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康熙帝之治术与“西学中源”说新论——《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的成书及其背景 |
韩琦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5
|
|
|
2
|
重建“中国哲学”的双重理据 |
朱汉民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
3
|
论戴震与西学 |
徐道彬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
4
|
朱彝尊对西洋传教士及其书籍的看法——康熙朝文人阅读史个案探析 |
于翠玲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
5
|
揭暄《璇玑遗述》成书及流传考略 |
孙承晟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
6
|
清后期“西学中源”论中“以子证西”的两面性及其命运 |
刘仲华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
7
|
刘师培文章写作模式与骈文理论探微 |
张明强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
8
|
明末平仪(Planispheric Astrolabe)在中国的传播——以《浑盖通宪图说》中的平仪为例 |
安大玉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
9
|
中西文明互鉴中的三种知识汇通模式 |
郑云艳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
10
|
“西学中源说”与“中学西源说”先后关系辨正——“西学中源说”是中华学者对于“中学西源说”的高级应对 |
张耀南
王书慧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
11
|
由建构与算理看戴震的《勾股割圜记》 |
陈建平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