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批判与创造: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两种哲学史观及其启示
1
作者 王丁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德国古典哲学在体系建构中内在地要求一种与之相契合的哲学史与历史叙事。因此,哲学史与历史叙事归根到底是由体系的基础运作方式所决定。黑格尔建立在“主体即实体”的否定辩证法原则所构建的哲学史叙事,被视为体系自身实现过程的历史... 德国古典哲学在体系建构中内在地要求一种与之相契合的哲学史与历史叙事。因此,哲学史与历史叙事归根到底是由体系的基础运作方式所决定。黑格尔建立在“主体即实体”的否定辩证法原则所构建的哲学史叙事,被视为体系自身实现过程的历史投射,而世界历史的建构也与之相同。但在谢林对黑格尔的批判中“,主体即实体”的体系运作模式被揭示出具有一种根本上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源自主体运作机制本身。谢林通过揭示主体的两种偶然直接性,建立了一种创造—实践的体系运作法则,并据此提出了与之相应的“原历史”哲学,从而消解了哲学史,这为我们重新审视中国哲学史的建构以及理解中国哲学中的“三代”概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古典哲学 哲学史观 谢林 黑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身关系--关于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思考
2
作者 王国坛 郭秋晨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6-115,159,共11页
以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看,德国古典哲学遗产主要是指黑格尔的辩证法,但也有一条贯穿于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线索,即自身关系思想。这一思想既是反映事物本质内涵的思想内容,又是一种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它是理解黑格尔辩证法理论... 以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看,德国古典哲学遗产主要是指黑格尔的辩证法,但也有一条贯穿于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线索,即自身关系思想。这一思想既是反映事物本质内涵的思想内容,又是一种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它是理解黑格尔辩证法理论及其应用的内在机理,应作为遗产加以挖掘。自身关系作为问题是在康德哲学中提出来的,其实质是如何解决物自体的不可知问题。费希特通过自我设定行动,在自我与非我之间建立了意识的自身关系,才实现了自我本质认识。谢林则以绝对自我的能动性建立了纯粹意识的自身关系,进而达到对绝对本质的直观。黑格尔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把意识的自身关系改造为概念或实体的自身关系;于是概念或实体便在自身关系的框架中以自身分化和自身扬弃、自身规定和自身否定、自身联系和自身转化等方式建立了庞大的逻辑学体系,以达到绝对理念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关系 德国古典哲学 费希特 黑格尔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对“唯物—唯心”之争的态度——重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被引量:6
3
作者 何中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70,共10页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写作动机之一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即《德意志意识形态》缺乏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这个判断折射出恩格斯对于马克思哲学旨趣的某种误解。恩格斯认为费尔巴哈唯物论之所以在历史领域失...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写作动机之一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即《德意志意识形态》缺乏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这个判断折射出恩格斯对于马克思哲学旨趣的某种误解。恩格斯认为费尔巴哈唯物论之所以在历史领域失效,主要是因为未追问历史动力的动力和辩证法的阙如,这同马克思把费尔巴哈式旧唯物论的缺陷归结为拘泥于感性直观大异其趣。与马克思试图从逻辑和历史双重意义上超越"唯物—唯心"之争不同,恩格斯致力于强化这种对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的费尔巴哈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毓章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7-84,共8页
费尔巴哈哲学是随着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而东渐的。中国学者对它从事真正实质性的研究,是在20世纪下半叶,其解读的理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这一研究虽受到一些非学术因素的干扰,但还是取得一定的成就,尤其是近2... 费尔巴哈哲学是随着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而东渐的。中国学者对它从事真正实质性的研究,是在20世纪下半叶,其解读的理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这一研究虽受到一些非学术因素的干扰,但还是取得一定的成就,尤其是近20多年来成果丰硕。费尔巴哈哲学的主题使它永具诱人的魅力。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在解读方式上不断融入新知,注意借鉴国外学者的成果,就会有新的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20世纪中国 德国古典哲学 解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经济学思想形成之文本考证:二重性的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卢江 葛扬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1,共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基础上完成的,因此,考察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经济学思想的形成不仅有助于正确理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缺陷和本质,更有利于客观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基础上完成的,因此,考察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经济学思想的形成不仅有助于正确理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缺陷和本质,更有利于客观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科学历程。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撰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犹太人问题》《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共产主义原理》《雇佣劳动与资本》等重要经典文本。从继承和创新、正确与错误等二重性的角度对这些著作中的政治经济学思想进行梳理研究,并探究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经济学思想 古典政治经济学 德国古典哲学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二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诗教”到“美育代宗教”——关于近代中国文学教育思想的嬗变与转型 被引量:5
6
作者 殷国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80,197,共14页
20世纪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美及其美学思想的引入、生发和建构,不仅成了促进中国社会文化变革的重要催化剂和思想酵素,更是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得以更新换代的重要标志,其在中国文化意识形态场域不断掀起的理论风暴,亦不断刺激和推动... 20世纪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美及其美学思想的引入、生发和建构,不仅成了促进中国社会文化变革的重要催化剂和思想酵素,更是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得以更新换代的重要标志,其在中国文化意识形态场域不断掀起的理论风暴,亦不断刺激和推动着中国艺术思维和精神意识的重生与复兴。在这个过程中,蔡元培"美育代宗教"观念的提出具有标志性意味,其不仅与中西方文化交合和碰撞的特殊语境紧密相关,显示了跨文化的视野和寓意,而且承袭了中国本土文化的诗教传统--这一点在以往相关研究中尚缺乏深入探究,因而对于20世纪中国美学意识的嬗变与创新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代宗教 儒教 政教 礼教 诗教 蔡元培 德国古典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生产:人性的张扬与超越——对德国古典哲学精神生产理论的历史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景中强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2期34-39,共6页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德国古典哲学的精神生产理论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一方面,它从“人”的角度考察了精神生产,指出精神生产是人性的张扬和超越,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重要根据。因此,从方法论上它摆脱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从“物”的...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德国古典哲学的精神生产理论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一方面,它从“人”的角度考察了精神生产,指出精神生产是人性的张扬和超越,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重要根据。因此,从方法论上它摆脱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从“物”的角度考察精神生产的片面性。另一方面,它又从精神生产的角度来理解人,把人当做精神性的实体,把精神生产理解为人的类本质或人特有的生命活动,把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当做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或人生的最高境界,从而深化了人们对人、人的精神生活或主观世界的研究,开创了近代精神哲学研究的先河。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以及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精神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一理论的集中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古典哲学 精神生产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世英对黑格尔学术的贡献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超杰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1期12-24,共13页
张世英先生的哲学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他专注于黑格尔和德国古典哲学,第二个时期则转向现当代西方哲学和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原创性的哲学体系。但"转向"之后,他并没有远离黑格尔哲学,而是... 张世英先生的哲学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他专注于黑格尔和德国古典哲学,第二个时期则转向现当代西方哲学和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原创性的哲学体系。但"转向"之后,他并没有远离黑格尔哲学,而是在一个更大的视野内为黑格尔哲学赋予了新的活力。就其对黑格尔哲学研究的广度、深度、成果和影响而言,张世英先生无疑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黑格尔专家,为中国的黑格尔学术做出了卓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逻辑学 精神哲学 精神现象学 德国古典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古典哲学与现代思维范式的逻辑关联——论黑格尔的独到贡献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天成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42,共6页
德国古典哲学是由近代认识论思维范式向现代人类学思维范式转换的过渡和中介。作为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的黑格尔哲学,从人学指向的出发点、辩证方法、理论面向实际的合理内容等诸方面都生动体现了这一哲学与现代人类学思维范式的逻辑... 德国古典哲学是由近代认识论思维范式向现代人类学思维范式转换的过渡和中介。作为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的黑格尔哲学,从人学指向的出发点、辩证方法、理论面向实际的合理内容等诸方面都生动体现了这一哲学与现代人类学思维范式的逻辑关联。在这方面,黑格尔的独特贡献是无可替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范式 人学 辩证法 德国古典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近代哲学的转向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性质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玉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25,共7页
西方近代哲学发生了“意识论转向” ,当代哲学发生了“语言—符号论转向”。现今所谓“认识论转向”其实只是前者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则是“意志论转向”。其中 ,德国古典哲学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德国古典哲学与其说是理性主义的 ,不... 西方近代哲学发生了“意识论转向” ,当代哲学发生了“语言—符号论转向”。现今所谓“认识论转向”其实只是前者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则是“意志论转向”。其中 ,德国古典哲学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德国古典哲学与其说是理性主义的 ,不如说是意志主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近代哲学 认识论 意志论 德国古典哲学 性质 理性主义 意志主义 黑格尔 康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年恩格斯的时代关切与理论创新——重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嘉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总结、捍卫、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部代表性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构的主要依据之一。结合时代发展,回应现实问题,恩格斯在文本的展开中阐述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价...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总结、捍卫、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部代表性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构的主要依据之一。结合时代发展,回应现实问题,恩格斯在文本的展开中阐述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价值、庸俗唯物主义的理论缺陷、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内,恩格斯辨析阐明了唯物主义立场、辩证法的合理形态、自然科学进展、唯物史观等基础问题。文本的叙述和理论的阐释,体现了恩格斯对于1848年革命之后德国社会发展的准确分析,对于德国思想界变化的敏锐把握,对于德国工人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判断。总体来说,《费尔巴哈论》堪称立足时代、面向大众,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创新的光辉典范。今天,重读恩格斯的这部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完整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学术支撑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唯物主义 辩证法 德国古典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德格尔“德国古典哲学阐释”的开端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柯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28,共7页
海德格尔的教授资格论文《邓斯·司各脱的范畴学说与意谓理论》是其持续一生的"德国古典哲学阐释"的正式开端。在这部论文中,海德格尔以洛采"有效性"问题为主导思路,力求把经院哲学带到黑格尔哲学的"近处&... 海德格尔的教授资格论文《邓斯·司各脱的范畴学说与意谓理论》是其持续一生的"德国古典哲学阐释"的正式开端。在这部论文中,海德格尔以洛采"有效性"问题为主导思路,力求把经院哲学带到黑格尔哲学的"近处",最终得以把传统的"范畴问题"和"意谓理论"转化为"存在之区分"与"存在之关联"这两个问题向度,由此不仅达成了其"黑格尔阐释"的开端,更因这两个问题向度的关键性而为他整个的"德国古典哲学阐释"奠定了开端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忧患云海诗哲心——现代性视域中歌德思想形成史的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隽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1,18,共12页
本文提炼出歌德思想形成的"精神三变"概念,将其概括为一生中的"浪漫思脉"—"启蒙思脉"—"古典思脉"的三阶段经历;同时追溯作为时代背景的现代性早期话语的德国形态,即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 本文提炼出歌德思想形成的"精神三变"概念,将其概括为一生中的"浪漫思脉"—"启蒙思脉"—"古典思脉"的三阶段经历;同时追溯作为时代背景的现代性早期话语的德国形态,即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哲学话语、施莱格尔兄弟等为代表的诗学话语与歌德、席勒等为代表的文学话语的三峰并立,进而探讨作为个体的歌德思想形成史过程与现代性早期萌发状态的时代语境关系。本文区分"现代概念"建构的三大维度,即"现代化"、"现代性"、"现代人";以现代学构成的三大基本问题意识"社会的公义"、"自由的秩序"、"欲望的个体"为核心,追问以启蒙理性为主导的现代性方案的危机症候;并由此凸显歌德、席勒所开辟的"古典图镜观"的重要思想史意义。突出"现代性早期方案"中的"哲学-文学"对话结构,即"歌德-席勒VS.康德-黑格尔",尤其通过作为代表人物的歌德思想形成史这一个案分析,提出"现代性的文学话语"概念,揭示他们对"现代人"建构的重要理念,从而彰显作为非主流现代性形态的"古典思脉"的思想史意义,为解决"启蒙——一项未完成的计划"提供另类进路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歌德 德国古典文学 思想史 “哲学一文学”对话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涅与德国哲学——读《论德国宗教与哲学的历史》 被引量:1
14
作者 洪天富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0-16,共7页
国内对海涅的研究主要限于他的文学创作,尤其是他的诗歌创作,而忽视了他的哲学思想。本文通过对海涅的专论《论德国宗教与哲学的历史》和其他有关论文的诠释,简要地论述了他的哲学思想。海涅对黑格尔的分析评价富有启发性,打破了我们对... 国内对海涅的研究主要限于他的文学创作,尤其是他的诗歌创作,而忽视了他的哲学思想。本文通过对海涅的专论《论德国宗教与哲学的历史》和其他有关论文的诠释,简要地论述了他的哲学思想。海涅对黑格尔的分析评价富有启发性,打破了我们对黑格尔哲学的某些看法的传统思维定势。本文旨在引起学界对海涅哲学思想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改革 感觉论 唯灵论 经验主义 唯理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杜威对西方哲学的批评及其中西哲学比较
15
作者 许苏民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104,共11页
杜威通过揭示康德如何从"启蒙运动的儿子"走向"与启蒙运动决裂",以及法国哲学与英美经验论哲学的不足,奠定了其心仪中国哲学的思想基础。他评说了中西道德哲学的不同流派,在哲学和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上,他的观点多... 杜威通过揭示康德如何从"启蒙运动的儿子"走向"与启蒙运动决裂",以及法国哲学与英美经验论哲学的不足,奠定了其心仪中国哲学的思想基础。他评说了中西道德哲学的不同流派,在哲学和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上,他的观点多有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相通之处。他看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味儿"或"中国特点",提出了"两个适应"的理论,即:使古老的中国观念"适应现代的情况",使西方思想的精华"适应中国的情况"。他从老子和孔子的哲学中发现了为世界上其他民族所不及的精神品格,强烈谴责西方列强向中国转移其社会危机,以中国的人生哲学为"救世之灵药"。他说中国哲学更多地把大自然"当作娱心悦目的事物看",以及他所提出的"像中国人那样思考"的主张,是后来诺斯罗普关于中国哲学审美特征之研究、公正的世界秩序之建立应引进中国价值观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德国古典哲学 老子哲学 孔子哲学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述德国古典哲学的出路:对保守主义的历史时间经验方式的阐释
16
作者 张文喜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2-67,共6页
存在许多种保守主义概念定义。对我们来说,有价值的是深入一种政治信念因素背后的努力,以及这一见解,即一种最具逻辑一致性的保守主义的出现,是德国19世纪上半叶的最有影响的思想历史事件。当我们在这里强调保守主义与德国精神之间的紧... 存在许多种保守主义概念定义。对我们来说,有价值的是深入一种政治信念因素背后的努力,以及这一见解,即一种最具逻辑一致性的保守主义的出现,是德国19世纪上半叶的最有影响的思想历史事件。当我们在这里强调保守主义与德国精神之间的紧密联系时,便会发现隐含在它之中的历史哲学含义:它在本然而不是应然、在有机集体联合(民族)而不是与之对立的机械社会或自由人联合的基础上寻求理解和解释历史;从某种意义上,它从过去寻求对历史时间的经验表达。在现代文明原则面前,注意德国保守主义的式微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出路之间的关系,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断言,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原则需要在更好地揭示并捍卫现代文明原则的基础上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古典哲学 保守主义 马克思主义 德国精神 历史哲学 历史时间经验方式 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己致知——从德国哲学论哲学之为“知己”的科学
17
作者 叶秀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5-60,共6页
在欧洲哲学的传统里,从苏格拉底开始,"认识你自己"就不只限于从道德修养方面去理解。"认识你自己"不仅仅是"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意思,欧洲哲学由此开出了一个大传统,到黑格尔总其成,欧洲哲学成为"‘... 在欧洲哲学的传统里,从苏格拉底开始,"认识你自己"就不只限于从道德修养方面去理解。"认识你自己"不仅仅是"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意思,欧洲哲学由此开出了一个大传统,到黑格尔总其成,欧洲哲学成为"‘知己’之学"。现当代哲学,尤其是现象学系统,从海德格尔到列维纳斯,皆不失"认识你自己-知己"这个欧洲哲学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古典哲学 现象学 理性 绝对精神 此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对主体:市场经济之精神前提——从德国古典哲学重新反思市场经济之“推动者”
18
作者 赵保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25,45,共7页
长期以来,我国学界对市场经济仅仅作现成的"手段"之理解。然而,当我们通过德国古典哲学对市场经济之"推动者"——绝对主体——进行深入的哲学透视之后发现,市场经济原本不是手段,而是绝对主体"自我规定"... 长期以来,我国学界对市场经济仅仅作现成的"手段"之理解。然而,当我们通过德国古典哲学对市场经济之"推动者"——绝对主体——进行深入的哲学透视之后发现,市场经济原本不是手段,而是绝对主体"自我规定"的产物。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地出发,对绝对主体进行重新的审视,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绝对主体无法"培植"。我们不能拘泥于市场经济之名而照搬西方市场经济之实,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实践,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古典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市场经济 绝对主体 精神前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莱布尼茨的充足理由原则对后世哲学的影响
19
作者 陈默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71,共8页
充足理由原则,即"没有什么东西无理由而存在"的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近代理性哲学的历史走向,使莱布尼茨在西方哲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而且也对德国古典哲学、现代西方人本哲学和现代西方分析哲学与科... 充足理由原则,即"没有什么东西无理由而存在"的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近代理性哲学的历史走向,使莱布尼茨在西方哲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而且也对德国古典哲学、现代西方人本哲学和现代西方分析哲学与科学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叔本华和海德格尔体现出来的;对现代西方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罗素和卡尔纳普等人体现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布尼茨 充足理由原则 德国古典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