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9篇文章
< 1 2 1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New and Modern form of Historical Resultant Theory
1
作者 Pan Dand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75-279,共5页
The Historical Resultant Theory and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re consistent in essence,with the former serving as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of the latter,and the latter being the new and modern form of... The Historical Resultant Theory and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re consistent in essence,with the former serving as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of the latter,and the latter being the new and modern form of the former.Thorough analysis and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of the two theories contributes a lot to promoting China's localization of Marxism and to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both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历史 马克思主义 形态 哲学基础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Business of Managing Risk and Network Security:An Exploration of Knowledge Transfer Issu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Data Security and Countermeasure Trade Offs
2
作者 Jim MorrisVice President(Trident Data Systems 12701 Fairlakes Circle.Suite 350 Fairfax,VA22033 USA)Jim SnaithPrincipal Lecturer In Business Information Systems(Area of Finance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Information SystemsSouth Bank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68-81,共14页
The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 within which 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s,computers and intelligence (C4I platforms exist, have a number of characteristics. These characteristics may be most obviously identified as int... The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 within which 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s,computers and intelligence (C4I platforms exist, have a number of characteristics. These characteristics may be most obviously identified as interconnectivity, international networking, speed of data transfer, the compact natur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rapidly changi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fessionals employ a variety of approaches in order to counter risks within this complex and fluid environment. The gamut of potential security activities ranges form access control through a variety of auditing techniques to secure data communications. This field is broad and well documented. Indeed, the discipline of network risk management and data security is both well developed and sophisticated.This paper addresses twin themes:i.The fundamental issue of the method by which specific approaches are employed. This is a precursor to the adoption of an eventual strategy.ii.The crucial issues revolving around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LUE - the perceived or intrinsic WORTH of AN ASSET based on purchase or development COSTS operations COSTS WORTH of information processed recovery expenes or any combination thereof. VALUE is relative to point- of- view.Threat- AN cv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olutionary game analysis of problem processing mechanism in new collabora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ZHANG Ming ZHU Jianjun WANG Hehu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1期136-150,共15页
This paper analyzes a problem processing mechanism in a new collaboration system between the main manufacturer and the supplier in the"main manufacturer-supplier"mode,which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col... This paper analyzes a problem processing mechanism in a new collaboration system between the main manufacturer and the supplier in the"main manufacturer-supplier"mode,which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management of the complex product.This paper adopts the collaboration theory,the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analyze the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where one upstream supplier and one downstream manufacturer must process an unpredicted problem without any advance contract in common.Results show that both players'decision-makings are in some correlation with the initial state,income impact coefficients,and dealing cost.It is worth noting that only the initial state influences the final decision,while income impact coefficients and dealing cost just influence the decision process.This paper shows reasonable and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the manufacturer and supplier in a new collaboration system for the first time and is dedicated to the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on reducing risks of processing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management unpredicted problem problem processing mechanism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Networked Rapid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4
作者 NI Yan-rong, FAN Fei-ya, JIN Ji-wen, YAN Jun-qi (CIM Institut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58-159,共2页
Today the cycle time of the product develop is requ ir ed to be shorten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ustomers becomes mo re and more diverse and complex. The capability of the develop unit is limited b ... Today the cycle time of the product develop is requ ir ed to be shorten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ustomers becomes mo re and more diverse and complex. The capability of the develop unit is limited b 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heterogeneous systems and distributed environments. I n this paper, we bring forward a new approach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product de velopment process. We also settle part key technologies in it. A great deal of information from all kinds of sources in the distributed develop ment process is interweaved. The solution to organize the workflow and manage th e in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is called for anxiously. We use a new approach that is asynchronous and synchronous coupling product development approach based on the network. The approach extends the develop process from the time axis. Then t he activities in the process are organized from the asynchronous and synchronous aspects. The state of every activity projects at the ASN (active semantic netwo rk). The ASN includes decision system, intelligent agent, user interface and net work. The ASN decides the types and states of the activities and deals with the couple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The knowledge stored in ASN is open to all users through the relative interfaces. Every specialist keeps contact with their user s relying on collaborative platform implements CSCW (computer support collaborat ive work) that integrated product/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The lack of gl obal communication in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can be prevented in the most d egree. The key technologies that exist in the asynchronous and synchronous coupling pro duct develop approach includ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structure, orderly organiz ation of information, transparent management of process, agile transfer of infor mation and rapid prototyp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can be completed quickly by these technologies. The technologies involve wide content. In this paper, we dis cuss some key technologies. We validate the approach by the projectrapid response manufacturing a pplication in the distributed environment. The expensive device, high technology and low using lead to RE (Rapid engineering) and RP (Rapid prototype) service a pplication by the network. RE and RP develop rapidly due to the accelerated prod uct development process. RE and RP application service platform is built in the proj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environment asynchronous and synchro nous coupled active semantic network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heduling of Development Projects with Uncertain Iterations
5
作者 Yan Jihong & Wu Cheng National CIMS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P R. Chin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1年第2期82-86,共5页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cheduling of design projects in concurrent development process with uncertain number of feedback revisions. An optimization based methodology that combines heuristic algorithm, artificial intel...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cheduling of design projects in concurrent development process with uncertain number of feedback revisions. An optimization based methodology that combines heuristic algorith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uzzy, genetic algorithm) and scheduling theory is developed. In the algorithm, weighting values of some key factors are defined by genetic algorithm. In addition, fuzzy logic is used to decide the ability coefficients of different roles taken by designers. Moreover, the process of pre-release and feedback revision is realized. Simulation example is a fraction of practical development project, and satisfied results a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urrent engineering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Optimization schedu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结构与企业发展韧性: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胡海峰 张烨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5,F0002,共13页
优化金融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相比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更有助于企业发展韧性的提升;金融结构市场化主要通过增强资源获取能力... 优化金融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相比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更有助于企业发展韧性的提升;金融结构市场化主要通过增强资源获取能力、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和改善协同治理状况促进企业韧性发展;对外融资依赖程度越高、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的企业,市场型金融结构对其发展韧性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当金融发展水平超过一定门槛值时,金融结构市场化的积极作用才逐渐显露。此外,数字金融在金融结构与企业韧性的关系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健全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全面实施注册制改革,积极发展债券市场、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渠道,加强银行间竞争,以促进金融结构向市场化转型,进而提升企业发展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结构 企业发展韧性 金融发展水平 数字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与旅游融合对经济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何静 冯学钢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59-1269,共11页
科学认识文化与旅游(以下简称文旅)融合的多元化效应,有效激发文旅融合在构建强韧性经济格局中的内在潜力,是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熵值法测度2006-2022年中国省域文旅融合水平... 科学认识文化与旅游(以下简称文旅)融合的多元化效应,有效激发文旅融合在构建强韧性经济格局中的内在潜力,是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熵值法测度2006-2022年中国省域文旅融合水平和经济韧性,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文旅融合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文旅融合水平上升态势明显,东部省份为文旅融合“先发区”;经济韧性持续增强,空间上呈“东-中-西”递减的分布格局。(2)文旅融合对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文旅消费需求升级、文旅财政支持力度、信息化技术水平正向调节了文旅融合对经济韧性的积极效应。(3)文旅融合对经济韧性具有地区异质性影响,文旅融合对经济韧性的积极效应在西部和北方地区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经济多样化 经济韧性 高质量发展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韧性:一个拓展家庭发展能力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帆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7,共9页
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快速变迁和家庭结构的演变,家庭发展能力成为研究热点。家庭发展能力是一个双核结构,包含家庭常规能力和家庭韧性,但以往研究更关注探讨家庭的常规能力。然而,家庭韧性作为家庭应对压力和挑战、维持家庭功能及促进成员... 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快速变迁和家庭结构的演变,家庭发展能力成为研究热点。家庭发展能力是一个双核结构,包含家庭常规能力和家庭韧性,但以往研究更关注探讨家庭的常规能力。然而,家庭韧性作为家庭应对压力和挑战、维持家庭功能及促进成员发展的核心能力,应当是理解家庭发展能力的重要概念。通过分析家庭韧性的特质性能、动态演化和系统交互三个理论视阈,可以揭示家庭如何通过内在特质、时间演变中的发展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来适应逆境。家庭韧性不仅是家庭在压力下的适应性特质,还涉及家庭在不同时期的持续成长和代际传递。家庭韧性的视角超越了传统的家庭发展能力研究视角,强调了家庭与环境互动的重要性。在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家庭韧性的培养和传承对于应对社会变迁、经济压力和人口老龄化等挑战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韧性 家庭发展能力 人口老龄化 代际关系 家庭政策 家庭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风险防范与新质生产力赋能的机制路径 被引量:2
9
作者 吕越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7,共13页
统筹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面临一系列新型外部风险挑战,包括部分发达国家的高端技术打压、供应链联盟掣肘、产业回流风险、新型非关税壁垒以及预期关... 统筹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面临一系列新型外部风险挑战,包括部分发达国家的高端技术打压、供应链联盟掣肘、产业回流风险、新型非关税壁垒以及预期关税压力等。新质生产力赋能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内在机制具体表现为:以颠覆性技术创新助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保障高技术中间品供需稳定及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以要素创新性配置推动高端人才、优质资本及数据要素向具备先进生产力质态的领域自由流动;以产业深度转型升级驱动传统制造业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未来产业布局等,进而充分利用政策组合拳,切实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我国应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逻辑,围绕掣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节点与核心环节,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自主可控提升安全水平,以全球化布局增强抗风险能力。具体而言,进一步加快高质量创新引领,构筑“以我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着力推动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全面减轻关税压力,从而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为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产业链供应链 产业韧性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空间治理的新议题及其推进理路 被引量:4
10
作者 任维德 张乐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7,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通过撤地设市、地市合并、撤县设市、撤县(市)设区、市辖区调整、乡镇撤并以及地级市代管县(市)等行政区划调整,运用城市与区域空间治理的多种政策工具,以城市空间的增量与重构激发城市化发展动力,推动经济、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通过撤地设市、地市合并、撤县设市、撤县(市)设区、市辖区调整、乡镇撤并以及地级市代管县(市)等行政区划调整,运用城市与区域空间治理的多种政策工具,以城市空间的增量与重构激发城市化发展动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空间治理的新议题。基于此,有必要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多重逻辑、推进理路展开深入探讨,这对于破解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意义十分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城市化进程 空间治理 空间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我国粮食供应链韧性:理论内涵、风险外溢与逻辑思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锦华 石帅伟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7,共13页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增强我国粮食产业抗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文章从新发展格局角度出发,厘清粮食供应链韧性的理论内涵,基于“双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国内粮食供应链和国际粮食供应链存在的风险...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增强我国粮食产业抗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文章从新发展格局角度出发,厘清粮食供应链韧性的理论内涵,基于“双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国内粮食供应链和国际粮食供应链存在的风险外溢,并进一步探讨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的核心逻辑和基本思路。研究表明,粮食供应链韧性强调化解各种对链条的不利冲击,并确保粮食产业体系中各参与主体的正常运营,进而维护粮食产业供需网络生态系统的稳定。国内粮食供应链和国际粮食供应链存在的风险具有明显差异,且风险会在“双链”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互相传导,形成双向风险外溢机制。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可从微观逻辑、本土逻辑和政策逻辑三个层面考量,即推进居民“需粮可获”和农户“种粮稳收”的供需保障机制;以粮食物流企业为核心形成“低成本、信息化”的粮食物流网络;构建以国内粮食供应链为主、国际粮食供应链为辅的粮食供应链协同体系。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基本思路具体包括构建居民自发参与的家庭粮食储备体系、试点农户粮食抗灾品种种植补贴、提高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在粮食“收储运”中的应用率以及鼓励大型农业企业实施大豆跨国种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粮食供应链 供应链韧性 粮食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的海绵城市韧性水平研究
12
作者 何伟军 曹东杰 +1 位作者 袁亮 孔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89,126,共10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增强城市韧性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探究其韧性发展水平对我国韧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将韧性理念与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综合运用组合赋权...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增强城市韧性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探究其韧性发展水平对我国韧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将韧性理念与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综合运用组合赋权、云模型等评估海绵城市建设试点2015—2022年城市韧性水平变化。结果表明:(1)试点城市的城市韧性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城市韧性水平持续提升但发展不均衡,个体差异较大,表现出明显的阶梯分布特征;(2)试点城市的城市韧性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城市韧性水平表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特征,城市韧性增速表现出“西部>中部>东部>东北”的特征;(3)试点城市的整体韧性等级不断提升,总体由“低韧性”发展为“中韧性”,但仍处于较低等级。各子系统韧性等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生态韧性提升效果最好,经济韧性提升效果一般。论文不仅评估了我国海绵城市的城市韧性发展水平,而且提出了加强海绵城市韧性建设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城市韧性 组合赋权 云模型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部次海盆下地壳倾斜反射体结构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子英 姚永坚 +4 位作者 汪俊 唐江浪 高红方 李学杰 曾程辉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5-276,共12页
南海东部次海盆洋壳内发育了大量强振幅的壳内倾斜反射体,它记录了海盆洋壳增生过程,深入研究海盆下地壳倾斜反射体的结构及成因,对认识南海海盆扩张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深反射多道地震剖面,刻画了东部次海盆下地壳倾斜反射体的... 南海东部次海盆洋壳内发育了大量强振幅的壳内倾斜反射体,它记录了海盆洋壳增生过程,深入研究海盆下地壳倾斜反射体的结构及成因,对认识南海海盆扩张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深反射多道地震剖面,刻画了东部次海盆下地壳倾斜反射体的结构特征及内部变形,初步探讨了其发育成因。研究表明,东部次海盆南、北部都发育强振幅的下地壳倾斜反射体,倾斜反射体大部分终止于Moho反射界面,但南北部倾斜反射体的分布范围、结构特征及成因存在明显差异。东部次海盆下地壳倾斜反射体倾斜长度北长南短,北长约15~22 km,南长约5~8 km;分布范围北大南小,北部南北向长约150 km,南部南北向长约70 km。下地壳倾斜反射区的Moho面埋深起伏差异明显北小南大,北为0.5 s,南有1.2 s。基底北部平坦南部起伏大,洋壳厚度北部厚南部薄,推测东部次海盆洋壳增生过程是非对称性和非均一的。东部次海盆下地壳倾斜反射体的成因可能与同岩浆断裂、水热循环、壳幔过渡区岩浆间隙侵入和基底深大断裂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东部次海盆 下地壳倾斜反射体 结构特征 发育成因 洋壳增生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AHP-CRITIC二维云模型的舰船电力系统韧性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涛 刘昊邦 +3 位作者 陈童 王宇江 李明贵 杜凯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29,共13页
舰船电力系统是舰船正常运行的关键,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导致难以对其韧性做出准确、客观地评价。对此,基于对舰船电力系统主要任务的分析,对舰船电力系统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采用区间层次分析法(interval analytic hierarc... 舰船电力系统是舰船正常运行的关键,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导致难以对其韧性做出准确、客观地评价。对此,基于对舰船电力系统主要任务的分析,对舰船电力系统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采用区间层次分析法(interval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IAHP)和层间相关性准则重要性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CRITIC)分别求解评价指标体系的主、客观权重,并运用改进博弈论方法确定组合权重,降低权重计算的主观性和随机性。结合二维云模型从防御能力和恢复能力两个维度对舰船电力系统韧性进行评价,更为全面、客观地反映舰船电力系统韧性。示例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解决舰船电力系统韧性评价中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有利于得到更为准确、客观的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电力系统 二维云模型 韧性评价 区间层次分析法 层间相关性准则重要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成长:ESG表现、供应链韧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15
作者 陈芳 张蓓蓓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119,共8页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将ESG发展理念融入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意义重大。以2009-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手工匹配同年度客户-供应商链条,从供应链韧性视角实证分析企业ESG表现对上下游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及机理。研究发现,下游...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将ESG发展理念融入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意义重大。以2009-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手工匹配同年度客户-供应商链条,从供应链韧性视角实证分析企业ESG表现对上下游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及机理。研究发现,下游企业良好的ESG表现显著促进上游企业高质量发展,而上游企业ESG表现与下游企业高质量发展关系不显著,ESG表现在供应链上的溢出效应呈鲜明需求导向特征。机制分析表明,下游企业良好的ESG表现通过平衡上下游供需、稳定客户-供应商关系、引领供应链创新提升供应链韧性,赋能上游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为推进ESG建设、保障供应链韧性安全及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表现 供应链韧性 高质量发展 长鞭效应 企业管理 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菰米研究现状及产业发展趋势
16
作者 张玉 杨狄芯芯 +3 位作者 练银银 谭斌 王梅 索化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2,共10页
菰米作为营养均衡的无麸质全谷物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重要的营养、保健和医学价值。该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在菰米的营养成分和加工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菰米中富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质、维生素、酚类... 菰米作为营养均衡的无麸质全谷物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重要的营养、保健和医学价值。该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在菰米的营养成分和加工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菰米中富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质、维生素、酚类化合物、植物甾醇、γ-谷维素和γ-氨基丁酸等,具有抗氧化和抗心脑血管疾病等活性。菰米现有加工方式单一,应用处于初级阶段,开展菰米新加工方式研究,拓展其应用特性是当前该领域的重要研究任务。展望了未来我国菰米深入研究与加工应用的发展方向,未来菰米需选育优良品种、扩大种植率;菰米加工可从主食食品、休闲食品和发酵食品三大类进行研发,也可作为膳食补充剂添加进食品中,提升产品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菰米 营养成分 生物活性成分 加工方式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发展韧性的影响——基于动态门槛效应的实证研究
17
作者 杜家廷 何金凤 顾谦农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1-72,共12页
增强发展韧性是我国制造业抵御外部不确定性冲击、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的必然要求。基于2010-2022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动态门槛效应模型、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和差分GMM模型,研究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发展韧性的... 增强发展韧性是我国制造业抵御外部不确定性冲击、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的必然要求。基于2010-2022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动态门槛效应模型、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和差分GMM模型,研究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发展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考察期内我国制造业发展韧性存在差距,但整体上呈现缩小趋势;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发展韧性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存在动态门槛效应;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发展韧性的影响存在企业、行业和区域异质性。从作用机制来看,技术创新具有中介效应,融资约束和外源融资发挥有调节的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存在显著的行业与地区同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制造业发展韧性 技术创新 同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韧性视角下ESG责任履行对高水敏感性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18
作者 周海炜 韩淼淼 王腾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5,61,共10页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开展节水工作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举措。高水敏感性企业是我国水资源消耗和污染的主体,其节水转型成为我国节水工作推进的重点。以2009—2022年我国沪深A股高水敏感性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ESG责任履...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开展节水工作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举措。高水敏感性企业是我国水资源消耗和污染的主体,其节水转型成为我国节水工作推进的重点。以2009—2022年我国沪深A股高水敏感性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ESG责任履行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ESG责任履行正向影响高水敏感性企业高质量发展,且通过增强组织韧性提高企业的发展质量;高管团队环境注意力在ESG责任履行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高环境规制强度和高社会信任地区中,ESG责任履行对高水敏感性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敏感性企业 ESG责任履行 高质量发展 组织韧性 高管团队环境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ESG体系赋能产业链韧性:理论逻辑、实践关切与政策启示
19
作者 杨春蕾 吴俊鹏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2,共11页
提升产业链韧性既是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迫切要求。金融ESG体系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与ESG相关的一系列制度安排。金融与产业共生共荣,金融ESG体系兼顾经济效率与可持续发展,能够引导企业改变一... 提升产业链韧性既是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迫切要求。金融ESG体系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与ESG相关的一系列制度安排。金融与产业共生共荣,金融ESG体系兼顾经济效率与可持续发展,能够引导企业改变一味追求经济回报的运行思维、关注长期价值与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提升产业链韧性。金融ESG体系是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赋能产业链韧性不能仅依赖于ESG信息披露、ESG评估评级等机制的建立健全,还应当兼顾中国国情、契合“数智”时代。可从3个方面进行努力:宏观层面的制度保障、中观层面的环境培育、微观层面的产品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ESG体系 产业链韧性 可持续发展 信息披露 评估评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农业发展韧性的影响
20
作者 杜家廷 陈姝洁 顾谦农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4,共15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义。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以《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为政策变量,运用广义DID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义。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以《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为政策变量,运用广义DID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农业发展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政策对农业发展韧性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这种影响存在异质性。从数字普惠金融构成维度来看,数字化深度对农业发展韧性的提升效应最大;从农业细分行业和地理区域来看,该政策对小农业、东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金融排斥高水平区农业发展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主要通过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路径来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数字鸿沟对该政策提升农业发展韧性功能的发挥具有抑制效应,传统金融竞争则具有促进效应。为此,应在大力夯实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积极缓解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基础上,不断增强数字普惠金融政策的可达性、针对性、畅通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我国农业发展韧性的提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发展韧性 数字鸿沟 城乡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