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推动基层矛盾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样态与实践机理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聚军 庞尚尚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5,共12页
基层矛盾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基层社会安全稳定和良性运行的“压舱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地方围绕基层矛盾纠纷的预防与化解,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创新。然而,现有研究多以单案例的形式呈现,未能对基层矛盾治理形成... 基层矛盾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基层社会安全稳定和良性运行的“压舱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地方围绕基层矛盾纠纷的预防与化解,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创新。然而,现有研究多以单案例的形式呈现,未能对基层矛盾治理形成完整的构象与分析。采用程序化扎根方法,基于25个典型案例,构建了一个以“结构-过程-功能”为核心内容的解释框架,力图深入展现新时代推动基层矛盾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样态与实践机理。研究发现,在问题导向与高位推动的双重动力驱动下,以党政统合为主、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基层矛盾治理结构初步成型。在此基础上,沿着“资源-能力-工具”3个维度推进的治理过程,最终有效保障了治理效能释放、社会稳定有序与党政领导力提升等治理功能的实现。为进一步解释新时代基层矛盾治理实践,基于对现实样态的深描,从结构、过程、功能等方面归纳基层矛盾治理的主体间赋能、治理制度化、破除“悬浮化”等深层次实践机理。在全面推动基层矛盾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为保障治理功能的有效发挥,既要继续强化提升党政领导力,也应重视完善各类过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安全 矛盾治理 基层治理现代化 结构-过程-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生群体医患冲突信息接触与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
2
作者 沈慧 邹禧乾 +3 位作者 卢伟 张艳霞 赵桂花 陈爽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3-600,共8页
为了探究医生群体医患冲突信息接触与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基于拓展平行过程模型(EPPM),调查我国各级医院 216例医生人际和媒体渠道的医患冲突信息接触,对其医患冲突感知严重性、易感性、自我效能、反应效能、恐惧情绪以... 为了探究医生群体医患冲突信息接触与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基于拓展平行过程模型(EPPM),调查我国各级医院 216例医生人际和媒体渠道的医患冲突信息接触,对其医患冲突感知严重性、易感性、自我效能、反应效能、恐惧情绪以及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影响.使用 SmartPLS 4.1,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检验.结果显示,人际医患冲突信息接触与感知易感性正相关,与感知自我效能负相关.媒体医患冲突信息接触分别与感知严重性和易感性正相关,与感知自我效能负相关.感知严重性和易感性分别对恐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感知自我效能和反应效能分别与恐惧负相关,且恐惧能够正向预测防御性医疗行为.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感知易感性和自我效能分别与恐惧在人际医患冲突信息接触和防御性医疗行为之间的关系中存在显著的序列中介作用.感知严重性、易感性以及自我效能分别与恐惧在媒体医患冲突信息接触和防御性医疗行为之间的关系中存在显著的序列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人际和媒体医患冲突信息接触对医生群体防御性医疗行为背后心理转化的差异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冲突信息接触 防御性医疗行为 恐惧诉求 拓展平行过程模型(EP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过程视域下县域医共体政策的价值取向、实践逻辑与优化路径
3
作者 毛瑛 李浩然 +1 位作者 张静雅 谢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91,共10页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重要举措。基于政策过程阶段论,回溯县域医共体政策价值取向,根据已有实践案例构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逻辑模型,剖析政策价值取向与实践逻辑是否存在偏差...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重要举措。基于政策过程阶段论,回溯县域医共体政策价值取向,根据已有实践案例构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逻辑模型,剖析政策价值取向与实践逻辑是否存在偏差,据此提出调整路径。研究发现,县域医共体政策形成了“采用多种政策工具,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人民健康”的价值取向,且在政策引领下,形成了“中央政策高位推动产生外部动力,促使县域内部搭建‘组织、资源、行政’三位一体运行机制产生内部动力,进而助力基层服务过程优化提质,最终实现系统与健康结果改善”的实践发展逻辑。县域医共体建设政策目标与实践逻辑总体一致,但仍有建设实践与政策目标存在偏差的状况,需要通过完善建设环节、再塑建设机制、探索建设新路径来优化政策与实践协调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医共体政策 卫生资源配置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政策过程 健康系统宏观模型 模糊—冲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气浮-核晶造粒工艺处理油气田采出水与再生利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吉娜 岳雯 +5 位作者 同霄 许兰洲 王亚东 商亚博 金鑫 金鹏康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6,共8页
为解决油气田采出水水量大、水质复杂等难题,实现油气田采出水处理后再利用的目标,提出一套臭氧气浮-核晶造粒组合工艺,处理后采出水可满足配制胍胶压裂液的水质要求。以COD和SS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对比了预臭氧氧化-混凝和臭氧气浮两种工... 为解决油气田采出水水量大、水质复杂等难题,实现油气田采出水处理后再利用的目标,提出一套臭氧气浮-核晶造粒组合工艺,处理后采出水可满足配制胍胶压裂液的水质要求。以COD和SS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对比了预臭氧氧化-混凝和臭氧气浮两种工艺,结果表明臭氧气浮工艺对COD和SS的处理效果更佳,二者去除率分别可达到59%和88%,处理后COD和SS均满足配制胍胶压裂液的水质要求。以Ca^(2+)、Mg^(2+)去除率为硬度指标,对比了核晶造粒和化学沉淀两种工艺的除硬效果,结果表明核晶造粒工艺在除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Ca^(2+)、Mg^(2+)的总去除率能达到86%,满足配制胍胶压裂液对硬度的要求。以长庆油田4个站点采出水为实际处理对象,采出水经臭氧气浮-核晶造粒工艺处理后,配制的胍胶压裂液均表现出较好的基液黏度,可挑挂且不易断裂。臭氧气浮-核晶造粒工艺不仅可实现采出水的资源化利用,还可减少企业日常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为油气田采出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气浮 核晶造粒 采出水 再生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电商小企业BOP网络嵌入演化过程及网络赋能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航 周建青 邓国胜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6,共14页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通过匹配的商业模式将小农户纳入网络是激活小农户内生能力、助推小农户共同富裕的有效方案。本研究聚焦“农产品电商小企业如何将BOP生产者(指小农户)纳入网络结构”这一研究问题,通过走...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通过匹配的商业模式将小农户纳入网络是激活小农户内生能力、助推小农户共同富裕的有效方案。本研究聚焦“农产品电商小企业如何将BOP生产者(指小农户)纳入网络结构”这一研究问题,通过走访调研25家农产品电商小企业,对42位中高层管理者、小农户及村干部进行深度访谈,获得了47.9万字的一手访谈资料。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扎根理论编码分析,归纳了小企业BOP网络嵌入动态演化过程及网络赋能机制。研究发现:农产品电商小企业的农村网络嵌入并非只是受农村结构要素被动影响的过程,还是一个主动创建、强化和巩固网络结构的动态演化过程。在不同阶段(网络搭建期、网络扩张期和网络成熟期),企业分别通过结构性锁定、结构性拓展、结构性剥离三重差异化机制,逐步将小农户纳入本地网络、跨区域网络及外部市场网络。这一过程中,企业逐步建立、强化并巩固在BOP人员与TOP资源、BOP产品与TOP市场之间的“桥接”作用,这是实现小农户网络赋能的关键机理。本文最终构建了农产品电商小企业BOP网络嵌入演化过程模型及BOP网络赋能模型,为以小企业为主体助推小农户共同富裕的实践提供了新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电商 小企业 BOP生产者 网络嵌入 演化过程 网络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浮旋流中油滴与气泡的运动规律
6
作者 汪威 白旭 +5 位作者 褚晓丹 赵翔 马学良 林纬 龚程 喻九阳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2,共8页
微气泡气浮旋流技术是将气浮分离与旋流分离相结合的一种新型高效分离方法。利用微气泡气浮旋流技术进行油水分离,探究了溶气水微气泡、旋流场、絮凝剂3种因素对油水分离效果的影响,并用高速成像技术考察了微气泡与油滴、微气泡与絮体... 微气泡气浮旋流技术是将气浮分离与旋流分离相结合的一种新型高效分离方法。利用微气泡气浮旋流技术进行油水分离,探究了溶气水微气泡、旋流场、絮凝剂3种因素对油水分离效果的影响,并用高速成像技术考察了微气泡与油滴、微气泡与絮体的结合过程。结果表明,溶气水微气泡可大幅缩短油水分离时间,相比纯水静置缩短了50%。在油水混合物初始质量浓度为400 mg/L时,气浮+旋流+絮凝剂组合工艺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油水混合物与溶气水的体积比1∶4、旋流速度370 r/min、复合絮凝剂(PAC∶CPAM)的复配比2∶1,此条件下污水最终含油质量浓度低于10 mg/L,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静水条件下,微气泡-絮体结合体的平均投影面积约为微气泡-油滴结合体的6倍,投加絮凝剂有利于提升油水分离效果。交互实验证明,相比纯水静置处理,经微气泡气浮、气浮+旋流以及气浮+旋流+絮凝剂3种工艺处理后,污水含油率分别降低38.7%、71.4%、76.5%。就最终油水分离效果来说,3因素组合>溶气水微气泡+旋流场>溶气水微气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泡 气浮旋流工艺 油田采出水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证据理论的配电网多源数据融合方法
7
作者 娄征 刘梅招 +2 位作者 景栋盛 白锐 李荷婷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81,共6页
针对配电网中多源数据融合在测量不确定性和无先验信息请求下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证据理论的配电网多源数据融合方法。统一了配电网中多源数据的维数和量值。通过引入Box-Cox变换改善Z-score归一化过程中的数据偏... 针对配电网中多源数据融合在测量不确定性和无先验信息请求下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证据理论的配电网多源数据融合方法。统一了配电网中多源数据的维数和量值。通过引入Box-Cox变换改善Z-score归一化过程中的数据偏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ox-Cox变换Z-score的配电网多源异构数据处理方法,引入模糊集理论中的隶属函数作为支持度函数,对多源数据进行初始证据分配,并根据数据偏差程度对初始证据进行修正,采用发散度度量证据之间的冲突程度和差异程度,并根据冲突分配原则对各证据进行比例权重分配。并通过证据合成规则对证据进行合成,并对数据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数据融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多源数据处理 数据融合 证据冲突 证据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里治理集体行动的冲突与共识——对一个城市商品房小区业委会筹备事件的认知过程分析
8
作者 柳静虹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96,共13页
所有的社会治理都包含一种集体行动的形式,即社会治理发生在个体融入集体的行动转变中,并在形成集体认同的认知过程中实现。通过考察一个城市商品房小区的业委会筹备事件,可以发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冲突性现实在于治理的集体行动复杂性。... 所有的社会治理都包含一种集体行动的形式,即社会治理发生在个体融入集体的行动转变中,并在形成集体认同的认知过程中实现。通过考察一个城市商品房小区的业委会筹备事件,可以发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冲突性现实在于治理的集体行动复杂性。认知过程分析取径为理解该类治理现实提供了一种复杂性视角,通过强调认知过程是“共存”现实的结构原型,将社会互动与认知问题联系起来,主张对治理的集体行动的分析须扩展至对具体行动系统中参与者交互的具体认知原则、认知过程的集体氛围及交互规范的探究。以“个体—集体”“冲突—共识”两组辩证关系为切入点,探讨社会治理何以可能这一基本问题,可以揭示,社会治理的本质是对个体融入集体的行动转变过程中存在的冲突性现实的协调与共识达成,而认知过程分析取径则补充和完善了对个体融入集体的行动转变的过程研究,提供了对治理的集体行动的新见解,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强调结构性社会事实的方法论整体主义与偏行动个体解释的方法论个人主义之间的一般社会学对立。同时,对认知过程分析取径及其应用的探讨也有助于推进社会治理研究领域跨学科方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冲突性现实 集体行动 认知过程 业主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煤厂选煤工艺产尘特性研究——以哈拉沟选煤厂为例
9
作者 尚明 张晓辉 +1 位作者 曾红久 汤国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01,共7页
为解决选煤工艺中粉尘扩散机理不清、多因素耦合作用难以量化的难题,以哈拉沟选煤厂筛分、破碎、转载等主要产尘环节为对象,研究尘源特点、煤流量、煤含水率和煤粒度等主要参数对工艺产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煤工艺的煤炭加工方式... 为解决选煤工艺中粉尘扩散机理不清、多因素耦合作用难以量化的难题,以哈拉沟选煤厂筛分、破碎、转载等主要产尘环节为对象,研究尘源特点、煤流量、煤含水率和煤粒度等主要参数对工艺产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煤工艺的煤炭加工方式与密封类别差异形成对环境空间洁净程度的不同影响;且导料槽内煤流量越大、煤块粒度越小、水分含量越低,越容易产生扬尘;喷雾可有效抑制导料槽内粉尘扩散,但喷雾与除尘风机协同时,由于风机对气流的干扰,可能导致导料槽内粉尘不降反增。研究结果可为选煤厂粉尘防控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工艺 粉尘扩散 产尘环节 粉尘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高产蛋白酶乳酸菌筛选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10
作者 郑莹 盛新和 张智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6-232,共7页
该研究采用水解圈初筛法和蛋白酶复筛法从6月龄内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分离筛选高产蛋白酶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以蛋白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 该研究采用水解圈初筛法和蛋白酶复筛法从6月龄内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分离筛选高产蛋白酶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以蛋白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菌株的产蛋白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筛选获得一株具有较高产蛋白酶能力的菌株mys-01,其被鉴定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鼠李糖乳杆菌mys-01产蛋白酶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24 h、初始pH 6、乳清粉添加量4%、接种量为8.5%、麦芽浸粉添加量3%。在此优化条件下,蛋白酶活力为70.59 U/mL,比未优化前提高了84.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鼠李糖乳杆菌 筛选 鉴定 产酶条件优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突层级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冲突调停的效力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亦奇 徐毅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62,166,共28页
冷战结束后,国内冲突逐步成为世界武装冲突的主要形式之一,而冲突调解是构建冲突国国内和平的关键一环。伴随着和平建构主题的多元性,国际非政府组织逐步成为当今时代各类冲突中活跃的调解主体。然而,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调停实效始终备受... 冷战结束后,国内冲突逐步成为世界武装冲突的主要形式之一,而冲突调解是构建冲突国国内和平的关键一环。伴随着和平建构主题的多元性,国际非政府组织逐步成为当今时代各类冲突中活跃的调解主体。然而,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调停实效始终备受争议。一方面,国际非政府组织宣称可凭借其在中立性、道义性上的优势对国内冲突进行有效调停;另一方面,强制能力的缺乏也使其难以在实施环节有所作为。因此,研究国际非政府组织在调停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界定冲突层级,对于理解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调解效力至关重要。不同层级的冲突顺应不同的冲突逻辑,不同的冲突逻辑则生发不同的冲突情境与格局。在底层冲突中,碎片化和多元主体并存的冲突格局更适合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运作;而在顶层冲突中,其强制能力不足的缺点遭到放大。基于这一逻辑,在调解活动中与主权国家展开合作则有望强化其调解效力。通过对非洲和平进程展开的实证研究说明,评价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调解效果特别是在非洲地区的调解效果需要考虑冲突层级等限定条件,并将其与多元主体的互动纳入考量范围。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冲突调停中应与主权国家的调停体系进行密切配合,在维护国家主权与国际体系稳定的前提下,整合主权国家、国际非政府组织等多方治理行为体的作用,可有效地提升冲突调停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调停 和平进程 国际非政府组织 冲突层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递进式除硫工艺对油井采出含硫废水的处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怀珠 于慧艳 +4 位作者 胡彬彬 赵亮 赵康宁 朱广斌 吴新世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1-178,共8页
针对油井采出废水中硫化物去除难的问题,采用分段递进式除硫工艺对油井采出废水经过UASB生物反应池和仿生池进行分段递进式回流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分段递进式除硫工艺,调节采出废水中S/N为5.2∶2,补充一定量的HCO_(3)^(-),设置回... 针对油井采出废水中硫化物去除难的问题,采用分段递进式除硫工艺对油井采出废水经过UASB生物反应池和仿生池进行分段递进式回流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分段递进式除硫工艺,调节采出废水中S/N为5.2∶2,补充一定量的HCO_(3)^(-),设置回流比为2.7∶1条件下,采出废水中的硫化物(S_(2)^(-))去除率为95.8%,最大容积载荷6.46 kg/(m^(3)·d);硝酸盐(NO_(3)^(-)-N)去除率达99.6%,最大容积载荷1.13 kg/(m^(3)·d)。经SEM和XRD验证,硫代谢产物以单质硫(S0)为主,回收率83.8%,其次为SO_(4)^(2−)和S_(2)O_(3)^(2-);硝酸盐代谢产物以N_(2)为主,产率72.4%,其次为NO_(2)^(-)。分段递进式除硫工艺不仅解决了采出废水中的硫化物去除难题,同时实现了资源回收(S0)和主要代谢终产物(如N2)的无污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采出废水 硫化物 分段递进式除硫工艺 容积载荷 单质硫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M的协同创新设计过程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建广 李港庆 +3 位作者 张凯旋 郑宇 李浩宇 王康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19-3037,共19页
为了提高团队在协同创新设计过程中的集体创造力,提出一种基于对象过程方法论(OPM)的协同创新设计过程模型。利用OPM模型和OPCloud在线建模平台作为团队沟通交流的基础,结合OPM模型和集成功能模型(IFM),协同团队成员对导致表面问题的根... 为了提高团队在协同创新设计过程中的集体创造力,提出一种基于对象过程方法论(OPM)的协同创新设计过程模型。利用OPM模型和OPCloud在线建模平台作为团队沟通交流的基础,结合OPM模型和集成功能模型(IFM),协同团队成员对导致表面问题的根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强势思维一般理论(OTSM)中的ENV模型和可拓学的共存度函数完成对冲突问题的管理和验证,采用TRIZ问题求解工具分析并解决问题,获得初步创新方案。针对初步方案可能存在衍生问题的情况,构建半效解衍生问题网,通过方案组合和迭代求解的方式获得综合方案。最后,以聚乙烯(PE)热熔焊机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过程方法论 协同创新设计 可拓学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非常规气田采出水处置方式及处理工艺现状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志强 刘昌升 +2 位作者 李向伟 刘凯文 陈武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0,共10页
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面临耗水量大和采出水污染环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非常规气田采出水的类型、特点以及对环境和生产的影响,研究了非常规气田采出水5种处置方式的实施情况,调研了四川盆地7个气田和鄂尔多斯盆地5个采气厂采出水... 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面临耗水量大和采出水污染环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非常规气田采出水的类型、特点以及对环境和生产的影响,研究了非常规气田采出水5种处置方式的实施情况,调研了四川盆地7个气田和鄂尔多斯盆地5个采气厂采出水的处置方式及相应的水处理工艺现状,发现四川盆地气田采出水现有主要处置方式是回用、外排,而鄂尔多斯盆地是回注。最后,针对两大盆地非常规气田采出水的处置方式及处理工艺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天然气 气田 采出水 处置方式 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的中国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回彦霖 崔力航 姜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3-384,共12页
科学评价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承载力,为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粮食主产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四川13个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 科学评价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承载力,为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粮食主产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四川13个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er-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模型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综合权重,分析2000‒2020年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各子系统发展状况,评价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和等级。结果表明:2000‒2020年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子系统中,除压力子系统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态势外,驱动力、状态、影响和响应子系统水平均呈增长态势,年均增速依次为5.78%、2.71%、3.79%和5.25%。2000‒2020年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平均水平呈增长态势,以2.76%的年均速度由2000年的0.2247增长至2020年的0.3873,增长72.36%。江西、黑龙江、湖北、河南、河北、四川、湖南和山东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年均增速超过粮食主产区平均水平。2000‒2020年,黑龙江、辽宁、江西和湖北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持续提高,而安徽持续降低;吉林、内蒙古、山东和湖南则波动较大;河北、河南、江苏和四川基本长期不变。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分布存在较大差异。2020年,辽宁和河南土地资源处于弱承载力状态;山东和安徽土地资源处于低承载力状态;黑龙江、吉林和江西土地资源处于中承载力状态;内蒙古、河北、湖北和湖南土地资源处于高承载力状态;江苏和四川土地资源处于强承载力状态。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政策是影响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SIR模型 土地资源承载力 粮食主产区 层次分析法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烟叶中产细菌纤维素菌株的筛选鉴定及混菌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蕾 李媛媛 +5 位作者 何爱民 陈伟华 王晓如 崔冰 来苗 赵铭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98,共7页
以废弃烟叶为来源,分离筛选产细菌纤维素菌株,对筛选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废弃烟叶浸提液为碳源和氮源,采用筛选菌株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以混菌(1∶1)发酵,考察废弃烟叶浸提液添加量... 以废弃烟叶为来源,分离筛选产细菌纤维素菌株,对筛选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废弃烟叶浸提液为碳源和氮源,采用筛选菌株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以混菌(1∶1)发酵,考察废弃烟叶浸提液添加量、混菌接种量、pH、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对细菌纤维素产量的影响,并利用单因素、Plackett-Burman和Box-Benhnken试验优化混菌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筛选得到一株产细菌纤维素菌株YC1,其被鉴定为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最佳混菌发酵工艺条件为:废弃烟叶浸提液添加量10%,菌株YC1与酿酒酵母(1∶1)混菌接种量1.0%,初始pH值5.5,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6 d。在该优化条件下,细菌纤维素产量最大,为2.71 g/L,比菌株YC1单独发酵细菌纤维素产量(1.18 g/L)提高了1.2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细菌纤维素菌株 筛选鉴定 废弃烟叶 混菌发酵工艺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MCR-AHP的农村留守老年人养老资源配置冲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辛哲 刘茂昂 孔杨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81-1886,共6页
目的:分析我国农村留守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涉及的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为提高农村养老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策略建议。方法: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冲突分析图模型(GMCR)构建政府、养老机构、家庭、老年人利益诉求的GMCR-AHP模型,分析... 目的:分析我国农村留守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涉及的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为提高农村养老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策略建议。方法: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冲突分析图模型(GMCR)构建政府、养老机构、家庭、老年人利益诉求的GMCR-AHP模型,分析优化当前农村留守老年人养老资源配置过程中各相关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探究各主体利益均衡的全局稳定状态。结果:经冲突分析得到均衡解为YNYNNYNY,即政府完善配套政策,统领养老工作;养老机构争取更多政府补助,扩大养老服务范围;家庭中子女外出务工无法照顾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老年人自身渴望得到更多政府经济政策支持,缓解家庭养老压力。结论:为缓解农村养老资源供需困境下各主体利益冲突,合理配置农村养老资源,政府应引领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加大农村养老产业投资力度;养老机构要紧跟政策方向变化,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家庭方面以老年人健康为第一要务,支持留守老年人机构养老;同时老年人自身转变传统养老观念,积极参与新形势下的养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留守老年人 养老资源配置 层次分析法 冲突分析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产地加工方法与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燚 金传山 +3 位作者 张亚中 蒲婧哲 王泽旭 王蕾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7-735,共9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药典籍及现代文献,归纳总结天麻道地产区的历史变迁、产地加工方法及古今对天麻评价指标的历史沿革。天麻的道地产区从河南和山东等地,逐渐变迁至云南和四川等地。古代天麻产地加工方式主要为“曝干”或“刮皮后蒸...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药典籍及现代文献,归纳总结天麻道地产区的历史变迁、产地加工方法及古今对天麻评价指标的历史沿革。天麻的道地产区从河南和山东等地,逐渐变迁至云南和四川等地。古代天麻产地加工方式主要为“曝干”或“刮皮后蒸煮曝干”,现代各地方中药志关于天麻产地则多以刮皮后蒸煮透心,晒干或烘干为主。1963年版和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的天麻产地加工均为“去皮后蒸煮,干燥”,1985—2020年版简化为“洗净,蒸透,低温干燥”。天麻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变化,古代天麻质量评价中以“个大”者为佳,现代本草中在延续古代体积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质地、颜色和气味等多方面评价准则,同时以天麻中浸出物、酚类成分、多糖等有效成分,指纹图谱及药效学研究评价其质量。现阶段关于天麻产地初加工没有法定标准,造成各地产地加工方法不一,天麻品质参差不齐,亟待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现代产地初加工工艺及指导标准,以规范天麻产地加工,保证药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道地产区 采收 历史沿革 产地加工 加工方法 质量评价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视角下的双元能力架构——创业生态系统的进化过程案例研究
19
作者 邹济 杨德林 +1 位作者 马倩 郭依迪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4-96,共13页
推动地方创业生态系统形成盘活区域优势、具有区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孵化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洪泰智造为对象展开案例研究,剖析了孵化器如何推动以其为核心的创业生态系统的进化,并进一步提炼了孵化器发展过程中双元能力架... 推动地方创业生态系统形成盘活区域优势、具有区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孵化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洪泰智造为对象展开案例研究,剖析了孵化器如何推动以其为核心的创业生态系统的进化,并进一步提炼了孵化器发展过程中双元能力架构的动态耦合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创业生态系统的进化过程包含三个阶段,进而剖析了结构性、环境性和领导性三种双元能力在孵化器推动创业生态系统进化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从动态视角出发归纳了三种双元能力的典型构型,厘清了它们之间的互动耦合关系及外部环境与内部结构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诠释孵化器如何推动创业生态系统的进化,丰富了双元能力间耦合架构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生态系统 过程模型 战略冲突 双元能力架构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迁移扩散过程模拟的在产园区重金属污染风险动态评价
20
作者 程易 祝晓彬 +6 位作者 熊贵耀 韩聪 刘梦雯 耿昊 焦志宇 王水 吴吉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1-273,共13页
在产化工园区土壤-地下水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的环境风险与健康风险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的风险评价主要基于现状监测数据,缺少基于迁移扩散过程的动态风险评价。本文以某在产园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区地下水中的重金属浓度普遍较低,仅有铅(Pb... 在产化工园区土壤-地下水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的环境风险与健康风险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的风险评价主要基于现状监测数据,缺少基于迁移扩散过程的动态风险评价。本文以某在产园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区地下水中的重金属浓度普遍较低,仅有铅(Pb)在部分点位超出了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水的限值,超标率为21.42%。此外,重金属浓度的变异系数普遍超过50%,表明地质条件和企业生产活动对其有显著影响。基于研究区地下水重金属的污染特征,考虑反应性过程,运用TOUGHREACT对园区地下水中3种典型重金属汞(Hg)、铅(Pb)与砷(As)进行迁移扩散模拟,并结合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动态评估了重金属的健康风险。基于水文地质条件和反应性过程构建的重金属迁移扩散数值模型能够较好识别园区重金属Hg、Pb与As的迁移与衰减过程,浓度计算值与观测值间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3、0.99与0.83,相关性较好。结合过程模拟的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模拟期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间,在反应性运移作用下,地下水中Hg、Pb与As污染风险不断降低。在模拟预测期Pb与As所引起的健康风险持续降低,模型预测在2025年4月后,研究区由As饮水途径引起的终身超额致癌风险将降低至1×10^(-6)以下,潜在风险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过程模拟 健康动态风险 在产化工园区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