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倡议的普遍性叙事和国际法实践
1
作者 沈伟 吴瀛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9,159,160,共16页
国际法普遍性的生成和演变表明,国际法普遍性的叙事塑造了西方与非西方国家之间不平等的自我/他者的权力关系,现有的国际秩序普遍性不足。“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弊端而提出的新概念和新视角,也是中国通过包容性全球化重... 国际法普遍性的生成和演变表明,国际法普遍性的叙事塑造了西方与非西方国家之间不平等的自我/他者的权力关系,现有的国际秩序普遍性不足。“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弊端而提出的新概念和新视角,也是中国通过包容性全球化重构国际法普遍性的有效尝试。基于参与主体、交易机制和实现目标,“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全球合作、应对全球挑战,补充和完善了发展、权力转移及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中国的实践对建构更为公平、合理的全球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国重构国际法话语权的有效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普遍性 包容性 “一带一路”倡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法律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师生互动的类型、特征及其强化策略——基于P大学通识教育情境的观察与讨论
2
作者 李腾子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6,共10页
教师和学生是大学教育中最基础的行动主体,师生互动被认为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国内某大学部分师生开展深度访谈,结合课堂教学持续观察,发现大学生群体在进入特定教育情境后基于其认知结构和主观态度,他们对于所处教育情境... 教师和学生是大学教育中最基础的行动主体,师生互动被认为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国内某大学部分师生开展深度访谈,结合课堂教学持续观察,发现大学生群体在进入特定教育情境后基于其认知结构和主观态度,他们对于所处教育情境作出差异化情境定义,出现了群体内部分化,采取了不同学习行为,逐渐发展出“互动缺失—无连通、弱互动—弱连通、强互动—强连通”三种基本的师生互动状态和关系类型。进一步观察发现,师生互动越强,师生关系越紧密,教学效果越好。为强化师生互动、提升教学效果,可在当期、中期和远期三个层面逐级设定大学生发展目标,激发大学生内生学习动力,及时回应学生呼吁,重塑学生认知结构,建立多维度师生互动支持网络,以实现师生强互动和关系强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育 高校教学 师生互动 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能问答的高校档案馆知识服务系统开发策略
3
作者 明均仁 李梦婷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87,共5页
以高校档案馆知识服务智能问答系统开发背景为研究起点,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推理演绎法、案例研究法等,聚焦客体、本体、主体、环境的分析视角,详细论证系统在文本挖掘、知识表示、语义匹配、深度学习模块的功能定位;重点探索如何应用... 以高校档案馆知识服务智能问答系统开发背景为研究起点,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推理演绎法、案例研究法等,聚焦客体、本体、主体、环境的分析视角,详细论证系统在文本挖掘、知识表示、语义匹配、深度学习模块的功能定位;重点探索如何应用智能问答技术对用户需求耦合的自然语言文本进行知识识别、表示、组织和迭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信息融合技术对知识库、识别模型、语义环境等核心要素提出具体建构策略。本文旨在推动高校档案馆知识服务从“被动”走向“自动”,减少档案馆员在人际沟通中的情感消耗,推动档案学与计算机科学、神经语言学交叉渗透融合,开辟档案馆知识服务智能化转型研究新题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问答 高校档案馆 知识服务 知识单元 虚拟馆员 智能交互 数据融合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创新与时代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巧巧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共8页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意涵丰富,强调必须追求人类的普遍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则以人类社会的哲学立场继承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容,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革命精神与马克思经典理论辩证结合,实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创新发...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意涵丰富,强调必须追求人类的普遍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则以人类社会的哲学立场继承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容,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革命精神与马克思经典理论辩证结合,实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创新发展。这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发展的当前阶段和最新形态,为科学把握共同体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破解全球性治理难题和探索未来世界理论图景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 普遍交往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伊谢耶夫的“共同进化”思想探析
5
作者 耿海天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5,196,共12页
苏联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百科全书式”哲人科学家莫伊谢耶夫创造性地提出了人与生物圈“共同进化”的思想,其核心观点就是“智慧圈”学说。“智慧圈”学说是一个极具深度和广度的理论,它主要强调人类与自然界、社会与技术之间的和谐... 苏联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百科全书式”哲人科学家莫伊谢耶夫创造性地提出了人与生物圈“共同进化”的思想,其核心观点就是“智慧圈”学说。“智慧圈”学说是一个极具深度和广度的理论,它主要强调人类与自然界、社会与技术之间的和谐共生与共同进化,倡导全球合作与共同发展。莫伊谢耶夫“共同进化”思想影响深远,为人类全球发展的统一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尼·莫伊谢耶夫 共同进化 普遍进化论 智慧圈 人类集体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构建普遍安全的世界:必要性、路径及中国的贡献 被引量:2
6
作者 江时学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I0002,共20页
构建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符合人类社会的远大目标。这一理想的实现,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坚持“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有的放矢地应对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努力发挥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旗... 构建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符合人类社会的远大目标。这一理想的实现,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坚持“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有的放矢地应对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努力发挥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旗帜鲜明地抵制“泛安全化”倾向,大力推动南北合作,积极应对贫困问题,加强安全学研究等。中国为构建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不仅提出了多种理念和倡议,贡献了中国智慧,而且还坚守承诺,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在践行理念和落实倡议的过程中躬行实践,在推动全球安全治理的过程中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大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普遍安全 安全 国际安全 国家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经历提升人类对机器人的利他行为及心智知觉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滕玥 张昊天 +2 位作者 赵偲琪 彭凯平 胡晓檬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60,共15页
人类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快速迭代、迅猛发展、不断变革,引发诸多伦理问题。其中一个核心关切便是在人类与AI和谐共生的指导思想之下,人类是否会对机器人持有与人类同等的道德关怀并对其做出利他行为。目前,鲜有研究探讨哪些文化... 人类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快速迭代、迅猛发展、不断变革,引发诸多伦理问题。其中一个核心关切便是在人类与AI和谐共生的指导思想之下,人类是否会对机器人持有与人类同等的道德关怀并对其做出利他行为。目前,鲜有研究探讨哪些文化心理因素提高人类对机器人的利他行为及其背后的深层心理机制。本研究旨在从多元文化经历的视角开展科学探索。基于中西两种文化样本的研究发现,个体的多元文化经历正向预测人类对机器人的利他行为,人对机器人的心智感知起部分中介作用。此中介模型在中西文化被试中不存在显著文化差异,表明该模型具备一定的文化普适性。最后,线上启动实验研究虽未能证实因果机制,但存在符合研究假设的总体趋势。本研究丰富了多元文化经历的下游效应,对探讨何种前因变量会提高人类对机器人的利他行为及其解释机制做出了一定的原创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经历 人机交互 利他行为 心智知觉 文化普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课程化建设的内涵、价值及路径 被引量:14
8
作者 肖鹏 陈晓蕾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2-37,共6页
人工智能在教育数字化实践中的广泛应用直接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塑。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课程化转型,既是高校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现代化转型升级,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诉求。构建... 人工智能在教育数字化实践中的广泛应用直接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塑。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课程化转型,既是高校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现代化转型升级,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诉求。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课程化建设体系应紧扣高校大思政的格局,形成三位一体的推进模式;创新数智融合课程体系,打造全要素互动共同体;加强现代思政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评价反馈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人工智能 主题活动 课程化 人机交互 数智融合 精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科学创新职能实现的行动者网络:一种解释框架 被引量:8
9
作者 黄小宾 钟云华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0,共10页
传统的大学职能论难以有效解释大学科学创新职能实现条件的异质性与风险性,而行动者网络理论可为大学科学创新职能的实现提供一种较新的解释性框架。大学科学创新职能实现行动者网络中的多元主体具有不同的角色定位:政府是边界厘定者、... 传统的大学职能论难以有效解释大学科学创新职能实现条件的异质性与风险性,而行动者网络理论可为大学科学创新职能的实现提供一种较新的解释性框架。大学科学创新职能实现行动者网络中的多元主体具有不同的角色定位:政府是边界厘定者、大学是人才引培者、科研院所是资源共谋者、企业是成果转化者、公众是社会监督者。由于主体间的角色定位和网络空间位置差异,多元主体之间产生了不同的协同和冲突关系,如府学关系之间的服务耦合与价值冲突、学研关系之间的科研共谋与流动设限、学企关系之间的知识链化与无序逐利、学众关系之间的责任共担与行动异化等。因而,为促进大学科学创新职能有效实现,在参照行动者网络的一般规律和各行动主体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达成行动者共识、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和形成实践共同体的转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科学创新职能 职能实现 行动者网络 转译 互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视域下大学生奥林匹克教育的使命与路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晨晨 张细谦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剖析大学生奥林匹克教育的使命和路径。研究认为奥林匹克教育传递人类共同价值、激励全球团结共治、搭建世界交流舞台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价值相通、理念相融、实践相汇。在人... 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剖析大学生奥林匹克教育的使命和路径。研究认为奥林匹克教育传递人类共同价值、激励全球团结共治、搭建世界交流舞台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价值相通、理念相融、实践相汇。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逻辑理路下,对于大学生的奥林匹克教育需要在个体层面提升价值认知、行为自觉,在社群层面增强服务实践和社会融合能力,在国家层面提高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在全球层面形成包容开放和全球责任意识。为此,应构建本土化的教育课程内容,增强价值认知和文化自信;创新生活化的教育实践活动,提升行为自觉和实践服务能力;开拓国际化的教育文化交流,提升国际理解力和全球胜任力;完善协同化的教育治理机制,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与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奥林匹克教育 个体自觉 社群亲融 民族自信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铂纳米颗粒/MOF载体电子相互作用增强的全pH析氢反应性能
11
作者 于文丽 王子璇 +3 位作者 董斌 吴则星 柴永明 王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9-78,共10页
金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会引起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电荷转移,从而优化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是设计高效、高稳定性电催化剂的关键.本文利用抗坏血酸辅助的方法,将超细Pt纳米颗粒锚定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表面合成了催化剂Pt-Vc-MOF.由于Pt-Vc-... 金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会引起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电荷转移,从而优化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是设计高效、高稳定性电催化剂的关键.本文利用抗坏血酸辅助的方法,将超细Pt纳米颗粒锚定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表面合成了催化剂Pt-Vc-MOF.由于Pt-Vc-MOF具有较强的界面相互作用,MOF载体可以将电子转移至Pt,从而形成丰富且有效的催化活性位点,有助于增加催化析氢反应活性.所合成的催化剂在酸性、碱性和中性电解液中分别表现出17,45和32 mV(10 mA/cm^(2))的低过电位,更小的Tafel斜率和12 h的连续操作稳定性,优于商用Pt/C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pH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电子效应 超细铂纳米颗粒 析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内流的激波/边界层湍流模型数据同化及应用
12
作者 杨茂桃 郭明明 +3 位作者 田野 易淼荣 乐嘉陵 张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55,共12页
为研究压缩拐角激波/边界层干扰问题和机器学习方法在湍流模型参数辨识中的有效性,提出一种面向内流的激波/边界层湍流模型数据同化方法,以Kriging代理模型传播参数不确定量化过程,基于贝叶斯框架构建似然函数作为评判标准,最后利用粒... 为研究压缩拐角激波/边界层干扰问题和机器学习方法在湍流模型参数辨识中的有效性,提出一种面向内流的激波/边界层湍流模型数据同化方法,以Kriging代理模型传播参数不确定量化过程,基于贝叶斯框架构建似然函数作为评判标准,最后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近似获取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并进行参数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校准大角度(24°)压缩拐角获取的湍流模型参数,可以应用到相同条件下相对较小的小角度(20°,16°和8°)压缩拐角,获取的壁面压力、摩阻系数和速度剖面均与试验值基本吻合。在Ma=2.85下校准的壁面压力,均方根误差由60.29%下降到16.56%。将大角度下获取的参数应用到Ma=2.9和不同的入射边界层厚度的条件下,获取的壁面压力和速度剖面仍与试验值基本吻合,验证了小范围马赫数内湍流模型参数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边界层干扰 数据同化 SST湍流模型 贝叶斯优化 参数辨识 普适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性与教育性: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双重属性及互动历程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晨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168,共7页
我国高校的思政课兼具鲜明的政治性与教育性,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有关政治性与教育性互动的规律性认识,为新时代思政课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高校思政课的政治性与教育性的互动愈发充分,可以根据政治性... 我国高校的思政课兼具鲜明的政治性与教育性,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有关政治性与教育性互动的规律性认识,为新时代思政课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高校思政课的政治性与教育性的互动愈发充分,可以根据政治性与教育性的互动特点划分出二者互动历程的5个阶段。总结历史经验可以发现,对思政课政治性的把握是实现思政课教育性的前提,对思政课教育性的挖掘能够彰显思政课的政治性,面向新的时代条件,需要以政治性与教育性的深度耦合来提升思政引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政治性 教育性 互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高校国际学生中文教育的育人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海燕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4,共8页
国际学生教育是高校教育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之下,注重育人功能是高校国际学生中文教育的时代使命。强调育人功能是国际中文教育自身发展的价值自觉,因具有教学场域及对象的特殊性,发挥育人功能... 国际学生教育是高校教育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之下,注重育人功能是高校国际学生中文教育的时代使命。强调育人功能是国际中文教育自身发展的价值自觉,因具有教学场域及对象的特殊性,发挥育人功能是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贡献的必然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冲击、教育主客体文化及认知差异的制约、教育体系育人协同支撑的缺乏等现实问题,高校国际中文教育实现育人效能提升,首先应深刻理解当前人类发展问题和利益的共同性,在全球性视野下重塑国际语言教育的价值理念,明确具有操作引领性的育人实践面向,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培养人才,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深刻理解中国及国际社会、具备国际沟通能力和全球性视野、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全球性人才,进而通过深化教育主客体对育人价值的认同、构建以全面发展为指归的多元协同育人体系等途径提升育人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校 国际学生 国际中文教育 育人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听交互视角下高校景观复愈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天夫 李同予 魏秦 《园林》 2024年第7期40-48,共9页
校园景观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复愈的重要环境因素,但目前针对校园复愈景观的研究缺乏视听交互层面的讨论。采用实验研究思路,通过视听材料组合形成多个实验条件,调查学生在不同视听要素下的复愈情况,分析校园景观和声源类型对于学生积极情... 校园景观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复愈的重要环境因素,但目前针对校园复愈景观的研究缺乏视听交互层面的讨论。采用实验研究思路,通过视听材料组合形成多个实验条件,调查学生在不同视听要素下的复愈情况,分析校园景观和声源类型对于学生积极情绪、环境复愈评价和眼动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校园视听景观对学生积极情绪的交互影响达到边缘显著水平,自然声能够有效提高林地景观的复愈效应,人为声与草坪或广场的组合获得更积极的环境复愈评价,而林地景观更容易受到机械声的负面影响。研究从视听协调水平、特定场景声期待、环境复愈量表差异等角度解释实验结果,进一步厘清校园复愈景观的多感官影响机制,有望为校园景观设计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园 自然景观 复愈理论 实验室研究 视听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环境的互动:拔尖创新学习行为的激发与保护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湉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101,共11页
揭示个体与教育环境的动态交互,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为阐释能够激发、保护拔尖创新学习行为的一般性环境特征及其影响机制,文章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为案例,通过“六维度学习轮”框架分析,尝试归纳人与环境互动的科学范... 揭示个体与教育环境的动态交互,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为阐释能够激发、保护拔尖创新学习行为的一般性环境特征及其影响机制,文章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为案例,通过“六维度学习轮”框架分析,尝试归纳人与环境互动的科学范型。研究结果表明,“小、严、容、静”的教育环境有助于激发自主学习、自由探索、自我管理:一是小型规模,紧密的共同体有利于志同道合关系的形成;二是严谨治学,严格选拔造就群贤毕至环境,严苛考核奠定扎实基础;三是包容氛围,多元与容错空间促进自主选择和创新能力发展;四是宁静致远,着眼长远的环境涵养虚壹而静的学术品质。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情况,虽然不能照搬历史,但可以理性认识、择善而从。规模上,由于优质教育资源尚不充分,无法满足全面的因材施教,应减缓专项计划扩张速度,适度控制培养规模;质量上,改变“重选拔、轻培养”松懈育人过程,在人与环境互动上精耕细作,提高既有规模的成材率;氛围上,破除约束学生成长的条框限制,促进个性发展;方式上,赋予学生更多自主空间,突破疲于应付、难以专注的学习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教育环境 学习行为 互动 西南联合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人化交往:文生视频人工智能大模型驱动下政治情感的可能性构建向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爱军 宗雅宁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6-197,共12页
文生视频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未来的人机交互下可能构建新型的政治情感交往关系。这涉及文生视频人工智能大模型模拟政治情感交往的“第三世界”、传播渠道和依赖关系三个维度。文生视频人工智能大模型构建的政治情感交往可能会诱发其隐含... 文生视频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未来的人机交互下可能构建新型的政治情感交往关系。这涉及文生视频人工智能大模型模拟政治情感交往的“第三世界”、传播渠道和依赖关系三个维度。文生视频人工智能大模型构建的政治情感交往可能会诱发其隐含的政治情感风险:主体的超虚拟体验压缩政治情感的交往自由;预训练模式诱导政治情感价值失偏;数字化分身突破政治情感的时空限制。脱离被建构的类人化政治情感交往风险,需要从技术上协同多元类智能体进行治理、从政府主体上再锚定政治责任、从公众认知上提升AGI技术使用素养等方面进行规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情感 SORA 文生视频 类人化交往 通用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教育仪式的互动呈现与情感赋能——以医学院校“无语良师”为载体
18
作者 王进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4-1489,共6页
医学院校因其特殊的教育场域能够见证人生命的三重属性,蕴含着巨大育人力量。在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构建以“无语良师”为载体的生命教育互动仪式模型,从初见—了解—熟知—分离四个层次呈现出系统化主题生命教育仪式对生命三重属性... 医学院校因其特殊的教育场域能够见证人生命的三重属性,蕴含着巨大育人力量。在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构建以“无语良师”为载体的生命教育互动仪式模型,从初见—了解—熟知—分离四个层次呈现出系统化主题生命教育仪式对生命三重属性观照的互动逻辑,展现“无语良师”从“重生”到“永生”的新轮回。最终医者身份认同、职业精神培育、生命文化绵延指向微观、中观、宏观三维育人功能,达成互动仪式中情感能量赋能医学人文教育的价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仪式 医学院校 无语良师 互动仪式链 情感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VSC汇集变电站母线电压低频振荡机理分析与抑制
19
作者 程亮 段彭洋 +3 位作者 苏宏帮 马归圣 田生娟 代铮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0-182,共13页
大型新能源场站选址偏远,多将其并入升压变电站并经长距离交流线路将电能送至负荷中心,造成升压站母线与负荷中心电气连接强度薄弱,易发生母线电压低频振荡。为揭示低频振荡的产生机理,建立了多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 大型新能源场站选址偏远,多将其并入升压变电站并经长距离交流线路将电能送至负荷中心,造成升压站母线与负荷中心电气连接强度薄弱,易发生母线电压低频振荡。为揭示低频振荡的产生机理,建立了多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并网系统的低频动态通用分析模型。该模型着眼于系统低频动态,对各VSC及交流电网独立建模,适用于在不同控制策略下的任意数量VSC并网建模。基于此模型,通过状态空间分析揭示了电网强度、VSC运行点,以及各VSC动态环节耦合等各因素对系统低频动态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基于分析结果,提出虚拟公共并网点控制策略,该策略以汇集母线电压作为各VSC的统一控制目标,可有效抑制弱连接系统内各VSC的动态交互产生的低频振荡,并设计参数自整定功能以消除线路参数变化导致的误差。通过PSCAD/EMTDC仿真验证基于低频动态通用分析模型得出的各要素对低频动态影响结果的正确性,以及虚拟公共并网点控制策略对于低频振荡抑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VSC系统 通用分析模型 动态环节交互 改进控制策略 低频振荡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医学院校教学与科研互动现状及机制探索 被引量:19
20
作者 何斐 肖世华 +3 位作者 梁栋 郑章斌 蔡琳 邓柳丽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高等医学院校教学与科研互动现状及从教师个人角度进行机制探索。方法:以福建某高等医学院校为例,选取70名40岁以下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时间和科研活动、科研活动和教学效果相关分析。结果:研究发现教学时间并不影响科研活动(学... 目的:分析高等医学院校教学与科研互动现状及从教师个人角度进行机制探索。方法:以福建某高等医学院校为例,选取70名40岁以下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时间和科研活动、科研活动和教学效果相关分析。结果:研究发现教学时间并不影响科研活动(学时总数与纵向课题项目数量相关系数为-0.037;与SCI论文数量相关系数为0.130,P>0.05),而科研活动对教学效果则起到一定的正相关作用,特别是对于男性、教龄小于等于5年、年龄小于等于35岁的教师群体。结论:青年教师应该利用高校现有的各类师生互动平台,针对性开展适合本学科特性的特色课程,选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适当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同时善于吸纳具有科研兴趣的学生共同开展专业科学研究是从教师个人角度达到教学与科研良好的互动关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科研 互动 高等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