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匠劳动之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双成”价值及其实现
1
作者 易希平 张菊香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0-125,共6页
如何实现“成人”与“成才”在更高层面和更高水平上的相互成全,既是高等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发展中亟须探讨的问题,也是关涉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在一般理解中,工匠本身是一个具有工具导向色彩的词汇,然而工匠劳动之于人格塑造、... 如何实现“成人”与“成才”在更高层面和更高水平上的相互成全,既是高等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发展中亟须探讨的问题,也是关涉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在一般理解中,工匠本身是一个具有工具导向色彩的词汇,然而工匠劳动之于人格塑造、生活体验、技艺提升、自主探索与批判精神养成、文化陶冶、审美享受及脑体融合,却具有普遍的教育价值与意义,既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劳动形式,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工匠劳动与现代职业教育之间建立一种合而并存的联结方式,进而拓展和彰显这种劳动形式的教育价值与现代性意义,内化和升华这种劳动形式所蕴含的工匠精神与恒常意义,为高等职业教育不断超越技术理性和实用理性的物的尺度、回归以人为本的内在尺度,提供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劳动 高等职业教育 全面发展 “成人” “成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现代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兼论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
2
作者 孙熙国 瞿杨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人的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上的理论表达。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讲,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从价值论的角度来... 人的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上的理论表达。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讲,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从价值论的角度来讲,人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至上、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实践论的角度来讲,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就是不断实现人的解放、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程,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推进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而,中国式现代化在本质上就是人的现代化,是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时代践履,是对西方现代化的根本性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现代化 人的解放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智能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民主
3
作者 王强 傅敏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0,共6页
智能时代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将为教学民主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拓宽实践边界、提高运行效率,进而形塑新的教学生态。面对教学知识观变革、教学空间拓展、学习方式转型的契机,教学民主在教学诸要素、各环节、全过程中凸显愈加重要的... 智能时代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将为教学民主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拓宽实践边界、提高运行效率,进而形塑新的教学生态。面对教学知识观变革、教学空间拓展、学习方式转型的契机,教学民主在教学诸要素、各环节、全过程中凸显愈加重要的作用。智能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民主,彰显超越知识教学、防范技术风险、提升教学品质、助推课程教学变革的价值追求,体现尊重个性发展、关注自由探索、注重多元互动、重视情感价值等理论意蕴。通过智能技术赋能教学民主,创设沟通协商的教学民主场域,构建面向未来的教学民主机制,以教学民主重塑教学生态系统,将有助于激发课堂活力,达至良善美好的教学生活,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民主 智能时代 教学改革 教学生活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的人民性:思想溯源、理论内涵与实践方略
4
作者 李松楠 杨兆山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8,共11页
教育的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价值属性,它根植于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创新与超越,并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教育历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探究教育的人民性的理论内涵需从多重维度出发。在主... 教育的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价值属性,它根植于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创新与超越,并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教育历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探究教育的人民性的理论内涵需从多重维度出发。在主体之维,教育的人民性是个体的人与群体的人的统一;在过程之维,教育的人民性指向“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在目标之维,教育的人民性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最终走向人类解放。新时代,践行教育的人民性应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确立人民的教育主体地位;健全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提升人民的教育参与水平;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保障人民共享教育发展成果,更好地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的人民性 教育强国 以人民为中心 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育融合”的发展历程、现实困境与实践对策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理宣 姜若梅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5,共5页
“五育融合”起源于中国近代国民教育改革、拯救民族存亡危机的思考,成熟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指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过程。通过审视“五育融合”的教学现状发现,还存在低层化的教学目标、碎片化的教学方式... “五育融合”起源于中国近代国民教育改革、拯救民族存亡危机的思考,成熟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指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过程。通过审视“五育融合”的教学现状发现,还存在低层化的教学目标、碎片化的教学方式、贫乏的知识内涵、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等困境。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确立崇高的教学目标、赋予知识丰富的育人内涵、实施大概念教学、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人的全面发展 整体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美而乐:人的发展视角下乡村旅游从业者审美幸福感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佳 王海凤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31,共18页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最高人生理想是超越功利的自然审美之境。审美,作为充实主体情感、激发生命活力和促进全面发展的感性存在,已然活跃于乡村旅游的现实情境。乡村旅游从业者若想自身抑或是...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最高人生理想是超越功利的自然审美之境。审美,作为充实主体情感、激发生命活力和促进全面发展的感性存在,已然活跃于乡村旅游的现实情境。乡村旅游从业者若想自身抑或是使游客“观照神与美”,先需自身“似神而美”,其在审美意境中的幸福感知既表现为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肯定性感受,亦表现为理欲交融的审美愉悦。文章基于人的发展视角,依托认知神经美学与空间设计美学原理,以安徽西递、宏村为案例地,采用实地调研、扎根理论与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旅游驱动下乡村旅游从业者审美诞生并向审美幸福感转变的过程和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旅游从业者审美表现为审美观念判断、审美体验感知与审美设计能力3个方面,且其审美诞生的关键因素是旅游情境中其内在认知方式的变化,即从一般认知模式转变为审美认知方式。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审美幸福感主要源于空间美学设计的徽派协调性感知、元素多样性感知、徽派典型性感知和设计新颖性感知,且其审美幸福感的诞生有助于推动知、情、意相协调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从而检验旅游的人本价值与人的发展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人的发展 认知神经美学 空间设计美学 审美幸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交往史:教育史研究新的生长点 被引量:3
7
作者 申国昌 白静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126,共13页
教育交往史作为教育活动史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成为教育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教育交往史的提出,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引领,是顺应社会科学视野下移研究趋势的学术实践,也是丰富教育史学研究的有益探索。教育交往史研究的开展,... 教育交往史作为教育活动史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成为教育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教育交往史的提出,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引领,是顺应社会科学视野下移研究趋势的学术实践,也是丰富教育史学研究的有益探索。教育交往史研究的开展,将有益于教育史研究内容的不断丰富,进而便于在回溯与阐释中重建教育历史的阐释逻辑,在提炼与反思中提供当今教育变革的历史镜鉴。教育交往史研究是对教育主体为实现人的有价值发展而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交往互动历史的探讨,主要包括志缘交往、业缘交往、学缘交往、趣缘交往、情缘交往、地缘交往、血缘交往等维度。当前,开展教育交往史研究,要树立问题意识,加大史料挖掘力度,拓宽理论参照广度,纵横延展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史学 教育交往史 教育主体 人的有价值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对人的现代化的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国坛 侯明辰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25,共7页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一思想是马克思在欧洲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各种共产主义思潮蓬勃兴起的背景下为科学阐释共产主义思想而逐步形成的。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确立为全面性和自由性的统一,其中的...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一思想是马克思在欧洲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各种共产主义思潮蓬勃兴起的背景下为科学阐释共产主义思想而逐步形成的。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确立为全面性和自由性的统一,其中的全面性包括全体人的共同发展、个体人的普遍本质,以及观念的总体性和个体人的全面关系等;而自由性包括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的自由、人的个性才能发挥的自由和职业生活选择的自由。从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角度看,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核心是资本的现代化,其结果必然导致人的异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这与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一脉相承。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对当代人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本质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学逻辑 被引量:4
9
作者 袁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其中最核心的区别是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中心,而西方现代化以物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深刻的人学逻辑。具体来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其中最核心的区别是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中心,而西方现代化以物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深刻的人学逻辑。具体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满足和发展人的各方面需要,并提升人的需要层次;中国式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人的异化,改善和提升人的存在状态;中国式现代化使人逐步摆脱自然界、社会关系、陈腐体制机制等束缚,促进人的自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推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学逻辑 资本逻辑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育融合”视域下的知识融通——从知识立场到生命立场 被引量:7
10
作者 鲁子箫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从“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知识融通是“五育融合”的基础。追溯历史,知识分化和教学知识学科化是知识逐渐遮蔽生命、知识逻辑取代生命发展逻辑的过程。因应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融通是知识进化... 从“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知识融通是“五育融合”的基础。追溯历史,知识分化和教学知识学科化是知识逐渐遮蔽生命、知识逻辑取代生命发展逻辑的过程。因应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融通是知识进化的根本出路。知识融通作为“五育融合”之基础的理论逻辑体现为:“五育融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但“以知识为中心”的分科式知识组织方式阻碍着学习者生命的整全发展。因此,通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知识融通才能以“整全的知识”育“全面发展的人”。当前,人文知识的重组和教学重建成为知识融通的“试验田”,要坚持知识的生命立场,打破学科间知识边界、领域内知识固化和“唯知识”的教学评价,围绕生命主题开展知识融通,为实现“五育融合”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知识融通 教学知识组织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的全面发展”到“完整的人”——重释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23
11
作者 高强 韩飞 季浏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9,共6页
从介绍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形成出发,阐述了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教育观和劳动观相结合所形成的3种具有差异性的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继而通过对马克思《184... 从介绍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形成出发,阐述了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教育观和劳动观相结合所形成的3种具有差异性的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继而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挖掘其中"完整的人"的理念,并结合教育学和国外体育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流派对"完整的人"思想的发展和应用,提出应对马克思主义体育观进行反思,从而在本体论、认识论和发展观的层面上形成"完整的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体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哲学 人的全面发展 完整的人 马克思主义体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乡居民福祉测度及其差异 被引量:16
12
作者 贺艳华 刘聪 +1 位作者 周国华 陈妍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7-339,共13页
通过构建城乡居民客观发展指数、主观幸福感指数和福祉差异系数,分析了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城镇、乡村居民福祉水平及其差距的动态变化过程和空间差异,探讨其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及各省城乡居民福祉均呈上升趋... 通过构建城乡居民客观发展指数、主观幸福感指数和福祉差异系数,分析了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城镇、乡村居民福祉水平及其差距的动态变化过程和空间差异,探讨其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及各省城乡居民福祉均呈上升趋势,区域城镇和乡村居民福祉指数分别由2005年的0.665 3、0.5704提高至2015年的0.761 5、0.683 0,上中下游由低到高的梯度变化明显。2)城镇居民福祉水平略高于乡村,城乡居民福祉差距呈缩小趋势,城乡居民福祉差异系数由2005年的1.166 3降低至2015年的1.114 8,下游缩小幅度相对较大。3)经济因素是影响长江经济带城乡居民福祉水平及差距的主要因素,且乡村居民福祉受经济因素的拉动效应更为明显。4)城乡居民福祉水平除经济因素外,还与基础设施、精神文化、社会管理、基本住房、生态环境等因素有关,因此经济水平高的地区福祉水平并不一定高于经济水平低的地区。5)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战略、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有效促进了乡村居民福祉水平的迅速提升,在缩小城乡居民福祉水平差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福祉 福祉差距 人类发展指数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工业产品设计反思 被引量:15
13
作者 江牧 胡书可 林鸿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9-83,共5页
通过对当今人类社会设计行为所带来后果的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并由此提出"中""、安""、返"的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适度设计 人的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视域下的劳动教育:文化内涵、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87
14
作者 张磊 倪胜利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8-95,共8页
当代哲学和教育文化研究中,身体转向是一个重要趋势。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了人"的论断揭示了劳动与身体的内在关联。劳动是形塑身体的文化场。劳动教育对于促进人的身心解放、实现人的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 当代哲学和教育文化研究中,身体转向是一个重要趋势。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了人"的论断揭示了劳动与身体的内在关联。劳动是形塑身体的文化场。劳动教育对于促进人的身心解放、实现人的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身体视域下劳动教育实践应以"劳动化人"作为出发点,在"身心合一"的劳动中培养"完整的人";在"身体力行"的劳动中树立劳动价值观;在"多维空间"的劳动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劳动 劳动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生态福利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2
15
作者 冯吉芳 袁健红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0-105,共6页
基于由人类发展指数和人均生态足迹构成的生态福利绩效指标,分析了2005—2010年中国30个省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变化趋势,并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剖析省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0个省市中有12个省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在减... 基于由人类发展指数和人均生态足迹构成的生态福利绩效指标,分析了2005—2010年中国30个省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变化趋势,并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剖析省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0个省市中有12个省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在减少;区域人均GDP高并不代表生态福利绩效就高;技术效应对生态福利绩效具有促进作用,而服务效应对生态福利绩效具有抑制作用;30个省市均面临着服务效应的抑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福利绩效 人类发展指数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概念的演进 被引量:12
16
作者 高云虹 张建华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9-115,共7页
自对贫困有确切的定义开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间,贫困概念从关注单一的收入因素到关注剥夺、排斥和脆弱性,经历了不断的演化过程。如何定义贫困不仅影响到使用怎样的方法来测度贫困,更重要的是决定着相应的减贫政策。对这一... 自对贫困有确切的定义开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间,贫困概念从关注单一的收入因素到关注剥夺、排斥和脆弱性,经历了不断的演化过程。如何定义贫困不仅影响到使用怎样的方法来测度贫困,更重要的是决定着相应的减贫政策。对这一演进过程进行梳理,有利干更全面地理解贫困,并由此推动减贫实践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剥夺 演化 人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钟琼 田军谊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9-10,共2页
从奥林匹克运动特有的功能入手,探讨了该运动对人的体力与智力的发展、竞争意识和实干精神的培养以及社会公正理想的形成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奥林匹克运动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天人合一”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坚强 任光凌 +2 位作者 梅艳 朱育晓 董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61,共6页
在全球环境生态危机不断威胁人类生存的今天 ,人们在重新审视历史时发现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与自然的认识含有丰富的辩证哲理。与西方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林业管理理念不同 ,中国古代的林业经营管理思想 ,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 ,实现... 在全球环境生态危机不断威胁人类生存的今天 ,人们在重新审视历史时发现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与自然的认识含有丰富的辩证哲理。与西方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林业管理理念不同 ,中国古代的林业经营管理思想 ,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生之道”。随着现代化建设与社会的进步 ,我国面临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粮食、能源等诸多问题 ,愈来愈倚赖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维系人类生存的途径 ,对古代这一宝贵思想进行回顾与分析 ,可为当代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思想 林业 可持续发展 森林生态系统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经济增长与福利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国平 诸大建 《财贸研究》 CSSCI 2011年第6期83-88,共6页
对中国大陆1990—2007年人均碳排放、人均GDP以及人类发展水平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碳排放与福利的单向格兰杰原因;碳排放和福利之间为双向因果关系;中国经济增长在突破生态门槛之后,又... 对中国大陆1990—2007年人均碳排放、人均GDP以及人类发展水平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碳排放与福利的单向格兰杰原因;碳排放和福利之间为双向因果关系;中国经济增长在突破生态门槛之后,又开始逼近福利门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经济增长 福利 人类发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胜今 于潇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共3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还不牢固,人口素质、结构、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显现,人口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采取综合措施,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还不牢固,人口素质、结构、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显现,人口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采取综合措施,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的指导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计划生育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