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如何学科学:再思皮亚杰的理论及其科学教育价值
1
作者 郑旭东 王楠鑫 周子荷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4,共7页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学习心理学和科学认识论的统一。它阐述了科学概念建构的心理机制,蜕去了一些基础科学概念身上的先验色彩,揭示了科学历史发展的基本逻辑。该文通过对儿童究竟如何建立时间概念的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以管中窥豹的方...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学习心理学和科学认识论的统一。它阐述了科学概念建构的心理机制,蜕去了一些基础科学概念身上的先验色彩,揭示了科学历史发展的基本逻辑。该文通过对儿童究竟如何建立时间概念的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以管中窥豹的方式对皮亚杰理论之于科学教育的价值进行了阐发,以表明小学科学教育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皮亚杰理论对当代科学教育最重要的启示莫过于以学习心理学和科学认识论的统一让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真正走进科学教育,推动科学课程建构与教学实施从表述的逻辑走向发现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认识论 学习心理学 发现的逻辑 表述的逻辑 科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人文与社会科学间的张力:体育哲学与体育心理学的对话
2
作者 高强 Robert Schinke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52,共9页
体育是一种具体的人类社会行为,既关乎人类的心理活动,也会延伸出相关的抽象概念。不同的学科体系、科学理论都会对体育形成日益增长的研究兴趣。由于学科定位不同,随之形成的争议也旷日持久。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在体育学研究中交相辩难... 体育是一种具体的人类社会行为,既关乎人类的心理活动,也会延伸出相关的抽象概念。不同的学科体系、科学理论都会对体育形成日益增长的研究兴趣。由于学科定位不同,随之形成的争议也旷日持久。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在体育学研究中交相辩难,相互启发。两位学者基于哲学与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对体育学研究中概念的生成与使用、研究方法的选取、研究意义的凸显与研究议题的开拓展开论辩式的对话。由此形成不同体育人文与社会学科间相互借鉴的可能性与途径,展现研究者如何从自身经历与学科背景中生成研究主题与研究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文与社会科学 体育心理学 体育哲学 对话 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专长科学的概念体系与理论模型建构
3
作者 漆昌柱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38,共5页
运动专长是运动心理学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并逐渐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运动专长科学。建构运动专长科学的概念体系与理论模型,不仅具有了实证研究的基础,而且也是丰富和发展运动专长研究的迫切需要。运动专长的界定是建构运动专长科学概念... 运动专长是运动心理学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并逐渐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运动专长科学。建构运动专长科学的概念体系与理论模型,不仅具有了实证研究的基础,而且也是丰富和发展运动专长研究的迫切需要。运动专长的界定是建构运动专长科学概念体系和理论模型的基石,运动认知技能、基础认知能力和具身认知等3种认知能力或技能是运动专长的核心要素,构成了运动专长理论模型的基本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心理学 运动专长 运动专长科学 概念体系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医药科普的思考
4
作者 李越峰 王毛毛 +5 位作者 郭清毅 马定财 王哲 张转红 张育贵 严兴科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92-96,共5页
中医药科普是对中医药相关内容的科学普及,是推广、宣传、传播中医药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传承、发展中医药及提高国民对中医药的正确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科普对传承中医药知识技能、提高中医学国际影响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 中医药科普是对中医药相关内容的科学普及,是推广、宣传、传播中医药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传承、发展中医药及提高国民对中医药的正确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科普对传承中医药知识技能、提高中医学国际影响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中医药科普的特点为内容丰富、受众广泛,新时代中医药科普可多种形式并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目前,中医药科普政策完备,形式多元,包括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互联网+教育、科普基地、中医药进校园等。传统纸质读物覆盖知识广泛且直观易懂;互联网、自媒体传播迅速、途径广,但需严把质量关;科普基地能直观体现中医药发展现状;中医孔子学院可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然而,中医药科普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专业人才匮乏、激励机制不完善、科普体系不健全等,部分科普人员专业知识有限。中医药科普任重道远,从业者需提升素养、巩固知识、积极推动,基层组织需开展活动、培养人才,以共同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医药 科普 新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人因科学研究的新范式取向及重点 被引量:16
5
作者 许为 高在峰 葛列众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3-382,共20页
本文首先提出了“人因科学”这一创新的学科群概念来表征工程心理学、人因工程、工效学、人机交互等相近领域。尽管这些领域的研究角度不一样,但是它们分享共同的研究理念、对象以及目的。我们近期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AI)新技术带来了... 本文首先提出了“人因科学”这一创新的学科群概念来表征工程心理学、人因工程、工效学、人机交互等相近领域。尽管这些领域的研究角度不一样,但是它们分享共同的研究理念、对象以及目的。我们近期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AI)新技术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人因问题,而作为人因科学研究对象的人机关系呈现出从“人机交互”向“人智组队式合作”的跨时代演进。这些变化对人因科学研究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基于非智能技术的人因科学研究范式和重点。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人因科学研究范式取向跨时代的演进,总结我们近5年所提出的一系列用于丰富人因科学研究范式的新概念模型和框架,其中包括人智协同认知系统、人智协同认知生态系统以及智能社会技术系统的模型和框架。本文进一步从人因科学研究范式取向的角度进一步提升这些概念模型和框架,提出智能时代人因科学研究的三种新范式取向,分析相应的应用意义,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同时,针对智能时代人因科学研究重点的跨时代转移新特征,本文从“人智交互”“智能人机界面”“人智组队合作”三个方面展望了今后人因科学的研究重点,揭示出人因科学新研究范式取向对未来研究重点的作用。我们认为,人因科学的研究范式取向和研究重点互为影响,互为促进,智能时代的人因科学研究需要多样化、创新的研究范式取向,从而进一步推动人因科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因科学 工程心理学 人因工程 研究范式取向 人智组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大概念和单元整体设计理念的信息科技教材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艳 孙丹 +2 位作者 魏雄鹰 陆海丰 翁恺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1,102,共10页
信息科技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独立开设的新科目,开发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教材是信息科技教育落地实施的重要保障。《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立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四大课程目标和串联课程内容的六条逻辑主线,在教材设... 信息科技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独立开设的新科目,开发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教材是信息科技教育落地实施的重要保障。《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立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四大课程目标和串联课程内容的六条逻辑主线,在教材设计与开发中融入大概念和单元整体设计理念,可以为素养导向的学科教学以及螺旋式上升的课程实践提供教学依据和资源支持。浙教版《信息科技》教材的开发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首先,运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基于义教信息科技课标的六条逻辑主线梳理得到24个学科大概念;而后,通过确定“核心大概念”和“相关大概念”的方式实现学科大概念落地,并采用单元整体设计、明确学习目标、确定评价办法、规划教学过程等步骤完成教材开发。在今后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围绕新课标和新教材开展针对性培训和教研活动,积极研发辅助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的资源和工具,促进一线教师更多参与教学内容的迭代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科技 课程标准 大概念 单元整体设计 教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素养评价与建议 被引量:2
7
作者 周群英 程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6-84,共9页
采用问卷形式对林业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素养进行调查,包括专业素质、品格素质和心理素质3个一级指标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思想道德、工作态度、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6个二级指标,获得有效问卷220份并用于分析,旨在为培养编辑人才提供参考... 采用问卷形式对林业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素养进行调查,包括专业素质、品格素质和心理素质3个一级指标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思想道德、工作态度、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6个二级指标,获得有效问卷220份并用于分析,旨在为培养编辑人才提供参考。结果发现,林业科技期刊编辑学科专业知识优势突出,出版专业知识有所欠缺。编校能力、版面设计能力和信息处理及应用能力水平较高,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较差。总体品德端正,但在担当和进取方面需加强。心理素质处于较理想状态。对编辑知识、技能和必备工具3项显性能力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指标之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表明编辑显性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林业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素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科技期刊编辑 专业素质 品格素质 心理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演化博弈视角下的AI决策与人类决策——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可能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红霞 谢灿 田水承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17-4926,共10页
随着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探讨如何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变得十分迫切。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研究探讨了AI决策系统与人类决策系统在促进可... 随着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探讨如何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变得十分迫切。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研究探讨了AI决策系统与人类决策系统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中作为决策者的特点及其相互作用。通过采用演化博弈论框架并结合前景理论和心理账户理论,研究设计了一系列参数以模拟人类作为非理性决策者的行为。研究结果显示,AI在决策效率和逻辑推理方面表现优越,但人类在考虑道德和整体状况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此外,研究进一步探索了将AI与人类决策结合使用的协同潜力,发现企业使用AI决策配合政府的人类决策,比单独使用AI或人类决策时更有助于实现绿色协同发展。研究认为结合AI的技术优势和人类的洞察力,是有效应对环境挑战和推动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科学 可持续发展 前景理论 心理账户理论 演化博弈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建构社区中多主体模拟支持的观点涌现模型构建:复杂性科学的视角 被引量:5
9
作者 胡金艳 杨霞 +2 位作者 高兴启 满其峰 张义兵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7,共8页
以观点为中心的知识建构理论强调学习者像科学家一样探究真实问题,多个观点持续交互使得社区逐渐演变成一个复杂系统,非叠加态的观点呈现出不能被还原的涌现现象。然而目前对于观点涌现的研究止步于理念上对其系统属性的认识,仍然惯性... 以观点为中心的知识建构理论强调学习者像科学家一样探究真实问题,多个观点持续交互使得社区逐渐演变成一个复杂系统,非叠加态的观点呈现出不能被还原的涌现现象。然而目前对于观点涌现的研究止步于理念上对其系统属性的认识,仍然惯性地沿袭还原论的研究视角及范式,将复杂的涌现现象切割为单个观点甚至是片段化的关键词进行挖掘与分析,未能真正触及观点涌现的实质。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自下而上的多主体建模来探索观点涌现的规律和特征。研究发现,观点涌现层级越高需要的时间越长,难度也越大;高层级的观点会限制低层级观点的交互域;观点涌现过程中的能量值呈现从正态分布到指数分布的不均衡态势,从而为观点涌现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对知识建构社区的教学实践具有多层次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建构 观点涌现 多主体模拟 复杂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科学教育新格局:学段一体化建构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郑永和 杨宣洋 苏洵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5,共6页
加强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建设是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构建科技强国的重要举措。推进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建设要秉承“以终为始”的理念,以培养和造就国家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和大批... 加强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建设是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构建科技强国的重要举措。推进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建设要秉承“以终为始”的理念,以培养和造就国家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和大批科技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依照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设计进阶式教育体系,统筹规划原本相对独立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学段的科学教育。具体而言,面对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诸多现实困境,要完善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的保障机制;构建一体化目标图谱;设计学段内和段间教学评一体化体系;开辟科技拔尖创新人才的贯通培养渠道;聚力数字技术赋能。从这五个方面发力来推进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建设,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构建“大科学教育”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大中小学 学段一体化 科学教育加法 科技创新人才 科学大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理路——加拿大安大略省科学与技术课程变革审思 被引量:9
11
作者 于颖 候继仓 于兴华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8,共8页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跨学科主题学习因其有利于突破学科边界解决复杂问题备受瞩目,成为未来数字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跨”?“跨”到什么程度?这成为当前一线课程与教学直面的新挑战。为了厘清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逻...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跨学科主题学习因其有利于突破学科边界解决复杂问题备受瞩目,成为未来数字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跨”?“跨”到什么程度?这成为当前一线课程与教学直面的新挑战。为了厘清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逻辑理路,适当借鉴发达国家跨学科课程与教学的有益经验,研究分析了加拿大教育强省安大略省于2022年发布的科学与技术课程标准文本。通过文本分析发现,安大略省高度重视STEM跨学科主线在课程架构中的统领作用,把跨学科大概念理解作为课程与教学的内在机理,并采用跨学科和融合学习两种形式开展教学。汲取其启示,跨学科主题学习首先要理解跨学科意蕴,聚焦核心素养育人目标,其次,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理路,包括:立足本体学科提取学科大概念,形成“学科大概念群”;聚合学科学习与真实生活,形成“跨学科主题群”;设计“问题链—任务簇—证据集”,在问题解决中实现跨学科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学习 融合 科学与技术课程 大概念 问题解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三茶”统筹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思路 被引量:10
12
作者 俞燎远 任苧 冯海强 《茶叶》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浙江贯彻落实“三茶”统筹理念,推动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就和主要举措,分析了浙江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浙江“三茶”统筹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 茶文化 茶产业 茶科技 产业现状 发展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科学理论的益智儿童产品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国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8-494,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脑科学理论的益智儿童产品设计策略。方法通过深入研究益智玩具市场及各阶段儿童玩具的设计特点,总结出趣味性、互动性、教育性、创新性和安全性等关键要素。将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为益智儿童产品设计的理论依据,结合脑科学原... 目的探讨基于脑科学理论的益智儿童产品设计策略。方法通过深入研究益智玩具市场及各阶段儿童玩具的设计特点,总结出趣味性、互动性、教育性、创新性和安全性等关键要素。将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为益智儿童产品设计的理论依据,结合脑科学原理,制定出创新的益智儿童产品设计策略。重点关注脑科学理论以解析儿童的认知特点,从而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设计方案。结论通过深入理解儿童脑部的发育规律,借鉴脑图谱所揭示的认知特性,以制定出益智儿童产品设计的前沿策略,提升儿童的认知能力,在推动益智产品设计的创新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儿童产品设计 脑科学理论 认知发展规律 产品设计策略 儿童发展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信息学:网络信息时代下的心理学新发展 被引量:23
14
作者 薛婷 陈浩 +2 位作者 赖凯声 董颖红 乐国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5-337,共13页
在见证了社会计算与计算社会科学的勃兴之后,心理学和信息科学在网络信息时代相遇,催生出心理信息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该学科旨在利用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技术,通过开展网络调查和实验、开发和利用移动设备、建立数据库和分类体系、使用... 在见证了社会计算与计算社会科学的勃兴之后,心理学和信息科学在网络信息时代相遇,催生出心理信息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该学科旨在利用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技术,通过开展网络调查和实验、开发和利用移动设备、建立数据库和分类体系、使用开源软件和数据挖掘技术等,获取、整理和分析心理学研究资料。其对大规模复杂数据的掌控能力,使心理学家可以从新的高度和视野,针对现实和虚拟网络中的个体与群体心理现象展开研究,重新检视已有理论假设并探索新发现。但是,心理信息学在展现巨大潜力的同时,也在技术和研究设计、伦理和研究规范、研究重心与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面临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信息学 心理学 信息科学 计算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比较心理学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彭新 施式亮 +1 位作者 李润求 李泽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28,共7页
在比较安全学学科体系框架下,将比较研究方法应用于安全心理学领域,提出安全比较心理学的定义和内涵,阐述安全比较心理学质的比较和量的比较、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现象比较和本质比较、单项比较和综合比较、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求同... 在比较安全学学科体系框架下,将比较研究方法应用于安全心理学领域,提出安全比较心理学的定义和内涵,阐述安全比较心理学质的比较和量的比较、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现象比较和本质比较、单项比较和综合比较、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等多种研究方法,探讨安全比较心理学应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与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行业与领域、不同环境、不同年龄阶段安全心理现象与规律。安全比较心理学可以借助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来促进安全心理学为人类和社会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 安全科学 安全比较学 安全心理学 安全比较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心理应激理论探讨中医肝主疏泄功能的研究思考 被引量:27
16
作者 田蕾 吴昊 +2 位作者 韦昱 郑敏 赵燕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905-1908,共4页
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结合现代心理应激理论,探讨中医肝主疏泄功能的相关理论,并提出相关研究的思考。通过对心理应激理论与肝主疏泄功能及其近年相关的研究进展的整理归纳,认为心理应激理论与中医的肝主疏泄功能是密切... 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结合现代心理应激理论,探讨中医肝主疏泄功能的相关理论,并提出相关研究的思考。通过对心理应激理论与肝主疏泄功能及其近年相关的研究进展的整理归纳,认为心理应激理论与中医的肝主疏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从中医角度来看,中医的肝主疏泄功能在机体调节心理应机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对今后从心理应激理论探讨中医肝主疏泄功能的研究提出了思考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应激 肝主疏泄 研究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研究人的另类科学——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再认识 被引量:15
17
作者 蔡笑岳 于龙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7-122,128,共7页
科学心理学自诞生以来,学者们对其学科性质、科学类别一直存在争议,至今尚未形成共论。文章从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人学”出发,对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进行了再考察,并对心理学的知识领域及其在科学体系中的另类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描述,认... 科学心理学自诞生以来,学者们对其学科性质、科学类别一直存在争议,至今尚未形成共论。文章从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人学”出发,对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进行了再考察,并对心理学的知识领域及其在科学体系中的另类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描述,认为心理学本质是一门综合性的“人学”,其学科性质是一门另类科学,其知识形态既是科学,又是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人学 “三体一位” 另类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探讨癌症患者心理问题及干预模式的全球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被引量:15
18
作者 石艳 甘秀妮 +2 位作者 蔡均 江莲 熊桂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0-127,共8页
目的 :分析近10年癌症患者心理问题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为进一步提高此领域研究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应用VOSviewer软件对有关癌症患者心理问题的研究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 644篇文献,文献... 目的 :分析近10年癌症患者心理问题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为进一步提高此领域研究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应用VOSviewer软件对有关癌症患者心理问题的研究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 644篇文献,文献发表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美国发文居首位,中国排名第4。研究方向主要涉及:①心理症状的研究;②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心理研究;③与照顾者有关的研究;④与青少年癌症患者父母相关的研究;⑤心理评估工具的研究;⑥与女性癌症患者相关的心理研究;⑦与男性癌症患者相关的心理研究。心理干预模式以正念减压疗法、音乐疗法、运动疗法、支持疗法、尊严疗法、补充替代治疗及网络干预等为主。结论:癌症患者心理问题及干预模式相关研究学术热度有上升,但国内该领域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未来可将儿童、中青年及终末期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弹性和减压干预作为研究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心理 干预模式 Web of science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挑战 被引量:27
19
作者 姚建欣 郭玉英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8-102,共5页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表现出"延展"和"整合"两大发展特点。基于对课程标准文件的分析,依托以往的国际科学课程研究,从三个层面分别解读这两大发展特点。同时根据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分析在课...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表现出"延展"和"整合"两大发展特点。基于对课程标准文件的分析,依托以往的国际科学课程研究,从三个层面分别解读这两大发展特点。同时根据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分析在课程实施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 大概念 学习进阶 课程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错觉现象的分类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20
作者 刘宏 李哲媛 许超 《智能系统学报》 2011年第1期1-12,共12页
视错觉指的是人或动物观察物体时,基于知觉经验或不当参照等形成的与客观事实不一致的特定感知.它能从独特的角度显示出视觉系统的认知功能和机理,因此研究错觉原理,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模型,对心理学、生理学和计算机视觉... 视错觉指的是人或动物观察物体时,基于知觉经验或不当参照等形成的与客观事实不一致的特定感知.它能从独特的角度显示出视觉系统的认知功能和机理,因此研究错觉原理,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模型,对心理学、生理学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收集整理大量错觉图片的基础上,视错觉可按不同的现象和成因分为轮廓错觉、运动错觉、细胞群错觉、扭曲错觉、尺寸错觉和不可能图形等6类,其中典型错觉图片被选以介绍其成因和生理、心理、计算机领域的研究现状,阐述不同视错觉发生在视觉不同认知层次上,且拥有和正常视觉相同的神经基础,最后概述了视错觉现象的应用意义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错觉 心理学 生理学 计算机视觉 认知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