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of modified D401 chelating resin and its adsorption properties for Pb^(2+)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菲 王连军 +2 位作者 李健生 孙秀云 张亮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4期575-580,共6页
A novel chelating resin with sulfonic group was synthesiz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D401 resin with sulphonation reac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FT-IR spectrometry.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novel chelating r... A novel chelating resin with sulfonic group was synthesiz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D401 resin with sulphonation reac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FT-IR spectrometry.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novel chelating resin for Pb2+ were studied by batch adsorption, and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analyzed from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aspects.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Pb2+ on the modified D401 chelating resin was discussed by FT-IR spectrometry.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b2+ concentration range of 200-400 mg/L,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the modified D401 chelating resin for Pb2+ increase by 77%-129%, and Langmuir isothermal adsorption model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equilibrium adsorption data. Adsorption is an endothermic process that runs spontaneously. Kinetic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adsorption rate is mainly governed by liquid film diffusion. The best pH value under adsorption condition is 4-5. The saturated resin can be regenerated by 3 mol/L nitric acid, 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remains stable after five consecutive adsorption-desorption cycles. The maximal static saturate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resin is 206 mg/g at 333 K in the Pb2+ concentration range of 200-400 mg/L. The modified D401 chelating resin is an efficient adsorbent for the removal of Pb2+ from its single-metal ion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fied D401 chelating resin pb^2+ SYNtheSIS ADSORPTION DESOR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mplate synthesis and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chitosan salicylal Schiff bases 被引量:3
2
作者 曹佐英 魏琦峰 张启修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4年第2期169-172,共4页
To improve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chemically modified chitosan, the chelating resin of salicylal chitosan Schiff bases was prepared by the template cross-linking method using Cu(Ⅱ) as template ion and ethylen... To improve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chemically modified chitosan, the chelating resin of salicylal chitosan Schiff bases was prepared by the template cross-linking method using Cu(Ⅱ) as template ion and ethylene glycol bisglycidyl ether as cross-linking agent in microwave, and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selectivity coefficient of the chemically modified chitosan for Cu(Ⅱ), Fe(Ⅲ) and Zn(Ⅱ) were investigat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resin 2.73 mmol/g for Cu(Ⅱ) is bigger than that for other two metal ions, 0.22 mmol/g for Fe(Ⅲ), and 0.42 mmol/g for Zn(Ⅱ), and the selectivity coefficients are as follows: KCu(Ⅱ)/Fe(Ⅲ)=12.4, KCu(Ⅱ)/Zn(Ⅱ)=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wave irradiation template synthesis chelating resin adsorption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y(styrene-co-divinylbenzene)-PAMAM-IDA chelating resin: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for Ni(II) removal in aqueous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耀驰 李学农 +2 位作者 王春志 孔秀 周荔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9期3479-3484,共6页
PS-PAMAM-IDA chelating resins were prepared by low-generations of polyamidoamine(PAMAM) and then chloroacetic acid functionalizing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mmoniated polystyrene matrix, to preconcentrate Ni2+ from synt... PS-PAMAM-IDA chelating resins were prepared by low-generations of polyamidoamine(PAMAM) and then chloroacetic acid functionalizing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mmoniated polystyrene matrix, to preconcentrate Ni2+ from synthetic aqueous samples. Different generations of PAMAM were used to obtain different chelating resins, PS-IDA, PS-1.0G PAMAM-IDA and PS-2.0G PAMAM-IDA. The synthesized resi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effect of solution pH, kinetic studies, resin loading capacity, matrix effects etc., on metal ion adsorption to adsorbent phase, were studied by batch method. The PS-1.0G PAMAM-IDA resin was the most excellent adsorbents, with a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24.09±1.79) mg/g for Ni2+ ion at pH=7.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equilibrium data was given by Langmuir isotherms model,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values for PS-IDA, PS-1.0G PAMAM-IDA and PS-2.0G PAMAM-IDA resins were 0.992, 0.994 and 0.987,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lating resin POLYAMIDOAMINE iminodiacetic acid properties Ni(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xed-bed column study for deep removal of copper(Ⅱ) from simulated cobalt electrolyte using polystyrene-supported 2-aminomethylpyridine chelating resin 被引量:3
4
作者 WANG Yu-hua HU Hui-ping QIU Xue-j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374-1384,共11页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deep removal of copper (Ⅱ) from the simulated cobalt electrolyte using fabricated polystyrene-supported 2-aminomethylpyridine chelating resin (PS-AMP) in a fixed-bed.The effects of bed height ...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deep removal of copper (Ⅱ) from the simulated cobalt electrolyte using fabricated polystyrene-supported 2-aminomethylpyridine chelating resin (PS-AMP) in a fixed-bed.The effects of bed height (7.0–14.0 cm),feed flow rate (4.5–9.0 mL/min),initial copper (Ⅱ) concentration of the feed (250–1000 mg/L),feed temperature (25–40 ℃) and the value of pH (2.0–4.0) on the adsorption process of the PS-AMP resin were investigated.The experimental data showed that the PS-AMP resin can deeply eliminate copper (Ⅱ) from the simulated cobalt electrolyte.The bed height,feed flow rate,initial copper (Ⅱ) concentration of the feed,feed temperature and feed pH value which corresponded to the highest removal of copper (Ⅱ) were 7.0 cm with 35 mm of the column diameter,4.5 mL/min,40℃,1000 mg/L and 4.0,respectively.The breakthrough capacity,the saturated capacity of the column and the mass ratio of Cu/Co (g/g) in the saturated resin were correspondingly 16.51 mg/g dry resin,61.72 mg/g dry resin and 37.67 under the optim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s.The copper (Ⅱ) breakthrough curves were fitted by the empirical models of Thomas,Yoon-Nelson and Adam-Bohart,respectively.The Thomas model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suitable one for predicting how the concentration of copper (Ⅱ) in the effluent changes with the adsorption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removal of copper (Ⅱ) chelating resin simulated cobalt electrolyte fixed-bed column model fit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403螯合树脂吸附碱液中锗的行为和机理
5
作者 吴远桂 李旻廷 +6 位作者 叶富 魏昶 李兴彬 邓志敢 罗兴国 彭晓华 杨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93-3205,共13页
本文用螯合树脂D403吸附碱液中的锗,考察不同吸附条件下的静态吸附效果,绘制了吸附等温线,并对吸附过程进行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以探明吸附机理。结果表明:D403树脂对碱液中的Ge(Ⅳ)离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量为42.67 mg/g),锗吸... 本文用螯合树脂D403吸附碱液中的锗,考察不同吸附条件下的静态吸附效果,绘制了吸附等温线,并对吸附过程进行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以探明吸附机理。结果表明:D403树脂对碱液中的Ge(Ⅳ)离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量为42.67 mg/g),锗吸附率在95%以上;锗与共存离子在吸附过程中分离系数大小依次为β_(Ge/Al)(4.67)<β_(Ge/Zn)(87.29)<β_(Ge/As)(110.37)<β_(Ge/Si)(124.87)。锗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为异质表面上的多分子层吸附,且吸附过程为不可逆的吸热反应。碱液中锗离子与钠型D403树脂中羟基上的氧原子结合遵循化学吸附机制,锗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403螯合树脂 离子交换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ertSep ME-2螯合树脂固相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海水中稀土元素
6
作者 蔺栩 崔广颢 +4 位作者 曹阿翔 何倩 王继纲 张劲 刘茜 《海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24,共13页
稀土元素是示踪海洋中物质来源及演化过程的良好示踪剂,但在海水中浓度极低(在pmol/kg级别),且高盐度的海水基质导致其有较高的测量难度。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型螯合树脂(InertSep ME-2)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测量海水中稀土元... 稀土元素是示踪海洋中物质来源及演化过程的良好示踪剂,但在海水中浓度极低(在pmol/kg级别),且高盐度的海水基质导致其有较高的测量难度。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型螯合树脂(InertSep ME-2)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测量海水中稀土元素的方法,并对螯合树脂的材料进行结构表征,探究树脂富集稀土元素的机制。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显示InertSep ME-2树脂主要由C、O元素构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树脂吸附镥(Lu)后在657 cm^(-1)出现由羧酸根扭曲振动产生的特征峰,表明REEs以羧酸盐形态吸附于树脂中。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调节海水样品pH为5.0~5.1,使用12 mL 0.4 mol/L的NH4Ac去除盐质,使用2 mL 2 mol/L的HNO_(3)作为洗脱液,样品的进样速度为3~6 mL/min,样品的富集效果最佳。本方法对海水中稀土元素富集的回收率在92%~103%,检出限范围为2.5×10^(-4)~5.4×10^(-2) pmol/kg,分析的精密度均小于5%(n=6),使用标准海水(NASS-7)验证方法的准确性较高,测定的浓度与文献平均值的差值在1倍标准偏差范围内。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测定低盐度河水、河口盐度梯度区及高盐度海水样品中的稀土元素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稀土元素 InertSep ME-2螯合树脂 ICP-MS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VPA-DOPO与二乙基次膦酸铝协同阻燃环氧树脂研究
7
作者 张君营 张志永 +1 位作者 冷洋 李晓丽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8,共8页
为了获得一种阻燃性能良好的环氧树脂固化物,本文以六氯环三磷腈、香草醛、乙醇胺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阻燃剂六-(N-羟乙基氨基-DOPO-次甲基-2-甲氧基-苯氧基)-环三磷腈(HVPA-DOPO),通过... 为了获得一种阻燃性能良好的环氧树脂固化物,本文以六氯环三磷腈、香草醛、乙醇胺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阻燃剂六-(N-羟乙基氨基-DOPO-次甲基-2-甲氧基-苯氧基)-环三磷腈(HVPA-DOPO),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与核磁共振波谱(1H-NMR和31P-NMR)进行了结构表征。将其与二乙基次膦酸铝(ADP)复配后用于环氧树脂阻燃,利用热重分析(TG)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稳定性。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锥形量热测试研究了材料的阻燃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炭层的形貌。研究表明,在环氧树脂中加入HVPA-DOPO和ADP,800℃下复合材料的残炭量增加到19%,LOI达到33.1%并通过UL-94 V-0级,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和总热释放(THR)分别降低到450.6 kW/m^(2)和70.9 MJ/m^(2),扫描电镜(SEM)测试说明复配阻燃体系能形成膨胀致密的炭层,所有测试结果表明二种阻燃剂复配提高了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环三磷腈大分子 DOPO ADP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线分离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海水中15种痕量元素
8
作者 常明珠 苏函 瞿建国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5-66,共12页
基于自制的分离富集装置,使用Toyopearl AF-chelate 650M螯合树脂对海水中15种痕量元素(Al、Sc、V、Fe、Co、Ni、Cu、Zn、Ga、Cd、Nd、Pb、Bi、Th和U)进行了分离富集样品前处理技术方法的研究,优化了上样pH、清洗液的类型和用量、洗脱... 基于自制的分离富集装置,使用Toyopearl AF-chelate 650M螯合树脂对海水中15种痕量元素(Al、Sc、V、Fe、Co、Ni、Cu、Zn、Ga、Cd、Nd、Pb、Bi、Th和U)进行了分离富集样品前处理技术方法的研究,优化了上样pH、清洗液的类型和用量、洗脱液类型和用量,并联合高分辨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HR-ICP-MS)进行准确的测定。结果表明:8.92 mL的海水样品与醋酸−醋酸铵缓冲溶液以1∶1等比例混合(上样pH=5.25)后加载到螯合树脂上,然后使用8.0 mL Milli-Q水清洗基体杂质,最后使用2.25 mL 0.8 mol/L HNO_(3)洗脱。洗脱液加入Rh内标后使用HR-ICP-MS测定。方法全流程空白为0.27(Cd)~52.5(Al)pg,方法检出限为0.06(Cd)~1.67(Zn)ng/L,在0.010~5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该方法通过分析标准海水GBW(E)080040和国际标准海水CASS-6进行了验证,GBW(E)080040中Cu、Zn、Cd、Pb的测定值均落在标准值范围内,相对误差绝对值<4.1%,相对标准偏差(RSD)<4.1%,15种痕量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2.6%~107%之间。CASS-6的测定结果与认证值和报告值一致,RSD<6.4%。本方法前处理过程简单快速、基质去除率高、检出限低、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天然淡水、饮用水、河口近岸以及大洋海水中15种痕量元素的同时准确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元素 螯合树脂 固相萃取 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物体系单槽双室电积锰工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佳敏 常麟晖 +2 位作者 陈步明 黄惠 郭忠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2,共6页
本工作在单槽双室电解槽中采用氯盐电解质进行了电沉积锰的工艺研究。初步探索了带有亚氨基二乙酸官能团的螯合树脂TP-207对高Mn^(2+)电解液中杂质离子的吸附除杂作用过程,提出了四种离子吸附模型;同时,确定了氯盐体系隔膜电积锰工艺参... 本工作在单槽双室电解槽中采用氯盐电解质进行了电沉积锰的工艺研究。初步探索了带有亚氨基二乙酸官能团的螯合树脂TP-207对高Mn^(2+)电解液中杂质离子的吸附除杂作用过程,提出了四种离子吸附模型;同时,确定了氯盐体系隔膜电积锰工艺参数,与传统硫酸盐体系和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电解最佳条件为阴极液初始锰离子浓度(影响较小)0.9 mol/L;电解液温度越低,电流效率越高,最佳温度为5℃;阴极电流密度(影响一般)为450 A/m^(2);pH(影响很大)为弱酸性的6.5。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电解Mn时的电流效率可达83.211%,电耗最低为4022.7 kW·h·t^(-1),对应的Mn产品晶型为γ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盐体系 螯合树脂 吸附净化 电解锰 单槽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氨基二乙酸型螯合树脂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家禽养殖废水中7种金属元素的残留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晓燕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4-748,共5页
提出了亚氨基二乙酸型螯合树脂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家禽养殖废水中铅、锰、钡、镉、铝、铬、钴等7种金属元素残留量的方法。取预处理后的家禽养殖废水样品25 mL,以2.0 mL·min^(−1)流量过活化后的亚氨基二乙酸型螯合树脂... 提出了亚氨基二乙酸型螯合树脂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家禽养殖废水中铅、锰、钡、镉、铝、铬、钴等7种金属元素残留量的方法。取预处理后的家禽养殖废水样品25 mL,以2.0 mL·min^(−1)流量过活化后的亚氨基二乙酸型螯合树脂柱;用15 mL水清洗,15 mL 5%(体积分数,下同)硝酸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用5%硝酸溶液定容至25 mL;按照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工作条件测定得到的待测样品溶液中7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7种金属元素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均为0.005~8.0μg·L^(−1),检出限(3S/N)为0.006~0.018 ng·L^(−1);加标样品中7种金属元素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7%~3.8%,回收率为82.5%~9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氨基二乙酸型螯合树脂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家禽养殖废水 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螯合树脂脱除钨酸盐溶液中铜镁离子的研究
11
作者 崔春丽 郝振华 +3 位作者 马如龙 王培 舒永春 何季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55-1760,1776,共7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选用对铜离子和镁离子具有高选择性的CH-93螯合树脂和LSC-500螯合树脂深度脱除钨酸盐溶液中铜镁离子,探究不同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类型、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吸附参数下,铜镁离子的... 采用离子交换法,选用对铜离子和镁离子具有高选择性的CH-93螯合树脂和LSC-500螯合树脂深度脱除钨酸盐溶液中铜镁离子,探究不同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类型、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吸附参数下,铜镁离子的吸附率均可达到99%以上。热力学研究表明,树脂吸附铜镁离子是自发、吸热和熵增的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树脂吸附铜镁离子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液膜扩散是控速步骤。柱上离子交换结果表明,钨酸盐溶液经过12 h的CH-93/LSC-500树脂吸附后,铜镁离子含量分别从60000μg/L降低至14.6,24.4μg/L,且没有出现穿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树脂 铜离子 镁离子 热力学 动力学 离子交换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乙烯亚胺捕集和回收水中的Cu^(2+)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刚 王志科 +1 位作者 常青 徐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3-959,共7页
为提高含铜废水的处理效果及简化处理流程,采用CS_2、NaOH对聚乙烯亚胺进行改性,制备出一种新型高分子絮凝剂——PEX(聚乙烯亚胺基黄原酸钠).以含Cu^(2+)水样为处理对象,探讨了初始ρ(Cu^(2+))、pH、共存无机物质、有机物质以及浊度对PE... 为提高含铜废水的处理效果及简化处理流程,采用CS_2、NaOH对聚乙烯亚胺进行改性,制备出一种新型高分子絮凝剂——PEX(聚乙烯亚胺基黄原酸钠).以含Cu^(2+)水样为处理对象,探讨了初始ρ(Cu^(2+))、pH、共存无机物质、有机物质以及浊度对PEX捕集Cu^(2+)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螯合絮体中Cu^(2+)的回收情况.结果表明:PEX对含Cu^(2+)水样具有很好的捕集性能,Cu^(2+)去除率最高可达到100%;PEX对Cu^(2+)的去除效果随着水样初始pH的升高而增强,但pH位于PEX等电点处时,Cu^(2+)去除率有所降低.在较低的PEX投加量下,水样中共存的NaCl、CaCl_2、NaNO_3、Na_2SO_4、柠檬酸、焦磷酸钠对PEX去除Cu^(2+)均可起到促进作用,而共存的EDTA、氨基乙酸、浊度对PEX去除Cu^(2+)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增加PEX投加量后,可减弱或消除上述影响.螯合絮体采用HNO_3溶液进行静态浸泡30 d后,Cu的回收率可达100%.研究显示,PEX能有效去除和回收水样中的Cu^(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絮凝剂 重金属 含铜废水 螯合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对Hg^(2+)的捕集及性能 被引量:9
13
作者 于明泉 常青 安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4-667,共4页
以含Hg2+废水作为处理对象,研究了几个影响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去除水中Hg2+的因素,实验表明(1)pH值对Hg2+的去除率影响不大;(2)水中某些二价离子的存在不仅不会消耗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的用量,而且会促进螯合体MHMHg2+絮凝沉淀,Hg2+的去... 以含Hg2+废水作为处理对象,研究了几个影响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去除水中Hg2+的因素,实验表明(1)pH值对Hg2+的去除率影响不大;(2)水中某些二价离子的存在不仅不会消耗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的用量,而且会促进螯合体MHMHg2+絮凝沉淀,Hg2+的去除率在99%以上,而一价金属离子对处理效果影响不大;(3)Hg2+和致浊物质会互相促进彼此的去除,浊度的去除率在98%以上,Hg2+的去除率在99%以上;(4)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对重金属离子具有选择性,可将部分重金属离子从其它离子中分离开、回收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技术 HG^2+ 重金属絮凝剂 二硫代羟基 螯合剂 螯合作用 重金属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螯合树脂吸附金属阳离子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4
作者 罗凡 董滨 +1 位作者 毕研斌 谢加才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7,共5页
螯合树脂是一类能与金属离子形成多配位络合物的交联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处理废水中金属离子的应用十分广泛。介绍了5种不同的螯合树脂分类方法,综述了含有不同官能基团的螯合树脂应用于吸附重金属阳离子的研究现状,并分析讨论了国内常用... 螯合树脂是一类能与金属离子形成多配位络合物的交联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处理废水中金属离子的应用十分广泛。介绍了5种不同的螯合树脂分类方法,综述了含有不同官能基团的螯合树脂应用于吸附重金属阳离子的研究现状,并分析讨论了国内常用的螯合树脂及优缺点,进而提出未来螯合树脂用于去除金属阳离子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树脂 重金属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絮凝剂PEX对水中铅的去除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韩晓婷 常青 +1 位作者 王刚 张明月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47,共4页
在合成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聚乙烯亚胺基黄原酸钠(PEX)的基础上,研究了该絮凝剂处理含铅离子废水的效能,并对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PEX对铅离子的捕集效率较高,去除率可达90%以上;pH值对PEX去除铅离... 在合成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聚乙烯亚胺基黄原酸钠(PEX)的基础上,研究了该絮凝剂处理含铅离子废水的效能,并对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PEX对铅离子的捕集效率较高,去除率可达90%以上;pH值对PEX去除铅离子有一定的影响,pH=5.0时去除效果最好;Mg2+﹑Ca2+、EDTA、柠檬酸、焦磷酸钠以及致浊物质的存在均能促进铅离子的去除;絮体残渣稳定性好,金属离子易回收,回收率可达到7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 铅离子 絮凝 螯合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401树脂脱除扇贝废弃物酶解液重金属的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任丹丹 李佰磊 +3 位作者 王添娇 王丽 张立家 汪秋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39-141,153,共4页
论文探讨了D401螯合树脂对扇贝废弃物酶解液中重金属的静态吸附作用,分别从树脂的投加量、溶液pH、吸附时间等方面研究了树脂的脱除效果,并通过动态洗脱实验研究了D401树脂对扇贝酶解液中重金属的脱除作用。结果表明,超滤可有效降低扇... 论文探讨了D401螯合树脂对扇贝废弃物酶解液中重金属的静态吸附作用,分别从树脂的投加量、溶液pH、吸附时间等方面研究了树脂的脱除效果,并通过动态洗脱实验研究了D401树脂对扇贝酶解液中重金属的脱除作用。结果表明,超滤可有效降低扇贝酶解液中Pb的含量。D401树脂对扇贝酶解液中重金属脱除具有选择性,它能有效降低Cd的含量,而对Cr作用不明显;D401树脂脱除扇贝酶解液中Cd的条件应控制为:投加量40g/L,pH6,吸附时间300min。D401树脂对扇贝酶解液中Cd的动态脱除率可达到76.08%,而对酶解液中的蛋白质、氨基酸态氮类营养物质影响不大,蛋白质、氨基酸态氮保存率均在90%以上,该树脂可用于扇贝废弃物酶解液重金属Cd的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401螯合树脂 扇贝 酶解液 脱除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氮、硫纤维素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27
17
作者 董绮功 张军平 +1 位作者 李亚荣 贾婴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19-723,共5页
将稻壳纤维素的氯化产物 ( CDC)分别与水合肼、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丁二胺和己二胺反应 ,合成了 6种含氮纤维素螯合树脂 ( ADC-1~ ADC-6) ;在碱性条件下用环硫氯丙烷交联 ADC合成了6种新型含氮、硫纤维素螯合树脂 ( TADC-... 将稻壳纤维素的氯化产物 ( CDC)分别与水合肼、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丁二胺和己二胺反应 ,合成了 6种含氮纤维素螯合树脂 ( ADC-1~ ADC-6) ;在碱性条件下用环硫氯丙烷交联 ADC合成了6种新型含氮、硫纤维素螯合树脂 ( TADC-1~ TADC-6) ,研究了合成条件和 ADC,TADC树脂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 ,ADC树脂对 Cu2 + ,Cr3+ ,Ni2 + ,Hg2 + ,Zn2 +等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性 ,对 Hg2 +吸附容量可达 0 .5 mmol/g左右 ;TADC树脂对 Ag+ ,Cu2 + ,Hg2 +等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性 ,对 Hg2 +和 Ag+吸附容量可达 1 .1 mmol/g和 1 .9mmol/g左右 ;强酸性条件下 ,ADC和 TADC树脂的吸附容量都降低 ,它们对金属离子的吸附顺序分别为 Hg2 + >Cu2 + >Ni2 + 和 Ag+ >Hg2 + >Cu2 + ,树脂用 1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吸附性能 稻壳纤维素 螯合树脂 环硫氯丙烷 吸附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氮螯合树脂对金、银及某些贱金属氰化物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刘怀志 徐羽梧 江祖成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86-270,共1页
用 ICP- AES研究了含硫氮螯合树脂对碱性氰化溶液中金、银、铜、铁、锌等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 ,该树脂除定量吸附金、银的氰化物外 ,也吸附铜、锌、铁的氰化物 ;吸附在树脂上的银及其它贱金属离子可以用 2 % Na CN定量解吸 ,... 用 ICP- AES研究了含硫氮螯合树脂对碱性氰化溶液中金、银、铜、铁、锌等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 ,该树脂除定量吸附金、银的氰化物外 ,也吸附铜、锌、铁的氰化物 ;吸附在树脂上的银及其它贱金属离子可以用 2 % Na CN定量解吸 ,用硫脲 -硫酸溶液可顺利地将金从树脂上洗脱下来 ,由此可实现金与银等元素的分离。树脂重复使用性能良好。对该树脂吸附金属氰化物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树脂 氰化物 吸附 金属氰化物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同一化学流程分析地质样品中的铂族元素含量和铼-锇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杰 钟立峰 +4 位作者 涂湘林 胡光黔 孙彦敏 梁细荣 许继峰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2-380,共9页
报道了利用一次溶样和同一化学流程分离富集地质样品中铂族元素(Pt、Pd、Os、Ir和Ru)和Re的方法。该化学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Carius管溶样法分解岩石样品中富集铂族元素的矿物;(2)四氯化碳萃取法分离出Os;(3)微蒸馏法进一步纯化Os;... 报道了利用一次溶样和同一化学流程分离富集地质样品中铂族元素(Pt、Pd、Os、Ir和Ru)和Re的方法。该化学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Carius管溶样法分解岩石样品中富集铂族元素的矿物;(2)四氯化碳萃取法分离出Os;(3)微蒸馏法进一步纯化Os;(4)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将铂族元素(Pt、Pd、Ir和Ru)以及Re与主要的基体阳离子分离;(5)利用"钽试剂"螯合树脂将干扰元素(Zr、Hf、Mo和W等)分离。铂族元素(Pt、Pd、Ir和Ru)以及Re的含量采用同位素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D-ICPMS)测定,Os含量和同位素组成利用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ID-TIMS)测定。对国际岩石标准橄榄岩(WPR-1)和玄武岩(BHVO-2)的重复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测定结果与参考值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族元素 铼-锇同位素 阳离子交换树脂 “钽试剂”螯合树脂 热电离质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希夫碱和酰肼基团的壳聚糖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26
20
作者 刘芳 董世华 徐羽梧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7-213,共7页
本文利用壳聚糖C_2位上活泼氨基与水杨醛进行大分子反应,再以环硫氯丙烷作交联剂,合成了带有邻羟基希夫碱基团的交联型壳聚糖螯合树脂(简称CTSA);利用带有游离氨基的交联壳聚糖与丙烯腈进行大分子反应,合成了带有氰基的功能聚合物(简称C... 本文利用壳聚糖C_2位上活泼氨基与水杨醛进行大分子反应,再以环硫氯丙烷作交联剂,合成了带有邻羟基希夫碱基团的交联型壳聚糖螯合树脂(简称CTSA);利用带有游离氨基的交联壳聚糖与丙烯腈进行大分子反应,合成了带有氰基的功能聚合物(简称CT—CN),再由CT—CN与水合肼进一步反应,制得了带有酰肼基团的壳聚糖螯合树脂(简称 CTH).探讨了这两类新型螯合树脂对Au(Ⅲ),Pd(Ⅱ),Pt(Ⅳ),Ag(Ⅰ),Hg(Ⅱ),Cu(Ⅱ),Zn(Ⅱ),Ph(Ⅱ),Cd(Ⅱ)等九种贵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螫合树脂 壳聚糖 合成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