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F_(Ⅰ)17走滑断裂北段奥陶纪差异变形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蔡振忠 李兵 +4 位作者 罗枭 李会元 李梦勤 李正阳 王青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1-408,共8页
为明确走滑断裂对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的作用,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分析F_(Ⅰ)17走滑断裂北段的发育特征与构造变形过程,结合地质建模,开展走滑断裂形成及演化的砂箱物理模拟。研究区内的F_(Ⅰ)17走滑断裂可分为南、北2段,南段为近北东—南西... 为明确走滑断裂对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的作用,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分析F_(Ⅰ)17走滑断裂北段的发育特征与构造变形过程,结合地质建模,开展走滑断裂形成及演化的砂箱物理模拟。研究区内的F_(Ⅰ)17走滑断裂可分为南、北2段,南段为近北东—南西走向,主要发育雁列式断裂,奥陶纪一间房组整体以隆升为主,垂向上的变形幅度较大;北段为近北北东—南南西走向,主要发育线性走滑断裂,在奥陶纪一间房组变形微弱,局部地区可见地层微幅度下掉。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线性走滑断裂的主位移带上会形成一系列隆起带,而走向偏转的走滑断裂在南段形成一系列隆起带,在北段则表现为地层下掉;在同一应力条件下,走滑断裂初始走向的差异会导致断裂受力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演化过程。F_(Ⅰ)17走滑断裂南段的压隆段应力更加集中,局部裂缝和溶洞更发育,油气更为富集,油气勘探效果优于北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阿满过渡带 奥陶纪 走滑断裂 差异变形机制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成藏机理及气藏类型划分——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为例 被引量:42
2
作者 李勇 孟尚志 +1 位作者 吴鹏 牛鑫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30,共9页
随着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定义和归纳赋存状态多样化的煤层气藏,并据此指导煤层气有利勘探目标优选就显得愈发重要。为此,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煤层气富集成藏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地质规律,借... 随着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定义和归纳赋存状态多样化的煤层气藏,并据此指导煤层气有利勘探目标优选就显得愈发重要。为此,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煤层气富集成藏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地质规律,借鉴常规油气藏按照圈闭成因进行分类的方法,提出了煤层气圈闭的概念和煤层气藏类型的划分方案。研究成果包括:①结合煤层、砂岩、泥岩和石灰岩在垂向上的组合关系,刻画了"泥裹藏、砂通煤、水包气"的气体封闭样式,"泥裹藏"即以泥岩等致密岩层封闭煤储层而成藏,"砂通煤"即上覆砂岩与煤层连通而与煤层统一形成气藏,"水包气"即在水力封闭和水力封堵作用下,气体在煤层中富集而成藏;②阐释了物性封闭、气压封闭、水压封闭和吸附封闭在煤层气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指出气藏开发的上、下限分别为风氧化带和地应力转折带;③提出了以构造、岩性、水动力和复合型圈闭为主导的气藏类型划分方案,并分别解剖了背斜、断层、向斜、地层—岩性、水力封堵和水力辅助型煤层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东缘 煤层气 成藏机理 气藏类型 圈闭 气体封闭 风氧化带 地应力转折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满过渡带东部中下奥陶统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
3
作者 丁留洋 赵永刚 +3 位作者 周飞 姚超 赵龙飞 刘冰雷 《录井工程》 2025年第1期114-122,共9页
由于对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东部中-下奥陶统特深层碳酸盐岩断控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地区的井位部署和开发方案编制。为此,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成像测井图像、测井曲线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对阿满过渡带东部中-... 由于对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东部中-下奥陶统特深层碳酸盐岩断控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地区的井位部署和开发方案编制。为此,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成像测井图像、测井曲线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对阿满过渡带东部中-下奥陶统储层特征和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阿满过渡带东部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断控储层以亮晶砂屑灰岩为主,可见断裂空腔、角砾间孔、溶蚀孔洞、晶间孔、晶间溶孔、宏观构造缝、构造裂缝、缝合线、溶蚀裂缝9种储集空间类型,主要的储层类型有洞穴型、裂缝-孔洞型及裂缝型;储层发育主要受控于沉积作用、断裂作用和岩溶作用,即高能滩背景下的颗粒灰岩为储层发育提供物质基础,走滑断裂是储层形成的构造前提,岩溶作用对研究区储集空间具有改善作用,促进了储层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阿满过渡带东部 奥陶统 碳酸盐岩 断控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