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缅建交问题再探讨
1
作者 梁志 胡志丁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30,共13页
中缅建交是当代中缅关系的起点。早在1948年12月,缅甸便初步决定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吴努政府更多考虑的是何时承认的问题。最终,在确定英国和印度即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后,缅甸于1949年12月16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缅建交是当代中缅关系的起点。早在1948年12月,缅甸便初步决定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吴努政府更多考虑的是何时承认的问题。最终,在确定英国和印度即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后,缅甸于1949年12月16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但由于中缅双方彼此猜忌防范,直到1950年6月8日两国才正式建交。历史记忆、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因素共同塑造了建交前后的中缅关系,压制了两国在经贸关系和政治往来等国家利益层面的互动。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中缅关系并非纯粹意义上的双边关系,英国、印度和苏联等第三方经常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1953年,中国在外交政策中强调和平共处,缅甸在处理对外关系时也开始奉行中立主义,国家利益在中缅关系中的优先性迅速提高,双方关系明显转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缅建交 革命外交 中立主义外交 外交承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美苏建交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被引量:2
2
作者 沈莉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6,109,共9页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使美苏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身受经济危机困扰的美国迫切需要将苏联作为重要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伴随着经济危机的加深,日德法西斯势力开始了疯狂的侵略扩张活动,严重影响了美苏自身的安全和世界和...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使美苏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身受经济危机困扰的美国迫切需要将苏联作为重要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伴随着经济危机的加深,日德法西斯势力开始了疯狂的侵略扩张活动,严重影响了美苏自身的安全和世界和平。在不断变化的国际政治现实面前,奉行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的罗斯福总统终于打开了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的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苏建交 外交承认 舆论因素 总统外交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巴西建交及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周世秀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9-464,共6页
中国和巴西远隔重洋,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历史上巴西民风曾受到经由澳门传播的华夏文化的影响。中国是东方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巴西是西方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巴建交乃至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不仅有利于各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和巴西远隔重洋,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历史上巴西民风曾受到经由澳门传播的华夏文化的影响。中国是东方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巴西是西方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巴建交乃至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不仅有利于各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而且为建立有利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带来了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 中巴建交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泰现代外交关系的建立:以20世纪30年代后两国正式建交努力为中心的考察(1932-1946) 被引量:3
4
作者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97-104,共8页
19世纪中叶中泰之间的朝贡体系瓦解,自此以后的近100年间,两国官方关系一直处于断绝的状态。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政局初定,便开始寻求与泰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6年两国才签署正式的外交文件,恢复了中... 19世纪中叶中泰之间的朝贡体系瓦解,自此以后的近100年间,两国官方关系一直处于断绝的状态。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政局初定,便开始寻求与泰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6年两国才签署正式的外交文件,恢复了中断多年的关系。本文以这一时期中泰两国围绕设领和建交等问题的交涉和努力为中心进行考察,揭示此过程背后变动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因素对于两国关系的走向,不同时期双方政府的不同考量,以及华人问题如何与外交问题相缠绕,如何制约和影响两国的建交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泰建交 《中暹友好条约》 泰国华人 朝贡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唤醒沉睡的马中关系(1970-1974年):马中建交前马来西亚华人在社会与文化互动中的角色 被引量:3
5
作者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3年第3期41-52,共12页
本文借助多种资料与文献,分析了1970年到1974年间以李引桐和曾永森为代表的几位马来西亚华人以及一些马来西亚华人团体和个人的活动,试图探讨马来西亚华人怎样通过社会文化互动来促成马中建交。因此可见民间渠道或跨国社会文化互动与官... 本文借助多种资料与文献,分析了1970年到1974年间以李引桐和曾永森为代表的几位马来西亚华人以及一些马来西亚华人团体和个人的活动,试图探讨马来西亚华人怎样通过社会文化互动来促成马中建交。因此可见民间渠道或跨国社会文化互动与官方渠道是相辅相成的。社会和文化互动不仅唤醒了沉睡已久的马中关系,最后还迎来了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双赢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中建交 李引桐 曾永森 敦拉萨 周恩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友好城市的建立对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光勤 张李霜 龙明慧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78,共18页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崛起,中国对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如何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和提升来华留学生质量已成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基于2006—2018年中国与全球196个国家建立友好城市的数量和来华留学生规模的面板数据...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崛起,中国对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如何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和提升来华留学生质量已成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基于2006—2018年中国与全球196个国家建立友好城市的数量和来华留学生规模的面板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法、中介效应等模型实证考察友好城市的建立对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友好城市的建立对来华留学生规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利用来华学历教育留学生规模和来华非学历教育留学生规模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仍然成立;考虑到友好城市的建立与来华留学生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采用生源国与中国的建交时间作为工具变量,检验结果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友好城市的建立对发达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显著高于对欠发达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但仅对欧美国家、大洋洲国家的来华留学生规模以及非洲国家的来华非学历教育留学生规模具有正向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友好城市的建立可以提高生源国对中国的信任度,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因此,中国政府应积极推动友好城市的建立,提升中国在全球的信任水平,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实施差异化友好城市政策,进一步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规模 友好城市 信任机制 建交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