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工时区间的可重入混合流水车间调度方法
1
作者 王鑫峰 张峰 +1 位作者 汪海 秦红斌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5-1094,共10页
为了精确求解在工时区间约束下的可重入混合流水车间调度问题(IRHFSP),构建了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区间为目标的调度模型,并设计基于产品重入阶段的编码方式,采用针对问题特性提出的改进候鸟优化算法IMBO进行求解。该算法通过启发式种... 为了精确求解在工时区间约束下的可重入混合流水车间调度问题(IRHFSP),构建了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区间为目标的调度模型,并设计基于产品重入阶段的编码方式,采用针对问题特性提出的改进候鸟优化算法IMBO进行求解。该算法通过启发式种群初始化和基于基因模式的禁忌邻域搜索等方式减少了重复解,并通过多种算法的大规模实验对比,验证了该算法在求解该问题上的有效性与优越性。此外针对工时区间进行优化,并引入基于多轮随机仿真结果的区间精准度指标,以评估不同工时区间边界调整策略在实际加工环境中的表现。最后采取IMBO进行一系列实验求解,结果表明进行工时区间优化后所得的最大完工时间区间,其区间长度仅有改进前长度的28.1%;区间精准度从0.24363增加至0.76469,提高了0.52106;且优化的后调度方案比优化前更优。这证明了结合工时区间优化策略及IMBO的求解方法,在求解IRHFSP上更为有效且利于精准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入混合流水车间调度 生产调度 工时区间 候鸟优化算法 区间调整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I和CUDA的转换波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并行计算 被引量:1
2
作者 喻勤 张少华 孔选林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4,6,共5页
转换波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可以实现全空间三维转换波资料的准确成像。但转换波叠前偏移数据量巨大,而且需偏移迭代多次来寻找匹配的偏移速度模型,导致偏移处理周期长、效率低,限制了转换波偏移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规模。目前解决海量... 转换波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可以实现全空间三维转换波资料的准确成像。但转换波叠前偏移数据量巨大,而且需偏移迭代多次来寻找匹配的偏移速度模型,导致偏移处理周期长、效率低,限制了转换波偏移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规模。目前解决海量运算问题的方法主要是应用CPU集群来提高计算效率,但集群存在成本高、功耗大、占用空间大、维护成本高等缺点。给出了一种基于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和CUDA的转换波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并行算法,将细粒度线程级的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并行计算融入粗粒度进程级MPI并行编程模型。利用实际转换波数据分别在CPU(单核)、GPU(单卡)、MPI和GPU(2个节点)测试平台上对算法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MPI和GPU(2个节点)的计算速度是CPU(单核)的近400倍,可以大幅度提高转换波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的计算效率,降低计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地震数据处理 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 集群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扩散函数的图像学高分辨率技术
3
作者 陶永慧 白英哲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8-557,共10页
常规基于一维假设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如反褶积、反Q滤波方法等,针对水平构造或者小倾角构造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在面向高陡构造或者断裂等复杂构造时处理效果不佳。而偏移成像结果可以看作是点扩散函数(PSF)与真实反射系数褶积的结果,... 常规基于一维假设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如反褶积、反Q滤波方法等,针对水平构造或者小倾角构造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在面向高陡构造或者断裂等复杂构造时处理效果不佳。而偏移成像结果可以看作是点扩散函数(PSF)与真实反射系数褶积的结果,高维空间条件下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实际上是此正演问题的一个反问题,即基于成像结果进行反射系数反演。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点扩散函数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首先基于点扩散函数的计算原理,推导出了基于高频近似条件下的快速求解算法,并在高维空间褶积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图像学反演算法研发了纯数据驱动的点扩散函数提取技术,最后采用高维空间反褶积算法求得高分辨率成像结果,实现地震频带的有效拓宽和成像分辨率的提升。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在不损失低频的前提下有效扩宽高频,且具有在计算效率与常规高分辨率算法基本相当的条件下有效提高不同展布方位地质体分辨率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构造 高分辨率处理 点扩散函数 高维空间反褶积 偏移反偏移 逆时偏移 图像学反演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叠前逆时偏移算法的CPU/GPU实施对策 被引量:83
4
作者 李博 刘红伟 +4 位作者 刘国峰 佟小龙 刘洪 郭建 裴江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938-2943,共6页
相较于单程波偏移算法而言,逆时偏移成像方法以其物理基础为依托优势,几十年来一直备受国内外地球物理学家的青睐.目前的逆时偏移(RTM)若直接采用双程波动方程进行延拓,尽管可以回避上下行波的分离处理,然就已有算法而言,其计算量和I/O... 相较于单程波偏移算法而言,逆时偏移成像方法以其物理基础为依托优势,几十年来一直备受国内外地球物理学家的青睐.目前的逆时偏移(RTM)若直接采用双程波动方程进行延拓,尽管可以回避上下行波的分离处理,然就已有算法而言,其计算量和I/O(输入/输出)量却是最大的.针对此问题,本文在分析现行逆时偏移的多种算法基础上,提出利用CPU/GPU(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作为数值计算核心,建立随机边界模型,从而克服存储I/O难题和提高计算效率.在实际的数据测试中,本文的方法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计算效率和减少存储单元,从而促使其高效地应用于生产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偏移 波动方程 随机边界 中央处理器 图形处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移/反偏移的地震数据映射方法 被引量:9
5
作者 杨锴 王毓玮 +1 位作者 王华忠 冯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6,7+130,共12页
基于宏观速度场的数据映射理论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叠前偏移/反偏移是最适宜于提高叠前成像质量的数据映射手段。面对低信噪比地震资料,本文采用叠前时间偏移/反偏移作为数据映射工具,将常规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通过初... 基于宏观速度场的数据映射理论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叠前偏移/反偏移是最适宜于提高叠前成像质量的数据映射手段。面对低信噪比地震资料,本文采用叠前时间偏移/反偏移作为数据映射工具,将常规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通过初始的偏移速度场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映射到成像空间,然后在该空间内实施合理的相干加强处理之后再用同一个速度场将其反偏移回到叠前数据空间。数值计算和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由于叠前时间偏移/反偏移这一对算子具有良好的共轭性质,采用叠加速度作为偏移速度场也不会造成地震数据的畸变。文中提出两种处理流程A和B,两种流程均要做相干加强处理,均可得到可靠的速度分析和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映射 叠前时间偏移/反偏移 相干加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覆盖次数的叠前振幅归一化处理在大庆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2
6
作者 吴清岭 李来林 +1 位作者 陈斌 毕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123,127,共4页
振幅一致性处理对连片处理至关重要,尤其对叠前偏移,因为各个区块的施工因素不同,区块间的能量差异很大,这样在叠前偏移处理中会导致严重的偏移噪音(边界划弧现象),影响了成像质量。利用基于覆盖次数的振幅归一化处理技术,对大庆油田松... 振幅一致性处理对连片处理至关重要,尤其对叠前偏移,因为各个区块的施工因素不同,区块间的能量差异很大,这样在叠前偏移处理中会导致严重的偏移噪音(边界划弧现象),影响了成像质量。利用基于覆盖次数的振幅归一化处理技术,对大庆油田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连片叠前时间偏移的振幅一致性进行处理,在保证原始地震道不丢失的前提下,很好地解决了叠前偏移的能量一致性问题,见到了明显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次数 叠前时间偏移 振幅归一化连片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陈可洋 吴清岭 +3 位作者 李来林 范兴才 关昕 毕民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2期87-91,116,共6页
针对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的区块间能量不均、子波差异、空面元等突出问题,提出采用基于覆盖次数的能量优化调整技术、时差计算和调整技术、地表一致性预测反褶积加剩余静校正技术以及叠后插值、叠后时间偏移技术等,来确保区块间振幅... 针对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的区块间能量不均、子波差异、空面元等突出问题,提出采用基于覆盖次数的能量优化调整技术、时差计算和调整技术、地表一致性预测反褶积加剩余静校正技术以及叠后插值、叠后时间偏移技术等,来确保区块间振幅能量分布和子波特征分布均匀,无闭合差存在。结果表明,采用这些技术在深、浅层均能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偏移剖面无空间假频存在,且信噪比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资料 连片处理 一致性处理 互相关计算 插值 叠后时间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逆时偏移GPU/CPU机群实现方案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刘守伟 王华忠 +1 位作者 陈生昌 孔祥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487-3496,共10页
叠前逆时偏移是当前最为准确的地震成像方法,由于计算量大、存储量大等原因需要合适的实现策略和高效的计算平台.本文以高阶有限差分逆时偏移为基础,重点讨论了在GPU上实现需要解决的显存不足问题和人工边界问题.利用区域分解技术可以... 叠前逆时偏移是当前最为准确的地震成像方法,由于计算量大、存储量大等原因需要合适的实现策略和高效的计算平台.本文以高阶有限差分逆时偏移为基础,重点讨论了在GPU上实现需要解决的显存不足问题和人工边界问题.利用区域分解技术可以在当前GPU上高效地实现任意生产规模的三维逆时偏移成像,不会受到GPU显存规模的制约.常规最佳匹配层边界条件边界区域控制方程与内部区域差异较大,不适于GPU高速运算.本文在GPU上实现近似最佳匹配层(NPML)边界条件,使得高阶有限差分计算不需要分支判断,边界区域辅助波场的存储量也较低,保证了在GPU上进行波场传播的高效性.三维理论数据和实际资料成像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偏移 图形处理器 区域分解 近似最佳匹配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在红北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红旗 孟小红 +4 位作者 王宇超 李斐 冯心远 肖明图 王小卫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1期68-70,75,共4页
红北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构造复杂,地层倾角大,三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效果不好,为此,在该地区开展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的研究。介绍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对该方法在红北地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叠前时... 红北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构造复杂,地层倾角大,三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效果不好,为此,在该地区开展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的研究。介绍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对该方法在红北地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和叠后时间偏移剖面的对比说明,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剖面上断点清楚,断层清晰,地震波组特征明显,与井的吻合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时间偏移 波组特征 偏移成像 时间偏移剖面 地震资料 三维 地层倾角 实现过程 清晰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伏地表直接叠前时间偏移 被引量:20
10
作者 刘国峰 刘洪 +2 位作者 李博 刘钦 佟小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6-200,共5页
针对起伏地表直接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是目前复杂山地地震资料叠前成像处理的方向。如今研究的侧重点是通过参考面计算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地震波走时,进而进行叠前时间偏移,但是这一过程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参考面选择不当会因高差和替换速... 针对起伏地表直接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是目前复杂山地地震资料叠前成像处理的方向。如今研究的侧重点是通过参考面计算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地震波走时,进而进行叠前时间偏移,但是这一过程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参考面选择不当会因高差和替换速度的不准确而带来走时计算误差;其二是地震数据经常规处理返回到采集地表面时可能破坏高频静校正效果。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以共成像孔径面为参考面且在共反射点道集上进行剩余时差校正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的方法。文中分别应用简单模型、SEG起伏地表模型以及实际资料对该处理方法进行了测试,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时间偏移 起伏地表 地震数据处理 共成像孔径面 剩余时差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地震资料叠前处理技术 被引量:6
11
作者 陶云光 王小卫 +2 位作者 吕磊 田彦灿 赵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0-236,共7页
针对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分辨率低、多次波发育等特点,采用多域去噪、叠前去多次波、保持振幅处理、串联反褶积、浮动基准面叠前时间偏移等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套适合于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精细目... 针对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分辨率低、多次波发育等特点,采用多域去噪、叠前去多次波、保持振幅处理、串联反褶积、浮动基准面叠前时间偏移等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套适合于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精细目标的处理方法和流程,改善了该区的地震资料品质和成像效果,为提高塔中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精度和开展烃类检测提供了可靠的地震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地震资料处理 叠前时间偏移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伏地表叠前逆时深度偏移与并行实现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延光 匡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6-271,183,共6页
本文系统讨论了逆时偏移中常用的波动方程求解方法,并简述了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文中提出用逆时偏移实现基于起伏地表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理论模型数据的试算结果与单程波方程和Kirchhoff积分方法结果进行对比,展示了逆时偏移的优... 本文系统讨论了逆时偏移中常用的波动方程求解方法,并简述了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文中提出用逆时偏移实现基于起伏地表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理论模型数据的试算结果与单程波方程和Kirchhoff积分方法结果进行对比,展示了逆时偏移的优越性。自行研发的基于CPU/GPU平台的并行软件,推动了逆时偏移算法实用化的运行,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偏移 起伏地表 图形处理器(GP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P 逆时偏移处理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金明 颜俊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64-570,672,共8页
VSP 逆时偏移处理是一种适用性很强的波动方程偏移方法。其控制方程既能描述波的全方向传播,又能消除层间多次反射波。本文通过推广 Claerbout成像原理确定出成像条件,以实际 VSP 数据求出边界条件,按时间逆的次序求解双程无反射波动方... VSP 逆时偏移处理是一种适用性很强的波动方程偏移方法。其控制方程既能描述波的全方向传播,又能消除层间多次反射波。本文通过推广 Claerbout成像原理确定出成像条件,以实际 VSP 数据求出边界条件,按时间逆的次序求解双程无反射波动方程。在每一步外推中,利用成像条件求得相应成像点的偏移值。当逆时外推至最小成像时间时,就能得到整个剖面的偏移结果。理论与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能适应各种速度的变化,使偏移后的剖面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信噪比,而且处理效率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P 处理 波动方程 逆时偏移 叠前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振幅保持技术在三维连片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翠华 何光明 +1 位作者 朱敏 王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2-18,195+5,共9页
在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由于不同时期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的施工参数不同,激发、接收条件不同,获得的地震资料品质差异大;各区块地震资料的振幅(能量)、频率、相位等特征不一致,信噪比和分辨率也存在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连片叠... 在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由于不同时期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的施工参数不同,激发、接收条件不同,获得的地震资料品质差异大;各区块地震资料的振幅(能量)、频率、相位等特征不一致,信噪比和分辨率也存在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连片叠前时间偏移中运用相对振幅保持处理技术对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区7块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使不同震源衔接处和不同区块拼接处地震记录的振幅、频率、相位一致,实现了地震资料的同相叠加。利用相对振幅保持处理使浅、中、深层的反射波同相轴拼接自然,振幅保持良好,偏移成像精度高,断层和断点清楚,有利于连片区域整体的地质评价和构造解释,更能满足岩性研究和储层预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振幅保持 连片叠前时间偏移 子波一致性处理 提高分辨率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江苏CB地区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5
作者 武桂荣 陈俊 +1 位作者 程金星 施善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6-152,122-123+246,共10页
当地下地质构造复杂或介质速度横向变化剧烈时,必须做叠前深度偏移。影响叠前深度偏移效果的两个关键因素是速度—深度模型的精确性及输入道集数据的质量。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本文通过CB地区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试验和应用研究,建立了... 当地下地质构造复杂或介质速度横向变化剧烈时,必须做叠前深度偏移。影响叠前深度偏移效果的两个关键因素是速度—深度模型的精确性及输入道集数据的质量。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本文通过CB地区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试验和应用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江苏油田特点的处理流程,总结出了做好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工作的八项技术要点,包括三维建模、前期数据准备、井资料的使用、浅层速度分析、优化速度模型、模型平滑、空间假频抑制及孔径选择等。实际资料处理及钻探的结果均证实这套技术组合及流程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地震数据处理 三维走时 三维速度—深度模型 偏移孔径 假频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变子波提取及其在地震资料智能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戴永寿 张鹏 +4 位作者 万勇 孙伟峰 张彧豪 韩浩宇 吴莎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35,共8页
利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究时变子波提取及其在地震资料智能处理中的应用。首先提出采用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和极零点配置方法,分别估计子波振幅谱与相位谱,从而实现时变地震子波的准确提取。然后基于稀疏表示理论构建复杂噪声干扰下... 利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究时变子波提取及其在地震资料智能处理中的应用。首先提出采用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和极零点配置方法,分别估计子波振幅谱与相位谱,从而实现时变地震子波的准确提取。然后基于稀疏表示理论构建复杂噪声干扰下的叠后非平稳反褶积目标函数,利用提取的子波与分裂Bregman迭代法反演反射系数序列。最后研究时变子波在叠前偏移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并验证基于时变子波的地震资料智能处理技术在实际地震数据处理方面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稀疏表示的叠后非平稳反褶积方法在复杂噪声干扰下反演反射系数序列,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通过准确估计震源子波,拓宽叠前资料频带,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地层结构,进一步提高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地震子波 叠后反褶积 叠前偏移 智能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量波场的矢量法叠前深度偏移技术 被引量:21
17
作者 何兵寿 张会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9-374,共6页
本文研究了二维各向同性介质中两分量记录的矢量法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叠前逆时深度偏移方法。首先从弹性波波动方程出发,在交错网格空间中推导了各向同性介质中弹性波逆时延拓的高阶有限差分格式;然后从程函方程出发,采用逆时差分... 本文研究了二维各向同性介质中两分量记录的矢量法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叠前逆时深度偏移方法。首先从弹性波波动方程出发,在交错网格空间中推导了各向同性介质中弹性波逆时延拓的高阶有限差分格式;然后从程函方程出发,采用逆时差分格式求解地下各点的地震波走时。为确保算法满足地震波传播的因果性条件及其对复杂模型的适应性,用扩展波阵面算法追踪波前并搜索全局极小,以上述方法的计算结果作为弹性波逆时偏移的成像条件,实现二维多分量资料的叠前逆时深度偏移。模型试算和实际单炮记录试验表明,叠前逆时深度偏移方法考虑了地震波的矢量特征,是一种有效的矢量波场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勘探 矢量波场 资料处理 逆时偏移 成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时间偏移的偏移孔径与采集孔径关系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文霞 王艳华 +1 位作者 王媛 王江 《海相油气地质》 2011年第4期66-70,共5页
叠前时间偏移是复杂构造成像有效的偏移方法之一,它能适应纵横向速度变化较大、倾角较大的偏移成像。影响偏移成像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偏移孔径和偏移速度。偏移孔径过小,偏移剖面将损失陡倾角的同相轴;偏移孔径过大,会降低资料的偏移质量... 叠前时间偏移是复杂构造成像有效的偏移方法之一,它能适应纵横向速度变化较大、倾角较大的偏移成像。影响偏移成像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偏移孔径和偏移速度。偏移孔径过小,偏移剖面将损失陡倾角的同相轴;偏移孔径过大,会降低资料的偏移质量。虽然偏移孔径同野外采集孔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偏移孔径是受采集孔径约束的,采集孔径不够时,给再大的偏移孔径也不能使不同目的层的高角度数据很好地成像,因此合理设计野外采集孔径是决定最终成像质量的关键。对于一个工区的最深目的层而言,偏移孔径对采集的最大炮检距有很强的依赖性,偏移孔径只需略大于采集的最大炮检距的2倍即可,如果采集孔径不能满足目的层的需求,室内处理时给再大的偏移孔径也不会提高目的层高角度资料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叠前时间偏移 采集孔径 偏移孔径 数据成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及其在三江盆地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于明德 王璞珺 +3 位作者 铁映春 杨云飞 胡艳莎 田云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6期637-642,共6页
三江盆地前进坳陷XDLZ地区构造较复杂,以往开展的二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精度低且空间位置不够准确,为此进行了二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研究。首先分析了K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中关键技术和参数(如叠前去噪、振幅补偿、反褶积、静... 三江盆地前进坳陷XDLZ地区构造较复杂,以往开展的二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精度低且空间位置不够准确,为此进行了二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研究。首先分析了K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中关键技术和参数(如叠前去噪、振幅补偿、反褶积、静校正、均方根速度建模和偏移孔径选取)对研究区复杂构造成像的影响及处理技巧;然后对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后时间偏移在该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结果包含的地震信息更加丰富,深层复杂构造成像得到改善,同相轴的连续性和断层及断点空间位置更趋合理,成像相位和振幅误差较小,构造成图精度较高(约提高了4%);最后,指出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盆地 叠前时间偏移 KIRCHHofF积分法 地震数据处理 振幅 地震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S纵波资料镜像叠前时间偏移处理 被引量:8
20
作者 钟广见 刘大锰 +2 位作者 冯常茂 苗晓桂 杜婧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51,共6页
四分量海底地震仪(OBS)是一种新的接收仪器,其获得的地震数据信息量大,整体信噪比较高,频率成分丰富,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OBS用于研究深部地壳结构已取得较好进展,但较少应用到油气勘探和盆地研究中。在南海西北部采用大容量气枪阵列(0... 四分量海底地震仪(OBS)是一种新的接收仪器,其获得的地震数据信息量大,整体信噪比较高,频率成分丰富,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OBS用于研究深部地壳结构已取得较好进展,但较少应用到油气勘探和盆地研究中。在南海西北部采用大容量气枪阵列(0.083m3)作为震源、利用OBS记录气枪震源的反射和折射信息,在油气勘探中是一种新的尝试。为正确使用OBS地震资料,必须采用不同于常规地震资料处理的方法,文中开拓性地使用了镜像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方法。镜像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方法是利用海面多次波进行成像的技术,包括OBS资料矢量保真处理、P分量(压力分量)和Z分量(垂直分量)的叠前处理和镜像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等;其中矢量保真处理主要进行检波点位置二次重定位和检波点方向重定位及倾角校正,P、Z分量的叠前处理包括零相位化处理与地震道修改,P、Z矢量合并(P and Z summation)、剩余静校正、镜像叠加和多次波衰减等。采用镜像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方法获得的剖面获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分量海底地震仪 镜像叠前时间偏移处理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