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重磁场特征及北中祁连构造边界划分
1
作者 杨柳 冯旭亮 +2 位作者 张健 柴培琪 马佳月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4,共12页
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处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阿拉善地块、鄂尔多斯地块交汇地带,亦为秦岭造山带与祁连造山带相互作用的部位,构造格局复杂,目前对该区内北祁连和中祁连构造单元边界的划分仍然值得商榷。笔者采用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 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处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阿拉善地块、鄂尔多斯地块交汇地带,亦为秦岭造山带与祁连造山带相互作用的部位,构造格局复杂,目前对该区内北祁连和中祁连构造单元边界的划分仍然值得商榷。笔者采用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NVDR-THDR)、最小曲率位场分离技术,结合小波多尺度分析对布格重力异常及化极磁力异常进行处理分析,综合区域地质特征推断一级断裂4条,二级断裂54条,一级断裂为构造单元边界。在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中祁连与北祁连的构造边界以平安-乐都-定西-张家川一线为界,即中祁连北缘断裂所在。中祁连与北祁连之间存在1个一级构造单元—北祁连增生楔,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可划分为北祁连岛弧带、北祁连增生楔和中祁连造山带3个构造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构造单元 重磁异常 小波多尺度分析 覆盖区 祁连造山带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地区阎家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3
2
作者 裴先治 孙仁奇 +4 位作者 丁仨平 刘会彬 李佐臣 刘战庆 孟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16,共9页
祁连造山带东段的陇山杂岩中出露有较多的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岩浆侵入岩类,但缺乏精确的年代学资料。对该区阎家店闪长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确定:闪长岩体形成的同位素地质年代为(440.2±0.92)Ma(MSWD=1.13),表明闪长岩体... 祁连造山带东段的陇山杂岩中出露有较多的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岩浆侵入岩类,但缺乏精确的年代学资料。对该区阎家店闪长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确定:闪长岩体形成的同位素地质年代为(440.2±0.92)Ma(MSWD=1.13),表明闪长岩体所代表的岛弧杂岩系形成于晚奥陶世。区域地质及构造演化研究表明,该区曾在中晚奥陶世发生以红土堡蛇绿岩为代表的洋壳向北的俯冲作用,并产生中晚奥陶世陈家河群岛弧型火山-沉积岩系和晚奥陶世以阎家店闪长岩体为代表的岛弧岩浆杂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岩 LA—ICP—MS 锆石U-PB测年 陇东地区 祁连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特提斯构造域界线的探讨 被引量:15
3
作者 侯青叶 赵志丹 +3 位作者 张本仁 张宏飞 张利 陈岳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67-577,共11页
东特提斯构造域北界的确定不仅可以约束构造域的范围及演化,而且对于约束中国各陆块的原始构造归属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地球化学角度对这一科学问题进行探讨。祁连造山带早古生代蛇绿岩单元内枕状玄武岩的元素、Sr-Nd-Pb同... 东特提斯构造域北界的确定不仅可以约束构造域的范围及演化,而且对于约束中国各陆块的原始构造归属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地球化学角度对这一科学问题进行探讨。祁连造山带早古生代蛇绿岩单元内枕状玄武岩的元素、Sr-Nd-Pb同位素组成系统研究表明:其地幔源区的Nd和Pb同位素组成均表现出印度洋MORB型同位素组成特征;枕状玄武岩(△^(207)Pb/^(204)Pb)_(?)变化范围为9.1~24.3(平均值为14.7),(△^(208)/^(204)Pb)_(?)变化范围为9.1~101.1(平均值55.3);与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蛇绿岩具有一致的同位素组成。因此,祁连造山带古洋幔应属于原特提斯构造域。纵观中国境内的特提斯构造域蛇绿岩的分布特征可知:该构造域表现出自北而南变年轻的时空演化规律,从而说明中央造山带的动力学过程也应纳入冈瓦纳大陆裂解和亚洲增生的总动力学系统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特提斯构造域 青藏高原 祁连造山带 蛇绿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造山带东端张家川地区长宁驿中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7
4
作者 王银川 裴先治 +7 位作者 李佐臣 李瑞保 裴磊 魏方辉 刘成军 高景民 吴树宽 陈有炘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76-1587,共12页
在祁连造山带东端古元古界陇山岩群中新识别出中元古代长宁驿花岗质片麻岩。为了精确确定长宁驿花岗质片麻岩的形成时代,对其进行了激光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单颗粒锆石微区U-Pb同位素测年,花岗质片麻岩中锆石Th/U比值介于0.50~2.09,... 在祁连造山带东端古元古界陇山岩群中新识别出中元古代长宁驿花岗质片麻岩。为了精确确定长宁驿花岗质片麻岩的形成时代,对其进行了激光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单颗粒锆石微区U-Pb同位素测年,花岗质片麻岩中锆石Th/U比值介于0.50~2.09,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内部发育典型的岩浆生长震荡环带结构,属于岩浆结晶的产物。测得花岗质片麻岩的原岩岩浆结晶年龄为1765Ma±57Ma,表明该花岗质片麻岩原岩的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早期,可能形成于华北板块经吕梁运动后的后造山环境中,同时还从捕获的继承性岩浆锆石中得到了时代为1.95Ga、2.20Ga左右的继承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后认为,在中元古代祁连地块仍为华北板块西南缘的一部分,两者之间具有相同的结晶基底和构造属性,它们共同经历了吕梁运动后的后造山和陆内伸展裂解阶段,很可能与Columbia超大陆的聚合和裂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片麻岩 祁连造山带东端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华北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杏树沟金矿(化)点的成矿特征及其围岩时代的确定 被引量:6
5
作者 时超 李荣社 +4 位作者 何世平 于浦生 王超 潘术娟 张海迪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83-1990,共8页
东昆仑成矿带是中国西部重大成(找)矿潜力的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对东昆仑东段都兰县诺木洪南部产于下石炭统哈拉郭勒组(C1h)中的杏树沟金矿(化)点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该金矿(化)点受近东西向韧脆性剪切构造的控制,矿化带内中酸性脉... 东昆仑成矿带是中国西部重大成(找)矿潜力的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对东昆仑东段都兰县诺木洪南部产于下石炭统哈拉郭勒组(C1h)中的杏树沟金矿(化)点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该金矿(化)点受近东西向韧脆性剪切构造的控制,矿化带内中酸性脉岩发育,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有相似的特征,可以与东昆仑其它金矿对比,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含矿围岩为一套火山碎屑岩-碎屑岩建造,矿化蚀变主要为褐铁矿化、孔雀石化和黄铁矿化。在围岩的灰岩夹层中发现大量珊瑚、腕足和腹足类化石,其中Siphonodendron asiatica Yabe et Hayasaka和Siphonodendron asiatica minor Minato这2种珊瑚化石是首次在哈拉郭勒组发现,这不仅丰富了哈拉郭勒组的化石组合类型,而且将杏树沟金矿(化)点的围岩时代进一步限定为早石炭世维宪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东段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围岩时代 找矿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中志留世-晚泥盆世构造演化:来自公主岭地区岩浆岩的证据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斌 时溢 +2 位作者 杨帆 刘淼 吴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64-2396,共33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志留纪-泥盆纪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本文对吉林省公主岭市附近出露的中志留世-晚泥盆世岩浆岩(放牛沟火山岩和西蟒仗侵入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Sr-Nd同... 为了更好地了解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志留纪-泥盆纪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本文对吉林省公主岭市附近出露的中志留世-晚泥盆世岩浆岩(放牛沟火山岩和西蟒仗侵入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Sr-Nd同位素的研究,探讨了其源区性质及构造背景。测年结果显示,放牛沟火山岩中变安山岩、糜棱岩化变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和流纹岩形成年龄分别为426±4.8Ma、404±4.5Ma、375.5±4.6Ma,代表岩石的结晶年龄;结合前人测年结果,放牛沟火山岩中包括426~425Ma、~419Ma、404~400Ma、390~384Ma、~375Ma等多期火山事件;放牛沟火山岩构造变形强烈,形成糜棱岩化变质火山岩、构造片岩等,各类岩石之间多为构造接触,实际上是由形成于不同时代、不同构造环境的构造岩片组成。西蟒仗侵入岩中英云闪长质糜棱岩、糜棱岩化黑云母英云闪长岩形成年龄分别为419.5±3.7Ma、424.7±5.9Ma,为中-晚志留世。中-晚志留世岩浆岩(426~419Ma)为一套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火山碎屑岩组合,侵入岩和火山岩在时间、空间、物源方面具有一致性,属于同源的火山-侵入杂岩;具有正的ε_(Nd)(t)(+1.04~+1.21)和ε_(Hf)(t)(+1.26~+7.85),相对富集Rb、Ba、Th、U、K(LILEs)及轻稀土元素(LREE),并且亏损Nb、Ta、P、Ti(HFSEs),主要源自中-新元古代增生下地壳物质(俯冲板片)的部分熔融,上升过程与地幔和下地壳物质发生了混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早泥盆世变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富集Rb、Th、U、K,亏损Ba、Nb、Ta、Eu、Sr、P、Ti,表现出铝质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白乃庙岛弧与华北板块碰撞后的伸展环境;具有正ε_(Nd)(t)(+1.28~+2.70)和ε_(Hf)(t)(+3.18~+7.22),表明其源自中-新元古代增生玄武质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岩浆形成后经历了斜长石、磷灰石、磁铁矿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晚泥盆世糜棱岩化变流纹岩属于钙碱性I型流纹岩;富集Rb、Ba、Th、U、K,亏损Nb、Ta、Sr、P、Ti,具有正ε_(Nd)(t)(+6.08)和ε_(Hf)(t)(+9.63~+13.39),表明其源自新元古代-中寒武世增生玄武质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古亚洲洋板块开始南向俯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 岩浆岩 志留纪 泥盆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杏树沟金矿化带内石英钠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围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时超 李荣社 +4 位作者 何世平 于浦生 王超 潘术娟 张海迪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84-996,共13页
东昆仑成矿带是我国西部重大成(找)矿潜力的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野外调查期间,对东昆仑东段都兰县诺木洪南下石炭统哈拉郭勒组(C_1h)杏树沟金矿(化)点进行了年代学及围岩地球化学研究。通过高精度LA-ICP-MS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 东昆仑成矿带是我国西部重大成(找)矿潜力的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野外调查期间,对东昆仑东段都兰县诺木洪南下石炭统哈拉郭勒组(C_1h)杏树沟金矿(化)点进行了年代学及围岩地球化学研究。通过高精度LA-ICP-MS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金矿(化)点的石英钠长斑岩^(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43.4±1.9 Ma,确定金矿(化)发生在早三叠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杏树沟金矿(化)点围岩(安山玄武岩)具有高Al_2O_3、Na_2O,低TiO_2、K_2O的特征。在Zr/TiO_2-Nb/Y图解中全部样品均落入安山玄武岩区,TFeO/Mg-SiO_2图解中全部样品均落入拉斑系列区域中,属于拉斑系列玄武岩。稀土和微量元素显示其富集LREE、LILE和部分HFSE,Nb、Ta、Nd、Zr、Hf相对亏损,REE表现为LREE/HREE明显分离的分配模式,从多种判别图解综合分析,认为该套火山岩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东段 杏树沟金矿(化)点 石英钠长斑岩脉 LA—ICP-MS 锆石 U—Pb定年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东段皖浙交界附近晚中生代花岗岩类的年代学、地球化学与层圈相互作用讨论 被引量:18
8
作者 薛怀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3-461,共29页
江南造山带东段晚中生代花岗岩类侵入体可划分为三期:(1)初期阶段形成的侵入岩规模小、分布零星,时代主要介于181~167Ma之间,峰值约为173Ma;(2)早期阶段形成的侵入体出露广泛,以花岗闪长岩为主,时代主要介于153~137Ma之间,峰值约为141Ma... 江南造山带东段晚中生代花岗岩类侵入体可划分为三期:(1)初期阶段形成的侵入岩规模小、分布零星,时代主要介于181~167Ma之间,峰值约为173Ma;(2)早期阶段形成的侵入体出露广泛,以花岗闪长岩为主,时代主要介于153~137Ma之间,峰值约为141Ma;(3)晚期阶段形成的侵入体分布也较广,岩性主要为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时代主要介于135~122Ma之间,峰值约为128Ma。其中早、晚两期的岩浆活动在时间上略有重叠,表明区域岩浆活动的不均衡性和不同步性。三个阶段形成的侵入岩地球化学上各具特色,暗示彼此之间在岩浆源区、岩浆作用过程及动力学机制等方面既不相同但又具一定的联系。初期和早期阶段形成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地球化学性质上都兼具埃达克质及岛弧型岩浆岩的特征,但前者普遍具有高且较均一的全岩ε_(Nd)(t)值(接近球粒陨石的值)和锆石ε_(Hf)(t)值,低的^(87)Sr/^(86)Sr初始值,Nd和Hf同位素亏损地幔二阶段模式年龄(t2DM)相对较小(~1.0Ga),推测其岩浆源区为新元古代岛弧环境下注入到地壳底部(底侵)的玄武岩;后者具富集型且变化范围广的Sr、Nd、Hf同位素组成,拥有三期侵入岩中最低的全岩ε_(Nd)(t)值(主要介于-9~-4之间,峰值约为-7)和锆石ε_(Hf)(t)值(主要介于-10~+2之间,峰值约为-6)、最大的Nd和Hf同位素亏损地幔二阶段模式年龄,^(87)Sr/^(86)Sr初始值较高且变化范围大(介于0.7066~0.7121之间),结合其普遍富铝和低MgO含量的岩石化学特征,指示它们的岩浆源区以壳源为主,且古老的地壳物质(包括经历过表生作用的地壳物质)占了重要比例,推测其岩浆源区为古老的地壳物质和新元古代岛弧岩浆岩混合而成的下地壳。晚期阶段形成的侵入岩地球化学上具典型的A-型花岗岩的特征,它们与早期阶段形成的I/S-型花岗岩类具有密切联系,表现在空间上往往彼此共生,构成复合岩体;时间上有一定的迟后,与构成复合岩体的早期侵入岩间往往有约10Myr的间隔;成因上具密切联系,它们的Nd、Hf同位素组成具可比性,指示它们可能具有相同的岩浆源区,晚期的A-型花岗岩浆可能是早期部分熔融后残余组分再次熔融的产物。但与早期阶段形成的花岗岩类侵入岩相比,晚期形成的A-型花岗岩的ε_(Nd)(t)和ε_(Hf)(t)值偏高些,Nd和Hf同位素亏损地幔二阶段模式年龄偏小些,指示其中可能混入了更大比例的新生幔源物质。江南造山带东段晚中生代三期侵入岩的成因机制可能是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远程构造效应下,陆内持续拉张,且拉张状态随着俯冲板片的后撤和/或俯冲角度的变陡持续加强,先后触发了增厚的地壳底部(新元古代底侵的)玄武岩和下地壳混杂物质(古老地壳物质与新元古代注入产物)的部分熔融。不同层圈相互作用及对岩浆成因的贡献随时间有明显的演化,总体而言,随着时间的由早到晚,部分熔融的压力条件逐渐减小(地壳由加厚到减薄)、新生幔源物质的贡献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质岩 A-型花岗岩 晚中生代 层圈相互作用 江南造山带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西段寒山金矿床铅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崔学军 李中兰 +3 位作者 朱炳泉 刘红英 王冉 徐力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50,72,共5页
北祁连西段寒山金矿床位于阿尔金断裂南侧,赋存于阿尔金断裂南侧的北西西向次级断裂中。对于该矿床的成矿时代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为此根据北祁连西段寒山金矿床中43个金矿石样品的铅同位素分析数据,获得的铅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404±... 北祁连西段寒山金矿床位于阿尔金断裂南侧,赋存于阿尔金断裂南侧的北西西向次级断裂中。对于该矿床的成矿时代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为此根据北祁连西段寒山金矿床中43个金矿石样品的铅同位素分析数据,获得的铅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404±7)Ma。通过与之相距仅7km的鹰咀山金矿床有关资料的对比,认为它们的成矿时代相同,这一发现对该区今后的找矿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定年 寒山金矿床 找矿意义 北祁连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造山带东端早古生代岩浆作用过程——来自甘肃天水长沟河闪长质片麻岩锆石年龄、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佳瑶 何艳红 +1 位作者 陈亮 徐可心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26-1636,共11页
甘肃天水地区长沟河闪长岩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东端,发育片麻状构造面理,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形成于前寒武纪的侵入岩体。用LA-ICP-MS技术测得2组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为463.3±2.3Ma(MSWD=0.52,n=11)和443.8±2.6Ma(MSWD=0.44,n... 甘肃天水地区长沟河闪长岩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东端,发育片麻状构造面理,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形成于前寒武纪的侵入岩体。用LA-ICP-MS技术测得2组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为463.3±2.3Ma(MSWD=0.52,n=11)和443.8±2.6Ma(MSWD=0.44,n=9)。锆石微量元素分析表明,2组年龄具有一致的微量元素组成,说明二者晶出于同源封闭的岩浆体系。t-Eu/Eu*投图显示,约460Ma的岩浆锆石无Eu异常,与幔源岩浆锆石稀土元素特征一致。而约440Ma的岩浆锆石具有负Eu异常,指示母岩开始发生斜长石的结晶分离,与深熔作用过程一致。因此,约460Ma为长沟河闪长质片麻岩原岩的形成年龄,约440Ma为长沟河闪长质片麻岩深熔岩浆的结晶年龄。Hf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约460Ma和约440Ma两组锆石的εHf(t)值分别为8.23~11.57和6.36~8.03,指示460Ma发育幔源新生地壳岩浆作用,而440Ma壳源再造活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造山带东端 长沟河闪长质片麻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微量元素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造山带东段老虎山石英闪长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海瑞 赵姣龙 于汇洋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1-653,共13页
以北祁连造山带东段老虎山石英闪长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及全岩元素与Sr-Nd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测定,据此探讨了岩石的成因及其对北祁连构造演化的启示。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体的形成年龄为440Ma。岩石... 以北祁连造山带东段老虎山石英闪长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及全岩元素与Sr-Nd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测定,据此探讨了岩石的成因及其对北祁连构造演化的启示。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体的形成年龄为440Ma。岩石具有亚碱、准铝以及贫钙、镁、铁的特征,碱铝指数(AKI值)均低于0.85,铝饱和指数(A/NKC值)多小于1.0,属钙碱性I型花岗岩类岩石。在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上,岩石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Cs、Th和U),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和Ta),显示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体具有相对均一的Sr-Nd同位素组成,初始Sr同位素值为0.7058~0.7071,εNd(t)值为-1.06^-0.31。综合分析表明,老虎山石英闪长岩应起源于玄武质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在成岩过程中有少量幔源物质的混入。对区内火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产出背景的全面分析,表明受北祁连洋俯冲及随后岛弧与祁连—柴达木陆块碰撞拼贴影响,弧后盆地的北向俯冲消减作用可能是诱发民乐窑沟和老虎山弧岩浆岩以及导致毛藏寺—老虎山花岗岩带内埃达克质岩石侵位的基本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闪长岩体 早古生代 岩石成因 北祁连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门源M6.9地震为契机的祁连带中东段地震热红外异常区域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丽峰 张璇 +2 位作者 郭瑛霞 胡维云 孙玺皓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8-407,424,共11页
以中国静止气象卫星亮温资料为数据基础,使用小波变换和功率谱估计法研究2022年1月8日门源M6.9地震前的热辐射异常,并对祁连带中东段以往震例的热辐射异常作回溯性研究。门源6.9级地震的热辐射异常发展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初始演化阶段... 以中国静止气象卫星亮温资料为数据基础,使用小波变换和功率谱估计法研究2022年1月8日门源M6.9地震前的热辐射异常,并对祁连带中东段以往震例的热辐射异常作回溯性研究。门源6.9级地震的热辐射异常发展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初始演化阶段、增强持续阶段、减弱消失阶段。面积最大时强辐射区的面积约为8万km^(2),地震发生在其西北部。相对功率谱峰值为平均值的17倍,地震发生在峰值后82天。大面积、高强度的热辐射状态持续时间长是此次异常的显著特点。祁连带中东段的几次地震前均出现过热辐射异常,其特征可为该区震情判定不断积累经验,以期形成可作为判定指标的区域震例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6.9级地震 热辐射异常 祁连带中东段 特征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