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信誉的委员会共识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敏 焦世行 王晨燕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77,共8页
授权股权证明(DPoS)作为主流共识机制的一种,选举过程耗时长、节点投票不积极和恶意节点难处理的核心问题制约着它的快速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誉的委员会共识机制——幸运信誉证明(PoLaC)。首先,将信誉值作为节点历史行为... 授权股权证明(DPoS)作为主流共识机制的一种,选举过程耗时长、节点投票不积极和恶意节点难处理的核心问题制约着它的快速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誉的委员会共识机制——幸运信誉证明(PoLaC)。首先,将信誉值作为节点历史行为的评估标准,并选择高信誉节点作为委员会成员,从而极大地简化选举流程;其次,引入幸运值概念来提高普通节点竞选成功的概率,从而激励普通节点参与网络共识;最后,采取延迟分叉的方式修正恶意节点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共识通信量方面,投票意愿为50%时,PoLaC网络比DPoS网络的共识通信量少30%;在低权重节点收益方面,PoLaC网络的收益是DPoS的3倍;在委员会恶意节点占比方面,进入信誉稳定期的PoLaC网络的委员会恶意节点数约为DPoS的1/5;而相较于其他同类信誉共识机制,PoLaC在网络通信量、节点活跃度以及恶意节点处理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共识机制 委员会共识 信誉选举 授权股权证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村民委员会代行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适用路径——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第64条的解释为中心
2
作者 夏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6,共15页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第64条下,未设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委员会代为行使的定位不明确,由此导致了代行主体、代行性质、代行内容、代行责任等方面出现不同的适用路径。事实上,从“政经合一”到“政经分立”,村民委员会与集体经济组...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第64条下,未设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委员会代为行使的定位不明确,由此导致了代行主体、代行性质、代行内容、代行责任等方面出现不同的适用路径。事实上,从“政经合一”到“政经分立”,村民委员会与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已从混同状态演变为相互分离、相互配合的状态。如此,村民委员会代行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具备相应的规范基础、权利基础和适用基础。其规范基础在于村民委员会并不具备经济职能,而是在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行使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职能;权利基础为依据集体所有权并作为集体所有权代表主体代为行使;适用基础则是界分村民委员会与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内容,以此构建内部融洽的乡村治理结构。相应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第64条的参照适用可解读为基于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定位特殊性、组织结构的特殊性以及组织责任的特殊性对集体经济组织法规范予以修正适用,并结合村民委员会的特殊性以及民法的一般规则确定代行产生的法律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委员会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第64条 代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的实践指向、执行梗阻及优化路径
3
作者 李俊 刘银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7,327,共13页
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在乡村治理实践中的创新之举,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中国化时代化在农村基层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一肩挑”的推行强化了党在乡村治理场域的全面领导,缓解了村“... 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在乡村治理实践中的创新之举,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中国化时代化在农村基层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一肩挑”的推行强化了党在乡村治理场域的全面领导,缓解了村“两委”关系冲突,提高了乡村治理主体间的融合共治合力。然而,这一模式在实践运行中却面临问责加重、能力不济、监督缺位、角色混淆等现实梗阻,影响了“一肩挑”的制度效力。据此,要通过完善“责”的范围、丰富“育”的体系、规范“管”的方式、革新“用”的举措,进而打造责任主体共担机制、形塑工作能力提升机制、构建权力运行监管机制、建立治理主体协同机制,更好地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党组织书记 一肩挑 实践指向 执行梗阻 优化路径 乡村治理现代化 乡村组织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村党委助力西部地区乡村治理的实践探析——以日喀则市为例
4
作者 史奕潼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3期89-93,共5页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西部地区不断完善有关乡村治理方面的措施,使得乡村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是,西部地区的乡村治理中仍存在着如组织引领乏力、产业融合不深入、乡村人才流失、文化发...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西部地区不断完善有关乡村治理方面的措施,使得乡村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是,西部地区的乡村治理中仍存在着如组织引领乏力、产业融合不深入、乡村人才流失、文化发展滞后和农民自治意识不强等问题。该文认为,党组织在西部地区乡村治理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针对乡村治理的新挑战与新难题,必须深化党在基层的建设,使其融入到乡村的治理与发展之中,确保党对乡村社会的全方位、有效指导。该文通过梳理近年来一系列有关农村工作、基层治理的中央文件、政策以及措施,了解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背景与重要性、必要性,通过对日喀则市实施联村党委的具体案例研究,从中学习和积累经验,同时,分析出当前西部地区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遇到的瓶颈,并根据实际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基层社会治理 乡村治理 基层党组织 联村党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思考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琦 李顺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6,共12页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如何确保“有力”是需要最先解决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中央、地方、市场社会和农村农户四类主体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互动机制。这四类主体内生和外在的力量构成决策力、探索力、创新力、内生动力以及领导力...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如何确保“有力”是需要最先解决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中央、地方、市场社会和农村农户四类主体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互动机制。这四类主体内生和外在的力量构成决策力、探索力、创新力、内生动力以及领导力、执行力、协同力、反馈力八个方面的力度体系。因此,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以党的全面领导、法治化、规范化、利益联动、农民组织化等路径激活乡村全面振兴中各类主体的力量,形成中央有力引领、地方有力执行、市场社会协同参与、农民主体推动的乡村全面振兴推进新格局,落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各项部署目标和重点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全面振兴 有力推进机制 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共识:在精英结构分化的村庄落实“一肩挑”——基于“S村”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夏瑛 吴天慧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4,共10页
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制度对解决村庄“两委”矛盾,强化党组织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有重要意义。但是,在“两委”力量相互制衡、精英结构相对分化的村庄,“一肩挑”制度的推行并不顺利。2021年,A镇在所辖16个行政村推行... 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制度对解决村庄“两委”矛盾,强化党组织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有重要意义。但是,在“两委”力量相互制衡、精英结构相对分化的村庄,“一肩挑”制度的推行并不顺利。2021年,A镇在所辖16个行政村推行“一肩挑”制度,其中15个村都顺利实现了村内组织“一肩挑”,唯独“S村”遭遇瓶颈。其主要原因是该村已形成比较稳定的村“两委”相互制衡的精英结构,仅靠村庄自治力量难以实现权力整合。在这种情况下,乡镇党委通过灵活运用党的工作方法分别在村庄精英内部以及村民内部建构共识,为强调权力整合的“一肩挑”制度创造条件。一方面,通过党内干部工作方法在原村干部内部打破隔阂,在村庄精英中凝聚候选人共识;另一方面,利用群众工作方法凝聚村庄民意,在村民中构建选举共识。在村庄自治力量存在分化的情况下,党的领导对整合村庄精英、建构村内共识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肩挑” 村庄精英结构 村庄选举 干部工作方法 群众工作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合作社与村“两委”协同参与乡村治理演化博弈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文枚 陈天庆 +1 位作者 张连刚 陈建成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8-517,共10页
基于云南省宾川县S村调查数据,构建农民合作社和村“两委”协同参与乡村治理的博弈模型,探寻乡村社会在外生权威缺乏、内生权威式微的情境下乡村治理参与主体的博弈策略及稳定性问题,并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参与成本、... 基于云南省宾川县S村调查数据,构建农民合作社和村“两委”协同参与乡村治理的博弈模型,探寻乡村社会在外生权威缺乏、内生权威式微的情境下乡村治理参与主体的博弈策略及稳定性问题,并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参与成本、协同收益是影响合作社和村“两委”采取协同治理策略的关键因素,低参与成本和高协同收益有助于维系两者的协同关系;在乡村治理场域中,合作社与村“两委”的利益诉求因公共事务不同既有一致也有分歧,而目标一致性是博弈主体合作关系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根本推力;构建利益和价值双重协同的“村社共治”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路径之一。据此,建议设定合作社与村“两委”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提高合作社与村“两委”的协同治理积极性;完善多主体协同“激励相容”机制,提高治理主体在乡村治理场域中的利益契合度与目标一致性;建立“村社共治”治理机制,形成乡村治理多主体协同共治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村“两委” 协同治理 演化博弈 利益契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委统领合作社:共同富裕目标下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创新——基于贵州鸭池镇“两包一干”的经验诠释 被引量:5
8
作者 杜永康 张新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8,共12页
党委统领合作社模式是推进乡村共同富裕和农业合作化进程的有益尝试,揭示了未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可能路向。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结合鸭池镇“两包一干”的实践经验,对该模式的出场情境、实践历程和运作机理进行剖析。集体经济升... 党委统领合作社模式是推进乡村共同富裕和农业合作化进程的有益尝试,揭示了未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可能路向。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结合鸭池镇“两包一干”的实践经验,对该模式的出场情境、实践历程和运作机理进行剖析。集体经济升级转型困难、村际发展失衡及治理效能低下形塑了党委统领合作社的出场逻辑。在具体实践中,乡镇党委通过整合资金、技术和人力等资源要素有效深化了合作社的生计资本,依托党建引领推动村社组织再造和主体利益联结,进而形塑乡村治理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并通过统筹市场开发降低合作社分散交易的制度成本和生计脆弱性,显著提升了合作社的生计输出。立足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地方政府应摆脱资源输入的路径依赖,以提升集体经济组织的生计能力为政策导向,加快构建整体性政策帮扶体系,同时以跨村联营为着力点,建立更高水平的合作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党的领导,将农民组织起来,引领全体农民在共建共治共享中迈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农村集体经济 党委统领合作社 可持续生计 跨村联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写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诞生二十周年之际 被引量:1
9
作者 熊兢 卢福营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01,M0007,共9页
理论在制度变迁中具有导向作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是在民主自治理论指导下创新的农村基层民主监督制度,在实践中呈现较强生命力。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提出后,迅即被确立为新时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指导理论,意味着需要以全过程人民民... 理论在制度变迁中具有导向作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是在民主自治理论指导下创新的农村基层民主监督制度,在实践中呈现较强生命力。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提出后,迅即被确立为新时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指导理论,意味着需要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引领新时代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新认识、新发展。从全过程人民民主视角审视,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具有重要的民主价值和制度优势,但存在监督主体不够广泛、监督对象不够全面、监督程序不够系统等局限,离全方位、全覆盖、全链条民主监督尚有差距。应当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取向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再创新,坚持以“村民”为中心,重构新时代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坚持全覆盖、全链条原则,拓展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全过程人民民主 民主监督 农村基层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易费用视角下村委会行为对农地流转和契约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溪 张堪钰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2,共11页
农地规模化流转是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前提。基于交易费用理论通过案例分析和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方法研究了村委会行为对农地流转中交易费用、风险性、契约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村委会配合参与农地流转时,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增强书... 农地规模化流转是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前提。基于交易费用理论通过案例分析和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方法研究了村委会行为对农地流转中交易费用、风险性、契约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村委会配合参与农地流转时,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增强书面契约的使用率和执行力,同时减少违约风险,稳定交易双方总收益的最大化,有利于实现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和规模效益;当村委会不作为或过度参与时,会因利用职权谋求自身利益,造成交易费用和失地风险增加,导致书面契约执行困难,阻碍农地规模化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委会 农地流转模式 交易费用 契约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中的四对基本关系 被引量:9
11
作者 高圣平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50,共18页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是《民法典》上规定的两类彼此明确区分的特别法人。不过,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出台之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应做相应修改,删去其中与村民委员会经济职能相关的内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公司制、农...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是《民法典》上规定的两类彼此明确区分的特别法人。不过,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出台之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应做相应修改,删去其中与村民委员会经济职能相关的内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公司制、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等其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着本质区别,不宜将这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纳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调整范围。在农民集体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构成多元且统一关系的基础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仅仅只是集体财产所有权的行使代表,集体财产仍然归属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以此确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立法依据和根本定位。集体成员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并不同一,其资格认定标准和成员权内容也存在差异。集体成员资格认定标准是户籍要素或者居住要素,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以同时具备户籍要素、权利义务关系要素和基本生活保障要素为认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村民委员会 合作经济组织 农民集体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村委会功能定位与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霍勤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4-41,共8页
村民委员会在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需要结合当下现实对村民委员会功能重新定位。村民委员会有四类功能:治理主体性功能、执行自治功能、辅助行政功能及发展经济功能。目前,村委会存在治理主体性欠... 村民委员会在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需要结合当下现实对村民委员会功能重新定位。村民委员会有四类功能:治理主体性功能、执行自治功能、辅助行政功能及发展经济功能。目前,村委会存在治理主体性欠缺、执行自治功能弱化、行政主导、发展经济要素不足等问题,具体优化路径为:加强治理主体性建设、完善执行自治功能、厘清辅助行政功能及适时实行“政经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委会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民选举中的竞争:对浙江个案的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何包钢 郎友兴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5期22-28,共7页
村委会选举中的竞争程度是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浙江为个案 ,从村级选举的激烈程度、竞争方式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 ,论述了村民选举相对于城市各种选举来说 ,更具有真实性和现实意义 ;并通过对村民选举竞争激烈性的探讨 。
关键词 村委会选举 乡村民主化 村级竞选 农村 竞选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村委会成员候选人资格条件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鸣 王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40,共8页
我国对候选人规定高于一般选举人的资格条件,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宪法所规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分离、相统一原则的适用范围为县乡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对村委会成员候选人规定高于村委会选举一般选民的资格条件并不违宪。在法规中... 我国对候选人规定高于一般选举人的资格条件,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宪法所规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分离、相统一原则的适用范围为县乡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对村委会成员候选人规定高于村委会选举一般选民的资格条件并不违宪。在法规中对村委会成员候选人规定高于村委会选举一般选民的资格条件,不仅不与民主和村民自治的原则相矛盾,而且是使农村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县乡人大与村委会不同,对县乡人大代表候选人和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的要求也应不同。现行省级法规大多只是从积极的肯定的方面规定了村委会成员的资格条件,指标不具体,缺乏硬约束,无法或不太好进行资格审查,应着重从消极的否定的方面规定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的限制性资格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委会 选举 候选人 资格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合作社在村庄选举中的影响效力研究——基于甘肃省15个村庄的调查 被引量:12
15
作者 韩国明 张恒铭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72,共12页
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兴的农村组织,除了在经济领域对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提高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乡村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我国各地正在分批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基于甘肃省15个村庄村委会选举的调研数据,采用模糊综合... 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兴的农村组织,除了在经济领域对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提高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乡村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我国各地正在分批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基于甘肃省15个村庄村委会选举的调研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测度农民合作社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影响效力,利用对比差距法与其他群体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合作社对村委会选举的影响效力高于宗族势力,而"农民合作社+宗族"群体的加成效应使其影响效力更强,农民合作社已经成为影响村庄选举和乡村治理的重要新兴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村委会选举 影响效力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社会对村民选举的回应——对影响村民参与选举的因素的考量 被引量:22
16
作者 林少敏 吉青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33,共5页
村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 ,村民的参与是村民自治真正得以实现的关键。没有村民的参与 ,村民自治只能停留在制度形式层面 ,而无法成为一种制度规范。村民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普通村民和乡村精英是乡村社会的两个不同阶层 ,他们对村... 村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 ,村民的参与是村民自治真正得以实现的关键。没有村民的参与 ,村民自治只能停留在制度形式层面 ,而无法成为一种制度规范。村民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普通村民和乡村精英是乡村社会的两个不同阶层 ,他们对村民选举的反应亦有所不同。本文主要讨论乡村社会对村民选举的回应 ,分析影响普通村民和乡村精英参与选举的主要因素 ,进而探究促进乡村社区更为广泛、真实的政治参与的现实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选举 政治参与 普通村民 乡村精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间农地流转影响因素比较分析——基于江苏省农户调研的实证 被引量:30
17
作者 诸培新 金焱纯 代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26,共6页
研究目的:通过区域间农地流转的农户行为和特征差异对比分析,寻求影响农地流转的内在社会经济根源,为促进土地有序流转提供实践经验。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计量模型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样本回归表明村集体的作用、非农收入... 研究目的:通过区域间农地流转的农户行为和特征差异对比分析,寻求影响农地流转的内在社会经济根源,为促进土地有序流转提供实践经验。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计量模型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样本回归表明村集体的作用、非农收入比重、人均土地面积、家庭抚养指数等对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存在显著影响,促进农户将土地流转出去;对溧水、常熟、盐都三地的模型检验发现,村集体作用在三个地区都显著,而非农收入比重和人均土地面积仅溧水和常熟显著,说明农户非农就业水平较高时,市场对农地流转的作用才能发挥。研究结论:推进农地流转离不开村集体作用,但要防止村集体的强行干预;农地流转内在动力来自农户的非农就业发展,农地流转必须建立在非农就业达到就业稳定和收入较高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地流转 农户行为 影响因素 村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妇女参与村级选举的诸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胡荣 胡康 郭细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45,共6页
通过比较平均数和多元回归分析,在控制了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以及是否村干部等因素之后,可以发现男女村民在选举中的政治参与仍有相当大的差异。可以说,现阶段男女选民在农村选举中参与的差异是农村居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造成的。... 通过比较平均数和多元回归分析,在控制了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以及是否村干部等因素之后,可以发现男女村民在选举中的政治参与仍有相当大的差异。可以说,现阶段男女选民在农村选举中参与的差异是农村居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造成的。要提高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水平,除了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之外,还有待于从整体上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公民意识,从根本上改变妇女处于从属地位的传统性别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 政治参与 村级选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实情境的村民委员会参与农村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行为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林海 吕煜昕 +1 位作者 山丽杰 林闽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2-91,共10页
有效治理农村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发挥村委会的作用,构建社会共治格局。为了探究村委会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现状,本文基于对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和河南省等四个省份1 242个村委会的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实证测度了... 有效治理农村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发挥村委会的作用,构建社会共治格局。为了探究村委会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现状,本文基于对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和河南省等四个省份1 242个村委会的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实证测度了现实情境下村委会参与农村食品安全风险的治理行为。调查结果表明,受访村干部以年龄段在46—60岁间、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任职时间为3—4年的男性为主;被调查的村委会成员以3—5人为主,所辖人口主要在5 000人以下,绝大多数村委会每年对村干部的补贴在5 000元以下;受调查的村委会在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治理具有相对较好的表现,在食品流通消费环节的治理表现相对较差,在食品安全风险治理职能建设方面则分别表现出了较好和较差的两极化倾向。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村委会参与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行为内含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流通消费、宣传职能建设和基础治理职能建设等四个因子,分别对应不同的治理重点和方式: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与源头治理型,流通消费环节与效果追求型,宣传职能建设与信息公开型,基础治理职能建设与职能推动型。根据上述四个因子最终将现阶段不同治理行为的村委会划分为参与传统型、参与起步型、参与断点型和参与全面型等四种类型。这些结论对在新的历史时期促进村委会的职能建设,引导村委会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尤其防范农村食品安全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构建了村委会参与农村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行为路径,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委员会 食品安全 社会共治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合作社社员参与村委会选举行动力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韩国明 赵静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84-91,共8页
村域范围内的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兴的经济组织开始向政治领域延伸,并在村委会选举中与传统的社会组织宗族形成了对比。依据8省48个乡镇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合作社社员与宗族成员参与村委会选举的行动力差异,并进一步运用多元层次回归模... 村域范围内的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兴的经济组织开始向政治领域延伸,并在村委会选举中与传统的社会组织宗族形成了对比。依据8省48个乡镇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合作社社员与宗族成员参与村委会选举的行动力差异,并进一步运用多元层次回归模型从个人组织特征、民主构建、利益相关性认知三个方面探讨了影响合作社成员村委会选举行动力的内部因素。结果显示,农民合作社参与村委会选举的行动力比宗族更高,合作社成员的入社年数、接受合作社服务、参与合作社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以及利益相关性认知均对社员的选举行动力产生正向影响作用,并利用社员组织身份的分组样本证实了结论的稳健性。因此,促进农民合作社发展有利于重构村庄民主新秩序,从深层挖掘推动基层民主发展进程的主干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宗族 村委会选举 影响机制 行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