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竹文化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价值传承与创新
1
作者 夏恩龙 于天飞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16-23,共8页
竹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精神特质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形成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有深刻历史共鸣。通过解析二者内在关联和深度的耦合机制,揭示其在理想信念、政治品格等维度的契合性。竹的“物性”与党的“党性”形成跨时空对话... 竹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精神特质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形成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有深刻历史共鸣。通过解析二者内在关联和深度的耦合机制,揭示其在理想信念、政治品格等维度的契合性。竹的“物性”与党的“党性”形成跨时空对话,坚韧映射奋斗精神,虚心有节呼应自律品格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经实践淬炼而成,并在新时代拓展。竹文化与党的精神融合,为党建提供滋养,为发展注入动力,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通过对竹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提出竹文化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价值影响和未来发展中的传承创新,强调竹文化是党的精神解码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传统文化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文化 中国共产党人 精神谱系 红色基因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色定位与中共早期对武装斗争的认知
2
作者 罗平汉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7,98,共8页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主要精力用在开展工人、农民运动,即便派去军队工作的党员也大多从事政治工作,对武装斗争总体没有足够的重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陈独秀等人眼看汪精卫将与共产党决裂,不去做武装斗争的应对准备,却千方百计地去讨好...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主要精力用在开展工人、农民运动,即便派去军队工作的党员也大多从事政治工作,对武装斗争总体没有足够的重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陈独秀等人眼看汪精卫将与共产党决裂,不去做武装斗争的应对准备,却千方百计地去讨好汪精卫集团,结果导致大革命最终失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与中共自己在国民革命中的角色定位有很大关系,认为既然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主要是配合资产阶级取得政权,故而无须取得革命的领导权,当然也无须建立自己领导的军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早期 角色定位 武装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共产党早期文艺思想中“人民主体性” 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3
作者 季水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49,共10页
中国共产党早期文艺思想中的“人民主体性”观念,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在启蒙与救亡双重变奏背景下,表现为“民众”意识的觉醒;在“革命文学”论争中,表现为“无产阶级”观念的诞生;在“文艺大众化”探讨中,表... 中国共产党早期文艺思想中的“人民主体性”观念,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在启蒙与救亡双重变奏背景下,表现为“民众”意识的觉醒;在“革命文学”论争中,表现为“无产阶级”观念的诞生;在“文艺大众化”探讨中,表现为“大众”身份的确立;《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表现为“工农兵”群体的定位。中国共产党早期文艺思想中“人民主体性”观念的发展变化,有着复杂的历史语境:一是新文化运动唤醒了沉睡的人民大众;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三是人民大众为表现对象的创作活动提供了前提条件;四是世界左翼文艺思潮形成了广泛的国际影响。中国共产党早期文艺思想中“人民主体性”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蕴含着三个方面的重要价值:一是开启了文学方向的转变之旅;二是助力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三是促进了文艺审美形态的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早期文艺思想 “人民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党员继续培养教育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华 杨守鸿 何栎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8-173,共6页
研究采用自编"大学生党员继续培养教育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党员在继续教育满意度、教育需求和改进意见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党员对继续培养教育活动的满意度、对组织生活的主观印象和参与继续... 研究采用自编"大学生党员继续培养教育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党员在继续教育满意度、教育需求和改进意见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党员对继续培养教育活动的满意度、对组织生活的主观印象和参与继续培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等问题,综合说明大学生党员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继续培养教育 现状及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党内法规体系中比例原则的适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秦前红 薛小涵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1-160,共10页
近年来,比例原则的阶层构造渐次完善,适用结构不断延展,已成为公法领域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并逐步彰显和确立自身在私法领域中的地位。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在目的指向、内在价值立场和外在表现形... 近年来,比例原则的阶层构造渐次完善,适用结构不断延展,已成为公法领域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并逐步彰显和确立自身在私法领域中的地位。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在目的指向、内在价值立场和外在表现形式皆体现出与比例原则的深度契合性。比例原则应当突破国法体系之畛域,在党内法规体系中广泛适用;比例原则应当作为党内法规体系的一项基本原则存在,其适用能够优化党内法规制定权限配置,提升党内法规制定质量,加强党内法规实施,最终进一步推动党内法规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原则 党内法规体系 中国共产党 党组织权力 党员权利 党的领导 依规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6
作者 赵铁锁 秦明月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30,共5页
建国初期,为使广大干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工作,在全国建立了较完整的干部教育体系,使干部教育逐步走上正规化、制度化、系统化的轨道。虽然,执政条件下党的干部教育还... 建国初期,为使广大干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工作,在全国建立了较完整的干部教育体系,使干部教育逐步走上正规化、制度化、系统化的轨道。虽然,执政条件下党的干部教育还处于探索和初创阶段,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总体上看取得巨大成就,在党的干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中国共产党 干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高等学校发展党员“公示制”的实践与构想 被引量:4
7
作者 冯振业 刘世丽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77-80,共4页
公示制是新时期高校保证新发展党员质量、保证组织考察准确性等方面的一项重要措施。高等学校在组织实施公示制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党组织应避免"公示决定论"和"公示形式论"两种错... 公示制是新时期高校保证新发展党员质量、保证组织考察准确性等方面的一项重要措施。高等学校在组织实施公示制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党组织应避免"公示决定论"和"公示形式论"两种错误倾向,加大力度、精心组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并将"公示"引入党员教育管理体系,进一步保证党员队伍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党的建设 发展党员 公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话语析论 被引量:6
8
作者 俞祖华 王疆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7-209,共13页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思想,是对近代以来民族复兴梦想的继承、对外部民族复兴榜样的借鉴、对接续民族复兴使命的体认以及对激进民主主义者“中华民族之复活”思想的发展。他们使用了“中华民族”“中国民族”语词,使用了“中华民...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思想,是对近代以来民族复兴梦想的继承、对外部民族复兴榜样的借鉴、对接续民族复兴使命的体认以及对激进民主主义者“中华民族之复活”思想的发展。他们使用了“中华民族”“中国民族”语词,使用了“中华民族之复活”“中国复兴”提法,并阐释中华民族复兴的内涵:以民族解放相号召,争取“恢复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以“创造少年中国”相激励,期盼“中国的返老还童”;以探究民族特性相倡导,希望提振国人的民族精神;以人类大同相期许,冀愿“于世界文明为第二次之大贡献”。他们致力于探寻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道路”,提出以革命扫除民族复兴的两大障碍,以社会主义发展现代工业;谋划聚合民族复兴的“中国力量”,包括培植民族复兴的“中心势力”(政党)、增强民族复兴的民众势力、激扬民族复兴的青春活力、打造民族复兴的强大军力、挺立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争取民族复兴的国际外力等;确立指引民族复兴的“科学指南”,指出“马克思的学说真是拯救中国的导星”。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话语坚持了“五个统一”: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解放与为人类谋大同的统一,两大历史任务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统一,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借鉴外国民族复兴经验与推进中国化理论创新、探寻中国道路的统一,观念层面探索复兴之路与行动层面投身复兴事业的统一,有思想深度之思辨语言与有情感热度之诗化语言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中华民族 民族复兴 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主要领导人早期中日友好思想述论——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和周恩来为中心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凡夫 李天刚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38,共6页
中共主要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早年在对日本民族和人民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赞赏日本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并将日本人民和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区分开来,积极主张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真正友好,从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早... 中共主要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早年在对日本民族和人民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赞赏日本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并将日本人民和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区分开来,积极主张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真正友好,从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中日友好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主要领导人 早期 中日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党的先进文化与早期现代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韦顺国 王红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46-51,共6页
先进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文明的象征、进步的阶梯。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80年的时间,中国早期现代化建设举步维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为早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现代理念和文明制度的导向,特别是... 先进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文明的象征、进步的阶梯。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80年的时间,中国早期现代化建设举步维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为早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现代理念和文明制度的导向,特别是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发展道路,为早期现代化建设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从而为早期现代化建设向实质性的现代化过渡提供了重要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先进文化 群众路线 早期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认识和探索 被引量:2
11
作者 瞿晓琳 郭松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5-179,共5页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从巩固国防、新生人民政权、爱国主义和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的政治高度论述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从制度前提、根本途径、物质基础、主体力量、基本原则等方面构建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从巩固国防、新生人民政权、爱国主义和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的政治高度论述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从制度前提、根本途径、物质基础、主体力量、基本原则等方面构建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基本思路,从经济、政治、教育、卫生等与少数民族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方面提出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一系列举措,初步彰显了人民政权的民生价值取向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建立初期 中国共产党 民族地区民生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统一战线引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聚力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钱再见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9-108,共10页
高等学校历来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对学校全面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作为党的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积极引导高校党外知... 高等学校历来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对学校全面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作为党的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积极引导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基于自身本职工作干事创业,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凝心聚力。高校作为党外知识分子汇集地不仅是人才成长的摇篮,而且是统一战线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源头。高校统战工作要基于使命任务针对党外知识分子的公共责任和担当精神明确工作着力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校统一战线工作要聚焦更好地引领党外知识分子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首先是要坚持和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引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教育教学中立德树人。同时,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中合力助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通过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此外,高校统战工作要围绕党外知识分子培养选拔代表人士更好地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 党外知识分子 教育高质量发展 大统战工作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苏区早期革命生态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宏卿 肖文燕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27,127,共6页
在社会稳定期,农民阶级一直是社会精英活跃的历史背后的巨大场景;在社会变革期,农民则在精英的引导下从幕后走向前台,从边缘进入中心,成为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但是,早期苏区乡村社会的革命生态并不尽如人意,农民的保守性、中共党组... 在社会稳定期,农民阶级一直是社会精英活跃的历史背后的巨大场景;在社会变革期,农民则在精英的引导下从幕后走向前台,从边缘进入中心,成为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但是,早期苏区乡村社会的革命生态并不尽如人意,农民的保守性、中共党组织的涣散、有限的凝聚力与活动经费的短缺,这些都是革命者必须面对的课题。走向乡村的中共党人之所以能成为革命的"播火者",正是通过其耐心而又细致的工作赢得了乡村社会的认同,凭借其对革命的信仰和对人民群众的亲和力把农民动员起来,最终汇成革命的洪流,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之力、坚忍不拔之志和脚踏实地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员 党组织 革命生态 中央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研究评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季春芳 李正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39,共7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并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治国理政的动力、路径和方向,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局面,提供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范式,并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了历史经验与有益参照。回...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并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治国理政的动力、路径和方向,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局面,提供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范式,并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了历史经验与有益参照。回顾和梳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的研究,对于深化该时期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研究以及推进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共产党 治国理政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命更新与话语转换--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工作的实践基点 被引量:2
15
作者 邱爽 蔡丽丽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49,共8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闻宣传被赋予在国内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赢得人民群众对新政权广泛认同,在国际社会中动员舆论、建构认同、争取支持的重要历史使命。在新的历史承当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宣传工作完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闻宣传被赋予在国内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赢得人民群众对新政权广泛认同,在国际社会中动员舆论、建构认同、争取支持的重要历史使命。在新的历史承当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宣传工作完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初步构建。政权鼎革与使命更新中新闻宣传的发展动力,使命更新与话语转换中新闻宣传的历史耦合,以及新闻宣传工作在新旧意识形态交锋的严峻挑战中呈现出的极端紧迫性,三者共同决定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新闻宣传工作的实践基点。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宣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共产党 新闻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的理论宣传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青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1-138,共8页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利用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大城市,其宣传目标明确,内容丰富,具有明显的阶级立场,宣传的对象主要是青年学生、工农群众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员等。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利用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大城市,其宣传目标明确,内容丰富,具有明显的阶级立场,宣传的对象主要是青年学生、工农群众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员等。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的理论宣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工人、农民阶级的觉醒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运动的开展,为中国共产党准备了优秀的理论人才,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早期报刊 理论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倡廉建设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炳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0-184,共5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中共执政地位和执政环境的不断变化,党内贪污腐败现象频发,干部特权阶层初具雏形,官僚主义思想日渐严重。对此,中共条分缕析腐败之因,多措并举铁腕治腐,取得了较好成效。有些举措,如通过整党整风运动整顿干部作风、... 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中共执政地位和执政环境的不断变化,党内贪污腐败现象频发,干部特权阶层初具雏形,官僚主义思想日渐严重。对此,中共条分缕析腐败之因,多措并举铁腕治腐,取得了较好成效。有些举措,如通过整党整风运动整顿干部作风、以集中运动方式持续反腐、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利用报纸等媒体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舆论引导和监督等,至今仍可为中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共产党 反腐倡廉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构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
18
作者 张希贤 范玉凤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28,共3页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一个永久性课题。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经验,结合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实践,构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可从建立信仰建设机制、党内与社会引导机制、群众参与和共建机制...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一个永久性课题。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经验,结合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实践,构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可从建立信仰建设机制、党内与社会引导机制、群众参与和共建机制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员 先进性教育 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体育思想与实践阐释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为坤 律海涛 +1 位作者 何叙 鲁梦梦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0-128,共9页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体育思想与实践,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的基础。时值建党百年之际,从本体论、认知论及方法论层面诠释党早期领导人体育思想极具历史意义。党早期领导人的体育思想与实践表明:本体论层面,继承并发展...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体育思想与实践,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的基础。时值建党百年之际,从本体论、认知论及方法论层面诠释党早期领导人体育思想极具历史意义。党早期领导人的体育思想与实践表明:本体论层面,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体育思想,实现了对本土体育要素与精神的整合,完成了体育作为促进人全面发展手段的主体性构建;认知论层面,阐明了体育之于个人、社会及国家三重维度的价值——“身心皆适”“体育为民”和“动以卫国”;方法论层面,表明了其体育思想与实践的精髓在于对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思想底色的确立、对以“国族构建”为目标的体育革命的实践、对以“科学发展”为理念的体育道路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早期领导人 体育思想 体育实践 体育发展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初期党对社会和谐的探索及其历史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冬梅 吴敏先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50,共5页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建国初期,党为实现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使一个安定有序,经济发展,人民当家做主,充满朝气与活力,社会风气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总体上达到和谐的新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今天,我们回顾党为实...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建国初期,党为实现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使一个安定有序,经济发展,人民当家做主,充满朝气与活力,社会风气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总体上达到和谐的新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今天,我们回顾党为实现社会和谐探索的历史,对于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中国共产党 社会和谐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