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代以来西北地区土汉民族交融的实践论析——基于民间文献《闲词一宗》的历史文本分析 |
杨文炯
桑凡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西北干旱区深松旋耕联合整地机设计与试验 |
赵勇成
张中锋
陈聪
冉香坤
|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1961—2022年中国西北干旱区夏季降水变化特征 |
郑孟林
赵勇
杨霞
|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4
|
2001—2020年气候时空相对变化对植被的影响——以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为例 |
乔鹏飞
李传华
钟诗瑶
朱鸿娟
苗沛东
|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5
|
西北干旱生态地理区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 |
宋小龙
李陇堂
任婕
吴月
王鹏
米文宝
马明德
|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吐鲁番盆地绿洲区地下水硼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及健康风险 |
丁启振
周殷竹
周金龙
姜凤
孙英
雷米
任乐
赵水金
赵纳言
李军
|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中国西北干旱区夏季降水异常的主模态年代际变化及其联系环流 |
郑孟林
赵勇
杨霞
|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中国西北边疆省区参与中亚次区域合作的成就、问题与深化路径——以新疆、甘肃为例 |
唐玉爽
李显越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9
|
西北干旱地区气象干旱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
王文玉
李涛
高泽海
卢颖杰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2005-2020年亚洲中部干旱区生态站月潜在蒸散量数据集 |
苏文
张心昱
李锦
初玉
高新莲
郭小伟
姜峻
李国振
连杰
林丽莎
汪树超
杨淇越
张志山
朱元骏
|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
2024 |
0 |
|
|
11
|
西北干旱区荒漠植物叶片和细根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
陈壹铭
单立山
马静
王红永
解婷婷
杨洁
马丽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8
|
|
|
12
|
中国西北旱区砂田表层土壤养分效应对连作响应的整合分析 |
贾振江
吴洋洋
李王成
姚晓翠
马东祥
陈继虹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
13
|
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了吗?——基于“宽带中国”战略实施的准自然实验 |
辛冲冲
董浩然
李玉姣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14
|
1981—2019年西北干旱区暖湿化分析 |
李亚楠
杨建军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24 |
0 |
|
|
15
|
“一带一路”跨域治理视域下中国—中亚跨界民族问题及其应对研究 |
袁迪嘉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6
|
生态经济区划研究——以西北6省为例 |
王传胜
范振军
董锁成
薛东前
李泽辉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38
|
|
|
17
|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研究思考 |
陈亚宁
杨青
罗毅
沈彦俊
潘响亮
李兰海
李忠勤
|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85
|
|
|
18
|
西北干旱区地表辐射特性的初步研究 |
范丽军
韦志刚
董文杰
卫国安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36
|
|
|
19
|
近50年来西北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 |
姚玉璧
肖国举
王润元
张秀云
|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21
|
|
|
20
|
西北地区东部冰雹云的卫星光谱特征和遥感监测模型 |
张杰
张强
康凤琴
何金梅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