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遗传算法的胸部CT图像肺组织分割 被引量:10
1
作者 秦晓红 孙丰荣 +3 位作者 王长宇 李艳玲 王晓婧 陈力华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88-189,192,共3页
肺组织分割是肺结节检测、肺功能定量分析、三维重建与可视化计算等胸部CT图像分析处理的基础。该文采用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边缘检测方法直接分割原始胸部CT图像的肺组织,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以最大类间方差为适应度函数自动... 肺组织分割是肺结节检测、肺功能定量分析、三维重建与可视化计算等胸部CT图像分析处理的基础。该文采用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边缘检测方法直接分割原始胸部CT图像的肺组织,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以最大类间方差为适应度函数自动搜索最佳边缘检测阈值,并结合形态学处理提取肺组织边缘以实现肺组织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简化分割处理,且分割效果较好,有不错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边缘检测 最大类间方差 肺组织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4a扎龙自然保护区景观斑块面积变化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敏 厉悦 +2 位作者 杨晓杰 郭彦萃 王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3-317,共5页
运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分析方法,根据扎龙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图和LandsatTM图像,分析了1950—2004年保护区景观斑块面积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4a间,保护区各景观类型以沼泽地所占面积比例最大,区域呈现出以沼泽地景观为基质... 运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分析方法,根据扎龙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图和LandsatTM图像,分析了1950—2004年保护区景观斑块面积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4a间,保护区各景观类型以沼泽地所占面积比例最大,区域呈现出以沼泽地景观为基质,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等为主体的交错景观格局,其他景观类型呈补丁状散布于其中。沼泽地面积表现为波动性增加,草地面积下降显著,未利用地、住宅用地和耕地总体呈快速扩张趋势,水域面积变化不显著,林地所占比例最小,但呈上升趋势。面积加权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沼泽地、草地、耕地、未利用地、水域、住宅用地和林地。最大斑块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沼泽地、草地、耕地,其他各类景观的最大斑块指数均小于1。斑块面积标准差最大的是沼泽地,并呈逐年增大趋势,水域、林地、住宅用地等景观类型斑块面积差异程度较小。斑块面积变异系数最大的是1978年的住宅用地,林地、未利用地的斑块面积变异系数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斑块总面积 最大斑块指数 标准差 变异系数 扎龙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配准和融合中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蒋宏 任章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4期7-12,共6页
针对可见光与红外图像的特点和难点,提出了可见光与红外图像配准与融合中的关键技术,即:使用新型的基于一维最大类间方差和最大连通性测量的图像分割方法对源图像进行分割来更好地实行图像粗配准;使用新型的特征点提取方法,特征点的匹... 针对可见光与红外图像的特点和难点,提出了可见光与红外图像配准与融合中的关键技术,即:使用新型的基于一维最大类间方差和最大连通性测量的图像分割方法对源图像进行分割来更好地实行图像粗配准;使用新型的特征点提取方法,特征点的匹配及误匹配的消除来更好地实行图像精配准;采用新型的基于区域的树状小波活性测度计算来实现树状小波图像融合;利用自生成神经网络来实现模糊图像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最大类间方差 最大连通性测量 特征点的匹配及误匹配的消除 树状小波图像融合 模糊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无人平台车道线快速检测算法试验研究
4
作者 李冬伟 任国全 +1 位作者 毛志俊 韩俊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51-56,共6页
针对地面无人平台视觉导航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道路快速检测算法。改进水平均值投影法划分道路和背景区域,结合边缘检测算子和最大类间方差法构成双阈值法,对道路区域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利用先验知识改进霍夫变换,在路面存在阴影和噪... 针对地面无人平台视觉导航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道路快速检测算法。改进水平均值投影法划分道路和背景区域,结合边缘检测算子和最大类间方差法构成双阈值法,对道路区域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利用先验知识改进霍夫变换,在路面存在阴影和噪声干扰的条件下,准确检测车道标识线,动态预测划分感兴趣区域。采用菱形搜索法进行车道线跟踪,融合初始检测和后续跟踪两层算法,循环处理道路图像序列。试验表明,此算法具有良好实时性和鲁棒性,满足地面无人平台高速行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科学与技术 地面无人平台 车道线检测 水平投影法 最大类间方差法 霍夫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线SeyfertⅠ型星系
5
作者 赵崇山 周又元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9-264,共16页
本文将概述窄线SeyfertⅠ型星系 (包括具有类似性质但光度较大的类星体 )的主要观测特征、物理内涵及其理论解释和在活动星系核内部结构上的反映。窄线SeyfertⅠ型星系 (NLS1 ,以后NLS1都认为包括NLSI星系和NLS1类星体 )具有窄的允许线H... 本文将概述窄线SeyfertⅠ型星系 (包括具有类似性质但光度较大的类星体 )的主要观测特征、物理内涵及其理论解释和在活动星系核内部结构上的反映。窄线SeyfertⅠ型星系 (NLS1 ,以后NLS1都认为包括NLSI星系和NLS1类星体 )具有窄的允许线Hβ,它兼有Sy1和Sy2的某些特征。它具有强的FeⅡ光学线和弱的 [OⅢ ]λ5 0 0 7禁线 ,这明显不同于Sy2。在观测相关量的主成分统计分析中表明NLS1是活动星系核第一主向量表现为极端的一类。这包括 :( 1 )HβFWHM取极小 ;( 2 )FeⅡλ45 70 /Hβ 取极大 ;( 3)SⅢ ]λ1 892 /CⅢ ]λ1 90 9取极大 ,亦一定范围内宽线区电子密度取大值 ;( 4 )CⅣλ1 5 4 9线中心蓝移取极大 ;( 5 )高光度NLS1的软X射线光子数谱指数Γx 取极大 ;( 6)X射线相对流量变化方差最大等。基于以上观测结构和相应统计规律 (观测量与HβFWHM的关系 ) ,解释NLS1现象最佳的模型是高相对吸积率L/LEdd模型。NLS1比之典型宽线活动星系核具有较低的中心黑洞质量MBH。进一步 ,还发现这一模型是活动星系核主导物理参量L/MBH的直接结果 ;另一方面 ,由于活动星系核结构的非球对性 ,可能引起速度分布的各向异性 ,这是视角效应模型的基础。在与观测对比中发现视向效应是不可少的 ,但不可能解释全部观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线Seryfert Seryfet型星系 活动星系核 射电性质 紫外发射线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