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的互动智慧传播模式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凝玉 张哲 +1 位作者 王思明 沈志忠 《古今农业》 2018年第1期6-14,共9页
农业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农业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是国内高校建立的第一所系统展示中华农业文明和历史渊源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高校博物馆的传播现状,... 农业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农业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是国内高校建立的第一所系统展示中华农业文明和历史渊源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高校博物馆的传播现状,利用新媒体技术从应用层面建构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的互动智慧传播模式,以期对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在农业文化遗产传播与国际交流层面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 农业文化遗产 互动智慧 保护与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时期陕北地区的人文生态变迁 被引量:1
2
作者 辛田 《榆林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7,共4页
先秦时期,陕北地区居民名称复杂,祖源莫辨,是各个民族的交汇融合之地,其社会经济形态属于复合经济,既有农业经济的因素,又大量存在着畜牧与狩猎,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缓冲地带。
关键词 先秦 陕北地区 北方民族 游牧文明 农耕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突之下的回归:深层生态学视野下的《狼图腾》
3
作者 阮世勤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45-48,共4页
201 5年上映的中法合拍片《狼图腾》讲述了上世纪6 0年代城市青年到内蒙古大草原上插队的故事。电影通过以机械文明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农耕文明与以生态栖息为主要特征的草原游牧文明的冲突,展示了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指导的城市农耕文明对... 201 5年上映的中法合拍片《狼图腾》讲述了上世纪6 0年代城市青年到内蒙古大草原上插队的故事。电影通过以机械文明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农耕文明与以生态栖息为主要特征的草原游牧文明的冲突,展示了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指导的城市农耕文明对大自然生态所造成的伤害,展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自我构建,揭示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生态困境的历史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生态学 草原 大自然 游牧文明 农耕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视域下的中国长城及其核心文化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段清波 刘艳 《中原文化研究》 2019年第6期23-28,F0002,共7页
中国文明主要是由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在互动中共同构成的。在中国文明的演进,尤其在帝国文明的演进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历代长城的建造和以长城地带为中心的民族融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突出的核心文化价值。长城是各个历史时期... 中国文明主要是由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在互动中共同构成的。在中国文明的演进,尤其在帝国文明的演进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历代长城的建造和以长城地带为中心的民族融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突出的核心文化价值。长城是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政治实体在社会治理理念、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处事方式、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理念、军事防御思想、科学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有形”的长城是中国古代社会物质文明的伟大产物,具有突出的历史、科学、艺术、教育、军事、建筑、文学、社会、景观等价值,是汉文明“对立”思维方式的物化载体;“无形”的长城则见证了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从物质生活到社会生活,再到精神生活的长期融合之路,其作为中国文明“礼”与“规矩”核心文化价值的集散地,体现了汉文明“变通”的思维方式特点,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文化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地带 农牧文明互动 长城核心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