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 -E Interpreting of Political Neologism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Discourse 被引量:1
1
作者 Ji Xiaowen Wan Hongyu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1-286,共6页
Uniqueness of our political systems and tremendous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reform and opening up are reflected in language use,so contem 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discourse has its own distinctiveness,and is especiall... Uniqueness of our political systems and tremendous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reform and opening up are reflected in language use,so contem 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discourse has its own distinctiveness,and is especially featured by increasing political neologisms,posing difficulties for interpreters and for China’s international publicity.Quality of political neologisms interpreting has a direct bearing on whether or not success of interpreting the whole discourse can be achieved.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interpreting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discourse,also for the purpose of com m unication can gain guidance from Bachman’s CLA Model.So the paper elaborates through exem plification on strategies for interpreting political neologisms in light of Bachm an’s Model,with a view to realizing discourse power of Chine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 话语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 C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核心内容及其构建逻辑 被引量:2
2
作者 仇华飞 于利花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2,共9页
新时代中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国际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与之伴随的是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分量的逐渐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掌握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国际秩序构建的主导权与决定权,西方强国塑... 新时代中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国际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与之伴随的是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分量的逐渐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掌握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国际秩序构建的主导权与决定权,西方强国塑造的话语体系虽然初现“式微”趋势,但在国际议题设置、重大议程决定、行为准则制定等方面仍然具有垄断性优势。为了改变话语体系建设滞后于国家力量的现状,我们需要立足中国现实,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批判性借鉴西方话语体系,构建在本质上区别于西方国家的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考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构建逻辑,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其本质和价值内涵,提升外交话语感染力和引领力,进而提升外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体系 国际秩序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教育学的本质论话语体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建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F0002,共13页
中国特色教育学的本质论话语体系由基础话语、核心话语和具体话语构成。基础话语是教育学学科的共同话语,反映教育学的学科属性,具有教育学的基本立场、基本范畴、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育人是中国特色教育学本质论的基础话题... 中国特色教育学的本质论话语体系由基础话语、核心话语和具体话语构成。基础话语是教育学学科的共同话语,反映教育学的学科属性,具有教育学的基本立场、基本范畴、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育人是中国特色教育学本质论的基础话题,强调人是教育的原点,育人是教育的根本,教育面对的人是现实的人。核心话语是中国特色教育学独有的话语,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教育学本质论的核心话语,立德树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反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中国共产党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也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具体话语是基础话语和核心话语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健全立德树人的体制机制是中国特色教育学本质论的实践话语。三种话语由一般到特殊、由抽象到具体,共同构成中国特色教育学本质论话语的完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教育学 教育本质 话语体系 基础话语 核心话语 具体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从政治话语建构到国家能力形成
4
作者 李海龙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5,共10页
政治话语在理解社会活动和公共生活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对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已成为政治话语的一部分,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这一概念不仅是各类公共事业“建设强国”话... 政治话语在理解社会活动和公共生活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对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已成为政治话语的一部分,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这一概念不仅是各类公共事业“建设强国”话语的延伸,也赋予了高等教育发展以深刻的政治意义。高等教育的目标、价值及内涵的构建决定了其能有效转化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然而,政治话语在现代国家中的指向尚不明确,是否能体现最高权力机构的意志并为公共事业提供合法性仍有待验证。这种不确定性导致学术层面和政策表达中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解读在语义、词性、语境及实践取向等方面均存在认知模糊。从长远来看,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现代化互为促进关系,政治话语实践不仅要明确国家发展目标,还应摆脱以“强国研究”替代“建设实践”的符号思维,通过制度创新和组织行动激发建设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政治话语构建 国家能力 政治势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逻辑
5
作者 孙成武 盛莉莉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两个重大命题,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文化上的战略设计和路径。虽然党内政治文化与...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两个重大命题,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文化上的战略设计和路径。虽然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价值功能分别服务于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是两种各自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但两者又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具有高度的历史和现实的内在统一性。在生成逻辑上,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在价值逻辑上,二者都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作为核心内容,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价值取向;在发展逻辑上,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引领和推动着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政治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三重向度
6
作者 王兆璟 董亮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9-168,共10页
推动中国特色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提升中国教育学国际话语权的影响范围和力度,需要建构科学有效的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当前,中国教育学话语语境的时代性、世界向度及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建... 推动中国特色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提升中国教育学国际话语权的影响范围和力度,需要建构科学有效的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当前,中国教育学话语语境的时代性、世界向度及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新语境。依据话语生产与意义整合、话语传播与叙事转向、话语调适与符号更迭三个方面的机理,可以突显话语体系的原创性和专业性,进而推动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时代化和世界化。此外,通过突显话语体系的中国特殊性与世界普遍性、提升话语体系对外传播的有效性、增强话语体系的文化叙事力度等路径可以更好地建构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教育学 话语体系 新语境 新机理 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政治正义的基本结构与实践逻辑探析
7
作者 王升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6,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正义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观念为基础,对政治正义进行不断探索、实践、证成、发展的结果。从类型学视角出发,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正义结构可概括为“基源型”政治正义、交往型政治正义、分配型政治正义、发展型政治...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正义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观念为基础,对政治正义进行不断探索、实践、证成、发展的结果。从类型学视角出发,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正义结构可概括为“基源型”政治正义、交往型政治正义、分配型政治正义、发展型政治正义四种类型。中国式现代化政治正义的运行,遵循“制度—文化”的互动共生逻辑、“全领域—全周期”式的政治正义保障与发展逻辑、“实践—效能”导向的政治正义调适与创新逻辑,其使中国式现代化政治正义的证成、演进、实践转化过程呈现出鲜明特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正义将不断实现内容的扩展、结构的优化及评价体系的制度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政治正义 正义结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党政关系的演变形态与实践逻辑
8
作者 陈国权 原桂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8,F0002,共11页
中国特色党政关系是政治体制中一组重要的关系,也是国家治理内部结构的反映,突出表现为党对人民政府的领导。领导关系的基本结构是“决策-执行”,即拥有决策功能的党委对人民政府执行活动的管理。监督功能是由决策功能派生、用以约束执... 中国特色党政关系是政治体制中一组重要的关系,也是国家治理内部结构的反映,突出表现为党对人民政府的领导。领导关系的基本结构是“决策-执行”,即拥有决策功能的党委对人民政府执行活动的管理。监督功能是由决策功能派生、用以约束执行活动的能力,而政治监督是党委约束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机制。因此,党委领导下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功能性分工是分析中国特色党政关系的一个有效框架。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特色党政关系发生三次深刻演变,即党的一元化领导、党政分开到由分转合、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等过程。中国特色党政关系演变具象表现为党委决策对人民政府执行活动管理的强弱程度变化和监督机制的调整,反映出不同时期国家政治经济逻辑的变化及政治体制对时代要求的适应。历史经验表明,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党政间要寻求功能性分工的平衡关系,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合理分工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党政关系 功能性分工 当代中国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精品教材——兼评逄锦聚教授主编、南开大学编写组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9
作者 林木西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共7页
由逄锦聚教授主编、南开大学编写组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系列”原创性教材中的中国经济学系列第一批出版发行的“双子座”教材之一。这部重点教材是推进习近平经济思... 由逄锦聚教授主编、南开大学编写组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系列”原创性教材中的中国经济学系列第一批出版发行的“双子座”教材之一。这部重点教材是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学理化体系化研究和阐释的示范性成果,是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是推进全国高校经济学原创性教材的先导性成果,是一部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品教材。该教材从学科属性、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和研究内容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进行了学理性阐述,从制度导向上对社会主义经济赋予新的内容、对新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阐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结构进行了系统化分析,从而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和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进行先行尝试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经济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法治话语外译中的立格与传意——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军峰 赵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60,89,共19页
中国特色法治话语系统性、学理化地表达了中国法律智慧、法治思想和价值观念,其外译传播在塑造国家法治形象、构建对外法治话语体系、争取法治话语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此,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四卷)中的法治话语为研究... 中国特色法治话语系统性、学理化地表达了中国法律智慧、法治思想和价值观念,其外译传播在塑造国家法治形象、构建对外法治话语体系、争取法治话语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此,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四卷)中的法治话语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国特色法治话语的内涵,重点考察立格与传意翻译策略在法治话语外译中的运用情况,以期为精准传播中国法治思想、增强中国法治话语国际传播效果提供启示借鉴和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中国特色法治话语 外译传播 立格与传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历史演进、核心要义与建构理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嘉伟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8,共15页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坚持民族理想、推动国家治理、促进知识发展、开展对外交流的关系性实践。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经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和成长期,形成了以“救国”“革命”“改革”“复兴”为代表的高等教...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坚持民族理想、推动国家治理、促进知识发展、开展对外交流的关系性实践。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经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和成长期,形成了以“救国”“革命”“改革”“复兴”为代表的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土化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逐渐成形的关键线索,民族图像的大众化、国家权力的人民性、知识建构的自主性以及对外交流的平等性则在话语主体、话语权力、话语知识、话语秩序四个方面构成其核心要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通过提升话语主体的民族自信、夯实话语意识形态的思想根基、提升高等教育的治理效能、激发话语知识的内生动力、重塑话语秩序的国际格局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本土化转型,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现代性的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全面增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理论概括力、实践生命力、现实感召力和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话语体系 高等教育话语体系 本土化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系统性论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晓琴 吴学琴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结构阐释性话语呈现制度的层级构成优势;以价值衡量性话语展现制度的评价标准优势;以方向统领性话语突显制度的领导主体优势;以实然描述性话语彰显制度的运行效能优势;以应然规范性话语昭示制度的自我完善优势。进一步建构和完善我国制度优势话语体系,需聚焦体系化建构与学理性阐释,优化话语内容体系;注重标识性概念打造与创新性议题设置,优化话语表达体系;统筹纵向性分析与横向性对比,优化话语叙事体系;彰显民族性特色与世界性意义,优化话语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优势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行政生态治理的指标叙事:方法内涵、范畴构建与实践向度
13
作者 贾海刚 孙迎联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4,301,共15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程度根本取决于执政党引领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其中公共行政状态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行政生态治理则演绎为推进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的关键议题。中国式现代化在行政领域具象化为行政生态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程度根本取决于执政党引领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其中公共行政状态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行政生态治理则演绎为推进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的关键议题。中国式现代化在行政领域具象化为行政生态治理现代化,既有研究已完成理念和制度上的叙事转变,但在技术和方法上的叙事创新仍有可为空间,指标叙事是较佳方法论载体。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的行政生态治理指标叙事,在方法内涵上根植于现代化治理论、生态系统论以及政治生态平衡论等理论基础,形塑于行政生态分析及其治理原则把握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探索基础;在内容范畴上构建起包含党政主体、政务行为、政治场域、行政目标的4个维度、12个评价子系统和若干个评价要点的指标治理体系;在实践向度上划分为评价、归因和恢复的三段式指标叙事模块,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将有助于涵养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行政生态治理 指标叙事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自我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类型与言说优化
14
作者 朱碧波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5,共10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外在表达形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复兴的道理、学理、哲理的系统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存在政治话语、理论话语、大众话语之分。政治话语的高屋建瓴、理论话语的周延深邃、大众... 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外在表达形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复兴的道理、学理、哲理的系统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存在政治话语、理论话语、大众话语之分。政治话语的高屋建瓴、理论话语的周延深邃、大众话语的明白晓畅,共同支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表达。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言说,还存在诸多困境和缺憾。国际层面,西方涉华边疆民族研究妄图解构中华民族共同体主流话语,制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叙事的正当性危机。国内层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气象万千的历史实践迫切需要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话语予以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任务更是倒逼中华民族共同体大众话语优化。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言说,要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叙事权,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的国际传播;从实求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话语的升华;秉持分众化和差异化的传播原则,完善大众话语的日常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话语体系 政治话语 理论话语 大众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结合”与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话语创新--以发生学为畛域
15
作者 朱清河 尤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5,共8页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话语体系伴随着“两个结合”的不断拓展与深化而不断发生着与时偕行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范式转型。以发生学视角谛视,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创新的本土化、时代化是在“两个结合”中不断由表及里、前后...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话语体系伴随着“两个结合”的不断拓展与深化而不断发生着与时偕行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范式转型。以发生学视角谛视,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创新的本土化、时代化是在“两个结合”中不断由表及里、前后相属、相生相成的动态系统与互动进程。从发生基础来看,“人民至上”指向的是“为谁结合”的新闻政治立场问题;从发生目的来看,“回应时代之需”理清的是“为什么结合”的新闻功能性命题;从发生机理来看,“不断采用最新技术手段与方法”解决的是“怎样结合”的新闻操作性议题。该三重逻辑交光互影,共同擘画出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话语同中国新闻工作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立体图景,推动了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健康、理性地成长并实现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 话语创新 两个结合 发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创新及意识形态话语权
16
作者 张志丹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7,共10页
以往的生产力理论凭借生产工具标准能够区分人类社会形态,但对于区分“两制并存”世界格局下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则捉襟见肘,难敷其用。因此,超越生产工具标准的、体现系统集成式创新的新质生产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攸关新时... 以往的生产力理论凭借生产工具标准能够区分人类社会形态,但对于区分“两制并存”世界格局下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则捉襟见肘,难敷其用。因此,超越生产工具标准的、体现系统集成式创新的新质生产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攸关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新质生产力理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人民中心、坚持绿色和谐,有力彰显了它所依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由此成为成功破解区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标准,支撑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以新质生产力支撑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路径,需要从战略认知、实践推进和话语传播三方面共同发力。新质生产力理论既满足了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对发展生产力提出的要求,又实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话语革新,为夺取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了基础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经济学: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内生逻辑
17
作者 张敏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7,共8页
“经济学”与“现代化”是同源于工业文明的不同叙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指导下、继承中华传统人文经济思想、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立场原则、正反借鉴西方经济理论而形成的实践成果,其独有的运行机... “经济学”与“现代化”是同源于工业文明的不同叙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指导下、继承中华传统人文经济思想、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立场原则、正反借鉴西方经济理论而形成的实践成果,其独有的运行机理是形塑了西方现代化样态的西方经济学所无法解释的,迫切需要生成立足中国、揭示规律、指向未来的经济学自主话语。而人文经济学之所以可能的基本逻辑,内生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资源及其实践探索: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同中华传统人文经济思想相结合指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蕴含着人文经济学的基本立场、方法策略、终极目标;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立场原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实证了人文经济学维护人、满足人、实现人的价值特征;三是基于对西方经济学的反思而确立的人在新质生产力中主体地位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推动了人文经济学面向新质生产力及“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人本话语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文经济学 “第二个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理论比较、思想渊源与中国经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文 何雨晴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4,共10页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最重要的历史任务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议题之一。从理论上来看,西方经济学理论只能促进“富裕”,而无法实现“共同”,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的理论...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最重要的历史任务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议题之一。从理论上来看,西方经济学理论只能促进“富裕”,而无法实现“共同”,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石。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共同富裕不等于西方高福利社会。从历史上来看,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共同富裕作为初心使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中国经验。基本国情是制定共同富裕目标的出发点;改革开放是共同富裕的关键之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五位一体”是推动共同富裕的总体布局;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标识性概念 被引量:47
19
作者 冯建军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教育家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素养的高度概括,为新时代教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教师的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魂脉及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的根脉,是中国历史上教育家群体精... “教育家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素养的高度概括,为新时代教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教师的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魂脉及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的根脉,是中国历史上教育家群体精神特质的真实写照,具有中国教育家的独特性,同时也反映了教育本质和教师成长的规律,具有世界各国教育家的共同性。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标识性概念,为世界教育学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 教育学的标识性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根脉 被引量:6
20
作者 冯建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确立教育学的文化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增强中国教育学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之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意味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 确立教育学的文化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增强中国教育学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之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意味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必须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有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中,加快构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