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per Management of the Asia-Pacific Affairs—— On the Division-and-integration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nd the Regional Integration Strategy
1
作者 Shao Shuai Guo P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57-261,共5页
The international administrative theory is the essential tool of the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but it lacks macro reference of history. Based on the regional society system of ancient China,this paper dis... The international administrative theory is the essential tool of the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but it lacks macro reference of history. Based on the regional society system of ancient China,this paper discusses international administrative tools including countries,nations and people,and makes comparison of the economic capital,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 norm of Europe,America and Asia. Through research,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regional theory of China has both historic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国际管理 亚太地区 事务 行政组织 历史意义 社会系统 工具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L FOR PAPERS Workshop on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Informatics (WISI’06)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acific Asia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PAKDD’06)
2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2005年第1期84-86,共3页
Important Dates Submission due November 15, 2005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December 30, 2005 Camera-ready copy due January 10, 2006 Workshop Scope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Informatics (ISI) can be broadly defined as... Important Dates Submission due November 15, 2005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December 30, 2005 Camera-ready copy due January 10, 2006 Workshop Scope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Informatics (ISI) can be broadly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 systems for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related applications. The First and Second Symposiums on ISI were held in Tucson,Arizona,in 2003 and 2004,respectively. In 2005,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SI was held in Atlanta,Georgia. These ISI conferences have brought together academic researchers,law enforcement and intelligence experts,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sultant and practitioners to discuss their research and practice related to various ISI topics including ISI data management,data and text mining for ISI applications,terrorism informatics,deception detection,terrorist and criminal social network analysis,crime analysis,monitoring and surveillance,policy studies and evaluation,information assurance,among others. We continue this stream of ISI conferences by organizing the Workshop on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Informatics (WISI’06)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acific Asia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PAKDD’06). WISI’06 will provide a stimulating forum for ISI researchers in Pacific Asia and other regions of the world to exchange ideas and report research progress. The workshop also welcomes contributions dealing with ISI challenges specific to the Pacific Asian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URITY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acific asia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CALL FOR PAPERS Workshop on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Informatics as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nancial Ontology: Regional Basis and the Asia-Pacific System
3
作者 Zheng We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57-328,共72页
Based on the Asia-Pacific mode of the regional finance,the ontology of the oriental philosophy has been developed into the theory of the regional ontology,and the financial basis and the Asia-Pacific system becomes th... Based on the Asia-Pacific mode of the regional finance,the ontology of the oriental philosophy has been developed into the theory of the regional ontology,and the financial basis and the Asia-Pacific system becomes the new civilization,new culture and new pattern for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countries in the Asia-Pacific area.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search on the new normal of the new mode and the new development of China.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体系和秩序变革:基于关系网络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志瑞 韩志立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42,共17页
引领国际体系和秩序变革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重要方面。在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大背景下,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亚太地区也在加快分化组合。对于亚太体系和秩序变革,既有研究侧重崛起国超越霸权国的权力过渡,以... 引领国际体系和秩序变革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重要方面。在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大背景下,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亚太地区也在加快分化组合。对于亚太体系和秩序变革,既有研究侧重崛起国超越霸权国的权力过渡,以及崛起国与霸权国的观念竞争,对体系层面因素考察不足。当前,亚太地区已形成美国盟伴关系网络、中国战略伙伴关系网络、东盟对话伙伴关系网络三个重要关系网络,关系网络成为亚太体系的主要架构形态,也是亚太秩序变革的重要驱动因素。通过对这些关系网络的考察,本文认为阵营对抗在亚太地区尚难以形成。美国亚太盟伴关系网络有其内在缺陷,难以形成有效制衡中国的国家集团。中国战略伙伴关系网络并非同盟体系,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东盟对话伙伴关系网络推动区域合作与对话,降低了中美两国在亚太走向阵营对抗的可能性。因此,即便面临“特朗普2.0”的冲击和风险,只要切实维护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增强制度合作、寻求文化和身份共识,亚太地区就会展示足够韧性和活力,化解世界政治经济动荡的不确定性,实现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体系 亚太秩序 关系网络 中美关系 东盟 “特朗普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拜登到特朗普2.0:美日菲小三边机制的战略动向与前景 被引量:1
5
作者 曹筱阳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7,共11页
近年来,美日菲三边合作加速向“准同盟化”演进,成为美国“印太”战略布局的重要支点。尽管美日和美菲为正式同盟,日菲尚未建立同盟关系,但三边合作的机制化及其进一步发展体现了三方战略利益的日益趋同。该机制聚焦海上安全合作,重点... 近年来,美日菲三边合作加速向“准同盟化”演进,成为美国“印太”战略布局的重要支点。尽管美日和美菲为正式同盟,日菲尚未建立同盟关系,但三边合作的机制化及其进一步发展体现了三方战略利益的日益趋同。该机制聚焦海上安全合作,重点针对南海和台海问题,展现了美国亚太联盟体系的精细化调整。同时,它与美日印澳、美日韩、美日澳等小多边机制相互交织,不仅加大了中国的战略压力,也扰乱了地区合作进程,并增加了亚太地区阵营对抗的风险。进入特朗普2.0时代,美日菲三边合作预计将延续,但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与挑战,其未来走向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日菲 小三边安全机制 联盟网络化 亚太安全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原油期货价格成为亚太地区基准价了吗?——基于有效性、主导性和独立性的三维视角研判 被引量:1
6
作者 苏鹏 李梓莹 郭庆然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9,共13页
我国在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形成的影响力严重缺失,因“亚洲溢价”问题长期承受较高的贸易成本,影响我国能源安全及经济稳定。由此应运而生的上海原油期货,以期扭转我国在全球石油贸易中的被动局面,发挥在亚太地区基准价的作用。为此,从... 我国在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形成的影响力严重缺失,因“亚洲溢价”问题长期承受较高的贸易成本,影响我国能源安全及经济稳定。由此应运而生的上海原油期货,以期扭转我国在全球石油贸易中的被动局面,发挥在亚太地区基准价的作用。为此,从有效性、主导性、独立性三维视角,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DY)、分位数向量自回归模型(QVAR-DY)及网络分析等方法,系统地对上海原油期货价格成为亚太地区基准价的进程进行了研判。研究发现:上海原油期货价格发挥出了引导区域原油现货价格和规避市场风险的功能,具备有效性;上海原油期货价格在极高分位数水平下对亚太地区原油现货价格的影响具备优势,但其还未体现出主导性;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作为信息发出者,具有较强惯性和抗风险能力,具备相对独立性。由此判断,上海原油期货已初步成长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原油期货,虽然对现货价格的主导性上与Brent和WTI尚有差距,但在价格走势上保有较强的区域独立性,对中国和整个亚太地区的供需能够予以及时、有效反馈,作为全球原油消费重地,亚太地区缺乏自身定价基准的局面正在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原油期货 亚太地区基准价 区域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学会新生血管性AMD的治疗和延长方案专家共识解读
7
作者 孙隽然 孙晓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7,共9页
治疗-延长(T&E)方案是临床常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方案之一,可以在有效改善视力的同时延长治疗间隔、减少就诊次数。面对亚太地区医疗资源有限、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T&E方... 治疗-延长(T&E)方案是临床常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方案之一,可以在有效改善视力的同时延长治疗间隔、减少就诊次数。面对亚太地区医疗资源有限、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T&E方案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目前亚太地区临床使用抗VEGF药物缺乏规范化的治疗路径,尚缺乏关于T&E方案的指南。2021年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学会专家组(APVRS)回顾并总结抗VEGF药物T&E方案临床研究,结合临床实践情况制定一组关于在亚太地区使用T&E方案治疗nAMD的共识。本文就APVRS专家组提出的最新T&E治疗方案进行解读以指导临床医师规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生成抑制剂 治疗-延长方案 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学会专家组 共识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太战略”视域下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太空合作:逻辑、实践与掣肘
8
作者 黄硕 《南洋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9,共17页
太空领域正日益成为影响全球权力格局的关键战略变量。在美国“印太战略”框架下,基于大国竞争的战略认知,美方通过太空合作谋求双重目标:既巩固其全球主导地位,又削弱战略竞争对手的影响力。东南亚国家则秉持“战略自主”原则,以提升... 太空领域正日益成为影响全球权力格局的关键战略变量。在美国“印太战略”框架下,基于大国竞争的战略认知,美方通过太空合作谋求双重目标:既巩固其全球主导地位,又削弱战略竞争对手的影响力。东南亚国家则秉持“战略自主”原则,以提升地区话语权和促进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参与合作。这种合作通过政府间机制与商业渠道双轨推进,呈现出3个显著特征:一是合作路径的网络化整合,形成多层次协作体系;二是合作内容的安全化转向,将技术议题战略化;三是合作领域的发散性拓展,实现跨领域协同联动。这种多维互动模式正在重塑印太地区的太空地缘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太战略” 太空合作 美国 东南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亚中纬度波列对夏季准双周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强度年际变率的调制
9
作者 温之平 黄一峰 陈晓丹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6-999,共14页
本文基于1979~2020年ERA5和NOAA再分析数据,分析了夏季准双周东亚—太平洋遥相关(EAP)年际变化特征,并揭示了欧亚中纬度波列在准双周EAP事件强度年际变化中的调制作用。统计结果显示,准双周EAP的年际差异主要体现在事件强度而非事件频... 本文基于1979~2020年ERA5和NOAA再分析数据,分析了夏季准双周东亚—太平洋遥相关(EAP)年际变化特征,并揭示了欧亚中纬度波列在准双周EAP事件强度年际变化中的调制作用。统计结果显示,准双周EAP的年际差异主要体现在事件强度而非事件频率。强、弱年准双周EAP期间西北太平洋低层偶极型环流的强度差异显著,且在强、弱年EAP发展阶段欧亚中纬度波列活动明显不同。欧亚中纬度波列第一模态呈单波列结构,在弱年时有超前准双周EAP遥相关3 d的显著相关;第二模态为双波列结构,在强年时有超前准双周EAP遥相关4 d的显著相关。在强年准双周EAP事件的发展阶段,欧亚高层的双波列结构向西北太平洋频散波通量,与低层环流耦合,在菲律宾和日本以东海域低层形成显著的偶极型环流异常,为准双周EAP波列维持提供动力支持;而在弱年准双周EAP事件的发展阶段,欧亚高层为单波列模态,低层响应微弱且在EAP成熟阶段之前快速衰减,对准双周EAP波列的影响较弱。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相较于单波列结构,中纬度双波列结构更有利于在急流出口处形成位涡南侵和波破碎事件,从而触发西北太平洋对流,促进准双周EAP的发展。由此可见,强年欧亚中纬度双波列模态通过相位叠加和波破碎这两种机制,能有效促进强准双周EAP事件的加强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相关 东亚—太平洋遥相关 季节内变率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北约亚太战略协调:现状、动因及其影响
10
作者 徐若杰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70,I0003,共19页
近年来,伴随着亚太地区在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上升,在美国的积极牵引与推动下,欧盟和北约两大域外组织陆续将战略视野投向亚太,希冀成为该地区大国博弈参与者,通过影响或重塑地区秩序,增进自身利益。依托于双方已经建立的组织间合... 近年来,伴随着亚太地区在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上升,在美国的积极牵引与推动下,欧盟和北约两大域外组织陆续将战略视野投向亚太,希冀成为该地区大国博弈参与者,通过影响或重塑地区秩序,增进自身利益。依托于双方已经建立的组织间合作机制,欧盟与北约在多个亚太政策领域协调战略资源和彼此利益诉求,以期取长补短,避免资源浪费和相互竞争内耗,合力应对介入亚太事务的地缘政治压力。一方面,欧盟和北约亚太战略协调严重威胁地区秩序稳定,进一步加剧亚太地区的安全失衡与危机管控困境。另一方面,欧盟和北约在组织定位、功能分工、对华方针上存在矛盾,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协调仍面临诸多制度约束与利益分歧,双方亚太政策协调的前景取决于跨大西洋联盟内部的分歧管理能力与战略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北约关系 “印太战略” 大国战略竞争 政策协调 亚太地区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塑造”战略下的亚太网络安全格局转型
11
作者 徐海娜 张雯宇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0,156,共19页
对亚太盟友网络安全政策的“塑造”是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的关键内容之一。美国在形成对网络空间的“安全化”认知并且在信息技术革命及意识形态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的前提下,通过知识规训、外交互动及引领与胁迫并举等手段,全面展开对其亚... 对亚太盟友网络安全政策的“塑造”是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的关键内容之一。美国在形成对网络空间的“安全化”认知并且在信息技术革命及意识形态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的前提下,通过知识规训、外交互动及引领与胁迫并举等手段,全面展开对其亚太盟友网络安全政策的“塑造”。基于国家安全利益竞争、地区主导权争夺、遏制区域内其他崛起力量等共同需求,美国亚太盟友的网络安全政策也在安全范围判定、安全利益认定、安全威胁应对等方面发生了全方位的转变。同时,中国对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积极参与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网络安全布局产生了政策影响,当前亚太网络安全格局的转型特征呈现出以中美为两极,“重发展性”和“重安全性”的双重性,以及原属于第三世界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成为维持亚太网络安全格局平衡的稳压器。发展中国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地区网络空间的紧张局势。然而,美国亚太盟友在网络空间的利益诉求、承受美国“塑造”战略“预期”的能力、响应美国“塑造”战略的行动选择倾向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或将导致美国通过多边机制化解利益集团内部矛盾冲突、持续强化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领导地位,以拉拢更多域内外势力“入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竞争 网络安全政策塑造 美国亚太同盟体系 亚太安全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东南亚科技外交的路径、影响与趋势
12
作者 文峰 安莉颖 《南洋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共19页
随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大国博弈加剧及跨国威胁增长,东南亚的战略地位日渐凸显。在此背景下,美国通过多种科技外交路径诱拉东南亚国家:一是借助美国国际开发署,推进多主体、宽领域的技术援助;二是聚焦新型领域,不断加强多维度... 随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大国博弈加剧及跨国威胁增长,东南亚的战略地位日渐凸显。在此背景下,美国通过多种科技外交路径诱拉东南亚国家:一是借助美国国际开发署,推进多主体、宽领域的技术援助;二是聚焦新型领域,不断加强多维度、深层次的安全合作;三是依托盟伴网络,持续加深多层面、嵌套式的经济技术合作。但美国对东南亚的科技外交面临着与东盟利益诉求相悖、统筹协调难度大、国内政治约束等挑战。随着特朗普再次上台执政,美国对东南亚的科技外交呈现出加征产品关税、管制技术出口、延续“清洁网络”计划、减少技术援助等趋势。美国对东南亚科技外交将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产供链结构要素安全及科技软实力外交等产生重要影响,亟需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东南亚 “印太战略” 科技外交 科技地缘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区域价值链重构与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13
作者 成新轩 雷晔雯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35,共8页
基于海关总署外贸产品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将样本按时间分为三个阶段测算企业在亚太区域价值链中的嵌入地位与其出口产品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亚太区域价值链重构会通过资源整合、政策引导、市场竞... 基于海关总署外贸产品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将样本按时间分为三个阶段测算企业在亚太区域价值链中的嵌入地位与其出口产品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亚太区域价值链重构会通过资源整合、政策引导、市场竞争三重传导机制形成多维度影响机制体系,显著作用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进程,且对价值链地位变动的敏感性随外部冲击显著增强,印证了外部冲击对价值链重构效应的放大作用。另外,加工贸易、外资企业以及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在出口产品质量上更为审慎地受到价值链的影响。鉴于此,我国须加速健全国内统一大市场,构建区域技术协同网络,同时加强国内外优势资源的整合,鼓励企业依托亚太区域产能协作网络实现高附加值环节跃迁,逐步增强抗风险能力,以推动亚太区域价值链重构并建立创新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链重构 亚太区域价值链 出口产品质量 技术创新 国际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的东南亚云服务战略:动向、影响与中国应对
14
作者 崔梦 崔莹佳 邢亚杰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6,共7页
[研究目的]东南亚地区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数字竞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中美在东南亚云服务市场存在着显著的竞争关系。通过剖析美国在东南亚的云服务战略动向,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探寻中国的因应之策。[研究方法]综合采用文献梳理、案例分... [研究目的]东南亚地区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数字竞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中美在东南亚云服务市场存在着显著的竞争关系。通过剖析美国在东南亚的云服务战略动向,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探寻中国的因应之策。[研究方法]综合采用文献梳理、案例分析、对比研究的方法对美国在东南亚的云服务战略的具体举措、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之举进行多层次深入分析。[研究结果/结论]云服务是数字化的基础,在国家战略制定和国际竞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在东南亚的云服务战略部署是其寻求全球数字霸权的重要内容,具体举措包括加强影响力、扩大产业规模以及重点遏制中国,在产业、制度、关系层面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应因时而变、顺势而为,进一步强化与东南亚国家的政府间合作,提升企业竞争力,回击抹黑中国的行径,提升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战略信任,有效维护中国企业在该地区的正当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云服务 数字经济 东南亚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视域下的欧盟对华“去风险”战略:表征、影响及应对
15
作者 岳圣淞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3,I0002,共20页
进入21世纪以来,欧盟对亚太地区的关注度持续提升,通过双多边渠道不断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感和对地区事务的参与度,并将其视为提升国际影响力、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实现对外战略转型的关键机遇,对华关系在欧盟亚太政策中占据核心地位。... 进入21世纪以来,欧盟对亚太地区的关注度持续提升,通过双多边渠道不断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感和对地区事务的参与度,并将其视为提升国际影响力、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实现对外战略转型的关键机遇,对华关系在欧盟亚太政策中占据核心地位。近年来,在内外多重因素的复杂影响下,欧盟对华政策出现结构性转变,尤以其2023年提出的对华“去风险”战略为代表。文章基于风险理论与安全化理论融合形成的分析框架展开分析,为“去风险”战略的形成与演化提供解释逻辑,更加深入地审视其对亚太秩序的影响。这一尝试不仅有望为相关研究奠定更为充分的学理基础,亦可为未来中国预判欧盟对华政策走向、完善对欧政策框架、规避因欧方过度“去风险化”的政策行动对双边关系和亚太秩序制造“人为风险”带来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对华政策 去风险化 亚太国际关系 政策安全化 中美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太经济框架”新进展及其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天桂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54,160,共19页
“印太经济框架”(IPEF)以成员方自愿选取其四大支柱参与的“菜单式”合作,构建不同于传统自由贸易协定、聚焦新兴领域及高标准规则的新型经济框架。截至目前,“供应链”支柱协议已签署并生效,“清洁经济”“公平经济”支柱协议和IPEF... “印太经济框架”(IPEF)以成员方自愿选取其四大支柱参与的“菜单式”合作,构建不同于传统自由贸易协定、聚焦新兴领域及高标准规则的新型经济框架。截至目前,“供应链”支柱协议已签署并生效,“清洁经济”“公平经济”支柱协议和IPEF协定也已实质性结束磋商。作为美国加速推进的“印太战略”的经济支柱,IPEF的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更为浓厚,尤其基于“价值观同盟”的区域供应链的构建与强化及对“美国优先”、对中国经济“去风险化”的发展与强调,使地缘经济分裂的风险进一步加剧,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既有的进程受损、既定的目标趋弱、可能的路径分散,亚太自由贸易区议程的推进更为不易。中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的实施,应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进亚太经合组织内部自由贸易协定能力建设与亚太自由贸易区议程及自身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进程,加快与IPEF、亚太经合组织、CPTPP成员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构建,适时扩容和升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并切实推动RCEP与CPTPP的融合发展,尽量减轻IPEF带给自身的战略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太经济框架 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 亚太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政治极化与亚太战略风险 被引量:3
17
作者 韦宗友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4-101,共8页
政治极化,特别是民主、共和两党的党争极化,是当前美国政治的突出现象。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不仅在意识形态取向和重大国内外政策上分歧严重,双方对对方的“情感温度”也急剧下降。美国的极化政治波及对外政策的制定,导致其对外政策缺乏... 政治极化,特别是民主、共和两党的党争极化,是当前美国政治的突出现象。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不仅在意识形态取向和重大国内外政策上分歧严重,双方对对方的“情感温度”也急剧下降。美国的极化政治波及对外政策的制定,导致其对外政策缺乏连贯性,过分夸大外部威胁,且过分强调美国优先。极化政治下的美国对外政策,不仅可能加剧中美对抗风险,也会给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蒙上阴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政治极化 中美关系 亚太局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亚太价值链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茜 叶家钰 《国际商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共15页
基于亚洲开发银行多区域投入产出(ADB-MRIO)数据库,本文构建了2008~2020年的亚太价值链重构指标,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亚太价值链重构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究了互联网发展影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亚太价值链重构的作用效... 基于亚洲开发银行多区域投入产出(ADB-MRIO)数据库,本文构建了2008~2020年的亚太价值链重构指标,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亚太价值链重构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究了互联网发展影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亚太价值链重构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总体上推动了价值链参与度由全球向亚太区域重构,该影响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渠道起作用,且上述影响在制造业中尤其显著。互联网发展强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亚太价值链重构的促进效果。鉴于此,中国应稳定经济政策更新频率,加大产业体系安全保护,加强互联网建设,深化亚太区域经贸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价值链参与度 亚太价值链 价值链重构 互联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博弈:近昔和当今及对中国战略的意涵 被引量:4
19
作者 时殷弘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5,I0002,共18页
过去15年里,中美关系的首要特征是博弈而非协调。两国博弈先在战略阵线开启,继而在战略、经贸、高技术和意识形态四条主要阵线展开。就中美博弈总体而言,美国处于“防守型”战略态势,美国认为它长时期拥有的重大优势地位一个又一个地丧... 过去15年里,中美关系的首要特征是博弈而非协调。两国博弈先在战略阵线开启,继而在战略、经贸、高技术和意识形态四条主要阵线展开。就中美博弈总体而言,美国处于“防守型”战略态势,美国认为它长时期拥有的重大优势地位一个又一个地丧失或被侵蚀,首要动能在中国一边。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逐渐成为一个急剧腾升的强国。大为增强的国力,使中国更加坚定了自信和抱负。中国内外发力,争取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全球治理的某些问题领域参与引领甚或单独引领,实现在亚洲大陆以及发展中世界的经济和外交优势,大致取得在西太平洋的对美战略和军事优势,进一步地,对第一至第二岛链之间的战略空间的控扼能力愈益被视为必要。回顾奥巴马、特朗普和拜登三届美国政府的对华态势和政策,对未来中美关系应做好准备应对可能的疾风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中美博弈 战略博弈 中国战略 亚太地区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日同盟调整:现代化、一体化和多边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廉德瑰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55,I0002,I0003,共21页
同盟一般会伴随实力的变化发生调整。美日同盟的调整表现为:一是同盟的现代化,美国要求日本承担更多责任,反映了美国由于霸权衰退不得不谋求日本发挥更大作用的现实;二是同盟的一体化,美日两国在军事领域加强共同指挥和作战机制的统合,... 同盟一般会伴随实力的变化发生调整。美日同盟的调整表现为:一是同盟的现代化,美国要求日本承担更多责任,反映了美国由于霸权衰退不得不谋求日本发挥更大作用的现实;二是同盟的一体化,美日两国在军事领域加强共同指挥和作战机制的统合,在武器部署上也实现一体化,导致日本进一步失去自主性;三是同盟的多边化,美国为了推行“印太战略”遏制中国,鼓励日本与其他地区盟国和伙伴国建立军事联系,除了印度、澳大利亚和东盟国家之外,日本也在美国的默许下与欧洲国家进行军事合作,试图在亚太地区建立一个以美日同盟为核心的多边战略集团。美日同盟的调整,给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带来不确定因素,也使日本在美国的战车上越绑越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日同盟 美日安全条约 同盟调整 现代化 一体化 多边化 印太 战略 亚太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