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自我呈现、文化惯习与“索姆斯本性”——高尔斯华绥《有产者》中的“感官生活”
1
作者
胡强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2,F0003,共7页
高尔斯华绥的《有产者》以家族史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了一个上层中产阶级家族的变迁,刻画了社会转型期这一阶级的精神挣扎。每个人物都参与到自己的命运演进之中,同时也通过个性化的自我呈现显现出充满欲望与焦虑的情感反应。高尔斯华绥的...
高尔斯华绥的《有产者》以家族史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了一个上层中产阶级家族的变迁,刻画了社会转型期这一阶级的精神挣扎。每个人物都参与到自己的命运演进之中,同时也通过个性化的自我呈现显现出充满欲望与焦虑的情感反应。高尔斯华绥的笔锋渗入感官生活背后的人性幽暗,让“占有的法则”放大为一种具有群体性特征的文化症候,同时也通过“财富”“趣味”“心智”“情感”等关键词的互文进一步厚描了英国上层中产阶级的身份转变、认同变迁及其精神代价,以文学特有的感性方式捕捉到了社会变迁过程中很多微妙而深刻的言外之意。趣味象征了一种阶级区隔,也凸显出一种充满权力感的意识形态修辞。索姆斯的新居折射出中产阶级情感观念的局限和偏见,体现了阶级身份与消费文化对人的精神塑造。从人物的自我呈现到生活方式及其所体现的文化惯习,感官生活既是中产阶级精神史研究的焦点,也体现了转型时期英国社会进程与文化观念之间的多重互动。索姆斯与妻子的情感矛盾强化了对“有产者”的思想批判,刻画了“有产者”及其“索姆斯本性”所面临的伦理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赛特人
自我呈现
文化惯习
感官生活
索姆斯本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戴震的自然必然本然人性论说探微
被引量:
3
2
作者
陶武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7-176,326-327,共10页
在中国传统人性理论中,戴震创造性地提出自然必然本然概念阐述自己的人性主张。梳理三个概念的人性论史流变可以发现,惟有戴震真正自觉而又全面地运用它们,不管是三词连缀,还是两词对举,都突显戴震人性论说贯穿古今、融汇百家的丰富内涵...
在中国传统人性理论中,戴震创造性地提出自然必然本然概念阐述自己的人性主张。梳理三个概念的人性论史流变可以发现,惟有戴震真正自觉而又全面地运用它们,不管是三词连缀,还是两词对举,都突显戴震人性论说贯穿古今、融汇百家的丰富内涵,展现出传承性、批判性和平民性的理论品质,由此戴震不仅终结了程朱理学人性论,而且也成为中国传统人性论说的集大成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自然
必然
本然
人性论
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女权主义哲学与人之本质探究批判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宏维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7-83,160,共7页
女权主义哲学对人之本质探究的批判分为三方面:一是从理性入手,对欧洲哲学史上人之本质探究的批判;二是从自然历史入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之本质探究的批判;三是与后现代衔接,批判并解构人之本质及妇女本质问题的探究。女权主义哲学同...
女权主义哲学对人之本质探究的批判分为三方面:一是从理性入手,对欧洲哲学史上人之本质探究的批判;二是从自然历史入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之本质探究的批判;三是与后现代衔接,批判并解构人之本质及妇女本质问题的探究。女权主义哲学同时也将矛头指向自身,发现批判可能受制于传统哲学言说及二元论的、本质论的思维框架。抛弃同质化的理性主体范畴,告别宏大叙事,拒绝普遍主义,不仅使女权主义哲学更清楚自身的困境,而且促进女权主义哲学转型,并以哲学进步推进社会平等与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权主义哲学
人之本质
后学语境
反本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性的结构与目的论善性——荀子人性论再论
被引量:
12
4
作者
李景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8-127,共10页
后儒对荀子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性恶论'。荀子论人性的结构,强调人的实存活动及其情欲要求必受制于心知及其抉择之支配,据'心之所可'以规定其实现的途径与行为的原则,由之而获得其正面(善)或负面(非善或恶)的道德价值...
后儒对荀子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性恶论'。荀子论人性的结构,强调人的实存活动及其情欲要求必受制于心知及其抉择之支配,据'心之所可'以规定其实现的途径与行为的原则,由之而获得其正面(善)或负面(非善或恶)的道德价值和意义,而非直接现成地顺自然而行。荀子针对孟子的性善论而言'性恶',其实质是强调人性中本无'现成的善',而非言人性中具有'实质的恶'。荀子善言'类',以为人之类性及理或道规定了其存在之终极目的,故人作为一个'类'的存在,本内在地具有一种自身趋赴于善的逻辑必然性或目的论意义之善性。是以其在政治上并未导致外在强制之说,在道德上亦主张自力成德,而未导致他力的救赎说。其政治伦理哲学的体系,亦由此而获得了一种终始相扣的理论自洽性。人的实存'从心之所可'的人性结构论与目的论的善性说,共同构成了荀子人性论学说的整体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恶
实质之恶
人性内容
人性结构
目的论善性
理论自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我呈现、文化惯习与“索姆斯本性”——高尔斯华绥《有产者》中的“感官生活”
1
作者
胡强
机构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2,F0003,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文学中的社会变迁主题研究”(编号:18AWW006)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帕特·巴克战争小说中的历史书写研究”(编号:23JL00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高尔斯华绥的《有产者》以家族史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了一个上层中产阶级家族的变迁,刻画了社会转型期这一阶级的精神挣扎。每个人物都参与到自己的命运演进之中,同时也通过个性化的自我呈现显现出充满欲望与焦虑的情感反应。高尔斯华绥的笔锋渗入感官生活背后的人性幽暗,让“占有的法则”放大为一种具有群体性特征的文化症候,同时也通过“财富”“趣味”“心智”“情感”等关键词的互文进一步厚描了英国上层中产阶级的身份转变、认同变迁及其精神代价,以文学特有的感性方式捕捉到了社会变迁过程中很多微妙而深刻的言外之意。趣味象征了一种阶级区隔,也凸显出一种充满权力感的意识形态修辞。索姆斯的新居折射出中产阶级情感观念的局限和偏见,体现了阶级身份与消费文化对人的精神塑造。从人物的自我呈现到生活方式及其所体现的文化惯习,感官生活既是中产阶级精神史研究的焦点,也体现了转型时期英国社会进程与文化观念之间的多重互动。索姆斯与妻子的情感矛盾强化了对“有产者”的思想批判,刻画了“有产者”及其“索姆斯本性”所面临的伦理困境。
关键词
福赛特人
自我呈现
文化惯习
感官生活
索姆斯本性
Keywords
the
Forsytes
self-presentation
cultural habitus
sensual life
the essential soames in human nature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戴震的自然必然本然人性论说探微
被引量:
3
2
作者
陶武
机构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7-176,326-327,共10页
基金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新儒家美学的现代性研究"(14BZX108)的资助
文摘
在中国传统人性理论中,戴震创造性地提出自然必然本然概念阐述自己的人性主张。梳理三个概念的人性论史流变可以发现,惟有戴震真正自觉而又全面地运用它们,不管是三词连缀,还是两词对举,都突显戴震人性论说贯穿古今、融汇百家的丰富内涵,展现出传承性、批判性和平民性的理论品质,由此戴震不仅终结了程朱理学人性论,而且也成为中国传统人性论说的集大成者。
关键词
戴震
自然
必然
本然
人性论
综合
Keywords
Dai Zhen
nature
necessity
essential
the
ory of
human
nature
syn
the
tical
分类号
B249.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女权主义哲学与人之本质探究批判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宏维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7-83,160,共7页
文摘
女权主义哲学对人之本质探究的批判分为三方面:一是从理性入手,对欧洲哲学史上人之本质探究的批判;二是从自然历史入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之本质探究的批判;三是与后现代衔接,批判并解构人之本质及妇女本质问题的探究。女权主义哲学同时也将矛头指向自身,发现批判可能受制于传统哲学言说及二元论的、本质论的思维框架。抛弃同质化的理性主体范畴,告别宏大叙事,拒绝普遍主义,不仅使女权主义哲学更清楚自身的困境,而且促进女权主义哲学转型,并以哲学进步推进社会平等与包容。
关键词
女权主义哲学
人之本质
后学语境
反本质主义
Keywords
fem
in
ist philosophy
human
nature
Post-ist Context
Anti-
essential
ism
分类号
B017.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性的结构与目的论善性——荀子人性论再论
被引量:
12
4
作者
李景林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8-127,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价值观变迁史”(14ZDB003)
文摘
后儒对荀子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性恶论'。荀子论人性的结构,强调人的实存活动及其情欲要求必受制于心知及其抉择之支配,据'心之所可'以规定其实现的途径与行为的原则,由之而获得其正面(善)或负面(非善或恶)的道德价值和意义,而非直接现成地顺自然而行。荀子针对孟子的性善论而言'性恶',其实质是强调人性中本无'现成的善',而非言人性中具有'实质的恶'。荀子善言'类',以为人之类性及理或道规定了其存在之终极目的,故人作为一个'类'的存在,本内在地具有一种自身趋赴于善的逻辑必然性或目的论意义之善性。是以其在政治上并未导致外在强制之说,在道德上亦主张自力成德,而未导致他力的救赎说。其政治伦理哲学的体系,亦由此而获得了一种终始相扣的理论自洽性。人的实存'从心之所可'的人性结构论与目的论的善性说,共同构成了荀子人性论学说的整体内涵。
关键词
性恶
实质之恶
人性内容
人性结构
目的论善性
理论自洽
Keywords
evil of
human
nature
essential
evil
connotation of
human
nature
structure of
human
nature
teleological goodness of
nature
self-consistent
in
the
ory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自我呈现、文化惯习与“索姆斯本性”——高尔斯华绥《有产者》中的“感官生活”
胡强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戴震的自然必然本然人性论说探微
陶武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女权主义哲学与人之本质探究批判
王宏维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人性的结构与目的论善性——荀子人性论再论
李景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