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6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post weld heat treatment on grain boundary character distribution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friction stir welded armourgrade nickel and molybdenum-free high-nitrogen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1
作者 Arun Kumar Gurrala Raffi Mohammed G Madhusudhan Reddy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9期246-261,共16页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friction stir welding(FSW)and post-weld heat treatment(PWHT)on the grain boundary character distribution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cross sectional(top and bottom)regions of nickel-...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friction stir welding(FSW)and post-weld heat treatment(PWHT)on the grain boundary character distribution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cross sectional(top and bottom)regions of nickel-and molybdenum-free high-nitrogen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HNASS).FSW at 400 rpm and 30 mm/min resulted in finer grains(4.18μm)and higher coincident site lattice(CSL)boundaries(32.3%)at the top of the stir zone(SZ)due to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DRX).PWHT at 900℃for 1 h led to grain coarsening(12.91μm the bottom SZ)but enhanced CSL boundaries from 24.6%to 30.2%,improving grain boundary stability.PWHT reduced the kernel average misorientation(KAM)by 14.9%in the SZ-top layer and 20.4%in the SZ-bottom layer,accompanied by a 25%decrease in hardness in the SZ-top layer and 26.7%in the SZ-bottom layer,indicating strain recovery and reduced dislocation density.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tests(PDP)showed a 18%increase in pitting potential and a 76%reduction in corrosion rate after PWHT.The improvement in corrosion resistance is attributed to the increase inΣ3 twin boundaries,which enhance grain boundary stability and reduce susceptibility to localized corrosion.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role of PWHT in refining the microstructure and strengthening corrosion resistance,making HNASS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demanding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kel and molybdenum free high-nitrogen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Friction stir welding Post-weld heat treatment 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 Microstructural gradients Pitting corrosion resistance Coincident site lattice Grain boundary characteristic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建成区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张玲玲 谢珊珊 +5 位作者 高嘉惠 孔维汉 杜冲 刘艺平 冯艳 孔德政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2-433,共12页
【目的】探究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郑州市植物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建成区设置349个样本点,构建一个覆盖整个区域的梯度分析系统。通过获取各样本点的植物种类、数量及... 【目的】探究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郑州市植物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建成区设置349个样本点,构建一个覆盖整个区域的梯度分析系统。通过获取各样本点的植物种类、数量及其生长环境等数据,经统计与分析,解析郑州市建成区植物多样性梯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范围内植物种类共计110科357属596种。乔灌草种类比例为1∶1.17∶3.45;乡土与外来树种比例为1∶3.08。蔷薇科(Rosaceae)、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木樨科(Oleaceae)和豆科(Fabaceae)为优势科。以环为单元的梯度下,栽培植物和自生植物分别在第8环和第9环达到最高;其他不同植物类群物种丰富度呈单峰或双峰等分布形态。此外,植物物种多样性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这与环境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房价及500 m范围内不透水率等对植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结论】揭示了郑州市建成区植物多样性的梯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其中城市化特征因子对植物多样性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梯度 分布格局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绕组首饼温度及温度梯度的变压器热点模型
3
作者 范晓舟 刘云鹏 +3 位作者 律方成 李欢 徐永超 闫泽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1-369,I0030,共10页
变压器热点温度是衡量变压器负载潜力及运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是变压器状态监测以及预测的重点。绕组底部首饼直接与散热片回流的冷油接触,周围油温与冷油近似相等,可以较为准确地分析其散热。该文从变压器传热原理出发,提出一种新的热... 变压器热点温度是衡量变压器负载潜力及运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是变压器状态监测以及预测的重点。绕组底部首饼直接与散热片回流的冷油接触,周围油温与冷油近似相等,可以较为准确地分析其散热。该文从变压器传热原理出发,提出一种新的热点温度计算模型。首先,基于理论推导建立绕组首饼温度的控制方程,并使用热电类比方法建立可用于实际运行的绕组首饼局部热路模型。通过对一台内置传感光纤的110 kV油浸式变压器进行11级不同负载共21 h温升试验,获得不同负载率下绕组温度变化情况,并提出基于绕组首饼温度及绕组温度梯度的热点温度模型。基于局部热路模型,使用负载率及散热片进出口油温作为输入变量,成功预测绕组首饼温度。随后,建立绕组整体温度梯度的指数、差分方程模型,并基于提出的热点计算模型对连续变负载试验的结果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均方根误差为4.02 K,相较传统模型,最大误差降低21%,验证所提计算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热点温度 温度梯度 温升试验 分布式光纤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坝加高堆石坝工程防渗安全性分析
4
作者 岑威钧 郑小雨 +1 位作者 邓成发 曹艺凡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7-153,共7页
老旧水库大坝加高工程的整体防渗安全性需要重点关注。以某在建水库加高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对土坝加高堆石坝开展三维渗流场计算,获得特征水位下加高后大坝的等水头线分布、渗流量、渗透坡降等渗流要素,并分析新建防渗系统的... 老旧水库大坝加高工程的整体防渗安全性需要重点关注。以某在建水库加高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对土坝加高堆石坝开展三维渗流场计算,获得特征水位下加高后大坝的等水头线分布、渗流量、渗透坡降等渗流要素,并分析新建防渗系统的渗控效果;进一步针对周边缝止水局部失效、防渗墙局部开裂问题,分析不同失效宽度对大坝渗流特性的影响。计算表明:正常运行条件下,在新防渗系统的作用下,坝体内渗流自由面很低,大坝总渗流量为22.05 L/s;坝体、坝基及防渗系统均不会渗透破坏。当周边缝止水出现局部失效后,流经坝体的渗流量增加明显,与止水失效宽度近似成正比,且相应部位特殊垫层的渗透坡降显著增大,存在颗粒局部迁移调整的可能。当防渗墙底部出现局部开裂时,局部渗漏对大坝部分等水头线分布影响很小,但坝基河床部位渗流量显著增加,且与裂缝宽度呈较好的正相关性。计算成果为土坝加高堆石坝工程的安全建设和渗流稳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坝加高工程 水头分布 渗流量 渗透坡降 止水失效 防渗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沙河街组流体压力梯度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5
作者 刘鹏 孟涛 +2 位作者 闫法堂 李忠新 单程程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283,共11页
流体压力梯度是剩余流体压力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速率,可作为指示油气运移方向和聚集区的重要参数,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以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沙河街组为研究对象,基于钻井、测井、录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方法,... 流体压力梯度是剩余流体压力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速率,可作为指示油气运移方向和聚集区的重要参数,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以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沙河街组为研究对象,基于钻井、测井、录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方法,在古、今流体压力刻画基础上,表征了流体压力梯度的时空展布特征,分析了其受控因素并指出相关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渤南洼陷重点层段的横向压力梯度远小于纵向压力梯度,横向压力梯度高值区主要围绕洼陷边缘呈环带状展布,纵向存在三大压力梯度高值段,纵向压力梯度高值段在平面上呈带状展布,分布范围较广;渤南洼陷主要成藏期始末的时间压力梯度高值区位于洼陷南西和北东区域,以生烃增压为主,其余区域为相对低值区,推测排烃泄压较为强烈;致密岩性层、断裂体系与高渗储集体发育是压力梯度形成与分布的主要控因,其中致密岩性层控制纵向压力梯度高值段,断裂体系控制横向压力梯度高值区与纵向压力梯度低值段,断层级别及活动性控制时间压力梯度大小,高渗储集体发育易形成横向压力梯度高值区和时间压力梯度低值区;空间压力梯度大小可指示油气的运移优势方向,时间压力梯度差异可指示页岩油与常规油各自的优势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压力梯度 时空展布特征 主控因素 油气地质意义 渤南洼陷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光伏度电成本的配电网数据-知识驱动优化调控策略
6
作者 张波 张永康 +1 位作者 孙英钧 贾焦心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4-82,共9页
光伏电源深度参与配电网优化调控可促进新能源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但势必会降低光伏电源的寿命损伤,同时增加优化模型的求解复杂度。为此,文中基于数据-知识驱动架构,提出考虑光伏度电成本的配电网数据-知识驱动优化调控策略。首先,分... 光伏电源深度参与配电网优化调控可促进新能源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但势必会降低光伏电源的寿命损伤,同时增加优化模型的求解复杂度。为此,文中基于数据-知识驱动架构,提出考虑光伏度电成本的配电网数据-知识驱动优化调控策略。首先,分析光伏电源提供无功支撑对光伏度电成本的影响,建立考虑光伏度电成本的配电网优化最优决策知识模型,获取配电网优化调控最优决策知识。然后,将配电网优化调控最优决策知识嵌入数据驱动的配电网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优化调控模型,通过数据-知识驱动方法挖掘配电网状态信息与光伏最优决策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并利用贝叶斯算法完成XGBoost模型超参数的自适应优化。最后,利用PG&E 69节点典型配电系统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优化调控 数据-知识驱动 光伏 度电成本 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CO_(2)增能压裂的碳埋存机理
7
作者 赵金省 严繁 +3 位作者 肖元相 张庆祝 章思鹏 李攀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87,共11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致密砂岩气藏CO_(2)增能压裂技术兼具提高压裂液返排效率、补充地层能量及实现CO_(2)埋存的双重作用,揭示CO_(2)增能压裂的碳埋存机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为此,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结合核磁共振、启动压力...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致密砂岩气藏CO_(2)增能压裂技术兼具提高压裂液返排效率、补充地层能量及实现CO_(2)埋存的双重作用,揭示CO_(2)增能压裂的碳埋存机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为此,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结合核磁共振、启动压力梯度测试、X射线衍射等手段,系统评价了致密砂岩气藏CO_(2)增能压裂的碳埋存效果,分析了不同压力下CO_(2)埋存率的变化规律,阐明了束缚埋存与溶解固化埋存的作用机理,指出了裂缝闭合滞留的关键影响因素,最后明确了CO_(2)增能压裂过程中的碳埋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CO_(2)增能压裂以束缚碳埋存为主,压力高于超临界压力时,束缚碳埋存率可达60%以上,且受启动压力梯度显著影响,梯度越大,CO_(2)埋存率越高;②溶解固化碳埋存率介于5%~30%,在超临界压力附近达到峰值(10%~30%),其效果受矿物成分控制,方解石、白云石及黏土矿物易被溶蚀并生成高岭石等沉淀,进而改变储层孔喉结构;③裂缝闭合滞留碳埋存率主要受闭合压力主导,液体返排率与铺砂浓度次之,支撑剂类型影响最小。结论认为,CO_(2)增能压裂在致密砂岩气藏中可实现高效碳埋存,研究成果为优化CO_(2)增能压裂工艺及预测碳埋存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推动低碳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CO_(2)增能压裂 CO_(2)埋存 束缚碳埋存 溶解固化碳埋存 孔喉分布 启动压力梯度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噪梯度分布的合成过采样方法
8
作者 胡立彬 张云峰 刘培德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0-231,共12页
合成过采样方法(Synthetic Oversampling Method)是解决不平衡分类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当前的合成过采样方法在处理高维不平衡分类问题时仍面临诸多挑战。针对当前合成过采样方法未考虑噪声样本造成的误差累积、对样本空间距离过度依赖、... 合成过采样方法(Synthetic Oversampling Method)是解决不平衡分类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当前的合成过采样方法在处理高维不平衡分类问题时仍面临诸多挑战。针对当前合成过采样方法未考虑噪声样本造成的误差累积、对样本空间距离过度依赖、合成样本的分布牺牲负类样本识别精度这3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噪梯度分布的合成过采样方法。首先,利用样本的梯度贡献属性作为度量样本标签置信度的指标并过滤数据集中的噪声标签样本,避免了噪声样本作为根样本造成的误差累积。其次,根据梯度贡献指标和安全梯度阈值将正类样本分配到不同的梯度区间,并选择安全梯度区间内的样本作为根样本,根样本的梯度右近邻作为辅助样本,不仅摆脱了对空间距离度量的依赖,而且保证了决策边界不断往负类样本移动。最后,设计了基于余弦相似度的安全梯度分布近似策略,用于计算每个安全梯度区间内需要生成的样本数量,该策略合成后的样本分布可以使决策边界以安全的方式向负类样本移动,因此不会明显牺牲负类样本的识别精度。在来自KEEL,UCI和Kaggle平台的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提升分类器Recall值的同时,也可以获得很好的F1-Score,G-Mean和MC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贡献 无噪梯度 梯度右近邻 安全梯度分布近似 合成过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山底栖生物群落分布格局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芦珣 严润玄 +4 位作者 沈程程 杨娟 张东声 王春生 孙栋 《海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98,共18页
在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和深海治理领域焦点问题之一的大背景下,兼具高生物多样性和高脆弱性双重特征的海山已经被公认为当前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焦点之一。本文对海山底栖生物的研究历程、群落... 在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和深海治理领域焦点问题之一的大背景下,兼具高生物多样性和高脆弱性双重特征的海山已经被公认为当前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焦点之一。本文对海山底栖生物的研究历程、群落分布格局的特征与控制因素、分布格局预测与控制因素量化研究等方面的重要进展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提出今后应当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海山底栖生物群落在深度梯度上呈现出深度成带性,生物多样性呈现单峰、双峰、随深度递减等模式。在纬度梯度上海山底栖生物群落存在差异,存在显著的生物地理梯度。幼虫传播的海洋动力环境、定殖的适宜生境、固着生物生长的底质特征等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进一步塑造了底栖生物群落复杂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山 Β多样性 纬度梯度 深度梯度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质量评价及地形梯度特征分析
10
作者 梁钰 李祥 +1 位作者 贺炳彦 宋小青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0-866,共17页
全面科学地评价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质量状况对实现区域耕地“三位一体”保护、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省子长市为例,从多个维度构建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最小数据集(MDS)指标体系,综... 全面科学地评价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质量状况对实现区域耕地“三位一体”保护、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省子长市为例,从多个维度构建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最小数据集(MDS)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主客观方法赋权进行实证,分析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根据区域地形的特点,引入地形梯度分析法,探究了耕地质量的地形梯度特征。结果表明:①子长市耕地质量指数(IFI)分布在0.15~0.90之间,均值为0.30,不同乡镇的耕地质量状况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其中,瓦窑堡街道办、余家坪镇、安定镇的耕地质量指数总体水平较高;②子长市耕地质量以劣等为主,面积占比高达41.57%,耕地质量等级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低等与劣等地主要分布在县域北部,优等与高等地主要分布在县域西南部,从乡镇的角度看,各乡镇劣等地面积占比范围为31.15%~49.20%,而优等地仅为0.71%~6.23%;③耕地质量呈现显著的地形梯度变化特征,劣等和低等地的分布指数随地形梯度的增加逐渐上升,而高等、优等和中等地随地形梯度的增加逐渐下降,以3级地形梯度为分界线,地形梯度越靠近1或6级,各耕地质量等级的分布指数差异越大,地形因素对耕地质量的分布格局具有重要作用,在开展耕地保护相关工作时,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形因素的影响。该研究完善了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揭示了耕地质量的地形梯度变化特征,更真实客观地刻画地形特征与耕地质量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耕地质量提升与保护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空间分布 地形梯度 黄土丘陵沟壑区 子长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镜像下降的分布式弱凸优化算法研究
11
作者 程松松 陈茹 +1 位作者 樊渊 邱剑彬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42-1856,共15页
机器学习中的诸多非凸优化问题,如鲁棒相位恢复、低秩矩阵补全以及稀疏字典学习等,本质上可归结为弱凸优化问题.然而,弱凸优化问题固有的非凸特性使得此类问题的求解极具挑战.此外,由于系统复杂度和问题规模的增加以及相关参数的分布式... 机器学习中的诸多非凸优化问题,如鲁棒相位恢复、低秩矩阵补全以及稀疏字典学习等,本质上可归结为弱凸优化问题.然而,弱凸优化问题固有的非凸特性使得此类问题的求解极具挑战.此外,由于系统复杂度和问题规模的增加以及相关参数的分布式存储需求,传统的基于单个个体的集中式计算框架难以高效求解此类问题.针对上述挑战,设计一种分布式镜像下降算法,并从Bregman-Moreau包络的角度分析其收敛性,证明算法的收敛速度为O(lnK/√K),其中K为算法的迭代步数.进一步地,考虑目标函数梯度信息难以精确获取的情形,采用正交随机方向矩阵法进行梯度估计.相较于传统的基于随机向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多维方向信息进行估计,从而显著提高梯度信息的估计精度和效率.基于高效的梯度信息估计,提出一种分布式零阶镜像下降算法,并获得与已知精确梯度信息情形下相一致的收敛速度.最后,通过基于相位恢复问题的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两种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优化 弱凸 镜像下降 Bregman-Moreau包络 零阶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层功能梯度设计进展
12
作者 李艺彤 郭航 +1 位作者 陈浩 叶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7-650,共14页
催化层作为电化学反应的场所,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件。为了促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以及考虑到催化层中反应物质的不均匀分布,催化层组成成分被考虑设计成梯度分布以提高各成分和反应物的利用率,从而... 催化层作为电化学反应的场所,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件。为了促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以及考虑到催化层中反应物质的不均匀分布,催化层组成成分被考虑设计成梯度分布以提高各成分和反应物的利用率,从而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提高燃料电池性能。功能梯度催化层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该文从不同组成成分、不同方向详细综述了催化层的功能梯度分布设计。催化层成分的梯度分布研究主要以催化剂载量和离聚物载量为对象,从燃料电池3个不同方向,以不同的非均匀分布形式进行分布设计。功能梯度催化层可以有效地改善反应物、温度和电流密度分布的均匀性以及提高燃料电池性能,是发展高性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催化剂 离聚物 梯度分布 传热传质 催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imGC:面向分布式深度学习的梯度压缩优化策略
13
作者 白哲 于恩达 董德尊 《计算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8-1187,共20页
梯度压缩是缓解分布式深度学习中通信瓶颈的关键技术。然而,通过梯度压缩实现显著的性能改进仍然具有挑战性。在实际应用中,梯度压缩面临着以下几个挑战:(1)不能有效优化小规模张量通信的启动开销;(2)压缩操作可能会与张量计算竞争GPU资... 梯度压缩是缓解分布式深度学习中通信瓶颈的关键技术。然而,通过梯度压缩实现显著的性能改进仍然具有挑战性。在实际应用中,梯度压缩面临着以下几个挑战:(1)不能有效优化小规模张量通信的启动开销;(2)压缩操作可能会与张量计算竞争GPU资源,从而延迟梯度传输的启动时机;(3)它可能引发需要谨慎处理的模型精度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梯度压缩的优势并应对这些挑战,本文设计了SlimGC策略来用于通用梯度压缩增强。此外,为了避免对GPU算力和内存资源的争用,SlimGC将压缩操作卸载给CPU,并采用模型备份技术,该技术解除了工作节点间对模型参数的读取依赖,从而隐藏CPU压缩成本和部分通信开销。本文的实验是在一个拥有16个V100 GPU的集群上进行的。实验评估表明,对于典型的分布式深度学习训练任务,SlimGC将1bit和2bit压缩算法的训练吞吐量分别最高提高了74.3%和75.9%。此外,它实现了1.1%~2.3%的收敛精度提高,并减少了10.3%的GPU内存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深度学习 梯度压缩 分布式通信优化 压缩卸载 内存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EMDAN与NRBO-XGBoost的含光伏配电网漏电故障辨识
14
作者 刘晗 刘金东 +4 位作者 李贺 李彦立 于起媛 赵远 耿亚男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32,共10页
针对在含光伏电源的配电网中,现有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难以实现漏电故障的准确识别,存在误动、拒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与... 针对在含光伏电源的配电网中,现有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难以实现漏电故障的准确识别,存在误动、拒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与牛顿拉夫逊优化算法(Newton-Raphson-based optimizer,NRBO)优化梯度提升决策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的含光伏配电网漏电故障辨识模型。首先,采用CEEMDAN对含光伏配电网的漏电信号进行分解;然后,提取分解后各模态分量的能量熵构建漏电故障特征集;最后,将能量熵特征输入到NRBO-XGBoost识别模型,实现对含光伏配电网不同漏电状态的辨识。通过仿真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其他模型相比,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辨识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源 配电网 牛顿拉夫逊法 梯度提升决策树 漏电故障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故障动态特性与轻量级梯度提升机的低压零火触电检测方法
15
作者 仝海昕 曾祥君 +1 位作者 喻锟 周泽华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476-3485,共10页
针对低压配电网零火触电故障检测存在的挑战,提出一种基于故障动态特性与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的低压零火触电检测方法。首先,在真实系统中搭建低压配电网1∶1真型实验平台,重现多种家用负载的多模式运行场景,建立覆盖系统故障与... 针对低压配电网零火触电故障检测存在的挑战,提出一种基于故障动态特性与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的低压零火触电检测方法。首先,在真实系统中搭建低压配电网1∶1真型实验平台,重现多种家用负载的多模式运行场景,建立覆盖系统故障与非故障状态的真型样本库;其次,考虑接触点动态电阻、生物动态电阻和击穿电弧,建立故障回路电学等效模型,分析故障电流对主线路电流的影响方式;然后,从幅值和高频分量的角度提取主线路电流特征,比较故障发生前后单个特征的时序变化情况,搭建轻量级梯度提升机模型,利用其单边梯度采样模式与集成运行机制,实现两种状态的准确分类;最后,在规模为50666个样本的测试集中,所提方法的准确率达到了96.82%,其中,35831个正常状态样本的辨识准确率为97.50%,14835个零火触电故障样本的准确率为95.17%。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在检测低压零火触电故障的准确性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火触电 低压配电网 轻量级梯度提升机 主线路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常压等离子体射流技术的盆式绝缘子表层功能梯度改性研究
16
作者 赵晋剑 谢子豪 +3 位作者 郑博闻 宋岩泽 陶子健 谢庆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62,共8页
GIS中的盆式绝缘子受电荷积聚影响,易发生表面电场畸变,进而诱发沿面闪络。为了提高绝缘子沿面耐压性能,本文参考表层功能梯度材料的设计理念,利用常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沉积钛的均匀处理特性,通过控制不同径向距离的处理时间,制备了... GIS中的盆式绝缘子受电荷积聚影响,易发生表面电场畸变,进而诱发沿面闪络。为了提高绝缘子沿面耐压性能,本文参考表层功能梯度材料的设计理念,利用常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沉积钛的均匀处理特性,通过控制不同径向距离的处理时间,制备了具有连续电导率梯度的盆式绝缘子。同时,本文将直流电场仿真计算与注意力机制改进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进行耦合,建立了基于表面电导率的电场快速计算方法,并通过人工蜂群(ABC)算法对盆式绝缘子的表面电导率进行了连续梯度优化,利用仿真模型与闪络试验对优化前后绝缘子的电气性能进行了评估和比较。结果表明:等离子体钛沉积层致密程度和联结结构与处理时间有关,最佳处理时间为3min,此时绝缘子表面电导率最高。表层功能梯度改性能显著改善绝缘子表面电场分布的均匀性,绝缘子下表面的最大场强降低了70.3%,电场畸变率降低了24.69%,闪络电压为31.34kV,较未改性绝缘子闪络电压提升了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络 电场分布 表层功能梯度材料 等离子体 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球扁药脱硝工艺研究
17
作者 王欣雨 彭智华 +6 位作者 顾玉乐 范红蕾 李世影 李纯志 王晓倩 肖忠良 吴晓青 《爆破器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5,共8页
为探索工艺参数对球扁药脱硝反应的影响规律,利用响应面法的Box-Behnken设计优化球扁药脱硝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分析了脱硝剂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梯度硝基球扁药爆热的影响;利用显微拉曼技术研究了梯度硝基球扁药的微... 为探索工艺参数对球扁药脱硝反应的影响规律,利用响应面法的Box-Behnken设计优化球扁药脱硝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分析了脱硝剂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梯度硝基球扁药爆热的影响;利用显微拉曼技术研究了梯度硝基球扁药的微观结构组成;并采用密闭爆发器实验对脱硝前、后球扁药的定容燃烧性能进行研究。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结果均表明,影响梯度硝基球扁药性能的工艺参数主次顺序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脱硝剂质量分数。通过响应面法建立的脱硝工艺参数与梯度硝基球扁药爆热之间的模型相关系数为0.9785,且实验验证所得爆热与响应面模型预测的爆热基本吻合,表明优化得到的响应面模型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拉曼表征结果表明,梯度硝基球扁药表层硝酸酯基的分布由表及里呈梯度递增趋势。通过调节工艺参数,使得梯度硝基球扁药的爆热和燃烧渐增性大范围可控,为梯度硝基球扁药性能的精准调控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硝基球扁药 响应面法 脱硝反应 工艺优化 爆热 燃烧渐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硝基单基发射药构筑过程的Avrami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红蕾 崔璠 +6 位作者 李杨 李世影 陈春林 李纯志 王晓倩 肖忠良 吴晓青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7,共8页
梯度硝基发射药是一种绿色无烟发射药,其结构的可控构筑是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是决定发射药燃烧性能的核心关键。为研究梯度硝基发射药制备中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以圆柱粒状单基发射药为研究对象,采用液体静力称量法测试圆柱粒状单基... 梯度硝基发射药是一种绿色无烟发射药,其结构的可控构筑是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是决定发射药燃烧性能的核心关键。为研究梯度硝基发射药制备中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以圆柱粒状单基发射药为研究对象,采用液体静力称量法测试圆柱粒状单基发射药样品的密度,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液浓度对脱硝率的影响规律,借助Avrami模型研究反应过程的控制步骤,建立脱硝反应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脱硝程度越大,圆柱粒状单基发射药样品的密度越小,圆柱粒状单基发射药的脱硝反应过程符合n=0.816的Avrami模型,表观活化能为49.223 kJ/mol,反应液浓度表观反应级数为1.028,脱硝反应过程由扩散和化学反应混合控制;强化化学反应效应或扩散效应,可以提高圆柱粒状单基发射药的脱硝率;所得结果为梯度硝基发射药生产工艺条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硝基发射药 控制步骤 AVRAMI 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布式动应变及传递率的结构损伤识别
19
作者 周新新 郑东健 +1 位作者 施彦彤 赵汉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0,207,208,共8页
为了提高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监测结构动态响应的精度并提高损伤诊断的准确性,运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建立布里渊增益谱-频率数据关系模型,确定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中振幅传输模式扫描的固定频率。基于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信息沿光纤密集... 为了提高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监测结构动态响应的精度并提高损伤诊断的准确性,运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建立布里渊增益谱-频率数据关系模型,确定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中振幅传输模式扫描的固定频率。基于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信息沿光纤密集分布特点,通过计算应变传递率梯度,提出了基于分布式动应变传递率梯度的损伤指标。不同损伤程度的悬臂梁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结构损伤位置的诊断,且对毫米级裂纹仍有较强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 振动传感 固定频率 应变传递率梯度 损伤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独立同分布数据下联邦学习的隐私保护算法
20
作者 张愈杰 龙士工 +1 位作者 张珺铭 刘光源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7-1055,共9页
针对联邦学习中客户端数据统计多样性以及隐私保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差分隐私的联邦学习聚类模型循环交换算法(DPFed-CMRE)。通过聚类将数据分布类似的客户端分为一类,通过各类模型循环交换使全局模型适应客户端数据的不同分布,同时应... 针对联邦学习中客户端数据统计多样性以及隐私保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差分隐私的联邦学习聚类模型循环交换算法(DPFed-CMRE)。通过聚类将数据分布类似的客户端分为一类,通过各类模型循环交换使全局模型适应客户端数据的不同分布,同时应用差分隐私技术保护客户端数据隐私,通过自适应梯度裁剪优化噪声分配,降低模型的性能损失。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在3个标准数据集上进行大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算法提升了联邦学习在客户端数据高度非独立同分布(Non-IID)以及高隐私保证情况下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差分隐私 自适应 非独立同分布 聚类 梯度裁剪 隐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