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专业兴趣为何消退——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的分析
1
作者 朱德玲 郭仕豪 余秀兰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2,共10页
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不仅对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创新高地至关重要,同时也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然而,当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专业兴趣存在严重的消退现象。已有研究主要将其归因为外部培养环境的制约,忽视了个体认知与行动的... 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不仅对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创新高地至关重要,同时也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然而,当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专业兴趣存在严重的消退现象。已有研究主要将其归因为外部培养环境的制约,忽视了个体认知与行动的作用。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对16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发现:拔尖学生专业兴趣经历期望落空期、功利承诺期、怠惰因循期以及专业逃离期四个阶段,在外在规范与内在诉求的冲突之中呈现出“渐进式”的消退特征。其中,基础学科专业价值祛魅、学术理性与现实的错位、创造性天赋不足以及高投入与低回报的冲突等多重消极评价,是基础学科拔尖学生专业兴趣消退的直接成因;学习方向迷失、学习动机异化等消极个体认知,以及对发展前景的悲观预期、高学业挑战引发的自我否定、有效支持阙如导致的抵触情绪等消极环境认知,是其专业兴趣消退的间接因素。鉴于此,高校应建立“多阶段、长周期”的兴趣追踪与潜能研判机制,以生涯辅导和心理咨询增强拔尖学生的自我认知与情感体验,科学设置个性化学习与指导服务路径,促使其将自我价值的实现融入基础学科研究中,提升基础学科拔尖学生专业学习的强大内驱力与求知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学科 拔尖创新人才 专业兴趣 认知评价 情绪认知评价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的动态化体验:权力波动的影响效应及理论解释
2
作者 岳思怡 孙宇 +2 位作者 战祥平 马红宇 王怀勇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79-1394,共16页
当前主流的理论和方法多将权力视为高与低的二元静态结构,忽略了权力状态的可变性及组织中复杂的权力关系。而权力波动为揭示权力状态的动态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有助于更全面地反映组织中的权力效应。尽管现有研究从多种理论视角... 当前主流的理论和方法多将权力视为高与低的二元静态结构,忽略了权力状态的可变性及组织中复杂的权力关系。而权力波动为揭示权力状态的动态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有助于更全面地反映组织中的权力效应。尽管现有研究从多种理论视角探讨了权力波动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但是仍然难以在统一的理论框架下系统阐释权力波动的双刃剑效应及其机制。鉴于此,本文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构建了权力波动双刃剑效应的整合框架,以期进一步明确权力波动的差异化结果及其边界条件。未来需进一步厘清权力波动的内涵与测度,丰富权力波动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关注权力波动轨迹类别间的异质性,并将权力波动研究与其他领域相结合,以推动其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感 权力波动 个体内可变性 压力认知评价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评价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3
作者 类沐艺 袁勤俭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4-165,共12页
[目的/意义]为帮助研究人员归纳和总结认知评价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和发展现状,以期未来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更好地应用认知评价理论开展研究。[方法/过程]本文在介绍认知评价理论的起源和发展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该理论... [目的/意义]为帮助研究人员归纳和总结认知评价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和发展现状,以期未来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更好地应用认知评价理论开展研究。[方法/过程]本文在介绍认知评价理论的起源和发展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该理论于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成果、现存不足和发展方向。[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认知评价理论于信息系统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主要聚焦在“电商消费者行为研究领域”“用户在线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用户技术采纳研究领域”这3个方面;现有研究存在“未区分CAT中评价和情绪的各自作用”“对用户持续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图的探究不足”“研究对象同质化现象强”等局限,这可以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评价理论 信息系统 信息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公民”还是“坏苹果”?吹哨行为对团队关系冲突的双元影响机制
4
作者 于维娜 李冬冬 李敏 《管理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7,共14页
吹哨看似是一种个人行为,但由于其匿名性和对不当行为事件的披露作用,如同向平静的湖面丢入一颗石子,所泛起的水波即产生的影响易引发团队成员的情绪反应,对成员间的关系合作产生影响。本文整合情绪认知评价理论和情绪调节策略,提出了... 吹哨看似是一种个人行为,但由于其匿名性和对不当行为事件的披露作用,如同向平静的湖面丢入一颗石子,所泛起的水波即产生的影响易引发团队成员的情绪反应,对成员间的关系合作产生影响。本文整合情绪认知评价理论和情绪调节策略,提出了吹哨行为对团队关系冲突的双元影响模型。基于对3个时间点收集到的84个团队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以下结论:(1)吹哨行为通过挑战型评估负向作用于团队关系冲突;吹哨行为通过阻碍型评估正向作用于团队关系冲突;(2)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在以上路径中存在调节作用。具体地,当吹哨行为发生时,高认知重评的团队成员会更倾向于进行挑战型评估,进而减少团队关系冲突;高表达抑制的团队成员会更倾向于进行阻碍型评估,进而增加团队关系冲突。以上研究结论加深了对吹哨行为在团队层面的后效及后效机制的认知,同时为团队对吹哨行为的干预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哨行为 情绪认知评价理论 团队关系冲突 情绪调节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恐惧还是愉悦?娱乐恐惧空间的情绪体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梁增贤 苏思晴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71,共16页
恐惧通常会让人逃离,但恐惧的娱乐活动又经常能吸引人们参与,这就是恐惧悖论。文章通过邀请受访者参与虚拟现实恐怖游戏后接受深度访谈,借助情绪认知评价理论研究个体在娱乐恐惧空间中的情绪体验过程,以回应恐惧悖论。研究表明,游客在... 恐惧通常会让人逃离,但恐惧的娱乐活动又经常能吸引人们参与,这就是恐惧悖论。文章通过邀请受访者参与虚拟现实恐怖游戏后接受深度访谈,借助情绪认知评价理论研究个体在娱乐恐惧空间中的情绪体验过程,以回应恐惧悖论。研究表明,游客在游戏中的情绪唤起源于对外部刺激的认知评价。该认知评价过程可分为初评价和次评价两个阶段。在游戏初期,游客在接收到恐怖刺激后会应激性地产生初评价,判断自己正处于危险环境中,从而唤起强烈的恐惧与惊奇情绪。随着时间与行为适应,游客会逐渐通过次评价形成一个安全性保护框架,并沉浸到游戏中,产生恐惧、惊奇、愉悦、兴趣并存的情绪状态。由此,文章构建出个体在娱乐恐惧空间中的情绪生成与转化过程框架,揭示了恐惧与愉悦在其中的互动转化过程,同时证明了个体的认知评价与情绪体验在娱乐恐惧空间中存在一种动态互动关系,从微观角度丰富旅游休闲领域中关于情绪体验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娱乐恐惧 情绪认知评价理论 情绪体验 恐怖游戏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评估视角下领导底线心智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双刃剑效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龙均 龙静 万文海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4,共12页
通过来自创业和非创业团队的685个样本,从压力认知评估视角分析领导底线心智如何以及何时会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领导底线心智首先会让员工感知到基于底线目标的绩效压力;领导底线心智在一般情况下会对员工创新行为产... 通过来自创业和非创业团队的685个样本,从压力认知评估视角分析领导底线心智如何以及何时会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领导底线心智首先会让员工感知到基于底线目标的绩效压力;领导底线心智在一般情况下会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双刃剑”影响效应,即领导底线心智在一般情况下不仅会通过员工对绩效压力的挑战性评估促进员工创新行为,同时也会通过员工对绩效压力的阻碍性评估抑制员工创新行为;团队类型在影响机制中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即创业团队中的领导底线心智主要通过绩效压力的挑战性评估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积极影响,而非创业团队中的领导底线心智主要通过压力的阻碍性评估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线心智 绩效压力 认知评估 员工创新行为 创业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挑战还是阻断?平台算法压力对数字零工主动服务行为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振铎 国佳宁 +1 位作者 李豪 王宏蕾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68-1785,共18页
零工经济新业态依托在线服务平台迅速崛起,成为创造就业机会与推动经济整体效率的重要引擎。平台在利用大数据算法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也在全景式动态追踪数字零工的劳动过程,导致其在与算法系统和平台的互动中产生复杂多元的新型压力... 零工经济新业态依托在线服务平台迅速崛起,成为创造就业机会与推动经济整体效率的重要引擎。平台在利用大数据算法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也在全景式动态追踪数字零工的劳动过程,导致其在与算法系统和平台的互动中产生复杂多元的新型压力体验。然而,现有研究并未清晰界定数字零工算法压力的概念,且无法提供可靠的测量工具,上述研究缺口成为探究数字零工压力反应及其对平台服务质量影响的障碍。因此,本研究围绕“平台算法压力内涵及其对数字零工主动服务行为的差异化影响”的核心研究主题,基于算法管理功能与零工算法互动过程,创造性提出数字零工算法压力的新定义,并通过开发科学的量表工具,甄别算法压力的结构要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压力认知评估理论,基于挑战性-阻断性压力认知评估框架揭示算法压力影响零工主动服务行为的增益路径和损耗路径,以及双元路径发挥作用的边界条件。本研究不仅拓展了零工经济背景下平台算法研究的理论框架,且能够为有效发挥在线服务平台算法的积极功能提供理论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压力 主动服务行为 零工经济 压力认知评估理论 数字零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激情绪的认知评估体系 被引量:11
8
作者 丁如一 周晖 林玛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63-1475,共13页
本文从情绪认知理论的角度出发,通过3个研究探究与感激情绪有关的认知评价维度,进而建立感激情绪的认知评价体系。研究1使用回忆不同类型的情绪性事件法初步探究了感激情绪的认知评估体系;研究2使用操作认知评估维度法探究了认知评价的... 本文从情绪认知理论的角度出发,通过3个研究探究与感激情绪有关的认知评价维度,进而建立感激情绪的认知评价体系。研究1使用回忆不同类型的情绪性事件法初步探究了感激情绪的认知评估体系;研究2使用操作认知评估维度法探究了认知评价的变化对感激体验的影响;研究3使用故事情境法分别从个体特质和情境因素的角度,探究个体特质与感激情绪之间的关系如何受到个体认知评价的影响,进而为感激情绪的评价体系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研究1发现感激情绪体验与受关怀感、符合道德规范和他人负责性3个维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研究2发现3个认知评估维度体验的有无均会导致个体在感激情绪体验上出现显著差异。研究3表明感激特质可以预测个体的认知评价和感激情绪体验;同时,受关怀感、道德规范、他人负责3个认知评价维度在感激特质与感激情绪关系间起到中介作用。结论:3个研究结果表明,受关怀感、道德规范、他人负责性3个认知评价维度与感激密切相关,并在区分开感激与自豪、亏欠感等情绪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这3个认识评估维度共同组成了感激情绪认知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激 认知评价 情绪评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和情绪反应的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发展模型 被引量:20
9
作者 严瑜 吴艺苑 郭永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0-159,共10页
无礼行为在工作场所中广泛存在,但由于其强度低、意图模糊等特征,从而使组织很难有效地甄别、预防或控制它。在总结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展开了下列三方面的工作:首先,厘清无礼行为与其他相关不良行为的概念边界;... 无礼行为在工作场所中广泛存在,但由于其强度低、意图模糊等特征,从而使组织很难有效地甄别、预防或控制它。在总结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展开了下列三方面的工作:首先,厘清无礼行为与其他相关不良行为的概念边界;其次,梳理了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相关理论模型的发展进程,主要介绍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模型、情感事件理论模型和无礼行为的情绪反应模型;最后,基于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张建构一个以认知和情绪反应为中介,以社会文化、人格和组织因素为调节变量的无礼行为的模型,并建议未来的研究运用纵向实验设计的方法来确定各变量之间的因果走向,以求进一步丰富、完善和深化无礼行为的发展机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 情绪认知评价理论 情感事件理论 情绪反应模型 认知 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高人非”还是“见贤思齐”?职场上行比较对员工行为的双刃剑效应 被引量:9
10
作者 宋琪 张璐 +2 位作者 高莉芳 程豹 陈扬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8-670,共13页
本研究基于压力认知评估理论,从理性认知视角探讨了职场上行比较存在的提升自我和贬损他人效应,以及驱动不同路径效应生效的边界条件和传导机制。本研究通过轮询设计,在3个时间点收集了来自60个团队240位成员的720份人际配对样本,并采... 本研究基于压力认知评估理论,从理性认知视角探讨了职场上行比较存在的提升自我和贬损他人效应,以及驱动不同路径效应生效的边界条件和传导机制。本研究通过轮询设计,在3个时间点收集了来自60个团队240位成员的720份人际配对样本,并采用社会关系模型分析数据得出以下结论:在低水平绩效证明目标导向情况下,员工倾向于将上行比较对象评估为挑战,进而激发员工向上行比较对象的学习行为;相反,在高水平绩效证明目标导向情况下,员工倾向于将上行比较对象评估为威胁,进而驱使员工采取针对上行比较对象的社会阻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场上行比较 压力认知评估理论 绩效证明目标导向 挑战性评估 威胁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偿献血HIV感染者的情绪障碍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建平 蔺秀云 +1 位作者 吴昊 屈文妍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6-112,共7页
考察有偿献血HIV感染者的情绪状况 ,探讨他们面临的艾滋病压力和对感染HIV的认知评价对其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用Beck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艾滋病压力量表、认知评价量表作为测查工具 ,测查了 185名有偿献血HIV感染者 ,并收集了人... 考察有偿献血HIV感染者的情绪状况 ,探讨他们面临的艾滋病压力和对感染HIV的认知评价对其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用Beck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艾滋病压力量表、认知评价量表作为测查工具 ,测查了 185名有偿献血HIV感染者 ,并收集了人口学资料、症状资料和其它信息。结果 :(1) 92 %的有偿献血HIV感染者有中、重度抑郁障碍 ,他们的焦虑程度高于神经衰弱者和焦虑症者 ;(2 )艾滋病压力不仅通过认知评价而且会直接对情绪障碍产生影响 ;(3)认知评价在艾滋病压力和情绪障碍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有偿献血HIV感染者抑郁、焦虑情绪障碍严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偿献血HIV感染者 情绪障碍 压力 认知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技运动中的压力认知评估及应对过程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清菊 迟立忠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4-68,共5页
根据Lazarus & Folkman的理论观点,应对是个体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对于环境的认知评价起着关键性作用。介绍了运动员压力认知评估的现状研究,指出认知评估的影响因素、积极性干预措施以及与有效应对策略的关系... 根据Lazarus & Folkman的理论观点,应对是个体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对于环境的认知评价起着关键性作用。介绍了运动员压力认知评估的现状研究,指出认知评估的影响因素、积极性干预措施以及与有效应对策略的关系等应该作为未来研究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心理学 竞技运动 压力 认知评估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校科研团队的领导语言框架、工作复杂性、认知评价与创造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赵新宇 尚玉钒 李瑜佳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1-679,共9页
以认知评价理论为基础,探讨高校科研团队中领导语言框架对科研人员创造力的影响作用及其内在机制。通过三阶段式的问卷调查方法,对某985高校各科研团队中228位科研人员及其直接领导进行调研。研究结果表明,科研人员的认知评价中介了领... 以认知评价理论为基础,探讨高校科研团队中领导语言框架对科研人员创造力的影响作用及其内在机制。通过三阶段式的问卷调查方法,对某985高校各科研团队中228位科研人员及其直接领导进行调研。研究结果表明,科研人员的认知评价中介了领导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创造力间的关系;挑战性评价中介了领导者积极语言框架对创造力的正向影响;威胁性评价中介了领导者消极语言框架对创造力的负向影响。此外,工作复杂性分别正向调节了领导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认知评价间的关系,以及挑战性评价对领导积极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创造力间关系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语言框架 工作复杂性 认知评价 创造力 高校科研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司创意拒绝、知识型员工离散情绪与趋避行为——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视角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赵富强 祝含秋 +1 位作者 陈耘 王龙栋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139,I0023,I0024,共14页
本研究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旨在探究上司创意拒绝对知识型员工离散情绪和趋避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创意拒绝归因的边界条件作用。基于一项多时点回顾式问卷调查和两项情境实验,研究发现:(1)上司创意拒绝对知识型员工人际偏离、工作退缩和... 本研究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旨在探究上司创意拒绝对知识型员工离散情绪和趋避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创意拒绝归因的边界条件作用。基于一项多时点回顾式问卷调查和两项情境实验,研究发现:(1)上司创意拒绝对知识型员工人际偏离、工作退缩和自我改善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2)知识型员工愤怒情绪中介创意拒绝对人际偏离和工作退缩的影响,焦虑情绪中介创意拒绝对工作退缩和自我改善的影响,羞愧情绪中介创意拒绝对自我改善的影响;(3)创意拒绝归因调节上司创意拒绝对知识型员工愤怒和羞愧情绪的直接作用,以及通过愤怒和羞愧情绪对趋避行为的间接作用。具体而言,当员工对创意拒绝做出“对人不对事”消极归因时,更易触发愤怒情绪,此时创意拒绝通过愤怒对人际偏离和工作退缩的间接作用更强;相比之下,当员工做出“对事不对人”积极归因时,更易触发羞愧情绪,此时创意拒绝通过羞愧对自我改善的间接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拒绝 离散情绪 人际偏离 工作退缩 自我改善 情绪认知评价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射箭运动员竞赛压力认知评估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清菊 迟立忠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5-178,共4页
采用情景脚本的方法探索运动员认知评估的可能影响因素。依据压力—应对认知交互理论,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提出3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压力事件类型、教练员的态度和运动员的心理控制源,并进一步探讨这3种因素如何影响运动员竞技压力认知评... 采用情景脚本的方法探索运动员认知评估的可能影响因素。依据压力—应对认知交互理论,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提出3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压力事件类型、教练员的态度和运动员的心理控制源,并进一步探讨这3种因素如何影响运动员竞技压力认知评估。结果表明:(1)心理控制源不同的优秀射箭运动员竞技压力认知评估存在差异;(2)不同压力事件类型对优秀射箭运动员认知评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3)不同的教练员态度对优秀射箭运动员的竞赛压力认知评估影响差异并不显著,只有在失败控制点上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射箭运动员 竞赛压力 认知评估 心理控制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表现、成因和应对 被引量:26
16
作者 高明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142-153,共12页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命名,缘于发生在斯德哥尔摩的一起银行抢劫案。在这次事件中,作为人质的银行职员产生了对绑匪的认同,他们害怕警察甚于害怕绑匪。这种受害者与施虐者之间"被误置"的情感联结,还体现在许多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命名,缘于发生在斯德哥尔摩的一起银行抢劫案。在这次事件中,作为人质的银行职员产生了对绑匪的认同,他们害怕警察甚于害怕绑匪。这种受害者与施虐者之间"被误置"的情感联结,还体现在许多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中,如受暴妇女与丈夫、奴隶与奴隶主、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犹太人与纳粹军官。文章以全球风险社会作为背景,探讨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典型表现及其成因,并尝试基于认知失调论和社会认同论来进行替代解释。最后简要呈现了受害者、警察、心理医生和家庭的相关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恐怖主义 认知失调论 社会认同论 创伤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双重表征理论及其检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铭 江光荣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3-764,共12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双重表征理论(dual representation theory of PTSD,DRT)基于多重记忆系统的观点,强调特定加工通路(即视觉加工腹侧通路和背侧通路)在侵入性表象形成和提取中的作用。DRT认为,两类不同性质的竞争性认知任务(即言...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双重表征理论(dual representation theory of PTSD,DRT)基于多重记忆系统的观点,强调特定加工通路(即视觉加工腹侧通路和背侧通路)在侵入性表象形成和提取中的作用。DRT认为,两类不同性质的竞争性认知任务(即言语任务和视觉空间任务)分别占用特定加工通路的认知资源从而影响创伤信息加工和创伤记忆再巩固;工作记忆模型(working memory model,WMM)则强调竞争性认知任务对整体认知资源的占用。目前,DRT和WMM均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未来的研究应考虑个体的工作记忆能力;开展更多干预研究,并尝试改进研究方法,以及设计与文化相符、更加生活化的竞争性认知任务。此外,在加强模拟干预研究的同时也要增加临床应用研究,适当开展真实创伤情境的干预研究,还要加强相关信息加工能力训练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双重表征理论 工作记忆模型 竞争性认知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避与趋近性负性人格特质对应激心血管反应模式的不同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吕薇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8-776,共19页
本研究考察了回避与趋近性负性特质对不同强度心理社会应激刺激重复暴露的心血管反应、应激后心血管反应恢复、重复应激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了应激认知评价在其中的作用。167名大学生被试被随机分配到中/高强度应激条件中,连续采集... 本研究考察了回避与趋近性负性特质对不同强度心理社会应激刺激重复暴露的心血管反应、应激后心血管反应恢复、重复应激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了应激认知评价在其中的作用。167名大学生被试被随机分配到中/高强度应激条件中,连续采集其在基线期、首次应激期、恢复期、重复应激期四个阶段的心血管反应数据。结果发现:(1)无论应激强度如何,回避性负性特质预测首次和重复应激中较低(钝化)的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后较差的恢复,而趋近性负性特质预测较大的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后较差的恢复。(2)重复应激个人资源感知在回避性负性特质与重复应激心率反应之间起中介作用。因此,回避性负性特质与持续较低(钝化)的应激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后较差的恢复相联系,而趋近性负性特质与较大的应激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后较差的恢复相联系,即两类负性特质均表现出不适应的固化的应激心血管反应模式,这可能构成了两类不同负性特质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避性负性特质 趋近性负性特质 应激心血管反应模式 认知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电视公益广告态度意义多模态认知评价分析——以交通安全类电视公益广告语篇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毛现桩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0-52,共13页
本文以评价理论为基础,以跨学科(社会符号学和认知心理学)构建起的视频语篇态度意义多模态分析系统为指导,借助多模态视频语篇分析软件(MMAV),对自建英国交通安全类电视公益广告语篇小型语料库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英国电视公益广... 本文以评价理论为基础,以跨学科(社会符号学和认知心理学)构建起的视频语篇态度意义多模态分析系统为指导,借助多模态视频语篇分析软件(MMAV),对自建英国交通安全类电视公益广告语篇小型语料库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英国电视公益广告交通语篇呈SPS发展模式,即"情景设置—问题出现—方案提出"。从多模态态度资源的调配特征上看,态度诱发条件多为视觉资源;态度行为表达多以显性语言、声调和面部表情为主;态度意义评价以短暂的正面评价开篇,通过极端负面评价的反衬震撼观众心灵,最终以正面评价结篇,引领观众态度转变,从而实现良好的价值导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电视公益广告 交通语篇 态度意义 认知评价理论 SPS 模式 多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在管理心理学中的应用:场景、方式与迷思 被引量:55
20
作者 姜福斌 王震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25-2845,共21页
工作场所中,压力源无处不在;面对压力源,个体会如何反应?压力认知评价理论从认知评价和应对角度为这一问题提供了系统解释。在过去的40年里,该理论已成为阐释个体压力反应的主流框架。然而,由于提出时间较早,该理论没有提供各理论要素... 工作场所中,压力源无处不在;面对压力源,个体会如何反应?压力认知评价理论从认知评价和应对角度为这一问题提供了系统解释。在过去的40年里,该理论已成为阐释个体压力反应的主流框架。然而,由于提出时间较早,该理论没有提供各理论要素间的精确关系,这使得后续实证研究从各自研究问题出发,对该理论的应用五花八门,甚至因曲解理论观点而造成不当应用,不利于对该理论的持续应用和深入发展。在系统回顾理论观点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了125篇以该理论作为核心理论基础的管理心理学实证研究。总体发现:在应用场景方面,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可以用来解释6种压力源对员工工作态度、行为、身心健康和工作−家庭关系的影响;其应用形式可以从初级评价、次级评价和应对3个方面分别考虑;一些研究在应用该理论时存在误区。未来研究需要优化理论要素的测量方式,进一步拓展该理论的应用场景,同时丰富认知评价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认知评价理论 压力互动模型 初级评价 次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