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裂缝条件下斯通利波幅度衰减实验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宁 王克文 +4 位作者 刘鹏 武宏亮 冯周 范华军 SMEULDERS David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8-265,共8页
为了定量确定裂缝宽度、倾角、延伸长度及填充物等不同因素对斯通利波幅度衰减的影响,将原先岩心样品固定、中部钻孔移动探头的激波管斯通利波测量方法,改进为岩心样品不钻孔垂直升降、沿激波管管壁固定分置多探头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验分... 为了定量确定裂缝宽度、倾角、延伸长度及填充物等不同因素对斯通利波幅度衰减的影响,将原先岩心样品固定、中部钻孔移动探头的激波管斯通利波测量方法,改进为岩心样品不钻孔垂直升降、沿激波管管壁固定分置多探头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验分析。通过对斯通利波信号进行时间校正和幅度校正,有效改善了斯通利波首波信噪比,提高了测量精度。同时,利用全直径碳酸盐岩岩心,针对此测量方法加工了21组裂缝参数相异(裂缝宽度为毫米级)的岩心模型,并定义相对幅度表征斯通利波衰减。实验结果表明,斯通利波相对幅度随裂缝宽度增加呈指数衰减、随裂缝倾角增加线性降低、随裂缝深度增大呈指数衰减、随填充物渗透率增加而降低。在上述4种情况中,裂缝宽度对斯通利波幅度衰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裂缝延伸长度和填充物渗透率,最后是裂缝倾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通利波 幅度衰减 激波管实验 裂缝宽度 裂缝倾角 裂缝延伸长度 裂缝填充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子系统瞬态过程的减幅特性及共振区迟滞特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熊万里 闻邦椿 段志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1999年第4期12-15,共4页
控制转子系统过临界转速区的最大振幅是保障转子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经验表明,提高转子系统过共振区的加速度、使转子系统快速通过共振区是降低过共振最大振幅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该方法作为一种经验手段一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 控制转子系统过临界转速区的最大振幅是保障转子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经验表明,提高转子系统过共振区的加速度、使转子系统快速通过共振区是降低过共振最大振幅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该方法作为一种经验手段一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针对该问题分析了现有解析方法存在的缺点,在利用数值仿真手段研究转子系统瞬态响应的基础上,归纳出了转子系统瞬态过程的最大振幅相对于起动加速度的减幅特性和共振区迟滞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过程 减幅特性 共振区迟滞特性 转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震桥梁减震效果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丽 李金霞 闫贵平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2年第2期75-79,共5页
本文根据隔震桥梁的设计特点,分别利用非线性水平和转动弹簧单元来模拟减、隔震支座和桥墩延性塑性铰的非线性性能,计及隔震器与减震器的作用对桥梁结构非线性弹塑性动力反应进行了研究。在把桥梁结构和减震器作为整体考虑的情况下,用... 本文根据隔震桥梁的设计特点,分别利用非线性水平和转动弹簧单元来模拟减、隔震支座和桥墩延性塑性铰的非线性性能,计及隔震器与减震器的作用对桥梁结构非线性弹塑性动力反应进行了研究。在把桥梁结构和减震器作为整体考虑的情况下,用算例分析了隔震桥梁的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桥梁 减震效果 减震率 隔震支座 塑性 减震器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索摩擦摆支座在曲线梁桥中的抗震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高康 袁万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46,共6页
针对曲线梁桥弯扭耦合严重、地震危害明显等特点,提出一种更适于曲线梁桥的减隔震支座-拉索摩擦摆支座。以一座实际城市曲线梁桥为背景,建立曲线梁桥在4种支座下的三维模型,真实模拟了支座处于双向滑动极限工作状态的性能,重点讨论拉索... 针对曲线梁桥弯扭耦合严重、地震危害明显等特点,提出一种更适于曲线梁桥的减隔震支座-拉索摩擦摆支座。以一座实际城市曲线梁桥为背景,建立曲线梁桥在4种支座下的三维模型,真实模拟了支座处于双向滑动极限工作状态的性能,重点讨论拉索摩擦摆支座在曲线梁桥上的减隔震效果;引入减震率概念,对比了4种模型在5种参数下差异。结果表明:此支座能够有效降低曲线梁桥中墩、边墩内力,减小弯扭耦合作用,将墩、梁相对位移限制在设计范围内,且具有较好的能力需求比。通过调整拉索的自由程或摩擦摆的摩擦系数可以得到最优减隔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梁桥 拉索摩擦摆支座 弯扭耦合 能力需求比 减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低温冷害减产幅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5
作者 高迎娟 王松华 佟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8050-8051,8053,共3页
在水稻种植品种、栽培技术、耕作及管理水平一致的基础上,水稻的产量只决定于气象条件,而在气象条件中气温是关键因子。因此,在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后,对多年的产量与气温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水稻各生育期及全生育期低温冷害减产幅度... 在水稻种植品种、栽培技术、耕作及管理水平一致的基础上,水稻的产量只决定于气象条件,而在气象条件中气温是关键因子。因此,在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后,对多年的产量与气温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水稻各生育期及全生育期低温冷害减产幅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低温冷害 减产幅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值下降幅度与汶川M_(S)8.0地震孕震区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丽娟 陈学忠 +1 位作者 李艳娥 龚丽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46-1058,共13页
b值常用于评估区域应力水平。基于b值随应力升高而减小的理论基础,文中试图找出b值的下降幅度与汶川地震孕震区的关系。以汶川地震的震中为中心,选取10°×10°范围内2000年1月—2008年4月的地震目录,通过格点搜索法搜索出... b值常用于评估区域应力水平。基于b值随应力升高而减小的理论基础,文中试图找出b值的下降幅度与汶川地震孕震区的关系。以汶川地震的震中为中心,选取10°×10°范围内2000年1月—2008年4月的地震目录,通过格点搜索法搜索出汶川地震前b值具有明显下降变化的异常格点,分析异常格点所在区域内b值的时序变化。结果显示,异常格点的分布随着b值下降幅度的增大逐渐收敛至龙门山断裂带的都江堰—北川段,与汶川地震破裂区的南段重合,汶川地震起始破裂点位于异常区的东南缘。异常区内b值随时间呈现“趋势下降—平稳变化—临震前急剧下降”的变化形态,分别持续3.5a、2a和4个月。文中关注b值的下降变化过程,能在较大范围内搜索出b值呈下降变化形态的区域,而这些区域对应于应力增强区,这可为未来强震的震中判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_(S)8.0地震 格点搜索法 b值下降幅度 孕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效动态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 被引量:12
7
作者 肖鹏 邹德旋 张强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B06期124-132,共9页
针对差分进化算法易早熟收敛、收敛精度低等特点,文中提出一种高效动态自适应差分进化(EDSDE)算法。该算法从变异因子、变异策略以及交叉因子方面入手,将变异因子设置成线性递减函数,在基向量前加入幅值系数以平衡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 针对差分进化算法易早熟收敛、收敛精度低等特点,文中提出一种高效动态自适应差分进化(EDSDE)算法。该算法从变异因子、变异策略以及交叉因子方面入手,将变异因子设置成线性递减函数,在基向量前加入幅值系数以平衡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将交叉因子设置成在[0,1]内不断震荡且每隔50代更新一次的动态自适应函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EDSDE能获得更好的优化结果,且比其他算法具有更好的优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收敛 动态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 线性递减函数 幅值系数 动态自适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孔限排区间衬砌水压力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高鑫 王文娟 +2 位作者 冯世杰 李清菲 吕显州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74,共6页
研究目的:针对空间接近分布的限排隧道衬砌水压力设计取值问题,仅仅计入单孔洞室周边地下水的渗流效应,忽略不同隧道之间排水效应的相互干涉与影响,结构设计难免存在保守与浪费的情况。本文以青岛地铁某双孔限排区间为依托工程,研究与... 研究目的:针对空间接近分布的限排隧道衬砌水压力设计取值问题,仅仅计入单孔洞室周边地下水的渗流效应,忽略不同隧道之间排水效应的相互干涉与影响,结构设计难免存在保守与浪费的情况。本文以青岛地铁某双孔限排区间为依托工程,研究与分析区间净距、水头高度、正线高差、围岩渗透系数四个关键因素下衬砌水压力的分布特征。研究结论:(1)双孔区间互为排流泄压孔,排水效应相互促进,具有显著缓解与改善衬砌水压力的优点;(2)衬砌水压力及其降幅关于区间净距呈负相关变化,前者随着区间净距的不断增加逐渐增大而后者逐渐减小;(3)衬砌水压力降幅对水头高度的变化并不敏感,建议按照水头高度加权计算衬砌水压力降幅以便用于工程设计;(4)双线正高差时仰拱水压降幅较大,负高差时拱顶、内侧拱肩与边墙水压降幅较大;(5)围岩渗透性能越差,衬砌水压力越小、降幅越大的双赢效果越显著;(6)除正线高差因素以外,水压力降幅影响程度排序都是:内侧边墙>内侧拱肩>仰拱>拱顶>外侧拱肩>外侧边墙;(7)应考虑非对称结构与排水设计形式,抑或是将此部分冗余水压降幅作为管路堵塞、排水不畅时的安全储备;(8)本研究成果可为双孔限排区间衬砌合理水压力设计取值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量排放 数值分析 水压降幅 分布特征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