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创新改革政策如何影响城市碳排放的“减量增质”?——基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建江 程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5,共9页
“双碳”目标既是我国对世界的庄重承诺,也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举措。稳妥推进“双碳”目标,需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论文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城市为准自然实验... “双碳”目标既是我国对世界的庄重承诺,也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举措。稳妥推进“双碳”目标,需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论文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城市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市2010—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试验区对城市碳排放“量”与“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试验区通过提高城市绿色创新能力以及产业集聚效应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水平并提高城市碳生产率,在老工业基地城市以及非资源型城市效果更明显。结论有助于进一步扩大试验区的设立以推动城市碳减排可持续发展,并为碳减排政策提供进一步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碳减排 减量增质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对城乡融合的影响
2
作者 许骞 李梦晗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9,共15页
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创新尝试,但现有文献对其促进城乡融合影响的研究较少。论文基于2... 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创新尝试,但现有文献对其促进城乡融合影响的研究较少。论文基于2008—2021年间中国地级市层面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探究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及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对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推动作用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从影响机制上来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通过提高信贷可得性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来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因此,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金融综合改革力度,对于金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信贷可得性 产业结构升级 市场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企业金融化与绿色发展的“多言寡行”——基于金融改革政策的治理效应评估 被引量:6
3
作者 田小平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109,共17页
新时代双碳背景下的企业金融化行为会对发展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2007-2021年数据集,实证检验企业金融化对绿色发展“多言寡行”的影响和机制问题。实证结果发现,随着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提升,企业在绿色发展领... 新时代双碳背景下的企业金融化行为会对发展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2007-2021年数据集,实证检验企业金融化对绿色发展“多言寡行”的影响和机制问题。实证结果发现,随着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提升,企业在绿色发展领域上越有可能采用“多言寡行”的策略行为,即在年报披露较多的绿色信息但实际绿色治理绩效较差,这类行为有着较强的“声誉管理”动机并会降低企业的真实生产率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会扭曲企业的投资行为、提升企业风险并降低企业责任评分等,都会导致企业绿色发展“多言寡行”问题的出现。在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支持下,企业金融化对绿色发展“多言寡行”行为特征明显淡化。本文研究在更深层次上展现出企业金融化有悖绿色发展的冲击作用,并为推动实体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政策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绿色信息策略性披露 绿色治理 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黄土湿陷性指标分析及其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国华 周爱红 +2 位作者 袁颖 黄虎城 曹聪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6-1256,共11页
黄土湿陷会引发地面沉降、路基失稳、建筑物坍塌等,严重影响城市经济发展与工程建设适宜性。因此,查明黄土湿陷性影响因素,分析黄土湿陷性指标,进而建立黄土湿陷性预测模型,可为饱受黄土湿陷性困扰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及工程建设提供依... 黄土湿陷会引发地面沉降、路基失稳、建筑物坍塌等,严重影响城市经济发展与工程建设适宜性。因此,查明黄土湿陷性影响因素,分析黄土湿陷性指标,进而建立黄土湿陷性预测模型,可为饱受黄土湿陷性困扰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及工程建设提供依据。本文以山西省转型综改示范区—中部产业整合区黄土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区原状土室内土工试验,得到71组黄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根据黄土湿陷系数与13项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间皮尔逊相关系数,找出该地区黄土湿陷性显著相关指标。在此基础上,分别选取因子分析方法消除显著相关指标间相关性前后两组参数,建立该地区黄土湿陷性预测的线性回归和机器学习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易溶盐和中溶盐离子含量较大,存在黄土湿陷隐患;黄土湿陷系数与孔隙比、干密度和天然密度相关系数在0.701~0.707之间,具有强相关性。通过对研究区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综合对比发现,消除相关性前后的线性回归模型其有效性分别为80.95%、85.71%,BP神经网络模型为80.95%、71.43%,随机森林模型为90.48%、90.48%,说明随机森林模型不受指标间相关性影响,且在黄土湿陷性预测方面具有更高的显著性、准确度和适用性。因此,本次研究建立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有效性能够满足实际工程需要,可用于该场地黄土湿陷性预测,对黄土湿陷性研究及相关工程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湿陷性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相关性 因子分析 预测模型 转型综改示范区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改革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1
5
作者 段忠贤 滕仁玉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60,共11页
数字化改革正深刻改变着传统的生产关系,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与传统的技术治理模式和路径不同,数字化改革是要建构一种以新兴技术为支撑的治理形态。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揭示数... 数字化改革正深刻改变着传统的生产关系,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与传统的技术治理模式和路径不同,数字化改革是要建构一种以新兴技术为支撑的治理形态。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揭示数字化改革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数字化改革通过强化技术创新能力、优化技术资源配置、提升技术使用效率三条路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效应。从区域地理位置、营商环境和人力资本的差异来看,数字化改革带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营商环境相对差的地区和高水平人力资本地区表现较为明显。此外,制度环境良好的地区,数字化改革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改革 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经济高质量发展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破立”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金龙 吴智楠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59,共12页
“破立”方法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制度建设的重要方法。从制度规范、整合、激励、教化功能看,中国共产党在制度建设中运用“破立”方法,有利于调整和变革社会规范、整合和盘活社会资源、重构制度红利格局、引导社会价值观变革。基于质量、... “破立”方法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制度建设的重要方法。从制度规范、整合、激励、教化功能看,中国共产党在制度建设中运用“破立”方法,有利于调整和变革社会规范、整合和盘活社会资源、重构制度红利格局、引导社会价值观变革。基于质量、着重点、时序的分类标准,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破立”方法的历史实践,分别经历了从“大破大立”到“小破小立”,从“以破为主”“以立为主”到“破立并举”,从“先破后立”到“先立后破”和“边破边立”的交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破立”方法具有丰富内涵,即以中国共产党为“破立”主体,以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为“破立”对象,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实际出发、稳中求进、与时俱进、分类推进为“破立”原则,以解决问题、促进发展为“破立”导向,以制度存量改革和制度增量改革并行、系统集成和全面协调推进制度改革为“破立”进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推进制度建设的“破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制度建设 “破立”方法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地区建设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发展示范区的思考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宝军 贺志明 +4 位作者 朱力洋 张博闻 王富平 熊伟 邹晓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共10页
为了适应中国油气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实现天然气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示范区。为此,在提出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发展示范区概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川渝地区在天然气资源、基础设施、天然气消费与利用、市场化改革、... 为了适应中国油气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实现天然气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示范区。为此,在提出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发展示范区概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川渝地区在天然气资源、基础设施、天然气消费与利用、市场化改革、能量计量计价等方面所具有的领先优势,提出了川渝地区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目标与推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①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发展示范区是以政府、天然气产供储销企业、用户及利益相关方为参与主体,持续探索完善天然气市场化体制机制,在产业规模、供应保障、市场活力、公平交易等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的区域总称;②川渝地区在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天然气利用、市场化交易、能量计量计价等领域一直在全国具有引领示范效应,从发展趋势来看,其引领示范作用有可能得以延续;③可以采取推进天然气高效利用,整合产业链,发展绿色化工、LNG利用和天然气调峰发电利用,开拓城市燃气利用新领域等措施,建设天然气综合利用示范区;④可以采取创造竞争条件、创新交易品种等措施,建设天然气市场化交易改革示范区;⑤可以采取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完善储气调峰体系建设、推进互联互通与外输通道建设、有序推动基础设施公平开放等措施,建设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示范区;⑥可以采取多方协同推进,政府主导、供用双方协作形成良好的实施条件,先行先试形成示范经验等措施,建设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示范区。结论认为,川渝地区具备打造可推广的中国天然气市场化发展改革示范区的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体制改革 天然气 产供储销体系 综合利用 能量计量计价 市场化改革发展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发展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创新 被引量:41
8
作者 张占仓 陈萍 彭俊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25,共9页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临空经济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是:微观上改变区域发展要素禀赋,中观上实现与区域产业耦合,宏观上促进区域税收和就业增长。作为我国临空经济发展代表之一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临空经济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是:微观上改变区域发展要素禀赋,中观上实现与区域产业耦合,宏观上促进区域税收和就业增长。作为我国临空经济发展代表之一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五化同步"、打造"一个载体四个体系"、建设"四个河南"、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整合河南临空资源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结论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快发展融入国际前沿的临空经济,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发展临空经济也大有可为,郑州临空经济发展推动了区域发展模式创新,为我们展示出未来区域发展新"四化"趋势。依托于国际航空运输体系的临空经济进一步发展,有可能改变自工业革命以来区域发展重点一直在沿海或沿江地区的发展模式,开辟出区域发展热点重返内陆地区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空经济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区域发展模式 内陆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风险评价与预警机制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朱莉芬 王崇举 钟城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24-27,共4页
综合配套改革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战略启动点,是推动地区协调平衡发展的支点之一[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是一个全方位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先行先试"权。试验区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先行先试"可... 综合配套改革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战略启动点,是推动地区协调平衡发展的支点之一[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是一个全方位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先行先试"权。试验区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先行先试"可能会引发种种社会经济问题与冲突,造成试验区的"不稳定",妨碍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的顺利进行。文章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风险评价与预警机制进行研究,并就试验区的风险应对与风险防范提出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区 风险评价 预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上海自贸区的创新发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胜文 张富国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8-31,共4页
上海自贸区是继经济特区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又一探索,承载着全面社会改革的重任,分析其发展战略意义、改革创新点、发展机遇和发展原则,对确保自贸区良性发展及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上海自贸区 全面深化改革 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产业功能区及其管理体制解构:天津滨海与重庆两江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佳宁 罗重谱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3-82,共10页
产业功能区是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优质资源的主要集聚地,集中了区域内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其管理体制直接决定着产业功能区的发展效益和发展质量。天津滨海新区与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功能区发展及其管理体制设置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定差... 产业功能区是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优质资源的主要集聚地,集中了区域内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其管理体制直接决定着产业功能区的发展效益和发展质量。天津滨海新区与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功能区发展及其管理体制设置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定差异。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与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功能区发展及其管理体制的比较可以得到启示:产业功能区定位是对中央赋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战略定位的细化;产业功能区承载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历史使命;产业功能区发展应结合地区要素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产业功能区不同发展阶段应选择不同的产业功能区管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新区产业功能区 新区管理体制 滨海新区 两江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中药企业核心专利技术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爱静 尹瑾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80,共5页
在深入学习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目的、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药领域企业近20年来核心专利技术的分析,重点研究了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中药核心技术分布现状以及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发展程度,并对各个实验区中药企业专利技术进... 在深入学习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目的、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药领域企业近20年来核心专利技术的分析,重点研究了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中药核心技术分布现状以及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发展程度,并对各个实验区中药企业专利技术进行了对比研究。目的在于发现不同地区中药领域企业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各个实验区中药技术产业优势,为各实验区中药产业发展方向的选择以及各实验区因地制宜发展不同侧重领域的中药技术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中药专利 企业专利 核心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区界“综配改革”制度创新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文兴 赵晓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1-5,共5页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成败关键在于制度创新,新制度将更具包容性。不仅试验区要有机会获得制度创新收益,同时这类收益也要被非试验区分享,这样的机制设计更有利于改革成果最大化。跨行政区域边界的改革路径,有利于平衡财政集权与分权成本,...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成败关键在于制度创新,新制度将更具包容性。不仅试验区要有机会获得制度创新收益,同时这类收益也要被非试验区分享,这样的机制设计更有利于改革成果最大化。跨行政区域边界的改革路径,有利于平衡财政集权与分权成本,区域间相互开放有利于推进区域间竞争模式改善。文章给出了试验区的性质:改革综合性、特殊区域性、空间传导性。在对这类性质深刻把握基础上,可以建立或更新一系列更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通过对重庆、成都城乡统筹试验区的考察,论证了"成渝万金三角"构想,为512巨灾后川渝合作提出了新命题,是化不利为有利的难得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配套改革 区域合作 试错权 成渝万金三角 灾后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改区”推动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应研究——来自109个资源型城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瑞 毛成刚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48,共13页
选取2003-2018年109个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剖析“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改革试验区”(简称“综改区”)试点政策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综改区”设立促进了山西省资源型... 选取2003-2018年109个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剖析“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改革试验区”(简称“综改区”)试点政策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综改区”设立促进了山西省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但抑制了产业结构多元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地,“综改区”设立通过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渠道影响山西省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综改区”设立后,城市群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提升效应更大;“综改区”设立对资源依赖度较低城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更大的经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改区”设立 产业结构多元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重点村城市化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晓英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62,共7页
历经4年,在国内外引起高度关注的北京城乡结合部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已经告一段落。本文以实地调查为基础,试图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农民市民化"的角度分析50个重点村城市化建设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在反思改革设计存在缺陷... 历经4年,在国内外引起高度关注的北京城乡结合部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已经告一段落。本文以实地调查为基础,试图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农民市民化"的角度分析50个重点村城市化建设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在反思改革设计存在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城乡统筹应从关注硬件建设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转化、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寻求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等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城乡结合部 综合配套改革实验 反思 新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研究文献综述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昌用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19-23,共5页
2005年以来,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理论研究随着四批试验区的设立,尤其在天津滨海新区试验区设立后迅速展开,相关理论问题基本都有所涉及。重庆、成都、武汉、长株潭四个试验区的设立,对之前的认识和研究成果提出挑战,相关理论研... 2005年以来,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理论研究随着四批试验区的设立,尤其在天津滨海新区试验区设立后迅速展开,相关理论问题基本都有所涉及。重庆、成都、武汉、长株潭四个试验区的设立,对之前的认识和研究成果提出挑战,相关理论研究有待深入。总体来看,当前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不能适应迅速开展的改革试验实践,存在一些重要不足,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区 统筹城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与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顺湘 《西部论坛》 2010年第5期8-19,共12页
同处西部的成渝两地均是现代化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并存,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或"大城市带大郊区"的发展特征,其统筹城乡改革具有典型性和共同性;但两市的市情及发展程度等历史基础不同也决定了其改革的差异... 同处西部的成渝两地均是现代化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并存,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或"大城市带大郊区"的发展特征,其统筹城乡改革具有典型性和共同性;但两市的市情及发展程度等历史基础不同也决定了其改革的差异性。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最快区域的特性出发,成都市统筹城乡改革走整体推进之路;立足"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的特殊市情,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则走的是渐进之路。两地改革的有效推进,将在欠发达地区乃至全国产生积极的"以点带面"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城乡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成都 重庆 城市 农村 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教育改革新范式:下城模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金海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3,共4页
教育改革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区域教育改革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形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探索区域教育改革创新过程中,与杭州市下城区政府合作共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摸索出一种区域教育改革的新范式:下城模式。下... 教育改革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区域教育改革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形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探索区域教育改革创新过程中,与杭州市下城区政府合作共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摸索出一种区域教育改革的新范式:下城模式。下城模式是在模式的建构背景、价值追求、理论基础、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及实施载体等六个部分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区域教育改革新范式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教育改革 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下城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资源型城市发展动力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商艳光 《西部论坛》 2010年第6期40-45,共6页
我国传统资源型城市发展过于依赖"外力型—自上而下"发展动力,必须探索多种动力综合协调的发展动力模式,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借鉴社区发展动力"内—外/上—下"二维模型(IFE模型),"外力型—自... 我国传统资源型城市发展过于依赖"外力型—自上而下"发展动力,必须探索多种动力综合协调的发展动力模式,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借鉴社区发展动力"内—外/上—下"二维模型(IFE模型),"外力型—自上而下"、"外力型—自下而上"、"内生型—自上而下"、"内生型—自下而上"四种发展动力应该统筹兼顾、平行发展,需要进行政策和体制创新。应设立资源型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视民营经济和"非正规经济",并激活全民创业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发展动力模式 IFE模型 外力型 内生型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资源型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山西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
20
作者 张子琴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17-119,162,共4页
山西省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府提出了转型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要主动建设出一个"内陆新特区、山西新模式"资源型样本,构出山西转型跨越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山西119个县(市、区)有85个产煤区,转型可谓&q... 山西省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府提出了转型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要主动建设出一个"内陆新特区、山西新模式"资源型样本,构出山西转型跨越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山西119个县(市、区)有85个产煤区,转型可谓"全省域"转型。各试点县、园区和企业率先前行、奋力创新,用地保障机制、投融资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新的步伐,政府带动使山西转型全面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改革试验区 转型跨越 山西新模式 文化 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