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价值论视角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系统构建 被引量:3
1
作者 贺超 蒋雯文 崔权雪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两山”理念一脉相承,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党和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现有的生态产品内涵尚未形成科学共识,理论研究滞后实践的困境尤为突出。通过剖析生态产品价值构成,厘清了建构...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两山”理念一脉相承,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党和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现有的生态产品内涵尚未形成科学共识,理论研究滞后实践的困境尤为突出。通过剖析生态产品价值构成,厘清了建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内在逻辑;从排他性、非竞争性等属性出发,提出了以明晰产权建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践优化方向;讨论了设置、界定产权和维护产权的交易成本约束问题。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统筹国土、自然资源资产登记确权工作,创新以价值实现为导向的生态产品产权体系,强化技术支撑,降低产权路径交易成本,进一步聚焦纯公共资源类生态产品的保护,引导推动生态产业化来强化产权路径的效果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机制 劳动价值论 “两山”理念 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撤村建居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何去何从——基于Z省N市B区的案例考察
2
作者 徐旭初 钦纪傲 吴彬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362,共10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逐渐完善,在政府引导下大量农村地区推进撤村建居工作,原本与村级行政单位紧密相连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得以保留,成为独立的撤村社,面临着资源性资产枯竭、组织内部结构矛盾等发展困境。以Z省N市B区为例,采用案例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逐渐完善,在政府引导下大量农村地区推进撤村建居工作,原本与村级行政单位紧密相连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得以保留,成为独立的撤村社,面临着资源性资产枯竭、组织内部结构矛盾等发展困境。以Z省N市B区为例,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产权理论为依据,从权利产权和关系产权的双重视角,分析撤村建居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困境的根源,探索撤村社的若干发展路径和模式。结果表明:撤村社的发展难题本质上是农村集体资产产权问题,权利产权和关系产权共同构成撤村社运行的现实基础进而决定其未来发展选择。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案例提出存续与终止两条发展路径,并进一步探索出存续路径下的区域并社模式、片区联合模式和终止路径下的委托运行模式、公司化运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撤村建居 权利产权 关系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背景下被害人保护之回顾与前瞻
3
作者 冯露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81,共12页
在第四次《刑事诉讼法》修改背景下,审视作为刑事诉讼主体的被害人的地位和保护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域外刑事诉讼模式理论的演进逐步纳入了不同形态的被害人参与模式。我国的被害人主体地位理论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拓... 在第四次《刑事诉讼法》修改背景下,审视作为刑事诉讼主体的被害人的地位和保护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域外刑事诉讼模式理论的演进逐步纳入了不同形态的被害人参与模式。我国的被害人主体地位理论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拓展,故有必要在被害人与其他诉讼主体的关系视角下对被害人的主体性价值予以理解与重构。梳理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被害人权利谱系发现,偏重被害人“主体性”的被动型权利与彰显被害人与其他诉讼主体“主体间性”关系的能动型权利得到了较为合理的配置。对被害人参与相对不起诉程序的实践考察则发现,被害人的知情权、意见发表权、和解权与救济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实现。但仍需在将来的修法中为被害人知情权的完善预留制度空间,同时为被害人和解权的行使配套相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 诉讼主体 主体间性 知情权 刑事和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的“永久和平”:从哲学目标到政治的最高善
4
作者 詹世友 傅适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康德期望哲学发展也应达到永久和平状态。通过理性批判而确定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各自界限,使它们不相互越界,则我们就能消除哲学的无序争执,达到哲学的永久和平。同样,世界政治达到永久和平也是可能的,即通过实践理性批判,确定来自纯... 康德期望哲学发展也应达到永久和平状态。通过理性批判而确定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各自界限,使它们不相互越界,则我们就能消除哲学的无序争执,达到哲学的永久和平。同样,世界政治达到永久和平也是可能的,即通过实践理性批判,确定来自纯粹实践理性的先天的法权原则,并要求世界各国都遵守国内法权、国际法权和世界公民法权,就既要让战争状态促使人类的自然禀赋得到活跃的发展,又要把它约束在法权原则即他提出的确定条款和临时条款之下,同时还需要两条附属条款即大自然机械作用的保障条款和作为秘密条款的对道德的政治家的期望,才能实现世界的永久和平。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只能努力行进在不断接近永久和平的途中。这体现了康德高远的理论雄心和政治抱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权概念 永久和平 哲学目标 政治的最高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下体育赛事算法推荐的运行机制、法律难题及治理路径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晓宇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5,126,共9页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算法推荐技术广泛应用于体育赛事之中,实现了赛事节目传播范式的变革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但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法律风险。该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在阐明算法推荐技术与体育赛事融合的基础上,探讨了体育...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算法推荐技术广泛应用于体育赛事之中,实现了赛事节目传播范式的变革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但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法律风险。该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在阐明算法推荐技术与体育赛事融合的基础上,探讨了体育赛事算法推荐的运行机制、法律难题和治理路径。研究表明,体育赛事算法推荐经历体育数据收集、体育数据分析、体育数据审核、体育用户画像标签提取以及体育数据推荐五个阶段;虽然体育赛事算法推荐降低了大规模信息推荐的决策成本,有效解决了信息冗余问题,促进了个性化体育赛事的精准推送,但也引发了运动员合法权益受损、体育赛事网络平台权力异化、社会公众知情权与隐私权被侵犯等新的法律难题。基于此,该研究提出相应的治理路径:提高网络平台对体育赛事算法推荐的注意义务;网络平台应承担体育赛事算法推荐的反垄断义务;网络平台应引入透明度义务和用户拒绝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体育赛事 算法推荐 运动员隐私权 权力异化 知情权 注意义务 透明度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华优秀传统人权文化中墨子的人权理念
6
作者 汪习根 张倩倩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以“兼相爱”为核心的墨子思想蕴含着丰富深邃的人权理念,值得从法理的高度进行深入挖掘,以期为构建中国自主的人权知识体系提供可资利用的优秀传统法文化资源。在法理本质上,“兼相爱”超越西式“博爱”思想,为和平权、发展权等新一代... 以“兼相爱”为核心的墨子思想蕴含着丰富深邃的人权理念,值得从法理的高度进行深入挖掘,以期为构建中国自主的人权知识体系提供可资利用的优秀传统法文化资源。在法理本质上,“兼相爱”超越西式“博爱”思想,为和平权、发展权等新一代人权奠定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在法理价值上,“交相利”通过具有现实意义的“利”,实现了价值主体的全方位覆盖、价值客体的多领域涵射、价值内容的精准性把控。在法理原则上,“有法所度”以“兼爱”和“法仪”的内在逻辑揭示了人权的法理依据,以“仁”为评价尺度阐释了人权的法理标准,以节用、节葬、非攻、非乐为依托设定了人权的法理规范。在法理实践上,“兴利除害”是由“兼爱”衍生出的具体人权目标,通过尚贤、尚同、非命的人权法理实践机制予以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人权理念 兼相爱 交相利 有法所度 兴利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碳汇项目利益相关人知情权保障研究
7
作者 徐晨阳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9-94,共6页
环境信息知情权作为《奥胡斯公约》中重要的程序性环境权,在我国林业碳汇项目中没有得到完备保障。检视静态法律规定与动态项目实践,存在权利保障规定滞后、获取信息渠道不畅、泛化环境保护概念等现实困境。总结域外REDD+项目经验,确定... 环境信息知情权作为《奥胡斯公约》中重要的程序性环境权,在我国林业碳汇项目中没有得到完备保障。检视静态法律规定与动态项目实践,存在权利保障规定滞后、获取信息渠道不畅、泛化环境保护概念等现实困境。总结域外REDD+项目经验,确定保障知情权所需的林业碳汇信息范畴,为立法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树立环境事务衔接边界、规范碳汇信息披露主体责任、提高林业碳汇信息获取能力建设提供对策,以保障弱势利益相关人在林业碳汇项目中的知情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碳汇 知情权 权利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碳汇的法律概念及其权利构造 被引量:6
8
作者 刘颖 丁霖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01,共10页
在碳中和持续推进背景下,由林业碳汇、草原碳汇、海洋碳汇等环境要素碳汇转向生态系统碳汇已成发展趋势。保护碳资产和碳汇收益,推动碳汇交易运转必须在法律层面确认生态系统碳汇权,而碳汇法律概念混淆致使确权困难。生态系统碳汇权蕴... 在碳中和持续推进背景下,由林业碳汇、草原碳汇、海洋碳汇等环境要素碳汇转向生态系统碳汇已成发展趋势。保护碳资产和碳汇收益,推动碳汇交易运转必须在法律层面确认生态系统碳汇权,而碳汇法律概念混淆致使确权困难。生态系统碳汇权蕴含着独立的碳汇价值,无法依附于林权、碳权而存在;且生态系统碳汇与环境要素碳汇既是“集合-单元”式关系又是涵摄式关系,法定生态系统碳汇概念不仅能形成独立的生态系统碳汇权,亦能够为环境要素碳汇概念法定提供范式。生态系统碳汇确权面临法律属性不明、收益主体不明和具体内容模糊等问题。确权的路径在于:首先,明确生态系统碳汇的法律概念为“生态系统碳汇,即经营管理者通过实施自然资源创造、管理和保护,在该生态系统中获得吸收温室气体的碳汇容量的总和。经核证后,经营管理者获得可交易的生态系统碳汇,并依法享有对其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其次,判定生态系统碳汇作为一种容量具备无形财产的属性,生态系统碳汇权属于财产权的范畴;碳汇经营管理者为权利主体享有收益;权利内容包括主体通过经营管理行为占有生态系统碳汇,能够对其进行交易、质押、抵债,且主体的处分权应受到严格限制。最后,应当在应对气候变化法和其他专门法中合理纳入生态系统碳汇的内容,形成“从集中到分散”的入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碳汇 法律概念 权利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位法》学位撤销条款不确定法律概念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量:6
9
作者 任海涛 刘扬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2,共9页
学位撤销的本质是行政撤销行为。在“要件—效果”的法适用逻辑框架下,学位评定委员会有权对事实要件的法律适用进行行政认定,学位授予单位严格据其判断作出撤销学位的最终决定。《学位法》第37条明确规定了高校学位撤销的三种情形,授... 学位撤销的本质是行政撤销行为。在“要件—效果”的法适用逻辑框架下,学位评定委员会有权对事实要件的法律适用进行行政认定,学位授予单位严格据其判断作出撤销学位的最终决定。《学位法》第37条明确规定了高校学位撤销的三种情形,授予了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学术不端”“非法手段”“其他严重违法行为”等不确定法律概念进行具体化的权力。准确的阐释是不确定法律概念恰当适用的前提。对第37条第1款的解释,应当秉持尊重高校学术自治权的态度;对第37条第2款、第3款的解释,应当遵循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有必要构建恰当的司法审查模式,纠正学位评定委员会对不确定法律概念理解上的偏误。学位撤销的司法审查应当遵循从学术事由与非学术事由二分的路径。在司法审查强度上,法院对学术事由只能进行有限审查;对非学术事由虽然可以进行全面审查,但也应当保持谦抑。总而言之,对不确定法律概念的理解与适用应当注重实现学生权益、高校自治和司法公正三方面的利益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法》 学位撤销 不确定法律概念 司法审查 学生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权利的证成难题与出路:围绕数字权利展开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英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14,共13页
随着权利观念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持续改善,新兴权利问题成为法律实践中的热点问题。面对新兴数字科技的挑战,确立和保护新兴权利成为应对挑战的有效对策。然而,新兴权利的概念界定和理论证成在法理学上存在很多难题。新... 随着权利观念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持续改善,新兴权利问题成为法律实践中的热点问题。面对新兴数字科技的挑战,确立和保护新兴权利成为应对挑战的有效对策。然而,新兴权利的概念界定和理论证成在法理学上存在很多难题。新兴权利概念并不能独立于传统权利概念而存在,司法实践对新兴权利的弱支持以及部门法研究对新兴权利的类型化处理冲击着新兴权利概念的独立性。数字权利的不断涌现从表面上展现出新兴权利的实践意义,但实际上强化了新兴权利证成的困难。证成新兴权利的更好出路是将新兴权利视为一个薄概念,其道德意义来自于权利的一般价值,但具有应对社会实践变化的灵活性。对新兴权利的重视,在本质上反映了权利构建于现代社会的道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权利 数字权利 薄概念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利型维权现象研究——从王海打假到“青花椒”
11
作者 李可 张文晋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100,共14页
营利型维权是行为主体利用可能的维权救济路径,以维权名义牟取一定利益的行为。营利型维权与普通维权的根本区别在于正当性,普通维权的正当性是绝对的和清晰的,营利型维权的正当性是相对的和模糊的。营利型维权的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一... 营利型维权是行为主体利用可能的维权救济路径,以维权名义牟取一定利益的行为。营利型维权与普通维权的根本区别在于正当性,普通维权的正当性是绝对的和清晰的,营利型维权的正当性是相对的和模糊的。营利型维权的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一方面受到现实利益因素的驱动,另一方面,现有维权体系的推动、诉讼框架的局限都是催生该现象的原因。根据王海打假、“青花椒”案件所产生的影响,可以将营利型维权分为消极影响营利型维权和积极影响营利型维权。从营利型维权的后果来看,营利型维权最大的问题在于对维权体系及相关理论和诉讼体系及相关理论的冲击。无论是积极影响营利型维权还是消极影响营利型维权,在这一点上大体是一致的。对于营利型维权现象,行政规制的效率较高,但是适用范围有限。虽然当前司法规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限于司法解释的层级,无法解决在应对营利型维权案件时碎片化和法律法规层级不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利型维权 知假买假 惩罚性赔偿 职业打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碳汇项下林农权益保障研究
12
作者 洪京楠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34-38,共5页
党的二十大对“双碳”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在碳汇市场的建设过程中,林农作为相对弱势的一方,在知情权、参与权及收益分配等方面存在不平等对待现象。针对交易中信息不对称、决策过程边缘化,碳汇增汇归属不明晰及其导致... 党的二十大对“双碳”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在碳汇市场的建设过程中,林农作为相对弱势的一方,在知情权、参与权及收益分配等方面存在不平等对待现象。针对交易中信息不对称、决策过程边缘化,碳汇增汇归属不明晰及其导致的权利冲突,以及碳汇增益分配不公、林农收益远低于投入等现状,提出建立透明公正的参与机制、明晰产权归属、优化增益分配方案等,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林业碳汇发展格局,让林农真正成为绿色发展的参与者与受益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碳汇 林农权益保障 知情权与参与权 碳汇增汇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情权相关问题初探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奇 刘飞宇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54-58,共5页
由于法学界对知情权的权利主体、义务主体和行使方式的认识不同 ,所以对它的概念解释也就不一致 ;知情权的权利不应当只包括公民个体 ;知情权的义务主体包括机关和个人 ;其内容包括权利主体的知晓、申请、获得帮助、救济、更正等权利 ,... 由于法学界对知情权的权利主体、义务主体和行使方式的认识不同 ,所以对它的概念解释也就不一致 ;知情权的权利不应当只包括公民个体 ;知情权的义务主体包括机关和个人 ;其内容包括权利主体的知晓、申请、获得帮助、救济、更正等权利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承担与之相应的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情权概念 权利主体 义务主体 知情权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权利研究的理论提升与未来关注 被引量:46
14
作者 侯学宾 郑智航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9-99,共11页
新兴权利问题愈来愈受到法学界的关注,并成为了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些新兴权利研究呈现出两种基本进路,即宏观的法理学研究进路和微观的部门法研究进路。从总体上讲,这些研究都普遍存在理论研究层次不够高、学术贡献不够大、知识... 新兴权利问题愈来愈受到法学界的关注,并成为了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些新兴权利研究呈现出两种基本进路,即宏观的法理学研究进路和微观的部门法研究进路。从总体上讲,这些研究都普遍存在理论研究层次不够高、学术贡献不够大、知识增量不够明显等问题,甚至有些研究所创设的新型权利概念直接违反了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常识。要想进一步提升新兴权利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层次,就必须增强基本议题的设置能力和方法选择的理论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权利 权利概念 权利现象 权利创设 权利推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私权与知晓权:冲突及平衡 被引量:12
15
作者 单波 陈亦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221-225,共5页
隐私权与知晓权的冲突与人的非理性表现相关 ,来源于媒介资本的统治力量 ,表现为知性主体与人格主体的矛盾 ,以及民主政治的公开性与隐私权的泛化之间的矛盾。要平衡隐私权与知晓权之间的关系 ,必须辩证把握三个原则 ,即公众利益和国民... 隐私权与知晓权的冲突与人的非理性表现相关 ,来源于媒介资本的统治力量 ,表现为知性主体与人格主体的矛盾 ,以及民主政治的公开性与隐私权的泛化之间的矛盾。要平衡隐私权与知晓权之间的关系 ,必须辩证把握三个原则 ,即公众利益和国民利益至上的原则、人格权至上的原则和“实际的恶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权 知晓权 冲突 平衡 非理性表现 知性主体 人格主体 民主政治 新闻传播 新闻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分类管理的立法思路及公众权利保障研究(笔谈)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利明 秦天宝 +2 位作者 张震 熊勇先 石冠彬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31,共1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重点突破中实现整体推进。习近平同志就此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环保工作的体现,自进入新时代以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受到高度关注。习近平同志于2018年11月在上海调研时将垃圾分类定性为“新时尚”,2019年6月则号召大家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做贡献。2019年7月1日,伴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出台与执行,“垃圾分类”工作以前所未有的曝光度进入公众视野。据学者考证,中国的垃圾分类工作最早可以溯至1957年,那时的垃圾分类是基于“勤俭建国、节约资源”考量而提出的倡议。从1992年开始的垃圾分类地方试点工作,以及后来中央层面的推进工作,则是出于环保价值的考虑。以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颁布为起点,我国正式进入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时代。与上海一样,为落实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北京、海南等多地都开始发布地方版本的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或条例。为了深入探讨垃圾分类管理所涉法律问题,在河南社会科学杂志社的组织下,我们约请了中国人民大学王利明教授、武汉大学秦天宝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张震教授以及海南大学熊勇先教授、石冠彬教授共同对垃圾分类管理中所涉的立法问题及公众权利保障问题进行研讨,并形成本组笔谈,以期对相关立法的推进和学者的研究提供智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分类 立法思路 绿色发展理念 环境权 公众参与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信息获取权的法理基础--基于知情权的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衠 丁波涛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98,共5页
公众信息获取权被视为信息社会公民的重要权利,从宪法的维度上来说,公众信息获取权来源于知情权这一宪法基本权利。从美、日、德等国的学说和判例来看,知情权虽然并未被普遍写入宪法,但可以从已有的基本权利中找到源头。信息社会时代下... 公众信息获取权被视为信息社会公民的重要权利,从宪法的维度上来说,公众信息获取权来源于知情权这一宪法基本权利。从美、日、德等国的学说和判例来看,知情权虽然并未被普遍写入宪法,但可以从已有的基本权利中找到源头。信息社会时代下的公众信息获取权,兼具自由权和社会权的特征,不仅排除国家权力对信息获取的干涉,同时要求国家为保障公民的信息获取,采取积极作为,保障公民的人格发展与民主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获取 知情权 信息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公众知情权制度的完善路径 被引量:8
18
作者 费艳颖 王越 张万彬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7-621,共5页
近年来,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频发,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知情不但是公众有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条件,还有利于预防不利于生态环境行为的发生并及时处理生态环境问题,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目... 近年来,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频发,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知情不但是公众有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条件,还有利于预防不利于生态环境行为的发生并及时处理生态环境问题,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顺利快速实现。但是我国知情权制度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在知情权制度主体、客体、权利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有必要扩大生态文明建设公众知情权的权利主体范围、严格限制不予公开的信息范围、完善知情权司法救济,为生态文明建设公众知情权的实现提供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 知情权 权利主体 信息公开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基因不知情权 被引量:10
19
作者 田野 刘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50,共9页
在基因检测的技术背景下,受测者对于检测结果是否享有不知情权,这是比较法上的新课题。基因不知情权与知情权关系密切,皆根植于个人自主,但二者并不等同。基于技术上的不成熟、最佳利益原则、个人自主及私人领域保护等政策考量,确立基... 在基因检测的技术背景下,受测者对于检测结果是否享有不知情权,这是比较法上的新课题。基因不知情权与知情权关系密切,皆根植于个人自主,但二者并不等同。基于技术上的不成熟、最佳利益原则、个人自主及私人领域保护等政策考量,确立基因不知情权具有正当性。对基因不知情权的法律保护,隐私权模式不适合我国国情,个人信息权模式缺乏明确的法源依据,一般人格权模式在当前看来是最可行的方案。基因不知情权可能与生命权、健康权和生育权等权利发生冲突,应平衡各种利益和价值而妥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检测 不知情权 个人自主 权利冲突 保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生的特殊干涉:面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不同意的伦理选择 被引量:18
20
作者 赵海燕 陈晓阳 曹永福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16,56,共4页
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面临着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不同意,分析了导致知情不同意的可能原因,论证了面对危及患者生命的知情不同意时医生行使特殊干涉权的合乎伦理性,并提出了行使特殊干涉权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 知情不同意 原因 特殊干涉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