合培养食品营养与健康复合型人才的创新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综合院校 “农+” 食品营养与健康 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凰落架:研究型大学博士毕业生入职地方高校的组织适应挑战
3
作者 李永刚 孙嘉琪 《复旦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8,共11页
受不同层次高校差异化的平台条件、制度文化以及青年教师学术惯习等因素的影响,入职地方高校的研究型大学博士毕业生面临着尤为突出的组织适应挑战。本文基于人与组织匹配理论和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通过对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质性研究发... 受不同层次高校差异化的平台条件、制度文化以及青年教师学术惯习等因素的影响,入职地方高校的研究型大学博士毕业生面临着尤为突出的组织适应挑战。本文基于人与组织匹配理论和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通过对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质性研究发现:研究型大学博士毕业生与地方高校在重教学与重科研、中心与边缘、自由与实用等二元价值认知上存在冲突,进而引发双方在组织文化和目标、需求和供给方面的失配。为了在合法性资本竞争中获得位置优势,研究型大学博士毕业生在注重社会关系网络的地方高校场域中,充分利用或投资学术资本与社会资本,根据资本总量与内在结构差异,最终形成超越型、坚守型、权变型和浮游型四种组织适应策略。据此,地方高校应根据自身定位,分类制定青年教师引导与支持方案;注重社会关系网络的去中心化,营造公正开放的生态环境;研究型大学博士毕业生也应及时转变心态,积极融入地方性社会关系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地方高校 博士毕业生 组织适应 学术资本 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涉农专业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4
作者 滕峥 侯宪斌 杨翠凤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7期159-162,共4页
百色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肩负着为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担,为进一步了解涉农专业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现状,选取2021—2023届毕业生作为调研对象,针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及调查问卷数据开展分析。结果显... 百色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肩负着为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担,为进一步了解涉农专业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现状,选取2021—2023届毕业生作为调研对象,针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及调查问卷数据开展分析。结果显示,百色学院涉农专业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存在融合度不高,专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的需求匹配度不高,课程内容、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就业教育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对此,提出通过将专业教育有效嵌入与融合就业理念与思路、扎实推进人才培养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产教融合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加强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及各类学科竞赛,以及构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措施构建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涉农专业 就业教育 专业教育 融合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政策研究——138份中央与省级政策文本的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魏署光 王坤 张晓慧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4,共12页
本研究基于138份政策文本,构建“政策工具政策内容要素”二维分析框架,考察地方高校转型政策工具的组合方式和不同政策内容要素的受重视程度。研究发现,转型政策过于依赖能力建设性政策工具,政策工具组合方式有待优化;政策内容呈现碎片... 本研究基于138份政策文本,构建“政策工具政策内容要素”二维分析框架,考察地方高校转型政策工具的组合方式和不同政策内容要素的受重视程度。研究发现,转型政策过于依赖能力建设性政策工具,政策工具组合方式有待优化;政策内容呈现碎片化倾向,政策之间尚未形成发展合力;政策内容要素与政策工具的适配性不足,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有待提升。基于此,我国应以新一轮审核评估为参照,提高应用型高校建设政策与评估政策的协同效应;出台高水平应用型高校支持计划,发挥政策示范效应;加强高校分类研究与设计,建设高质量应用型高等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高校转型 应用型高校 政策工具 政策内容 政策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工科的地方农业院校传统工科专业升级改造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梁春英 王宏立 +2 位作者 胡军 王紫玉 周正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10期122-125,共4页
新时代传统工科专业的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是以新工科建设内涵的新理念、新模式、新课程为抓手,提前进行未来人才的布局。该文通过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升级人才培养目标、以技术发展为主线重构课程体系、构建农业场景实践教学模式、OBE教... 新时代传统工科专业的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是以新工科建设内涵的新理念、新模式、新课程为抓手,提前进行未来人才的布局。该文通过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升级人才培养目标、以技术发展为主线重构课程体系、构建农业场景实践教学模式、OBE教育理念重组教学资源、多主体协同重建育人机制等措施,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电气化专业进行改革实践,探索农业工程类专业升级改造路径,并形成具有借鉴价值的改革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地方农业院校 专业升级改造 传统工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宜春学院农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却志群 刘滔 +1 位作者 苏佩佩 沈春修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7期147-149,153,共4页
农业现代化需要拔尖创新农学人才。高等教育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以宜春学院农学专业为例,分别从个性化培养方案制定、拓展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成效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构建适合地方院... 农业现代化需要拔尖创新农学人才。高等教育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以宜春学院农学专业为例,分别从个性化培养方案制定、拓展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成效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构建适合地方院校校情的拔尖创新农学人才培养模式,为新型农业人才培育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农学专业 宜春学院 地方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深化微生物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8
作者 魏克强 王淑京 +1 位作者 李永琴 张楚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264-267,共4页
课程质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微生物学课程已不能满足“双一流”建设的更高要求。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优势,对标“两性一度”的标准,以建设优秀教学团队、优化拓展课程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等4... 课程质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微生物学课程已不能满足“双一流”建设的更高要求。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优势,对标“两性一度”的标准,以建设优秀教学团队、优化拓展课程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等4个方面为重点,开展了微生物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通过重塑教学理念、优化课程内容、转变教学方式和提升课程思政来彰显创新性;将学科发展前沿、学术研究成果、产业发展动态等内容融入课程,突出课程的高阶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触点、科学思维、创新能力、价值塑造,提高课程的挑战度。通过探索与实践,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认可,对地方高校的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地方高校 一流课程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农业类院校中药加工与炮制学课堂理论教学改革探索
9
作者 范新凤 宋芸 +2 位作者 刘亚令 王向英 冯焱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2期101-104,共4页
中药加工与炮制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分析近年来学生们该课程考核成绩的分布特征,发现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缺乏学习热情,学生课堂听课效率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该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专业自信、课堂学习... 中药加工与炮制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分析近年来学生们该课程考核成绩的分布特征,发现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缺乏学习热情,学生课堂听课效率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该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专业自信、课堂学习氛围、考核三方面,探讨了提升中药加工与炮制学课程教学设计的路径,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改善课堂沉闷气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农业类院校 中药加工与炮制学课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
10
作者 李英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0期140-143,共4页
在全球数字化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图书馆的角色正发生深刻变革。其不仅是大学资源储备的核心,更是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服务性平台。特别是在农业高等院校中,图书馆承载着为农业科研、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学术支撑的重要使命... 在全球数字化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图书馆的角色正发生深刻变革。其不仅是大学资源储备的核心,更是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服务性平台。特别是在农业高等院校中,图书馆承载着为农业科研、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学术支撑的重要使命。通过对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系统化、规范化建设,满足农业高等院校师生日益增长的学术需求,在提升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数字化水平、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同时,提高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等院校 图书馆 数字化信息资源 数据建设 信息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挺 彭佳媛 +3 位作者 刘慧芳 许慧 郑百花 王酉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1期279-282,共4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对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需求愈发强烈。地方高校作为地区性高等教育机构,肩负着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使命。目前,地方高校面临着与政府沟通不够,缺乏系统性服务平台与机制、人才培养与乡村...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对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需求愈发强烈。地方高校作为地区性高等教育机构,肩负着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使命。目前,地方高校面临着与政府沟通不够,缺乏系统性服务平台与机制、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需求不匹配、师资力量薄弱等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且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地方高校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涉农企业的联系;根据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开展基于乡村振兴的专业建设;加大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该研究旨在为地方高校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地方高校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助力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 困境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建构框架下地方高校图书馆用户关系管理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志国 陈威莉 王景文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7,共7页
加强用户关系管理是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知识建构理论,界定了图书馆用户关系管理的四个纵向维度,包括实体空间建设、知识资源建设、促进社会互动和用户主体建设,与用户关系管理横向流程交叉,共同构成了图书馆用户... 加强用户关系管理是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知识建构理论,界定了图书馆用户关系管理的四个纵向维度,包括实体空间建设、知识资源建设、促进社会互动和用户主体建设,与用户关系管理横向流程交叉,共同构成了图书馆用户关系管理的认知和实践框架。介绍了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基于此框架开展的工作以及在组织机构设置、馆员队伍建设以及对外宣传推介等保障措施上的实践与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关系管理 知识建构 地方高校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院校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探索与实践——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麻醉精神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荣浪 徐红岩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5-269,共5页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是高校的重要科技资源,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该文梳理了目前地方院校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现存问题,从开放共享制度建设、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仪器功能研究与开发、...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是高校的重要科技资源,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该文梳理了目前地方院校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现存问题,从开放共享制度建设、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仪器功能研究与开发、校企开放合作等方面提出平台共享建设建议,以期为促进科研仪器使用效益最大化、助力学科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也为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院校 重点实验室 科研仪器 开放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理想到实现:地方院校师范生优秀学业表现的生成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家才 朱代琼 王彦才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6,共7页
学业表现是评价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探讨师范生优秀学业表现生成的内在机理对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扎根理论分析发现,学业目标计划与牵引是地方院校师范生优秀学业表现生成的“灯塔”与动力源,决定学习韧性;... 学业表现是评价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探讨师范生优秀学业表现生成的内在机理对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扎根理论分析发现,学业目标计划与牵引是地方院校师范生优秀学业表现生成的“灯塔”与动力源,决定学习韧性;立志个人力与场域力是驱使师范生确立学业目标的关键因素;学习体验与自我认知让学生选择挑战性或者量力性学业目标;学习韧性、调适与支持策略是优秀学业表现生成的前提和保障;学业表现、调适与支持策略、学习体验与自我认知能够调节学习韧性,与其存在交互关系,学业表现反作用于学习体验与自我认知。为此,应通过完善“三全育人”体系增强师范生“立志”教育效能;以“分布式教育”强化教师职业信念与师范专业认同;创设多元发展平台延展师范生兴趣与能力认知空间;建构分类评价体系提升师范生获得感与学习效能感;采取学业援助与个性化指导提升师范生学习策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优秀学业表现 地方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地方院校赋能地方振兴的理念缘起、模式探索及实践经验——以信州大学为例
15
作者 陈川 胡国勇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7,共17页
在新自由主义教育改革形塑的大学“选择与集中”竞争场域中,服务地方振兴与实现特色化办学是日本地方院校生存与发展必须兼顾的双重逻辑。日本政府通过行政、财政手段开展政策诱导,在促进高等院校职能强化/分化改革的同时,将地方院校的... 在新自由主义教育改革形塑的大学“选择与集中”竞争场域中,服务地方振兴与实现特色化办学是日本地方院校生存与发展必须兼顾的双重逻辑。日本政府通过行政、财政手段开展政策诱导,在促进高等院校职能强化/分化改革的同时,将地方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进行“地域化”限定。信州大学“地域贡献”框架遵循全方位地域志向办学的组织架设理念,以地域多元利益主体的协作共生为基点,建构出集地域定向科学研究群、区域产教融合孵化地、社会协作共创中心三位一体的地域贡献体系,实现以服务地方为支撑的大学组织革新。然而也因价值定位不清、职能匹配错位、协作体系松散等问题面临“大学不安,地方不满”的实践困境。反思日本地方院校赋能地方振兴的探索与努力可为我国地方院校提供规整办学定位、互嵌区域学校职能、革新系统组织等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地方院校 社会服务 地方振兴 分类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地方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策略 被引量:11
16
作者 申爽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0期181-184,共4页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强化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经成为赋能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地方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必须融入经济发展的需求,努力向地方输出有能力、懂农业、善经营的新时代人才,从而带...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强化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经成为赋能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地方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必须融入经济发展的需求,努力向地方输出有能力、懂农业、善经营的新时代人才,从而带动地方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该文在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和“双创”人才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地方高校“双创”育人工作存在的教育目标不明确、培养方式单一、师资结构不合理和资源整合不到位等问题,指出地方高校应从实际需求出发,以全新的思维范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从明晰“双创”育人方向、完善师资结构、整合地方资源等方面,探索建立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地方高校 “双创”育人 社会需求 培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地融合视角下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共赢路径探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管雨 肖国良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期177-180,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自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后,如何在实施过程中深化校地合作、实现双向共赢一直是地方和高校共同关注的焦点。以盐城地区为例分析发现,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输入和社会服务等服务乡村振兴建设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乡村振兴战略自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后,如何在实施过程中深化校地合作、实现双向共赢一直是地方和高校共同关注的焦点。以盐城地区为例分析发现,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输入和社会服务等服务乡村振兴建设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也存在着服务氛围不浓、动力不强、贡献不够和合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地方高校应立足盐阜大地,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完善运行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有计划、有重点、有组织地开展研究与服务,进一步激发主体能动性,提升乡村振兴服务能力;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等“五大振兴”,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汇聚乡村振兴力量,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和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共赢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地融合 地方高校 乡村振兴 共赢路径 三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涉农高校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兰程 辛桂瑜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4期150-153,共4页
培养现代化的农业人才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则是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针对地方涉农高校生物技术一流专业建设中出现的人才培养定位不精确、“双师型”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课程建设相对滞后、配套资金... 培养现代化的农业人才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则是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针对地方涉农高校生物技术一流专业建设中出现的人才培养定位不精确、“双师型”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课程建设相对滞后、配套资金投入缺乏等问题,玉林师范学院提出明晰人才培养定位、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推进教材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教改能力、强化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建设科学的评价监控体系的地方涉农高校生物技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举措,为地方涉农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新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地方院校 生物技术 一流本科专业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地方涉农院校耕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志燕 张昂昂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5期132-135,共4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为新时代地方涉农院校耕读教育体系构建指明方向。耕读教育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蕴含着尊重自然、勤劳智慧、实践创新的理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为新时代地方涉农院校耕读教育体系构建指明方向。耕读教育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蕴含着尊重自然、勤劳智慧、实践创新的理念,对于培养知农、爱农的应用型农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涉农院校肩负着服务乡村振兴、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时代使命,应立足办学特色和资源禀赋,将耕读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健全具有鲜明农业特色的耕读教育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鉴于此,该文将在梳理耕读教育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阐述耕读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启示,并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等方面探索地方涉农院校耕读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以期为培养新时代“三农”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地方涉农院校 耕读教育体系 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政课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探析——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江春雷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期136-139,共4页
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分析框架,提出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政课育人的“三重属性”:国家民族属性、时代属性和地方基层属性。总结当前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政课育人在赋能乡村人才振兴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因分析,继而认为人才培育乡村发展定位、... 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分析框架,提出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政课育人的“三重属性”:国家民族属性、时代属性和地方基层属性。总结当前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政课育人在赋能乡村人才振兴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因分析,继而认为人才培育乡村发展定位、思政课程建设“乡村思政”元素内嵌与强化、校地“乡村思政”共育模式创新和“乡村思政”育人有效投资追加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政课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高校 思政课 乡村人才振兴 新人力资本理论 路径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