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治理赋能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内涵逻辑、模型框架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3
1
作者 罗生全 张俊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0,共8页
数字治理赋能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既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举,也是响应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现实呈现。深刻把握数字治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和内容构成,并将其置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发现数字治理与... 数字治理赋能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既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举,也是响应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现实呈现。深刻把握数字治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和内容构成,并将其置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发现数字治理与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在国家战略逻辑、教育变革逻辑、理念行动逻辑维度高度耦合。考察数字治理赋能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系统的理论模型,建构形成一个“价值共创—利益调适—制度优化—数字技术”整合性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数字治理赋能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进路:弥合“数字鸿沟”,建构基于公平正义、注重公众需求的教育治理理念观;打破“数字孤岛”,建构基于协同治理、强调利益调适的教育治理组织观;纾解“技术悬浮”,建构基于高效交互、突出预诊施策的教育治理行动观;防范“唯数据论”,建构基于精准循证、保持适度韧性的教育治理质量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治理 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 内涵逻辑 模型框架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和机制建设
2
作者 李建军 罗海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30,共11页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长期积累而形成的精神特质和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体现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长期积累而形成的精神特质和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体现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其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主体性、终身性、示范性是教育家精神的基本特质,共同塑造了教育家精神的理论架构和实践范式。弘扬和践行新时代教育家精神,需要健全制度保障机制,为教育家精神的培育和弘扬筑牢根基;需要完善选树传播机制,为教育家精神的扩散与践行拓宽路径;需要深化浸润培育机制,为教育家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活力,切实将精神动力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迈向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 教育工作者 价值引领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成效评估、影响因素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3
3
作者 唐皇凤 王珣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84,共16页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以纠治“四风”为鲜明主题扎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课题组基于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发现,大部分被调查者和访谈对象对新时代党的作风建...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以纠治“四风”为鲜明主题扎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课题组基于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发现,大部分被调查者和访谈对象对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成效满意度较高,但在基层实践中依然存在作风建设容易浮于表面、形式主义新变种层出不穷、作风建设“一阵风”现象依然突出和配套制度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隐形的“四风”问题,需要时刻保持警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目标,这就不仅要在理论层面形成对党的作风建设的科学定位,更要在实践层面探寻有效路径,以精准施策纠治上述问题,进一步巩固党的作风建设成效。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分析了影响党的作风建设成效的可能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协调程度和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的有效落实程度均对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成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新时代新征程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本色不变质,就要一方面从深化“四风”标本兼治和完善相关制度设计两个方向重点着力,以有效提升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协调程度;另一方面从创新查纠“四风”方法和破除基层梗阻两个方向重点着力,以正向影响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的有效落实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党的作风建设 “四风” 全面从严治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执政使命有机统一的内在机理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振清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1,共8页
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执政使命有机统一,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和题中之意。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执政使命的根本要求、核心要义、价值目标和关键主体等决定了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必须正确认识全面... 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执政使命有机统一,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和题中之意。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执政使命的根本要求、核心要义、价值目标和关键主体等决定了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必须正确认识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执政使命的内在联系与战略意义,坚持不懈以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选拔和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确保党的执政使命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全面从严治党 执政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赋能新时代高校美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
5
作者 董敏蕙 刘淑兰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9-14,共6页
高校美育是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落实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之美能夯实高校美育的深厚底蕴,人文之美能强化高校美育的价值旨归,艺术之美能提升高校美育的实践效果。农业文化遗... 高校美育是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落实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之美能夯实高校美育的深厚底蕴,人文之美能强化高校美育的价值旨归,艺术之美能提升高校美育的实践效果。农业文化遗产在赋能高校美育过程中面临着农耕美学资源融入不深,高校美育环境塑造亟待加强;农耕实践活动拓展不够,高校美育教学效果有待提升;农耕数字平台搭建不足,高校美育宣传场域尚待拓展;农耕治理效能转化不强,高校美育体制机制尚需健全的现实困境。农业文化遗产赋能新时代高校美育的路径是,挖掘农耕美学资源,营造“培养美”的环境氛围;拓展农耕实践活动,提升“阐释美”的教学效果;创设农耕数字平台,构建“探索美”的宣传矩阵;弘扬农耕治理智慧,优化“衡量美”的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农业文化遗产 高校美育 农耕 美学资源 实践活动 数字平台 农耕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教育赋能低龄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应为、难为与可为
6
作者 马媛媛 张红兵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32,共10页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赋能低龄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基于“目标—障碍—路径”分析范式,对教育赋能低龄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路径进行探讨。通过构建涵盖目标定位、内容...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赋能低龄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基于“目标—障碍—路径”分析范式,对教育赋能低龄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路径进行探讨。通过构建涵盖目标定位、内容体系、方法创新和支持网络四个维度的系统赋能框架,剖析教育赋能过程中面临的制度性困境、技术性障碍、文化认知冲突、教育模式供需错配及教育资源碎片化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制度突破、技术赋能、文化重构、模式升级、机制创新等发展策略。通过实施这些策略,着力构建“教育赋能—老年参与—社区增效”的良性循环系统,达成“减轻基层负担、激活老年价值、提升治理效能”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老年教育 教育赋能 低龄老年人 社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要义
7
作者 栗智宽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20,共9页
基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管党治党的现实情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扎实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其中内蕴鲜明的实践要义,主要包括: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 基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管党治党的现实情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扎实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其中内蕴鲜明的实践要义,主要包括: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以系统观念为指导、坚持领导干部的以上率下、坚持刚柔并济协同发力、坚持营造良好的党内环境、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坚持常态化推进等。这七个方面的实践要义相互支撑、有机衔接、辩证统一,为新征程上党的作风建设的科学化展开提供了重要实践指引,有助于开辟中国共产党加强作风建设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党的作风建设 政党治理 实践要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内涵架构、逻辑遵循与实践路径
8
作者 张艳国 程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这一崭新的重大课题。新时代新征程,必须从巩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加强党的建设系统工程立体思维等角度深入把握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内涵架构;深刻领...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这一崭新的重大课题。新时代新征程,必须从巩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加强党的建设系统工程立体思维等角度深入把握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内涵架构;深刻领悟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革命历史发展,化解党内突出问题,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巩固反腐败斗争的必然逻辑遵循;从内容全覆盖、对象全涵盖、责任全链条、制度全贯通等多个维度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实践路径,使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成为一个宽领域、多层次、立体化的有机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长期执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文化振兴的新时代叙事:演进历程、显著特征与独特贡献
9
作者 李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99,共8页
新时代以来,我国乡村文化振兴开启独具中国特色的叙事方式,经历了起步、确立以及深入探索三个发展阶段。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新”体现在三重叙事维度: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维度、美好生活向往的人本维度、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维度... 新时代以来,我国乡村文化振兴开启独具中国特色的叙事方式,经历了起步、确立以及深入探索三个发展阶段。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新”体现在三重叙事维度: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维度、美好生活向往的人本维度、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维度。这一时期,我国乡村文化振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在文化载体、振兴路径以及振兴主体三个方面具有独特贡献,具体体现为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产业振兴与教育振兴相结合以及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这种独特贡献本质上奠基于“结合”思维方式的创新与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乡村文化振兴 农耕文明 现代文明 产业振兴 教育振兴 政府主导 农民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区域协同治理解析与关键议题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京祥 李薇 张峰瑞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1,共8页
面向新时代全球资本的“再地方化”转变,产业链、供应链发生近域重组,区域治理被赋予新的时代价值。基于区域协同治理的“客观响应+主动作为”双向驱动机制,重新解析其在时代大背景中的演变历程,揭示区域协同治理已逐步成为产业链与供... 面向新时代全球资本的“再地方化”转变,产业链、供应链发生近域重组,区域治理被赋予新的时代价值。基于区域协同治理的“客观响应+主动作为”双向驱动机制,重新解析其在时代大背景中的演变历程,揭示区域协同治理已逐步成为产业链与供应链安全、可控的重要保障。总结国际成熟经验,立足本土实践反思,提出新时代中国区域协同治理面对“竞争”与“合作”、“上层”与“下层”、“政府”与“市场”的3个关键议题,倡导转向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发展观念,建立打破行政藩篱的双层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政府与市场双轨驱动的区域协同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全球化 区域一体化 区域协同治理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青年干部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陆卫明 翁诗雨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9,共17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在于培养造就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基于领导科学理论分析框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干部的系列论述围绕青年干部培养何以重要、培养何种能力、如何加以培养等重大问题,涵盖战略层面、个人层面、组织层面...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在于培养造就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基于领导科学理论分析框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干部的系列论述围绕青年干部培养何以重要、培养何种能力、如何加以培养等重大问题,涵盖战略层面、个人层面、组织层面,形成了富有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实践性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从青年干部成长规律和队伍建设的客观实际出发,在吸收马克思主义青年干部观、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干部培养实践经验、着眼两个大局及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为青年干部成长成才提供了科学指引,深化了对政党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顺应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也为新时代做好青年干部选人用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 青年干部观 领导科学 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教育话语视域下“知识”治理的合法性——基于阿普尔的批判性教育思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建强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9,共7页
美国教育家阿普尔通过追问“谁的知识最有价值”,对其教育“知识”的合法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由此将其研究视域的“知识”功能主义推进至“知识”的政治伦理问题域,开拓了教育学研究的新向度。基于教育“知识”话语的主体性视域,重新解... 美国教育家阿普尔通过追问“谁的知识最有价值”,对其教育“知识”的合法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由此将其研究视域的“知识”功能主义推进至“知识”的政治伦理问题域,开拓了教育学研究的新向度。基于教育“知识”话语的主体性视域,重新解译教育的“知识”“科学性”与“知识”的教育“合法性”,对我国新时代教育内卷、学业负担过重等一系列教育现实问题的顺畅解决具有理论层面的重大意义导向。破解教育与课程知识的“知识”合法性遮蔽,要遵循教育的“知识”合法性;兼顾学校课程体系的深度与广度,以“差异化”课程实现知识的合法性建构;构筑严格的审查机制与审查标准,确保“知识合法化”有效落实;缔造教育学的实践创生范式,实现师生的生命成长与觉解;组建多方协同的教材编写团队,建构更加公平合理的知识选择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教育话语 “知识”合法性 教育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问题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松友 张鹏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36,共5页
党内集中教育是我们党纯洁性的保障,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基础,是运用集中的手段与形式统一思想与观念的重要活动,是我们党应对困难与挑战的重要对策。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都曾经运用集中教育的方式统一全党的意志与思想,... 党内集中教育是我们党纯洁性的保障,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基础,是运用集中的手段与形式统一思想与观念的重要活动,是我们党应对困难与挑战的重要对策。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都曾经运用集中教育的方式统一全党的意志与思想,解决了我党在特殊历史时期思想上的一些困惑与迟疑。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看出集中教育对于我们党的重要价值,特别是当下,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新矛盾,如何发挥好党内集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集中教育 中国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教育扶贫的价值定位与分类治理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红 邬志辉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24,共7页
"以教育扶贫"是新时代乡村教育扶贫的战略重点。共享共建幸福生活、提升贫困人口可持续健康发展能力需要发挥教育扶贫的长久性作用,培养适应劳动力转型的可迁移就业能力,积累助力向上流动的竞争性教育资本,形塑向往幸福生活... "以教育扶贫"是新时代乡村教育扶贫的战略重点。共享共建幸福生活、提升贫困人口可持续健康发展能力需要发挥教育扶贫的长久性作用,培养适应劳动力转型的可迁移就业能力,积累助力向上流动的竞争性教育资本,形塑向往幸福生活的平民生活哲学。新时代乡村教育扶贫需精准识别乡村学生的时代痼疾,关注质量贫困、机会贫困、情感贫困以及信息贫困对乡村学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影响,提升新时代乡村教育扶贫的实际效价还需精准治理,分类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教育扶贫 价值定位 扶贫转向 分类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教育法治建设的新探索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绵涛 郭玲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4,共7页
新时代给教育法治建设提出了全面依法治教、建立全新教育法治体系的新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全面依法治教的需要与教育法治建设中还存在教育法律制度还不完善以及教育法律制度保护的对象还不充分的矛盾。解决... 新时代给教育法治建设提出了全面依法治教、建立全新教育法治体系的新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全面依法治教的需要与教育法治建设中还存在教育法律制度还不完善以及教育法律制度保护的对象还不充分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建立新时代全面依法治教的教育法治的新体系,不仅要建立科学健全的教育立法、教育执法和教育法律监督制度,还要在教育法律的保护对象上,以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和教师的教育权为核心,以保护每个儿童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为目的,以保护地区和各级各类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教育法治 教育法治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使命、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100
16
作者 马德浩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2,共8页
根据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建设"健康中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的目标,分析新时代高校体育发展肩负的使命: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培养大学生体育道德,落实立德树... 根据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建设"健康中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的目标,分析新时代高校体育发展肩负的使命: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培养大学生体育道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进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积极开展大学生群体活动与运动竞赛,为体育强国建设做贡献。基于此,提出了高校体育的发展对策:站在助力"四个强国"建设高度,提升高校体育的地位;理顺高校体育管理层级,健全高校体育自我治理体系;细化高校体育评估指标要求,增补高校体育评估实施细则;改善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研制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标准,优化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构建相互衔接的体育比赛体系,重视学生体育社团培育;创新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举措,保障高水平运动员公平参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体育发展 健康中国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要素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35
17
作者 何水 高向波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22,共7页
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举措和重大命题,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和核心任务。在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要素中,教育治理理念是先导要素、教育治理体系是前提要素、教育治理资源是基础要... 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举措和重大命题,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和核心任务。在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要素中,教育治理理念是先导要素、教育治理体系是前提要素、教育治理资源是基础要素、教育治理工具是支撑要素、教育治理机制是保障要素。立足新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重塑教育治理理念、完善教育治理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新教育治理工具、健全教育治理机制是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治理 教育治理能力 现代化 关键要素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的学校体育成就与新时代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74
18
作者 毛振明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1-465,共5页
新中国的70年间,成就了全民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伟大发展,造就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依法治教融合的学校体育管理制度,形成了全世界最为兼容并蓄的特色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引领了国家诸多事业的发展并树立了信心。但中国的学校体育也存在... 新中国的70年间,成就了全民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伟大发展,造就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依法治教融合的学校体育管理制度,形成了全世界最为兼容并蓄的特色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引领了国家诸多事业的发展并树立了信心。但中国的学校体育也存在着前进发展之中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中国学生体质连续多年下滑""上了12年体育课却没有很好掌握运动技能""我们喜欢体育运动,但我们不喜欢上体育课""体育让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等有关学校体育的话语上。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点上,必须推进战略性改革,做出思想、工作方面的战略调整:(1)面对应试教育,应从"等应试教育消失"转向"在应试教育条件下推进素质教育";(2)面对学生体质下降,应从"工作一票否决"转向"体质提升三精准";(3)面对12年的"学不会",应从"行政班大班统一体育课"到"走班制体育教学";(4)面对学生不喜欢体育,应从"简单趣味化"到"全员竞争表现化与实效化";(5)面对体育德育空洞化,应从"口号与说教"到"行为与榜样";(6)面对运动安全的阻碍,应从"逃避式的安全"到"科学锻炼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 学校体育 新时代 学校体育改革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学理机制及文献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姚树洁 王洁菲 汪锋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9,共13页
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论述,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动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扶贫理论及实践在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发展和创新。本文通过对中国贫困治理机制发展历程的回顾,梳理了习近平精... 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论述,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动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扶贫理论及实践在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发展和创新。本文通过对中国贫困治理机制发展历程的回顾,梳理了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历史条件;通过社会公共服务供给、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益贫式"发展与"扶智""扶志"、金融扶贫攻坚、贫困测算与扶贫效果评价视角的文献分析,阐释了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学理机制及深刻内涵,指出新时代扶贫工作的难点与关键点是:如何破解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治理难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陷阱"。这也是贫困缩减研究方向当下及未来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贫困治理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益贫式”发展 扶贫攻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再定位:一个“嵌入型发展”的逻辑命题 被引量:28
20
作者 李雪松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47,共8页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善政基准和善治标尺,也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产物。“嵌入型发展”是理解中国社会治理行为逻辑的关键,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再定位提供了新思路。作为一项“嵌入型发展”的政策议题,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质...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善政基准和善治标尺,也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产物。“嵌入型发展”是理解中国社会治理行为逻辑的关键,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再定位提供了新思路。作为一项“嵌入型发展”的政策议题,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质在于“正向嵌入型”的“耦合”与“反向嵌入型”的“脱耦”之间的平衡,实现了政府和非政府行为体的有机结合和凝练表达。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嵌入“中国之治”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的主体、系统、机制、保障和结果的科学嵌入,为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而充沛的制度供给,实现新时代美好的社会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共同体 新时代 共建共治共享 嵌入型发展 中国之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