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热带人工混交林演替早期群落结构及其恢复特征
1
作者 李艳朋 杜健 +2 位作者 盘李军 陈洁 许涵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7-584,共18页
群落结构的恢复能力是判断人工混交林营建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为探究亚热带人工混交林的群落结构及其恢复特征,该研究以广东省佛山市云勇林场2010年对杉木纯林进行皆伐并种植阔叶乡土树种后形成的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020年... 群落结构的恢复能力是判断人工混交林营建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为探究亚热带人工混交林的群落结构及其恢复特征,该研究以广东省佛山市云勇林场2010年对杉木纯林进行皆伐并种植阔叶乡土树种后形成的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020年在典型区域建设的7.92 hm^(2)样地群落调查数据,计算了物种多样性、重要值、径级结构和胸高断面积等指标。结果表明:(1)云勇林场样地在经过10年的自然恢复后,共有47科101属136种木本和藤本植物进入群落并成功定殖且包含78种稀有种,表明亚热带人工混交林具有较强的物种多样性恢复能力。(2)云勇林场样地独立植株个体的平均胸径为8.47 cm,植株径级分布总体呈现为倒“J”形,表明群落更新良好且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此外,早期人为引入物种能够实现自然更新,但由于恢复时间较短,其径级结构主要表现为钟形曲线。(3)仅物种多度与胸高断面积表现为较强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余物种多样性指标均与胸高断面积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人工混交林演替早期的胸高断面积仍主要由造林初期人为引入物种决定。随着人工混交林演替进程中共存物种间生态位互补性的逐渐增强,有望促进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生产力的同步提升。综上认为,该研究发现亚热带人工混交林具有较强的群落结构恢复能力,研究结果有助于为亚热带人工混交林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混交林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胸高断面积 恢复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树木生长与林元结构的关系
2
作者 廖婷 朱立辉 +6 位作者 郑崇龙 黄彭玲 侯志琪 尹利栋 宋庆妮 刘骏 杨清培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6-437,共12页
【目的】研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元结构与树木不同生长阶段生长的关系,有利于了解树木在空间和时间发展中的动态性和变化性,明确森林演替趋势,对植被恢复及优化林元结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以齐云山2hm^(2)常绿阔叶林固定监测样... 【目的】研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元结构与树木不同生长阶段生长的关系,有利于了解树木在空间和时间发展中的动态性和变化性,明确森林演替趋势,对植被恢复及优化林元结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以齐云山2hm^(2)常绿阔叶林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将样地内树木划分为幼树、小树、中树和大树4个生长阶段,选用角尺度、混交度和优势度3种林元结构参数,利用t检验和单因素分析法,探究林元结构对所有树木和不同生活型树木不同生长阶段的胸高断面积年均生长量的影响。【结果】(1)同一林元结构参数对所有树木不同生长阶段的胸高断面积年均生长量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树木的径级增大,影响逐渐变小,而不同林元结构参数仅优势度对幼树具有显著影响(P<0.05);(2)同一林元结构参数对不同生活型树木的幼树、小树和中树的胸高断面积年均生长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表现为角尺度对幼树和中树具有显著影响(P<0.05),混交度对小树和中树具有显著影响(P<0.05),优势度对幼树和小树具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木在不同生长阶段都会受到林元结构的影响,小径级树木受影响最大,中树阶段胸高断面积年均生长量保持稳定增长,大树受影响较小;在不同生活型中,林元结构对落叶树木影响大,随着径级的增大,落叶树种胸高断面积年均生长量逐渐低于常绿树种生长量。研究认为该地区正处于演替中后期向演替顶级转变的过渡阶段,可以依据树木生长规律合理制定措施优化林元空间结构,通过长期监测保护加速森林的演替向顶级群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演替 林元结构 树木动态生长 胸高断面积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云密度对无人机激光雷达森林参数估测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梅 李春干 +1 位作者 李振 余铸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7,共9页
[目的]点云密度是影响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获取和预处理成本和效率的关键因素,探明点云密度对林分尺度无人机激光雷达森林参数估测精度的影响,有助于优化无人机激光雷达森林应用技术方案。[方法]以马尾松、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百... [目的]点云密度是影响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获取和预处理成本和效率的关键因素,探明点云密度对林分尺度无人机激光雷达森林参数估测精度的影响,有助于优化无人机激光雷达森林应用技术方案。[方法]以马尾松、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百分比重采样方法,对密度为247点·m^(-2)的原始点云按40%、20%、8%、4%和2%的比例降低点云密度,得到1个全密度原始点云数据集和5个稀疏密度点云数据集;每个数据集独立进行点云分类、地面点滤波和数字高程模型生成、点云高度归一化等预处理并提取激光雷达变量;对于同一森林类型的同一个森林参数(林分蓄积量、断面积、平均高和平均直径)的估测,各个数据集都采用相同的乘幂模型结构式进行模型拟合,然后比较分析模型优度统计指标的差异,包括:决定系数(R^(2)),相对根方根误差(rRMSE)和平均预报误差(MPE);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对各个数据集的森林参数估测结果和激光变量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当点云密度分别稀疏至100、50、…、5点·m^(-2)时,各个森林参数估测模型的精度保持基本一致;各个稀疏密度点云数据集的森林参数估测值的均值与原始点云数据集的估测值的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个稀疏密度点云数据集激光变量的均值和原始点云数据集激光变量的均值基本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无人机激光雷达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应用中,点云密度可低至5点·m^(-2)。然而,本试验结果仍需通过不同飞行高度获取不同密度点云数据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蓄积量 断面积 平均高 平均直径 UAV-LiDAR变量 乘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基激光雷达的亚热带森林单木胸径与树高提取 被引量:81
4
作者 刘鲁霞 庞勇 李增元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37,共12页
【目的】以云南省普洱市天然林与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针对云南省山区森林树种繁多、林下灌木草本茂密的林分环境,根据森林中树木的形态特征,利用地基激光雷达(TLS)扫描数据提取样地尺度单木胸径与树高,为森林调查工作提供参考。【方... 【目的】以云南省普洱市天然林与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针对云南省山区森林树种繁多、林下灌木草本茂密的林分环境,根据森林中树木的形态特征,利用地基激光雷达(TLS)扫描数据提取样地尺度单木胸径与树高,为森林调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获取的多站地基激光雷达扫描数据分为多站拼接及单站2种分析方式,采用Hough变换算法及树干的形态特征对样地内单木进行识别与胸径提取,根据树干生长方向及单木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提取树高。【结果】1)对于多站拼接数据,即使在林分条件最为复杂的原始林,单木识别率仍可达到81%;对于单站数据,随着扫描距离增加,单木识别率降低,实际操作时单站布设比多站拼接简单;2)多站拼接胸径及胸高断面积估测结果更接近于样地真实值,多个单站平均结果比只使用一站扫描数据提取的结果更加适合估测样地胸径及胸高断面积,半径10 m比半径5 m及15 m范围内数据更加适合估测样地胸径及胸高断面积;3)天然林单木树高估测结果为R^2=0.77,RMSE=1.46 m;人工林单木树高估测结果为R^2=0.94,RMSE=0.96 m。【结论】本研究根据树干垂直向特征,设置的一系列参数可以剔除Hough变换算法在非树干处的识别圆,可提高单木识别及胸径、树高的估测精度。受扫描站布设及林分条件影响,人工林的估测结果好于天然林。多站拼接相比单站扫描更加接近于样地实测结果,多个单站平均更能代表样地实际情况,只用一站数据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激光雷达 亚热带森林 胸径 树高 胸高断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氮和降水减少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凋落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谷越 王芳 +5 位作者 陈鹏狮 张军辉 韩士杰 张雪 陈志杰 岳琳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37,共9页
为了解持续氮沉降和降水减少条件下森林群落凋落物的量变化及其时间动态,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收集器法于2015年生长季(6—10月)对长期氮添加和降水控制实验平台3种不同处理样地(对照、施氮和减水施氮)内的凋落物进行了研... 为了解持续氮沉降和降水减少条件下森林群落凋落物的量变化及其时间动态,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收集器法于2015年生长季(6—10月)对长期氮添加和降水控制实验平台3种不同处理样地(对照、施氮和减水施氮)内的凋落物进行了研究。主要分为红松叶、蒙古栎叶、其他树种叶、花果皮屑、枝5部分。本研究将凋落系数作为衡量林分生产凋落物能力的大小,比较各处理间凋落物的"净"差异。结果显示:各处理样地生长季内叶凋落量所占比重较大,可达到79%~81%,而枝和花果皮屑所占比重为19%~21%;凋落节律呈单峰型,凋落量峰值主要集中在9—10月份,降水减少会使其他树种凋落物的凋落期提前;不同组分凋落物对氮水控制响应不同,氮添加显著降低红松叶凋落物产量,降雨减少显著提高了总叶凋落物产量,减水施氮显著提高了其他树种叶凋落产量,而氮水控制对蒙古栎、枝和花果皮凋落物产量影响不显著;氮添加会抑制针叶树种的凋落物量,促进阔叶树种的凋落量,降水减少会促进各组分凋落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施氮 降水减少 胸高断面积 凋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11个杨树新无性系的生长差异 被引量:3
6
作者 唐作钧 张国君 +1 位作者 潘惠新 肖兴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17,54,共5页
为选择出更多适合在洞庭湖区造林的优良杨树无性系,对引进的11个杨树新无性系与南林-95和南林-895在洞庭湖区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对7年生杨树无性系的生长量分析结果表明:11个无性系中,有4-6、7-40、1-20、7-45、2-2无性系胸径、树高... 为选择出更多适合在洞庭湖区造林的优良杨树无性系,对引进的11个杨树新无性系与南林-95和南林-895在洞庭湖区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对7年生杨树无性系的生长量分析结果表明:11个无性系中,有4-6、7-40、1-20、7-45、2-2无性系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量超过了南林-95和南林-895。其中无性系4-6最具生长优势,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30.4 cm、25.0 m、0.6956 m3.株-1,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南林-95和南林-895提高51.0%和55.8%;其次是7-40、1-20、7-45、2-2这4个无性系,无性系4-6的胸径和单株材积与这4个无性系没有显著差异,与其余无性系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5个无性系中的4-6、7-40、1-20、7-45,这4个新无性系材积生长量均比南林-95和南林-895提高15.0%以上,在洞庭湖区都具有很大的生长优势,且均有前期速生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Poplusspp.) 无性系 胸径 树高 单株材积 洞庭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最优直径结构的构建 被引量:14
7
作者 孔雷 亢新刚 +3 位作者 刘书剑 胡云云 黄新峰 冯启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以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两个大区内274个固定样点为研究对象,样地内每木检尺;从1987年至今,每两年复查一次。利用不同模型拟合该地区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和每公顷蓄积的关系,求得林分能够生长达到的每公顷最大胸高断面积,并以此为界... 以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两个大区内274个固定样点为研究对象,样地内每木检尺;从1987年至今,每两年复查一次。利用不同模型拟合该地区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和每公顷蓄积的关系,求得林分能够生长达到的每公顷最大胸高断面积,并以此为界将现有林分胸高断面积分成<10、10~20、30~40、40~50 m2/hm24个胸高断面积区间,分别计算各胸高断面积蓄积生长量。结果表明:林分进阶率和枯损率随胸高断面积的增加而减少;林分蓄积生长量随胸高断面积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少。林分能够生长达到的最大胸高断面积大约为60 m2/hm2,但当林分胸高断面积为40 m2/hm2,平均Q值为1.4时,林分蓄积生长量最大(10.5 m3/(hm2.a))。利用呈负指数模型,结合林木径阶能够持续生长的转移情况,拟合出该地区林分最优直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直径结构 径阶转移 枯损率 进阶率 每公顷胸高断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山松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承祯 洪伟 林成来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74-279,共6页
针对有限空间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的缺陷,本文应用广义的逻辑斯谛曲线研究了龙栖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松种群数量动态,并指出了黄山松在不同林型下和同一林型不同密度下的断面积最大增长速度的径级范围。结果表明,广义的逻辑斯谛曲线... 针对有限空间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的缺陷,本文应用广义的逻辑斯谛曲线研究了龙栖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松种群数量动态,并指出了黄山松在不同林型下和同一林型不同密度下的断面积最大增长速度的径级范围。结果表明,广义的逻辑斯谛曲线能很好地拟合黄山松种群数量动态规律,从而为黄山松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松 种群动态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因子和土壤氮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细根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徐伟强 周璋 +3 位作者 李意德 李健容 张霞 徐大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3-188,共6页
森林细根生物量与乔木层胸高断面积关系,以及在高大气N沉降背景下细根对土壤氮的响应程度,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选择广州市受保护40 a左右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全市范围内设置了48个森林样地,开展乔木层、灌草层、细... 森林细根生物量与乔木层胸高断面积关系,以及在高大气N沉降背景下细根对土壤氮的响应程度,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选择广州市受保护40 a左右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全市范围内设置了48个森林样地,开展乔木层、灌草层、细根(直径≤2 mm)、土壤C含量和N含量的调查,研究乔木胸高断面积、乔木密度、灌草层生物量、土壤N含量、土壤单位碳的N含量与细根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探讨地上植被因子和土壤N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表层(0~20 cm)和土壤下层(20~40 cm)细根生物量与乔木层总胸高断面积均不相关,但与胸径30 cm以上乔木的胸高断面积所占比例负相关。(2)表层细根生物量与灌草层生物量不相关,下层细根生物量与灌草层生物量负相关。(3)除了表层细根生物量与相应土层土壤N含量不相关外,下层细根生物量与相应土层土壤N含量,以及表层和下层细根生物量与相应土层单位碳的N含量均负相关。研究表明,对于林木胸径组成差异大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对细根生物量产生影响的是胸径30 cm以上乔木的胸高断面积所占全部乔木总胸高断面积比例,而不是乔木层总胸高断面积。细根生物量与土壤N含量负相关,表明即使在高大气N沉降背景下,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的森林植被仍对土壤N存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乔木层胸高断面积 氮沉降 南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man动态递归神经网络在树木生长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永霞 冯仲科 杜鹏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103,共5页
该文充分考虑树木生长所特有的动态性、随机性和非线性,以及Elman动态递归模型的结构特点,获取北京山区油松解析木生长数据,分别建立了Elman型树木胸径生长和树高生长的神经网络动态模型.研究表明,Elman动态递归模型对非线性问题建模具... 该文充分考虑树木生长所特有的动态性、随机性和非线性,以及Elman动态递归模型的结构特点,获取北京山区油松解析木生长数据,分别建立了Elman型树木胸径生长和树高生长的神经网络动态模型.研究表明,Elman动态递归模型对非线性问题建模具有很好的拟和性和仿真性,其中,用于胸径生长建模时,其拟和精度达到99.45%,仿真精度达到99.42%;用于树高生长建模时,拟和精度达到97.30%,仿真精度达到97.29%,而且其拟和和仿真曲线均为"S"形,符合树木生长规律.进一步对Elman动态模型和常规BP静态模型比较发现,Elman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和性、预测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生长模型 Elman型胸径动态模型 Elman型树高动态模型 BP网络 非线性拟和 北京山区 油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式角规器测树原理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殷有 周永斌 +1 位作者 王萌 张璇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7-319,共3页
角规是森林资源调查中使用的重要工具之一,因其调查法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所以被广泛应用。本研究在严密证明角规测树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杆式角规的设计误差,并提出修正方法,使角规原理与工具设计相统一,进一步完善了角规测树体系。
关键词 角规 测树原理 胸高断面积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帽儿山地区次生林椴树单木胸高断面积生长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闫明准 刘兆刚 《森林工程》 2009年第2期1-4,21,共5页
应用帽儿山天然次生林区不同林分条件下选设的20块椴树(Tilia amurensis)固定样地的解析木调查资料,分析多个单木竞争指标与对象木胸高断面积定期生长量的相关关系,在椴树单木胸高断面积生长模型中引入林木自身大小、单木竞争指标和立... 应用帽儿山天然次生林区不同林分条件下选设的20块椴树(Tilia amurensis)固定样地的解析木调查资料,分析多个单木竞争指标与对象木胸高断面积定期生长量的相关关系,在椴树单木胸高断面积生长模型中引入林木自身大小、单木竞争指标和立地因子,应用回归分析法建立帽儿山地区天然次生椴树单木胸高断面积生长模型。研究表明:天然次生林下椴树的胸高断面积定期生长量与对象木相对直径(RD)和竞争压力指数(SCI)等指标存在比较明显的相关关系。应用主分量线性组合的方法构造的综合竞争指标(MCI)包含了各竞争指标与胸高断面积生长量之间的绝大部分的相关信息,可以作为竞争指标应用于单木胸高断面积生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单木竞争指标 胸高断面积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望天树林十五年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辉 杜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668-4669,4681,共3页
以5块西双版纳望天树林固定样地15年来连续观测的资料为基础,对乔木层1993、1998、2003、2007年等不同年份的株数、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热度、均匀度和胸高断面积等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望天树群落的株数以较小的幅度减少... 以5块西双版纳望天树林固定样地15年来连续观测的资料为基础,对乔木层1993、1998、2003、2007年等不同年份的株数、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热度、均匀度和胸高断面积等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望天树群落的株数以较小的幅度减少,这是因胸高断面积的不断增加而引起的自然稀疏过程;而株数、丰富度、均匀度、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胸高断面积的变化体现了望天树群落还处于缓慢发展之中,但是已经接近顶级群落的演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数 丰富度 SHANNON-WIENER指数 Simpson优势度指标 Pielou均匀度指数 胸高断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图像分析的树木胸径预测 被引量:25
14
作者 刘文萍 仲亭玉 宋以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99-104,共6页
树木胸径是林木资产评估中的重要参数,该文利用图像分析技术预测树木胸径可为资产评估提供参考。以银杏和法国梧桐为试验树种,通过拟合无人机正射图像中的单株树木树冠面积与胸径的关系预测树木胸径值。首先利用二型模糊聚类方法对无人... 树木胸径是林木资产评估中的重要参数,该文利用图像分析技术预测树木胸径可为资产评估提供参考。以银杏和法国梧桐为试验树种,通过拟合无人机正射图像中的单株树木树冠面积与胸径的关系预测树木胸径值。首先利用二型模糊聚类方法对无人机采集的纯林样地正射图像中的单株树冠进行分割,获取树冠像素面积,然后利用地面参照物计算出树冠的实际面积,并与测量的胸径值进行拟合,得出树冠面积与胸径的函数关系,林区中其他树木胸径值可基于该函数关系和其树冠面积计算得出。试验结果显示无人机正射图像中的银杏及法桐树冠面积与胸径均呈对数关系,且该文计算所得的银杏1.2 m处的胸径与实际胸径之间的平均误差约为0.31 cm,法桐1 m处的胸径与实际胸径之间的平均误差为0.27 cm,均在行业允许的1 cm误差范围内,该文提出的基于无人机正射图像分析技术预测树木胸径较为准确,可为中小尺度林地资产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图像分析 预测 单株树冠提取 胸径预测 林地资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银杏单木胸径预估方法 被引量:15
15
作者 贾鹏刚 夏凯 +2 位作者 董晨 冯海林 杨垠晖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7-763,共7页
胸径是立木测定的基本因子,自动获取胸径数据是准确高效计算森林蓄积量和生物量的关键。以银杏Ginkgobiloba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人机获得影像数据,利用运动恢复结构(SFM)方法生成数字表面模型和正射影像图,进而提取单株银杏的树冠面积(Ac)... 胸径是立木测定的基本因子,自动获取胸径数据是准确高效计算森林蓄积量和生物量的关键。以银杏Ginkgobiloba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人机获得影像数据,利用运动恢复结构(SFM)方法生成数字表面模型和正射影像图,进而提取单株银杏的树冠面积(Ac),冠幅(Wc)及树高(H)。3个参数分别与胸径(DBH)建立一元回归模型(Ac-DBH,Wc-DBH,H-DBH),二元回归模型(Ac&Wc-DBH,Ac&H-DBH,Wc&H-DBH)和三元回归模型(Ac&Wc&H-DBH)。52组拟合样本的结果显示:Ac&Wc&H-DBH模型的决定系数(R^2)最高为0.8250,均方根误差(ERMS)最小为0.9591。19组检测样本的结果显示:Ac&Wc&H-DBH模型反演的胸径值误差率为4.20%,小于A类森林资源胸径因子允许的误差值(5%)。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无人机采集树冠面积、冠幅和树高3个参数,可计算得到较高精度的胸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测计学 无人机 胸径 树冠面积 冠幅 树高 反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胸高处边材面积、胸径和冠基部直径的杉木单木叶生物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屈彦成 江怡航 +3 位作者 姜彦妍 张建国 罗安利 张雄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6-114,共9页
【目的】基于多个变量分别构建杉木单木叶生物量预测模型,并选择出预测效果最佳的模型,为杉木叶生物量的精准预测提供参考。【方法】以21块不同林龄样地共63株解析木为例,分别基于胸高处边材面积、胸径和冠基部直径3个变量,考虑其他与... 【目的】基于多个变量分别构建杉木单木叶生物量预测模型,并选择出预测效果最佳的模型,为杉木叶生物量的精准预测提供参考。【方法】以21块不同林龄样地共63株解析木为例,分别基于胸高处边材面积、胸径和冠基部直径3个变量,考虑其他与叶生物量相关的单木和林分因子,以样地为随机效应因子构建非线性混合模型,采用指数函数、幂函数和常数加幂函数消除数据间的异方差性。根据模型评价指标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和对数似然值(Log Likelihood)选择最佳模型,并对不同参数的混合模型进行似然比检验。采用留一交叉验证法,计算模型决定系数(R^(2))、总相对误差(TR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检验。【结果】基于3个变量以幂函数为异方差结构构建的混合模型效果最好,混合模型均优于基础模型,且基于冠基部直径构建的模型预测效果最佳。【结论】以基于冠基部直径构建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模型16)作为预测杉木单木叶生物量的最佳模型,符合管道模型理论。各变量均具有一定生物学和统计学意义,野外调查较易获取(非破坏性)。模型具有一定实用性,且预测精度较高(R2=0.8051)。本研究结果可为其他树种构建单木叶生物量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叶生物量 管道模型理论 冠基部直径 胸高处边材面积 胸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目山常绿阔叶林胸高断面积生长量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窦啸文 吴登瑜 +1 位作者 张笑菁 汤孟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3-1072,共10页
【目的】研究常绿阔叶林胸高断面积生长模型,探究影响胸高断面积生长量的因素,为常绿阔叶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天目山常绿阔叶林为对象,先对胸高断面积生长量与胸径、竞争和地形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随后对不同径级、冠幅等级... 【目的】研究常绿阔叶林胸高断面积生长模型,探究影响胸高断面积生长量的因素,为常绿阔叶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天目山常绿阔叶林为对象,先对胸高断面积生长量与胸径、竞争和地形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随后对不同径级、冠幅等级和竞争等级的胸高断面积生长量进行差异性分析,最后基于岭回归分析法,建立以胸高断面积生长量对数为因变量的单木生长模型,定量描述胸高断面积生长量与胸径、竞争和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胸径、冠幅、竞争与胸高断面积生长量的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531、0.427、-0.340。林木胸高断面积生长量随着林木胸径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径级间差异极显著(P<0.01)。林木胸高断面积生长量随着林木冠幅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冠幅等级间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竞争等级的林木胸高断面积生长量差异极显著(P<0.01),且低度竞争时的林木胸高断面积生长量最大。基于径阶平均值的单木生长模型优于基于单株林木的单木生长模型,且2类模型中胸径因子的回归参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在天目山常绿阔叶林中影响胸高断面积生长量的主要因子是胸径、冠幅和竞争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胸高断面积生长量 竞争指数 岭回归分析 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林分大径材个体异型生长模式解析
18
作者 谭著明 沈宝明 +5 位作者 谭云 许彦明 马丰丰 申爱荣 黄帆 徐清乾 《湖南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8-14,共7页
用函数拟合马尾松大径材胸高断面积生长过程,通过1stOpt软件求解参数。从数理统计意义上看,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而Logistic函数参数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意义,因此能作为马尾松个体胸高断面积生长过程拟合的合理模型。基于相同起... 用函数拟合马尾松大径材胸高断面积生长过程,通过1stOpt软件求解参数。从数理统计意义上看,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而Logistic函数参数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意义,因此能作为马尾松个体胸高断面积生长过程拟合的合理模型。基于相同起源的马尾松大径材各个体Logistic函数参数计算所得的拐点值、潜在生长量最大值均显著不同。在21株大径材个体中,拐点出现于林龄50~60年间、20~29年间的株数各占23.81%,拐点出现于30~39年间和13~19年间株数各占28.57%和19.05%。说明马尾松林分个体异型生长特点有其普遍性。分析认为,马尾松大径材林分经营期设定在50年左右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胸高断面积 模型 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地区9种大型丛生竹生长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韦岑妮 卢宗军 +3 位作者 邓毅晖 黄智鑫 李立杰 黄大勇 《世界竹藤通讯》 2023年第5期27-33,共7页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连续3年监测9种大型丛生竹造林后的生长情况,为选择适应广西北部地区生长的大型丛生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在9个竹种中竹丛立竹总量(3年合计)较多的是融水麻竹(21株/丛)、撑绿杂交6#(15.8株/丛)和田东大竹...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连续3年监测9种大型丛生竹造林后的生长情况,为选择适应广西北部地区生长的大型丛生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在9个竹种中竹丛立竹总量(3年合计)较多的是融水麻竹(21株/丛)、撑绿杂交6#(15.8株/丛)和田东大竹(15.4株/丛);竹丛平均立竹胸径(3年平均值)较大的是麻竹(7.87 cm)、马来甜龙竹(7.76 cm)和壮绿竹(7.41 cm);竹丛立竹高度(造林后第3年)较高的是壮绿竹(13.2 m)、麻竹(12.82 m)、撑绿杂交6#(12.2 m)。综合比较各竹种的立竹量、胸径和高度3个生长指标,其生长表现优劣排序为:融水麻竹>麻竹>撑绿杂交6#>壮绿竹>马来甜龙竹>田东大竹>吊丝球竹>大绿竹>撑绿杂交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丛生竹 适应性 丛立竹量 胸径 竹高度 广西北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平均胸径100倍圆法与角规、标准地法测树特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丽娟 张国蓉 +2 位作者 刘涛 岳彩荣 张良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共6页
通过林分平均胸径100倍圆法与角规及标准地的测树特征比较分析,阐明了林分平均胸径100倍圆法的原理、工具、方法,该方法具有简便、工效快与操作误差小等优势,认为林分平均胸径100倍圆法是一种具有实践应用研究价值与实用技术推广价值的... 通过林分平均胸径100倍圆法与角规及标准地的测树特征比较分析,阐明了林分平均胸径100倍圆法的原理、工具、方法,该方法具有简便、工效快与操作误差小等优势,认为林分平均胸径100倍圆法是一种具有实践应用研究价值与实用技术推广价值的林分断面积测定的新方法,将成为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实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平均胸径100倍圆法 角规 标准地 胸高断面积 林分平均胸径 测树特征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