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armonyOS水产养殖在线预测预警与联动防控系统设计
1
作者 刘春玲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1期193-194,共2页
本文基于当前水产养殖水质研究现状进行鸿蒙系统的水产养殖在线预测预警以及联动防控智能系统的设计,旨在丰富相关研究思路的同时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 水产养殖 预测预警 harmony OS 联动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rmony SE在民用飞机设计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晚移 冯蕴雯 +2 位作者 侯杰然 陈俊宇 郭英男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4,共10页
随着民用飞机技术精细化和产品复杂性的提高,民用飞机设计已从传统的基于文档的系统工程转变为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系统表达也从以文档为中心转变为以模型为中心。为进一步提高民用飞机设计中系统建模的模型质量与正确性,进而缩短设计... 随着民用飞机技术精细化和产品复杂性的提高,民用飞机设计已从传统的基于文档的系统工程转变为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系统表达也从以文档为中心转变为以模型为中心。为进一步提高民用飞机设计中系统建模的模型质量与正确性,进而缩短设计的开发周期与成本,探究以模型驱动及验证为主导的系统工程方法在民用飞机设计领域的适用性,建立民用飞机设计的系统工程框架,用以支持民用飞机的可靠设计与高效交付。以Harmony SE建模方法为切入点,介绍其工作流程和建模思想;分析民用飞机在系统工程实践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说明Harmony SE方法在民用飞机系统工程领域的适用性,建立民用飞机设计的系统工程实践体系;以油箱增压组件为研究对象,应用实践体系开展组件级系统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民用飞机设计系统工程体系和方法能够正确合理地分配设计需求并建立完整的系统模型,有助于提升现阶段民用飞机设计的效率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harmony SE 民用飞机 架构模型 油箱增压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绿色金融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8
3
作者 沈坤荣 李敏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8,176,共12页
绿色金融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历程既是顶层设计的完善过程,也是基层实践的探索过程,在二者的上下联动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就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内在机理而言,... 绿色金融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历程既是顶层设计的完善过程,也是基层实践的探索过程,在二者的上下联动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就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内在机理而言,绿色金融以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绿色发展领域为逻辑导向,兼顾绿色转型过程中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催生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推进,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质增效。然而,中国当前的绿色金融实践在激励约束、信息披露、标准统一等方面尚有完善空间。为打通现有堵点、优化实践路径,未来的绿色金融发展首先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参与主体积极性;其次要加强数字赋能,联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多重目标;最后要强化内外联动,推进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规则中国化与中国规则国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资源配置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思“表达”概念的规范意义——兼论人工智能用户指令行为的法律性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琛 《知识产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0,共18页
作品即表达,表达的本质性构成是符号。不同的作品类型运用不同的符号媒介,即作品语言。表达能力即运用作品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稀缺性,“著作权法只保护表达”因此获得了正当性。由于作品语言之间存在差异,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同作品... 作品即表达,表达的本质性构成是符号。不同的作品类型运用不同的符号媒介,即作品语言。表达能力即运用作品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稀缺性,“著作权法只保护表达”因此获得了正当性。由于作品语言之间存在差异,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同作品类型之间不构成同一或转换关系。人工智能用户的单纯指令行为只是表示了对生成结果的需求,没有运用相应的作品语言,不属于表达行为。可以用文字“说画”的观点,违反了作品语言对作品类型制约的规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便利性,构成该技术使用的自然动力,无须法律额外激励。无论基于概念分析还是政策分析,都不应把人工智能用户的单纯指令行为解释为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思想 著作权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用户指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子齐 梁茂新 +1 位作者 梁丽喆 李国信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48,共4页
通过比较分析《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6版)》《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医内科学》统编教材等,以及学... 通过比较分析《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6版)》《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医内科学》统编教材等,以及学术界近20年有关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文献,确认权威文献之间、学术界之间、权威文献与学术界之间均存在较大出入,中医辨证严重失范。故剖析客观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重新辨证规范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辨证规范 中医辨证 思路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和之美:儒家审美理想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尹德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200,共9页
“中和之美”以“中庸”哲学为原则,以“中和”尺度为标准,倡导凡事叩其两端而取其中的“贵和持中”思想。“中和之美”在儒家美学思想中占有独特地位,成为中华美学精神鲜活的审美因子和价值内核。“中和之美”已融入中华文化,在艺术上... “中和之美”以“中庸”哲学为原则,以“中和”尺度为标准,倡导凡事叩其两端而取其中的“贵和持中”思想。“中和之美”在儒家美学思想中占有独特地位,成为中华美学精神鲜活的审美因子和价值内核。“中和之美”已融入中华文化,在艺术上表现为“非和弗美与温柔敦厚”的审美特征,追求和合和谐、温和温情、宽厚厚道为主的审美意味,真切表达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艺术情感,体现不过不及、和谐协调等美学原则。“中和之美”的“广其节奏与省其文采”的艺术方式,表现出一种古朴、简洁、静穆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形成了儒家艺术特有的话语系统和审美理想。这对根除当代文艺浮躁功利、偏激片面、放纵欲望、消沉颓废等弊病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贵和持中 温柔敦厚 乐而不淫 中和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历史使命、重大难题与改革模式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小洲 潘韵涵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0,共7页
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新的发展时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高质量发展瓶颈、体制机制困境等难题与挑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求,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构... 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新的发展时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高质量发展瓶颈、体制机制困境等难题与挑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求,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构建理念、机制与模式交互作用的IMM改革框架,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科学化、生态化、国际化的引导作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整体性、循环性和持续性机制改革,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育人、社会、专业等深度融合,切实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在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现代化强国 理念 机制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思想内核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炳林 刘志亮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3,共9页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内涵丰富的有机整体。尽管各种精神都有鲜明具体的坐标和内涵,但精神谱系的思想内核是连贯的。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人民至上是根本立场,牺牲奉献是崇高品格,艰苦奋斗是优良作风,忠诚热爱...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内涵丰富的有机整体。尽管各种精神都有鲜明具体的坐标和内涵,但精神谱系的思想内核是连贯的。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人民至上是根本立场,牺牲奉献是崇高品格,艰苦奋斗是优良作风,忠诚热爱是真挚情感,实事求是是根本原则,开拓创新是政治勇气,独立自主是根本立足点,团结统一是制胜法宝,胸怀天下是宽广境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十大要素,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崇高品格,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精神谱系 思想内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内在逻辑与关键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杜立民 刘倬嫣 肖赵华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41,157,共12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国际影响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首先提炼了这一理念的五大核心特征,并从理论和现实两个维度深刻剖析其内在逻辑。随后,本文结合学术前沿和发...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国际影响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首先提炼了这一理念的五大核心特征,并从理论和现实两个维度深刻剖析其内在逻辑。随后,本文结合学术前沿和发展实际,探讨了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相关的五大关键议题,包括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适应气候变化以及能源体系转型,并指出了这些议题的未来研究方向。最后,本文总结全文,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性记忆的整体化思考:突发公共事件的集体记忆建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7,183,共14页
集体记忆的核心在于记忆历史连续性及其社会建构性的动态整合。现代社会公共性突发事件的频繁出现,可以作为集体记忆的源头与节点去审视。围绕集体记忆的建构“能否间断连续”进行思考,可以尝试在“理念-意象”的集体记忆建构框架下,在... 集体记忆的核心在于记忆历史连续性及其社会建构性的动态整合。现代社会公共性突发事件的频繁出现,可以作为集体记忆的源头与节点去审视。围绕集体记忆的建构“能否间断连续”进行思考,可以尝试在“理念-意象”的集体记忆建构框架下,在记忆不同的叙事维度将散点式的记忆碎片整合并类别化,进而整合出具有沿循“勾勒-黏合-构筑”脉络的现代社会公共突发事件集体记忆整体性建构逻辑。同时,在当下不确定性社会以及特定的文化语境下,以整体性为目标进行突发公共事件集体记忆能动性建构和维系,也是现代社会与国家在多重时间维度整合有益经验,以及重构对社会文化结构性认知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理念 意象 突发公共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反向适应”:对待算法的一种伦理态度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伦 刘梦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9,179,180,共10页
算法技术的普遍化正在改变和重构生活世界。算法功能的个性化和便捷性日益增强,可以为人类行动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但也带来了人类“反向适应”的问题。对算法伦理问题的进一步追问发现:算法技术不断遮蔽人类的原初意愿和选择,抑制人... 算法技术的普遍化正在改变和重构生活世界。算法功能的个性化和便捷性日益增强,可以为人类行动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但也带来了人类“反向适应”的问题。对算法伦理问题的进一步追问发现:算法技术不断遮蔽人类的原初意愿和选择,抑制人类文化创新活力,影响社会协调发展。随着这种现象的不断加剧,人类沉浸在碎片化的现实中,逐渐形成一种不自知的“反向适应”,从而遗忘了人本该怎样的事情。人类主动接受算法技术对其加以改造和支配,迎合算法文化的生成,最终却不可避免地陷入人与人之间无法联结的社群性困境。基于此,我们倡导这样一种对待算法的伦理态度,即为了保障人的本质存在,应审思和超越“反向适应”,聚焦和谐共鸣的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伦理问题 反向适应 和谐共鸣 伦理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理想人格的和合境界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立文 张文旭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6,共9页
理想人格是体现人生价值意义、达成人生理想目标的典型形象,彰显了人对价值理想的追寻。《庄子》的生命哲学倡导一条由乱归和、由分致合的道路,希望实现人之自我生命以及人与天地万物的和合一体。圣人无名,周尽一体;神人无功,合于天伦;... 理想人格是体现人生价值意义、达成人生理想目标的典型形象,彰显了人对价值理想的追寻。《庄子》的生命哲学倡导一条由乱归和、由分致合的道路,希望实现人之自我生命以及人与天地万物的和合一体。圣人无名,周尽一体;神人无功,合于天伦;至人无己,大同涬溟;真人抱一,同乎天和。《庄子》所构建的圣人、神人、至人、真人的理想人格,从不同侧面彰显着和合一体的生命境界。《庄子》的生命哲学强调,只有体察世界的一体性,与世界和合为一体,才能真正实现生命的自由。《庄子》理想人格的和合境界最终指向“游”,“游”是对充满冲突与矛盾的现实人生困境的化解,是世界和人生之和合本真的实现。“游”之境域与“和”相通,又具有“乐”的价值,“和乐”乃是《庄子》理想生命境界的价值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理想人格 和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体赋能的人机协同跨学科主题教学支持模型 被引量:11
13
作者 袁磊 徐济远 梁世松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4,共8页
跨学科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积极推进跨学科教育改革。然而,跨学科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学科知识整合和有效的课程设计等能力。研究聚焦于提升教师跨学科教... 跨学科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积极推进跨学科教育改革。然而,跨学科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学科知识整合和有效的课程设计等能力。研究聚焦于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设计质量和效率这一关键问题。基于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的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模式,结合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智能体技术,研究构建了教师—智能体协同教学支持模型。该模型包括四个核心部分:跨学科知识库构建、智能体精细分工与思维链构建、大型语言模型选择与角色定义、教学方案整合与迭代优化。通过在“小型系统模拟”跨学科课程中实践应用该模型,阐明了教师—智能体协同教学支持模型的有效性和创新价值。研究为教育技术创新和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实施路径,对推动跨学科教育发展和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教学 智能体协同教学 大概念 生成式人工智能 多智能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协作知识建构情境下多智能体促进观点涌现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珂 卞茗慧 张瑾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4,共11页
在线协作知识建构作为一种社会性学习形式,以观点涌现作为核心驱动,能够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深度互动与知识建构。然而,观点涌现的质量与深度并非自然生成,而是受到学习者背景知识、团队协作频率、任务复杂性,以及技术支持环境等多重因素... 在线协作知识建构作为一种社会性学习形式,以观点涌现作为核心驱动,能够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深度互动与知识建构。然而,观点涌现的质量与深度并非自然生成,而是受到学习者背景知识、团队协作频率、任务复杂性,以及技术支持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基于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多智能体(LLM-MA)在协作过程中凭借其实时引导与反馈机制,展现出优化观点涌现过程的显著潜力。现有关于LLM-MA促进观点涌现的研究多聚焦于静态结果分析,较少关注观点生成的动态过程及其质量提升。因此,本研究以“社会知识建构互动分析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共享信息、发现冲突、意义协商、知识构建、应用反思”五阶段协作流程,并结合过程挖掘分析与内容分析,系统探讨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多智能体在学习者在线协作知识建构中对观点涌现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多智能体不仅能够优化观点涌现的过程结构与效率,还能显著提升观点的深度与清晰度,而传统协作方式在观点涌现的广度上更具优势,表现出较强的探索性与创造力。最后,本研究针对教师介入、技术开发及学习者的社会性参与提出具体建议,旨在通过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支持,优化在线协作知识建构中的观点涌现,推动大语言模型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学习者的协作效率与知识建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协作知识建构 大语言模型 多智能体 观点涌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则视角下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喻登科 熊曼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3,共12页
开放式创新为企业应对当今不确定性环境提供了抓手。然而,目前关于开放式创新绩效实现路径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撑。和谐管理理论契合开放式创新系统需求,和则思想适合诠释企业通过开放式创新实现内在价值的机制。根据和则思想和两场理念,... 开放式创新为企业应对当今不确定性环境提供了抓手。然而,目前关于开放式创新绩效实现路径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撑。和谐管理理论契合开放式创新系统需求,和则思想适合诠释企业通过开放式创新实现内在价值的机制。根据和则思想和两场理念,构建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实现路径分析框架,收集2012—2021年662家高技术制造业A股上市企业数据,对理论框架中提出的直接效应和调节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①创新开放深度和广度对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创新开放广度对企业市场绩效的作用不显著,且创新开放深度对其具有显著负向影响;②包容性文化能够强化创新开放深度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③地方性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越完善,创新开放广度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正向影响越显著;④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非国有企业和管理者有海外背景的企业中,创新开放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论可深化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实现路径的认知,从和谐管理视角夯实开放式创新理论基础,对企业开展开放式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 创新管理 创新开放度 创新绩效 和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深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亚鹏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4,共7页
单元教学被认为是核心素养时代“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围绕当前单元教学的理论困惑与实践困境,研究认为,大观念与知识结构化同源共生,运用系统思维、分析思维、综合思维可以实现单元教学与课时教学统一。运用系统化教学设计思想,... 单元教学被认为是核心素养时代“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围绕当前单元教学的理论困惑与实践困境,研究认为,大观念与知识结构化同源共生,运用系统思维、分析思维、综合思维可以实现单元教学与课时教学统一。运用系统化教学设计思想,建构了分析设计、开发设计、过程设计三位一体的核心素养导向单元教学设计新模型,形成增进学生学习理解、培养专家思维、体悟学科精神意蕴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新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大观念 单元教学 高中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生态正义的前提反思、现实困囿及纾解策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建森 陶莉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7,共12页
生态正义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当前,人工智能为协调人类社会中的生态利益、分配生态资源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正义目标提供了新机遇。然而,在利用人工智能推进生态正义的过程中,也需注意避免陷入一些价值认知误区... 生态正义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当前,人工智能为协调人类社会中的生态利益、分配生态资源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正义目标提供了新机遇。然而,在利用人工智能推进生态正义的过程中,也需注意避免陷入一些价值认知误区,必须正视技术资本化与“反生态性”逻辑、算法机制与公平分配失衡、技术应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三重矛盾。从坚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筑牢数字安全共同体、构建技术创新共同体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四个维度出发,科学引导人工智能的运行过程和发展方向,重塑人工智能赋能生态正义的多样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态正义 资本逻辑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水四定”研究Ⅲ:实施路径及保障体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左其亭 贺豪 +1 位作者 臧超 纪义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9-506,共8页
“四水四定”是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协调人水关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在深入理解“四水四定”概念、内涵、基本原理以及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四水四定”实施应遵循5项基本原则,包括刚性约束与缓冲调节原则、多要素协... “四水四定”是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协调人水关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在深入理解“四水四定”概念、内涵、基本原理以及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四水四定”实施应遵循5项基本原则,包括刚性约束与缓冲调节原则、多要素协同与系统治理原则、软硬实力协同并进原则、生态保护与节水优先原则、政策引导与制度保障原则;提出多方案对比分析和调控模型两类方法来选择确定“四水四定”实施方案;从绿色转型、和谐发展、技术创新、工程建设与政策完善5个方面,给出“四水四定”的具体实施路径;构建“四水四定”实施的保障体系,包括理论方法体系、政策制度体系、管理机制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工程建设体系和文化教育体系。研究成果可为“四水四定”的贯彻落实提供指导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四定” 实施路径 保障体系 人水关系学 和谐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和美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乡村场景价值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庆媛 王愈滋 +3 位作者 杨人豪 苏康传 王笛 孙朝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共15页
目前,和美乡村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分析和个案描述,亟需更加深入的理论研究。将场景理论与乡村多元价值理论有机结合,构建乡村场景价值理论,强调乡村多元价值在多种场景中的“生成—互动—反馈”逻辑,揭示各类价值在不同场景中的... 目前,和美乡村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分析和个案描述,亟需更加深入的理论研究。将场景理论与乡村多元价值理论有机结合,构建乡村场景价值理论,强调乡村多元价值在多种场景中的“生成—互动—反馈”逻辑,揭示各类价值在不同场景中的显化过程;利用“乡村场景价值理论”分析框架,对成都市多利桃花源和重庆市武隆犀牛古寨乡村建设和发展进行案例分析,证实理论框架的适用性,进一步阐明差异化核心场景在乡村价值生成、互动和反馈中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美乡村 场景理论 乡村多元价值理论 乡村场景价值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的治水思路演进及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宁 倪翠娟 李家昕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水利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治水思路是推动水利现代化的思想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水利现代...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水利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治水思路是推动水利现代化的思想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水利现代化的进程中,治水思路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从强调在稳固政权、恢复生产中持续推进农业治水,到实现水利战略功能、治水观念、治水方法的现代化转变,再到明确提出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逐步实现了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的治水思路演进对水利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水利发展宗旨,始终坚持党对水利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水利建设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全球视野下的水利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水思路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水利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