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oice of Species in China's Plantation Forestry
1
作者 Shen GuofangForest Resources Colleg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2期15-24,共10页
This paper reviews the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choice of tree species for China’s plantation forestry in relation to forest regionalization and site classification. After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fundamental princip... This paper reviews the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choice of tree species for China’s plantation forestry in relation to forest regionalization and site classification. After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choosing species,it gives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established forest plant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 for suitable tree species for plantations in some important forestry regions. Results of studies in 3 different cases have been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research approach in choice of tree spec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lanting 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ice of SPECIES FOREST REGIONALIZATION site CLASS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与新鲜垃圾渗滤液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
2
作者 李哲 马怡 +3 位作者 蔡尚迎 王琼 李鹏浩 郭笑盈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0,共8页
微塑料作为垃圾渗滤液中的一类新型污染物,可随垃圾渗滤液进入地下水与土壤环境,进而危害生态系统与人类健康。将垃圾渗滤液分为垃圾填埋场老龄渗滤液和垃圾焚烧厂新鲜渗滤液2类,分别对其进行了密度分离提取以及化学组成和微观形貌表征... 微塑料作为垃圾渗滤液中的一类新型污染物,可随垃圾渗滤液进入地下水与土壤环境,进而危害生态系统与人类健康。将垃圾渗滤液分为垃圾填埋场老龄渗滤液和垃圾焚烧厂新鲜渗滤液2类,分别对其进行了密度分离提取以及化学组成和微观形貌表征,并采用SEM-EDS法分析了垃圾渗滤液中微塑料和重金属的复合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老龄与新鲜渗滤液中微塑料粒径在50~<2 000μm范围内,其丰度分别为(56.63±30.13) items/L和(64.80±37.80) items/L,其中粒径在50~<1 000μm范围内的微塑料占比分别为86.7%和91.6%,表明新鲜渗滤液中微塑料的丰度更高,平均粒径更小;老龄渗滤液中纤维状微塑料含量最高(54.15%),其次分别为碎片状(21.13%)、絮团状(18.68%)、颗粒状(6.04%)微塑料;新鲜渗滤液中絮团状(37.25%)与纤维状(36.79%)微塑料含量接近,其次为碎片状(22.45%)、颗粒状(3.51%)微塑料;FTIR结果显示2种垃圾渗滤液中微塑料主要类别均为聚乙烯(PE),SEM-EDS结果显示老龄渗滤液中微塑料吸附了Hg(44.87%)和Pb(33.50%)等重金属并产生了复合污染。研究结果可为垃圾渗滤液中微塑料类新污染物及复合污染的环境风险评价及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垃圾渗滤液 污染特征 垃圾填埋场 垃圾焚烧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麦之别:种植结构差异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
3
作者 马克卫 王丽丽 尤亮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89,共8页
“南稻北麦”是我国粮食种植结构最典型的差异化特征,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持久且深远。利用CFPS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聚焦60、70后农村劳动力主体,结合多元回归模型,考察粮食种植结构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稻谷种... “南稻北麦”是我国粮食种植结构最典型的差异化特征,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持久且深远。利用CFPS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聚焦60、70后农村劳动力主体,结合多元回归模型,考察粮食种植结构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稻谷种植区的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显著低于小麦种植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弱化稻谷种植对人力资本积累的显著负向影响;粮食种植结构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在不同年龄结构之间也呈现出差异性,特别是在1960—1964年与1975—1979年出生的农村劳动力,种植结构对其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农民受教育水平提高和稻谷种植面积扩大的协同作用,将增强农民从事农业工作的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之别 粮食种植结构 农村人力资本积累 种植面积 农民就业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株产量的大理州大泡核桃立地适宜性分析
4
作者 施俊美 李静 赵玉堂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17-23,共7页
依据大理州2010—2019年核桃产量调查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分析方法,以地形、土壤、气候等多个自然环境因子以及与立地相关的人为因素作为输入层,以单位面积冠影核桃干果产量指数作为输出因子,对大泡核桃立地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 依据大理州2010—2019年核桃产量调查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分析方法,以地形、土壤、气候等多个自然环境因子以及与立地相关的人为因素作为输入层,以单位面积冠影核桃干果产量指数作为输出因子,对大泡核桃立地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大理州大泡核桃种植地总面积212699.2 hm^(2),其中立地适宜性等级为“好”的种植地面积54751.4 hm^(2),等级为“中”的种植地面积97313.8 hm^(2),等级为“差”的种植地面积60634.0 hm^(2)。基于产量角度分析结果,大理州大泡核桃种植地块立地适宜性总体上处于中上等水平;立地适宜性评为“中”“差”的面积占比高达74.3%,表明大理州大泡核桃种植地立地适宜性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泡核桃 立地适宜性 BP神经网络 单株产量 大理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杏树园地条件与种植现状分析
5
作者 王新宇 秦伟 +5 位作者 白克力·肉孜 杨洋 吴明江 刘嫒 吴雨卓 刘立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0-241,共12页
在吐鲁番市高昌区、鄯善县和托克逊县杏树种植的主要行政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杏园,依据种植密度设置选取40个样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园地农户进行访问,同时实地调查杏树种植区园地条件、种植管理现状及防护林配置,分析该地区杏树种植... 在吐鲁番市高昌区、鄯善县和托克逊县杏树种植的主要行政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杏园,依据种植密度设置选取40个样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园地农户进行访问,同时实地调查杏树种植区园地条件、种植管理现状及防护林配置,分析该地区杏树种植的立地条件和栽培管理现状,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当地优化杏树种植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吐鲁番市杏树种植区海拔变幅为-109.0~658.7 m,平均海拔85.9 m, 67.5%的杏园分布在海拔100.0 m以下;园地土壤有沙壤土、砺石沙土、沙石土和砾石沙壤土4种类型,其中77.5%杏园土壤为沙壤土;77.5%杏园建植于平地,其他为3.0°~7.0°缓坡至斜坡地。(2)杏品种多样,以早熟杏‘苏勒坦’为主栽品种,占比高达47.5%;结果盛期的杏园占比为62.5%,其平均树龄为12 a;17.5%的杏园因树体结构管理不到位,园地过度郁闭,生命期提前呈现结果后期的特征。(3)杏树种植方式及定植方法分别以长方形和穴植为主,少数有坡度的杏园采用垄植和沟植;种植密度变化显著(21~83株·667m^(-2)),以33、44、56株·667m^(-2)的杏园为主;所有调查的杏园中70.0%有缺株现象,其中22.5%的杏园缺株率在20.0%以上,显著影响园相和杏产量。(4)幼龄杏园采取间作种植模式,成龄园的土壤管理以清耕为主;62.5%的杏园灌溉制度为传统的地面漫灌。(5)调查杏园中的树形以3~5主枝自然开心形为主,树冠开张角度不够,主枝基角的平均值为43.5°;结果盛期和结果后期园盖度均偏高,分别为72.4%和77.3%。(6)防护林依靠护路林进行建设,为单层通风结构,田间林带建植规格较低,缺乏建植标准,且部分杏园未配置防护林。综上,吐鲁番市杏树种植区主要分布在100.0 m以下的低海拔、地势平坦的沙壤土区域;主要存在种植品种结构单一、种植密度不合理、树形管理不到位、传统漫灌浪费水源及防护林配置不健全等问题。建议合理调控品种搭配与区划种植,合理配置种植密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完善树形管理技术,同时加强防护林建设,优化并推行种植技术标准,以有效提升杏树种植水平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立地条件 种植技术 树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门核电风洞实验的分裂烟团SPUFF模型扩散验证研究
6
作者 陶恒锐 杨力 +5 位作者 王存友 李幻婷 张晓慧 方晟 李新鹏 陈义学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3-516,共14页
大气扩散模型的性能在不同情景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通过多情景验证扩散模型对于量化其性能范围非常重要。基于多地形复杂核电厂址——三门核电的多个中性大气下的风洞实验情景,将加州气象模型(CALMET)以及拉格朗日分裂烟团扩散模型(SP... 大气扩散模型的性能在不同情景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通过多情景验证扩散模型对于量化其性能范围非常重要。基于多地形复杂核电厂址——三门核电的多个中性大气下的风洞实验情景,将加州气象模型(CALMET)以及拉格朗日分裂烟团扩散模型(SPUFF)进行组合,开展了局地尺度扩散模拟。将模拟值与在地面层布置的网络化点位以及独立的中轴线点位的测量值进行了对比,以进一步定性、定量地评估SPUFF在多个扩散情景的性能。评估结果显示,SPUFF在多个情景下的扩散十分充分,有效覆盖了绝大多数测点。同时,烟羽的数值演变与测量值的变化趋势接近,尤其准确再现了中轴线点位的测量值。统计结果表明,SPUFF性能优异,网络化点位以及中轴线点位全部4个统计指标(模拟值在测量值0.5~2倍以内的比例FAC2、比例偏差FB、标准化均方误差NMSE以及标准化绝对差NAD)满足可接受模型条件。其中,网络化点位以及中轴线点位的FAC2数值在全部情景分别达到了良好(0.51以及0.83),而FB则达到了优异(-0.03以及-0.06)。上述结果证明,在中性大气条件下,SPUFF适用于多地形复杂核电厂址下的多个扩散情景,可作为今后早期核应急响应工作的一个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核电厂址 大气扩散 CALMET SPUFF 烟团分裂 多情景风洞实验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集体行动与自主选择的产权逻辑——基于农户种植结构调整的证据
7
作者 耿鹏鹏 罗必良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72,共13页
农民集体行动与自主选择是两类不同的行为方式,也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话题,但始终缺乏一个逻辑一致的分析框架。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数据,实证检验地权稳定性对农户种植多样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 农民集体行动与自主选择是两类不同的行为方式,也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话题,但始终缺乏一个逻辑一致的分析框架。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数据,实证检验地权稳定性对农户种植多样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地权稳定性提升能够促进农户种植多样化,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地权稳定性提升对农户种植多样化的促进作用主要发生在未经历农地调整、经济自售、粮食主产区的农户中;地权稳定性提升通过强化产权排他性、提升产权处置自由度、固化土地细碎化和松动种植统一行动促进农户种植多样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会弱化地权稳定性提升对农户种植多样化的促进作用,确权确界更可能促进农户种植多样化。本文从产权视角构建了农民集体行动与自主选择逻辑一致的分析框架,揭示了农民从集体行动走向自主选择的产权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行动 自主选择 地权稳定性 种植多样化 农地确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转盘技术的森林生态旅游地污水处理试验研究
8
作者 余瑞娟 张春霞 +4 位作者 何莹泉 陈钰皓 朱卫东 陈晓军 杨佐兵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4期152-157,共6页
采用生物转盘技术对森林生态旅游区污水进行处理,并对其净化效能及应用可行性进行深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在降低CODcr,减少浊度,去除氨氮、总氮、总磷以及调节pH值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改善作用,其去除率分别达50%、70%、80%、60%... 采用生物转盘技术对森林生态旅游区污水进行处理,并对其净化效能及应用可行性进行深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在降低CODcr,减少浊度,去除氨氮、总氮、总磷以及调节pH值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改善作用,其去除率分别达50%、70%、80%、60%和60%,pH值维持在7.5~8.5的稳定区间内。植物参与型的系统集成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提升了微生物的降解活性,进一步增强了污水处理的综合效能。其创新之处在于将生态理念与工程技术相结合,既提升了环境效益,又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生物转盘技术 植物参与型 森林生态旅游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社会网络与企业异地投资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景艳 计小青 李光勤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7,共13页
基于2007—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异地投资数据,利用条件Logit、负二项回归与OLS等多种估计方法,考察了地区社会网络对企业异地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地区社会网络显著影响企业异地投资区位选择,即地区社会网络越发达... 基于2007—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异地投资数据,利用条件Logit、负二项回归与OLS等多种估计方法,考察了地区社会网络对企业异地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地区社会网络显著影响企业异地投资区位选择,即地区社会网络越发达,越有利于吸引企业投资,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地区社会网络的信息传递功能、资源配置功能以及网络嵌入功能可以有效缓解投资企业面临的信息不对称与资源短缺等困境,提升企业新建子公司的风险抵抗能力;同时,地区社会网络亦能通过降低企业投资当地门槛,吸引企业投资。异质性分析表明:地区社会网络对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与近距离企业投资的影响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丰富了社会网络的研究层次与企业投资区位选择的文献,对企业提高投资效率与合理布局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地投资 区位选择 地区社会网络 社会组织 信息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干旱区石灰岩矿山废弃地土壤改良及修复植物优选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源上 何明珠 +4 位作者 韩国君 龚晨琛 候国文 杨晓兵 臧龙飞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5,共12页
为探索干旱区石灰岩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方式,设置砂-土-有机肥(体积比2∶1∶1)、砂-土-复合肥(体积比2∶1∶1)、砂-土(体积比2∶1)、土-有机肥(体积比9∶1)4种土壤基质及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细枝羊柴〔Corethrode... 为探索干旱区石灰岩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方式,设置砂-土-有机肥(体积比2∶1∶1)、砂-土-复合肥(体积比2∶1∶1)、砂-土(体积比2∶1)、土-有机肥(体积比9∶1)4种土壤基质及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细枝羊柴〔Corethrodendron scoparium(Fisch.et C.A.Mey.)Fisch.et Basiner〕、四翼滨藜〔Atriplex canescens(Pursh)Nutt.〕、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蒙古莸(Caryopteris mongholica Bunge)、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ov)、短穗柽柳(Tamarix laxa Willd.)7种修复植物,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植物生长指标、叶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指标进行比较,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筛选最佳生态修复模式。结果显示:不同土壤基质方面,砂-土-有机肥的pH值、有机质含量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土-有机肥的含水量、电导率和速效钾含量最高;砂-土-有机肥中四翼滨藜的新生枝月相对生长速率最高,砂-土-复合肥中四翼滨藜的株高和树冠面积最大;土-有机肥中四翼滨藜叶片的光补偿点最高但光饱和点和最大光合速率最低,砂-土-有机肥中四翼滨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最大光量子产量基本上显著(P<0.05)高于其他土壤基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的最优土壤基质为砂-土-有机肥。不同修复植物方面,短穗柽柳根际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最高,柠条锦鸡儿根际土壤的电导率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四翼滨藜的新生枝月相对生长速率显著高于其他植物;沙拐枣叶片的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和最大光量子产量基本上显著高于其他植物,白刺叶片的表观量子效率显著高于其他植物,柠条锦鸡儿叶片的光饱和点最高且实际光量子产量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整体上显著高于其他植物,四翼滨藜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基本上显著高于其他植物,细枝羊柴叶片的蒸腾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整体上显著高于其他植物,短穗柽柳叶片的气孔导度显著高于其他植物,蒙古莸叶片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整体上显著高于其他植物;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的最优修复植物为短穗柽柳。综合分析得出,在砂-土-有机肥中种植短穗柽柳可对宁夏干旱区石灰岩矿山废弃地进行有效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石灰岩矿山 生态修复 土壤改良 修复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黄化茶树种质中咖啡碱合成部位的研究
11
作者 张亚真 钟思彤 +5 位作者 陈志辉 孔祥瑞 单睿阳 郑士琴 余文权 陈常颂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5-584,共10页
咖啡碱作为茶树中的主要特征代谢物,是茶叶品质风味形成的重要组分和天然功能性成分。目前,茶树中咖啡碱的功能作用、分布规律、合成途径及关键基因已基本探明,但在亚细胞水平上,咖啡碱的合成部位有待进一步明确。以白鸡冠茶树及其自然... 咖啡碱作为茶树中的主要特征代谢物,是茶叶品质风味形成的重要组分和天然功能性成分。目前,茶树中咖啡碱的功能作用、分布规律、合成途径及关键基因已基本探明,但在亚细胞水平上,咖啡碱的合成部位有待进一步明确。以白鸡冠茶树及其自然杂交后代的不同黄化单株为材料,通过透射电镜对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黄化叶片中叶绿体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且与叶片SPAD值及叶色表型紧密相关;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咖啡碱含量,发现黄化叶片中仍有大量咖啡碱积累,甚至超过正常绿色叶片。通过咖啡碱合成关键基因CsTCS1表达量测定、原位杂交及亚细胞定位发现,CsTCS1在不同黄化茶树种质叶片中的表达信号强度存在差异,但表达部位基本相同,主要分布在栅栏组织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在亚细胞水平上,茶树叶片中咖啡碱的合成部位主要是细胞核和细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黄化叶片 咖啡碱 合成部位 亚细胞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大径材成材机理研究
12
作者 李晓燕 段爱国 张建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目的]阐明立地、初植密度、林龄、林分密度、竞争指标等因子与大径材成材的关系,解析杉木大径材形成机理,为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利用福建省邵武市卫闽国有林场40余年杉木长期定位观测试验林数据材料,解析立... [目的]阐明立地、初植密度、林龄、林分密度、竞争指标等因子与大径材成材的关系,解析杉木大径材形成机理,为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利用福建省邵武市卫闽国有林场40余年杉木长期定位观测试验林数据材料,解析立地、初植密度、林龄、林分密度、竞争指标等因子对杉木大径材形成的影响。[结果]大径材出材量和出材率随立地指数级增大而增大,且增幅效应随林龄而增强。立地对大径材成材的影响程度明显受到初植密度的作用,低密度更有利于立地作用的发挥。12~16指数级立地,初植密度对大径材出材量和出材率影响较小,且大径材出现林龄较晚;20~22指数级立地,初植密度作用明显加强,大径材出材量和出材率随初植密度减小而增大,初植密度越小,大径材形成时间及大径材快速增长启动林龄愈早,且主伐林龄越小。林龄、立地、初植密度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在相对低立地指数级范围(12~16指数级)或高立地指数级范围(20~22指数级)内,大径材出材量或出材率不受立地指数级的显著影响,而当立地指数级达到或超过20指数级后,其与相对低的指数级(12~16指数级)立地相比,则会显著提高大径材出材量。在中、高初植密度范围(3333~6667株·hm^(-2)或5000~10000株·hm^(-2))内,杉木林分大径材出材量或出材率不受初植密度的显著影响,但其与低初植密度(1667株·hm^(-2))林分相比,大径材出材量或出材率则会受到初植密度的显著制约。林龄、林分保留密度、林分密度指数、立地指数为大径材成材的关键因子,其对大径材形成的加成贡献率达92%。[结论]14指数级的现实林分中,有部分林分可形成相当数量的大径材。16指数及以上立地是培育杉木大径材的理想立地条件,且造林密度宜控制在1667株·hm^(-2)内,16指数在40年生左右,20和22指数在28年生左右,可形成大径材林分,出材率达50%以上,出材量至少达400 m^(3)·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大径材 出材量 立地 初植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丹锑矿区不同工业场地植物群落特征
13
作者 谭昭 赵清英 +4 位作者 张泽民 彭甜恬 宋霓 李文杰 关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4-1384,共11页
研究锑矿区不同工业场地植被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锑矿区的生态恢复和植被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丹县五一锑矿各工业场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并选择锑矿区周边未被破坏的植物群落作为对照区,探究锑矿区不同工业场地(采矿区、冶炼... 研究锑矿区不同工业场地植被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锑矿区的生态恢复和植被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丹县五一锑矿各工业场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并选择锑矿区周边未被破坏的植物群落作为对照区,探究锑矿区不同工业场地(采矿区、冶炼区、尾矿区)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锑矿区各工业场地群落组成以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Poaceae)为主,2科植物在锑矿区工业场地内为群落建群种和优势种。对照区与各工业场地植物群落组成差异显著(P<0.05),冶炼区植物群落组成与采矿区和尾矿区差异显著(P<0.05)。各工业场地优势种的重要值及Margalef指数、Shannon指数均表现为对照区>采矿区>尾矿区>冶炼区(P<0.05),表明冶炼区群落复杂程度最低,群落结构最为简单,生态退化形势较为严重。矿区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含水率、pH及有机质、总钾、总氮含量呈正相关,与总磷含量、锑砷含量呈负相关,总锑、总砷和土壤含水率是影响锑矿各工业场地物种多样性的重要限制因子;重金属含量对尾矿区和采矿区植物群落多样性影响最强,土壤含水率对冶炼区影响最强。研究表明,工业场地植物物种数量下降,植被多样性指数降低,采矿等工业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构成一定破坏和干扰,矿区植被恢复方案应考虑矿区场地类型和关键环境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矿区 植物群落特征 工业场地 物种多样性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肥料厂地块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及风险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浩瀚 蔡忠丽 +3 位作者 丁佳雨 李虹呈 屈弋雯 余晶晶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1-188,共8页
为揭示肥料生产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分布特征,该研究以湖北某肥料厂遗留地块为对象,对23个点位共计80份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块能检出As、Cd、Cu、Pb、Hg、Ni及Cr^(6+)等7种重金属,其中As浓度区间为18.9~176 mg/kg... 为揭示肥料生产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分布特征,该研究以湖北某肥料厂遗留地块为对象,对23个点位共计80份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块能检出As、Cd、Cu、Pb、Hg、Ni及Cr^(6+)等7种重金属,其中As浓度区间为18.9~176 mg/kg,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标准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的样品率达56.25%;受检土壤样品中As的最大单因子污染指数、地质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分别为2.93、3.14和132.33,被归类为中度污染、偏重度污染和较强生态风险;典型点位As垂直污染深度超过5.4 m,这与地块表层素填土不利于As的截留,使其以溶解态的形式随雨水径流向深层迁移有关;对地块土壤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得到As的总致癌风险为1.2E-04,非致癌风险危害商为2.10,远超过人体可接受水平,建议使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进行治理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厂 遗留地块 土壤污染 重金属 人体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向学习的水电厂现场作业风险预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阳 华维 曹志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7-261,共5页
以保障水电厂现场作业安全为目的,研究基于逆向学习的水电厂现场作业风险预警模型。从公共风险、机组器械系统设备风险、电气系统设备风险与水工建筑风险四类风险出发选取指标构建水电厂现场作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采用基于逆向学习传... 以保障水电厂现场作业安全为目的,研究基于逆向学习的水电厂现场作业风险预警模型。从公共风险、机组器械系统设备风险、电气系统设备风险与水工建筑风险四类风险出发选取指标构建水电厂现场作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采用基于逆向学习传感系统,基于传感器输入样本点与期望输出值组成的线性表反演测量点位置,获取准确的风险预警指标数据。利用LSTM神经网络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将预警指标数据作为模型输入,将风险预警等级作为模型输出,通过传播路径实施反向输出比对,优化不同权重矩阵与偏差,由此获取水电厂现场作业风险预警结果。同时利用基于逆向学习行为粒子子群算法优化预警模型参数,提升模型预警精度。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准确预警水电厂现场作业风险,保障现场作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学习 水电厂 现场作业 风险预警 指标数据采集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武陟南东陶遗址晚商至汉代浮选结果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俊杰 郭荣臻 +1 位作者 胡赵建 刘彦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对河南武陟南东陶遗址东区2023年度发掘中采集的晚商至汉代浮选样品鉴定分析显示,晚商时期先民的粮食作物组合为粟、黍、大豆,作物构成状况指向了粟作在先民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与中原其他晚商时期植物考古记录具有一定相似性;东周至... 对河南武陟南东陶遗址东区2023年度发掘中采集的晚商至汉代浮选样品鉴定分析显示,晚商时期先民的粮食作物组合为粟、黍、大豆,作物构成状况指向了粟作在先民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与中原其他晚商时期植物考古记录具有一定相似性;东周至汉代的考古记录中,以粟、黍为代表的粟作农业仍是先民生业的组成。南东陶遗址的浮选结果为豫西北地区商代至汉代农业结构的探研提供了证据,随着发掘与研究的深入,对这一区域不同时期先民农业经济与生业系统的认识将更加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东陶遗址 晚商至汉代 植物考古 农业经济 生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不同种植区油橄榄果实生长期的经济性状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宝军 刘志恬 +7 位作者 赵敏 赵良玫 龙二美 马斌 李乔花 杨江辉 刘玉红 李建科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256-265,共10页
为研究陇南市不同种植地对不同品种油橄榄果实生长的影响,对陇南市武都区种植的莱星、鄂植8号、奇迹、皮削利等4个油橄榄品种,分别在其果实生长的受精和坐果期、种子生长期、果核变硬期、中果皮形成期和果实成熟期比较判断果实表型性状... 为研究陇南市不同种植地对不同品种油橄榄果实生长的影响,对陇南市武都区种植的莱星、鄂植8号、奇迹、皮削利等4个油橄榄品种,分别在其果实生长的受精和坐果期、种子生长期、果核变硬期、中果皮形成期和果实成熟期比较判断果实表型性状,分析果实生长期间含水率和含油率的变化,以探明不同油橄榄品种的适宜栽培区,为优化陇南地区油橄榄种植资源配置提供支持。结果表明,在陇南市武都区锦屏村和稻畦村种植的不同品种油橄榄果实外观均呈长圆形,且锦屏村种植的莱星油橄榄果实百粒鲜质量和含油率均高于稻畦村,中果皮形成期百粒鲜质量和含油率分别高于稻畦村34.82%和72.53%。稻畦村种植的鄂植8号油橄榄果实百粒鲜质量在果实生长前期低于锦屏村,生长后期则高于锦屏村,中果皮形成期稻畦村油橄榄果实百粒鲜质量高于锦屏村26.00%。锦屏村种植的鄂植8号油橄榄果实含油率均高于稻畦村,果实成熟期含油率高于稻畦村84.48%。锦屏村种植的奇迹油橄榄果实百粒鲜质量和含油率均高于稻畦村,果核变硬期百粒鲜质量高于稻畦村36.00%,果实成熟期的含油率高于稻畦村53.71%。锦屏村种植的皮削利油橄榄果实含油率高于稻畦村,中果皮形成期的含油率高于稻畦村76.13%。由此可知,锦屏村种植的油橄榄莱星、奇迹均优于稻畦村,且果实用途偏向于油用,油橄榄鄂植8号和皮削利作为油果兼用型果实,在锦屏村和稻畦村均可种植。且生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品种 种植地 表型性状 含油率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城市行道树立地环境改造对植物长势及根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珍泉 崔诚 +3 位作者 刘欣 冼卓慧 梁春梅 张俊涛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2期92-100,共9页
为研究典型城市行道树立地环境改造对植物长势及根系的影响,以广州市南沙区柳园路行道树秋枫Bischofia javanica为研究对象,采用透气铺装、绿带种植对其立地环境进行改造。结果表明,采了透气铺装、绿带种植改造的秋枫地上部分长势得到改... 为研究典型城市行道树立地环境改造对植物长势及根系的影响,以广州市南沙区柳园路行道树秋枫Bischofia javanica为研究对象,采用透气铺装、绿带种植对其立地环境进行改造。结果表明,采了透气铺装、绿带种植改造的秋枫地上部分长势得到改善,其中透气铺装改造对秋枫株高提升较明显,空白对照组株高差异最高达1.56 m,绿带种植改造对秋枫胸围提升较明显,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最高达6.02 cm,绿带种植改造对东西冠幅、南北冠幅提升效果均优于透气铺装改造,和空白对照差异最高达5.33,5.14 m。在垂直方向上,透气铺装、绿带种植改造后秋枫的根系密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透气铺装改造在0~20 cm和>41 cm的土层深度中对秋枫根系密度影响较大,在20~41 cm土层深度中对秋枫根系密度影响较弱,而绿带种植在各个深度中对秋枫根系密度均有提升。在水平方向上,不同立地环境改造方式根系密度分布也不同,其中透气铺装改造秋分根系密度随着扫描半径的增大呈现“W”形态的趋势,根系集中分布在距离主干1.0,2.0 m处。绿带种植改造秋枫根系密度随着扫描半径的增大呈降低趋势,其中在距离主干0.5 m处根系密度最大为8.53 N/m。经过立地环境改造后,秋枫行道树根系密度和胸围呈显著正相关;行道树根系密度和株高呈正相关,但不显著;行道树根系密度和平均冠幅呈显著正相关。典型城市行道树立地环境改造对秋枫地上部分、地下部分长势促进效果明显,针对城市行道树立地环境差、根系生长空间不足、长势衰弱等情况,可优先采用行道树树穴改造的方法改善植物长势及其根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道树 立地环境改造 长势 根系 秋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峰丛区传统村落景观演变与植物景观特征分析
19
作者 吴淼锐 杨美雪 +6 位作者 钟艺倩 李宁鑫 徐泽帅 王子君 向悟生 郑文俊 李先琨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3-1247,共15页
传统村落是人类与自然长期互动的产物,其景观演变反映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正确理解人地关系,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漓江流域传统村落景观格局动态及其植物多样性变化,本研究以桂林喀斯特世界... 传统村落是人类与自然长期互动的产物,其景观演变反映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正确理解人地关系,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漓江流域传统村落景观格局动态及其植物多样性变化,本研究以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漓江峰丛片区的6个传统村落为对象,基于2002-2022年的高清遥感影像,分析提取景观数据,结合地面植物多样性调查,探究植物景观特征及其与传统村落整体景观格局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林地是主要的景观类型且面积略有增加(增加4.13%),园地、陆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较20年前分别增长340.27%、37.62%和22.11%,而耕地、草地和裸地面积则分别减少39.85%、80.27%和78.42%;研究区景观异质性和复杂性降低;林地集聚度明显增强,耕地和裸地减少且分散,草地和陆地水域趋于集中,园地复杂性提高且趋于分散,建设用地扩张且分散。6个传统村落常见植物共有431种,隶属于110科320属;村落范围植物景观由外到内依次为生态型植物景观、生产型植物景观、生活型植物景观;林地、园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率分别与生态、经济和观赏功能占比呈显著正相关,而裸地面积变化率与生态功能呈显著负相关。随着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力度的加大,其核心区传统村落景观格局逐渐优化,山地生产功能减弱,生态功能提升,植物多样性和观赏性增强。本研究结果可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和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喀斯特峰丛区 自然遗产地 传统村落 景观演变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街台格庙矿区北部四井选煤厂布局研究
20
作者 卫玉花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47,共6页
为了充分发挥新街台格庙矿区一个主体整装开发优势,结合矿区各井田位置,以定量方式,对前期开发的北部四井选煤厂布局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和分析。坚持“集约、共享、绿色、经济、高效”的发展理念,舍弃建设4座矿井型选煤厂或四井联合建设1... 为了充分发挥新街台格庙矿区一个主体整装开发优势,结合矿区各井田位置,以定量方式,对前期开发的北部四井选煤厂布局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和分析。坚持“集约、共享、绿色、经济、高效”的发展理念,舍弃建设4座矿井型选煤厂或四井联合建设1座群矿型选煤厂思路,选用了两井联合建设2座群矿型选煤厂的布局。大大节约了用地面积,提高了基建设施的使用效率,实现了节能降耗举措,降低了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提高了全员效率和设计效率,对具有类似条件的群矿型选煤厂布局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规划 群矿型选煤厂 集约化布局 选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