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医养结合整体性治理及其实现路径 被引量:4
1
作者 姬雄华 邓慧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共4页
目前,我国农村医养结合存在治理理念未统一、组织结构协调不畅、政策保障不足、技术支撑乏力等治理碎片化问题。对此,应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指引,对标农村健康老龄化要求,统一治理理念、提升组织结构协同性、进行政策整合、搭建数字化平... 目前,我国农村医养结合存在治理理念未统一、组织结构协调不畅、政策保障不足、技术支撑乏力等治理碎片化问题。对此,应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指引,对标农村健康老龄化要求,统一治理理念、提升组织结构协同性、进行政策整合、搭建数字化平台,实现农村医养结合的整体性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碎片化 农村医养结合 整体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医养结合模式及老年人综合照护的实施现状、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
2
作者 曹纳纳 王欣 孟亚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9-295,共7页
中国医养结合模式主要体现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紧密合作上,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的照护服务,并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然而,该模式仍面临资源分配不均、服务标准不统一、人才匮乏等挑战。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加深,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增... 中国医养结合模式主要体现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紧密合作上,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的照护服务,并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然而,该模式仍面临资源分配不均、服务标准不统一、人才匮乏等挑战。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加深,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增长,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和社会关注为该模式带来发展机遇。科技进步也将推动医养结合服务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期待政策、资本、技术等多方面的持续投入,推动服务标准化、专业化和普及化,以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提升生活质量,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以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模式 老年人综合照护 医养管理 养老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养结合背景下老年护理队伍的培养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颖 罗宝萍 +1 位作者 李俊娟 李振良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6-301,共6页
“医养结合”是以医疗为保障,以康复为支撑,边医边养、综合治疗的养老新模式。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对老年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然而,目前存在养老护理员缺口较大,且普遍存在专业素质不高、受教育程度较低、平均年龄偏大等问题... “医养结合”是以医疗为保障,以康复为支撑,边医边养、综合治疗的养老新模式。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对老年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然而,目前存在养老护理员缺口较大,且普遍存在专业素质不高、受教育程度较低、平均年龄偏大等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该行业福利待遇低、社会地位低、晋升机制不健全,导致社会对该行业的认可度低、从业人员少,同时离职的人员较多。基于此,建议从完善职业发展体系、提高薪资福利待遇、扩大社会认可度等方面扩大老年护理队伍的数量,提高老年护理队伍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老年护理 养老护理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防融合服务中家庭医生团队协作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范文瑜 马兴丽 +3 位作者 张世龙 张馨丹 赵洋 王海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966-1972,共7页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不断上升,传统的卫生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因此,推动医防融合服务成为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的关键。家庭医生团队作为医防融合服务的实施主体,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然而,当前家庭...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不断上升,传统的卫生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因此,推动医防融合服务成为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的关键。家庭医生团队作为医防融合服务的实施主体,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然而,当前家庭医生团队多学科之间的有效协作不足,严重阻碍了医防融合服务的有效实施和提供。目的调查山东省医防融合服务中家庭医生团队协作情况,探究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和医防融合服务提供参考。方法于2023年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按照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山东省的东、中、西部地区各选择烟台市、潍坊市以及聊城市,在每个地市随机选择1个区和1个县/县级市作为样本地区,选取481名家庭医生进行调查。在大量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咨询相关专家的基础上,设计针对基层医生的专门问卷进行调研,问卷包括三个部分:一般情况调查表,医防融合服务提供情况调查表,家庭医生团体在医防融合中的协作水平调查问卷。采用问卷调查医防融合服务开展情况和医防融合中家庭医生团队协作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医防融合服务中家庭医生团队协作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76.1%(366/481)的家庭医生在医防融合服务中团队协作水平较高。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OR=2.343)、职称为初级(OR=1.887)和中级及以上(OR=2.978)、了解医防融合制度(OR=6.618)、认为所在机构重视医防融合服务(OR=2.861)、半年内参与一次(OR=2.561)和两次及以上培训(OR=3.833)的家庭医生在医防融合服务中的团队协作水平更高(P<0.05)。结论现阶段医防融合服务中家庭医生团队协作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应继续提高家庭医生对医防融合服务的认知,完善机构医防融合服务提供制度,为家庭医生提供合理的经济补助和政策激励,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家庭医生团队协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师 家庭 团队协作 医防融合 服务提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防融合视角下浙江省县域医共体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服务开展现状评价及改进对策研究
5
作者 林晓玲 瞿楷校 +3 位作者 李旭 陈静纯 黄群芳 周驰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649-1654,1667,共7页
背景为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和健康中国建设,国务院办公厅明确指出要在县域组建医疗共同体,浙江省在医共体建设中率先进行了慢性病一体化门诊的探索,而目前国内关于慢性病一体化门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探讨,针对服务现状开展的定量研究较... 背景为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和健康中国建设,国务院办公厅明确指出要在县域组建医疗共同体,浙江省在医共体建设中率先进行了慢性病一体化门诊的探索,而目前国内关于慢性病一体化门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探讨,针对服务现状开展的定量研究较少。目的了解浙江省县域医共体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服务开展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完善慢性病一体化门诊运行提供对策建议。方法于2023年10—11月,采用典型抽样法兼顾地理位置均衡原则,选取浙江省杭州临平区、台州玉环市、衢州江山市、嘉兴嘉善县4个地区的6家医共体下的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相应机构门诊候诊处拦截门诊患者。采用课题组自设问卷调查患者对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服务的评价,评价内容涉及服务类别、服务途径及团队建设3方面。结果共发放问卷540份,回收有效问卷51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4%。患者对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服务的总体评分为(4.4±0.5)分,对诊前服务的评分为(4.4±0.5)分,对诊中服务的评分为(4.3±0.5)分,对诊后服务的评分为(4.1±0.6)分,对服务途径维度各条目的平均评分均≥3.7分,对服务团队建设维度各条目的平均评分均≥3.9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月收入、对医院诊疗环境的满意度、对医院总体医疗服务能否满足自身需求的满意度是患者对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服务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浙江省县域医共体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服务开展现状整体较好,但在诊后服务、服务途径、总体医疗服务水平上仍有待改进。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重视诊后服务的延续性,强化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服务方式与团队建设,促使医疗服务向多元化、高质量方向发展,提升居民就医体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防融合 县域医共体 慢性病一体化 服务评价 服务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居家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分析与测度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洋 李含伟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0-320,共11页
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在改善老年人亚健康状态、慢性病调理和医疗康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针对老年人对社区居家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的切实需要的研究比较匮乏。对社区居家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进行分析与测度,通过扎根理论构... 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在改善老年人亚健康状态、慢性病调理和医疗康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针对老年人对社区居家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的切实需要的研究比较匮乏。对社区居家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进行分析与测度,通过扎根理论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社区居家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获得了各指标的权重。研究表明:中医服务项目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高专业性特色技术需求强烈;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知识普及需求高涨,普及效果是重中之重;建立健全政监体系需求迫切,资源与管理是底层支持需求。结合需求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性建议:研发推广中医医养结合项目,强化人才培养与学科融合;优化中医医养结合知识普及过程;建立健全政监体系,优化资源配置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特色 医养结合 社区居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下家庭医生团队整合服务模式研究:基于关键事件技术法 被引量:1
7
作者 代高岚歆 尹刚 +1 位作者 李浩 陶红兵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2433-2440,共8页
背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庭医生团队作为其服务主体为整合服务开展提供优质土壤,但既往研究缺乏对相关服务模式的探索和总结。目的了解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家庭医生团队的整合服务模式。方法于2023... 背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庭医生团队作为其服务主体为整合服务开展提供优质土壤,但既往研究缺乏对相关服务模式的探索和总结。目的了解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家庭医生团队的整合服务模式。方法于2023年7—11月,基于关键事件技术法,目的性选取河南省郸城县、安阳市、巩义市的62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围绕整合服务实践对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结果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整合服务的4个主题,分别为整合服务主体、整合服务内容、整合服务过程、整合服务障碍。借鉴“鱿鱼”生理构造,提出“鱿鱼模式”,以形象描述县域家庭医生团队的整合服务模式。该模式中,强调县域医共体的核心指挥作用,家庭医生办公室的协调角色,以及县乡村三级家庭医生团队和乡村医生的服务触角功能。结论“鱿鱼模式”为理解和优化该服务模式提供了直观框架,县域家庭医生团队的整合服务模式呈现多元化主体参与、全方位服务内容整合的特点,但仍面临一定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团队 整合服务模式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关键事件技术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方视角下医防融合认知度及满意度研究
8
作者 王子荆 高俊文 +4 位作者 李灿灿 严霍生 白忠良 肖锦铖 胡志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655-1660,共6页
背景长期以来,“重医轻防”导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呈现条块化和碎片化,居民难以获得综合协调、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医防融合对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医防融合服务的提供方,医务人... 背景长期以来,“重医轻防”导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呈现条块化和碎片化,居民难以获得综合协调、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医防融合对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医防融合服务的提供方,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医防融合服务的效果。目的从医疗卫生服务供方角度探讨医防融合实施现状,存在问题,提出适宜的对策建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2021年7—8月在安徽省开展的一项医防融合相关工作调查,该调查结合典型抽样和分层抽样法,兼顾代表性和地区分布,在安徽省的北部、中部、南部各抽取1个县(区)开展现场调查。在查阅国内外文献及相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医防融合工作特点,并经过课题组讨论和专家论证确定,自行研制了医务人员的医防融合工作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对医防融合认知情况、医防融合工作开展情况、医防融合工作满意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医务人员医防融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医务人员对医防融合工作表示了解的为71.2%,表示非常了解的为18.6%;认为医防融合工作非常重要的为50.4%,认为重要的为48.5%;提供医防融合服务主要途径是指导健康生活方式,占比92.0%,开展健康知识教育的83.3%,指导合理用药的84.1%;影响医防融合实施的主要因素包括缺乏资金支持、人力资源匮乏、缺乏激励机制等;医务人员对医防融合工作的满意度得分为(4.02±0.78)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发展、薪酬待遇和工作压力对医防融合满意度有影响(P<0.05)。结论目前医防融合工作在服务范围、服务能力和保障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建议进一步拓宽医防融合服务工作方式、优化基层医防融合队伍的能力素质结构、完善医防融合保障机制,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医防融合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防融合 医疗卫生服务 供方 认知度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异质性下城市社区医养结合的适配逻辑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立清 彭德顺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8,共13页
推动发展社区医养结合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同社区资源禀赋异质性程度的不断加深,客观上要求采用适宜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来适配资源异质性的社区场域,提高社区资源配置效率... 推动发展社区医养结合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同社区资源禀赋异质性程度的不断加深,客观上要求采用适宜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来适配资源异质性的社区场域,提高社区资源配置效率,满足老年人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需求。本文基于重庆市社区医养结合的典型案例,以社区资源禀赋为视角,通过对不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实践的调查,探究资源异质性下社区医养结合的适配逻辑。研究发现,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行为和效果取决于社区所采用的医养结合运行模式,且不同模式在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及资源配置场景上呈现出差异化的特征,最终呈现出不同的服务效果。此外,由于社区资源的异质性,不同类型的社区医养结合运行模式也具有差异性的关系结构与运作逻辑。社区医养结合运行模式与社区场域的良性互动需要遵循一定的适配逻辑,由多元主体探索形成的医养结合模式需要与社区资源禀赋构成的支持网络相适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社区养老 养老服务 医疗卫生服务 养老金融 资源异质性 人口老龄化 银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城市县域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整合的探索与启示
10
作者 井润阳 陈益洲 +6 位作者 牛亚冬 吴建 苗豫东 王瑶莹 宫丽君 陈悦 徐琳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41,共5页
历史上随着县级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权限下放,大型城市县域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出现了不一致的问题,区域医疗资源的配置和患者的就医公平面临严峻的挑战,急需对县域医疗服务价格进行整合与规范。从价格整合原则确立、方案确定、初步整合、精... 历史上随着县级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权限下放,大型城市县域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出现了不一致的问题,区域医疗资源的配置和患者的就医公平面临严峻的挑战,急需对县域医疗服务价格进行整合与规范。从价格整合原则确立、方案确定、初步整合、精细测算等方面对郑州市县域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整合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从进一步理顺项目间比价关系、逐步推进价格调整、建立持续动态监测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策略,为其他大型城市县域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整合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城市 价格整合 医疗服务价格 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养老服务供需匹配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晓芊 谢露 +3 位作者 张嘉辉 刘雪林 郑芯妤 孙源源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0,共6页
目的:探究健康养老服务供需匹配的内在机制,厘清关键影响因素。方法:对南京市常住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提取潜变量,运用Amos25.0软件建立健康养老服务供需匹配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主体特征、供给水平、供给能力和... 目的:探究健康养老服务供需匹配的内在机制,厘清关键影响因素。方法:对南京市常住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提取潜变量,运用Amos25.0软件建立健康养老服务供需匹配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主体特征、供给水平、供给能力和政策制度均对供需匹配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作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供需匹配水平。结论: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呈多样化和差异化特征,应以需求为导向配置健康养老资源,加强制度创新与政策供给,构建养老设施等级体系,推动医护多点执业,完善养老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实现健康养老服务的供需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养老服务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住院”捆绑整合支付对普通肺结核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研究——基于河北省某市的实证分析
12
作者 徐鹏宇 姚尧 赵林度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5,共8页
目的:探讨“门诊+住院”捆绑整合支付对普通肺结核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并评估其在资源配置与成本控制方面的效用。方法:基于Andersen模型,利用河北省某市的临床及医保数据,采用OLS回归和倾向评分匹配(PSM)方法,对5656例患者的门诊... 目的:探讨“门诊+住院”捆绑整合支付对普通肺结核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并评估其在资源配置与成本控制方面的效用。方法:基于Andersen模型,利用河北省某市的临床及医保数据,采用OLS回归和倾向评分匹配(PSM)方法,对5656例患者的门诊与住院服务利用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改革后患者门诊次数和门诊费用平均增加了约4.809次和266.368元(P<0.001);住院次数、住院费用和医疗总费用分别下降约0.302次、3638.647元和3372.279元(P<0.001)。结论:捆绑整合支付模式能有效促进门诊服务利用、优化住院资源分配并降低医疗费用,但其急剧增加的门诊负荷可能带来过度医疗风险。建议:应构建动态监测与评估体系,重点关注门诊与住院服务质量和临床效果;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确保支付改革在实现成本控制的同时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保险支付 捆绑整合支付 卫生服务利用 支付方式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促成医养结合?——英国经验与本土化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康蕊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5,共15页
20世纪80年代,英国为解决其医疗和养老服务的主管部门分散且界限模糊,不同机构间服务内容割裂,难以应对老年人医疗和养老混合型需求等问题,开始探索建立医疗和护理服务合作体系。英国政府首先通过健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解决老年人长期住... 20世纪80年代,英国为解决其医疗和养老服务的主管部门分散且界限模糊,不同机构间服务内容割裂,难以应对老年人医疗和养老混合型需求等问题,开始探索建立医疗和护理服务合作体系。英国政府首先通过健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解决老年人长期住院问题,以划清“医”“养”边界;其次通过立法要求部门间协同合作,明确各方责任并进行预算合并;最后以具体项目聚集资源确保整合服务下沉社区。该体系让社区在地化养老模式得到发展,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显著增强,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了以家庭医生为中心的多学科整合型服务网络、联合评估需求并进行部门间信息共享、建立共同基金和个人账户、提供出院后短期的衔接性服务、实施来自政府和消费者的双重监管。同时,改革也面临“成本病”问题、数字化和信息化转型以及医疗和照护业务转型中的问题。这些经验和挑战对我国的本土化启示是:顶层设计和下沉社区是调动各部门合作积极性的关键,综合评估需求是构建医养结合体系的基础,健全基层医疗卫生并建立具体的合作网络能够为其提供支撑,统一预算和支付是能够实现医养结合的重要保障。未来我国应通过转诊等建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联系,各部门应综合评估医养需求并对信息共享,应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中心的服务支撑网络,探索建立医养结合服务基金并强调个人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去机构化 社区医疗卫生 基层健康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需均衡框架下医养结合服务的现实困境与治理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松梅 郝晓宁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14,共5页
当前,我国医养结合服务面临供需失衡的现实困境,主要原因是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存在影响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因素,供给与需求之间尚未形成良性互动,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未能实现。对此,需要从供需两侧同时调整预期与动机... 当前,我国医养结合服务面临供需失衡的现实困境,主要原因是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存在影响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因素,供给与需求之间尚未形成良性互动,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未能实现。对此,需要从供需两侧同时调整预期与动机,构建多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医养结合服务治理格局,建立服务供给接力机制,推动整合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发展,增加普惠性服务供给,以及持续推进老龄化国情教育,实现医养结合服务的高质量稳定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供需均衡 现实困境 治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养结合服务是否改善了老年人多维健康绩效?——基于两种模式的考察分析
15
作者 张园 胡亚琼 刘义奇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147,共16页
当前,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难以深度融合,导致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下老年个体健康水平改善效果不明显。为了考察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模式的健康产出效果,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认知健康社会功能”四维度构建老年人多维健康绩效指标体系,并采用“... 当前,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难以深度融合,导致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下老年个体健康水平改善效果不明显。为了考察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模式的健康产出效果,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认知健康社会功能”四维度构建老年人多维健康绩效指标体系,并采用“久期分析”构建“多维健康绩效指数”并进行指数因素分解。基于两种典型医养结合模式,运用湖北省多地的动态追踪调查数据测度老年人健康绩效水平及组群差异发现:入住医养结合机构后,第一,老年人生理健康和认知健康总体上有小幅改善,但心理健康改善不显著,社会功能呈现一定程度负向变化。其中,医内设养模式下,老年人生理健康维度维持相对稳定、社会功能维度降幅较明显,养内置医模式下老年人生理健康和认知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第二,老年人健康状态稳定性有所增强,医内设养模式在健康状况维持率方面较为突出,养内置医模式在健康深度、规模变化方面也有较好表现。第三,心理健康对多维健康绩效指数贡献度最高,生理健康的贡献度最低,养内置医模式下各维度贡献率变化相对而言较小。第四,不同医养结合模式下,多维健康绩效指数具有组群差异和异质性。对此,从精准提升医养结合服务内容供需适配性、建立多方位心理慰藉和社会功能修复体系、建立多主体利益共享和激励机制、提供细分群体的靶向式医养结合服务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服务 医内设养模式 养内置医模式 多维健康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总额预算典型模式及优化路径
16
作者 阮博宇 边云凤 +1 位作者 马宇豪 苏岱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67,72,共6页
当前,我国各地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总额付费改革,形成了差别化的总额预算和预付模式,在实施范围、打包范围、支付总额、基金拨付和结算等多个维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也存在尚待完善的问题。美国、荷兰、加拿大等国家致力于通过科... 当前,我国各地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总额付费改革,形成了差别化的总额预算和预付模式,在实施范围、打包范围、支付总额、基金拨付和结算等多个维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也存在尚待完善的问题。美国、荷兰、加拿大等国家致力于通过科学合理的医保总额预算制度,保障国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其典型经验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基于此,我国应加强医保总额预算的政策协同和标准统一,结合地区特点和系统因素科学测算付费总额,并促进县域医共体之间支付机制的有效衔接,有效设置激励机制,确保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和县域医共体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保总额预算 整合型服务体系 医保总额付费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养结合背景下社区照护服务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17
作者 洪振家 吴成卓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5-380,共6页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未来较长时间内的基本国情,推进“医养结合”是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而社区照护服务作为“医养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医养结合社区照护服务...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未来较长时间内的基本国情,推进“医养结合”是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而社区照护服务作为“医养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医养结合社区照护服务对老年人的影响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CLHLS 2018年的数据,运用多元有序回归模型,分析了社区照护服务的有无以及数量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社区照护服务在老年人生理与心理层面上,均展现出显著的促进与提升作用,照护服务每提升一个单位,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健康有0.093和0.309个单位的提升,照护服务数量每增加一个单位,老年生理和心理健康有0.033和0.181个单位提升。同时,社区照顾服务数量对有无共同居住的配偶以及医疗保险的有无有着明显的异质性。为此,应该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照护服务,提升老年健康水平,重视老年生理健康的同时也要强调老年精神慰藉,建立完善老年人照料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社区照护服务 老年人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治理视域下城市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策略研究
18
作者 张心如 朱亚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2-309,共8页
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是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发展方向,实现服务供需两侧的均衡发展、提升服务整体治理效能是老龄社会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以N市J区的XJ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为例,采用个案研究法和深度访谈法发现城市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 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是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发展方向,实现服务供需两侧的均衡发展、提升服务整体治理效能是老龄社会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以N市J区的XJ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为例,采用个案研究法和深度访谈法发现城市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供需矛盾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服务社会认知不充分,政策科学化程度不高;服务需方信任度低,自主付费意愿不足;服务供方能动性不足,行政化治理特征突出。经情感治理理论演绎,认为应在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协同、形成合力的共识下,通过心灵治理、情感治理和情感劳动三个层面的有机结合,增强多元参与主体之间的情感互动,构建高效的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情感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医养结合 情感治理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医养结合服务的实践模式、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基于服务链理论的多案例分析
19
作者 李立清 喻明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2-62,共11页
随着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医养结合服务被广泛认为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服务链理论,构建医养结合服务的“供给—传输—需求”多层分析框架,借助多个典型案例呈现农村医养结合服务的五... 随着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医养结合服务被广泛认为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服务链理论,构建医养结合服务的“供给—传输—需求”多层分析框架,借助多个典型案例呈现农村医养结合服务的五种实践模式,归纳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侧、传输侧与需求侧的现存问题,进而探寻服务链下农村医养结合服务的提升路径:供给侧需加快医养共管部门设计,明晰主体职责边界,凝聚医养结合资源;传输侧需形成“多元、均等、多样、灵活”的服务传输理念,打破信息壁垒;需求侧需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筑牢身心健康屏障,积极反馈医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长期照护 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 服务链 人口老龄化 健康中国 银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下社区居家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祁琳 王新乐 +4 位作者 宋旭辉 柳建宇 杨蒙蒙 曹心怡 何燕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下社区居家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苏州、广州、青岛、济南4个城市中接受医养结合服务的1376名社区居家老年人进行HRQoL调查,采用EQ-5D-3L量表评... 目的:探讨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下社区居家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苏州、广州、青岛、济南4个城市中接受医养结合服务的1376名社区居家老年人进行HRQoL调查,采用EQ-5D-3L量表评估并计算健康效用值。比较不同特征老年人的健康效用值,采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社区居家老年人HRQoL的影响因素。结果:1376名社区居家老年人的健康效用值为0.790(0.510,0.960)。饮酒频率1~2次/月(β=0.051,95%CI:0.005~0.097),睡眠时间<4 h/d(β=0.137,95%CI:0.065~0.209)、4~<6 h/d(β=0.131,95%CI:0.061~0.202)和6~<8 h/d(β=0.115,95%CI:0.040~0.190),有养老保险(β=0.057,95%CI:0.026~0.088)的社区居家老年人健康效用值较高。年龄≥90岁(β=-0.123,95%CI:-0.178~-0.069),以前吸烟、现已戒烟(β=-0.064,95%CI:-0.102~-0.026),外出频率为每月2次(β=-0.170,95%CI:-0.230~-0.110)和更长时间1次(β=-0.332,95%CI:-0.370~-0.294),患慢性病共病(β=-0.061,95%CI:-0.086~-0.035)的老年人健康效用值较低。结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下,社区居家老年人的HRQoL状况不佳,需要政府完善养老保险政策,社区开展社交活动、监测慢性病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医养结合服务 社区居家 TOBIT模型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