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中心 被引量:31
1
作者 阴建峰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7-90,218,共4页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现行刑事法律规范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亦同样以积极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旨趣。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必须在确保良好法律效果的基础上,争取更好的社会效果,并努力寻求两者的有机契合。法官应娴熟驾...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现行刑事法律规范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亦同样以积极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旨趣。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必须在确保良好法律效果的基础上,争取更好的社会效果,并努力寻求两者的有机契合。法官应娴熟驾驭各种制度内资源,巧妙游刃于规则与事实之间,竭力在规则和制度的约束下达致平衡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法律效果 社会效果 有机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确认定黑恶犯罪的方法论思考 被引量:10
2
作者 何荣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5-153,共9页
准确认定黑恶犯罪是依法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基本要求。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存续的实际情况和其在整个违法犯罪构造中的地位决定了对其范围的认定应坚持限制节制的立场。黑恶犯罪构成要件的解释与认定不能偏离其本质,应注意区分“保... 准确认定黑恶犯罪是依法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基本要求。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存续的实际情况和其在整个违法犯罪构造中的地位决定了对其范围的认定应坚持限制节制的立场。黑恶犯罪构成要件的解释与认定不能偏离其本质,应注意区分“保护伞”与一般性帮助和保护行为的界限。准确认定黑恶犯罪还应重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科学界定黑恶犯罪“参加”行为的含义与范围。实践中司法机关应避免以非刑法用语取代刑法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黑除恶 黑社会性质组织 恶势力 宽严相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适用的实质及价值取向 被引量:8
3
作者 张二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59,共5页
作为一项基本刑事政策,宽严相济适用的对象与刑法性质一致,其基本立场体现了我国刑法理论由客观主义向主观主义的倾斜。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法律适用,表面上是刑事法律适用的严与宽,实质上则是司法人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过程中司法良知... 作为一项基本刑事政策,宽严相济适用的对象与刑法性质一致,其基本立场体现了我国刑法理论由客观主义向主观主义的倾斜。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法律适用,表面上是刑事法律适用的严与宽,实质上则是司法人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过程中司法良知的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法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的功能中更加注重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充分反映了该政策的价值取向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司法良知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总置评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兴良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23,120,共9页
"两高"最新贪贿案件司法解释最引人注目之处,是关于贪贿案件定罪量刑数额标准的调整。总体而言,所作出的调整契合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腐败犯罪治理中的重要体现。但从微观着眼,一些具体的数额设定仍有进... "两高"最新贪贿案件司法解释最引人注目之处,是关于贪贿案件定罪量刑数额标准的调整。总体而言,所作出的调整契合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腐败犯罪治理中的重要体现。但从微观着眼,一些具体的数额设定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贪贿犯罪 定罪量刑 数额标准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严相济视野下的死刑司法控制 被引量:3
5
作者 马松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6-130,共5页
虽然死刑的控制包括立法控制与司法控制两种不同的路径,但司法控制显然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在严格按照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的规定准确适用死刑的同时,应当更加重视死缓的司法适用,依法扩大死缓的适用范围,... 虽然死刑的控制包括立法控制与司法控制两种不同的路径,但司法控制显然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在严格按照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的规定准确适用死刑的同时,应当更加重视死缓的司法适用,依法扩大死缓的适用范围,在司法上对死刑的立即执行进行最大限度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死刑 死缓 司法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现代展开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6-131,共6页
解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能仅拘泥于"宽"、"严"、"济"等基本含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现代科学刑事政策视野下的分析:一方面,广义刑事政策观念下的宽严相济,就是要建立以刑事法视域为核心的国家—社会双... 解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能仅拘泥于"宽"、"严"、"济"等基本含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现代科学刑事政策视野下的分析:一方面,广义刑事政策观念下的宽严相济,就是要建立以刑事法视域为核心的国家—社会双本位的刑事政策体系;另一方面,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当是以法治手段实现预防犯罪目的的科学刑事政策,法治原则、人权保障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施展功效的界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政策 宽严相济 广义观念 法治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狄世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9-136,共8页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目前最为基本、核心的一项刑事政策,它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刑事立法和司法的灵魂所在。然而它的提出却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我国长期惩治、预防和控制犯罪经验的总结,是新形势下传统刑事政策的...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目前最为基本、核心的一项刑事政策,它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刑事立法和司法的灵魂所在。然而它的提出却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我国长期惩治、预防和控制犯罪经验的总结,是新形势下传统刑事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是刑法指导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价值。但当前值得注意的是,理论界、司法界仍然存在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认识把握不够一致的地方,甚至有较大的偏差,实践中这一政策的贯彻上也存有诸多困难。因此,很有必要就这一政策的历史渊源、提出的历程、提出的依据、与其他刑事政策的关系、内涵、意义、实施等问题全面进行阐述,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以求能够正确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维护公平正义,确保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理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下宽严相济的刑事立法政策 被引量:1
8
作者 欧阳爱辉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44-49,共6页
宽严相济刑事立法政策在全球金融危机视阈下具备着演进必要性和必然性。其中,演进必要性包括全球金融危机的强烈危害性、综合性、规律性分别同现行宽严相济刑事立法政策的立法理念、运作结构、具体制定存在差异;演进必然性包括全球金融... 宽严相济刑事立法政策在全球金融危机视阈下具备着演进必要性和必然性。其中,演进必要性包括全球金融危机的强烈危害性、综合性、规律性分别同现行宽严相济刑事立法政策的立法理念、运作结构、具体制定存在差异;演进必然性包括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推动了刑罚的宽缓化、凸显了社会多元主体在刑法治理中之重要性和加速了刑法治理的技术化。通过对立法理念、运作结构、具体制定三方面路径依赖进行调整,它便能完成演进充分发挥出刑法的社会调控矫正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金融危机 宽严相济 刑事立法政策 演进 路径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刑事诉讼法对审判程序的改革与完善——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视角
9
作者 刘少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3-85,286,共13页
我国2012年通过的新刑事诉讼法对我国刑事审判程序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与完善。此种修改凸显了尊重诉讼规律、回应现实问题、契合时代发展、体现刑事政策的鲜明特色。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党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提出的... 我国2012年通过的新刑事诉讼法对我国刑事审判程序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与完善。此种修改凸显了尊重诉讼规律、回应现实问题、契合时代发展、体现刑事政策的鲜明特色。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党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其对我国刑事审判程序的改革与完善发挥着导向与规范的作用。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视角,审视新刑事诉讼法在审判程序方面的改革,指出其进步之处与缺陷所在,对于我国刑事审判程序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次我国刑事审判程序的改革主要从审判程序的设置、审判对象、证据制度、二审程序与再审程序等方面突出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精神与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刑事审判程序 审判程序设置 审判对象 证据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跨国犯罪的死刑适用问题
10
作者 郑延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2-118,共7页
我国目前对跨国犯罪的死刑适用问题研究不是很充分,但该问题在当前跨国犯罪屡见不鲜且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显得非常突出。尽管跨国犯罪因跨国因素的复杂性而有多种表现,但在死刑适用上必须遵守刑法第48条第1款的规定。而且,宽严相济刑事政... 我国目前对跨国犯罪的死刑适用问题研究不是很充分,但该问题在当前跨国犯罪屡见不鲜且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显得非常突出。尽管跨国犯罪因跨国因素的复杂性而有多种表现,但在死刑适用上必须遵守刑法第48条第1款的规定。而且,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少杀、慎杀"死刑政策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凸现了其中所蕴含的限制死刑的法治目标,因而也应当贯彻于跨国犯罪案件的死刑适用过程中。据此,需要对跨国犯罪的国际影响区别对待,将国际正面影响作为对跨国犯罪适用死刑的酌定从宽情节予以考量,但不宜将国际负面或者恶劣影响作为死刑适用的考虑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犯罪 死刑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和司法: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化——关于平和司法理念与实践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镇藤 徐志涛 薛二涛 《政法论丛》 2007年第4期33-38,共6页
平和司法是在学习国外恢复性司法理念、实证分析烟台市检察机关的办案实践、考察外地检察机关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全新命题,是恢复性司法本土化的一个尝试。平和司法可分为司法心态(基础要素)、司法模式(手段要素)、司法境界(目的... 平和司法是在学习国外恢复性司法理念、实证分析烟台市检察机关的办案实践、考察外地检察机关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全新命题,是恢复性司法本土化的一个尝试。平和司法可分为司法心态(基础要素)、司法模式(手段要素)、司法境界(目的要素)三个层面,与恢复性司法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层次性和层次之间的互动性。平和司法在执法理念上与传统的司法理念有很大的转变,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相适应,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实践平和司法将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预防犯罪、节约司法资源、维护被害人和犯罪人合法权益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和司法 恢复性司法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