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则木河、大凉山和小江断裂交会区断裂几何展布及运动特征研究
1
作者
王明明
陈翰
李圣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9-981,共13页
走滑断裂系的几何复杂段落可以影响大地震破裂的起始、扩展和结束,并最终决定了大地震破裂的长度和最大震级。四川宁南至云南巧家一带为青藏高原东边界则木河、大凉山和小江断裂的交会区,针对三条断裂曾开展过1∶5万活动断层填图工作,...
走滑断裂系的几何复杂段落可以影响大地震破裂的起始、扩展和结束,并最终决定了大地震破裂的长度和最大震级。四川宁南至云南巧家一带为青藏高原东边界则木河、大凉山和小江断裂的交会区,针对三条断裂曾开展过1∶5万活动断层填图工作,但对三条断裂的交切关系认识仍不充分,并且缺乏从断层系统的角度认识该地区断裂的几何展布和运动特征。本文针对断裂交会区开展了航片解译及详细的地质地貌调查,识别出小江断裂北段的走向在巧家以北发生约25°的偏转,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弯曲构造;宁南盆地构成了则木河断裂和小江断裂的分段边界,为宽约4.5 km的拉分盆地,该地区断裂运动性质以左旋走滑兼具正断运动为主。宁南盆地及小江断裂走向上的弯曲构造共同组成了宁南—巧家拉分区,该拉分区成为东边界断裂大地震破裂传播的障碍体,而大凉山断裂和小江断裂在巧家附近交会,两者之间缺少明显的几何障碍体,很难阻止大地震破裂的传播。该断裂交会区的断裂几何展布、断裂运动特征及破裂分段等研究结果,为我们预测断裂沿线宁南、巧家和东川的强震灾害类型和特征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块东边界
断裂交会区
几何展布
断裂运动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滇块体东边界断裂带应力演化特征及地震危险性数值
2
作者
李彦欣
董培育
赵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1-349,共9页
建立川滇块体东边界及龙门山断裂带区域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型,以GNSS速度场为约束,计算区域内主要断裂带长期平均构造应力积累速率;并根据历史地震破裂滑动模型,计算其对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等造成的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变化,从...
建立川滇块体东边界及龙门山断裂带区域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型,以GNSS速度场为约束,计算区域内主要断裂带长期平均构造应力积累速率;并根据历史地震破裂滑动模型,计算其对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等造成的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变化,从而得到研究区域主要断裂带总应力演化结果。研究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大凉山断裂带南段以及理塘断裂带的构造应力积累速率较高,达到1.0~1.5 kPa/a。2022年泸定MS6.8地震破裂区在一个地震复发周期内的构造应力积累量约为0.177 MPa,而历史强震产生的库仑应力加载量为0.07 MPa,二者共同导致了泸定地震的发生。此外,安宁河断裂带地震空区在前次地震离逝时间(约487 a)内的总应力积累量约为0.3 MPa,大凉山断裂带南段以及理塘断裂带历史地震离逝时间均为千年左右,总应力积累量>1.0 MPa,可能有较大的地震活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块体东边界断裂带
数值模拟
构造应力加载
库仑应力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生的历史与现今地震活动背景
被引量:
124
3
作者
闻学泽
张培震
+1 位作者
杜方
龙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44-454,共11页
为了了解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_S8.0地震发生的地震活动背景,本文综合历史与现代地震资料,从南北地震带中段及其邻区的视野研究了汶川地震前1-2千年的强震活动性,以及震前20年的地震活动性背景.结果主要表明:(1)至少在2008年之前的110...
为了了解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_S8.0地震发生的地震活动背景,本文综合历史与现代地震资料,从南北地震带中段及其邻区的视野研究了汶川地震前1-2千年的强震活动性,以及震前20年的地震活动性背景.结果主要表明:(1)至少在2008年之前的1100-1700年中,龙门山断裂带未发生M≥7的地震,相对其南、北两侧的其他活动断裂带(或段)形成一个地震空区,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发生在该空区中;(2)17世纪以来,在由龙门山断裂带大部分地区、川北岷江—虎牙断裂带以及甘南文县—武都断裂带组成的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上共发生了12次M=6.5-8.0地震,显示出一个已持续了近400年、逐渐加速的应变能释放过程,2008年汶川M_S 8.0地震属于该过程中两次巨大地震之一;(3)汶川地震前20年,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不存在背景地震活动的平静,反而显示出比曾经发生过1879年M_S 8地震的一甘南文县—武都断裂带还略高的地震活动背景水平;(4)2008年汶川地震的强度远远超出龙门山断裂带的历史最大地震,说明仅基于数百年至一、两千年的历史地震记载,远不足以正确评估较低滑动速率的、大型活动断裂带的潜在地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历史与现今地震活动
地震空区
龙门山断裂带
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滇活动地块东边界强震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
114
4
作者
易桂喜
闻学泽
苏有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19-1725,共7页
以川滇活动地块东边界为例,利用最近31年的地震资料,根据精细b值计算结果,研究该边界断裂带的应力空间分布及其强震危险性.研究结果显示:(1)沿川滇活动地块东边界,b值空间分布显示在不同断裂以及同一断裂不同断裂段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反...
以川滇活动地块东边界为例,利用最近31年的地震资料,根据精细b值计算结果,研究该边界断裂带的应力空间分布及其强震危险性.研究结果显示:(1)沿川滇活动地块东边界,b值空间分布显示在不同断裂以及同一断裂不同断裂段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反映出应力积累水平的空间差异.(2)小江断裂带主干断裂上的嵩明凹凸体及存在于主干断裂附近巧家与东川间以及嵩明北西的2个凹凸体、存在于安宁河断裂冕宁附近和则木河断裂西昌附近的凹凸体以及位于鲜水河断裂中南段道孚—乾宁间大尺度的凹凸体将是川滇活动地块东边界未来大震或强震的震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活动地块东边界
B值
凹凸体
强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现今应变积累特征及强震危险性
被引量:
6
5
作者
刘辛中
张风霜
+1 位作者
马伶俐
李腊月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87-693,共7页
基于川滇地区2013~2018年GNSS速度场结果,解算区域地表应变率场,分析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现今地表应变特征,反演其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分布,并重点分析芦山地震后该区域的深部应变积累程度。结合已有历史地震破裂及断层库仑应力结果,...
基于川滇地区2013~2018年GNSS速度场结果,解算区域地表应变率场,分析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现今地表应变特征,反演其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分布,并重点分析芦山地震后该区域的深部应变积累程度。结合已有历史地震破裂及断层库仑应力结果,综合分析芦山地震后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不同段的强震危险性。结果表明,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现今呈现出明显的左旋应变积累特征,三岔口地区剪切应变积累速率最大,最大量值为3.5×10^(-8)/a;同时,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还表现出NS-NE向的拉张和近EW-NW向的挤压变形,康定-石棉段EW向挤压应变率最高,为-3×10^(-8)/a;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EW向挤压应变率为-2×10^(-8)/a~-3×10^(-8)/a,而小江断裂带由北至南挤压变形逐渐减缓,东川以南转为拉张变形;断层闭锁反演结果与GNSS应变率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样反映出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左旋剪切应变兼局部挤压或拉张的应变积累特征。综合分析认为,鲜水河断裂带道孚-八美段、康定以南的磨西至安宁河断裂带及小江断裂带的巧家-东川段、宜良-建水段具有较高的闭锁程度和左旋滑动亏损速率,是强震危险性较高的段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
GNSS
断层闭锁
滑动速率亏损
应变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则木河、大凉山和小江断裂交会区断裂几何展布及运动特征研究
1
作者
王明明
陈翰
李圣
机构
四川省地震局
重庆市地震局
云南省地震局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9-981,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3000600)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3NSFSC0280)联合资助。
文摘
走滑断裂系的几何复杂段落可以影响大地震破裂的起始、扩展和结束,并最终决定了大地震破裂的长度和最大震级。四川宁南至云南巧家一带为青藏高原东边界则木河、大凉山和小江断裂的交会区,针对三条断裂曾开展过1∶5万活动断层填图工作,但对三条断裂的交切关系认识仍不充分,并且缺乏从断层系统的角度认识该地区断裂的几何展布和运动特征。本文针对断裂交会区开展了航片解译及详细的地质地貌调查,识别出小江断裂北段的走向在巧家以北发生约25°的偏转,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弯曲构造;宁南盆地构成了则木河断裂和小江断裂的分段边界,为宽约4.5 km的拉分盆地,该地区断裂运动性质以左旋走滑兼具正断运动为主。宁南盆地及小江断裂走向上的弯曲构造共同组成了宁南—巧家拉分区,该拉分区成为东边界断裂大地震破裂传播的障碍体,而大凉山断裂和小江断裂在巧家附近交会,两者之间缺少明显的几何障碍体,很难阻止大地震破裂的传播。该断裂交会区的断裂几何展布、断裂运动特征及破裂分段等研究结果,为我们预测断裂沿线宁南、巧家和东川的强震灾害类型和特征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川滇地块东边界
断裂交会区
几何展布
断裂运动性质
Keywords
the eastern boundary fault of the sichuan-yunnan block
intersection area of
fault
s
geometric distribution
fault
motion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滇块体东边界断裂带应力演化特征及地震危险性数值
2
作者
李彦欣
董培育
赵斌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1-34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74113)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XH21020)。
文摘
建立川滇块体东边界及龙门山断裂带区域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型,以GNSS速度场为约束,计算区域内主要断裂带长期平均构造应力积累速率;并根据历史地震破裂滑动模型,计算其对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等造成的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变化,从而得到研究区域主要断裂带总应力演化结果。研究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大凉山断裂带南段以及理塘断裂带的构造应力积累速率较高,达到1.0~1.5 kPa/a。2022年泸定MS6.8地震破裂区在一个地震复发周期内的构造应力积累量约为0.177 MPa,而历史强震产生的库仑应力加载量为0.07 MPa,二者共同导致了泸定地震的发生。此外,安宁河断裂带地震空区在前次地震离逝时间(约487 a)内的总应力积累量约为0.3 MPa,大凉山断裂带南段以及理塘断裂带历史地震离逝时间均为千年左右,总应力积累量>1.0 MPa,可能有较大的地震活动潜力。
关键词
川滇块体东边界断裂带
数值模拟
构造应力加载
库仑应力变化
Keywords
eastern
boundary
fault
zone of the
sichuan-yunnan
block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tonic stress loading
Coulomb stress change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生的历史与现今地震活动背景
被引量:
124
3
作者
闻学泽
张培震
杜方
龙锋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四川省地震局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44-454,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课题(2004CB418401)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LED2008B01)资助
文摘
为了了解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_S8.0地震发生的地震活动背景,本文综合历史与现代地震资料,从南北地震带中段及其邻区的视野研究了汶川地震前1-2千年的强震活动性,以及震前20年的地震活动性背景.结果主要表明:(1)至少在2008年之前的1100-1700年中,龙门山断裂带未发生M≥7的地震,相对其南、北两侧的其他活动断裂带(或段)形成一个地震空区,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发生在该空区中;(2)17世纪以来,在由龙门山断裂带大部分地区、川北岷江—虎牙断裂带以及甘南文县—武都断裂带组成的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上共发生了12次M=6.5-8.0地震,显示出一个已持续了近400年、逐渐加速的应变能释放过程,2008年汶川M_S 8.0地震属于该过程中两次巨大地震之一;(3)汶川地震前20年,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不存在背景地震活动的平静,反而显示出比曾经发生过1879年M_S 8地震的一甘南文县—武都断裂带还略高的地震活动背景水平;(4)2008年汶川地震的强度远远超出龙门山断裂带的历史最大地震,说明仅基于数百年至一、两千年的历史地震记载,远不足以正确评估较低滑动速率的、大型活动断裂带的潜在地震危险性.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历史与现今地震活动
地震空区
龙门山断裂带
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
Key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Historical and modern seismicity, Seismic gap, Longmenshan
fault
zone,
eastern
Bayan Har
block
boundary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滇活动地块东边界强震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
114
4
作者
易桂喜
闻学泽
苏有锦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省地震局
云南省地震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19-1725,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4CB41840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C01B02-01-01)共同资助
文摘
以川滇活动地块东边界为例,利用最近31年的地震资料,根据精细b值计算结果,研究该边界断裂带的应力空间分布及其强震危险性.研究结果显示:(1)沿川滇活动地块东边界,b值空间分布显示在不同断裂以及同一断裂不同断裂段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反映出应力积累水平的空间差异.(2)小江断裂带主干断裂上的嵩明凹凸体及存在于主干断裂附近巧家与东川间以及嵩明北西的2个凹凸体、存在于安宁河断裂冕宁附近和则木河断裂西昌附近的凹凸体以及位于鲜水河断裂中南段道孚—乾宁间大尺度的凹凸体将是川滇活动地块东边界未来大震或强震的震源区.
关键词
川滇活动地块东边界
B值
凹凸体
强震危险性
Keywords
eastern
boundary
of the
sichuan-yunnan
active
fault
ed-
block
, b value, Asperity, Strong-earthquake risk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现今应变积累特征及强震危险性
被引量:
6
5
作者
刘辛中
张风霜
马伶俐
李腊月
机构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四川省地震局地壳形变观测中心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87-693,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330506)
中国地震局震情跟踪课题(2020010227)。
文摘
基于川滇地区2013~2018年GNSS速度场结果,解算区域地表应变率场,分析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现今地表应变特征,反演其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分布,并重点分析芦山地震后该区域的深部应变积累程度。结合已有历史地震破裂及断层库仑应力结果,综合分析芦山地震后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不同段的强震危险性。结果表明,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现今呈现出明显的左旋应变积累特征,三岔口地区剪切应变积累速率最大,最大量值为3.5×10^(-8)/a;同时,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还表现出NS-NE向的拉张和近EW-NW向的挤压变形,康定-石棉段EW向挤压应变率最高,为-3×10^(-8)/a;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EW向挤压应变率为-2×10^(-8)/a~-3×10^(-8)/a,而小江断裂带由北至南挤压变形逐渐减缓,东川以南转为拉张变形;断层闭锁反演结果与GNSS应变率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样反映出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左旋剪切应变兼局部挤压或拉张的应变积累特征。综合分析认为,鲜水河断裂带道孚-八美段、康定以南的磨西至安宁河断裂带及小江断裂带的巧家-东川段、宜良-建水段具有较高的闭锁程度和左旋滑动亏损速率,是强震危险性较高的段落。
关键词
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
GNSS
断层闭锁
滑动速率亏损
应变积累
Keywords
the
eastern
boundary
of
sichuan-yunnan
block
GNSS
fault
locking
slip rate deficit
strain accumulation rate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则木河、大凉山和小江断裂交会区断裂几何展布及运动特征研究
王明明
陈翰
李圣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川滇块体东边界断裂带应力演化特征及地震危险性数值
李彦欣
董培育
赵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生的历史与现今地震活动背景
闻学泽
张培震
杜方
龙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川滇活动地块东边界强震危险性研究
易桂喜
闻学泽
苏有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现今应变积累特征及强震危险性
刘辛中
张风霜
马伶俐
李腊月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