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民主思想的“三维批判”:存在、历史、实践的统一
1
作者 刘林 孟祥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7,共8页
马克思的民主思想通过存在批判、历史批判、实践批判三个维度,系统揭示了民主的本质属性、历史演进规律、实现路径,构建了一个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理论体系。存在批判阐明了民主的阶级性与社会存在基础,指出资本主义民主本质上是维护... 马克思的民主思想通过存在批判、历史批判、实践批判三个维度,系统揭示了民主的本质属性、历史演进规律、实现路径,构建了一个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理论体系。存在批判阐明了民主的阶级性与社会存在基础,指出资本主义民主本质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只有通过建立超越私有制的经济基础,民主才能回归其真实本质;历史批判揭示了民主发展的历史性与必然性,强调民主随着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的变迁而不断演化,社会主义民主是对资本主义民主的历史性超越,在共产主义阶段,民主将达到最高形态;实践批判指出民主不仅体现在制度的构建与设计上,而且体现于人民在社会治理和生产管理中的实际参与和自我管理。这三个维度在逻辑上相辅相成、在内容上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民主思想的整体性理论框架。这一理论体系既深刻揭示了民主的本质规律,也明确指明了民主发展的实践方向,为人类社会的民主制度发展和完善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民主思想 存在批判 历史批判 实践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教育公平的历史考察——兼以英、美等国作为实施案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汉麟 杨佳 +1 位作者 付宏 樊艳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1年第3期17-23,共7页
教育公平涉及个人权利问题,与社会权利的公正息息相关,大致可表现为思想层面及实践、制度层面。现代意义的教育平等观念与近代社会政治学说的发展,人性、人权观念的改变,以及民主政治的建立等有直接的关系。首先通过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 教育公平涉及个人权利问题,与社会权利的公正息息相关,大致可表现为思想层面及实践、制度层面。现代意义的教育平等观念与近代社会政治学说的发展,人性、人权观念的改变,以及民主政治的建立等有直接的关系。首先通过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化得到体现,继后通过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得到强化,到19世纪末其基本内涵已经形成。20世纪教育公平观念继续得到发展,在实践上表现为由初等教育机会均等发展为中等乃至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由注重教育起点、过程的公平发展为注重教育结果的公平。为此各国都注重关心弱势群体,发展出各种补偿教育措施,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历史 思想 实践 英国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与董学文、陈诚先生商榷之一 被引量:35
3
作者 朱立元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95,共20页
针对董学文、陈诚批评笔者的《"实践存在论"美学、文艺学本体观辨析——以"实践"与"存在论"关系为中心》一文,首先指出董文缺乏讨论学术问题的最起码的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学风,具体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q... 针对董学文、陈诚批评笔者的《"实践存在论"美学、文艺学本体观辨析——以"实践"与"存在论"关系为中心》一文,首先指出董文缺乏讨论学术问题的最起码的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学风,具体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权威"自居,将自己缺乏具体论证的理解当作唯一正确的理解;混淆学术与政治的界限,对批评对象乱扣政治帽子;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批评对象的论著采取断章取义、随心所欲的任意诠释。据此,文章强调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学风来展开学术争鸣。针对董文把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同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的西方哲学史传统的血缘联系一刀切断的粗暴做法,对西方学术史上大量关于实践概念的论述和解释,特别是对亚氏、康德和黑格尔等人的实践观作了比较系统、客观的梳理、概括和辨析,证明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与西方思想传统、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传统完全割断、毫无联系的,把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想像成从零开始、从头做起,本身就是痴人说梦。恰恰相反,马克思的实践观,正是在这样一个思想理论传统和背景下,吸收和改造了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的实践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以此作为建构自己的实践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的思想资源和理论起点的。针对董文指责笔者把马克思实践概念狭隘化和泛化的自相矛盾的批评,通过对马克思青年时期几部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巴黎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的相关论述逐一详细的引证,并结合其中后期著作进行深入的论析,证明在马克思著作中,对作为唯物史观核心范畴之一的实践概念的阐释,有两点十分清楚:第一,马克思继承了从亚里士多德到德国古典哲学将"实践"与"理论’作为对应、对立概念的传统,在这一框架中,实践被视作与理论(认识)相对的人的"做"(制作)、行为、行动、生活、活动等,即认识(理论)的应用和实现,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改变;第二,马克思从一开始就对实践作广义的理解和应用,他把物质生产劳动看成实践概念最基本、最基础的含义,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从来没有将实践的含义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物质生产劳动,而是认为实践还包含了政治、伦理、宗教等人的现实活动,以及艺术、审美和科学研究等精神生产劳动。实际上,真正把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含义狭隘化的不是别人,正是董、陈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方法与态度 西方思想史 马克思主义 实践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发展进程与中国共产党的人口思想和实践史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婷 郑叶昕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1期134-144,共11页
聚焦新中国成立以来波澜壮阔的人口发展进程——完成了压缩式的人口转变、形成了高空间流动特征的“迁徙中国”格局,进入了更加复杂的后人口转变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创造者,多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严... 聚焦新中国成立以来波澜壮阔的人口发展进程——完成了压缩式的人口转变、形成了高空间流动特征的“迁徙中国”格局,进入了更加复杂的后人口转变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创造者,多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和现实处境,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带领中国实现了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增长,抑制了迅猛增长的人口趋势,激活了人口流动活力,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回溯历史,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人口思想和实践变迁,这些本土化的经验与思考能为当下中国所面临的人口挑战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口发展进程 人口思想和实践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中的过程思想析论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红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60-165,共6页
作为一种元哲学意义上的理论,过程思想从其产生的时候开始就以一种隐含的"公理"存在于各种哲学思潮之中。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所彰显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特有向度,也必然地内蕴着这种思想。马克思的过程思想是通过历史... 作为一种元哲学意义上的理论,过程思想从其产生的时候开始就以一种隐含的"公理"存在于各种哲学思潮之中。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所彰显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特有向度,也必然地内蕴着这种思想。马克思的过程思想是通过历史、实践和人互相关联的三个关键概念来展开论述的。马克思哲学的立脚点是现实的人,历史和实践都是建立在人的现实活动而展开的,而人的存在就是人的现实生活过程,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是处在相应的历史过程之中的。马克思的过程思想从根本上可以说是关于人的存在、发展及其自我实现的过程的思想。过程思想是理解马克思哲学实质的一个重要的发展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过程思想 历史 实践 怀特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对思想的科学定位及其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姜迎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0,共6页
意识形态领域的纷争同如何把握思想直接相关。有些所谓的"意识形态家"往往偏执于不同的思想,认为某种思想决定历史和现实的发展,具有永恒的、终极的价值。这是思想认知的错位。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 意识形态领域的纷争同如何把握思想直接相关。有些所谓的"意识形态家"往往偏执于不同的思想,认为某种思想决定历史和现实的发展,具有永恒的、终极的价值。这是思想认知的错位。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从实践、历史和功能三个维度对思想作了科学定位,实现了哲学思想的根本变革。当前,深入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对思想的科学界定,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历史、辨识各种社会思潮,有着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思想 实践 历史 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唯物史观阐释 被引量:7
7
作者 贾英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36,共14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标示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取得历史性成就和根本性变革的重要概念,也是标志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生成的具有战略性高度的精神智识。在唯物史观视域中,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于文化实践所提供的...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标示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取得历史性成就和根本性变革的重要概念,也是标志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生成的具有战略性高度的精神智识。在唯物史观视域中,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于文化实践所提供的基本立场之中,从观视文化的实践立场把握文化,它具有世界性与民族性两种属性,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结合要义;从文化发展的主客体的关系中把握其主体性与规律性,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自觉;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一种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品质的理论建构,它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不仅体现了从文化主动向实践主动的转换,而且释放出强大的实践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文化思想 唯物史观 实践 文化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