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洪武年间河洮岷诸役考述——兼论“西番诸卫”均质化格局的形成
1
作者 胡小鹏 高旗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130,共14页
明初平定河州之役及后续的几次西征,推动了河洮岷地区军政建置的演变及边地秩序的塑造,从以河州官军卫所为中心、周边招抚土官卫所为籓篱的汉番分治结构,转型为“开卫戍守”、均质化的、汉番卫所混编的“西番诸卫”格局,并向河州山外开... 明初平定河州之役及后续的几次西征,推动了河洮岷地区军政建置的演变及边地秩序的塑造,从以河州官军卫所为中心、周边招抚土官卫所为籓篱的汉番分治结构,转型为“开卫戍守”、均质化的、汉番卫所混编的“西番诸卫”格局,并向河州山外开拓,扩大战略纵深,落实“马赋差发”,再现了前朝“全民当差”“属番无异编户”的边地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 河州 西征 汉番混编 西番诸卫 差发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准格尔旗福路塔墓地2018年发掘简报
2
作者 胡春佰 格日乐图 +7 位作者 高兴超 王永胜 李倩 白苏日娜(绘图) 陈文虎(拍照) 朝力门(拍照) 施慧超(绘图) 孙斯琴格日乐(绘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8,共17页
2017~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准格尔旗福路塔墓地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其中2018年共清理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墓葬99座及祭祀坑1座,出土陶、铜、铁、玉、石、骨器等500余件。此次发掘发现了... 2017~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准格尔旗福路塔墓地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其中2018年共清理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墓葬99座及祭祀坑1座,出土陶、铜、铁、玉、石、骨器等500余件。此次发掘发现了明确进入西汉纪年的墓葬,证明了汉初秦昭襄王长城以东的福路塔墓地所在区域仍然在西汉王朝的控制之下。该墓地以秦文化为主导,但同时存在赵文化、北方草原文化因素和西戎人群相关的随葬品,对于研究多文化交流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路塔墓地 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 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大冶蟹子地遗址出土西周早期金属丝的初步科学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胡飞 秦颍 +1 位作者 曲毅 罗运兵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6-79,共4页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金相显微镜对湖北大冶蟹子地遗址出土西周早期金属丝的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进行分析,并与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该金属丝为Sn-Pb合金,熔点~200℃,与现代Sn-Pb共晶焊料相近,应该不是铸造青铜器时所...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金相显微镜对湖北大冶蟹子地遗址出土西周早期金属丝的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进行分析,并与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该金属丝为Sn-Pb合金,熔点~200℃,与现代Sn-Pb共晶焊料相近,应该不是铸造青铜器时所使用的配料,极有可能与当时青铜器的焊接相关,但是否是古代青铜器焊接过程中所使用的"焊丝",还有待相关的考古新发现及其科学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冶蟹子地遗址 西周早期 金属丝 科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书》《淮南子》等所见西汉前期的墨学流传——“墨学中绝”说的再检讨 被引量:3
4
作者 郑杰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10,共5页
《新语》、《新书》、《韩诗外传》、《淮南子》等西汉前期人的著述中 ,儒墨并举、孔墨同称 ,说明此时期墨学地位与儒家难分仲伯。西汉前期人十分明了儒墨学说的种种对立 ,说明此时期墨家思想学说依旧在流传。那么清代汪中、孙诒让等人... 《新语》、《新书》、《韩诗外传》、《淮南子》等西汉前期人的著述中 ,儒墨并举、孔墨同称 ,说明此时期墨学地位与儒家难分仲伯。西汉前期人十分明了儒墨学说的种种对立 ,说明此时期墨家思想学说依旧在流传。那么清代汪中、孙诒让等人所说的“墨学西汉中绝论”便有失检点 ,可见盲目崇信前人成说的学术态度并不足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前期 墨学流传 墨学中绝 再检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民意识的涨落与汉初两种社会思潮的嬗变及儒术独尊 被引量:1
5
作者 萧仕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26,共7页
汉政权建立之初,社会上层由下层平民上升而来,平民性格成为普遍的、主导性的"社会性格",平民意识因之而在社会上凸显。因与平民意识能相接榫,黄老思潮逐渐流行开来。然而,随着汉初历史进程的推进,社会上层又逐步走向贵族化,... 汉政权建立之初,社会上层由下层平民上升而来,平民性格成为普遍的、主导性的"社会性格",平民意识因之而在社会上凸显。因与平民意识能相接榫,黄老思潮逐渐流行开来。然而,随着汉初历史进程的推进,社会上层又逐步走向贵族化,社会上层原本具有的平民意识日益减弱乃至终结,其"社会性格"亦发生改变。与之相应,儒家思想在社会上层找到厚实的心理基础,儒学的官方思想地位由此被催生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民意识 汉初 黄老 儒学 “儒术独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前期的农本思想与农税政策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梦涵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5-77,共3页
在中国古代史上,西汉前期的农本思想与农税政策所表现出的思想深度及其取得的重大成效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值得重视和深入分析。这一思想与政策,强化了举国上下的重农意识,充分发挥了财税杠杆对农业的激励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中国古代史上,西汉前期的农本思想与农税政策所表现出的思想深度及其取得的重大成效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值得重视和深入分析。这一思想与政策,强化了举国上下的重农意识,充分发挥了财税杠杆对农业的激励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成为后来治国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前期 农本思想 农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早期民生政策法制化考析
7
作者 胡仁智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49,共7页
西汉政权建立之即,为解决急迫的民生问题,出台了"兵罢归家"及"令民归乡","轻田租"及"驰山泽之禁","量吏禄"及"度官用"等民政、经济及财政政策。同时,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 西汉政权建立之即,为解决急迫的民生问题,出台了"兵罢归家"及"令民归乡","轻田租"及"驰山泽之禁","量吏禄"及"度官用"等民政、经济及财政政策。同时,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相关的户籍编制、授田宅、自占名数、复故田宅、名田宅、不动产确权、田租税、矿产开采、公职人员薪俸及公务消费等制度,实现了民生政策的法制化。汉初民生政策的法制化不仅对于恢复和发展经济,解决民生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西汉政权的稳固以及社会管理,社会控制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及经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早期 汉律 民生政策 法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营段汉长城早期玉门关城的空间考古初步研究——兼论斯坦因对于T.XLII.d烽燧作为关口位置的猜测
8
作者 王心源 姚娅 骆磊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26,共11页
通过采取无损探测的空间考古方法,综合航天、航空以及地面平台对地观测技术、地下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并结合相关考古学科方法开展跨学科研究,将河西西汉边境防御系统长城主体及其附属遗址... 通过采取无损探测的空间考古方法,综合航天、航空以及地面平台对地观测技术、地下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并结合相关考古学科方法开展跨学科研究,将河西西汉边境防御系统长城主体及其附属遗址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有关时间与事件、地点的互校,考得玉门市黄花营境内的十一墩(斯坦因编号为T.XLII.d烽燧,甘肃省文物考古所编号为Y12烽燧)符合早期玉门关城的设置条件。初步推定十一墩关城为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01年前的玉门关,而敦煌西北小方盘处的玉门关(斯坦因编号T.XIV)存在于公元前101年之后从十一墩西迁去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考古 汉长城 西汉早期 玉门关 黄花营 十一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南郊上塔坡村西汉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5
9
作者 朱连华 张小丽 +4 位作者 郭昕 雷婷婷(整理) 刘聪娥(整理) 张蕊侠(绘图) 呼安林(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28,F0003,共18页
为配合清凉山居建设项目,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在西安南郊上塔坡村北侧发掘古墓葬223座,其中有10座汉墓为竖穴墓道土洞墓,葬具为单棺或一棺一椁,葬式均为仰身直肢葬;随葬品以鼎、盒、钫等陶礼器和罐、缶、钵... 为配合清凉山居建设项目,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在西安南郊上塔坡村北侧发掘古墓葬223座,其中有10座汉墓为竖穴墓道土洞墓,葬具为单棺或一棺一椁,葬式均为仰身直肢葬;随葬品以鼎、盒、钫等陶礼器和罐、缶、钵等日用陶器为主,并出土陶璧。这批汉墓的发现,可为当时墓葬形制、丧葬习俗的研究提供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上塔坡汉墓 西汉早期 仰身直肢葬 棺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未央印象城汉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翔宇 王艳朋 +4 位作者 柴怡 王凤娥 张蕊侠 高博 陈波 《文博》 2017年第2期3-12,F0002,共11页
2012年10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配合未央印象城基础建设过程中清理9座小型汉墓,墓葬形制有竖穴墓道砖室墓和竖穴土洞墓两种。墓葬保存较好,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陶、铜及玉器,时代为西汉早中期到新莽时期。这批墓葬位于西汉长安城东... 2012年10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配合未央印象城基础建设过程中清理9座小型汉墓,墓葬形制有竖穴墓道砖室墓和竖穴土洞墓两种。墓葬保存较好,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陶、铜及玉器,时代为西汉早中期到新莽时期。这批墓葬位于西汉长安城东,距长安城遗址不远,应为汉长安城居民的葬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汉墓 随葬品 西汉早中期 新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的宫廷苑池艺术与“缩微景观”——以秦至西汉中期宫廷苑池艺术的营建为中心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晓达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29-35,共7页
该文以早期中国宫廷苑池的发展变迁为研究背景,重点梳理从秦始皇至西汉中期宫廷苑池景观艺术的发展。论文进而指出“缩微景观”这一独特的视觉样式大体形成于秦始皇时代,发展于西汉初年,成型于汉武帝时期。其中既包含统治者对域外、仙... 该文以早期中国宫廷苑池的发展变迁为研究背景,重点梳理从秦始皇至西汉中期宫廷苑池景观艺术的发展。论文进而指出“缩微景观”这一独特的视觉样式大体形成于秦始皇时代,发展于西汉初年,成型于汉武帝时期。其中既包含统治者对域外、仙界的畅想,同时也似乎暗含着他们对“普天之下”世界观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 秦至西汉中期 宫廷苑池 缩微景观 普天之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三门峡后川墓地秦汉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凤 +4 位作者 胡赵建 史智民 张雪娇(绘图) 上官荣光(摄影) 贾润道(摄影)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1,F0002,F0003,共11页
2019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三门峡后川村共发掘古墓葬229座,其中13座墓葬排列较为规律,墓葬形制均为竖穴墓道土洞墓,出土器物有陶器、铜器、铁器等70件。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特征推测其年代为秦至西汉... 2019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三门峡后川村共发掘古墓葬229座,其中13座墓葬排列较为规律,墓葬形制均为竖穴墓道土洞墓,出土器物有陶器、铜器、铁器等70件。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特征推测其年代为秦至西汉早期。这批墓葬的发现,为研究三门峡地区秦汉时期家族墓地以及葬俗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川墓地 秦—西汉早期 家族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