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的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图像研究
1
作者 赵一鸣 冷先平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06-518,532,共14页
目的建筑装饰是人们在满足建筑空间结构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更高精神需求。为把握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图像学术总体发展特征与趋势,提出基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发展学术路径。方法基于传统建筑装饰图像的文献整合,以CiteSp... 目的建筑装饰是人们在满足建筑空间结构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更高精神需求。为把握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图像学术总体发展特征与趋势,提出基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发展学术路径。方法基于传统建筑装饰图像的文献整合,以CiteSpace的文献数字可视化分析为依据,厘清其发展脉络和关键节点。结果细化为建筑形制的描述性记载、吉祥图像及纹样的基础研究、资料整编的初期研究、建筑装饰图像的广泛研究、学术理论发展与深度研究、政策导向文化基因探寻、多学科交叉对传统建筑装饰图像的传承研究七个阶段。试图梳理其研究主题嬗递,可聚类为基于理论的传统建筑装饰图像的解读、图示构成分析、现代化应用与数字化转译研究。结论进行传统建筑装饰图像的学术发展趋势的剖析,为传统建筑装饰图像的保护与传播研究提供学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知识图谱 中国传统建筑 装饰图像 图谱可视化 文化保护与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研究生理想信念——价值意蕴、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5
2
作者 胡传双 简红江 张勇刚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89,共7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深刻反映中华文明刚健厚德与睿智果敢的品质,折射出与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高度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刚健有为的责任感、天下大同的包容性、其命维新的创新观等有利于坚定研究生理想信念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深刻反映中华文明刚健厚德与睿智果敢的品质,折射出与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高度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刚健有为的责任感、天下大同的包容性、其命维新的创新观等有利于坚定研究生理想信念的方向、拓宽研究生理想信念的视野、实现研究生理想信念的追求。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我国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难免会受观念认知模糊、西方思潮恶意渗透、价值取向扭曲、人格坚守滑落等因素影响,这就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研究生理想信念,厚植研究生理想信念根基。实践中,要坚持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理清模糊认识,凝聚文化合力;摒弃错误思潮,弘扬优良传统;积极应对转型,坚守高尚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研究生培养 理想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中国传统园林传承发展的实践探索——以成都蜀园为例
3
作者 赵茜 韩炳越 王忠杰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2-58,共7页
公园城市以传承与发扬地域历史文化为责任担当,在公园城市建设实践中应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造园理念。以孟兆祯院士生前全程指导的作品——成都蜀园的建设实践为例,深入研究巴蜀文化与川西园林文化,明旨立意,以“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理法序... 公园城市以传承与发扬地域历史文化为责任担当,在公园城市建设实践中应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造园理念。以孟兆祯院士生前全程指导的作品——成都蜀园的建设实践为例,深入研究巴蜀文化与川西园林文化,明旨立意,以“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理法序列”为指导展开设计。蜀园因势利导绘山水,因境安景始问名,布局有秩成章法,穷理尽微显文脉,达到艺海妙谛的愿景,余韵可期。以此探索在当代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中国优秀传统园林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方法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园城市 中国传统园林传承与发展 成都蜀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域空间构建中国传统风景园林体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夏成钢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3,共6页
地域空间是传统风景园林形成的第一要素,也是风景园林学关注的基本点。当下中国风景园林学的视野与实践早已超越以往园林史的论述范畴,因此有必要回归初始,参照地理学概念,结合史学新理论,重新诠释历史中的风景园林。事实与文献表明,中... 地域空间是传统风景园林形成的第一要素,也是风景园林学关注的基本点。当下中国风景园林学的视野与实践早已超越以往园林史的论述范畴,因此有必要回归初始,参照地理学概念,结合史学新理论,重新诠释历史中的风景园林。事实与文献表明,中国传统风景园林存在着三大体系,即农耕传统体系、游牧传统体系与高寒传统体系。每个体系都有着各自的环境认知、营造手法与游览方式,以及大、中、小3个尺度的空间形态。蒙元之后三大体系交流日趋频繁,各有取舍兴衰。以三体系三尺度的结构进行梳理,可以更全面地认知中国风景园林本质,支持学科建设与实践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体系 地域空间 胡焕庸线 经典中国园林 农耕传统风景园林体系 游牧传统风景园林体系 高寒传统风景园林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荷载交替作用下传统风格建筑双枋–柱节点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董金爽 公衍茹 +3 位作者 黄斌 隋䶮 杨亮 李龙建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173,共13页
传统风格建筑枋–柱节点因其构造特点难以满足现行结构抗震设防的要求。选取传统风格建筑典型双枋–柱节点,研究其力学性能,并将其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及黏滞阻尼器相结合,共设计3个传统风格建筑双枋–柱节点试件,包括两个附设黏滞阻... 传统风格建筑枋–柱节点因其构造特点难以满足现行结构抗震设防的要求。选取传统风格建筑典型双枋–柱节点,研究其力学性能,并将其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及黏滞阻尼器相结合,共设计3个传统风格建筑双枋–柱节点试件,包括两个附设黏滞阻尼器的试件及1个未附设阻尼器的对比试件。通过对3个试件交替施加快速往复正弦波荷载及谐波荷载,分析加载全过程中试件的破坏特性及破坏机制,通过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及变形性能、耗能能力及刚度退化等指标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及合理设置黏滞阻尼器可显著提升传统风格建筑双枋–柱节点的力学性能。各试件破坏时形成的梁铰机制,呈现弯剪型破坏形态,试件滞回环的形状呈反“S”形,符合抗震设计要求;附设黏滞阻尼器后,节点试件的滞回曲线更为饱满,承载能力提升32.8%~66.4%,延性系数提高13.7%~17.0%,耗能能力提高29.1%~31.1%,刚度退化呈先快后慢的趋势,且后期趋于稳定,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试件刚度的退化速率。各试件经正弦波荷载循环作用后产生一定的损伤累积,附设阻尼器试件在正弦波及谐波荷载交替作用下的剩余刚度高于对比试件。研究结果可为传统风格建筑的进一步探究及工程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风格建筑 双枋–柱节点 黏滞阻尼器 力学性能 循环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绍兴青藤书屋的“芥子”空间美学
6
作者 王俊彦 魏乐妮 +1 位作者 张蕊 成晨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39-144,共6页
在风景园林逐渐聚焦在存量小空间的提升改造及中式美学日益兴盛的当下,以绍兴青藤书屋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测绘、空间分析和文学分析对青藤书屋宅园空间的尺度与层次、景象与情感、余韵与观想3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青藤书屋如何呈现其“... 在风景园林逐渐聚焦在存量小空间的提升改造及中式美学日益兴盛的当下,以绍兴青藤书屋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测绘、空间分析和文学分析对青藤书屋宅园空间的尺度与层次、景象与情感、余韵与观想3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青藤书屋如何呈现其“芥子纳须弥”的空间美学范式,从而归纳出其多样对比的园林空间、景面文心的园林本质,以及以文化人的园林意境3个造园意匠,以期理解传统文人小庭园的设计特色,从而为当代新中式小空间营造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传统园林 绍兴宅园 青藤书屋 空间美学 中式庭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山水审美在科技产业园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以湖州西塞科学谷公园绿化景观设计为例
7
作者 周婷 徐强渭 林可人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50-52,共3页
在好风景中孕育新经济,是国家可持续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孕育的新模式。科技产业园建设正从学习借鉴“硅谷”模式逐渐向生态化、风景化、在地化转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产业园区设计,对高新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州西塞科学谷... 在好风景中孕育新经济,是国家可持续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孕育的新模式。科技产业园建设正从学习借鉴“硅谷”模式逐渐向生态化、风景化、在地化转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产业园区设计,对高新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州西塞科学谷公园绿化景观设计为例,将中国传统山水审美与产业园设计相融合,对打造具有在地特色的桃源“硅谷”进行了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传统山水审美 科技产业园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煌实隽香——中国传统园林橘造景历史
8
作者 陈妍祺 陈意微 《广东园林》 2024年第5期76-81,共6页
“橘”是中国传统园林重要的经济和造景植物,具有独特的营造手法和文化内涵。通过考察历代植物专著、园诗、园记,结合图像史料,探讨橘在古代语境下的定义、在历代园林中配置手法的演进与审美趣味变迁。研究结果表明:从先秦到晚清,园林... “橘”是中国传统园林重要的经济和造景植物,具有独特的营造手法和文化内涵。通过考察历代植物专著、园诗、园记,结合图像史料,探讨橘在古代语境下的定义、在历代园林中配置手法的演进与审美趣味变迁。研究结果表明:从先秦到晚清,园林橘配置手法经历了从独立的粗放布局到与其他造园要素细腻融合的演变过程;园林橘的审美趣味,从早期集中于对其形色与贡品地位的歌颂,到逐渐侧重对其香气的品赏,直至强调闲趣致用的审美维度,并结合地区民俗文化,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橘的造景历史反映了传统园林植物从单一实用性到艺术观赏性的变迁过程,为深入理解传统园林植物的造景历史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 植物配置 植物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44
9
作者 李爱群 周坤朋 +1 位作者 王崇臣 解琳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5-206,共12页
以古建筑穿斗式和抬梁式等主流木结构为研究对象,针对裂缝、糟朽、弯垂、拔榫滚动等典型的损伤形式,分类综述了中国古建筑传统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及现代相关技术.基于建筑遗产保护的原则,对几类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利弊进行评价.分析发现... 以古建筑穿斗式和抬梁式等主流木结构为研究对象,针对裂缝、糟朽、弯垂、拔榫滚动等典型的损伤形式,分类综述了中国古建筑传统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及现代相关技术.基于建筑遗产保护的原则,对几类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利弊进行评价.分析发现,传统木构修缮技术并不能完全符合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需求,而现代技术尚不能较好地弥补传统技术体系不足.对此,借鉴国内外古建筑木结构修复加固最新的实践探索,从理念、工作流程、技术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展望.在理念上,应满足建筑遗产价值保护需求,并考虑中国建筑文化、审美特点;在流程体系上,应综合多学科的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系统严谨的流程体系;技术上,应在传承和探索传统技术基础上积极引入新材料、新技术,以弥补传统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 木结构 修复加固 技术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建筑与传统绘画的审美共通性 被引量:12
10
作者 唐孝祥 王永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4-129,共6页
中国传统建筑审美重天人合一,致中和、重礼教、敬天地;中国传统绘画审美尚人文精神,重传神、崇气韵、尚雅逸。中国传统建筑和中国传统绘画在长久的交融互用之中,建立了和谐与秩序、题名与定性、隐喻与象征、气韵与意境、布局与五行风水... 中国传统建筑审美重天人合一,致中和、重礼教、敬天地;中国传统绘画审美尚人文精神,重传神、崇气韵、尚雅逸。中国传统建筑和中国传统绘画在长久的交融互用之中,建立了和谐与秩序、题名与定性、隐喻与象征、气韵与意境、布局与五行风水等多样的审美共通性,不仅丰富了建筑艺术的美学内涵和审美属性,而且为不同审美主体在建筑审美活动中感发审美情思,驰骋审美想象提供多样化的条件和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美学 审美共通性 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绘画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土”文化——窑洞建筑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峥 裴雷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69-71,共3页
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中“土”文化的典型代表窑洞建筑的特色的分析 ,指出它具有内在的逻辑与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窑洞建筑的构筑形态蕴函着许多值得借鉴的机制 ,涉及到一系列当代建筑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土”文化 窑洞建筑 中国 传统建筑 穴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102
12
作者 朱建宁 杨云峰 《中国园林》 2005年第11期1-7,共7页
中国古典园林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优秀的部分对于现代园林设计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中国现代园林设计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一批勇于创新、融贯中西、博采众长的园林设计师来引导。园林行业的健康发展,既要认真汲取西方现代... 中国古典园林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优秀的部分对于现代园林设计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中国现代园林设计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一批勇于创新、融贯中西、博采众长的园林设计师来引导。园林行业的健康发展,既要认真汲取西方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成功经验,又要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和本土资源环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园林 研究 现代意义 历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中医理论在康健花园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75
13
作者 杨欢 刘滨谊 帕特里克.A.米勒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18,共6页
康健花园是近30年在美国兴起的园林设计。目前存在缺乏系统理论,难以有效指导实践的困境。因此,急需一套将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此类设计。中医学有着悠久历史,其基本理念是通过调节人与自然以及人本身的阴阳五行平衡关... 康健花园是近30年在美国兴起的园林设计。目前存在缺乏系统理论,难以有效指导实践的困境。因此,急需一套将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此类设计。中医学有着悠久历史,其基本理念是通过调节人与自然以及人本身的阴阳五行平衡关系以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运用中医学可以指导风景园林师设计出更具疗效的康健花园。对此作一初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康健花园设计的新框架与导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康健花园 中医学 阴阳五行 园林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榫卯节点连接特性拟静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国军 赵益峰 +2 位作者 薛素铎 李江 李晓辉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20-26,共7页
实际工程中的榫卯节点往往形式复杂,由多种不同榫卯连接形式组合而成,称这类节点为复合榫卯节点,目前复合榫卯节点的连接特性尚不明确.基于沈阳故宫文溯阁古建筑,以影响该建筑力学特性和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的复合榫卯节点作为试验对象,... 实际工程中的榫卯节点往往形式复杂,由多种不同榫卯连接形式组合而成,称这类节点为复合榫卯节点,目前复合榫卯节点的连接特性尚不明确.基于沈阳故宫文溯阁古建筑,以影响该建筑力学特性和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的复合榫卯节点作为试验对象,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分析讨论了该节点的受力变形特征及其破坏形式.得到了相应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特征参数和恢复力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榫卯节点拥有良好的变形性能,破坏形式为榫头脱出量超过规范要求导致的破坏,弯矩-转角滞回曲线呈Z字形,验证了复合榫卯节点的半刚性能.所得到的恢复力模型可以为文溯阁古建筑的有限元分析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也可为同类型木结构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可靠的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 木结构 复合榫卯节点 半刚性 滞回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园林时间设计的整体空间“法式”初探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晶晶 田芃 田朝阳 《风景园林》 2015年第8期125-129,共5页
从中西方不同时空观入手,指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质在于对动态的时间维度的关注,而西方传统园林偏重于静态的空间维度的考虑,揭示了"步移景异"是时间设计的代名词,提出了实现时间设计的必要条件和必要线形,归纳出中国传统... 从中西方不同时空观入手,指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质在于对动态的时间维度的关注,而西方传统园林偏重于静态的空间维度的考虑,揭示了"步移景异"是时间设计的代名词,提出了实现时间设计的必要条件和必要线形,归纳出中国传统园林实现"时间设计"的5个常见"法式",即复合形、中心水面、凸角物体、池岛结构、复合路径,并将其图示化。为传承中国园林"时间设计"的精髓,提供了可以操作的、简单易行的整体构图设计初步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设计 时间设计 中国传统园林 西方古典园林 风景园林 构图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宅园林的时空转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苏勇 李胜才 《中国园林》 2005年第1期69-72,共4页
通过对居住园林理想的回顾,指出居住的园林理想并没有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停止,不同的文明发展阶段对应着不同的园林存在形式,抽象庭院是现代住宅园林存在的形式,借助实例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居住的园林理想 综述 庭院 抽象庭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自然地理背景 被引量:52
17
作者 沙润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8-64,共7页
讨论了气候、地貌与水文、地质与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格局、型式、风格、特色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以功利观、审美观和生态观为内涵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自然观。
关键词 传统民居 自然地理背影 自然观 建筑文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庭园常见美人来--探寻中国女性与园林的依存与互动 被引量:29
18
作者 杜春兰 蒯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14,共4页
中国古代女性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女性与园林都是中国古代文人欣赏和赞美的对象,二者的美学特征本就相近,女性生活和园林空间也互相影响。古代女性对于园林的感情寄托,使得园林对于女性的意义深刻。除此之外,园林与... 中国古代女性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女性与园林都是中国古代文人欣赏和赞美的对象,二者的美学特征本就相近,女性生活和园林空间也互相影响。古代女性对于园林的感情寄托,使得园林对于女性的意义深刻。除此之外,园林与女性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心中完美境界、高尚情操以及家国忧思的寄托。在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今日,从女性视角思考风景园林,将会带来别样的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古代女性 中国古典园林 美学 情感 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意栖居--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 被引量:12
19
作者 邬东璠 陈阳 《中国园林》 2008年第4期51-56,共6页
魏晋以来,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由"山居"到"园居"、由"可观可望"到"可居可游"的嬗变过程,其中建筑的比重、山水的形态以及使用功能都发生了由"量"及"质"的变化,而其中始终... 魏晋以来,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由"山居"到"园居"、由"可观可望"到"可居可游"的嬗变过程,其中建筑的比重、山水的形态以及使用功能都发生了由"量"及"质"的变化,而其中始终未变的是古人对诗意栖居的不懈追求。其栖居的物质形态虽然在社会及文化背景下发生了改变,但诗意栖居不变的精神内涵却始终主导着中国园林的发展方向,这种精神内涵表现为对社会哲学中"乐"的观照,以及对自然哲学中"生"的突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诗意栖居 中国古典园林 “乐” “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园林中“题咏”参与审美的机制探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许晓明 刘志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8-82,共5页
大量"题咏"参与审美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之一,目前对"题咏"在园林审美中作用和参与机制的认识仍不够全面和深入。借助美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题咏"参与园林审美的心理过程进行分析,可知题咏在... 大量"题咏"参与审美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之一,目前对"题咏"在园林审美中作用和参与机制的认识仍不够全面和深入。借助美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题咏"参与园林审美的心理过程进行分析,可知题咏在园林审美的准备、初始和高潮阶段,分别对审美注意、审美需要、审美感知、审美联想和想象、审美判断和理解、审美情感等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园林审美的发生、发展、深化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 题咏 审美 参与机制 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