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国初期有组织犯罪惩治策略研究——一种犯罪学的分析路径 被引量:5
1
作者 谢勇 王燕飞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19-27,共9页
有组织犯罪日益猖獗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 97刑法增设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条款 ,作出了立法反应。对这种特殊形态的犯罪如何有效地惩治与防范 ,已是急迫而艰巨的任务 ,也是犯罪学极富价值的课题。从建国初期新生政权惩治有组... 有组织犯罪日益猖獗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 97刑法增设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条款 ,作出了立法反应。对这种特殊形态的犯罪如何有效地惩治与防范 ,已是急迫而艰巨的任务 ,也是犯罪学极富价值的课题。从建国初期新生政权惩治有组织犯罪的策略其效用来看 ,对当代中国惩治有组织犯罪实践有三个方面的启示 :国家与社会双本位控制 ;打击与促进社会整合相结合 ;宽严相济的灵活的刑事政策有利于分化瓦解有组织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有组织犯罪 惩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图书馆出版物的国际交换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伟 马静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9-125,共7页
文化交流和资源建设是出版物国际交换的两项基本属性。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内资源有限、国际交流受阻的情况下,在文化部、新闻总署、中国文联的支持和推动下,北京图书馆迅速启动了出版物国际交换业务。本文对该时期出版物国际交换发展... 文化交流和资源建设是出版物国际交换的两项基本属性。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内资源有限、国际交流受阻的情况下,在文化部、新闻总署、中国文联的支持和推动下,北京图书馆迅速启动了出版物国际交换业务。本文对该时期出版物国际交换发展与新中国外交进展进行了比对分析,发现作为文化外交的重要手段,出版物国际交换合作在借力新中国外交成果的同时,实现了更大范围的突破,与大量美欧及第三世界国家在未建立外交关系的情况下开展了出版物交换合作。从国际文化交流和公共外交的角度观察,图书馆是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双向通道。因此,图书馆应发挥其文化交流的主体性作用,助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出版物国际交换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初期共产党人的劳动就业观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占才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41-45,共5页
建国初期,针对全国经济凋敝、失业严重的经济国情,为缓解因失业而引起的尖锐社会问题,共产党领导人十分重视失业问题,认真研究并试图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共产党领导人认为,新中国失业问题主要是旧中国的“遗产”,失业问题与社会制度有关... 建国初期,针对全国经济凋敝、失业严重的经济国情,为缓解因失业而引起的尖锐社会问题,共产党领导人十分重视失业问题,认真研究并试图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共产党领导人认为,新中国失业问题主要是旧中国的“遗产”,失业问题与社会制度有关,旧社会、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产生而且无法解决失业问题,新社会、新民主主义制度以至社会主义制度一定能够解决失业问题,也不应该长期存在失业现象。共产党领导人主张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提出全面劳动就业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业 就业观 建国初期 共产党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初期中小学教科书的变革 被引量:7
4
作者 方成智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年第5期25-28,共4页
中小学教科书的变革与社会的变迁紧密相关,影响其变革的主要因素有: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国家领导人有关教育的论述、中小学的课程标准等。建国初期中小学教科书的变革既有继承、改造,又有借鉴、创新。
关键词 建国初 中小学 教科书 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初期农民协会的积极作用对重建农民协会的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于国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668-7669,7689,共3页
分析了建国初期农民协会的积极作用,结合当前农村实际,提出重建农民协会,以期通过农民协会整合农村的建设力量,协调农村的干群关系,维护农民的权益,促进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 建国初期 农民协会 重建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初期中国体育对外关系的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时铭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52,共5页
就建国初期中国体育对外关系的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进行讨论。结果认为:建国初期的体育对外关系,在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原则下,注意围绕"一边倒"的国家外交战略,通过不同的具体路径选择,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外交大政方针的同... 就建国初期中国体育对外关系的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进行讨论。结果认为:建国初期的体育对外关系,在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原则下,注意围绕"一边倒"的国家外交战略,通过不同的具体路径选择,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外交大政方针的同时,较好地打开了新中国体育对外发展的新局面,并为后来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体育对外关系 建国初期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初期私权利的历史变化与现实启示
7
作者 段凡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7-117,共11页
新中国建立后,对承载着私权利内容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尊重、保护与发展,是探索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调动"私"的因素,是承认和赋予私权利的具体表现。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革命过程... 新中国建立后,对承载着私权利内容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尊重、保护与发展,是探索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调动"私"的因素,是承认和赋予私权利的具体表现。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革命过程中,对于私权利的挤压与剥夺,并不是对社会客体的一种摧毁,而是一种维新。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重新尊重与赋予社会主体应有的私权利,也并不是一种回归纠错,它还是一种维新。无论是政治革命还是社会革命,都是以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国民福祉的增加而载入史册,并为未来提供生活的历史范例与现实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权利 建国初期 公权力 革命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初期计划经济思想对储蓄政策影响研究
8
作者 徐琳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0-35,共6页
建国初期是我国从不发达的市场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过渡时期,其间逐渐形成的计划经济思想对当时储蓄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显著提升了储蓄总量和国民储蓄率,强化了政府对国民储蓄的控制,而且通过储蓄总... 建国初期是我国从不发达的市场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过渡时期,其间逐渐形成的计划经济思想对当时储蓄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显著提升了储蓄总量和国民储蓄率,强化了政府对国民储蓄的控制,而且通过储蓄总量、结构政策以及强制储蓄等方式,最终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储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计划经济思想 储蓄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初期劳动教育的兴起与上海的地方性实践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亚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7-172,共6页
1949年后,中国中小学教育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在中国教育部的指导下,上海市教育部门妥善处理了"1953年升学危机"。危机过后,教训变为经验。小学、初中教育在"过剩"与&qu... 1949年后,中国中小学教育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在中国教育部的指导下,上海市教育部门妥善处理了"1953年升学危机"。危机过后,教训变为经验。小学、初中教育在"过剩"与"发展"的矛盾中继续前行,毕业生的持续过剩推动劳动教育从理念走向实践。无论是在全国范围内还是上海地方,劳动教育与宣传动员的范围均在逐步扩大,而劳动教育在实践层面也步入常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上海市教育局 1953年升学危机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4
10
作者 姜军 乔夏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3-160,共8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将"城乡兼顾"作为处理城乡关系的基本原则,全面统筹城乡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安定城乡局面、恢复城乡经济的方针政策。通过土地改革、政策扶持、生产技术革新推进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缩...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将"城乡兼顾"作为处理城乡关系的基本原则,全面统筹城乡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安定城乡局面、恢复城乡经济的方针政策。通过土地改革、政策扶持、生产技术革新推进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缩小了城乡物质差距;利用农村合作组织、农民的非农化转移与医疗救济等手段,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生活质量,初步健全了城乡组织机制与服务保障体系;提高农民文化教育水平,改造与重建了农村社会风尚,消除了城乡融合发展观念差异。这些举措不仅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业的协调发展和人民政权的巩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提供了借鉴经验和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城乡融合 农业生产力 组织机制 文化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