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智化转型如何提升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赋能机制
1
作者 李金叶 李仟茜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82,共15页
数智化转型不仅能够通过促进企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企业竞争力,还可以通过改善企业关联的网络结构助力企业竞争力提升。采用2011—2023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基于创新动力、生产效率、产品质量3个维度评估... 数智化转型不仅能够通过促进企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企业竞争力,还可以通过改善企业关联的网络结构助力企业竞争力提升。采用2011—2023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基于创新动力、生产效率、产品质量3个维度评估企业竞争力,分析表明:数智化转型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并对3个维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对创新动力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数智化转型能够通过赋能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促进产业链分工、推动供应链配置多元化、提高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的传导机制促进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提升;数智化转型显著提升了成长期和成熟期、竞争较强行业、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制造业企业竞争力,但对衰退期、竞争较弱行业、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没有显著影响;数智化转型仅在处于加速状态时才能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处于匀速和减速状态的数智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应加速推进数智化转型,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耦合共进,有效提升制造业企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转型 制造业企业竞争力 产业链分工 供应链配置 价值链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术产品出口、数字贸易壁垒与“双环流”价值链分工地位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国富 湛婧宁 熊宇航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7,共11页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全面生效,中国将同时置身于全球价值链大环流和RCEP价值链小环流贸易网络中。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与跨国面板数据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基于2007—2023年全球52个国家的高技术产...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全面生效,中国将同时置身于全球价值链大环流和RCEP价值链小环流贸易网络中。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与跨国面板数据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基于2007—2023年全球52个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数据测算了全球高技术产品贸易网络和RCEP高技术产品贸易网络的结构指标,并考察其对“双环流”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在高技术产品贸易网络中,中国已成为链接全球大环流与RCEP小环流的枢纽国家;(2)相对于全球大环流,RCEP小环流的高技术产品贸易网络更有利于中国摆脱“被俘获”式发展和国际分工地位的跃升;(3)一国在高技术产品贸易网络中的广度和深度对其在全球大环流和RCEP小环流价值链中分工地位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4)相对于全球大环流,RCEP小环流高技术产品贸易网络对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促进作用受到数字贸易壁垒的负面影响更显著。基于上述结论,从中国如何充分利用RCEP的全面生效和新的“双环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和提升价值链分工地位等方面给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品出口 “双环流”价值链 分工地位 数字贸易壁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FDI对中国产业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 被引量:3
3
作者 凌丹 朱方兰 胡惟璇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0-65,共6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深化为全球价值链分工。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3个方面阐释了OFDI对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影响机理,利用WIOD数据库测算出1995-2014年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产业出口优化度EO指数、GVC地位指数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深化为全球价值链分工。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3个方面阐释了OFDI对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影响机理,利用WIOD数据库测算出1995-2014年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产业出口优化度EO指数、GVC地位指数并分别表征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应用改进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对3个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开展OFDI可以促进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实现价值链攀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DI 动态比较优势 国际分工 全球价值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与全球价值链分工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斌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2,共6页
以2013—2022年为考察区间,选取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可有效赋能全球价值链分工。异质性分析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驱... 以2013—2022年为考察区间,选取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可有效赋能全球价值链分工。异质性分析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驱动效应呈现“高市场化水平地区大于低市场化水平地区”的差异格局。机制分析表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显著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全球价值链分工 新质生产力 颠覆式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创新、本土市场需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5
作者 周宏伟 刘曙光 +1 位作者 王方 庞素勤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共11页
本文利用1995-2018年45个国家17个制造业部门的面板数据,探讨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考察本土市场需求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显著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在发达国家、劳动密集... 本文利用1995-2018年45个国家17个制造业部门的面板数据,探讨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考察本土市场需求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显著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在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上下游生产环节中的促进作用更强,其作用机制为扩大中间品进口、释放国内消费潜力和提高供需匹配水平;本土市场需求扩张显著强化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促进作用,且该效应在发展中国家、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消费需求中更为明显。拓展性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差距缩小显著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数字鸿沟”的弥合有助于强化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价值链分工效应。上述结论对新发展格局构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创新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本土市场需求 中间品进口 国内消费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EP高技术产品贸易网络、数字贸易壁垒与价值链分工地位
6
作者 周国富 湛婧宁 徐莹莹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29,共10页
RCEP协定作为区域开放合作的重要探索,也是中国抢占科技创新领域高地的重要平台,在世界竞争新格局中发挥着主导作用。RCEP协定的签署及生效,为我国抵御发达国家技术封锁带来了不可或缺的目标市场和技术优势。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 RCEP协定作为区域开放合作的重要探索,也是中国抢占科技创新领域高地的重要平台,在世界竞争新格局中发挥着主导作用。RCEP协定的签署及生效,为我国抵御发达国家技术封锁带来了不可或缺的目标市场和技术优势。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07~2023年RCEP的15个成员国高技术产品贸易数据测算了RCEP高技术产品贸易网络的结构指标,考察其对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在逐渐成为RCEP高技术产品贸易网络中的核心国家;(2)RCEP各成员国间不断加深的贸易往来,有利于中国分散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风险;(3)RCEP成员国在高技术产品贸易网络中的中心性对其在价值链中分工地位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4)RCEP高技术产品贸易网络对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促进作用会受到数字贸易壁垒的负面影响。据此,中国应利用自身在RCEP高技术产品贸易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优势,发挥好“承高启低”的作用;对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搭建RCEP高质量贸易平台;同时还应抓住数字贸易机遇,打破数字贸易壁垒,加强与RCEP成员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差异化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EP 高技术产品贸易网络 价值链分工地位 社会网络分析 数字贸易壁垒 网络中心性 进出口市场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数字化、技术进步与国内价值链分工
7
作者 赵驰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2-117,共6页
文章在理论分析产业数字化对国内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及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后,基于2012—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对国内价值链分工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与... 文章在理论分析产业数字化对国内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及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后,基于2012—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对国内价值链分工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问题处理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对处于不同地区和环节的国内价值链分工具有差异化提升效应,具体表现为对内陆地区、上游分工环节的价值链分工水平促进作用显著,对沿海地区、下游分工环节的影响不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对国内价值链分工的促进作用可经由技术进步路径实现。为搭建科学合理的国内价值链分工格局,应提高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实施差异化国内价值链分工策略、推动技术进步协同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技术进步 国内价值链分工 动态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对知识型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
8
作者 张美云 谷阳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6,共11页
基于OECD-TiVA联合发布的TiVA数据库数据,对2006—2020年60个经济体数字基础设施对知识型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以下简称GVC)分工地位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显著提升了知识型服务业GVC分工地位,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越高,... 基于OECD-TiVA联合发布的TiVA数据库数据,对2006—2020年60个经济体数字基础设施对知识型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以下简称GVC)分工地位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显著提升了知识型服务业GVC分工地位,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越高,知识型服务业GVC分工地位越高;数字基础设施通过扩大就业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科技创新三种路径,有效促进了知识型服务业GVC分工地位的提升;人力资本和高科技产品出口在数字基础设施与知识型服务业GVC分工地位提升中起到了积极的调节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尽管OECD国家、发达国家和较高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国家的数字基础设施对知识型服务业GVC分工地位提升效果更为突出,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其数字基础设施对知识型服务业GVC分工地位的提升效果也很明显。研究结论对推进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及提升知识型服务业GVC分工地位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知识型服务业 全球价值链 分工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数字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武杰 李丹 《国际商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10,共16页
数字技术发展使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向数字化重构并深刻影响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K-T数理模型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数字中间品投入、出口国内增加值与国际分工地位的相互关系,构建全球价值链数字化与企业国际分工地位的理论分析... 数字技术发展使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向数字化重构并深刻影响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K-T数理模型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数字中间品投入、出口国内增加值与国际分工地位的相互关系,构建全球价值链数字化与企业国际分工地位的理论分析机制。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数字化通过全要素生产率、贸易成本、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这4个渠道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分工地位;全球价值链数字化对资本密集型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及非国有企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提升效应较强;全球价值链数字化对知识产权保护较好且研发投入较多地区的企业国际分工地位提升效应较显著。因此,建议从加大国内数字技术研发力度、采用差异化战略引导及加强数字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激发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数字化分工活力,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数字化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国际分工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诗 任妍 文春玲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140,共6页
选取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实证考察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据要素市场化可显著促进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是数据要... 选取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实证考察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据要素市场化可显著促进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驱动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重要渠道;异质性检验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对非东部地区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有鉴于此,应持续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智经济核心产业、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以期提高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附加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市场化 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 产业结构升级效应 技术创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贸易协定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基于区域贸易协定深度水平的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超 李泰霖 邱悦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8,F0003,共12页
针对全球价值链分工日益深化与区域贸易协定(RTA)不断增加的局面,在测算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基础上,利用WTO区域贸易协定数据库的资料,参照对RTA条款深度的划分,实证检验了RTA对经济体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整体上,RTA对经济体的全球... 针对全球价值链分工日益深化与区域贸易协定(RTA)不断增加的局面,在测算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基础上,利用WTO区域贸易协定数据库的资料,参照对RTA条款深度的划分,实证检验了RTA对经济体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整体上,RTA对经济体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不同深度水平的RTA影响效应有所差别。其中,“WTO+”比“WTO-X”条款对经济体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更大,且RTA对发展中经济体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大于发达经济体。地理距离、区域竞争在RTA对经济体价值链参与度影响中发挥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地理距离越近,RTA对价值链分工参与度的影响越大;RTA达成得越早,越有利于发挥RTA建立的竞争优势,保护本经济体在其他经济体的市场地位。机制检验表明,RTA可通过降低关税壁垒和促进对外投资推动经济体价值链地位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贸易协定 价值链分工 参与度 条款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香港酒类市场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展望
12
作者 唐文龙 火兴三 +2 位作者 刘丹 刘晶晶 盛建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2-288,共7页
凭借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中国香港已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的重要贸易转口通道,也是全球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此外,中国香港本地市场规模较小,这就决定了其开放型、外向型、平台型的市场发展模式。中国香港酒类市场也是如此。该文旨在通过... 凭借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中国香港已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的重要贸易转口通道,也是全球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此外,中国香港本地市场规模较小,这就决定了其开放型、外向型、平台型的市场发展模式。中国香港酒类市场也是如此。该文旨在通过梳理20世纪初至今中国香港酒类市场的消费结构变化以及区域转口贸易功能定位的演进历程,从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税收政策调整、区域间经贸关系变化等方面探究中国香港在亚太地区贸易、分销角色转变的逻辑与成因,并提出中国香港还须从积极应对区域潜在竞争、充分拓展平台功能等方面进行战略调整以提升其在亚太区域酒类商品贸易、分销价值链分工中竞争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口贸易 应课税品 酒税 酒牌 自由贸易港 价值链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级区域嵌入双循环价值链的特征分析
13
作者 任毅 张金牛 田园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122,共13页
基于2012年、2015年、2017年的《中国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运用增加值分解模型,从双循环价值链嵌入度、双循环价值链嵌入位置和出口增加值流向三个方面分析31个省级区域嵌入双循环价值链的特征,结果发现:各省份的国内价值链嵌入... 基于2012年、2015年、2017年的《中国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运用增加值分解模型,从双循环价值链嵌入度、双循环价值链嵌入位置和出口增加值流向三个方面分析31个省级区域嵌入双循环价值链的特征,结果发现:各省份的国内价值链嵌入度高于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且大多数省份国内价值链嵌入度呈上升趋势,表明省域经济活动更多地依赖于国内价值链,中西部省份在双循环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上游位置,沿海省份处于相对下游位置,且2012年至2017年各省份的双循环价值链嵌入位置在向中游集聚之后向中下游攀升,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是出口增加值的主要流入地,而河北、湖北、湖南、海南和青海等是出口增加值的主要流出地,沿海省份成为连接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重要纽带。因此,优化提升双循环价值链的重点在于加强国内价值链,要协调区域专业化分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各省级区域要积极推动自身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升级,尤其是东部发达省份应帮助其他省份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价值链 价值链分工 增加值分解模型 国内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价值链贸易核算:基于增加值分解与地位测度研究综述
14
作者 廉晓梅 吴金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30-135,共6页
文章在梳理国内价值链内涵界定和基本模型构建的基础上,从增加值分解与地位测度视角系统比较了国内价值链贸易核算框架演进过程,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明晰了国内价值链属权和属地概念的内涵边界,并基于属地概念运用中国区域间... 文章在梳理国内价值链内涵界定和基本模型构建的基础上,从增加值分解与地位测度视角系统比较了国内价值链贸易核算框架演进过程,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明晰了国内价值链属权和属地概念的内涵边界,并基于属地概念运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建立了一个基础理论模型框架;其次,通过对封闭经济条件下内需驱动的增加值分解范式和开放经济条件下涵盖国内和国外成分的总流出分解、省域部门层面出口增加值分解、“双循环”战略背景下国内价值链嵌入全球价值链模型框架的分析,揭示了不同模型的适用范围、关联性与拓展方向,研究发现,国内价值链贸易核算模型的构建为测度国内价值链分工位置与地位奠定了基础,两者有效衔接,深化了对国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认识,拓展了分工贸易研究领域;最后,从经济理论、价值链条和模型数据角度给出未来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价值链 双重价值链 投入产出模型 增加值分解 分工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数据流动限制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楠 李静 +1 位作者 曹啸 李佳慧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35,共10页
本文测算2006—2019年各国行业层面的跨境数据流动限制指数,利用2006—2014年39个国家的相关行业数据,探讨跨境数据流动限制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跨境数据流动限制提高了贸易壁垒,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具有显著的负... 本文测算2006—2019年各国行业层面的跨境数据流动限制指数,利用2006—2014年39个国家的相关行业数据,探讨跨境数据流动限制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跨境数据流动限制提高了贸易壁垒,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网络环境的优化能缓解该负面影响;无论数据跨境使用政策还是国内使用政策,均对全球价值链分工产生负向影响,且跨境使用政策的影响更大;相较于制造业,跨境数据流动限制对服务业的抑制效应更明显,尤其是资本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以上研究结论为制定跨境数据流动政策、建立数字贸易规则和促进全球价值链向高端攀升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数据流动 全球价值链分工 跨境数据流动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数字化投入、产业类型差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基于全球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铮 周晓旭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67-78,共12页
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塑造竞争新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鲜有文献区分数字化投入类型和来源,分析其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2000-2019年全球42个经济体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细分数字产业类型和投入来源的... 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塑造竞争新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鲜有文献区分数字化投入类型和来源,分析其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2000-2019年全球42个经济体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细分数字产业类型和投入来源的数字化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体来看,数字软件应用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呈显著正向影响且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数字化投入影响具有产业技术类型、时期以及国家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全球价值链 分工地位 数字硬件制造 数字软件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国良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37,共6页
文章选取2007—2021年中国上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计量回归模型、调节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深入探究数字金融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呈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 文章选取2007—2021年中国上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计量回归模型、调节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深入探究数字金融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呈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且该曲线关系会受营销环境的调节,即良好的营销环境会使曲线形态收窄、拐点右移、整体水平提高。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既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也可通过增加企业杠杆率降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进一步研究发现,营商环境的调节作用在高技术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倒U”型关系中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营商环境 企业杠杆率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与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基于行业制度创新的中介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秦雪阳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2,共8页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35个部门的面板数据,测度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及其子维度均会促进全球价值...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35个部门的面板数据,测度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及其子维度均会促进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攀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度创新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更明显。据此,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实施动态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借力数字经济提升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度创新 全球价值链 区域分工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的经济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艺煊 毛顺宇 陆树檀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30,共15页
信息通讯技术的进步和贸易成本的降低推动了全球价值链的形成,而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则推动了国际贸易核算方法的革新,并催生了全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国外学者不仅对全球价值链的概念演进进行了深入探究,还对其与全球商品链、产业链和供... 信息通讯技术的进步和贸易成本的降低推动了全球价值链的形成,而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则推动了国际贸易核算方法的革新,并催生了全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国外学者不仅对全球价值链的概念演进进行了深入探究,还对其与全球商品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辨析。最新文献聚焦于“全球价值链的核算方法”“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变化的驱动力”以及“全球价值链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影响”,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经济学研究。研究发现:创新、制度政策、数字经济、新冠疫情和新保护主义都是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同时,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也会对创新、数字经济发展和制度政策产生反作用。尽管全球价值链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但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尚待明确,同时也存在抑制企业自主创新、加重劳动剥削以及加剧竞争等负面影响。文章对全球价值链的经典文献和最新经济学研究进行系统回顾与梳理,对于后续研究及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全球商品链 国际贸易核算 分工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与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祥义 张文菲 王喜洋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59,共20页
数字金融发展推动了现代金融体系的变革,优化了信贷资源的配置结构,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质量,为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注入新的竞争活力。基于此,系统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有效改善了企... 数字金融发展推动了现代金融体系的变革,优化了信贷资源的配置结构,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质量,为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注入新的竞争活力。基于此,系统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有效改善了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并促进具有分工优势的企业迈向价值链的更高端;数字金融发挥的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效应,会因样本融资特征的差异而产生异质性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融资约束缓解和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是数字金融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具体渠道。在考虑核心指标衡量方式、城市发展特征、银行信贷服务等多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安慰剂检验和工具变量回归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数字金融发展依然提高了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此外,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变化的动态分解结果显示,数字金融能够发挥市场动态竞争的筛选机制,通过资源重配置效应来实现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因此,扩大数字金融产业发展,优化金融结构来提高信贷资源的分配效率,是推动中国企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全球价值链地位 价值链分工 融资约束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