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祁连东段红土堡基性火山岩和陈家河中酸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35
1
作者 何世平 王洪亮 +2 位作者 徐学义 张宏飞 任光明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5-309,共15页
北祁连东段天水-宝鸡地区早古生代火山岩包括红土堡基性熔岩和陈家河中酸性火山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红土堡基性熔岩和陈家河中酸性火山岩中所夹基性火山岩的特征相似,属于拉斑玄武岩,两者TiO2含量较高(1.50%~2.73%),∑REE分别为6... 北祁连东段天水-宝鸡地区早古生代火山岩包括红土堡基性熔岩和陈家河中酸性火山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红土堡基性熔岩和陈家河中酸性火山岩中所夹基性火山岩的特征相似,属于拉斑玄武岩,两者TiO2含量较高(1.50%~2.73%),∑REE分别为65.97×10-6~133.46×10-6和78.04×10-6~175.55×10-6,LREE轻度富集[(La/Yb)N分别为2.00~4.40和2.71~4.40],Eu异常不明显或略具Eu负异常(δEu分别为0.85~1.10和0.85~0.99);两者LILE明显富集,HFSE(尤其是Ta、Nb)强烈亏损,Nb/La较低(0.28~0.43),显示出与岛弧拉斑玄武岩(IAT)的亲源性;同时,基性熔岩的εNd(t)均为正值(+2.22~+4.08),暗示其源区类似亏损地幔源区,Zr/Nb=17.21~36.33,Ce/Nb=5.73~8.17,又具有N-MORB的地球化学特征;两者的Sr、Nd、Pb同位素组成十分相似,显示出基性熔岩主要来自亏损地幔(DM)和富集地幔端员(EMⅠ或EMⅡ)混合源区,可能有少量地壳物质混染。陈家河中酸性火山岩属于钙碱性系列,∑REE=127.51×10-6~276.01×10-6,LREE显著富集[(La/Yb)N=4.79~13.51],多数具有弱负Eu异常(δEu=0.53~1.20);微量元素分配型式类似于岛弧花岗岩,具明显的Nb、Ta、Zr、Hf低谷。综合研究表明,北祁连最东段陈家河中酸性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而其南部的红土堡玄武岩形成于弧间裂谷环境(或初始弧后盆地),是早古生代晚期北祁连东段岛弧带扩张向弧后盆地演化的早期产物。这些研究成果为秦祁结合部位沟弧盆体系的存在提供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火山岩 红土堡 陈家河 北祁连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山东段苏家山高Mg埃达克岩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金荣 吴继承 贾志磊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23,27,共9页
苏家山花岗闪长岩位于北祁连山东段,老虎山弧后盆地残留体北侧,侵入于原奥陶系阴沟群及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在空间分布上与米家山、扁强沟、清凹山、黄家凹山、银硐梁以及东侧南华山花岗岩共同构成长约220km的花岗岩带,沿NW-NWW向... 苏家山花岗闪长岩位于北祁连山东段,老虎山弧后盆地残留体北侧,侵入于原奥陶系阴沟群及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在空间分布上与米家山、扁强沟、清凹山、黄家凹山、银硐梁以及东侧南华山花岗岩共同构成长约220km的花岗岩带,沿NW-NWW向展布.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苏家山花岗闪长岩富Na贫K,属钙碱性系列;高Sr低Y,Yb,高Mg^#,Ni,Cr,可划归高Mg,Sr低Y型花岗闪长岩;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及HREE,(w(La)/w(Yb))N〉22,δEu轻微负异常;K-Ar同位素年龄为425Ma.结果指示:苏家山花岗闪长岩具有高镁埃达克岩的特点,是在早古生代晚期北祁连东段造山作用过程中,滞留在地幔楔中的老虎山弧后盆地俯冲板片发生部分熔融,熔体与地幔橄榄岩发生明显的交代作用而形成.与此同时,阿拉善古陆南缘也卷入了造山作用,埃达克岩浆作用使陆壳在垂向上得以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镁埃达克岩 板片熔融 地壳生长 北祁连山东段 苏家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山西段吊大坂花岗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3
作者 苏建平 胡能高 +1 位作者 张海峰 付国民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14,共4页
对北祁连山西段北大河岩群中发现的吊大坂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颗粒级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的测定,获得岩体的形成年龄为(751±14)M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该年龄反映了晋宁期北祁连山地区的第一次造山事件。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对北祁连山西段北大河岩群中发现的吊大坂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颗粒级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的测定,获得岩体的形成年龄为(751±14)M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该年龄反映了晋宁期北祁连山地区的第一次造山事件。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花岗片麻岩是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形成的钙碱性石英闪长岩,该年龄的确定为北祁连山早期地壳演化史分析提供了直接的重要的地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片麻岩 单颗粒锆石U—Pb年龄 吊大坂 北祁连山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山东段强震间静态库仑应力变化与触发作用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方斌 王爱国 袁道阳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0-371,379,共13页
基于Coulomb3.3软件,通过研究地震累加与单震的库仑应力变化对后续地震的触发关系,对北祁连山东段及邻区自1561年以来的9次强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叠加现象来说,后一地震事件除了门源地震落在应力影区外,... 基于Coulomb3.3软件,通过研究地震累加与单震的库仑应力变化对后续地震的触发关系,对北祁连山东段及邻区自1561年以来的9次强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叠加现象来说,后一地震事件除了门源地震落在应力影区外,先前地震活动对后续地震都产生了明显的触发作用,库仑应力变化在0.1~4.066bar之间;而对于单独事件的应力变化,断层距较小的地震之间相互触发的影响较大。根据库仑应力变化和年应力累积量的比值,得出地震在没有先前地震作用下还需要的应力累积时间。最后根据大震后区域断裂库伦应力变化及断裂强震活动历史等特征,对本区未来强震地震危险性进行分析,得出本区未来地震危险区位于云雾山断裂以及天祝一景泰一古浪一带的金强河断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山东段 强震 库仑应力变化 应力触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山东段新元古代火山岩的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1
5
作者 于福生 王春英 杜国民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60-363,共4页
在1∶5万石门川幅、老龙湾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发现,北祁连山东段上吊吊坡地区存在一套不同于下奥陶统阴沟群的火山岩,经全岩样品Sm-Nd同位素测定,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为(723±25.0)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 在1∶5万石门川幅、老龙湾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发现,北祁连山东段上吊吊坡地区存在一套不同于下奥陶统阴沟群的火山岩,经全岩样品Sm-Nd同位素测定,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为(723±25.0)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套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说明当时北祁连东段仍处于洋壳俯冲挤压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岛弧 火山岩 祈连山 钐-钕同位素 形成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PS数据研究南北地震带北段近期地壳水平形变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楠 许文俊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2-573,共12页
采用中国地震局"陆态网络"GPS基准站和流动站观测数据,利用MIT的开源软件GAMIT/GLOBK解算南北地震带北段(33°~42°N,97°~110°E),特别是六盘山地区、祁连地块、银川地堑1999年以来在欧亚框架下、以鄂尔多... 采用中国地震局"陆态网络"GPS基准站和流动站观测数据,利用MIT的开源软件GAMIT/GLOBK解算南北地震带北段(33°~42°N,97°~110°E),特别是六盘山地区、祁连地块、银川地堑1999年以来在欧亚框架下、以鄂尔多斯块体作为参考的GPS速度场。计算南北地震带北段5条断裂两侧50~350km范围内各站垂直/平行于断裂走向的速度投影,以及14个基准站18条基线2010年以来的长度时间序列,试图进一步估计关心区域的应力积累情况,探索断层闭锁段。结合地震活动性,认为南北地震带北段未来50年有发生M8地震的可能性;该段1900年以来的第4个M6、M7地震活跃期可能已经拉开序幕,未来2年有发生M7以上地震的可能性;祁连断裂带、海原断裂、西秦岭北缘地震带具备发生M6和M7地震的优先条件,尤其是海原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地震带北段 GPS 速度场 速度剖面 基线 祁连断裂 海原断裂 六盘山断裂 西秦岭北缘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后南北地震带北段面波速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严珊 杨立明 +2 位作者 周龙泉 张辉 王芃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3-430,共8页
基于南北地震带北段94个固定地震台站2013年1—9月的连续波形资料,利用背景噪声方法和层析成像技术反演该地区在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后不同时间段、两个月相同时间窗长的瑞利面波速度结构与波速演化。相速度成像结果表... 基于南北地震带北段94个固定地震台站2013年1—9月的连续波形资料,利用背景噪声方法和层析成像技术反演该地区在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后不同时间段、两个月相同时间窗长的瑞利面波速度结构与波速演化。相速度成像结果表明:岷县漳县地震前5—6月相对于3—4月,临潭—宕昌断裂带及周边地区出现了波速降低的现象,而震后8—9月相对于5—6月波速逐渐恢复升高,这说明在岷县漳县地震前两个月出现了波速低值异常,并且在低速异常区域的边界处发生了此次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地震带北段 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 背景噪声 层析成像 速度结构 临潭—宕昌断裂带 波速低值异常 祁连山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西段钨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对比与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建仓 裴耀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48-159,共12页
北祁连西段达到大型规模的钨矿床有3处,分别是塔儿沟钨矿、小柳沟钨矿和西柳沟钨矿,空间上自西向东展布;其地质特征各有特点,成矿条件也不尽相同。通过对3个矿床地质特征的对比和成矿条件的分析,认为北祁连西段钨矿是加里东期的产物,初... 北祁连西段达到大型规模的钨矿床有3处,分别是塔儿沟钨矿、小柳沟钨矿和西柳沟钨矿,空间上自西向东展布;其地质特征各有特点,成矿条件也不尽相同。通过对3个矿床地质特征的对比和成矿条件的分析,认为北祁连西段钨矿是加里东期的产物,初始矿源来自元古界古老地层,构造控制矿体数量、产状和规模,酸性花岗质岩体侵入热液作用使W元素富集最终成矿,成矿期从中奥陶世延续到晚志留世。塔儿沟钨矿和小柳沟钨矿成矿在"板块俯冲"时形成,西柳沟钨矿在"陆陆碰撞"时形成。北祁连西段具有良好的钨矿成矿背景和有利的成矿条件,矿床外围地质工作程度低,在其外围和深部开展工作,找矿会有重大突破,勘查方法以钻探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床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北祁连西段 中国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山东段西吉地区辉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文忠 马瑞赟 +3 位作者 张晓东 马风华 潘进礼 王泽晶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1-220,共10页
西吉地区辉长岩属于拉斑系列,具有高Al、低碱、低Ti、低P2O5的特征。辉长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Rb、Sr、K,高场强元素(HFSE) Nb、Ta、Ce、Nd、Sm、Tb、Y、Yb相对亏损,而且Nb、Ta为负异常,具有形成于消减带之上火山弧岩浆的特征。... 西吉地区辉长岩属于拉斑系列,具有高Al、低碱、低Ti、低P2O5的特征。辉长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Rb、Sr、K,高场强元素(HFSE) Nb、Ta、Ce、Nd、Sm、Tb、Y、Yb相对亏损,而且Nb、Ta为负异常,具有形成于消减带之上火山弧岩浆的特征。稀土配分曲线为向右缓倾斜的轻稀土富集型,其曲线型式与岛弧、弧后盆地相似,形成于陆缘弧环境。U-Pb测年结果显示,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为437. 0±2. 8 Ma,形成时代为早志留世。辉长岩与西吉地区花岗岩具有相同的形成环境和非常接近的锆石U-Pb年龄,二者为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西吉地区辉长岩体为板块俯冲的产物,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时,北祁连山海盆趋于闭合时,洋壳板块俯冲脱水,提供给地幔楔,橄榄岩发生熔融,形成的基性(辉长岩)、酸性(花岗岩)岩体。通过区域对比,认为西吉地区辉长岩与甘肃东部葫芦河群、甘肃景泰老虎山地区的蛇绿岩带中的辉长岩很可能是相同构造环境下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西吉地区可能存在由于构造作用破坏的蛇绿岩套层序的部分组成或杂乱堆积的混杂岩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山东段 西吉地区 辉长岩 地球化学特征 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造山带东段老虎山石英闪长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海瑞 赵姣龙 于汇洋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1-653,共13页
以北祁连造山带东段老虎山石英闪长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及全岩元素与Sr-Nd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测定,据此探讨了岩石的成因及其对北祁连构造演化的启示。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体的形成年龄为440Ma。岩石... 以北祁连造山带东段老虎山石英闪长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及全岩元素与Sr-Nd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测定,据此探讨了岩石的成因及其对北祁连构造演化的启示。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体的形成年龄为440Ma。岩石具有亚碱、准铝以及贫钙、镁、铁的特征,碱铝指数(AKI值)均低于0.85,铝饱和指数(A/NKC值)多小于1.0,属钙碱性I型花岗岩类岩石。在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上,岩石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Cs、Th和U),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和Ta),显示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体具有相对均一的Sr-Nd同位素组成,初始Sr同位素值为0.7058~0.7071,εNd(t)值为-1.06^-0.31。综合分析表明,老虎山石英闪长岩应起源于玄武质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在成岩过程中有少量幔源物质的混入。对区内火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产出背景的全面分析,表明受北祁连洋俯冲及随后岛弧与祁连—柴达木陆块碰撞拼贴影响,弧后盆地的北向俯冲消减作用可能是诱发民乐窑沟和老虎山弧岩浆岩以及导致毛藏寺—老虎山花岗岩带内埃达克质岩石侵位的基本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闪长岩体 早古生代 岩石成因 北祁连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