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成效、经验、挑战与策略——“十四五”回顾与“十五五”展望
1
作者 冯烽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6-84,共9页
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推动“两业融合”方面成效卓著,同时也存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发展失衡、“两业融合”深度不足、人才严重结构性短缺和标... 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推动“两业融合”方面成效卓著,同时也存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发展失衡、“两业融合”深度不足、人才严重结构性短缺和标准化建设落后等困难挑战。文章在总结中国“两业融合”发展经验主要举措的基础上,针对“两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应对策略:聚焦现代服务业薄弱环节,加快补齐现代服务业发展短板;加快全国一体化布局,以产业协同集聚推动两业整体联动与相互赋能;强化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赋能,夯实“两业融合”基础;加大“两业融合”相关人才培养力度,强化人才支撑作用;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服务标准化高水平对外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 深度融合 生产性服务业 服务型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珺 王嘉丽 张夏恒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26,共7页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进程中,产业集聚形成的规模效应发挥了关键作用。选取2011—2021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空间SDM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技术外溢、节约成本、增强...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进程中,产业集聚形成的规模效应发挥了关键作用。选取2011—2021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空间SDM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技术外溢、节约成本、增强交流三方面对本地制造业创新效率产生积极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东部地区制造业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中部、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本地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地抑制了邻近地区制造业创新效率提升,具有负的空间溢出效应。该研究对于促进生产性服务集聚、提升制造业创新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集聚 制造业创新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融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
3
作者 赵波 陈建有 李蕴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4-150,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以2014~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产业融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分析。具体地,选用全要素生产率为因变量,产业融合水平为自变量,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外... 为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以2014~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产业融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分析。具体地,选用全要素生产率为因变量,产业融合水平为自变量,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基础设施完善水平、市场竞争水平为控制变量,通过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验证了产业融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融合显著正向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且在1%水平上显著;产业融合先抑制技术效率提升后促进技术效率提升,且在1%水平上显著;产业融合对技术进步的作用表现出单一的正向促进线性作用;东、西、中3个区域的产业融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相同,均表现为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在1%水平上显著。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充分发挥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提出加快产业融合进程,稳步推进产业融合;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强化人才体系构建;提高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促进市场良性竞争的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 全要素生产率 服务业 制造业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技术交替 技术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城市规模与制造业效率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文 牛泽东 孙早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27,共13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产业创新和竞争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从质量(效率)和数量(集聚)两方面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重点考察城市规模...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产业创新和竞争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从质量(效率)和数量(集聚)两方面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重点考察城市规模对这种影响的调节效应。基于2012—2016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虽然在整体上,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提升与集聚程度的增加对制造业效率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所在城市的规模,即城市需达到一定的门槛规模才能促使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形成更加有效的产业关联,目前多数城市都未同时达到引发生产性服务业质量和数量发展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产生显著积极效应的门槛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效率 集聚 城市规模 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基于“互联网+”的视角 被引量:23
5
作者 段海燕 赵瑞君 佟昕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3,共5页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不同产业之间出现了融合发展的趋势,现代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装备制造业如何面对"互联网+&q...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不同产业之间出现了融合发展的趋势,现代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装备制造业如何面对"互联网+"的浪潮,如何实现现代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都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现代装备制造业面临的现实难题。基于此,文章尝试从"互联网+"的视角出发,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现代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二者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进而不断加深对现代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丰富和完善了二者融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融合发展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作用及效率评价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綦良群 蔡渊渊 王成东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68,共6页
以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效率为研究对象,基于两大产业互动作用展开研究,分析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影响因素,建立互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选择DEA作为互动效率的评价方法,并构建相应评价模型;... 以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效率为研究对象,基于两大产业互动作用展开研究,分析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影响因素,建立互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选择DEA作为互动效率的评价方法,并构建相应评价模型;以我国30省市及细分行业截面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揭示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效率现状、特征及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两大产业关联、改善产业资源投入结构、加强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产业管理水平和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互动效率 DEA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菲 周钰玲 刘艳敏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33,共14页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薄弱、资源利用率低等困局。打破困局,需要深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行业的影响途径。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内在机理分析,运用2004-2014年中国省级面...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薄弱、资源利用率低等困局。打破困局,需要深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行业的影响途径。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内在机理分析,运用2004-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与空间计量分析法,引入生产成本和创新能力两个中介变量,实证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能直接促进本地区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提高,还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间接促进制造业企业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并且能促进周边地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技术效率的效果显著。因此,应充分重视激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增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技术效率 生产成本 创新能力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服务化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动态GMM和SFA方法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侯晓晔 苑春荟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0-96,共7页
本文基于全球42个国家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在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方面,发达国家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在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方面,发达国家远超于发... 本文基于全球42个国家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在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方面,发达国家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在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方面,发达国家远超于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发现制造业服务化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是滞后的,其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随时间由正转负。制造业服务化对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强,当期的制造业服务化只对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有正向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推动我国两业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生产性服务业效率 SFA 动态面板G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两业”融合效率测算与潜力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李琳 廖斌 徐洁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74,共13页
科学测度中国区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以下简称“两业”)融合效率对明晰中国“两业”融合发展现状及促进“两业”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战略意义。针对中国“两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融合要素滞后效应和融合环境约束现象,打开“两... 科学测度中国区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以下简称“两业”)融合效率对明晰中国“两业”融合发展现状及促进“两业”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战略意义。针对中国“两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融合要素滞后效应和融合环境约束现象,打开“两业”融合黑箱,构建了考虑融合要素时滞性与融合环境约束的“两业”融合网络效率评价模型,并基于理想决策单元参照策略对2015—2017年中国30个省份进行“两业”融合效率测算与潜力优化分析,得出主要结论:第一,中国“两业”融合整体效率表现为“东—中—西”阶梯递减的空间分异格局,其中东部地区产业间的支撑带动作用较强但融合效率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中、西部融合效率的瓶颈呈现产业差异性;第二,中国“两业”融合整体效率、生产性服务业支撑效率以及制造业转型带动效率都存在收敛性,但收敛过程的空间效应不同;第三,中国“两业”融合潜力提升空间巨大,整体层面应加大资源投入,区域间应强化资源协同配置,潜力优化的关键在于破除“东部冗余、中西部短缺”的非均衡空间分布格局。基于以上结论,从打破经济分化导致的循环累积效应和优化调度全国“两业”融合资源两个维度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业”融合效率 潜力分析 优化调度 环境约束 中间变量时滞DEA模型 理想决策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主要价值增值点 被引量:34
10
作者 尹洪涛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04-1209,共6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深度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猛,并与制造业加速融合,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产业链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关键增值点在于如何在制造业上、下游等高附加值领域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深度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猛,并与制造业加速融合,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产业链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关键增值点在于如何在制造业上、下游等高附加值领域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渗透,特别是挖掘和发挥上游的研发设计服务、下游的信息技术服务以及市场营销服务、融资租赁服务等新兴增值点价值。基于对价值增值点的分析,提出了服务化、信息化、融资服务创新等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产业价值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业”融合与碳排放效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李琳 赵桁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79,共9页
测度中国30个省份2003—2017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简称"两业")的融合水平和碳排放效率并实证检验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两业"融合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并在三大区域间呈现由"东-中、西"两... 测度中国30个省份2003—2017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简称"两业")的融合水平和碳排放效率并实证检验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两业"融合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并在三大区域间呈现由"东-中、西"两阶梯级向"东-中-西"三阶梯级演变的异质性特征,中国碳排放效率较低且在区域间呈现"东-中、西"两级分化;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三大区域层面,"两业"融合对碳排放效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边际递减倾向;制造业与传统或新兴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均能提升碳排放效率,其中与传统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提升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业”融合 碳排放效率 区域异质性 行业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超效率DEA和T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杜宇玮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5-153,共9页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取决于其作为高级要素投入功能的发挥。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Tobit模型,本文从产业关联效率视角实证分析了2005-2014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生产性服...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取决于其作为高级要素投入功能的发挥。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Tobit模型,本文从产业关联效率视角实证分析了2005-2014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效率尚不够高,且发达地区作用效率高于欠发达地区;作用效率受到信息化水平和协同集聚水平的显著正向影响,但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表现存在差异,而且作用效率还受到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的显著负向影响。因此,要有效发挥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应当注重降低生产性服务交易成本,提高产业协同集聚水平,从"规模化"向"效率化"思维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升级 效率 超效率DEA 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沿革、趋势与国际比较 被引量:24
13
作者 于洋 杨明月 肖宇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31,共8页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符合服务经济时代现代产业演进的基本规律,其模式主要分为传统分离式和现代延伸式。发达国家经验也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二者走融合发展之路,是适应数字时代的经济规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符合服务经济时代现代产业演进的基本规律,其模式主要分为传统分离式和现代延伸式。发达国家经验也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二者走融合发展之路,是适应数字时代的经济规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但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程度还不够高,没有形成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经过理论分析和国际比较,作者认为应通过稳步推进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支持保护两业融合中的新业态新模式,建立健全有利于两业融合的统计体系等措施促进二者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两业融合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研究——基于效率视角的评价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杜宇玮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7年第5期65-72,共8页
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议题。文章首先从经济效益、创新能力和结构高度3个维度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然后运用DEA方法,结合全国时序数据和省际截面数据,从效率视角评... 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议题。文章首先从经济效益、创新能力和结构高度3个维度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然后运用DEA方法,结合全国时序数据和省际截面数据,从效率视角评价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1999年以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综合促进作用明显改善,主要得益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的持续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益提升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对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却未有改观,对制造业结构高度提升的促进作用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此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效率还表现出显著的省际差异和区域差异。结论意味着,应注重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结构、推动产业价值链融合以及实施差异化的区域产业政策来促进制造业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升级 数据包络分析(DEA) 效率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协同集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非线性关系、创新效率路径与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5
15
作者 张红霞 李家琦 李育哲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88,共16页
产业协同集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然而,现有文献对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不够深入,关于两者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经验分析尚未达成共识,... 产业协同集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然而,现有文献对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不够深入,关于两者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经验分析尚未达成共识,实证检验中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方法也有待改进。本文认为:产业协同集聚会产生专业化分工、规模经济、要素共享、知识溢出等正外部性,进而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过度集聚产生的拥塞效应和竞争效应也会有损经济发展质量,因而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具有倒U型非线性关系,并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要素禀赋的不同而表现出区域异质性,同时高水平的产业协同集聚(如高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产业协同集聚可以通过提高地区创新效率的路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会强化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采用2004—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增长效率、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稳定性、福利改善和收入分配、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等5个维度评估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总体上促进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并表现出“东部地区显著促进、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西部地区具有到U型关系”的区域异质性和“高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显著促进、低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影响不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地区创新效率对产业协同集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中介效应,但样本期间产业协同集聚的创新效率促进效应不显著;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会强化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并在其创新效率路径中发挥调节作用。相比现有文献,本文在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及其区域和行业异质性,并探究了创新效率的中介机制和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深化和拓展了相关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应重视产业协同集聚的合理边界,重点支持高水平的产业协同集聚,并提升产业协同集聚质量,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及其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匹配性,进而通过因地制宜的适度产业协同集聚有效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效率 人力资本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大循环视域下的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投入结构与制造业附加值提升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杜传忠 管海锋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38,共14页
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是影响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因素。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从系统和结构的视角模拟了国内大循环背景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提升对制造业附加值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不同制造业附加值变动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在制造... 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是影响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因素。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从系统和结构的视角模拟了国内大循环背景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提升对制造业附加值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不同制造业附加值变动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在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提升有效提高了制造业附加值,这一作用会在产业关联与产业循环作用下向其他部门传导;分制造业部门看,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提升对制造业附加值的提高作用在先进制造业中更为明显;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提升通过引致需求和优化要素间投入结构对制造业附加值产生重要提升作用;不同生产性服务业的效率变动对提高制造业附加值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循环 制造业服务化 生产性服务业 要素投入结构 产业关联 制造业附加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动因驱动强度测度研究——基于效率视角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成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64,共5页
以产业融合动因强度为研究对象,基于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特征,分析并确定两大产业融合动因,揭示其作用机理。基于效率视角,构建以SFA和C-D生产函数为基础的产业融合驱动因素驱动强度测度模型。对中国内地30个区域的相关数据进... 以产业融合动因强度为研究对象,基于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特征,分析并确定两大产业融合动因,揭示其作用机理。基于效率视角,构建以SFA和C-D生产函数为基础的产业融合驱动因素驱动强度测度模型。对中国内地30个区域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定量测度两大产业融合动因驱动强度及不同区域融合动因驱动效率,揭示产业融合动因驱动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竞争机制,实现两大产业均衡发展,提出融合型市场需求等促进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融合 融合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产业创新视角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辉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5年第8期63-66,共4页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基于中国东部省区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对制造业效率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基于中国东部省区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对制造业效率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对制造业效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影响相对更为显著。值得注意的是,代表生产性服务业制度创新能力的市场化指数与制造业效率增长负相关,这与预期结果不符,文章对此给出了可能的解释。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技术创新 组织创新 制度创新 制造业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对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冯正强 陈乘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1,共9页
本文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对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对各国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其对发展中国家促进作用高于发达国家;物流服务业和其他商业服务业... 本文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对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对各国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其对发展中国家促进作用高于发达国家;物流服务业和其他商业服务业进口技术复杂度对各国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均具有较大促进作用;保险服务业进口技术复杂度对发达国家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促进较大;金融服务业进口技术复杂度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促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进口技术复杂度 制造业 自主创新效率 面板数据 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视角下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影响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龚唯平 孟滔滔 《产经评论》 2013年第4期13-21,共9页
本文运用Moran指数、Lmerr、Lmlag等检验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回归分析,对珠江三角洲九市制造业效率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珠三角九市制造业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珠三角九市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对本地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有着... 本文运用Moran指数、Lmerr、Lmlag等检验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回归分析,对珠江三角洲九市制造业效率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珠三角九市制造业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珠三角九市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对本地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且存在正向的空间外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效率 空间相关性 空间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